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第四章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第四章读书心得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实践研究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对如何进行实践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本章介绍了实践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践研究是一种以行动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来改善教育实践。
与传统的理论研究不同,实践研究更加关注实际操作和局部实践,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经验和理论。
这让我认识到,实践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章还介绍了实践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首先是问题的确定和理论框架的建立,这是实践研究的基础。
然后是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例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在实践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实际观察和参与研究对象的实践活动,这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最后,研究者需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推广和改进的建议。
这些步骤和技巧的介绍让我明白了实践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
最后,本章还介绍了实践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实践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时间成本较高、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不强等。
未来发展方向则是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建立跨校区的实践研究网络,提高实践研究的效果和影响力。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阅读,我对实践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之,通过阅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第四章,我对实践研究的
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知识将对我今后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有所帮助。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本标题:《“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读后感——探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南在____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在这个背景下,《“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问世了。
这本手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于“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而且还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通过阅读这本手册,我不仅对于“新基础教育”的核心观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深入思考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构建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模式。
首先,我们了解到“新基础教育”是基于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和改进的。
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记忆,而“新基础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创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一理念的提出是非常及时的,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变化速度非常快,简单的知识获取已经无法应对现代社会的要求。
通过“新基础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对于我们进步的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手册着重强调了教育模式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需求和天赋。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很多学生被边缘化。
而“新基础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此外,手册还提出了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在兴趣和特长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这样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阅读手册的过程中,我也深入思考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构建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模式。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成绩的获得,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改进教育模式。
《新基础教育读本》读后感
《新基础教育读本》读后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首先,叶澜老师对“班级建设”这一概念进行重新的界定。
“新基础教育”是将“班级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词来理解,用是指称学校中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放在学校教育实践的总框架中来认识和研究。
“新基础教育”把“班级”看作因学校行政划分而处于同一个班的学生组成的同伴群体。
而“建设”是不断创造着班级内涵与个性的过程。
“班级”与“建设”所构成的“班级建设”一词,不只是两个词的简单组合,而是作为有着内在关联、相互限定的复合概念来理解。
“班级建设”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有关学生在班级中日常的社会生活质量提升型的建设;另一部分是有关班级集中进行的有主题、有设计的,具有专题性的班级活动系列的建设。
只有真正理解了“班级建设”这一概念,才能明确“班级建设”是师生合作进行的教育实践,老师和学生是班级建设实践的共同主体。
它和课堂教学相通,同样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双向的互动。
由此也进一步提出了对班主任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去探究学生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需求;研究、关注学生相关的成长;思考如何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等一系列的核心问题。
其次,叶老师又从独生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未来公民养成问题及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要的发展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意义。
的确,如今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
父母的经济收入都很好,生活条件相当优越,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更多的感受是他人为自己服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点强。
父母长辈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另一方面又无形中去溺爱孩子。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3)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3)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由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专门针对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研究手册。
本书提出,在教育改革方面应依照从宽到窄,从总体解决方案到核心关键技术改革,以系统维度统筹推动改革,以不断深入改革方式推进教育改革,维护国家教育机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发展向度。
在此基础上,一系列应用技术措施被提出,以处理当前教育改革的诸多问题。
书中指出,基础教育的改革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融合,构建公平的考试体系,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社会认可度,更积极地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创新改革,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出来,深化立法改革,完善教育监管机制等。
通过《“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的阅读,我发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还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教师和家庭的努力等。
因此,要想改善基础教育,就需要完善教育体制,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力量融合起来,推行有效的教育改革举措,让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机会,促进国家教育素质的提高。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2)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2)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深入讨论了新基础教育的定义、背景与相关内容,并且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原则。
从总体上讲,新基础教育的深化将带来诸多好处,将促进学习能力的综合提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虽然新基础教育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益处,但深入推行这一理念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给学生更加系统的教学内容,如利用ICT,以及当下社会环境,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
最后,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及相关人员的积极作用,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能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去探究学习的真谛。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新基础教育既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更有效的学习理念。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对当下社会环境的运用,让学生学以致用,遇到问题以多方面解决。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教育者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工作,以积极地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新基础教育既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
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它,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提高,以便培养出品格高尚、文化素养丰富的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关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手册,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实践和发展趋势。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收获颇多,下面将就我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首先,本书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新基础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对新基础教育的定义清晰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例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等。
这些理论知识对我深入研究新基础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本书还介绍了新基础教育在实践中的具体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新基础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例如,书中提到了某个学校通过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另外一个学校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这些实践案例不仅让我对新基础教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新基础教育理念的问题。
