七年级数学平面几何练习题及答案71958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20题1. 填空题:a.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_(1词)。

b. 两个互相垂直的角的和为________度(1词)。

2. 判断题(正确为T,错误为F):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可以相等。

()b.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c. 所有的矩形都是正方形。

()d. 一个凸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3. 简答题:a. 请解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至少2句)b. 解释锐角、钝角和直角分别是什么角度范围。

(至少1句)4. 计算题:在下图中,ΔABC是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cm。

a. 请计算三角形ABC的周长。

(2词)b. 请计算三角形ABC的面积。

(2词)5. 应用题:桌子的形状为长方形,长为120cm,宽为80cm。

在桌子的边上画出一个同样形状的长方形,使得它的宽比原来的桌子短一半,长比原来的桌子长一半。

请计算这个新长方形的面积。

(2词)答案:1. a. 简答题b. 902. a. Fb. Tc. Fd. T3. a. 平行四边形是一个有四个边的四边形,且相对的两边是平行的。

其性质包括:对角线互相平分;相邻角互补;相对角相等。

b. 锐角是指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指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直角是指等于90度的角。

4. a. 12cmb. 4√3 cm²5. 1800 cm²通过以上20道初一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七年级)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专项练习试题_附答案_北师大,人教版等通用版本

(七年级)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专项练习试题_附答案_北师大,人教版等通用版本

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一、单选题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4,3),PQ ⊥x 轴于Q ,M ,N 分别为OQ ,OP 上的动点,则QN +MN 的最小值为( )A .7225B .245C .125D .9625 2.已知,点C 在直线 AB 上, AC =a , BC =b ,且 a ≠b ,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线段 MC 的长为( )A .2a b +B .2a b -C .2a b +或2a b -D .+2a b 或||2a b - 3.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C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 ,则AB=3BD ;②若AC=BD ,则AM=BN ;③AC-BD=2(MC-DN );④2MN=AB-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把 8.32°用度、分、秒表示正确的是( )A .8°3′2″B .8°30′20″C .8°18′12″D .8°19′12″ 5.经过平面上的四个点,可以画出来的直线条数为( )A .1B .4C .6D .前三项都有可能6.如图,点M 在线段AN 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和AN 的中点11M N ,;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1AM 和1AN 的中点22,M N ;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2AM 和2AN 的中点33,M N ;……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11221010M N M N M N +++=L ( )A .910202-B .910202+C .1010202-D .1010202+ 7.已知线段AC 和BC 在同一直线上,AC =8cm ,BC =3cm ,则线段AC 的中点和BC 中点之间的距离是( )A .5.5cmB .2.5cmC .4cmD .5.5cm 或2.5cm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在桌面上,下列各组角一定能互补的是( )A .∠BCD 和∠ACFB .∠ACD 和∠ACFC .∠ACB 和∠DCBD .∠BCF 和∠ACF9.如图,在公路 MN 两侧分别有 A 1, A 2......A 7,七个工厂,各工厂与公路 MN(图中粗线)之间有小公路连接.现在需要在公路 MN 上设置一个车站,选择站址的标准是“使各工厂到车站的距离之和越小越好”.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车站的位置设在 C 点好于 B 点;②车站的位置设在 B 点与 C 点之问公路上任何一点效果一样;③车站位置的设置与各段小公路的长度无关.A .①B .②C .①③D .②③ 10.如图,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 ,B ,C 各区分别住有职工10人,15人,45人,且这三个区在一条大道上(A ,B ,C 三点共线),已知AB =150m ,BC =90m .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A .点AB .点BC .点A ,B 之间D .点C 11.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最多有三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40个B.45个C.50个D.55个二、填空题12.已知点A,B,C都在直线l上,点P是线段AC的中点.设AB a=,PB b,则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3,BC=2,则AC=_____.14.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2|+(b﹣1)2=0,A、B 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①线段AB的长|AB|=3;②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PA|﹣|PB|=2时,x=0.5;③若点P在A的左侧,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在A的左侧移动时|PM|+|PN|的值不变;④在③的条件下,|PN|﹣|PM|的值不变.以上①②③④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5.已知∠AOB=90°,射线OC在∠AOB内部,且∠AOC=20°,∠COD=50°,射线OE、OF分别平分∠BOC、∠COD,则∠EOF的度数是_____.16.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在线段AB取一点P,使AP=13PB,从P处把绳子剪断,若剪断后的三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则绳子的原长为______cm.17.钟表4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 。

七年级上册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点不在同一条直线, .(1)求证: .(2)如图②,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在(2)的前提下,且有,直线交于点,,请直接写出 ________.【答案】(1)证明:过点C作,则,∵∴∴(2)解:过点Q作,则,∵,∴∵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3):1:2:2【解析】【解答】解:(3)∵∴∴∵∴∵∴∴∴∴ .故答案为: .【分析】(1)过点C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2)过点Q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再结合(1)的结论即可得出答案;(3)由(2)的结论可得出,又因为,因此,联立即可求出两角的度数,再结合(1)的结论可得出的度数,再求答案即可.2.数轴上A, B, C, D四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1, 3, -5, -8(1)计算以下各点之间的距离:①A、B两点, ②B、C两点,③C、D两点,(2)若点M、N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m、n,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AB=3-1=2;BC=3-(-5)=8;CD=-5-(-8)=-5+8=3.(2)MN=【解析】【分析】(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数值较大的数减去数值较小的数,据此计算即可;(2)因为m、n的大小未知,则M、N两点间的距离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之差的绝对值. 3.感知:如图①,∠ACD为△ABC的外角,易得∠ACD=∠A+∠B(不需证明) ;(1)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DC中,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应用:如图③,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 恰好经过点B、C,若∠A=50°,则∠ABX+∠ACX=________度;(直接填答案,不需证明) (3)拓展:如图④,BE平分∠ABD,CE平分∠ACD,若∠BAC=100°,∠BDC=150°,则∠BEC=________度. (直接填答案,不需证明)【答案】(1)解:如图5,连接AD并延长至点F.∵∠BDF为△ABD的外角,∴∠BDF=∠BAD+∠B,同理可得∠CDF=∠CAD+∠C,∴∠BDF+∠CDF=∠BAD+∠B+∠CAD+∠C,即∠BDC=∠BAC+∠B+∠C;(2)40°(3)125°【解析】【解答】解:(2)由题意可得∠BXC=90°,由(1)中结论可得∠BXC=∠A+∠ABX+∠ACX,∵∠A=50°,∴∠ABX+∠ACX=90°-50°=40°;(3)如图6,∵∠A=100°,∠BDC=150°,∠BDC=∠A+∠ABD+∠ACD,∴∠ABD+∠ACD=150°-100°=50°,∵BE平分∠ABD,CE平分∠ACD,∴∠ABE+∠ACE= (∠ABD+∠ACD)=25°,又∵∠BEC=∠A+∠ABE+∠ACE,∴∠BEC=100°+25°=125°.【分析】(1)如图5,连接AD并延长至F,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分析证明即可得到∠BDC=∠BAC+∠B+∠C;(2)由题意可知∠BXC=90°,结合∠A=50°和(1)中所得结论即可得到∠ABX+∠ACX=90°-50°=40°;(3)如图6,利用(1)中所得结论结合已知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4.如图(1),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试判断∠ACE与∠BC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CE=30°,求∠ACB的度数;(3)猜想∠ACB与∠D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若改变其中一个三角板的位置,如图(2),则第(3)小题的结论还成立吗?(不需说明理由)【答案】(1)解:∠ACE=∠BCD,理由如下:∵∠ACD=∠BCE=90°,∠ACE+∠ECD=∠ECB+∠ECD=90°,∴∠ACE=∠BCD(2)解:若∠DCE=30°,∠ACD=90°,∴∠ACE=∠ACD﹣∠DCE=90°﹣30°=60°,∵∠BCE=90°且∠ACB=∠ACE+∠BCE,∠ACB=90°+60°=150°(3)解:猜想∠ACB+∠DCE=180°.理由如下:∵∠ACD=90°=∠ECB,∠ACD+∠ECB+∠ACB+∠DCE=360°,∴∠ECD+∠ACB=360°﹣(∠ACD+∠ECB)=360°﹣180°=180°(4)解:成立【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证;(2)根据余角的定义可先求得∠ACE=∠ACD-∠DCE,再由图可得∠ACB=∠ACE+∠BCE,把∠ACE和∠BCE 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求解;(3)由图知,∠ACB=∠ACD+∠BCE-∠ECD,则∠ACB+∠ECD=∠ACD+∠BCE,把∠ACD和∠BCE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求解;(4)根据重叠的部分实质是两个角的重叠可得。

七年级几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几何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几何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3厘米,斜边的长度是5厘米,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A. 4厘米B. 6厘米C. 8厘米D. 10厘米2.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所有边都相等的四边形B.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C.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D. 所有角都相等的四边形3. 下列哪个多边形是正六边形?A. 所有边都相等,所有角都相等的多边形B. 有六个边的多边形C. 所有角都相等的多边形D. 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4.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底边的长度是8厘米,腰的长度是5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 16厘米B. 18厘米C. 20厘米D. 22厘米5. 下列哪个图形是梯形?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B.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C. 有两条对边平行的四边形D. 所有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3. 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

()4.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底边的中点到顶点的线段是高,也是中线,也是角平分线。

()5.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3厘米,斜边的长度是5厘米,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____厘米。

2.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____3. 下列哪个多边形是正六边形?____4.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底边的长度是8厘米,腰的长度是5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厘米。

5. 下列哪个图形是梯形?____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请简述矩形的性质。

3. 请简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4. 请简述梯形的性质。

5. 请简述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练习题1.将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图中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B.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C.棱锥底面的边数与侧棱数相等D.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3.1750 年欧拉在写给哥德巴赫的信中列举了多面体的一些性质,其中一条是:如果用 V,E,F 分别表示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则有 V-E+F=2。

这个发现,就是著名的欧拉定理。

根据所阅读的材料,完成:一个多面体的面数为12,棱数是 30,则其顶点数为_________.4.你能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三棱锥吗?动手试一试.5.观察下列几何体,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都是长方形的是()6.下面左图所示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7.如图所示几何体的直观图,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是()8.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关于它的视图说法正确的是()A.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面积最小 B.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面积最小C.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面积最小 D.三个视图的面积一样大9.桌子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________个碟子。

10.桌子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________个碟子。

11.点动成__________,线动成___________,面动成___________.1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__________条线,它们是__________线.13.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是由__________个面组成的,面与面相交成__________条直线.14.当车上的雨刷擦过满是雨水的车窗后,将得到一部分明亮的车窗,这里包含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15.下列立体图形中,全是由曲面围成的是()A.圆锥B.正方体C.圆柱D.球16.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图中的()参考答案:1.A2.D3. 204.如图所示,沿 CE、EF、FC 折叠,即成一个三棱锥。

(七年级)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专项练习试题_附答案_北师大,人教版等通用版本

(七年级)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专项练习试题_附答案_北师大,人教版等通用版本

