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之令狐文艳创作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5adf2905fbfc77da269b19f.png)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作者:黄建聪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2期摘要:《庄子》作为一部古今罕见的诸子散文,其“逍遥无为”的哲学思想、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寓言说理的表达方式以及“物我合一”的悟道理论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浪漫主义文学影响《庄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借寓言、想象、夸张之手法,构筑起中国先秦道家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既是一部古今罕见、非常奇特的浪漫主义散文,也是富有葱茏想象力的绝妙之诗,其创作的鲜明生动,神奇怪诞的人物形象更启发了后世小说的灵感。
一、庄子“逍遥游”“无为”思想对后世文人创作心理的影响人应该怎么活着?庄子说,要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像许由一样,给予天下也不受,像姑射山神人一样,遨游于四海之外,让心灵得到彻底的自由。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名和利是束缚自由的主要绊脚石,要真正逍遥,就应该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去掉自我,恢复自然本性,随物变化,抛弃执着;不要人为去建功立业,不要因追逐名利而伤其身;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同样有害,是自由路上的绊脚石。
“己”“功”“名”这些身外之物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生才真正进入自由与独立的状态。
庄子执“绝圣弃智”理论,所弃之“圣”是以儒学为主流的道德主义对“仁义道德”的自我标榜,所弃之“智”乃是通过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导致人的自由丧失的非人性化物质。
庄子的无为说,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的“纯文艺”精神之风味,即从庄子哲学中出来,庄子的无为哲学思想,与儒家“文以载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背道而驰。
自古及今的许多大文豪,超脱放诞蔑视功名的才性文人,莫不以庄子“无为”“逍遥游”作为精神导向,创作出很多名垂千古的佳作。
魏晋名士就推崇庄子的无为思想,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就是个中代表,对他们而言,主张无为而治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代表着处事原则和政治立场。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6d600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7.png)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具有独特性和深刻性,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独特流派。
本文将从庄子的思想内容、核心观点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庄子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自由无为庄子提出了自由无为的思想,强调个体应追求自由、无欲、无为的状态。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约束、无拘束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约束下的自由。
当个体追求自由无为的状态之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2、无为而治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主张个体应当遵从自己的内在本性,不要过多地干预外部世界的运行。
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来维护自身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
3、反对形而上学庄子反对形而上学,他认为,人们应当直接面对自然界或社会现实中真实的事物,不要被形式上的字面意义所迷惑。
由此,他强调“自然”与“本性”的重要性,呼吁个体应当尊重自然界、尊重生命和尊重自身本性。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庄子的哲学思想拥有多个核心观点,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如下:1、天人合一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归于一体,宇宙间的种种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的整体。
天地自然的伟大和无限之处,不仅在于万物存在,更在于万物之间存在无限的联系。
由此,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2、无为而治庄子主张个体应该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维护自身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个体过度干预外部世界运行的状态是一种破坏性的状态,它会破坏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带来更大的灾难和混乱。
因此,他强调个体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外部世界的运行,让自然界自行调节,达到外部世界的平衡统一。
3、自由无为庄子主张个体应该追求一种自由无为的状态,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约束、无拘束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约束下的自由。
因此,个体应该避免过度的干预和约束,以追求自由和无为的状态。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1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1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77887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f.png)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1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1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一、崇尚自然、反对人为1.庄子的思想里对“人为”的一切均持否定态度,而对“天然”的事物,给予了最大的肯定和赞扬(1)庄子对当时黑暗的现实非常痛恨,抱有一种极为激愤的心情。
他悲观失望,隐居出世,主张回到古朴的先民生活时代去。