此外,本书还对新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书中指出,新基础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软技能。
同时,新基础教育还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这些发展趋势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新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我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内容丰富、触及面广的研究著作。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新基础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实践案例的实际可行性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同时也明确了我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方向和目标。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为培养更多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个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2023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手册,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手册,我深入了解到了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于我未来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而新基础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通过实践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其次,我认识到了新基础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而新基础教育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认识到了新基础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往往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素质。
而新基础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这种素质教育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发展潜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新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我对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李倩
倾听花开的声音高阳中学李倩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作为美术教师,我想说:生命旅途中有如花的学生相伴才是老师的幸运,何况是在这如花般色彩斑斓的美术世界之中。
倾听花开的声音,拥抱鲜活的生命,教师自己的生命才会饱满丰润。
通过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这是我认真研读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之后的最大感悟。
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
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美术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
首先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
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作为教师,更应该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考虑,去减少或者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将“美育”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美育”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在美术教学天地中,我们要让学生发现他人的美,欣赏他人,感悟交流的快乐;要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风景,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要让学生欣赏大师的艺术作品,陶冶情操,感悟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要让学生通过艺术创想活动挑战自我,欣赏自我,感悟成功的快乐。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本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本《“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著作,它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和研究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受,对于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将就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我的心得体会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作者指出,传统的教育模式追求知识的输入和信息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新基础教育”则强调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理论基础使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
核心内容包括学习方法的培养、课程的设计、评价方式的改革等,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实践方法方面,书中介绍了项目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研读这些方法,我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除了理论和实践方法,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者指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而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力军。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同时要有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阅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为个体社会的优秀成员。
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转变,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而“新基础教育”正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为教师,我们也不可忽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社会责任。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有感
读懂新基础教育,提高自己——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有感利用假期我阅读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 " 这本教育书籍,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新基础教育 " 理论提出的“三观十性 " ,以及“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 、“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 、“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 的“四还 " 目标等为教师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教育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 " 、“主体 " ,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 " 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展上,而不是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
在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习,其个性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 .关注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和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般来说是用学业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和评价学生;“新基础教育 " 则更多的是使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状态的变化。
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况态。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行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及选择,并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 , 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新基础教育研究读后感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读后感在近乎10年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已经接触阅读了不少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指导丛书,对改革的理念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但自从寒假我阅读了《新基础教育》这本书后,我感到对教育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或者之前的一些困惑有所解除、或者隐在骨子里的信念变得更加明晰了。
一、学“理论”:成为会反思的人。
当代的教师要逐渐“读懂”一套理论。
“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是以当代中国教育变革作为研究领域的理论。
它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基本理论层面,二是应用研究层面。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荐读、例会、沙龙讨论、信息平台、读书交流等多种形式去学习,从而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总结改革研究中体会。
二、学“做事”:成为会创造的人。
教师学会了理论,也要学如何做事,学理论和学做事相互促进,才能为学校改革提供真正有力的支持和有方向的引领。
听课、评课、通过听评课,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评课文化,提升自己。
2013年我上了一节“信息技术研究课”,那时我对新基础了解不多,没有研究策略和依据,只是凭借经验进行活动设计,课上的热闹有趣,课后却被点评为“教学形式多样,但实效不明显。
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应答,没有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听了专家们的点评,我的思想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我开始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观,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一堂好课?其次是思考怎么样上出一堂好课?三、学“做人”:成为生命自觉的人。
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成为“自觉的人”是“新基础教育”精神之本。
“新基础教育”研究,培育主动、健康发展之人,同时也要育主动、健康发展之“己”。
在“新基础教育”中,育人与育己是相互转化的。
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归来,老师们都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且会完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回校后在教研组层面进行交流,并且会进行课堂教学重建,把自己的学习再次融入到真实的实践中,从而做到育人与育己的相互转化。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文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文《“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专门研究基础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的著作。
该手册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该手册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事业,也是一个不断创新迭代的领域。
以下是我对《“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的心得体会。
首先,该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础教育的相关理论。
在教育理论方面,手册详细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德育观、能力观等基本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
德育观强调学生德育要与学科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能力观表明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教育理论,我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使他们全面发展。
