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二氧化碳宁德十中林华
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回归生活--义务教育上教版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回归生活--义务教育上教版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方扬平
【期刊名称】《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一、教学理念笔者以"奇妙的二氧化碳"课例说明如何建构生活化化学启蒙课堂。
本节教材有两大特点:一是实验较多,教材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讲解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二是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很多,教材通过对大量的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方扬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实验分析与教学建议——《化学与生活》(上) [J], 王寿红;张旌;贾晓春;李情义
2.上教版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J], 肖红梅
3.人教版"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J], 卢国锋
4.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J], 郑琳匀;衷明华
5.以问题驱动为焦点的教学尝试——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为例 [J], 陈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4.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享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交流、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指导探究。
教学过程:
生学习带来的
页第
气体。
现火把熄灭了,
装少量蒸。
水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
“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是对话。
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
”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仲怀虎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才能使课堂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
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
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让学生参与
到教学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在参与中深入思考,在参与中积极探究,在参与中获取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竞相进发,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才能回归教育的本质--学生主体性.
【总页数】3页(P39-40,45)
【作者】仲怀虎
【作者单位】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初中,江苏,杨州,225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沪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2.基于电子白板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3.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回归生活--义务
教育上教版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奇妙的二氧化碳教
学设计5.浅谈《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难点: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他同学可补充。
【总结】
【总结】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少量气体,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了,也不适合。
所以我们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那现在问题来了。
【提问】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选择制取气体时药品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呢?
【总结】选择制取气体时药品的一般原则:较易反应、反应速度适中、生成的气体纯净、易于收集、操作简便、原料廉价易得等。
【讲述】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过渡】刚才进行实验时,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
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这里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不能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五、板书设计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课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碳酸钙 + 盐酸→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将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C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在其中发现二氧化碳的奥秘,体味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用途的实例,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己经接触学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在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的用途不是太清楚,因此在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设计思路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知道研究二氧化碳的内容,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实验,交流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同时也要认识到化学给人类生存环境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用途。
重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通过汽水中气体的实验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无限渴求;难点的突破: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师生互动,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参与进来。
让学生通过性质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3.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趣味实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依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化学重要性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4.学法指导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侧重于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指导。
同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四、教学内容《奇妙的二氧化碳》一、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用。
2.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并动手实践。
二、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三、学习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参考课本P39-41完成下列练习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2、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减缓措施3、请同学利用自己已有知识谈一下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认识°(如:颜色、状态等)(-)科学探究探究一:证明饮料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倒入约2ml的澄清石灰水。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奇妙的二氧化碳-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镇江实验学校邵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气体的收集方法;(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强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更深入的认识人类生活,逐步学会关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树立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探究学习2、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的形式四、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反应原理初探:药品反应原理二、实验装置探究: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三、实验过程探究:七、教学小结和反思以自然景观—溶洞的形成,生活情境---人工降雨进入本节课,学生兴趣满满。
学生对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了解的较多,例如能进行光合作用、能用来制汽水、能用来灭火。
就从灭火这点用途,引入碳酸盐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做了铺垫。
从碳酸钠,大理石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顺利的进入了第一个探究—反应原理的初探。
根据反应的药品和反应条件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入第二个探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探究。
根据讨论反应的步骤,进入第三个探究---反应过程的探究。
从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要求。
本节课主要以三个探究实验为主线,以交流谈论为辅线。
2.2奇妙的二氧化碳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传授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二氧化碳的习题,巩固知识点。
其次,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二氧化碳相关话题的了解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前预习阶段提供更多关于二氧化碳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此外,课堂实验环节,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热情较高,但实验安全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在实验前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阅读拓展资源,提高自己的理解深度。
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促进自我提升。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过程和应用实例,丰富课堂内容,增强直观感受。
(2)教学软件:利用化学实验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二氧化碳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上教版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上教版
上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