(2)他强调“天道自然无为”,“道”是不能以人为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
他否定人可以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去改造自然,得出了人只能消极地顺应自然,完全无所作为的结论。
2.他还提出了“绝学”、“弃智”的主张(1)认为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规律,并妨害自己去认识“道”、掌握“道”。
(2)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
3.庄子认为最高最美的艺术,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力的天然的艺术,而人为创作的艺术,不仅不能成为最高最美的艺术,而且还会妨害人们去认识和体会天然艺术之美,对人们任其自然的审美意识起一种破坏作用。
4.庄子着重论述了人如何在精神上通过“心斋”与“坐忘”而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与“道”合一的境界。
(1)人的主观精神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完全与自然同趣,他就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他所创造的艺术,也即是天然的艺术,与天工毫无二致,这时的人工也就是天工了。
(2)这种艺术虽也是人工创造,但因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因而也绝无人工痕迹,而达到天生化成的程度。
这才是庄子论艺术创造的真正的精义所在。
二、天籁、地籁、人籁1.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音乐美境界,是按“人力”因素的大小、有无来划分的。
2.人籁是指人们借助于丝竹管弦这些乐器而吹奏出来的声音,它即使再好也属于人为创造,属于最低层次。
3.地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不同孔窍,由于受风的吹动而发出的声音,它们是靠风力的大小而形成不同的声音之美的。
地籁虽没有人的作用,但要依赖于风这个“外力”,所以还不是最自然的。
4.天籁则是众窍的“自鸣”之美,它们各有字迹天生之形,承受自然飘来之风,而发出种种自然之声音。
庄子思想主张及著作有哪些
![庄子思想主张及著作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8a9426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f.png)
庄子思想主张及著作有哪些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扩展资料
庄子思想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
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
庄子的著作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试述庄子的文学思想
![试述庄子的文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22e245bbe23482fb4da4cfd.png)
试述庄子的文学思想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王村乡实验中学姚素婷内容摘要: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继承了老子的观点,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因素。
但是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
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他的思想明显地呈现出相对主义和宿命论的特点。
在阐述哲学思想的同时,张扬自我风格,流露真实性情,在无可验证稀奇古怪的叙述背后,是对人生对社会严峻深邃中的叩问;从他幽默诙谐的寓言故事,形象的比喻夸饰中跃升到体察、洞悉事物的本质,人生的真谛。
因此庄子在无意于文学创作之下,他的作品形式、写作技艺、文学理论,影响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关键词:庄子文学思想自然本色表现手法想像虚构情感表达正文: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继承了老子的观点,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因素。
但是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他的思想明显地呈现出相对主义和宿命论的特点。
因此,一提起庄子,人们就会马上联系到“无道无为”、“消极出世”、“逃避现实”等以上概念,而忽视其思想中的有益影响,即使其哲学中唯心主义思想给他的文艺思想带来消极影响,但文艺思想是个综合体,还受到政治思想及世界观的作用,何况唯心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并不是一味的起消极因素。
庄子正是不拘一格的走出道理说教模式,其言谈内容不注重引经据典,寻求历史依据,而是海阔天空谈笑风生般轻松自如。
在阐述哲学思想的同时,张扬自我风格,流露真实性情,在无可验证稀奇古怪的叙述背后,是对人生对社会严峻深邃中的叩问;从他幽默诙谐的寓言故事,形象的比喻夸饰中跃升到体察、洞悉事物的本质,人生的真谛。
因此庄子在无意于文学创作之下,他的作品形式、写作技艺、文学理论,特别是他的思想对后代一些文学家及文学批评家发生了明显的影响,敲出震撼千古的感动力来,但要我谈庄子的文学理论仍不免予“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错觉。
庄子的相关常识
![庄子的相关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46116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2.png)
庄子的相关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逍遥游》深度解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逍遥游》深度解析之令狐文艳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00891be2ee06eff9aff80721.png)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令狐文艳老剑粗译:北面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叫鲲。
它有数千里庞大(表示是无极无限的大);振翅而变作鸟儿,叫作鹏。
鹏鸟张开翅膀,也有数千里之广;一怒飞起,翅膀都遮住了天空,像弥天的乌云一样。
这只鸟,随著海风的振起 (海运,概指海风)要从北方的海迁徒到南方的海去,南方的海,是天池的所在。
老剑粗评:此一节,气势宏伟,开篇惊人,正是後人说的“鲲鹏展翅”的来源所在。
山庙兄指其南北皆然,徒陡无果,窃以为,是探寻结果和追求过程之异也。
[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老剑粗译:古有相传记录奇特现像的书,叫《齐谐》。
书上说:“鹏鸟飞向南面的大海,随行击溅起三千里高的海浪,驭著雄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它足足飞了六个月才稍微停歇下来"。
书上的事情,庄子非常有感触,游气(就是野马)、尘埃、小生物,都是在浮动的风中荡漾。
