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剪一剪_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版第3课时剪一剪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剪出连续的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形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问题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还记得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根据轴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图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出示课件例4。
1.观察4个小人的特点,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读题、观察后小组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剪出的4个小人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是手拉手并排排列。
2.实际操作,剪一剪。
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索后汇报,先尝试从一个小人剪起。
(1)剪一个小人的方法。
小组合作,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在对折线这一边,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1个小人。
(2)剪出手拉手的2个小人的方法。
小组合作,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沿同一方向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2个小人。
注意:一是小人的中线一定是折痕这一边;二是小人的胳膊要画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的方法。
小组合作,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沿同一方向对折三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4个小人。
3.教师收集典型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交流。
4.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1小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3剪一剪》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3剪一剪》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剪一剪》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剪、折、贴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剪裁技巧和对称概念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动手剪、折、贴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剪刀、彩纸、胶水等手工材料3.课件或黑板4.轴对称图形实例图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桌子、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并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剪刀、彩纸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大家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剪一剪-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时,主题为“剪一剪”。
内容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习如何通过剪纸来制作轴对称图形,以及理解和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辨别轴对称图形,通过剪纸活动制作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纸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和识别。
2. 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折叠和剪裁,以制作出完美的轴对称图形。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物品,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剪一剪。
2. 新课讲解: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展示如何通过剪纸来制作轴对称图形。
3. 动手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亲自动手剪纸,制作轴对称图形。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剪纸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剪一剪2. 板书内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剪纸的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剪纸技巧。
2. 提高练习:尝试制作更复杂的轴对称图形,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剪纸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轴对称图形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识别轴对称图形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如“镜子中的影像”、“折叠后的重合”等,来帮助学生建立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一. 教材分析《实践活动:剪一剪》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沿直线剪切,如何将纸张折叠,以及如何设计剪纸图案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剪纸经验,他们对手工活动充满兴趣。
但学生的剪纸技能和设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可能对剪纸的技巧和规则有所了解,但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指导来提高他们的剪纸技能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沿直线剪切、折叠纸张,设计并制作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剪纸活动的乐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沿直线剪切、折叠纸张,并制作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设计出有创意的剪纸图案,并独立完成剪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剪纸技巧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剪纸。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剪纸技能和创造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剪纸示例作品、剪刀、彩纸、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剪纸示例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剪纸的特点和美感。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剪纸是什么吗?”,“你们曾经剪过纸吗?”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如如何沿直线剪切、如何折叠纸张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如何剪裁图形。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稳定地使用剪刀剪裁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剪裁图形的规律。
教学准备
1.材料:纸张、剪刀等。
2.教学环境:教室内平整的桌面布置。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入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实践活动是什
么?”
操作示范
1.老师示范使用剪刀剪裁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实践
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好纸张和剪刀。
2.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让学生自由操作剪刀剪裁图形。
3.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
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剪裁图形的规律,分享操作经验。
课堂延伸
1.给学生提出更具难度的剪裁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剪裁图形的技能,并且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练习剪裁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记录使用剪刀的感受和体会。
反思与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安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精选14篇)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精选14篇〕篇1: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一剪》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32页例4和练习七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出的图形,找出规律,加深对平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图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请你完成下面的练习。
1、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7小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8小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刚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习例4。
