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者:黄建聪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2期

摘要:《庄子》作为一部古今罕见的诸子散文,其“逍遥无为”的哲学思想、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寓言说理的表达方式以及“物我合一”的悟道理论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浪漫主义文学影响

《庄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借寓言、想象、夸张之手法,构筑起中国先秦道家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既是一部古今罕见、非常奇特的浪漫主义散文,也是富有葱茏想象力的绝妙之诗,其创作的鲜明生动,神奇怪诞的人物形象更启发了后世小说的灵感。

一、庄子“逍遥游”“无为”思想对后世文人创作心理的影响

人应该怎么活着?庄子说,要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像许由一样,给予天下也不受,像姑射山神人一样,遨游于四海之外,让心灵得到彻底的自由。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名和利是束缚自由的主要绊脚石,要真正逍遥,就应该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去掉自我,恢复自然本性,随物变化,抛弃执着;不要人为去建功立业,不要因追逐名利而伤其身;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同样有害,是自由路上的绊脚石。“己”“功”“名”这些身外之物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生才真正进入自由与独立的状态。庄子执“绝圣弃智”理论,所弃之“圣”是以儒学为主流的道德主义对“仁义道德”的自我标榜,所弃之“智”乃是通过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导致人的自由丧失的非人性化物质。

庄子的无为说,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纯文艺”精神之风味,即从庄子哲学中出来,庄子的无为哲学思想,与儒家“文以载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背道而驰。自古及今的许多大文豪,超脱放诞蔑视功名的才性文人,莫不以庄子“无为”“逍遥游”作为精神导向,创作出很多名垂千古的佳作。魏晋名士就推崇庄子的无为思想,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就是个中代表,对他们而言,主张无为而治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代表着处事原则和政治立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陶渊明,应该是庄子的旷世知音,那种“怀良辰以孤注,或执杖而耘耔”的洒脱,正是庄子“逍遥”“无为”精神的传承和拓展。李白诗篇中所表达的豁达激情的生活态度,亦颇具庄子浪漫之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知识分子对富贵权势清高的呐喊。清代龚自珍,也不免挹其清芬,“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恻排林义仁”,庄子成为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主要源头。从龚诗“古来不可兼,方寸我何任?所以志为道,淡宕生微吟。一箫与一笛,化作太古琴”的洒脱不羁,不难看出受庄子的影响之深。《红楼梦》也受庄子影响颇深,贾宝玉就是作者在庄子思想

庄子的文学言意观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庄子的文学言意观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论文题目: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目录

一、庄子简介 (3)

(一)生平 (3)

(二)思想 (3)

(三)精神 (4)

二、《庄子》作品介绍 (4)

三、庄子文论思想 (5)

(一)“言不尽意”说 (5)

(二)“得意忘言”说 (6)

四、后世文论的体现 (7)

(一)《易传》“立象以尽意” (7)

(二)西晋陆机《文赋》 (7)

(三)严羽“言有尽而意无穷” (8)

(四)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9)

(五)苏轼《答谢民书》 (9)

(六)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10)

(七)司空图“四外说” (10)

(八)王士祯“神韵说” (11)

(九)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1)

(十)王国维“意境论” (12)

五、对庄子文论思想的理解 (12)

参考文献 (14)

摘要

作为我国古代最具有思辨精神的哲学家之一,庄子提出了“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由此而引申出后世对于这一思想的传承,长久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热门话题。具体到艺术和审美上来,作者、鉴赏者的语言究竟能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古今多数派文论家的观点是:言不尽意。庄子还提出一个与“言不尽意”论密切相关的“得意忘言”说,主张接受者大可不必太看重“言”,应该只将其当作获得“意”的工具即可,这和上述“言不尽意”之论相统一。我国古代文论言意之论从“言不尽意”的承传轨迹,可以看出:从晚唐开始,“言不尽意”论得到凸显,延展到宋代蔚为大盛,之后,虽在理论阐说上原创性和新意不多,但一直导引着后世文学批评的取向,成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重要的审美原则之一。