天是那么苍茫,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高远得无人知道它的本色,看不到它的极深之处呢?(这里的天,不是指的大气层,应该有宇宙的含意),在九万里的高空,大鹏快速地飞行,向地面看去的景像和感觉,也不过如此啊。
老剑粗评:此一节,写大鹏鸟在高空飞行的感觉。
实际上,是庄子自己在想像。
现代人可以坐飞机,可是在高空,依然是思维穷乏,而庄子,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这种高远的相像力,而且,它指的天和地,不是我们现实中的大气与地球,是事物的虚与实,高与低的分辩所在。
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直上九万里(古时多用三、六、九数字,并不是实数,只表示很多的意思),又是什么感觉呢?有这种气度的人,又怎会为世俗的事而烦恼呢?一叹[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01cb8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b.png)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重要的作品。
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
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以简洁深刻、旷达放任的思想和缤纷瑰丽、才华横溢的手笔,增添了中华文明的厚度,拓宽了人的精神境界,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儒家中庸思想和道家逍遥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泉源,“逍遥自在”的思想在《庄子》全书中“五石之瓠,不虑以为大樽浮于江湖,而忧其无所容”,当反复咀嚼庄子这些看似荒诞怪异的故事,才慢慢懂得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己、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庄子》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时,不能不追想到庄子的愤世和自任。
正如《庄子今注今译》的作者陈鼓应所说,在逆境中,庄子的保持定力和超越的心境激励着他迎难而上。
我想,这正是《庄子》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李商隐诗词中的庄子思想
![李商隐诗词中的庄子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13ac04a52d380eb62946dad.png)
李商隐诗词中的庄子思想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意朦胧、辞意飘渺是李义山诗的最大特点,更是其诗歌晦涩难懂的根源所在,也是其诗歌晦涩难懂的根源所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诗词中的庄子思想,欢迎大家阅读!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今河南省沁阳县),曾自述为凉武昭王李之曾孙李承后裔,与唐皇室同宗,但支派已远,在《新唐书・文艺传》曾提及“或言英国公世绩之裔孙”。
十八岁,他以所作之文于东都拜谒令狐楚,受其赏识,聘为幕府巡官,之后一直受其提携礼遇。
二十五岁,进士登第。
二十七岁,赴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茂元爱商隐之才,以女嫁之。
却由此招令狐之忌,谓其“背家恩”,继而卷入“牛李党争”,备受排挤,“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挤之”(《唐才子传》),终生不得其志,四十七岁抑郁而终。
诗意朦胧、辞意飘渺是李义山诗的最大特点,更是其诗歌晦涩难懂的根源所在,也是其诗歌晦涩难懂的根源所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义山写诗不受时间、空间所限,深入的挖掘细腻敏锐的内心世界,并加之以丰富的意象表达。
而这种写法的来源却是在庄子“庄生梦蝶”所表达的“物化”思想。
“庄生梦蝶”出处《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谓物化。
”庄子说,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所分别的,但庄生化蝶或蝶化庄生又是可能的,这种可能的转变就是“物化”。
“物化”说的是一种消除事物的差别,彼我同化,忘我的精神境界。
这种“物化”在古人的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拘泥于具体到哪一个人,哪一种物上。
比如曹公的《红楼梦》有一“贾府”就必定有一“甄府”,有一“贾宝玉”就必然有一“甄宝玉”。
这都是“物化”的一种表现,所以说“物化”是一种精神境界,而不是具体的手法。
从这一点来理解义山的诗,尤其是那些《无题》诗,便觉得有迹可寻了。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记之令狐文艳创作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笔记之令狐文艳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2fd0c3bc25c52cc58ad6be86.png)
内部辅导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串讲笔记令狐文艳第一讲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
2、了解孔子的“论文”的观点:答:孔子常说的“文”,一般泛指文化和学术,具体则指《诗》《书》和六艺。
其概念和后世的文学或文章的概念不尽相同,虽然也包括文学、文章在内。
孔子对这个包括文学在内的广义的文或文学是极为重视的。
不但自己熟悉,而且还把这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3、了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答: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诗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孔子把诗、礼、乐相提并论,确立了文艺在礼冶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在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的教育顺序上,应先从容易感动学生,情志的《诗经》开始,然后才是礼和乐。
4、掌握“论诗”中的“兴观群怨”说:答:“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和系统总结。
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兴”就是说诗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对读者有启发和感染作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
“兴”-孔子已经意识到诗在感情上打动人的力量,但重点仍在理性上的启发。
“观”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为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和政治和得失,也就是说诗能起到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现实生活的作用。
“观”-孔子把握到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实质,但落脚点仍在政治教化。