你能剪出像右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1、知道了什么?学生读题、观察后交流。
看图可知: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要剪出并排排列的手拉手的4个小人。
2、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如今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究后汇报交流。
(1)、先剪出1个小人。
怎样剪呢?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在对折线这一边,也就是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1个小人。
注意:中间的折痕不要剪开,否那么这个小人是断开的。
(2)、再剪出手拉手的2个小人。
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2个小人。
注意:一是小人的中线一定是折痕这一边,否那么剪出来的就会出现两个半人的小人;二是小人的.胳膊要画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否那么剪出来的小人就不能连到一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剪一剪_人教新课标
第3课时剪一剪【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教材分析】在“图形与变换〞这一单元 ,同学们学习过简单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之后 ,教材设计了这节既具探索性又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课“剪一剪〞。
通过剪纸活动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 ,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理解了平移和旋转之后 ,进行这一操作 ,能很容易发现剪的规律 ,教师要趁机引导学生把自主探索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让学生设计喜欢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的画法和折法 ,能剪出漂亮的图案。
难点:理解折法和画法 ,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感受平移、对称、旋转在图形中的应用。
稳固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1.感受剪纸的魅力。
(出示漂亮的剪纸作品)2.你想试一试吗?想要剪出漂亮的作品必须从简单的开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一剪。
【探究新知】教学例41.猜一猜。
(1)出示一个小人 ,教师通过对折引导提问:它是一个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轴对称)(2)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样一个图形呢?教师简单验证。
(3)给这个可爱的小人取个名字。
2.想一想:(1)观察:小人非常淘气 ,一眨眼就成这样了 ,这4个小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啊?(引导学生观察出是一模一样的4个 ,而且是手拉手连起来的)(2)讨论:怎样才能很快剪出4个这样连续的小人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注意引导 ,一个小人是把纸折成2份 ,那么4个小人应把纸折成8份 ,重点是突出折法)3.试一试:(1)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 ,试一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主题为“剪一剪”。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剪纸的基本技巧,以及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基本运动。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和艺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
2. 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的概念。
2. 熟练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剪刀、彩纸、胶水等剪纸工具。
2. 图形的对称和旋转运动的示例图片。
3. PPT课件,展示剪纸的基本步骤和图形运动的示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引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形的对称、旋转运动。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展示剪纸的基本步骤,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纸、画图、剪纸等。
然后,通过示例图片讲解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的概念。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加深对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的理解,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成果展示:学生将完成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剪一剪2. 教学内容:剪纸的基本技巧、图形的对称性、旋转运动3. 教学目标:掌握剪纸技巧、理解图形运动、提高动手能力4. 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性、旋转运动的理解,剪纸技巧的掌握作业设计:1. 独立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要求运用到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运动。
2.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在家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同时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基本运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剪一剪》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剪一剪》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剪一剪》,属于人教新课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剪纸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剪纸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能够辨别基本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剪纸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对称性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剪纸创作。
2. 剪纸技巧的掌握:引导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剪纸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对称性,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称性的重要性和剪纸技巧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剪一剪》2.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对称性、剪纸创作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教学难点:对称性的理解、剪纸技巧的掌握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动手操作、成果展示、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剪纸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对称性进行剪纸创作,提高剪纸的准确性和美观度。
2. 观察与思考: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思考对称性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一)》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基本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的实践活动“剪一剪”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运动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对平移和旋转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图形运动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图形运动设计。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运动特点,提高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形素材,如纸张、剪刀等。
2.教学工具:准备好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运动现象,如旋转的的风车、平移的火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剪一剪的实践活动要求,呈现相关的图形素材,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剪一剪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剪一剪教学目标: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美。
2.找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你也想剪一剪吗?2.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
(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2.观察思考: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对称、平移)3.渗透思想: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
(二)解决问题。
1.探究剪1个小人。
(1)自主操作,剪一剪。
(2)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3)畅谈体会,感知剪法。
①成功者谈剪法:先对折,再画出小人的一半,最后剪。
②失败者谈注意事项:如画半个小人时应从纸的闭合处画起。
为什么?2.探究剪2个小人。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讨论: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2)汇报交流,探究折法。
①预设折法: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②优化折法:不同的折法都能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但方法一更简便。