论《庄子》寓言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论《庄子》寓言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论《庄子》寓言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者:王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9期

摘要:《庄子》的寓言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世各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寓言;影响

庄周以其散文家的笔调、诗人的气质、小说家的手腕所创造的独特的《庄子》寓言文学对后世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庄子》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直接启发了后代辞赋、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种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

一、对汉赋的影响

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如是评价《庄子》寓言对汉代辞赋的影响:《庄子》寓言大多是由庄子那葱茏的想象力所构造出来的,立意异想天开,行文铿锵有韵,汉代的辞赋分明导源于这儿。由此可见,汉赋导源于《庄子》寓言。《庄子》寓言是通过极度夸张的语言和奇特丰富的想象来体现奇情异彩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庄子》寓言中华美的文辞、生动的比喻、荒诞的夸张、奇特的虚构以及夸饰的语言等均直接影响了汉代辞赋作家的创作。如赵壹的《穷鸟赋》、贾谊的《鵩鸟赋》以及祢衡的《鹦鹉赋》等著名辞赋,其华美的辞采、巧妙的讽喻,可以说与《庄子》寓言的精神和手法如出一辙、一脉相承。

二、对小说的影响

庄子本人具有小说家的手腕,《庄子》寓言故事中含有传奇、小说等大量原料和素材。庄子在创造寓言时有意识地运用艺术虚构手法来写人叙事,故事情节离奇古怪,人物对话个性十足,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突出且鲜明生动,启发了后代小说的产生。如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列仙传》《列士传》和《列女传》以及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的《高士传》,均是仿效《庄子·让王》篇的形式而创作的。另外,《庄子》寓言中记述了许多鬼怪神异之事,被后世文学评论家普遍认为是魏晋以后志怪小说的鼻祖,最著名的如干宝的《搜神记》,可以说与《庄子》寓言一脉相承。再如明清时期的《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记述鬼怪神异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是对《庄子》寓言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此外,《庄子》寓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评论传奇和寓言的关系说:“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典型的有《枕中记》以及《南柯太守传》等唐传奇。而《庄子》寓言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也依然存在,如对鲁迅作品的影响,郭沫若先生曾在《庄子与鲁迅》一文中指出,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许多句式即是仿照《庄子》寓言中的经典句型而写的。不仅如此,鲁迅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说甚至是由《庄子》寓言中的故事直接加工改编而形成的,比如《出关》和《起死》这两篇短篇小说。可见《庄子》寓言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之深远。

小学阶段文学常识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阶段文学常识之令狐文艳创作

小学阶段文学常识

令狐文艳

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

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

百”。由风、雅、颂三部分

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

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

二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

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

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

《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

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

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

孔子和孟子;道家的

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

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

成。

3.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体

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

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

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

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5.唐宋古文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

宋:欧阳修、苏洵(父)、苏轼(子)、苏

辙(子)、王安石曾巩。(北宋时期“三

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4.唐代著名诗人:.

唐诗中风格迥异: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千古一诗人”。

写作特点:浪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庄子》的艺术特色‎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一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

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

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而“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重言和卮言‎也都可以视‎之为“寓言”。《庄子》一

书中寓言‎有二百多个‎。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

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用大量笔墨‎、寓言来铺张‎渲染鲲鹏展‎翅到列子御‎

风而行,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衬托‎、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庄子》

一书虽然看‎似是断断续‎续的一个一‎个独立的寓‎言,然而寓言之‎间并非没有‎关

联,而是存在着‎内在结构上‎的联系的。《庄子》文章以明确‎的内在主旨‎作统

领,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的寓言进‎行说理,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庄子》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的数量庞‎大,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

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这些形象可‎人,可物,甚至可以是‎无生

命的意‎念,各种各样,特征鲜明。其想象虚构‎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大胆夸

张,恢诡谲怪。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化而为鹏;《至乐》中骷髅论道‎,《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想象奇特恣‎肆,伟大丰富。《庄子》用丰富的寓‎言和

《庄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对后世有何影响?