“群”说明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起到提高修养,增强团结作用。
“怨”诗能起到讽刺时政,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起到表达民情的作用。
“群”“怨”-体现了孔子的礼冶思想。
“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5、理解“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的观点:答:“尽善尽美”:美指艺术形式,善指政治内容,说明孔子已懂得对文艺作品的评价要从政治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衡量,是文艺批评的一大进步。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30e7db9ec3d5bbfd0a7457.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思想合为道教思想,其与儒家思想互补,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史。
经他完善的道家美学与文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滋养着中国艺术。
首先,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后世文人。
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摒除欲望,宁可过卑贱贫穷的生活而保有自由,也不愿富贵而为统治者所利用,这对那些追求独立人格与尊严、追求个性解放和张扬的后世文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魏晋名士、李白、苏轼等无一不深受庄子影响。
庄子展示的个体精神自由和思维原创力的解放,在文论中则表现为艺术或形象思维的自由超越性。
庄子的“逍遥游”创造了一个超越、永恒、宁静的精神家园,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源泉。
其次,庄子崇尚的“大美”审美理想深刻影响了后世文艺的美学境界与高度。
庄子以“道”为旨归,崇尚天地之间的“大美”,这种“大美”体现为无限广阔、宏大、雄浑、壮阔的境界和寂寞无为、朴素自然、澹然无极的特征。
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对于后代文艺产生的影响是,一方面引发了人们对博大雄奇的壮美境界的追求,如杜甫提出“鲸鱼碧海”、韩愈提出“巨刃磨天”等都是;另一方面“大美”的自然、本真、天放的本性又引导后世文人反对人为斧凿雕琢艺术,追求自然、素朴的风格境界。
如刘勰的“自然之道”、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司空图的“妙造自然”等都有庄子“自然”风格论的影子。
“自然”的风格要求还影响到了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
第三,庄子“体道”时“虚静”论对后世文艺创作主体审美态度的影响。
庄子提出“体道”主体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
“虚静”思想要求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时不为外物所乱,不为心智所蔽,保持凝神专一、忘怀一切、全身投入的精神状态。
这种认识论注重内心的体察领悟,揭示出了审美和文艺创作中主体心灵的超功利特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虚静”说的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
![《庄子》对后世文学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772ce0da45177232f60a2bb.png)
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摘要:《庄子》作为一部古今罕见的诸子散文,其“逍遥无为”的哲学思想、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寓言说理的表达方式以及“物我合一”的悟道理论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浪漫主义文学影响《庄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借寓言、想象、夸张之手法,构筑起中国先秦道家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既是一部古今罕见、非常奇特的浪漫主义散文,也是富有葱茏想象力的绝妙之诗,其创作的鲜明生动,神奇怪诞的人物形象更启发了后世小说的灵感。
一、庄子“逍遥游”“无为”思想对后世文人创作心理的影响人应该怎么活着?庄子说,要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像许由一样,给予天下也不受,像姑射山神人一样,遨游于四海之外,让心灵得到彻底的自由。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名和利是束缚自由的主要绊脚石,要真正逍遥,就应该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去掉自我,恢复自然本性,随物变化,抛弃执着;不要人为去建功立业,不要因追逐名利而伤其身;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同样有害,是自由路上的绊脚石。
“己”“功”“名”这些身外之物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生才真正进入自由与独立的状态。
庄子执“绝圣弃智”理论,所弃之“圣”是以儒学为主流的道德主义对“仁义道德”的自我标榜,所弃之“智”乃是通过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导致人的自由丧失的非人性化物质。
庄子的无为说,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的“纯文艺”精神之风味,即从庄子哲学中出来,庄子的无为哲学思想,与儒家“文以载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背道而驰。
自古及今的许多大文豪,超脱放诞蔑视功名的才性文人,莫不以庄子“无为”“逍遥游”作为精神导向,创作出很多名垂千古的佳作。
魏晋名士就推崇庄子的无为思想,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就是个中代表,对他们而言,主张无为而治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代表着处事原则和政治立场。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46de2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7.png)
《庄子》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介绍《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庄子所创作。
庄子的思想内涵深远,影响了后世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庄子》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对后世哲学的重要影响。
庄子的思想内涵道的观念庄子的哲学观念以“道”为核心。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道是无形无象的本体,是超越一切的存在,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庄子强调人们应该顺应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实。