(2)探究画法,质疑剪法。
①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画时要注意:从对折的闭合处画。
②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两个小人是分开的?剪时要注意:剪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3剪一剪》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3剪一剪》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剪纸的方式锻炼手指灵活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能够通过剪、折、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3.通过剪纸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操作剪刀进行剪纸活动。
2.能够按照指导剪纸的形状。
三、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完成剪纸活动。
2.能够按照规定的形状剪纸。
四、教学准备1.剪刀、彩纸、胶水等材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示范作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个单元的内容,复习基本的剪纸技巧。
2.准备好本次剪纸活动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对剪纸活动产生兴趣。
第二步:教学1.老师示范如何使用剪刀正确地剪纸,提醒学生剪纸时要注意安全。
2.逐步引导学生按照指导的形状进行剪纸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难度。
第三步:展示和总结1.让学生展示他们完成的剪纸作品,相互欣赏和交流。
2.结合学生的作品,对剪纸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剪纸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再设计一个剪纸作品,并在下节课展示。
2.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剪纸活动,培养对艺术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剪纸活动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情绪管理,在剪纸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表达机会。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3课时 剪一剪 人教新课标(2014秋)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探索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习例4。你能剪出像右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1、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题、观察后交流。看图可知: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要剪出并排排列的手拉手的4个小人。
(3)最后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三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4个小人。
3、尝试剪一剪,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同学的汇报,自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4、汇报交流经验。
同学们,你在剪连续的手拉手的小人的过程中,你们从剪1个小人→2个小人→4个小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化繁为简。那在剪连续的手拉手的小人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10小题。
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案。
(1)学生在小组内拼一拼。。
(2)各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组的想法。
2、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练习七的第11小题。
拿正方形的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
(1)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折一折、剪一剪。
2、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索后汇报交流。
(1)先剪出1个小人。怎样剪呢?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在对折线这一边,也就是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1个小人。注意:中间的折痕不要剪开,否则这个小人是断开的。
(2)再剪出手拉手的2个小人。汇报剪法。
首先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然后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手拉手的2个小人。注意:一是小人的中线一定是折痕这一边,否则剪出来的就会出现两个半人的小人;二是小人的胳膊要画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否则剪出来的小人就不能连到一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应用(剪一剪)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应用(剪一剪)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应用(剪一剪)》,内容涉及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以及对称等基本运动,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图形翻转和对称的理解和运用;2. 剪纸过程中的技巧掌握;3. 图形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水等;2. 学具:学生自带的剪刀、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3.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运动的过程;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图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图形运动的知识点;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图形运动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应用(剪一剪)人教版;2. 正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
作业设计:1. 完成剪纸作品,要求运用图形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的知识;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举例说明;3. 结合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动手操作积极性强;2. 部分学生对图形翻转和对称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3. 课后作业设计较为合理,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4. 今后教学中,可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本节课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剪一剪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剪一剪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剪一剪”,即利用剪刀将纸张剪裁成所需的形状。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握剪,并掌握基本的剪裁技巧。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剪刀的结构、学习正确的握剪方法、练习剪裁直线、曲线和简单图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剪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剪刀。
2. 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手工制作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能够准确地剪裁出所需的形状。
教学难点:1. 正确握剪方法的掌握。
2. 剪裁曲线和简单图形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剪刀:每人一把。
2. 纸张:彩纸、白纸等。
3. 橡皮擦、铅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一些剪裁好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剪刀的结构,认识剪刀的各个部分。
2. 讲解握剪方法- 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握剪方法,并示范如何握剪。
- 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握剪。
3. 练习剪裁直线- 给学生发放纸张,让学生练习剪裁直线。
- 引导学生注意剪裁时的姿势和剪刀的使用方法。
4. 练习剪裁曲线和简单图形- 给学生发放曲线和简单图形的图纸,让学生练习剪裁。
- 引导学生观察图纸,并按照图纸上的线条进行剪裁。
5. 创作实践- 给学生发放一些空白纸张,让学生自由创作剪裁。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剪裁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6. 展示与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剪裁作品,并进行评价。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提高剪裁技巧。
板书设计:1. 剪刀的结构和握剪方法2. 剪裁直线、曲线和简单图形的技巧作业设计:1. 练习剪裁直线、曲线和简单图形。
2. 自由创作剪裁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握剪方法、练习剪裁直线、曲线和简单图形,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剪裁技巧。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裁出了各种形状的作品。
通过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了剪裁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剪裁技巧不够熟练,需要个别辅导和指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剪一剪(人教新课标二下)