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一、单选题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4,3),PQ ⊥x 轴于Q ,M ,N 分别为OQ ,OP 上的动点,则QN +MN 的最小值为( )A .7225B .245C .125D .9625 2.已知,点C 在直线 AB 上, AC =a , BC =b ,且 a ≠b ,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线段 MC 的长为( )A .2a b +B .2a b -C .2a b +或2a b -D .+2a b 或||2a b - 3.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C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 ,则AB=3BD ;②若AC=BD ,则AM=BN ;③AC-BD=2(MC-DN );④2MN=AB-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把 8.32°用度、分、秒表示正确的是( )A .8°3′2″B .8°30′20″C .8°18′12″D .8°19′12″ 5.经过平面上的四个点,可以画出来的直线条数为( )A .1B .4C .6D .前三项都有可能6.如图,点M 在线段AN 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和AN 的中点11M N ,;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1AM 和1AN 的中点22,M N ;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2AM 和2AN 的中点33,M N ;……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11221010M N M N M N +++=L ( )A .910202-B .910202+C .1010202-D .1010202+ 7.已知线段AC 和BC 在同一直线上,AC =8cm ,BC =3cm ,则线段AC 的中点和BC 中点之间的距离是( )A .5.5cmB .2.5cmC .4cmD .5.5cm 或2.5cm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在桌面上,下列各组角一定能互补的是( )A .∠BCD 和∠ACFB .∠ACD 和∠ACFC .∠ACB 和∠DCBD .∠BCF 和∠ACF9.如图,在公路 MN 两侧分别有 A 1, A 2......A 7,七个工厂,各工厂与公路 MN(图中粗线)之间有小公路连接.现在需要在公路 MN 上设置一个车站,选择站址的标准是“使各工厂到车站的距离之和越小越好”.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车站的位置设在 C 点好于 B 点;②车站的位置设在 B 点与 C 点之问公路上任何一点效果一样;③车站位置的设置与各段小公路的长度无关.A .①B .②C .①③D .②③ 10.如图,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 ,B ,C 各区分别住有职工10人,15人,45人,且这三个区在一条大道上(A ,B ,C 三点共线),已知AB =150m ,BC =90m .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A .点AB .点BC .点A ,B 之间D .点C 11.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最多有三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40个B.45个C.50个D.55个二、填空题12.已知点A,B,C都在直线l上,点P是线段AC的中点.设AB a=,PB b,则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3,BC=2,则AC=_____.14.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2|+(b﹣1)2=0,A、B 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①线段AB的长|AB|=3;②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PA|﹣|PB|=2时,x=0.5;③若点P在A的左侧,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在A的左侧移动时|PM|+|PN|的值不变;④在③的条件下,|PN|﹣|PM|的值不变.以上①②③④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5.已知∠AOB=90°,射线OC在∠AOB内部,且∠AOC=20°,∠COD=50°,射线OE、OF分别平分∠BOC、∠COD,则∠EOF的度数是_____.16.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在线段AB取一点P,使AP=13PB,从P处把绳子剪断,若剪断后的三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则绳子的原长为______cm.17.钟表4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 。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 3 种B.4种C.6种D.12种2.(2003?台州)经过A、B、C三点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 1 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C.C区A.A 区B.B区D.不确定,则等于()?太原)已知,P是线段AB 上一点,且4.(2002.A.D B..C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D.2 A.﹣2 B.﹣1 C.06.在同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 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 个或3个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长线上”;丁说:“A,B,C,D两两连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其中说明正确的有()2人5人D..人B 4人C.A.3的值等于﹣∠γ与∠互补,∠αγ互余,则∠β.(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8 )(5°180°460°90°D.A.C .B.°①90,则下列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α和∠β互补,且∠α>∠β?9.(2008西宁)如果∠)).正确的有(;④(∠α﹣∠ββ;②∠α﹣90°;+③(∠α∠β)﹣∠个.1.2个 D A.4个B.3个C 二、解答题对应的数是200,.AB=AC,点C,已知数轴上有三点23.如图1A、B、C ,求点A对应的数;(1)若BC=300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C、)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2)如图2,在(1单位长度每秒、单位长度每秒、5Q、R的速度分别为10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MR=4RN多少秒时恰好满足RQ点N为线段的中点,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不考虑点分别从Q,动点P、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1(3)如图3,在()的条件下,若点单位长度每秒,10单位长度每秒、5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E的值是否发生﹣运动到点AAM的过程中,QCQ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在从是点D 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出A.动点P从点是数轴上一点,且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AB=10 >0)秒.6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t_________(用含P①(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表示的数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的长;MN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B从点动点R以每秒)动点Q从点A出发,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2三动点同时出发,当RQ、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从开始运动到P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使至点A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BN=3BM,根据所画图形计算:MN;延长线段NM至点B,使AN= BM的长度;(1)线段的长度;(2)线段AN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它们分别是?(3)试说明Q最PA+PB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126.如图(),已知A、B位于直线MN 小,并说明依据.、AOM、∠AON的角平分线OC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运动,连接AO,分别画∠COD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化,说明理由.OD,请问∠BC和分别是AC,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AB=12cm27.如图①,已知线段的中点.;_________恰好是AB中点,则cmDE=1()若点C ,求DE的长;(2)若AC=4cm DE的长不变;取何值(不超过的方法,说明不论AC12cm),(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若ODC°,过角的内部任一点画射线OC(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AOCOE分别平分∠和∠的位置无关.28.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是OD在同一条直线上,D、O、B)若2(.,OE所成的角,作∠BOD平分线OB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OD)(3若∠BOD可以看作的方向.并用方位角表示OE出P从点AB表示的数为8,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0)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发,以每秒的代t_________表示的数(用含表示的数(1)写出数轴上点B_________,点P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 3 种B.4种C.6种D.12种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由河源要经过3个地方,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由惠州要经过2个地方,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由东莞要经过1个地方,所要制作1种车票;结合上述结论,通过往返计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分析,知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的总数=3+2+1=6(种).则往返车票应该是:6×2=12(种).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找出由一地到另一地的车票的数是多少.2.(2003?台州)经过A、B、C三点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 1 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析:本题需先根据直线的概念知,可以确定出直线的条数,即可求出正确的结果.解答:解:A、B、C三点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是: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可以画出三条直线;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概念,在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的方法计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区C .CD.B区.不确定区.A A B考点较线段的长短.:比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各点是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解分析:根;100+10区时,:解答:解∵当停靠点在A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300=4500m 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200=5000m30×100+10×B当停靠点在300+1530C当停靠点在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200=12000m.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区时,A∴当停靠点在.A区.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则等于(上一点,且)4.(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D.C.A.. B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分析:=可求.PB=5x ,故根据题意,先设AP=2x,则有解答:解:如果设AP=2x,那么PB=5x,∴AB=AP+PB=7x,=.∴故选A.点评: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来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D.2 A.﹣2 B.﹣1 C.0考点: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其长为12.5,然后根据AB=2BC=3CD=4DE根据已知点求AE的中点,AE长为25,求出A、C、B、D、E五点的坐标,最后根据这五个坐标找出离中点最近的点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知,AE=25,∴AE=12.5,∴AE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0.5;∵AB=2BC=3CD=4DE,∴AB:BC:CD:DE=12:6:4:3;而12+6+4+3恰好是25,就是A点和E点之间的距离,∴AB=12,BC=6,CD=4,DE=3,∴这5个点的坐标分别是﹣13,﹣1,5,9,12,.1最近的整数是﹣0.5个点中,距离﹣5∴在上面的.故选B.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6.在同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 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 个或3个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析:可先画出三条直线相交,发现: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候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直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解答:解: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候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直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故选答案C.点评:此题在相交线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猜想、归纳能力,掌握从特殊项一般猜想的方法.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长线上”;丁说:“A,B,C,D两两连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其中说明正确的有()A. 3 人B.4人C.5人D.2人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计算题.分析:此题考查了线的基本性质、概念,注意区别各概念之间的差异.解答:解:甲:“直线BC不过点A”,正确;乙:“点A在直线CD外”,正确;丙:“D在射线CB的反向延长线上”,正确;丁:“A,B,C,D两两连接,有5条线段”;应该有AB,AC,AD,BC,BD,CD六条线段,错误;戊:“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射线AD与射线CD交于点D,错误..D故选.点评:掌握好直线、射线、线段各个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8.(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60°90°180°45°B.C .D.A.考点:余角和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结合题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α+∠β=180°,∠α+∠γ=90°,两式相减可得:∠β﹣∠γ=9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2008?西宁)如果∠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④(∠α﹣∠β).正确的有(+③(∠α∠β);)﹣∠β;②∠α﹣90°;A.4 个B.3个C.2个D.1个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角的性质,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可将,①②③④中的式子化为含有∠α+∠β的式子,再将∠α+∠β=180°代入即可解出此题.解答:解:∵∠α和∠β互补,∴∠α+∠β=180度.因为90°﹣∠β+∠β=90°,所以①正确;又∠α﹣90°+∠β=∠α+∠β﹣90°=180°﹣90°=90°,②也正确;=×180°+∠β=90°+∠)+∠ββ≠90°,所以③错误;∠(∠α+β=×180°﹣90°=90βα+∠)°,所以④正确.∠(∠α﹣∠β)+β=(∠综上可知,①②④均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之间互补与互余的关系,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度.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B、C,.A2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10的速度分别为Q、P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D、E.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点M为线段PQ的中点,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根据(1BC=300,点A 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400=y,,进而得出+5y﹣y(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得出PE=10y,QD=5y﹣﹣得出yAM=原题得证.解答:AB=BC=300,,(1)∵解: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600﹣(5+2)x])∴(10+2,×=4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QD=5y,PE=10y则.]+10y﹣5y=800+5y,于是PQ点为[0﹣(﹣800)一半则是,所以AM400=点为:y,+5y﹣,又QC=200+5y为定值.﹣所以﹣AM=y=300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出AP从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秒.>0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4,点P表示的数61)①写出数轴上点B﹣6t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 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AB=5=)AP+BP(BP=AP+MN=MP+NP=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AB=5,﹣BPNP=AP)﹣BP=(MN=MP﹣AP∴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s,6+)、R的相遇时间为:10÷(P=﹣(,1+)×P、Q剩余的路程为:10s),=P、Q相遇的时间为:÷(6+1点走的路程为:6×=()∴P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至点A,使AN=MN;延长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画图形计算:(1)线段BM的长度;(2)线段AN的长度;(3)试说明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它们分别是?考点:两点间的距离;直线、射线、线段.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1)根据BN=3BM可得到MN=2BM,而MN=3cm,即可得到线段BM的长;AN=MN即可得到线段AN(2)根据的长;(3)由(1)与(2)得到BM=MQ=NQ=NA,即QB=QA,QM=QN,则点Q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形中共有BM、BQ、BN、BA、MQ、MN、MA、QN、QA、NA10条线段.解答:解:如图,(1)∵MN=3cm,BN=3BM,MN=×3=1.5(∴BM=cm );AN=,MN2)∵MN=3cm(∴AN=1.5cm;(3)由图可知,BM=MQ=NQ=NA,∴QB=QA,QM=QN,∴点Q既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别是:BM、BQ、BN、BA、MQ、MN、MA、QN、QA、NA.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射线与线段的定义.26.如图(1),已知A、B位于直线MN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并说明依据.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运动,连接AO,分别画∠AOM、∠AON的角平分线OC、OD,请问∠COD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化,说明理由.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动点型.分析:(1)显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2)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以及邻补角的概念即可证明.解答:解:(1)如图,连接AB交MN于点P,则P就是所求的点.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COD的度数不会变化,∵OC是∠AOM的平分线,COA=∠AOM,,∴∠∵OD是∠AON的平分线,AOD=∠AON,∴∠∵∠AOM+∠AON=180°,.°=90)AON∠AOM+(∠AON=∠AOM+∠AOD=∠COA+∴∠.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注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点评:线互相垂直.BC和分别是D、EAC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27.如图的中点.DE= 6cm;(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考点:两点间的距离;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专题:动点型;规律型;整体思想.