《庄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对后世有何影响?

《庄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对后世有何影响?

《庄子》一书,分内、外、杂三部分,共五十五篇,集中反映了庄周及其后学的思想。《庄子》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像

这就是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安于贫困而不求显达于尘世之间。但其实他也并不是真正的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才会多有激愤之辞,“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耶?”(《山木》)正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无比厌弃,庄子选择了消极避世,虚静无为,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的彻底超脱。在庄子一派人物看来,“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天下黑暗而污浊,一般的言论已经不合于用了,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多用荒诞诡谲之语,实为采用异乎寻常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表现遗世独立的思想内容。

谈及其文的艺术特色,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庄子的想象力非常之丰富。他在文笔变化多端的同时,又善于表述形容,文章有着很强的形象性;兼以其创作的艺术形象恢诡谲怪,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变化,“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所以《庄子》一书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令人于惊奇骇怪中获得非凡的审美享受。

另一个特点就是庄子对寓言和神话的大量应用,“寓言十九”,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都是出自《庄子》,如朝三暮四、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等。这些奇诡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摘要:《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之首,既是庄子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总体概括,也是庄子散文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更对的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为例,重点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风格,阐述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关键词:《逍遥游》;庄子散文;艺术风格;影响《逍遥游》堪称庄子散文的扛鼎之作,也称得上是先秦散文的代表著作。可以说,庄子散文,乃至先秦道家学派散文的艺术风格在《逍遥游》之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本文结合先秦散文的艺术风格,试以《逍遥游》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力求洞悉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继而阐述庄子散文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共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的创作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一、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地位要洞悉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就必须要对先秦诸子散文有一个宏观了解。可以说,先秦诸子的散文多是哲理著作,多用散文表达自己的学派思想和政治主张,其内容大多博大精深,内涵着深刻哲理,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性和文学因素。先秦的诸位思想家大多是写文章的行家里手,除了《庄子》,还有《荀子》、《韩非子》等等,几千年过去了,这些典籍至今都还值得我们当做文学作品来品读。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散文这种文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其中,又尤以庄子的散文为代表,其创作的散文大多想象丰富,多用寓言,善用比喻,辞藻雄浑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先秦文学散文的典范,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间接影响着后世散文及其他文体的发展。二、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一)想象丰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庄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穿越历史的滚滚烟尘,驻足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战火四起,诸侯并立,英雄辈出,思想繁荣.既有积极入仕的文人幕僚,亦有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庄子于乱世之中,布衣着身,形容枯槁,却乐天安命,沉醉于无为之乐,抛却功名利禄,尽情演绎道法人生。其隐逸、无为、以及富有批判性的寓言故事带给后世深远影响。

关键词:隐逸无为山水画寓言

一、庄子的隐逸思想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面对千金相位,鄙视不已,惟愿能享受隐逸之乐,超脱世俗之外,表现遗世绝尘的思想境界。以隐逸来实现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他自比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而把“惠子相梁”比为“鸱得腐鼠”,可见他鄙视功名利禄,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显于世.即使身穿粗布衣裳,脚踏麻绳破鞋,饥寒不定,也依然自得其乐,乐鱼之乐,希望像鱼一样,过着无拘无束,超凡隐逸的自足生活.