其次,在教育方法方面,该手册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意味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手册中提到了一些实践活动和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式教学、情景教学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阅读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此外,该手册还强调了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手册指出,基础教育要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应该与就业需求相结合,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这一观点,我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最后,我认为《“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txt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txt《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关于基础教育的重要参考书籍。
基础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九年级初中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手册的出版旨在通过对基础教育的深入研究,为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
首先,本手册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的一生中,基础教育是一段至关重要的时期。
它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培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基础教育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本手册针对基础教育的不同学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它系统地介绍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同时,手册还重点讨论了跨学科的教学和融合教育的实施。
通过对这些学科的综合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另外,本手册还强调了基础教育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基础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手册中介绍了一些有益的教育改革经验和案例,探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它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和家校合作的加强等。
这些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基础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本手册还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基础教育研究成果。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的总结,手册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涵盖了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等多个领域,对基础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权威的教育参考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对基础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为教师、家长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基础教育,致力于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范本《“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关于新基础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手册,作者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系统地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核心要素和实施方法。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基础教育对于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对于如何实施新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我对于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基础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塑造合适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思考、学习和成长。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新基础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践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我认识到新基础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学习环境的健康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而新基础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
同时,学习环境的健康性也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提供安全、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我在阅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过程中也对新基础教育的实施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
书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如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认为,在实施新基础教育时,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读书心得
新基础训练争辩手册读书心得训练,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动身——读《“新基础训练”争辩手册》有感要从生命和基础训练的整体性动身,唤醒训练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生命“活”起来。
(叶澜)——题记多彩活动,唤醒自办法识“耶,太棒了!”……不断地掌声与喝彩声传来,你肯定以为这是进行什么运动项目竞赛又或者是参与玩耍发出的呼喊声。
其实,这是在学校读书节闭幕式现场,我们班的童话剧《小木偶的故事》被评为学校节目展演一等奖。
读书节闭幕式,各班都要登台展演,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马上想到了语文课上刚刚组织过“演童话”这一实践活动。
来到班里,刚一说闭幕式展演这个话题,孩子们就兴奋地嚷着“演童话,演童话……”我们不谋而合。
一开头,仅仅是站在学科老师的角度,想让孩子在表演中提高语文素养。
但初步的想法之后才发觉与现实中间还隔了很多没想到的问题——我们需要舞台的布景、各种角色的头饰、道具……而这可不是劳碌的我一人就能完成的。
我在班内与孩子们一起憧憬了童话展演的奇特场面,紧接着话锋一转,对孩子们说:“唉,假如全部预备这些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要不然任凭演演吧,道具什么的先不用了吧?”这群不经激的孩子马上不乐意了:“老师,我们可以自己预备一些的……”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我问:“分好工,你们能按时完成吗?”孩子们都嚷着:“能,能,保证能!”于是,我们开头自愿报名选角色,依据台词自主排练。
没有扮演角色的同学负责预备舞台布景:燕琪负责找美术老师做小红狐的大尾巴,昊彤负责找音乐老师借来老太太的衣服,金喆让妈妈带着去餐馆儿要一次性餐布筹备小仙女的秀丽披风……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
而我利用中午时间制作了小房子、大树等装饰。
下午,我早早的将装饰搬到教室里,这群“小顽皮”按捺不住的偷偷上前摸一把,拿一拿,还不时地夸赞:“呀,老师,你的手真巧……”我装作不经意地说:“老师能做的尽量做好了,你们预备的怎么样了?”很多扮演童话剧角色的孩子高高地举着自己的头饰,焦急地问:“老师,你看我的头饰怎么样?……”这时,很多没有参演的孩子站在一边用艳羡的眼光看着我们,这艳羡也是不能铺张的资源呀。
叶澜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反思重建心得
叶澜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反思重建心得案例一:当我看完了叶澜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反这本书的理论性很强,我觉得有的地方我还没有能力去真正地理解,但有的地方我觉得很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切实际,比如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概括为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留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这四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形象生动地勾勒了转型前后学校日常实践的不同形态,呈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生命活力”、“教师智慧”、“学生成长”和“主动发展”等主题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能够在工作之处就接触到叶澜教授的新基础理论,我觉得我很幸运,这本书我还需要一遍遍地拜读才能慢慢地透彻地领悟其精华和寓意,我的感受很深,其中,我对书中教师角色理想重建感悟较深。
书中指出,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
我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自古就有的真理,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还想再加上几个词:创新,与时代接轨。
今天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人类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
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点燃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突显出来了。
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所以,我会不断进行自我的创新,以造福于我的学生们。
思重建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模版引言:《“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以新基础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手册,旨在探讨并推动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新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教育的现状及未来进行了一番思考。
下面是本人对《“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的心得体会。
一、对基础教育的重新认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在过去,基础教育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基础教育的目标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强调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冲击。
我意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让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变化的能力。
二、新基础教育的课程创新《“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中着重讨论了新基础教育的课程创新。
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课程不再以纯粹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和实践。
这种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深感现行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而新基础教育的课程创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让我们重新审视课程设置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中提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过去,教师主要扮演的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学生发展的伙伴和引路人。
这一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扮演着权威性的角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则更像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兴趣导向的学习方法《“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中提到了兴趣导向的学习方法。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设置概念,旨在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系,培养21世纪学习者可持续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
这本书由国际知名作家和教育学者整理的研究结果而成,他们将深入探索和提出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趋势、新基础教育设置的原则、新基础教育的特征,以及应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等内容。