分析:(1)由AB=12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6cm,(2)由AC=4cm,AB=12cm,即可推出BC=8cm,然后根据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AD=DC=2cm,BE=EC=4cm,即可推出DE的长度,(3)设AC=acm,然后通过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cm,即可推出结论,(4)由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即可推出∠DOE=∠DOC+∠COE=(∠AOC+∠COB)=∠AOB=60°,即可推出∠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解答:解:(1)∵AB=12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C点为AB的中点,∴AC=BC=6cm,∴CD=CE=3cm,∴DE=6cm,(2)∵AB=12cm,∴AC=4cm,∴BC=8cm,的中点,BC和AC分别是E、D∵点.CD=2cm,CE=4cm,∴∴DE=6cm,3)设AC=acm,(的中点,和BCAC∵点D、E分别是,∴=DE=CD+CE=(AC+BC)AB=6cm 的长不变,,DE∴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BOC,分别平分∠4)∵OD、OEAOC和∠(AOBAOC+∠COB),=∴∠DOE=∠DOC+∠∠COE=(∠°,∵∠AOB=120 °,∴∠DOE=60 的位置无关.∴∠DOE的度数与射线OC 题主要考察角平分线和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关键在于认真的进行计算,熟练运用相点评:本关的性质定理..,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28.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北偏东70°的方向是AOC=(1)若∠∠AOB,则OC;(2)若B、O、D在同一条直线上,OD的方向是南偏东40°;(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平分线OE,并用方位角表示OE的方向.考点:方向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先根据方向角的定义求出∠AOB的度数,进而求出∠NOC的度数即可;(2)根据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求出∠DOH的度数,即可求出OD的方向,(3)根据OE是∠BOD的平分线,可知∠DOE=90°,进而可求出∠SOE的度数可知OE的方向.解答:解:(1)∵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NOB=40°,∠NOA=15°,∴∠AOB=∠NOB+∠NOA=55°,∵∠AOB=∠AOC,∴∠AOC=55°,,°AOC=70∠NOA+∠NOC=∴∠.70°;∴OC的方向是北偏东是OB的反向延长线,(2)∵OD BON=40°,∴∠DOS=∠°;∴OD的方向是南偏东40 BOD的平分线,(3)∵OE是∠°,∴∠DOE=90 °,∵∠DOS=∠BON=40 ,°SOE=90﹣∠DOS=50°∴∠.的方向是南偏西50°,∴OE .)南偏东40°)北偏东故答案为(170°;(2本点评: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及表达方式,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通常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同时考查了互补互余的概念,难度适中.出从点A是数轴上一点,且,BAB=14.动点P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 0)秒.t(t>5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的代数式表示);8表示的数﹣5t(用含,点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6P(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的长;MN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和AB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点B的坐标和点P的坐标;(2)根据距离的差为14列出方程即可求解;(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4)分为3种情况去绝对值符号,计算三种不同情况的值,最后讨论得出最小值.解答:解:(1)点B表示的数是﹣6;点P表示的数是8﹣5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如图)则AC=5x,BC=3x,∵AC﹣BC=AB∴5x﹣3x=14…(4分)解得:x=7,∴点P运动7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5分)(3)没有变化.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AB=7…(AP+BP)7MN=MP+NP=分)AP+ BP=(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AB=7…(9AP﹣BP)分)MN=MP﹣APNP= ﹣BP=(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 …(10分)(4)式子|x+6|+|x﹣8|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4.…(12分)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时间:2021.03.08 创作:欧阳与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3种B.4种C.6种D.12种2.(2003•台州)经过A、B、C三点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1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 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A.A区B.B区C.C区D.不确定4.(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A.B.C.D.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A.﹣2 B.﹣1 C.0D.26.在同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个或3个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长线上”;丁说:“A,B,C,D两两连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其中说明正确的有()A.3人B.4人C.5人D.2人8.(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A.45°B.60°C.90°D.180°9.(2008•西宁)如果∠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β;②∠α﹣90°;③(∠α+∠β);④(∠α﹣∠β).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解答题2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至点A,使AN=MN;延长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画图形计算:(1)线段BM的长度;(2)线段AN的长度;(3)试说明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它们分别是?26.如图(1),已知A、B位于直线MN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并说明依据.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运动,连接AO,分别画∠AOM、∠AON的角平分线OC、OD,请问∠COD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化,说明理由.27.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_________ 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28.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方向是_________;(2)若B、O、D在同一条直线上,OD的方向是_________;(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平分线OE,并用方位角表示OE的方向.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3种B.4种C.6种D.12种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由河源要经过3个地方,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由惠州要经过2个地方,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由东莞要经过1个地方,所要制作1种车票;结合上述结论,通过往返计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分析,知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的总数=3+2+1=6(种).则往返车票应该是:6×2=12(种).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找出由一地到另一地的车票的数是多少.2.(2003•台州)经过A、B、C三点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1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本题需先根据直线的概念知,可以确定出直线的条数,即可求出正确析:的结果.解答:解:A、B、C三点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是: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可以画出三条直线;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概念,在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的方法计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A.A区B.B区C.C区D.不确定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各点是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解解答: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15×100+10×300=4500m;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区.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4.(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A.B.C.D.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先设AP=2x,则有PB=5x,故=可求.解答:解:如果设AP=2x,那么PB=5x,∴AB=AP+PB=7x,∴=.故选A.点评: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来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A.﹣2 B.﹣1 C.0D.2考点: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已知点求AE的中点,AE长为25,其长为12.5,然后根据AB=2BC=3CD=4DE求出A、C、B、D、E五点的坐标,最后根据这五个坐标找出离中点最近的点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知,AE=25,∴AE=12.5,∴AE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0.5;∵AB=2BC=3CD=4DE,∴AB:BC:CD:DE=12:6:4:3;而12+6+4+3恰好是25,就是A点和E点之间的距离,∴AB=12,BC=6,CD=4,DE=3,∴这5个点的坐标分别是﹣13,﹣1,5,9,12,∴在上面的5个点中,距离﹣0.5最近的整数是﹣1.故选B.点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评: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6.在同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个或3个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析:可先画出三条直线相交,发现: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候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直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解答:解: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候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直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故选答案C.点评:此题在相交线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猜想、归纳能力,掌握从特殊项一般猜想的方法.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长线上”;丁说:“A,B,C,D两两连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其中说明正确的有()A.3人B.4人C.5人D.2人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计算题.分析:此题考查了线的基本性质、概念,注意区别各概念之间的差异.解答:解:甲:“直线BC不过点A”,正确;乙:“点A在直线CD外”,正确;丙:“D在射线CB的反向延长线上”,正确;丁:“A,B,C,D两两连接,有5条线段”;应该有AB,AC,AD,BC,BD,CD六条线段,错误;戊:“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射线AD与射线CD交于点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好直线、射线、线段各个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8.(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A.45°B.60°C.90°D.180°考点:余角和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结合题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α+∠β=180°,∠α+∠γ=90°,两式相减可得:∠β﹣∠γ=9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2008•西宁)如果∠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β;②∠α﹣90°;③(∠α+∠β);④(∠α﹣∠β).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角的性质,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可将,①②③④中的式子化为含有∠α+∠β的式子,再将∠α+∠β=180°代入即可解出此题.解答:解:∵∠α和∠β互补,∴∠α+∠β=180度.因为90°﹣∠β+∠β=90°,所以①正确;又∠α﹣90°+∠β=∠α+∠β﹣90°=180°﹣90°=90°,②也正确;(∠α+∠β)+∠β=×180°+∠β=90°+∠β≠90°,所以③错误;(∠α﹣∠β)+∠β=(∠α+∠β)=×180°﹣90°=90°,所以④正确.综上可知,①②④均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之间互补与互余的关系,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度.2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 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至点A,使AN=MN;延长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画图形计算:(1)线段BM的长度;(2)线段AN的长度;(3)试说明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它们分别是?考点:两点间的距离;直线、射线、线段.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1)根据BN=3BM可得到MN=2BM,而MN=3cm,即可得到线段BM的长;(2)根据AN=MN即可得到线段AN的长;(3)由(1)与(2)得到BM=MQ=NQ=NA,即QB=QA,QM=QN,则点Q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形中共有BM、BQ、BN、BA、MQ、MN、MA、QN、QA、NA10条线段.解答:解:如图,(1)∵MN=3cm,BN=3BM,∴BM=MN=×3=1.5(cm );(2)∵MN=3cm,AN=MN∴AN=1.5cm;(3)由图可知,BM=MQ=NQ=NA,∴QB=QA,QM=QN,∴点Q既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别是:BM、BQ、BN、BA、MQ、MN、MA、QN、QA、NA.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射线与线段的定义.26.如图(1),已知A、B位于直线MN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并说明依据.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运动,连接AO,分别画∠AOM、∠AON的角平分线OC、OD,请问∠COD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化,说明理由.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动点型.分析:(1)显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2)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以及邻补角的概念即可证明.解答:解:(1)如图,连接AB交MN于点P,则P就是所求的点.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COD的度数不会变化,∵OC是∠AOM的平分线,,∴∠COA=∠AOM,∵OD是∠AON的平分线,∴∠AOD=∠AON,∵∠AOM+∠AON=180°,∴∠COA+∠AOD=∠AOM+∠AON=(∠AOM+∠AON)=90°.点评: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注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27.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6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考点:两点间的距离;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专题:动点型;规律型;整体思想.分析:(1)由AB=12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6cm,(2)由AC=4cm,AB=12cm,即可推出BC=8cm,然后根据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AD=DC=2cm,BE=EC=4cm,即可推出DE的长度,(3)设AC=acm,然后通过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cm,即可推出结论,(4)由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即可推出∠DOE=∠DOC+∠COE=(∠AOC+∠COB)=∠AOB=60°,即可推出∠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解答:解:(1)∵AB=12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C点为AB 的中点,∴AC=BC=6cm,∴CD=CE=3cm,∴DE=6cm,(2)∵AB=12cm,∴AC=4cm,∴BC=8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CD=2cm,CE=4cm,∴DE=6cm,(3)设AC=a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DE=CD+CE=(AC+BC)=AB=6cm,∴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4)∵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DOE=∠DOC+∠COE=(∠AOC+∠COB)=∠AOB,∵∠AOB=120°,∴∠DOE=60°,∴∠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角平分线和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关键在于认真的进行计算,熟练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28.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若B、O、D在同一条直线上,OD的方向是南偏东40°;(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平分线OE,并用方位角表示OE的方向.考点:方向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分(1)先根据方向角的定义求出∠AOB的度数,进而求出∠NOC的度数析:即可;(2)根据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求出∠DOH的度数,即可求出OD 的方向,(3)根据OE是∠BOD的平分线,可知∠DOE=90°,进而可求出∠SOE的度数可知OE的方向.解答:解:(1)∵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NOB=40°,∠NOA=15°,∴∠AOB=∠NOB+∠NOA=55°,∵∠AOB=∠AOC,∴∠AOC=55°,∴∠NOC=∠NOA+∠AOC=70°,∴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DOS=∠BON=40°,∴OD的方向是南偏东40°;(3)∵OE是∠BOD的平分线,∴∠DOE=90°,∵∠DOS=∠BON=40°,∴∠SOE=90°﹣∠DOS=50°,∴OE的方向是南偏西50°,.故答案为(1)北偏东70°;(2)南偏东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的定义及表达方式,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多少度,同时考查了互补互余的概念,难度适中.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6,点P表示的数8﹣5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和AB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点B的坐标和点P的坐标;(2)根据距离的差为14列出方程即可求解;(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4)分为3种情况去绝对值符号,计算三种不同情况的值,最后讨论得出最小值.解答:解:(1)点B表示的数是﹣6;点P表示的数是8﹣5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如图)欧阳与创编 2021.03.08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则AC=5x ,BC=3x ,∵AC ﹣BC=AB∴5x ﹣3x=14…(4分)解得:x=7,∴点P 运动7秒时,在点C 处追上点Q .…(5分)(3)没有变化.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 MN=MP+NP=AP+BP=(AP+BP )=AB=7…(7分)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MN=MP ﹣NP=AP ﹣BP=(AP ﹣BP )=AB=7…(9分)综上所述,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 …(10分)(4)式子|x+6|+|x ﹣8|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4.…(12分)点评: 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时间:2021.03.08创作:欧阳与。