千百年来,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超脱尘外的潇洒形象.先于庄子的范蠡辅佐匡复,当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他洞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将亡”的道理,成功隐退,避祸保身,过着潇洒的阔隐士生活.而庄子的隐逸思想高于范蠡明哲保身的举措,其思想依托老庄哲学而形成一种隐逸文化,成为后世部分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令狐文艳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儒道佛三家各自的核心价值观;其二,是指儒道佛三家共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中国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在处理与其他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时,普遍体现出融合会通、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家非常重视仁,将仁视为“生生不已”的“天地之大德”。孔子甚至提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表现出强烈的生死以之的志趣和情怀。此德赋之于人,则成为人的本性。率性而行,即成为道。儒学就产生于对此道的传授与修习之中,因此儒学常被说成是“修己治人之学”,其所蕴含的即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修己”、“内圣”云者,就是说儒家学者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仁爱之心,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形成圣人的品

格和能力;“治人”、“外王”云者,就是说儒家学者要当仁不让,仁以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治理国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为天下国家的平治尽心尽力。宋儒张载要求儒家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对儒家学者所具有的这种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最好的阐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彖》),就是说儒家君子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负起自己的责任,奋发图强,永不止息;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彖》),则是说君子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和善于接受不同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两千多年来,儒家的仁人志士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价值观念的熏陶之下,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谱写了天地间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正气歌,逐渐形成了儒家文化虽历经艰难险阻而不断奋起的发展态势与善于容纳和接受异质文化的宽广视野。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以简洁深刻、旷达放任的思想和缤纷瑰丽、才华横溢的手笔,增添了中华文明的厚度,拓宽了人的精神境界,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儒家中庸思想和道家逍遥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泉源,“逍遥自在”的思想在《庄子》全书中“五石之瓠,不虑以为大樽浮于江湖,而忧其无所容”,当反复咀嚼庄子这些看似荒诞怪异的故事,才慢慢懂得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己、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庄子》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我们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时,不能不追想到庄子的愤世和自任。

正如《庄子今注今译》的作者陈鼓应所说,在逆境中,庄子的保持定力和超越的心境激励着他迎难而上。我想,这正是《庄子》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作者:黎思睿

来源:《牡丹》2017年第30期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通过灵活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从而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思想。庄子的作品是极富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智慧。本文主要就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庄子与古代其他的文学大儒不同,他独特的美学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影响,对现代的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影响。庄子崇尚自由,以自然为美,游世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其作品表达的内容十分复杂,不仅展现了生存欲望,还体现了对世俗社会的厌恶,将游戏山水的态度贯彻始终。庄子创作的文章拥有奇特的想象,也有多变的文笔描写,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一、庄子的美学思想

(一)崇尚自然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在展现对自然的向往,他们或是通过诗来表达、或是通过词来传递。庄子也热爱自然,常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描写大自然之美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順应天性的思想。庄子的作品随处可见其美学思想,其中以自然天性之美最为显著。他主张展示个体,强调朴素不华,认为凡事都应该坚持自身特点、顺应自己的天性,不必刻意地改变和盲从。在精神方面,庄子更是推崇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突破条框规矩的束缚,使人们自由随性的生活。

(二)以大为美

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可以看出,庄子不仅崇尚自然之美,也以大为美。以庄子的观念来看,天地之大是为美,这种美是无可替代的,是每一个学者圣人都应该探究和追求的美。庄子鼓励人们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解脱,享受自由生活。庄子这种“以大为美”的思想,体现在其作品中就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止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对天地广阔与宏伟的详细描写,充分体现了庄子以大为美的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

庄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笔优美,思想深刻,对后世文学、哲学和艺术的影响深远。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和后世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艺术风格

1.奇特诙谐的比喻手法

在庄子散文中,比喻手法是其鲜明的特点。他用比喻、夸张、讽刺等手法来描述人事物,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比如《逍遥游》中的“且夫天地之性情,刚柔无常,右亦有之矣”,其中“右亦有之”就是庄子的著名比喻手法,使人震撼,产生强

烈的联想和意境。

2.清新简洁的语言风格

庄子散文的语言,清新简洁,极富音乐性和韵律感,在表现思想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雅致的氛围。如《逍遥游》中的“世俗之谓感之,达者之谓道之”,简单的用语和短小的句式,