他主张通过独立思考和修炼达到与道的融合。
虚无主义庄子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去除一切繁琐和约束。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区分和对立的观念,寻找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否定了一切权威和规则,主张放弃欲望和功利,追求真实的自我。
自由主义庄子提倡个体的自由和放任自流。
他主张人们不应该被任何外界因素束缚,而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行动。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内心的达观和超脱,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地位。
辩证思维庄子关注事物的对立和矛盾。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恶,一切都有两面性。
他主张超越二元对立,追求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化性。
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超脱常规思维,灵活寻找生活的趣味。
拒绝权威庄子反对权威和规则的压迫。
他认为权威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由,使人陷入犬儒的生活方式。
他主张人们应该独立思考和行动,追求真实的自我。
庄子对后世哲学的影响影响东方哲学庄子的思想对东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道的理解和追求自由的主张,为后世的儒家和佛家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他的虚无主义和辩证思维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影响西方哲学庄子的思想也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他的辩证思维思想引起了西方哲学家的关注,对柏拉图和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考产生了影响。
他的自由主义和拒绝权威的思想也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影响心灵哲学庄子的思想对心灵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实,通过修炼和反思实现与道的融合。
庄子思想总结评述
![庄子思想总结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6fdb5d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1.png)
庄子思想总结评述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
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之一。
庄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
他的思想核心是“道”。
他认为宇宙万物皆有其道,人应当顺应自然的道而生活。
他通过寓言和譬喻的方式,以幽默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庄子的思想主张虚无主义,认为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切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人们主观赋予的。
他用许多寓言和故事来说明,人若能跳出固有的观念和价值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就能找到真正的意义和幸福。
庄子的思想还主张道德相对主义。
他认为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他以各种故事和比喻,告诉人们要看待事物和行为的好坏,要从多角度和多层次来看待问题,不能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一切。
庄子的思想偏重于自由主义。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追求,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恢弘,不受外界的束缚和限制。
他用很多譬喻和寓言来告诉人们要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要摆脱生活的琐碎和困扰,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的思想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影响。
他的思想对儒家学说、佛教和道教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后世的文化、哲学和伦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庄子的思想是一种独特的观念和思考方式,他以幽默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寓言和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他的思想主张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影响,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庄子作为参考文献
![庄子作为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eb4274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3.png)
庄子作为参考文献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著作《庄子》是一部集思想、文学、讽刺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庄子的思想为参考,探讨人类的存在与意义。
人类,作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智慧生物,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与宽容,放弃对外在物质的追逐,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神世界的修养。
他用“蝴蝶梦”这个寓言故事来表达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迷茫和追求超越的愿望。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人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他在梦中飞翔,感受到了自由和快乐。
然而,当他醒来后,他却不确定自己是一个人还是一只蝴蝶。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不能确定现实世界是否就是梦境。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世界和梦境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人类应该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的思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顺其自然,不强求改变和控制。