(典型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典型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若线段AB =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BD 的长为( ) A .2cm 或4cmB .8cmC .10cmD .8cm 或10cm2.如图,点Q 在线段AP 上,其中10PQ =,第一次分别取线段AP 和AQ 的中点1P ,1Q 得到线段11PQ ;再分别取线段1AP 和1AQ 的中点2P ,2Q 得到线段22P Q ;第三次分别取线段2AP 和2AQ 的中点3P ,3Q 得到线段33PQ ;连续这样操作11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1122331111PQ P Q PQ P Q ++++=( )A .1010102-B .1110102-C .1010102+D .1110102+3.如图,上午8:20,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 .120°B .125°C .130°D .135°4.有如下说法:①直线是一个平角;②如果线段AM MC =,则M 是线段AC 的中点;③在同一平面内,60AOB ∠=︒,30BOC ∠=︒,30AOC ∠=︒;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甲从点A 出发向北偏东65°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20°方向走到点C ,则BAC ∠的度数是( )A .85°B .135°C .105°D .150°6.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O ∠、MON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A .B .C .D .7.已知线段AB =8cm ,在直线AB 上画线BC ,使BC=12AB ,则线段AC 等于( ) A .12cmB .4cmC .12cm 或4cmD .8cm 或12cm8.在直线l 上有四个点A ,B ,C ,D ,已知10AB =,6AC =,点D 是BC 的中点,则线段AD 的长是( ) A .2B .8C .4或8D .2或89.小飞家房屋装修时,选中了一种漂亮的正八边形地砖,建材店老板告诉她,只用一种八边形地砖是不能铺满地面的,但可以与另外一种形状的地砖混合使用,你认为要使地面铺满,小飞应选择另一种形状的地砖是( )A .B .C .D .10.已知30AOB ∠=︒,自AOB ∠顶点O 引射线OC ,若:4:3AOC AOB ∠∠=,那么BOC ∠的度数是( )A .10°B .40°C .70°D .10°或70°11.已知线段AB 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8,4AB BC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AM 的长为( ) A .2B .4C .4或6D .2或612.如图,A 点在B 点的北偏东40°方向,C 点在B 点的北偏东75°方向,A 点在C 点的北偏西50°方向,则∠BAC 的度数是( )A .85°B .80°C .90°D .95°二、填空题13.已知:90AOB ∠=︒,做射线OC ,OD 是AOC ∠的角平分线,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1)如图①,当70BOC ∠=︒时,求DOE ∠的度数;①(2)如图②,若射线OC 在AOB ∠内部绕O 点旋转,当BOC a ∠=时,求DOE ∠的度数;②(3)若射线OC 在AOB ∠外绕O 点旋转且AOC ∠为钝角时,求DOE ∠的度数.14.已知射线AB 上有一点C ,10AB cm =,4BC cm =,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1)如图①,若点C 在AB 之间时,求MN 的长; (2)如图②,若点C 在B 点右边时,求MN 的长.15.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OE 、OF 分别平分AOC ∠、BOD ∠. (1)当144BOC ∠=︒时,COE ∠=(2)当40AOC ∠=︒,60BOD ∠=︒时,求EOF ∠的度数; (3)当40COD ∠=︒时,求EOF ∠的度数;(4)当COD x ∠=︒时,直接写出EOF ∠的度数(用含x 的式子表示).16.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如下题目: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AOC BOD ∠∠的平分线,,OM ON 求MON ∠的度数.李明与同桌王丽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特殊情况,探索思路将三角形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 和ON 仍然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 OD OB 在同一条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 BOD ∠∠、相等.(1)请你直接写出计算结果,图2中MON ∠的度数为_ _,图3中MON ∠的度数为___;特例启发,解答题目(2)请你完成张老师出示的题目的解答过程; 拓展结论,设计新颖(3)若将张老师出示的题目中条件“分别作出AOC BOD ∠∠、的平分线,OM ON ”改为“分别作出射线OM ON 、,使21,33AOM AOC DON BOD ∠=∠∠=∠”,求MON ∠的度数.17.根据下列要求画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连接线段OB ; (2)画射线AO ,射线AB ;(3)用圆规在射线AB 上截取AC ,使得AC OB =,画直线OC .18.(1)如图1,∠AOC :∠COD :∠BOD =4:2:1,若∠AOB =140°,求∠BOC 的度数;(2)如图2,∠AOC :∠COD :∠BOD =4:2:1,OP 平分∠AOB ,若∠AOB =β,求∠COP 的度数(用含β的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3,∠AOC =80°,∠BOD =20°,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求∠EOF 的度数.19.新定义问题如图①,已知AOB ∠,在AOB ∠内部画射线OC ,得到三个角,分别为AOC ∠、BOC ∠、AOB ∠.若这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另外一个角的2倍,则称射线OC 为AOB∠的“幸运线”.(本题中所研究的角都是大于0︒而小于180︒的角.)(阅读理解)(1)角的平分线_________这个角的“幸运线”;(填“是”或“不是”) (初步应用)(2)如图①,45AOB ∠=︒,射线OC 为AOB ∠的“幸运线”,则AOC ∠的度数为_______;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60AOB ∠=︒,射线OM 从OA 出发,以每秒20︒的速度绕O 点逆时针旋转,同时,射线ON 从OB 出发,以每秒15︒的速度绕O 点逆时针旋转,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09t <<).若OM 、ON 、OA 三条射线中,一条射线恰好是以另外两条射线为边的角的“幸运线”,求出所有可能的t 值.20.如图,已知60cm AB =,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B 上的点,且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 (1)求BD 的长. (2)求CD 的长.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OB 平分AOC ∠,OD 平分COE ∠.(1)若18AOB ∠=︒,35∠=︒DOE ,求AOE ∠的度数; (2)若110AOE ∠=︒,:1:4BOC BOE ∠∠=,求COD ∠的度数. 22.综合与探究 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三角尺ABC 中,∠BAC=90°,∠B=∠C=45°;三角尺ADE 中,∠D=90°,∠DAE=60°,∠E=30°.分别作出∠BAD 、∠CAE 的平分线AM 、AN .然后提出问题:求出∠MAN 的度数.特例探究“智慧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AM 和AN 仍然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 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AB 和AE 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 AB 、AD 、AM 在同一直线上.(1)计算:图2中∠MAN 的度数为 °,图3中∠MAN 的度数为 °(直接写出答案,不写过程). 发现感悟(2)探究完图2,图3所示的特殊位置问题后,请你猜想图1中∠MAN 的度数为 °; “智慧小组”的同学认为图2,图3中∠BAD 、∠CAE 的度数都已知或能求出具体的度数,图1中,∠MAN=∠MAB+∠BAE+∠EAN ,这些角比较一般化,求不出具体的度数,所以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设∠BAE 为x°,则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示∠BAD 和∠CAE ,进而可以表示∠MAB 和∠EAN ,这样就能求出∠MAN 的度数; 请你根据智慧小组的思路,求出图1中∠MAN 的度数. 类比拓展(3)受到“智慧小组”的启发,“创新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BAD 、∠CAE 的平分线AM 、AN .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AN 的度数.请你求出∠MAN 的度数.23.已知AOB ∠与COD ∠互补,射线OE 平分COD ∠,设AOC α∠=,BOD β∠=. (1)如图1,COD ∠在AOB ∠的内部, ①当45COD ∠=︒时,求αβ+的值. ②当3αβ=时,求∠BOE 的度数.(2)如图2,COD ∠在AOB ∠的外部,45BOE ∠=︒,求α与β满足的等量关系.24.计算(1)58°32′36″+36.22°(2)-32×(-2)+42÷(-2)3÷10-丨-22丨÷52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一点,且14AB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0)t >秒:(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P 表示的数为______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 26.已知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 (1)如图1,若100AOB ∠=︒,30AOC ∠=︒,则EOF ∠=__________度; (2)如图2,若AOB α∠=,AOC β∠=,若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绕点O 旋转,求EOF ∠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绕点O 旋转(旋转中AOC ∠、COB ∠均是指小于180︒的角),其余条件不变,请借助图3探究EOF ∠的大小,求EOF ∠的大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三等分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C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 ∴AC =BC =12AB =12×12=6(cm ), 点D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①当AD=13AC时,如图,BD=BC+CD=BC+23AC=6+4=10(cm);②当AD=23AC时,如图,BD=BC+CD′=BC+13AC=6+2=8(cm).所以线段BD的长为10cm或8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定义先求出P1Q1的长度,再由P1Q1的长度求出P2Q2的长度,从而找到P n Q n 的规律,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线段PQ=10,线段AP和AQ的中点P1,Q1,∴P1Q1=AP1-AQ1=12AP-12AQ=12(AP-AQ)=12 PQ=12×10=5.∵线段AP1和AQ1的中点P2,Q2;∴P2Q2=AP2-AQ2=12AP1-12AQ1=12(AP1-AQ1)=12P1 Q1=12×12×10=212×10 =52. 发现规律:P n Q n =12n×10 ∴P 1Q 1+P 2Q 2+…+P 11Q 11=12×10+212×10+312×10+…+1112×10 =10(12+212+312+…+1112) =10(1111212-) =10(1-1112) =10-1110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规律性问题,准确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有难度.3.C解析:C 【分析】根据时针与分针相距的份数乘以每份的度数,可得答案. 【详解】解:8:20时,时针与分针相距4+2060=133份, 8:2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30°×133=130°,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确定时针与分针相距的分数是解题关键.4.A解析:A 【分析】根据平角的定义、中点定义、角的和差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直接判断即可. 【详解】解:①直线是一个平角,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故错误;②如果线段AM MC =,则M 是线段AC 的中点;M 不一定在线段AC 上,故错误;③在同一平面内,60AOB ∠=︒,30BOC ∠=︒,30AOC ∠=︒;射线OC 不一定在∠AOB 内部,故错误;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角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角的和差和线段的性质,准确掌握定义,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5.B解析:B【分析】如图,先求出∠BAD=906525︒-︒=︒,∠CAE=20°,∠EAD=90︒,根据BAC ∠=∠BAD+∠EAD+∠CAE 即可计算得出答案.【详解】如图,∵∠BAD=906525︒-︒=︒,∠CAE=20°,∠EAD=90︒,∴BAC ∠=∠BAD+∠EAD+∠CAE=13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的计算,正确掌握方位角的表示及角度的和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6.C解析:C【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和图形选出即可.【详解】A 、图中的∠MON 不能用∠O 表示,故本选项错误;B 、图中的∠1和∠O 不是表示同一个角,故本选项错误;C 、图中的1∠、O ∠、MON ∠表示同一个角,故本选项正确;D 、图中∠1、∠MON 、∠O 不表示同一个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图形的能力. 7.C解析:C【分析】分两种情形:①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②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BC=12AB ,AB =8cm , ∴BC=4cm①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AC=AB-BC ,又∵AB=8cm ,BC=4cm ,∴AC=8-4=4cm ;②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C=AB+BC ,又∵AB=8cm ,BC=4cm ,∴AC=8+4=12cm .综上可得:AC=4cm 或12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在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8.D解析:D【分析】分点C 在线段AB 上和点C 在线段AB 反向延长线上,分别计算即可.【详解】解:①C 在线段AB 上:∵10AB =,6AC =,∴4CB =,又∵D 为BC 的中点,∴2CD =,∴268AD =+=.②点C 在线段AB 反向延长线上:∵10AB =,6AC =,∴16BC =,又∵D 为BC 的中点,∴8CD BD ==,∴1082A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解题关键是对点C 的位置分类讨论,依据中点的定义求对应线段长.9.B解析:B【分析】正八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35°,从所给的选项中取出一些进行判断,看其所有内角和是否为360°,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求解.【详解】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821808-⨯︒=135°, A 、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内角分别为135°、60°,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 B 、正方形、八边形内角分别为90°、135°,由于135×2+90=360,故能铺满;C 、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内角分别为120°、135°,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D 、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内角分别为108°、135°,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镶嵌(密铺),解决此类题,可以记住几个常用正多边形的内角,及能够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的几个组合.10.D解析:D【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OC 和OB 在OA 的两侧时,②OC 和OB 在OA 的同侧时,分别进行求解即可.【详解】∵∠AOB=30°,∠AOC :∠AOB=4:3,∴∠AOC=40°,分为两种情况:当OC 和OB 在OA 的两侧时,如图1∠BOC=∠AOB+∠AOC=30°+40°=70°②OC 和OB 在OA 的同侧时,如图2∠BOC=∠AOC-∠AOB=40°-30°=10°故选:D .【点睛】考查了角的计算,解题关键是分两种情况:OC 、OB 在OA 的两侧时和OC 、OB 在OA 的同侧时.11.D解析:D【分析】由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且8,4AB BC ==可知,C 点的位置有两个,一个位于线段AB 上,一个位于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分两种情况:①C 点位于线段AB 上和②C 位于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中点定理1=2AM AC 作答即可. 【详解】解:①C 点位于线段AB 上时,∵8,4AB BC ==,∴844AC AB BC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 ∴1=22AM AC =; ②C 位于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8,4AB BC ==∴8412AC AB BC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 ∴1=62AM AC =;综上所述,线段AM 的长为2或6;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中点定理;仔细读懂题意“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明确本题C 点的位置有两个,是准确作答本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方位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DBA =40°,∠DBC =75°,∴∠ABC =∠DBC−∠DBA =75°−40°=35°,∵DB ∥EC ,∴∠DBC +∠ECB =180°,∴∠ECB =180°−∠DBC =180°−75°=105°,∴∠ACB =∠ECB−∠ACE =105°−50°=55°,∴∠BAC =180°−∠ACB−∠ABC =180°−55°−35°=90°.【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解答此类题需要从运动的角度,正确画出方位角,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求解.二、填空题13.(1)45°;(2)45°;(3)45°或135°【分析】(1)由∠BOC 的度数求出∠AOC 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D 与∠COE 的度数相加即可求出∠DOE 的度数;(2)∠DOE 度数不变理由为解析:(1)45°;(2)45°;(3)45°或135°【分析】(1)由∠BOC 的度数求出∠AOC 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D 与∠COE 的度数,相加即可求出∠DOE 的度数;(2)∠DOE 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COD 为∠AOC 的一半,∠COE 为∠COB 的一半,而∠DOE =∠COD +∠COE ,即可求出∠DOE 度数为45度;(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则∠DOE 为45°;如图4,则∠DOE 为135°.【详解】解:(1)∵90AOB ∠=︒,70BOC ∠=︒∴9020AOC BOC ∠=︒-∠=︒,∵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1102COD AOC ∠=∠=︒,1352COE BOC ∠=∠=︒,∴45DOE COD COE ∠=∠+∠=︒;(2)DOE ∠的大小不变,理由是:∵90AOB ∠=︒,BOC α∠=∴90AOD α∠=︒-又∵OE ,OD 分别是BOC ∠与AOC ∠的平分线 ∴12EOC α∠=,()1902COD α∠=︒- ∴DOE EOC COD ∠=∠+∠()11904522αα=+︒-=︒. (3)DOE ∠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3,则DOE ∠为45°;如图4,则DOE ∠为135°,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12COD AOC ∠=∠,12COE BOC ∠=∠, ∴()1452DOE COD COE AOC BOC ∠=∠-∠=∠-∠=︒; 如图4所示,∵OE ,OD 分别是BOC ∠与AOC ∠的平分线∴EOC BOE ∠=∠,COD AOD ∠=∠又∵90AOB ∠=︒∴270AOD DOC COE EOB ∠+∠+∠+∠=︒∴22270DOC COE ∠+∠=︒∴135DOC COE ∠+∠=︒∴135DOE ∠=︒.【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解(3)小题漏掉其中的一种情况.14.