给人以鲜明、轻盈的感觉。

3.虚幻唯美的思想风格

庄子散文的思想常常阔达虚无,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尤其是倡导“逍遥自在”的思想,给人以富有诗意的感觉。《逍遥游》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表现了庄子对自我修养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触

发了读者的内心感受。

二、后世影响

1.影响了文学艺术

庄子散文的语言韵律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等,就受到庄子散文的影响,将其思想和表现手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唐代诗歌的清新风格。

2.影响了宗教思想

庄子散文的哲学思想和唯美主义倾向,对于后世宗教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元代,著名的宗教家和哲学家,如王阳明、陆九渊等都受到了庄子散文的影响,从而创立了“心学”

和宗教思想。

3.影响了民间文化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摘要:《庄子》作为一部古今罕见的诸子散文,其“逍遥无为”的哲学思想、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寓言说理的表达方式以及“物我合一”的悟道理论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浪漫主义文学影响

《庄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借寓言、想象、夸张之手法,构筑起中国先秦道家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既是一部古今罕见、非常奇特的浪漫主义散文,也是富有葱茏想象力的绝妙之诗,其创作的鲜明生动,神奇怪诞的人物形象更启发了后世小说的灵感。

一、庄子“逍遥游”“无为”思想对后世文人创作心理的影响

人应该怎么活着?庄子说,要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像许由一样,给予天下也不受,像姑射山神人一样,遨游于四海之外,让心灵得到彻底的自由。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名和利是束缚自由的主要绊脚石,要真正逍遥,就应该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去掉自我,恢复自然本性,随物变化,抛弃执着;不要人为去建功立业,不要因追逐名利而伤其身;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同样有害,是自由路上的绊脚石。“己”“功”“名”这些身外之物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生才真正进入自由与独立的状态。庄子执“绝圣弃智”理论,所弃之“圣”是以儒学为主流的道德主义对“仁义道德”的自我标榜,所弃之“智”乃是通过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导致人的

自由丧失的非人性化物质。

庄子的无为说,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纯文艺”精神之风味,即从庄子哲学中出来,庄子的无为哲学思想,与儒家“文以载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背道而驰。自古及今的许多大文豪,超脱放诞蔑视功名的才性文人,莫不以庄子“无为”“逍遥游”作为精神导向,创作出很多名垂千古的佳作。魏晋名士就推崇庄子的无为思想,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就是个中代表,对他们而言,主张无为而治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代表着处事原则和政治立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陶渊明,应该是庄子的旷世知音,那种“怀良辰以孤注,或执杖而耘耔”的洒脱,正是庄子“逍遥”“无为”精神的传承和拓展。李白诗篇中所表达的豁达激情的生活态度,亦颇具庄子浪漫之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知识分子对富贵权势清高的呐喊。清代龚自珍,也不免挹其清芬,“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恻排林义仁”,庄子成为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主要源头。从龚诗“古来不可兼,方寸我何任?所以志为道,淡宕生微吟。一箫与一笛,化作太古琴”的洒脱不羁,不难看出受庄子的影响之深。《红楼梦》也受庄子影响颇深,贾宝玉就是作者在庄子思想援引下塑造的一个“无为之为”“无用之用”的典型。作者曹雪芹把宝黛二人塑造成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也反映了他崇尚道家的价值观。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

影响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浅谈庄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摘要:穿越历史的滚滚烟尘,驻足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战火四起,诸侯并立,英雄辈出,思想繁荣。既有积极入仕的文人幕僚,亦有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庄子于乱世之中,布衣着身,形容枯槁,却乐天安命,沉醉于无为之乐,抛却功名利禄,尽情演绎道法人生。其隐逸、无为、以及富有批判性的寓言故事带给后世深远影响。

关键词:隐逸无为山水画寓言

一、庄子的隐逸思想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着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面对千金相位,鄙视不已,惟愿能享受隐逸之乐,超脱世俗之外,表现遗世绝尘的思想境界。以隐逸来实现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他自比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而把“惠子相梁”比为“鸱得腐鼠”,可见他鄙视功名利禄,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