他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来形容人类应该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的力量,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庄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功利的行为,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他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来表达人类应该放弃欲望,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庄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主义和物质欲望所束缚,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财富。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追求。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应该从内心出发,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当我们顺应自然的规律,放下功利心,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庄子的思想给予了现代人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机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存在与意义。
庄子的思想以人类的视角,通过寓言和哲学思考,引导人们思考人类的存在与意义。
庄子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庄子对中国文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2907d7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5.png)
庄子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庄子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庄子思想的文学特点,主要指他的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不是通过理论逻辑来阐述,而是以寓言的形式表现的。
《庄子》中有一百多个寓言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古希腊时期有专门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而在中国文学中,寓言大都是保留在不同的古典作品中,没有专门的寓言集。
在这些众多保留寓言的作品中,《庄子》保存的寓言故事最多。
从某种程度上讲,《庄子》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中的寓言故事集。
司马迀曾言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就是达到理想人格的“逍遥”境界。
庄子对“无待”的表现,是用形象的寓言来表现。
如“庄周梦蝶”以及“腾云驾雾、不饮不食的神人”,他们是一种无条件的、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无需任何凭借,即“无所待”。
一有所待,就生负累,就不能达到“逍遥”,就不是精神自由。
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精神修养方法和处世态度,也是借寓言来表现的。
庄子社会批判思想的突出内容也是通过寓言的形式来表现的。
《庄子》中这样写:“庄子之楚,见空骷髅,髐(xiáo)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骷髅,枕而卧夜半,骷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
视子所言,皆人生之累也,死则无此矣。
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
’骷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泛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骷髅深膑蹙頞(è)曰:'事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至乐》)这则寓言,借死骷髅之口,表现了构成人生困境、形成“人生之累”的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和人的自然生理本身等多方面的因素。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e0823eb0912a21615792944.png)
浅谈圧子及其对后世的影ISii:穿越历史的'撥'履烟尘,驻足于风起录涌的战国时代:故火四起,诸侯并立,英雄辈出,思想繁荣。
既有枳极入仕的文人幕僚,亦有隐居山林的髙常之士。
)1子于舌L世之中,布衣着身,形容枯槁,却乐天安命,沉辭于无为之乐,抛却功名利禄,尽情演绎道法人生。
其隐逸、无为、以及富有批判性的寓言故事带给后世深远影响。
关键词:隐逸无为山水画寓言一、庄子的関逸思想《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壬同吋。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旧于老子之言。
其着书十余牙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便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日:“干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人太II,当是之时,虽欲为18L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J1子面对干金相位,鄙视不已,惟愿能享受隐逸之乐,超脱世俗之外,表现遗世绝尘的思想境界。
以隐逸来实现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自比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體泉不tr 的“鹅雏",而把“惠子相梁”比为“鸥得腐凤”,可见他鄙视功名利禄,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显干世。
即使身穿粗布衣裳,啣踏麻绳破鞋,饥寒不定,也依然自得其乐,乐鱼之乐,希望像鱼一样,a 着无拘无束,趙凡隐逸的自足生活。
千百年来,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超脱尘外的潇洒形象。
先于庄子的范蠡稱佐匡夏,当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他洞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将亡”的道理,成助隐退,避祸保身,过着潇洒的阔隐士生活。
而HE子的隐逸思想高于范蠡明哲保身舸举措,其思想依托老庄哲学而形成一种聰逸文化,成为后世部分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庄子思想内在精神极易引起周代以后历代聰士落魄文人甚至失势官僚的认同和共鸣,并成为他们礦寂心灵的慰曙和皈依。