(1)5cm ;(2)5cm 【分析】(1)求出AC 根据中点分别求出CM 和CN 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AC 根据中点分别求出CM 和BN 再求出MB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又∵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解析:(1)5cm ;(2)5cm【分析】(1)求出AC ,根据中点分别求出CM 和CN ,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AC ,根据中点分别求出CM 和BN ,再求出MB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10AB =,4BC =∴6AC =又∵M 点是AC 的中点,N 点是BC 的中点∴ 3AM MC ==,2BN CN ==∴5MN MC CN =+=.(2)∵10AB =,4BC =∴14AC AB BC =+=又∵M 点是AC 的中点,N 点是BC 的中点∴7AM MC ==,2BN CN ==∴3MB MC BC =-=∴5MN MB BN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能求出CM 和CN=BN 的长度是解此题的关键,求解过程类似.15.(1)18°;(2)130°;(3)110°;(4)90°+x°【分析】(1)先求出∠AOC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2)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E 和∠BOF 的度数然后可求∠EO解析:(1)18°;(2)130°;(3)110°;(4)90°+12x° 【分析】(1)先求出∠AOC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2)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E 和∠BOF 的度数,然后可求∠EOF 的度数; (3)由40COD ∠=︒,可知∠AOC+∠BOD=14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COE+∠DOF 的值,进而可求∠EOF 的值;(4)仿照(3)的步骤求解即可;【详解】解:(1)∵144BOC ∠=︒,∴∠AOC=180°-144°=36°,∵OE 平分AOC ∠,∴∠COE=12∠AOC=18°, 故答案为:18°;(2)∵OE 、OF 分别平分AOC ∠、BOD ∠,40AOC ∠=︒,60BOD ∠=︒,∴∠AOE=1220AOC ∠=︒,∠BOF=1230BOD ∠=︒, ∴∠EOF=180°-20°-30°=130°;(3)∵40COD ∠=︒,∴∠AOC+∠BOD=180°-40°=140°,∵OE 、OF 分别平分AOC ∠、BOD ∠,∴∠COE=12AOC ∠,∠DOF=12BOD ∠, ∴∠COE+∠DOF=12(AOC ∠+BOD ∠)=70°, ∴∠EOF=∠COE+∠DOF+∠COD=70°+40°=110°;(4)∵COD x ∠=︒,∴∠AOC+∠BOD=180°-x°,∵OE 、OF 分别平分AOC ∠、BOD ∠,∴∠COE=12AOC ∠,∠DOF=12BOD ∠, ∴∠COE+∠DOF=12(AOC ∠+BOD ∠)=90°-12x°, ∴∠EOF=∠COE+∠DOF+∠COD=90°-12x°+x°=90°+12x°.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1)135°;135°;(2)135°过程见解析;(3)12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OC+∠BOD=180°-∠COD=90°根据角平解析:(1)135°;135°;(2)135°,过程见解析;(3)12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OC+∠BOD=180°-∠COD=9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MOC+∠NOD=12∠AOC+12∠BOD=12(∠AOC+∠BOD)=45°,于是得到结论; (3)仿照(2)的步骤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2,∵∠AOC=90°,OM 平分∠AOC ,∴∠COM=12∠AOC=45°, ∴∠MON=∠OCM+∠CON=45°+90°=135°;如图3,∵∠COD=90°,∴∠AOC+∠BOD=90°.∵AOC BOD ∠=∠,∴AOC BOD ∠=∠=45°,∵OM 和ON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COM=22.5°, ∠DON=22.5°,∴∠MON=22.5°+90°+22.5°=135°;故答案为:135,135︒︒;(2)∵90COD ∠=︒,18090AOC BOD COD ∴∠+∠=︒-∠=︒,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11,22MOC AOC DON BOD ∴∠=∠∠=∠, ()111190452222MOC DON AOC BOD AOC BOD ∴∠+∠=∠+∠=∠+∠=⨯︒=︒, 4590135MON MOC COD DON ∴∠=∠+∠+∠=+︒=︒;(3)23AOM AOC ∠=∠, 13MOC AOC AOM AOC ∴∠=∠-∠=∠. ∵90COD ∠=︒,∴90AOC BOD ∠+∠=,()11130333MOC DON AOC BOD AOC BOD ∴∠+∠=∠+∠=∠+∠=︒, 3090120MON MOC COD DON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7.(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连接OB 即可;(2)连接AOAB 并延长;(3)先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AC=OB 再画直线OC【详解】解:(1)如图所示线段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射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连接OB 即可;(2)连接AO 、AB 并延长;(3)先用圆规在射线AB 上截取AC=OB ,再画直线OC .【详解】解:(1)如图所示,线段OB 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射线AO 、射线AB 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直线OC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画线段、射线、和直线,解题关键是遵循题意画图,注意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18.(1)60°;(2)β;(3)50°【分析】(1)设∠BOD=x°则∠AOC=4x°∠COD=2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设∠BOD=x°则∠AOC=4x°∠COD=2x°根据题意列方程解析:(1)60°;(2)114β;(3)50°【分析】(1)设∠BOD=x°,则∠AOC=4x°,∠COD=2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设∠BOD=x°,则∠AOC=4x°,∠COD=2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到∠AOC=47β;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由∠AOC:∠COD:∠BOD=4:2:1,设∠BOD=x°,则∠AOC=4x°,∠COD=2x°,∵∠AOB=140°,∴x+2x+4x=140,解得:x=20,∴∠BOD=20°,∠COD=40°,∠AOC=80°,∴∠BOC=20°+40°=60°;(2)设∠BOD=x°,则∠AOC=4x°,∠COD=2x°,∴x+2x+4x=β,∴x=17β,∴∠AOC=47β;∵OP平分∠AOB,∴∠AOP =12β, ∴∠COP =47β﹣12β=114β; (3)∵OF 平分∠BOC ,∠BOD =20°, ∴∠COF =12(∠BOD+∠COD )=10°+12∠COD , ∵OE 平分∠AOD ,∠AOC =80°, ∴∠AOE =12(∠AOC+∠COD )=40°+12∠COD , ∴∠COE =∠AOC ﹣∠AOE =80°﹣(40°+12∠COD )=40°﹣12∠COD , ∴∠EOF =∠COE+∠COF =40°﹣12∠COD+10°+12∠COD =50°. 【点睛】 本意考察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9.(1)是;(2)15°或225°或30°;(3)或或或【分析】(1)若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则有则根据题意可求解;(2)根据幸运线的定义可得当时当时当时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即可;(3)由题解析:(1)是;(2)15°或22.5°或30°;(3)127t =或125t =或1211t =或365t = 【分析】(1)若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则有2AOB AOC ∠=∠,则根据题意可求解; (2)根据“幸运线”的定义可得当2AOB AOC ∠=∠时,当2AOC BOC ∠=∠时,当2BOC AOC ∠=∠时,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即可;(3)由题意可分①当04t <<时ON 在与OA 重合之前,则有20MOA t ∠=,6015AON t ∠=-,由OA 是MON ∠的幸运线可进行分类求解;②当49<<t 时,ON 在与OA 重合之后,则有560MON t ∠=+,1560AON t ∠=-,由ON 是AOM ∠的幸运线可分类进行求解.【详解】解:(1)若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则有2AOB AOC ∠=∠,符合“幸运线”的定义,所以角平分线是这个角的“幸运线”;故答案为是;(2)由题意得:∵45AOB ∠=︒,射线OC 为AOB ∠的“幸运线”,∴①当2AOB AOC ∠=∠时,则有:22.5AOC ∠=︒;②当2AOC BOC ∠=∠时,则有2303AOC AOB ∠=∠=︒;③当2BOC AOC ∠=∠时,则有1153AOC AOB ∠=∠=︒; 综上所述:当射线OC 为AOB ∠的“幸运线”时,∠AOC 的度数为15︒,22.5︒,30, 故答案为15︒,22.5︒,30;(3)∵60AOB ∠=︒,∴射线ON 与OA 重合的时间为15460︒÷︒=(秒),∴当04t <<时ON 在与OA 重合之前,如图所示:∴20MOA t ∠=,6015AON t ∠=-,OA 是MON ∠的幸运线,则有以下三类情况:①206015t t =-,127t =, ②()2026015t t =-,125t =, ③2206015t t ⨯=-,1211t =; 当49<<t 时,ON 在与OA 重合之后,如图所示:∴560MON t ∠=+,1560AON t ∠=-,ON 是AOM ∠的幸运线,则有以下三类情况:①5601560t t +=-,12t =(不符合题意,舍去),②()56021560t t +=-,365t =, ③()25601560t t +=-,36t =(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127t =或125t =或1211t =或365t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1)20cm ;(2)10cm 【分析】(1)根据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列式求解即可;(2)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BC 再由CD=BC-BD 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2解析:(1)20cm ;(2)10cm【分析】(1)根据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列式求解即可;(2)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BC ,再由CD=BC-BD ,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60cm AB =,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 ∴16020cm 3BD =⨯= (2)∵60cm AB =,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 ∴130cm 2BC AB ==, ∴CD BC BD =- 3020=-1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三、解答题21.(1)106AOE ∠=︒;(2)33COD ∠=︒【分析】(1)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OC 和∠COE 的度数,再相加可得∠AOE 的度数; (2)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1:4BOC BOE ∠∠=得到:2:3AOC COE ∠∠=,再由110AOE ∠=︒求得COE ∠的度数,最后由OD 平分COE ∠求得COD ∠的度数.【详解】解(1)如图∵OB 平分AOC ∠,18AOB ∠=︒∴236AOC AOB ∠=∠=︒∵OD 平分COE ∠,35∠=︒DOE∴270COE DOE ∠=∠=︒∴106AOE AOC COE ∠=∠+∠=︒;(2)如图∵:1:4BOC BOE ∠∠=∴:1:3BOC COE ∠∠=∵OB 平分AOC ∠∴2AOC BOC ∠=∠∴:2:3AOC COE ∠∠=又110AOE ∠=︒ ∴3311066235COE AOE ∠=⨯∠=⨯︒=︒+ ∵OD 平分COE ∠ ∴11663322COD COE ∠=∠=⨯︒=︒. 【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运算,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结合图形能进行角的加减是关键.22.(1)75,75;(2)75,过程见解析;(3)105°.【分析】(1)图2,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1,22EAM MAD EAD CAN NAB CAB ∠=∠=∠∠=∠=∠,再结合角的和差解题即可;图3,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2CAN NAE CAE ∠=∠=∠,再结合角的和差解题即可;(2)由∠MAN=∠MAB+∠BAE+∠EAN ,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3)由∠MAN=∠MAD +∠EAN-∠DAE ,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详解】解:(1)图2中,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1130,4522EAM MAD EAD CAN NAB CAB ∴∠=∠=∠=︒∠=∠=∠=︒ 304575MAN EAM NAB ∴∠=∠+∠=︒+︒=︒;图3中,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111()(9060)15222CAN NAE CAE CAB EAB ∴∠=∠=∠=∠-∠=⨯︒-︒=︒ 901575MAN MAC CAN ∴∠=∠-∠=︒-︒=︒故答案为:75;75;(2)设∠BAE 为x°,则∠BAD=∠DAE- x°=60°- x°,∠CAE=∠BAC- x°=90°-x°因为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所以∠MAB=12∠BAD =12(60°- x°)=30°-12 x° ∠EAN=12∠CAE=12(90°- x°)=45°+12x°. 所以∠MAN=∠MAB+∠BAE+∠EAN=(30°-12 x°)+ x°+(45°-12 x°) =75°,故答案为:75°;(3)设∠BAE 为x°,则∠BAD=∠DAE+ x°=60°+ x°,∠CAE=360°-∠BAC-∠BAE=360°-90°-x°=270°-x°,因为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所以∠MAD=12∠BAD =12(60°+ x°)=30°+12 x° ∠EAN=12∠CAE=12(270°- x°)=135°-12x°. 所以∠MAN=∠MAD +∠EAN-∠DAE=(30°+12 x°)+(135°-12x°)- 60° =105°.【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板的特殊角、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3.(1)①90°;②45°;(2)3360αβ+=︒.【分析】(1)①根据补角的定义可得135AOB ∠=︒,AOB ∠-COD ∠即可得到结论; ②设2COD x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补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求出45COE DOE β∠=∠=-︒,则2290COD DOE β∠=∠=-︒,根据角的和差求出,BOC AOB ∠∠,再由AOB ∠与COD ∠互补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①∵180AOB COD ∠+∠=︒,45COD ∠=︒,∴135AOB ∠=︒,∴90AOB COD αβ+=∠-∠=︒;②设2COD x ∠=,∵OE 平分COD ∠, ∴12COE DOE COD x ∠=∠=∠=, ∵180AOB COD ∠+∠=︒,∴22180x x αβ+++=︒又∵3αβ=, ∴()4180x β+=︒,∴45BOE x β∠=+=︒;(2)∵45COE DOE BOD BOE β∠=∠=∠-∠=-︒,∴2290COD DOE β∠=∠=-︒,∵90BOC BOE COE β∠=∠-∠=︒-,∴90AOB AOC BOC αβ∠=∠-∠=+-︒,∵180AOB COD ∠+∠=︒,∴()()90290180αββ+-︒+-︒=︒, ∴3360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4.(1) 94°45′48″;(2)17【分析】(1)根据度分秒的加法,相同的单位相加,满60时向上以单位进1,可得答案; (2)原式先计算乘方,再计算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解:(1)58°32′36″+36.22°=58°32′36″+36°13′12″=94°45′48″;(2)-32×(-2)+42÷(-2)3÷10-丨-22丨÷5=-9×(-2)+16÷(-8)÷10-4÷5=18-0.2-0.8=17.【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度分秒的加减,同一单位向加减,度分秒的乘法,从小单位算起,满60时向上以单位进1.同时还考查了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5.(1)-6,84t -;(2)点 P 运动7秒时追上点Q ;(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分析】(1)根据点A 表示的数和AB 的长度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4214t t =+,求解即可;(3)分类讨论即可: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根据中点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1)解:∵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且14AB =,∴点B 表示的数为6-,点P 表示的数为84t -,故答案为:-6,84t -;(2)设点P 、Q 同时出发,点P 运动时间t 秒追上Q ,依题意得,4214t t =+,解得7t =,∴点P 运动7秒时追上点Q ;(3)线段MN 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都等于7;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MN MP NP =+1122AP BP =+1()2AP BP =+12AB =1142=⨯7=, 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MN MP NP =-1122AP BP =-1()2AP BP =-12AB =7=, ∴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掌握中点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6.(1)50;(2)12EOF α∠=;(3)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面时,12EOF α∠=;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外部时,11802EOF α∠=︒-. 【分析】(1)先求解,BOC ∠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EOC FOC ∠∠ 从而可得答案;(2)由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可得12EOC AOC ∠=∠,12COF COB ∠=∠,可得()11,22EOF AOC BOC AOB ∠=∠+∠∠=∠ 从而可得答案; (3)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①,②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②,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1,,22COE AOC COF BOC ∠=∠∠=∠ 结合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解:(1) 100AOB ∠=︒,30AOC ∠=︒,1003070,BOC AOB AOC ∴∠=∠-∠=︒-︒=︒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1115,35,22EOC AOC FOC BOC ∴∠=∠=︒∠=∠=︒ 153550EOF EOC FOC ∴∠=∠+∠=︒+︒=︒,故答案为:50.(2)∵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12EOC AOC ∠=∠,12COF COB ∠=∠ ()12EOF EOC COF AOC BOC ∴∠=∠+∠=∠+∠∠ 1,2AOB =∠ ,AOB α∠=1.2EOF α∴∠= (3)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①,同理可得:11,,22COE AOC COF BOC ∠=∠∠=∠ ()111,222EOF COF COE BOC AOC AOB α∴∠=∠-∠=∠-∠=∠= ②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②,同理可得:11,,22COE AOC COF BOC ∠=∠∠=∠ ()()111360180,222EOF EOC COF AOC BOC AOB α∴∠=∠+∠=∠+∠=︒-∠=︒- 综上所述: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面时,12EOF α∠=;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的外部时,11802EOF α∠=︒-.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动态定义,分类思想的运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平面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平面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1.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4.如图,能与 A. 1个构成冋旁内角的角有(B. 2个) C. 5个D. 4个/ 7a5.如图,已知 AB//CD ,等于( )A. 75B. 80C.85D. 95AB120°25°aCD6.女口图,AB//CD ,MP//AB , MN 平分 AMD , NMP 等于()平面几何练习题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2.如图,h //J ,AB l i , ABC 130,则A. 60D. 303•如图,l i //I 2, A. 551105,D. 70A 40 , D 30 ,则B. 50l i(( )A. 42、 138.证明题:2, 3 B,AC//DE,且B、C、D 在一条直线上。