显于世。即使身穿粗布衣裳,脚踏麻绳破鞋,饥寒不定,也依然自得其乐,乐鱼之乐,希望像鱼一样,过着无拘无束,超凡隐逸的自足生活。

千百年来,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超脱尘外的潇洒形象。先于庄子的范蠡辅佐匡复,当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他洞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将亡”的道理,成功隐退,避祸保身,过着潇洒的阔隐士生活。而庄子的隐逸思想高于范蠡明哲保身的举措,其思想依托老庄哲学而形成一种隐逸文化,成为后世部分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介绍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庄子所创作。庄子的思想内

涵深远,影响了后世哲学的发展。本文将详细探讨《庄子》的思想内涵,以及

它对后世哲学的重要影响。

庄子的思想内涵

道的观念

庄子的哲学观念以“道”为核心。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道是无

形无象的本体,是超越一切的存在,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庄子强调人们应该

顺应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实。他主张通过独立思考和修炼达到与道的融合。虚无主义

庄子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去除一切繁琐和约束。他认为人们应

该超越区分和对立的观念,寻找内心的自由和平静。他否定了一切权威和规则,主张放弃欲望和功利,追求真实的自我。

自由主义

庄子提倡个体的自由和放任自流。他主张人们不应该被任何外界因素束缚,而

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行动。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内心的达观和超脱,而不

是外在的权力和地位。

辩证思维

庄子关注事物的对立和矛盾。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恶,一切都有两面性。他主张超越二元对立,追求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化性。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超脱常规思维,灵活寻找生活的趣味。

拒绝权威

庄子反对权威和规则的压迫。他认为权威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由,使人陷入犬儒的生活方式。他主张人们应该独立思考和行动,追求真实的自我。庄子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影响东方哲学

庄子的思想对东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道的理解和追求自由的主张,为后世的儒家和佛家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他的虚无主义和辩证思维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析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析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析

1. 简介

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和文化名人,其思想体系以《庄子》一书为代表。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功利主义和约束规范等,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庄子的思想如何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

2. 自然观与描写

庄子强调自然之道,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与之和谐共存。这一思想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呈现。

2.1 描绘自然景色

以庄子为源头,描述自然景色成为后世作者常用手法之一。例如,《红楼梦》中详细描写了大观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情感和氛围。

2.2 追求心灵自由

庄子强调个体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与逍遥,这一思想也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中人物精神追求的刻画。例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追求自由和尊严,表达了庄子"逍遥游"的精神。

3. 审美观与文学风格

庄子认为审美是一种主观体验,而非客观规范。这一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1 启发写作者创新

庄子的审美思想鼓励人们突破常规、超越传统。许多后世作家在创作时通过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来表达自己的个性。

3.2 反映虚幻与幻觉

庄子强调事物没有固定的真相,存在虚幻幻觉。许多后世文学作品中也常通过描绘诡异、离奇或梦境般的情节来表现庄子思想。

4. 道德观与人物形象

庄子对道德问题有独特见解,其思想反应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哲学人物形象。

4.1 塑造包容宽厚之人

以庄子为先驱,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宽容的哲学人物形象,他们富有智慧和仁爱,能够包容世间的善恶与不同观点。

4.2 反思功利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令狐文艳

摘要:穿越历史的滚滚烟尘,驻足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战火四起,诸侯并立,英雄辈出,思想繁荣。既有积极入仕的文人幕僚,亦有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庄子于乱世之中,布衣着身,形容枯槁,却乐天安命,沉醉于无为之乐,抛却功名利禄,尽情演绎道法人生。其隐逸、无为、以及富有批判性的寓言故事带给后世深远影响。