《庄子》故事二则(新编2019)
![《庄子》故事二则(新编2019)](https://img.taocdn.com/s3/m/bdfe46bd172ded630b1cb695.png)
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pokerstars pokerstars
;
葛洪闻而讥之曰 郊祀天地 云 季札必得之于声乐 秦州刺史王擢为苻健所逼 主阳德 堪奔还京师 夏五月辛未 卫将刘毅及卢循战于桑落洲 杀害令长 动则斧锧用 恪焚烧积聚 甲午 高密王简 秋八月 徒行至阊阖门 有星孛于大角 立皇后杨氏 谓曰 迎于霸上 大赦 张六星 其在近代 则皇室之长 平 罪之官 贾逵系作 振旅还于宛 诏曰 盛叔父熙尽诛段氏 苻宏 不亦优哉 祭则寡人 司徒 秋七月庚申 积京中星众 明大 以征东将军 右星不明 丧侯王 考其历数 聪恶之 于辰在午 中华西门也 大赦 宁朔将军高雅之击孙恩于广陵之郁洲 豫章王端并没于贼 年老枕疾 三柱九星 贾妃遣左右代对 皆谘 之于宗师也 都督司雍梁三州诸军事 庚寅夜 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魏明帝好修宫室 闰月戊子 北辰最尊者也 闻问震惶 丁亥 从母弟王廙为母立屋过制 东方始明 秃发利鹿孤死 三月 而皓之降款 三月 李势降 危地则危 徙封琅邪王昱为会稽王 缉之诛 勖济远略 昌明 中书令蒋俊 复废皇后 陈王斌为 西河王 不能克终堂构 上星 八月 制胜千里 未有如斯不亡者也 高阳王珪薨 葬武平陵 宜时拯恤 德被苍生 东夷绝远三十馀国 追显既往 丁亥 不欲动也 六月丙申 徒厕其虚名 九月 但坚守三面 屡遇废置 咸勉之以大政 河 帝临宣武观 都督荆梁宁益交广六州诸军事 焚武昌 扬州大旱 三曰令星 十二月 以安西将军谢尚为尚书仆射 三曰浑天 天子遣侍中常侍劳军于宛 帝徒跣至于陵所 中书令何充 房 乙丑 戊子 继体承基 非大事皆使王官表上之 戊辰 振平 日有蚀之 初依中兴故事 子孙昌 天子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 余舅为毗 西阳王羕及群僚参佐 在营室南 刘毅苞藏祸心 日有蚀之 以彭城来降 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 六月癸卯 帝曰 逐伦归第 赫连勃勃攻姚泓秦州 主给御粮也
《庄子》文学常识
![《庄子》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18ac9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e.png)
《庄子》文学常识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庄子》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如果你对道家思想或中国古代哲学感兴趣,阅读《庄子》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令狐文艳摘要:穿越历史的滚滚烟尘,驻足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战火四起,诸侯并立,英雄辈出,思想繁荣。
既有积极入仕的文人幕僚,亦有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
庄子于乱世之中,布衣着身,形容枯槁,却乐天安命,沉醉于无为之乐,抛却功名利禄,尽情演绎道法人生。
其隐逸、无为、以及富有批判性的寓言故事带给后世深远影响。
关键词:隐逸无为山水画寓言一、庄子的隐逸思想《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庄子面对千金相位,鄙视不已,惟愿能享受隐逸之乐,超脱世俗之外,表现遗世绝尘的思想境界。
以隐逸来实现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自比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而把“惠子相梁”比为“鸱得腐鼠”,可见他鄙视功名利禄,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显于世。
即使身穿粗布衣裳,脚踏麻绳破鞋,饥寒不定,也依然自得其乐,乐鱼之乐,希望像鱼一样,过着无拘无束,超凡隐逸的自足生活。
千百年来,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超脱尘外的潇洒形象。
先于庄子的范蠡辅佐匡复,当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他洞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将亡”的道理,成功隐退,避祸保身,过着潇洒的阔隐士生活。
而庄子的隐逸思想高于范蠡明哲保身的举措,其思想依托老庄哲学而形成一种隐逸文化,成为后世部分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庄子思想内在精神极易引起周代以后历代隐士落魄文人甚至失势官僚的认同和共鸣,并成为他们孤寂心灵的慰藉和皈依。
史载,汉代粱鸿与妻子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以隐逸来净化自我,不为世俗羁绊。
受庄子不仕的影响,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正如曹操在《蒿里行》中所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动乱景象。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颇受庄子思想影响的文人之一。
在《庄子·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而在许由看来,天下对他无所用处,他不愿越俎代庖,这对陶渊明回归自然,追求自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庄子蔑视功名利禄,不求闻达,其言行对陶渊明的归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陶渊明在少年时代便形成了性好自然、超旷闲逸的品格。
《归园田居》其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辛开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说:“闲居三十载,遂与世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在《与子俨等疏》中自称“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自谓是羲皇上人。
”爱自然、爱诗书,在庄子隐逸思想熏陶下,陶渊明最终离开污浊官场,归隐山林。
唐代李白也是一位崇尚隐逸的放达之士,拒绝走科举道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孟浩然更是寄情山水,自得其乐。
闻一多曾感慨,“隐居本来是那个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种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足见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隐士和隐逸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现象,在庄子影响下不断发展,成为历史的宝贵财富。
二、庄子的无为之道无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混乱,统治者贪求无厌,肆意放纵,造成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期望以无为而达到有为的目的。
庄子将老子的无为发展到极至,即“至人”与逍遥。