求证:AE//BDCBA,DE 平分CDA,BF 平分CBA,且求证:EA. 10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D. 7.57.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 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是C. 42、138 或42、10D.以上都不对3.已知:如图, BAP APD 180,12。

B.都是101.已知:如图,12.已知:如图,CDA ADEAED。

求证:DE//FBAB4.已知:如图, 1 求证:ED//FBBD36。

4,5.选择题:1. C2. C3. C4. C5. C6. C7. D.证明题:1. 证:AC//DE2 41 21 4AB//CEB BCE 180B 33 BCE 180AE //BD2. 证:DE平分CDACDAADE2BF平分CBAFBA 1 CBA2CDA CBAADE FBAADE AEDAED FBADE //FB3. 证:BAP APD 180AB//CDBAP APC又1 2BAP 1 APC 2即EAP APFAE //FPE F4. 证: 3 4AC//BD6 2 3 1806 5, 2 15 1 3 180ED //FB41。

七年级数学《平面几何》练习题精选

七年级数学《平面几何》练习题精选

七年级数学《平面几何》练习题精选目的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精选的平面几何练题,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自己在该领域的数学能力。

练题选取原则为了确保题目的内容简明易懂、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我选择了一些基础的平面几何题目,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概念:1. 直线和线段:包括直线的定义、线段的长度计算和比较等。

2. 角:涉及角的定义、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等。

3. 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和判定等。

4. 四边形:涉及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的分类和判定等。

5. 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元素和相关定理等。

我选择了这些概念是因为它们是平面几何的基础,掌握了这些概念,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后续更复杂的几何概念和定理。

练题示例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平面几何练题示例:1. 在直线AB上,点C划分了线段AB的1/3处,若AC的长度为4cm,求AB的长度。

2. 图中的角度是多少?![angle](angle.png)3. 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a) 边长分别为4cm、4cm、4cm的三角形;b) 边长分别为3cm、4cm、5cm的三角形。

4. 给出一个四边形,其中有两个角是直角,请判断该四边形的类型,并给出理由。

5. 如图所示,O为圆心,AC为直径,点B在圆周上。

请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给出理由:a) AB是直径;b) OA和OB是同一半径。

![circle](circle.png)以上练题仅为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平面几何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结论通过完成这些精选的平面几何练题,七年级学生可以巩固和提高自己在该领域的数学能力。