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九年级(上),这一节课是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应用;3.能够利用布鲁斯特角的概念解释二氧化碳的性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布鲁斯特角的概念。
3. 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1.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3.二氧化碳的应用;4.布鲁斯特角的概念及其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3.2 教学步骤3.2.1 热身:复习前置知识(10分钟)1.请同学们简述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2.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介绍一种制备氧气的方法。
3.2.2 新知:教授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0分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简述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性质;2.请同学们参与讨论,列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与生活相关的应用。
3.2.3 实验:制备二氧化碳(30分钟)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制备方法,进行实验操作;2.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3.2.4 拓展:讨论二氧化碳的应用(20分钟)1.请同学们自选一种二氧化碳应用领域,进行调研;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3.2.5 进阶:讲解布鲁斯特角概念及与二氧化碳的关系(20分钟)1.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了解布鲁斯特角的概念;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究布鲁斯特角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并进行汇报。
4. 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小组讨论及汇报、课堂测验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对《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并设计了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和相关的拓展活动,以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应用以及与布鲁斯特角的关系。
教学效果如何呢?首先,我的教学目标首先得到了圆满的达成。
在本课中,同学们除了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之外,还能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并深入了解布鲁斯特角的概念及其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对比课堂 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研究对比课堂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反思杨婷(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江苏太仓215421)摘要:本文立足于观察《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中不同的教学过程,对比不同课堂情境创设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内驱力的影响;不同探究实验的设计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对比;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引领学生思维的升华。
经过观察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要确保探究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必须真正做到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观察;探究活动;有效性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不可逆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再上一遍。
怎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提高化学课 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成为摆 在我们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学年,我们学 校被列为课改基地学校,我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我校的“合作 探究学习”的校本培训内容,教研组认真组织观摩和对比了几位老师在执教《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中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观察课堂情境的创设,对比学生探究活动的内驱力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 先,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接受信息,从而 能更好的理解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
其次,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一特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同课异构活 动”对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了观察。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死狗洞”的动画,请学生猜测“死狗 洞”中究竟含有什么气体呢?情境二:多媒体播放自然风光短片,提出万物生长靠太阳,但也离不开一种极其普遍的但却十分奇妙的气体物质,这种气体是什么呢?情境三:教师拿出一瓶“雪碧”作为小礼物,想喝“雪碧”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老师倒出一杯后给学生提了一个小要求,先请观察倒出的“雪碧”中有什么现象后再喝。
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2.新课内容讲解:详细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组成、结构等,结合课本插图,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实验演示与操作: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3.话题三: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选择题: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2.填空题: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填写下列空格。
3.计算题:计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产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贡献。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态度和科学道德,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本章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如下: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考题:
-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举例说明。
-分析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从个人角度出发,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一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课时)-教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A B C D E
(二)探究发生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原因(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原因(3)提问:你认为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固体加热型
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三)制取步骤
①组装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固体药品(先加固体碳酸钙,后加液体稀盐酸)④收集并验满
提问: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如何判断已经收集满了?
验满的方法:
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在实验桌上。
三、课堂小结、作业
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解释原因
思考:你认为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交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实验步骤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在溶于水的过程中, 二氧化碳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到底 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信息提示:酸性物质会使石蕊试纸变 石蕊试纸变 信息提示:酸性物质会使石蕊试纸 红。
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是什么物质使 试纸变红呢? 试纸变红呢? 石蕊试纸
1、试纸变红的三种猜测:
①水使纸变红
猜 ②二氧化碳使试纸变红 测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宁德十中 林华
怎么验证汽水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怎么验证汽水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带导管的橡皮塞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验证汽水中产生的气体 验证汽水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分 析
1、右图所示,取一小试管,倒 右图所示,取一小试管, 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打开汽水的瓶盖, 2、打开汽水的瓶盖,塞上带导 管的橡皮塞, 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 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中; 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中; 3、振荡汽水瓶. 汽水瓶. 石灰水变浑浊 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 碳酸钙. 水的白色固体 碳酸钙.
澄清石 灰水
右图所示, 实 右图所示,向一个集满二氧 验 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步 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 1/3体积的水 体积的水, 骤 盖,振荡。 振荡。
现 象 分 析
瓶子变瘪了
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得 能溶于水 压强 更多。生产汽水时就利用了二氧化碳这一 更多。 性质。所以我们打开汽水瓶,压强减小, 性质。所以我们打开汽水瓶,压强减小, 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逸出, 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逸出,从而 二氧化碳就会逸出 出现大量气泡。 出现大量气泡。
现 象 分 析
加热变红的试纸
1、若要从一瓶汽水中得到更多的二 氧化碳,可采取的办法有几种? 氧化碳,可采取的办法有几种? 2、为什么汽水又叫碳酸饮料? 为什么汽水又叫碳酸饮料? 3、请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种类的角度 比较以下两个反应。 比较以下两个反应。
A、二氧化碳 + 水 B、碳酸
加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碳酸
二氧化碳 + 水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试纸变红
2、如何验证这些猜测呢? 如何验证这些猜测呢?
验证是什么物质使试纸变红
实验① 实验①
实 往烧杯中的石蕊 试纸上滴水。 验 试纸上滴水。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实验② 实验②
将烧杯中的石蕊试纸放 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 气瓶中。 集气瓶中。 试纸不变色
试纸不变色
实 右图所示, 验 右图所示,将试管中 步 已经变红的试纸进行 加热。 骤 加热。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