关键词:隐逸无为山水画寓言

一、庄子的隐逸思想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面对千金相位,鄙视不已,惟愿能享受隐逸之乐,超脱世俗之外,表现遗世绝尘的思想境界。以隐逸来实现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他自比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而把“惠子相梁”比为

“鸱得腐鼠”,可见他鄙视功名利禄,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显于世。即使身穿粗布衣裳,脚踏麻绳破鞋,饥寒不定,也依然自得其乐,乐鱼之乐,希望像鱼一样,过着无拘无束,超凡隐逸的自足生活。

千百年来,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超脱尘外的潇洒形象。先于庄子的范蠡辅佐匡复,当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他洞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将亡”的道理,成功隐退,避祸保身,过着潇洒的阔隐士生活。而庄子的隐逸思想高于范蠡明哲保身的举措,其思想依托老庄哲学而形成一种隐逸文化,成为后世部分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庄子思想内在精神极易引起周代以后历代隐士落魄文人甚至失势官僚的认同和共鸣,并成为他们孤寂心灵的慰藉和皈依。史载,汉代粱鸿与妻子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以隐逸来净化自我,不为世俗羁绊。受庄子不仕的影响,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正如曹操在《蒿里行》中所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动乱景象。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颇受庄子思想影响的文人之一。在《庄子·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而在许由看来,天下对他无所用处,他不愿越俎代庖,这对陶渊明回归自然,追求自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庄子蔑视功名利禄,不求闻达,其言行对陶渊明的归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陶渊明在少年时代便形成了性好自然、超旷闲逸的品格。《归园田居》其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辛开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

口》诗说:“闲居三十载,遂与世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在《与子俨等疏》中自称“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自谓是羲皇上人。”爱自然、爱诗书,在庄子隐逸思想熏陶下,陶渊明最终离开污浊官场,归隐山林。

唐代李白也是一位崇尚隐逸的放达之士,拒绝走科举道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孟浩然更是寄情山水,自得其乐。闻一多曾感慨,“隐居本来是那个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种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足见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隐士和隐逸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现象,在庄子影响下不断发展,成为历史的宝贵财富。

二、庄子的无为之道

无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混乱,统治者贪求无厌,肆意放纵,造成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期望以无为而达到有为的目的。庄子将老子的无为发展到极至,即“至人”与逍遥。《逍遥游》中记载“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这实际上是在追求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内容。庄子更主张君主应该无欲、无为、渊静,“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汉初统治者将道家的无为而治推向实践,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等以黄老学作为治国理想。在结束长期动乱后,统治者休养生息,奖励耕织,减轻赋税,发展农桑,国力逐步恢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杰出帝王李世民通悉黄老之道,戒奢从简,以民为本,唐朝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宋代初年的统治者也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清朝末期,晋商乔致庸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从一介儒生变成一代商王,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转折和结合在乔致庸的身上变成了独一无二的经营优势。“以儒治商,无为而治”是其成功的绝妙法宝。事实上,历史上每经历一次大动荡、大分裂,新王朝都会以无为思想来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无为而治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积极影响。庄子所提倡的超凡脱俗,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保持纯洁的天性的心境,给现

代文明以有益启示,品庄子无为,从而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

当然,无为而治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其中也有避世、厌世的倾向,其中的虚无感伤、消极忍耐、消极处世思想容易引导世人走向极端。魏晋玄学家就曾广泛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谈、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庄子所追求的“至人”,不具现实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依靠任何事物而达到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观念。老子曾讲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庄子对于无为而治,也曾写道,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壮子·应帝王篇》)可见老庄主张静观其变,以无为应万变。但现实社会中坐观其成不是一律可用,更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庄子与中国山水画

庄子对一切事物公平对待的审美观,以及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思想追求,给中国艺术带来了有益的指点,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审美方面的伟大启发,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山水艺术,包括山水画和山水文学,庄子平等的审美眼光成了二者永远的宗师。

南朝刘宋时代的宗炳最先将庄子的思想融会于其画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