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练,并及时与老师讨论解答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9小题)1. (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 . 3 种B. 4 种C. 6 种|D. 12 种2. (2003?台州)经过A、B、C三点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 . 1 或2 B. 1 或3 C. 2 或3 |D. 1 或2 或33. (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总和| : 2页米<----最少,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在()二. _A . A区B. B区 C . C区 D .不确定4. (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詈諸,则卡|等于()A . 7 B. 5 C . 2 D .S5| W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B AA B f D EA . - 2 B. - 1 C .6 .在同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0 |D .2)A . 0个、1个或2个B . 0个、2个或3个C . 0个、1个、2个或3个D . 1个或3个7.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有以下说法: 甲说:直线BC不过点A ”;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长线上”;丁说:A,B,C,D两两连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相交”.其中说明正确的有()8. (2012?孝感)已知/ a是锐角,/ a与/ B互补,/ a与/ 丫互余,则/ 廿/ 丫的值等于()A. 45°B. 60°C. 90°|D. 180°9. (2008?西宁)如果/ a和/ B互补且/ a>Z B,则下列表示/ B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伏②/ a- 90°③ 2(/ a+ / 3);④ 2 (/ a- / 3).正确的有()A . 4 个B. 3 个C. 2 个D. 1 个|二、解答题23. 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丄AC,点C对应的数是200.2A . 3人B. 4人C. 5人D. 2人(1 )若BC=300,求点A 对应的数;(2) 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 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 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 MR=4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 左运动,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 动到点A 的过程中,匸QC - 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 ,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2ASC图1■ ■PRH2Q200A 3VLsoo1图36疵°24.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为6,B 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 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 0)秒. (1 [① 写出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 ______________ ,点P 表示的数 ____________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②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 ,请说明理 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 (2)动点Q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 从点B 出发,以每秒里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若P 、Q 、R 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 遇到点R 时,立即返回向点 Q 运动,遇 到点Q 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 P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A-d1*625. 画线段 MN=3cm,在线段MN 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 MN 至点A,使AN=「MN ;延长线段 NM 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画图形计算: (1) 线段BM 的长度; (2) 线段AN 的长度;(3) 试说明Q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它们分别是?26. 如图(1),已知A 、B 位于直线MN 的两侧,请在直线MN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并说明依据.如图(2),动点O 在直线 MN 上运动,连接AO,分别画/ AOM 、/ AON 的角平分线 OC 、OD,请问/ COD 的 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 COD 的度数;若变化,说明理由.AI-J/{I >■B⑵27. 如图 ①,已知线段 AB=12cm ,点C 为AB 上的一个动点,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 (1) 若点C 恰好是AB 中点,则DE= _ _ cm : (2 )若 AC=4cm,求 DE 的长;(3) 试利用 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 取何值(不超过12cm ) ,DE 的长不变;(4) 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 AOB=120。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根本平面图形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此次列车制造的火车票有()A.3种B.4种C.6种D.12种2.(2003•台州)经由A.B.C三点的随意率性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1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 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离住在A.B.C三个室庐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地位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旅程总和起码,那么停靠点的地位应在()A.A区B.B区C.C区D.不肯定4.(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A.B.C.D.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暗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暗示的数的分离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暗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比来的整数是()A.﹣2 B.﹣1 C.0D.26.在统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个或3个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窗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伸线上”;丁说:“A,B,C,D两两衔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订交”.个中解释准确的有()A.3人B.4人C.5人D.2人8.(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A.45°B.60°C.90°D.180°9.(2008•西宁)假如∠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暗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β;②∠α﹣90°;③(∠α+∠β);④(∠α﹣∠β).准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解答题2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前提下,动点P.Q分离从A.C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同时动点R从A点动身向右活动,点P.Q.R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若干秒时正好知足MR=4RN (不斟酌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况);(3)如图3,在(1)的前提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离为﹣800.0,动点P.Q分离从E.D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点P.Q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活动到点A的进程中,QC﹣AM的值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解释来由.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_________ ,点P暗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动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动身,当点P碰到点R时,立刻返回向点Q活动,碰到点Q后则停滞活动.那么点P从开端活动到停滞活动,行驶的旅程是若干个单位长度?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伸线段MN 至点A,使AN=MN;延伸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绘图形盘算:(1)线段BM的长度;(2)线段AN的长度;(3)试解释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若干条线段?它们分离是?26.如图(1),已知A.B位于直线MN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并解释根据.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活动,衔接AO,分离画∠AOM.∠AON 的角等分线OC.OD,请问∠COD的度数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更,解释来由.27.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 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正好是AB中点,则DE= _________ 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应用“字母代替数”的办法,解释不管AC取何值(不超出12cm),DE的长不变;(4)常识迁徙: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 画射线OC,若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试解释∠DOE=60°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28.如图,OA的偏向是北偏东15°,OB的偏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偏向是_________ ;(2)若B.O.D在统一条直线上,OD的偏向是_________ ;(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扭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等分线OE,并用方位角暗示OE的偏向.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_________ ,点P暗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2)动点Q从点B动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点P.Q同时动身,问点P活动若干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暗示的数是x,请你摸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假如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假如没有,解释来由.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此次列车制造的火车票有()A.3种B.4种C.6种D.12种考直线.射线.线段.点:专题:应用题.剖析:由题意可知:由河源要经由3个地方,所以要制造3种车票;由惠州要经由2个地方,所以要制造2种车票;由东莞要经由1个地方,所要制造1种车票;联合上述结论,经由过程往返盘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剖析,知此次列车制造的火车票的总数=3+2+1=6(种).则往返车票应当是:6×2=12(种).故选D.点评:本题的症结是要找出由一地到另一地的车票的数是若干.2.(2003•台州)经由A.B.C三点的随意率性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1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剖析:本题需先根据直线的概念知,可以肯定出直线的条数,即可求出准确的成果.解答:解:A.B.C三点的随意率性两点, 可以画出的直线数是: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统一条直线上的时刻, 可以画出三条直线;故选B.点评:本题重要考核了直线的概念,在解题时要留意分类评论辩论的办法计数,做到不漏掉,不反复.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离住在A.B.C三个室庐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地位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旅程总和起码,那么停靠点的地位应在()A.A区B.B区C.C区D.不肯定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剖析:根据题意分离盘算停靠点分离在各点是员工步行的旅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解解答: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是:15×100+10×300=4500m; 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地位应当在A 区.点评:此题考核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准确懂得题意是解题的症结.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实际中进行应用.4.(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A.B.C.D.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盘算题.剖析:根据题意,先设AP=2x,则有PB=5x,故=可求.解答:解:假如设AP=2x,那么PB=5x, ∴AB=AP+PB=7x,∴=.故选A.点评:灵巧应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来转化线段之间的数目关系是解题的症结.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暗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暗示的数的分离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暗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比来的整数是()A.﹣2 B.﹣1 C.0D.2考点: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联合.剖析:根据已知点求AE的中点,AE长为25,其长为12.5,然后根据AB=2BC=3CD=4DE求出A.C.B.D.E五点的坐标,最后根据这五个坐标找出离中点比来的点即可.解答:解:根据图见知,AE=25,∴AE=12.5,∴AE的中点所暗示的数是﹣0.5;∵AB=2BC=3CD=4DE,∴AB:BC:CD:DE=12:6:4:3;而12+6+4+3正好是25,就是A点和E点之间的距离, ∴AB=12,BC=6,CD=4,DE=3,∴这5个点的坐标分离是﹣13,﹣1,5,9,12,∴在上面的5个点中,距离﹣0.5比来的整数是﹣1.点评:此题分解考核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办法借助数轴来求解,异常直不雅,且不轻易漏掉,表现了数形联合的长处.6.在统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个或3个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剖析:可先画出三条直线订交,发明:3条直线订交最多有3个交点,起码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刻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向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解答:解:3条直线订交最多有3个交点,起码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刻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向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故选答案C.点评:此题在订交线的基本上,侧重造就学生的不雅察.试验和猜测.归纳才能,控制从特别项一般猜测的办法.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窗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伸线上”;丁说:“A,B,C,D两两衔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订交”.个中解释准确的有()A.3人B.4人C.5人D.2人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盘算题.剖析:此题考核了线的基赋性质.概念,留意差别各概念之间的差别.解答:解:甲:“直线BC不过点A”,准确;乙:“点A在直线CD外”,准确;丙:“D在射线CB的反向延伸线上”,准确;丁:“A,B,C,D两两衔接,有5条线段”;应当有AB,AC,AD,BC,BD,CD六条线段,错误; 戊:“射线AD与射线CD不订交”,射线AD与射线CD交于点D,错误.故选D.点评:控制好直线.射线.线段各个概念的同时还要留意各个概念之间的差别.8.(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A.45°B.60°C.90°D.180°考点:余角和补角.专题:盘算题.剖析:根据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联合题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α+∠β=180°,∠α+∠γ=90°, 两式相减可得:∠β﹣∠γ=90°.故选C.点评:此题考核了余角和补角的常识,属于基本题,控制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解答本题的症结.9.(2008•西宁)假如∠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暗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β;②∠α﹣90°;③(∠α+∠β);④(∠α﹣∠β).准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余角和补角.剖析:根据角的性质,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可将,①②③④中的式子化为含有∠α+∠β的式子,再将∠α+∠β=180°代入即可解出此题.解答:解:∵∠α和∠β互补,∴∠α+∠β=180度.因为90°﹣∠β+∠β=90°,所以①准确;又∠α﹣90°+∠β=∠α+∠β﹣90°=180°﹣90°=90°,②也准确;(∠α+∠β)+∠β=×180°+∠β=90°+∠β≠90°,所以③错误;(∠α﹣∠β)+∠β=(∠α+∠β)=×180°﹣90°=90°,所以④准确.综上可知,①②④均准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核了角之间互补与互余的关系,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度.2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前提下,动点P.Q分离从A.C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同时动点R从A点动身向右活动,点P.Q.R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若干秒时正好知足MR=4RN (不斟酌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况);(3)如图3,在(1)的前提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离为﹣800.0,动点P.Q分离从E.D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点P.Q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活动到点A的进程中,QC﹣AM的值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解释来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考点:剖(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应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 析: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正好知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由的时光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解:(1)∵BC=300,AB=,答: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正好知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正好知足MR=4RN;(3)设经由的时光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核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症结,此题浏览量较大应仔细剖析.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4 ,点P暗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动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动身,当点P碰到点R时,立刻返回向点Q活动,碰到点Q后则停滞活动.那么点P从开端活动到停滞活动,行驶的旅程是若干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剖析:(1)①设B点暗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树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活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评论辩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应用中点的界说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动身相遇时的时光,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残剩的旅程的相遇时光,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光,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旅程.解答:解:(1)设B点暗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暗示的数为:﹣4,点P暗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更,都等于5.来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更,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光为:10÷(6+)=s,P.Q残剩的旅程为:10﹣(1+)×=,P.Q相遇的时光为:÷(6+1)=s,∴P点走的旅程为:6×()=点评:本题考核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偏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行程问题中的旅程=速度×时光的应用.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伸线段MN 至点A,使AN=MN;延伸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绘图形盘算:(1)线段BM的长度;(2)线段AN的长度;(3)试解释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若干条线段?它们分离是?考点:两点间的距离;直线.射线.线段.专题:盘算题.剖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1)根据BN=3BM可得到MN=2BM,而MN=3cm,即可得到线段BM的长;(2)根据AN=MN即可得到线段AN的长;(3)由(1)与(2)得到BM=MQ=NQ=NA,即QB=QA,QM=QN,则点Q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形中共有BM.BQ.BN.BA.MQ.MN.MA.QN.QA.NA10条线段.解答:解:如图,(1)∵MN=3cm,BN=3BM,∴BM=MN=×3=1.5(cm );(2)∵MN=3cm,AN=MN∴AN=1.5cm;(3)由图可知,BM=MQ=NQ=NA,∴QB=QA,QM=QN,∴点Q既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离是:BM.BQ.BN.BA.MQ.MN.MA.QN.QA.NA.点评:本题考核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核了射线与线段的界说.26.如图(1),已知A.B位于直线MN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并解释根据.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活动,衔接AO,分离画∠AOM.∠AON 的角等分线OC.OD,请问∠COD的度数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更,解释来由.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等分线的界说.专题:动点型.剖析:(1)显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衔接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2)根据角等分线的概念以及邻补角的概念即可证实.解答:解:(1)如图,衔接AB交MN于点P,则P就是所求的点.来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COD的度数不会变更,∵OC是∠AOM的等分线,,∴∠COA=∠AOM,∵OD是∠AON的等分线,∴∠AOD=∠AON,∵∠AOM+∠AON=180°,∴∠COA+∠AOD=∠AOM+∠AON=(∠AOM+∠AON)=90°.点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留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等分线互评:相垂直.27.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 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正好是AB中点,则DE= 6 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应用“字母代替数”的办法,解释不管AC取何值(不超出12cm),DE的长不变;(4)常识迁徙: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 画射线OC,若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试解释∠DOE=60°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考点:两点间的距离;角等分线的界说;角的盘算.专题:动点型;纪律型;整体思惟.剖析:(1)由AB=12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6cm,(2)由AC=4cm,AB=12cm,即可推出BC=8cm,然后根据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AD=DC=2cm,BE=EC=4cm,即可推出DE的长度,(3)设AC=acm,然后经由过程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cm,即可推出结论,(4)由若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即可推出∠DOE=∠DOC+∠COE=(∠AOC+∠COB)=∠AOB=60°,即可推出∠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解答:解:(1)∵AB=12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C点为AB的中点, ∴AC=BC=6cm,∴CD=CE=3cm,∴DE=6cm,(2)∵AB=12cm,∴AC=4cm,∴BC=8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CD=2cm,CE=4cm,∴DE=6cm,(3)设AC=a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DE=CD+CE=(AC+BC)=AB=6cm,∴不管AC取何值(不超出12cm),DE的长不变,(4)∵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DOE=∠DOC+∠COE=(∠AOC+∠COB)=∠AOB,∵∠AOB=120°,∴∠DOE=60°,∴∠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点评:本题重要考核角等分线和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症结在于卖力的进行盘算,闇练应用相干的性质定理.28.如图,OA的偏向是北偏东15°,OB的偏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偏向是北偏东70°;(2)若B.O.D在统一条直线上,OD的偏向是南偏东40°;(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扭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等分线OE,并用方位角暗示OE的偏向.考点:偏向角;角等分线的界说.剖析:(1)先根据偏向角的界说求出∠AOB的度数,进而求出∠NOC的度数即可;(2)根据OB的偏向是西偏北50°求出∠DOH的度数,即可求出OD的偏向,(3)根据OE是∠BOD的等分线,可知∠DOE=90°,进而可求出∠SOE的度数可知OE 的偏向.解答:解:(1)∵OB的偏向是北偏西40°,OA的偏向是北偏东15°, ∴∠NOB=40°,∠NOA=15°,∴∠AOB=∠NOB+∠NOA=55°,∵∠AOB=∠AOC,∴∠AOC=55°,∴∠NOC=∠NOA+∠AOC=70°,∴OC的偏向是北偏东70°;(2)∵OD是OB的反向延伸线,∴∠DOS=∠BON=40°,∴OD的偏向是南偏东40°;(3)∵OE是∠BOD的等分线,∴∠DOE=90°,∵∠DOS=∠BON=40°,∴∠SOE=90°﹣∠DOS=50°,∴OE的偏向是南偏西50°,.故答案为(1)北偏东70°;(2)南偏东40°.点评:本题重要考核了偏向角的界说及表达方法,偏向角一般是指以不雅测者的地位为中间,将正北或正南偏向作为肇端偏向扭转到目的的偏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平日表达成北(南)偏东(西)若干度,同时考核了互补互余的概念,难度适中.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6 ,点P暗示的数8﹣5t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2)动点Q从点B动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点P.Q同时动身,问点P活动若干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暗示的数是x,请你摸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假如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假如没有,解释来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剖析:(1)根据点A的坐标和AB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点B的坐标和点P的坐标;(2)根据距离的差为14列出方程即可求解;(3)分类评论辩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②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应用中点的界说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4)分为3种情况去绝对值符号,盘算三种不合情况的值,最后评论辩论得出最小值.解答:解:(1)点B暗示的数是﹣6;点P暗示的数是8﹣5t,(2)设点P活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如图)则AC=5x,BC=3x,∵AC﹣BC=AB∴5x﹣3x=14…(4分)解得:x=7,∴点P活动7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5分)(3)没有变更.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MN=MP+NP=AP+BP=(AP+BP)=AB=7…(7分)②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7…(9分)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更,其值为7 …(10分)(4)式子|x+6|+|x﹣8|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4.…(12分)点评:本题考核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偏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核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及答案