剪一剪(人教新课标二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页。
1.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分层教学目标:1.能够独立剪出各种连续的对称图形,自主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够独立剪出各种连续的对称图形。
在同学的帮助下,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中,剪出连续的对称图形,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折法和剪法)。
发现图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以六人或七人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为主。
每组一般由一至两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四个能力一般的学生,一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组成。
(2)请你想一想,我是怎么剪出两只连续的蝴蝶的?出示剪剩的底部。
师:告诉你,秘密就在这张纸上。
引导学生分析折的原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着图,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猜一猜,给予学生猜想的空间,建立起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实践探究1.初次剪蝴蝶。
(1)以小组为单位实践探讨:怎样折才能剪出两只蝴蝶?出示学习提示:确定折的方法动手实践交流、反馈。
(2)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折法。
①拿一张纸折三折。
②拿一张纸对折两下。
(3)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好。
(对折再对折比较简便)备择方案:如果无法比较出好坏,教师让不同折法的学生在纸上画好蝴蝶,剪一剪。
个别化辅导:小组学习时,教师进入一至二组参与讨论、巡回,了解、收集学生的各种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直接给予学生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小组探究交流来发现方法,掌握方法。
二年数学下:《第三单元-剪一剪》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剪一剪
二年数学下:《第三单元-剪一剪》设计二年级下
册数学第三单元剪一剪
1. 标题:剪一剪
2. 目标:让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剪纸的动手能力。
3.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理解分数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4. 教学准备:剪纸活动所需的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5. 教学过程:
a. 导入活动:与学生分享一些剪纸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形状和构成。
b.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纸片,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对纸片的面积进行逐渐均等分割,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
c. 知识讲解:通过示例和解释,教授学生分数的表示方法,如何读写分数,并让学生体验分数的大小关系。
d. 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利用剪纸的形式,让学生剪出各种不同分数的图案,比赛谁能剪出更多不同分数的图案。
e. 运用活动:让学生在彩纸上自由剪出一个图案,然后要求学生将所剪纸片分成几份,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鼓励学生进行加减运算练习。
f. 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点,并对剪纸活动进行评价。
6.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剪纸作品,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创作,并与同学
们分享。
7.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剪纸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检查学生的剪纸作品和分数表
示的正确性。
可以使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8. 参考资料:相关的剪纸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图示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剪一剪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课时剪一剪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例4和练习七第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剪纸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突破方法:动手操作。
2、难点: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突破方法:思考、动手操作和交流。
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投影仪、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猜一猜,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
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你们喜欢它吗?这节课一起来剪一剪。
(板书课题:剪一剪)二、探索新知1、投影出示例题4(1)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学生观察、思考。
(2)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3)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学生分小组讨论,组员每人拿一张纸,边思考边折。
小组内交流折的方法,集体汇报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4)试一试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
做好后收集作品,进行评价。
(5)交流剪纸的体会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
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
2、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学生在活动一次,再剪一次。
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人? 3、思考: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该注意什么?(1)对折;(2)从闭口处画起;(3)连接处不能剪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剪一剪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
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内容】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材第32页例4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材分析】
在“图形与变换”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习过简单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之后,教材设计了这节既具探索性又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课“剪一剪”。
通过剪纸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另一方面在探
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进行这一操作,能很容易发现剪的规律,教师要趁机引导学生把自主探索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让学生设计喜欢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的画法和折法,能剪出漂亮的图案。
难点:理解折法和画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纸。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感受平移、对称、旋转在图形中的应用。
巩固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
1.感受剪纸的魅力。
(出示漂亮的剪纸作品)
2.你想试一试吗?想要剪出漂亮的作品必须从简单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一剪。
【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猜一猜。
(1)出示一个小人,教师通过对折引导提问:它是一个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轴对称)
(2)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样一个图形呢?教师简单验证。
(3)给这个可爱的小人取个名字。
2.想一想:
(1)观察:小人非常调皮,一眨眼就成这样了,这4个小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啊?
(引导学生观察出是一模一样的4个,而且是手拉手连起来的)
(2)讨论:怎样才能很快剪出4个这样连续的小人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引导,一个小人是把纸折成2份,那么4个小人应把纸折成8份,重点是突出折法)
3.试一试:
(1)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讨论,试一试。
(2)展示:注意收集各种典型问题的作品,请学生说一说,找找原因。
4.展示成功作品。
5.错误原因:
(断开,原因是没有把小人的胳膊画到边)
(半边人,说明画的方向不对,应该靠折边画,不能靠纸边)
6.小结:折的时候要注意把纸折成同样多的8份,画的时候要注意靠折边画不能靠纸边画,剪的时候不能去剪手,这样才能手拉手。
【巩固应用】
完成第35页“练习七”第11题。
拿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说出不同的剪法会剪出什么样的图案。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①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美丽的剪纸,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
【板书设计】
剪一剪
注意事项:
1.把纸对折
2.从折叠的不开口处画
3.连接处不能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