从本书中,我深刻领会到了好的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此之前,传统教育课程被认为是死板的,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储备,以考试成绩衡量学习成果。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新基础教育”这一概念产生了兴趣,因为它不仅仅强调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能力,例如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等,它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能够把知识付诸实践;这也改变了对传统教育成果的衡量,通过综合考察,查看学生是否真正获得了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深入挖掘其应用发展潜力,以此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新基础教育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形式,其建立在对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的基础上,它的出现除了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这样一种有利的环境中学习,并以此助力他们在21世纪获得更美好的发展。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模板(2篇)
2024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模板____年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第一章:引言与背景首先,我要说明研究手册的背景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手册明确了新基础教育的定义和核心理念,并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开展此项研究。
新基础教育是基于当前大环境、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质。
通过读这一部分,我对新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章: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章节中,手册详细介绍了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我对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原则和评价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尤其是手册中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策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同时,手册还列举了新基础教育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这对我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新基础教育理念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三章:学科课程改革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新基础教育中学科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方法。
手册强调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通过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同时,手册还探讨了学科课程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部分对于我了解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方法非常有帮助。
第四章:教师专业发展在这一章节中,手册提供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和实践经验。
手册明确指出,教师是新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手册介绍了关于教师培训、交流和合作的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新基础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同时,手册还提供了一些教学实践案例,让我了解到如何将新基础教育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第五章:评价与监测这一章节介绍了新基础教育中的评价与监测体系。
手册强调了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质的评价。
同时,手册提供了一些评价方法和工具,让我了解到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评价。
此外,手册还介绍了监测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以及对教育改革的追踪和反馈。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新基础教育读后感引言概述:新基础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新基础教育的书籍,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对新基础教育的读后感。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1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21世纪所需的核心能力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2 新基础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新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3 我的感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思维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新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2.1 综合素质的定义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2 新基础教育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新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和项目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我的感受阅读这本书后,我对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新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努力表示赞赏。
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1 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2 新基础教育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基础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我的感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新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努力表示肯定。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4.1 情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情感和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
4.2 新基础教育对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新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通过文学作品、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文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
什么是新基础教育?自从接触到这个新名词之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久久得不到答案,直到读完《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后,我对之前的一些困惑有所解除,或者对于新基础教育信念变得更加明晰了,以下是读完本书后对于新基础教育的理解:当今教育的普遍现状是:从理念上看,学校都宣扬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开始,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很普遍。
分数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也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
学生片面追求分数,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所以要改变当代的教育现状,新基础教育倡导“变”,推动社会教育变革。
要求现代学校“变”:发生转型式改革,创造新型学校;要求教师“变”:不断自我更新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教育大环境,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新人。
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变”。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必须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推动教师职业专业化,当代大学生
遍地开花,人人都可以做教师。
但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就不是人人都胜任做教师,教师这份职业就是不可替代的。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经验,陶行知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首先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再者积极吸取各个优秀教师的长处,取长补短。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反思,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并使这种思考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经常有意识地回顾、重建和重现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践活动以及教学的有效性,或许可以写一下课堂反思,对每日的课堂和学生活动做一下研究。
所以教师要学会“变”,必须抛弃旧一套的教学模式,摒弃“钓鱼”式课堂模式,为了达到教师预设的课堂效果,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不停的提问,学生就不停的回答,完全是教师牵着学生走,缺乏学生立场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
新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一、学会“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比如数学课堂上,比较抽象的空间与图形板块的学习,我们可以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从日常所见所闻取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既创设了融洽的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怎么在课堂上使不同状态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互动,产生各类“资源”,改变教学资源贫乏的现象,也许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把握的。
3、关注学生所在班级的状态
“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质量。
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学习心境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努力搞好班级的建设。
“把班级还给学生”,建立班级岗位轮换制,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学会做好本职工作,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建立;建立多元评价制度,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
二、学“做事”:成为会创造的人。
教师学会了理论,也要学如何做事,学理论和学做事相互促进,才能为学校改革提供真正有力的支持和有方向的引领。
听课、评课、通过听评课,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评课文化,提升自己。
一年多的新基础教育系列听课后,感悟良多,一节高质量的课,教师永远不是主角,表演再卖力,学生只是作为观众的话,课堂多热烈多有趣,都不是一节高效的课堂。
一节高效课堂学生必须是主角,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生成者。
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成为“自觉的人”是“新基础教育”
精神之本。
读完《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后我开始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观,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也许我仅仅了解到“新基础教育”的一些皮毛,它的内涵与实质性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
然而我还是认为收获很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尤其是“新基础教育”的一些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理念更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相信如果把新基础教育的理论真正运用于今后的课堂上,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