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平面上有四点,经过其中的两点画直线最多可画出( ).A.三条B.四条C.五条D.六条2.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四个现象:①用两个钉子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 地架设天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平面上有三点A,B,C,如果AB=8,AC=5,BC=3,那么( ).A.点C在线段AB上B.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C.点C在直线AB外D.点C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4.下列各角中,是钝角的是( ).A.周角B.周角C。

平角D。

平角5.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COB=26°30′,则∠1=( ).A.153°30′B.163°30′C.173°30′D.183°30′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钟表上九点一刻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平角;②钟表上六点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平角;③钟表上十二点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周角;④钟表上差一刻六点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⑤钟表上九点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A.1 B.2 C.3 D.47.如图,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A.CD=AC-DB B.CD=AD-BCC.CD=AB-BD D.CD=AB8.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A.3 cm B.6 cm C.11 cm D.14 cm9.A,B,C,D,E五个景点之间的路线如图所示.若每条路线的里程a(km)及行驶的平均速度b(km/h)用(a,b)表示,则从景点A到景点C用时最少....的路线是().A.A→E→C B.A→B→C C.A→E→B→C D.A→B→E→C10.如图所示,云泰酒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金斗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这个路段上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1.如图所示,线段AB比折线AMB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0,AC=6,则CD=__________.13.现在是9点20分,此时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14.如图所示,由泰山到青岛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泰山——济南—-淄博——潍坊——青岛,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__________种.15. M、N、Q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经过其中任何两点画直线,一共可以画________条直线,它们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初中初一几何试题及答案

初中初一几何试题及答案

初中初一几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 圆
B. 正方形
C. 等腰三角形
D. 所有选项
答案:D
2.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A. 90°
B. 180°
C. 360°
D. 540°
答案:B
3. 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什么?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梯形
答案:B
二、填空题
4.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答案:30
5.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那么它的斜边长是______厘米。

答案:5
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0°,那么它的底角是______°。

答案:75
三、解答题
7. 已知一个圆的直径是14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44π厘米,面积:77π平方厘米。

8. 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0厘米,高是4厘米,求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

答案:24平方厘米。

9. 一个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
答案:108°。

七年级上册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答案】(1)解:∵∴∵∴∴(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即故的关系仍成立(4)不成立| ∠EGF-∠DEC+∠BFG=180°【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DEC=∠EGH∵∴∴∠HGF+∠BFG=180°∵∠HGF=∠EGF-∠EGH∴∠HGF=∠EGF-∠DEC∴∠EGF-∠DEC+∠BFG=180°∴(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因为,所以,得到,即可求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DEC=∠EGH,因为,所以,推得∠HGF+∠BFG=180°,即可求解.2.数轴上A, B, C, D四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1, 3, -5, -8(1)计算以下各点之间的距离:①A、B两点, ②B、C两点,③C、D两点,(2)若点M、N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m、n,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AB=3-1=2;BC=3-(-5)=8;CD=-5-(-8)=-5+8=3.(2)MN=【解析】【分析】(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数值较大的数减去数值较小的数,据此计算即可;(2)因为m、n的大小未知,则M、N两点间的距离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之差的绝对值.3.如图,点C在∠AOB的边OA上,过点C的直线DE∥OB,CF平分∠ACD,CG⊥CF于C.(1)若∠O=40°,求∠ECF的度数;(2)试说明CG平分∠OCD;(3)当∠O为多少度时,CD平分∠OCF?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DE//OB ,∴∠O=∠A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O =40°,∴∠ACE =40°,∵∠ACD+∠ACE= (平角定义)∴∠ACD=又∵CF平分∠ACD ,∴ (角平分线定义)∴∠ECF=(2)证明:∵CG⊥CF,∴ .∴又∵)∴∵∴ (等角的余角相等)即CG平分∠OCD(3)解:结论:当∠O=60°时,CD平分∠OCF .当∠O=60°时∵DE//OB,∴∠DCO=∠O=60°.∴∠ACD=120°.又∵CF平分∠ACD∴∠DCF=60°,∴即CD平分∠OCF【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得∠ACE=40°,根据平角的定义以及CF平分∠ACD ,可得到∠ACF=70°,然后求出∠ECF的度数;(2)根据∠DCG+∠DCF=90°,∠GCO+∠FCA=90°,以及∠ACF=∠DCF,可得到∠GCO =∠GCD,即可证明CG平分∠OCD;(3)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DCO=∠O=60°,根据角平分线可得到∠DCF=60°,以此可得∠DCO=∠DCF,即CD平分∠OCF.4.如图1,已知,是等边三角形,点为射线上任意一点(点与点不重合),连结,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结并延长交射线于点.(1)如图1,当时, ________ ,猜想 ________ ;(2)如图2,当点为射线上任意一点时,猜想的度数,并说明理由;【答案】(1)30;60(2)解:结论:,如图:∵,∴在和中,,,∴∴.∴∴;【解析】【解答】证明:(1)∵∠ABC=90°,△ABE是等边三角形,∴∠ABE=60°,∴∠EBF=30°;猜想:;理由如下:如图,∵,,∴,∵,,∴,∴,∴,∴;故答案为:30;60;【分析】(1)∠EBF与∠ABE互余,而∠ABE=60°,即可求得∠EBF的度数;先证明∠BAP=∠EAQ,进而得到△ABP≌△AEQ,证得∠AEQ=∠ABP=90°,则∠BEF=180°-∠AEQ-∠AEB=180°-90°-60°=30°,∠QFC=∠EBF+∠BEF,即可得到答案;(2)先证明∠BAP=∠EAQ,进而得到△ABP≌△AEQ,证得∠AEQ=∠ABP=90°,则∠BEF=180°-∠AEQ-∠AEB=180°-90°-60°=30°,∠QFC=∠EBF+∠BEF,即可得到答案.5.如图①,△ABC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P.(1)如果∠A=80∘,求∠BPC=.(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MN∥BC,分别交AB和AC于点M和N,试求∠MPB+∠NPC的度数(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将直线MN绕点P旋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几何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 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相等且互补
2. 如图,l l 12//,AB l ABC ⊥∠=1130,ο
,则∠=α( ) A. 60ο
B. 50ο
C. 40ο
D. 30ο
A
l 1
B
l 2
α
C
3. 如图,l l 1211052140//,,∠=∠=ο
ο,则∠=α( ) A. 55ο
B. 60ο
C. 65ο
D. 70ο
l 1
1 α
2
l 2
4. 如图,能与∠α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 ) A. 1个 B. 2个 C. 5个
D. 4个
α
5. 如图,已知AB CD //,∠α等于( ) A. 75ο
B. 80ο
C. 85ο
D. 95ο
A
B 120°
α25°
C D
6. 如图,AB CD MP AB MN ////,,平分∠∠=∠=AMD A D ,,4030ο
ο
,则
∠NMP 等于( )
A. 10ο
B. 15ο
C. 5ο
D. 75.ο
B
M
C
A N P D
7.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ο,那么这两个角是( )
A. 42138ο
ο

B. 都是10ο
C. 42138ο
ο
、或4210ο
ο
、 D. 以上都不对
二. 证明题:
1. 已知:如图,∠=∠∠=∠123,,B AC DE //,且B 、C 、D 在一条直线上。

求证:AE BD //
A E 3
1
2
4
B
C
D
2. 已知:如图,∠=∠CDA CBA ,DE 平分∠CDA ,BF 平分∠CBA ,且∠=∠ADE AED 。

求证:DE FB //
D F C
A E
B
3. 已知:如图,∠+∠=∠=∠BAP APD 18012ο
,。

求证:∠=∠E F
A
B
1
E
F 2
C
P D
4. 已知:如图,∠=∠∠=∠∠=∠123456,,。

求证:ED FB //
F
E
4 A G 1
B
5
3 6 2
C
D
【试题答案】
平面几何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 C
2. C
3. C
4. C
5. C
6. C
7. D 二. 证明题:
1. 证:ΘAC DE //
∴∠=∠∠=∠∴∠=∠∴∴∠+∠=∠=∠∴∠+∠=∴2412141803
3180ΘΘο
οAB CE B BCE B BCE AE BD
////
2. 证:ΘDE 平分∠CDA
∴∠=
∠ADE CDA 1
2
ΘBF 平分∠CBA
∴∠=∠FBA CBA 1
2
∴∠=∠∴∠=∠∠=∠∴∠=∠∴CDA CBA ADE FBA
ADE AED AED FBA DE FB
Θ//
3. 证:Θο∠+∠=BAP APD 180
∴∴∠=∠AB CD
BAP APC
//
又Θ∠=∠12
∴∠-∠=∠-∠BAP APC 12 即∠=∠EAP APF
∴∴∠=∠AE FP
E F
//
4. 证:Θ∠=∠34
∴∴∠+∠+∠=∠=∠∠=∠∴∠+∠+∠=∴AC BD
ED FB
////6231806521513180ο
ο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