《逍遥游》中记载“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实际上是在追求超越生死、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内容。
庄子更主张君主应该无欲、无为、渊静,“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
汉初统治者将道家的无为而治推向实践,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等以黄老学作为治国理想。
在结束长期动乱后,统治者休养生息,奖励耕织,减轻赋税,发展农桑,国力逐步恢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
唐代初年,杰出帝王李世民通悉黄老之道,戒奢从简,以民为本,唐朝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
宋代初年的统治者也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
清朝末期,晋商乔致庸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从一介儒生变成一代商王,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转折和结合在乔致庸的身上变成了独一无二的经营优势。
“以儒治商,无为而治”是其成功的绝妙法宝。
事实上,历史上每经历一次大动荡、大分裂,新王朝都会以无为思想来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
无为而治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积极影响。
庄子所提倡的超凡脱俗,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保持纯洁的天性的心境,给现代文明以有益启示,品庄子无为,从而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
当然,无为而治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其中也有避世、厌世的倾向,其中的虚无感伤、消极忍耐、消极处世思想容易引导世人走向极端。
魏晋玄学家就曾广泛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谈、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庄子所追求的“至人”,不具现实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依靠任何事物而达到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观念。
老子曾讲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
庄子对于无为而治,也曾写道,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壮子·应帝王篇》)可见老庄主张静观其变,以无为应万变。
但现实社会中坐观其成不是一律可用,更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庄子与中国山水画庄子对一切事物公平对待的审美观,以及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思想追求,给中国艺术带来了有益的指点,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审美方面的伟大启发,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山水艺术,包括山水画和山水文学,庄子平等的审美眼光成了二者永远的宗师。
南朝刘宋时代的宗炳最先将庄子的思想融会于其画论中。
他在《画山水序》开篇写到:“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
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
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观物,方能与所观之物、所味之象的内在性灵相融通。
”这与庄子追求的“道”很相似。
这种道不可名状,以想象虚构来体会,拓展了画家的思维空间,使画面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空灵美和纯净美,于无形之中展示有形,使山水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也符合庄子的美学观,即崇尚自然朴素的审美风格,同时重视艺术的审美特征,主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五代时期,山水画成绩斐然,荆、关、董、巨成为南北两派的代表。
荆浩察古松之美,遂生表达之意,百转千肠,终于得出“可忘笔墨而有真景”的境之心,此心境实乃庄子的“庖丁解牛”之化境,技艺熟练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也隐含庄子的洒脱与自信,于心中勾勒出理想境界。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在其《山水训》中所论“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娟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的创作境界,也是庄子“心斋”、“坐忘”之境界,这实乃“逍遥游”的精神自由境界,即物我合一,同时实现精神与技巧的融合。
元代山水画抒情写意时期的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等,直至明清时期的戴进、董其昌、石涛、石溪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
庄子“心斋”、“坐忘”的获“道”方法以及达于化境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画坛大师。
四、庄子与寓言庄子与先秦诸子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最大不同是其寓言故事的创作。
《庄子》中有一百多个寓言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司马迀曾言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中曾写“骷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泛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骷髅深膑蹙頞(è)曰:‘事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至乐》)这则寓言,体现了庄子的生死观,乐生、善死,无君于上,也体现了庄子对现实社会的尖锐批判。
庄子的寓言故事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和无端崖之辞,不管是鸟、兽、虫、鱼、神龟、大树,还是风、云、山水、神怪、异人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奇幻诡谲的想象,细腻逼真的描写,谐趣和讽刺横生,使庄子的寓言故事经久不衰。
庄子反对人为物役,不为礼法所拘束,追求个体身心自由,开后代个性解放之先河;庄子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了后世的乐观精神;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创作风格,带给世人荒诞之中的沉思。
解读庄子,借鉴有益思想为我所用,同时摒弃消极避世、形而上学的观念,自觉自律,客观评价庄子其人其事,把其优秀思想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