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学》中的几个教育案例

合集下载

教育学经典案例20篇

教育学经典案例20篇

教育学经典案例20篇1. 小鸟学飞行这是一个关于小鸟研究飞行的故事。

通过观察大鸟的飞行技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小鸟最终掌握了飞行的技能,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力量。

2. 花朵的成长以一朵花的成长为例,说明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发展。

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关怀,花朵从种子发芽、生长到绽放,展示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促进作用。

3. 番茄钟研究法介绍番茄钟研究法的案例,该方法通过设置定时器,将研究时间分割成短暂的工作块和休息时间,提高效率和专注力。

这个案例阐述了教育学如何提供研究方法和工具来提高研究效果。

4. 巫师学院入学考试以一个巫师学院的入学考试为案例,说明其选拔和培养优秀巫师的制度。

通过参与各种魔法考试和训练,学生们逐渐掌握并发展自己的巫术技能,充分展现了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5. 孟母三迁讲述了古代中国教育家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的故事。

通过改变孟子的居住环境,她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孟子的命运。

这个案例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塑造人格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6. 拔河比赛以参加拔河比赛的经历为例,阐述了团队合作和团结精神的教育意义。

通过集体合作、分工和互相支持,团队最终取得了胜利,体现了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7. 校园安全教育以一个关于校园安全教育的案例,强调了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安全演,学生们了解了预防意外事件和保护自己的重要知识,实现了安全教育的目标。

8. 少年团队建设介绍一个少年团队通过参加户外拓展项目建设团队精神的案例。

在挑战和合作中,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和鼓励,最终达到共同的目标。

这个案例强调了团队教育和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

9. 学校社区服务以学校组织社区服务活动的案例,强调了社区教育的作用。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了解了关爱他人、关心社区的重要性,培养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0. 教师激励学生以一个教师通过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的案例。

通过互动教学、奖励和鼓励,学生们进一步探索、研究和成长,体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教育⼼理学案例分析1、请⽤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下案例:李⽼师因为英语课上的⼀件事与师傅发⽣了争执。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李⽼师在上英语课,正好带教她的师傅来听课。

李⽼师在⿊板上写了两个句⼦: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有个男同学就嚷嚷着说,他知道这两句英语的意思。

李⽼师就和颜悦⾊地说:“那你说说看,How are you?”那个男⽣站起来说“怎么是你?”,李⽼师愣了⼀下,接着问:“How old are you 呢?”那位男⽣说“怎么⽼是你?”看着那个男孩认真的样⼦,李⽼师⼀下⼦乐了,笑着说:“你翻译的真的很有创意!”她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以后碰到不认识的句⼦也不要怕,⼤胆去猜,即使猜错也没有关系。

”接着,李⽼师把这个句⼦的正确翻译告诉了同学们。

下课后,师傅对李⽼师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你不能这么迁就学⽣,明明是错的,还要表扬他。

等到考试时,你就会知道你⼀味地表扬学⽣是不⾏的。

” ⾯对师傅的意见,李⽼师陷⼊了沉思……解析:在对待师⽣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要尊重有过错的学⽣和意见不⼀致的学⽣。

尊重学⽣意味着不伤害学⽣,不羞辱嘲笑学⽣、不随意当众批评学⽣。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还要学会赞赏每⼀位学⽣:(1)赞赏每⼀位学⽣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位学⽣,哪怕是极其微⼩的成绩(3)赞赏每⼀位学⽣所付出的努⼒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位学⽣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的超越。

案例中,李⽼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能激发学⽣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思考问题,是值得赞扬的。

2、有⼀位学⽣在课堂上总是默默⽆⾔,⽼师在他的档案袋中写到:“在⽼师的眼中,你是⼀个聪明⽂静的孩⼦,每⼀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节课上,你总是那么专⼼,什么时候能让⽼师听到你甜美的声⾳?”亲切的语⾔像漫漫春风,不仅让⽼师和学⽣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且把学⽣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理体验之中。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1)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1)

教育学教学案例集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的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下载于搜索“教育案例,全汉文网”经典篇)从一则公益广告想到的我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哄上床后,端起洗脚水帮婆婆洗脚,正好这一切被还未入睡的孩子看见,当这位妈妈再次回房时,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向她走来,并说:“妈妈,洗脚!”。

听着儿子这稚气未脱的声音和他满脸的水珠这位妈妈会心地笑了。

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这张手绘的“合肥市交通地图”被其父亲撕毁的时候,地图的作者,合肥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锐伤心地哭了。

小锐有个特别的本领,要到合肥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去,他能一口报出乘哪路公交车,经过哪些路可到达目的地。

他这个本事帮了开出租车叔叔,叔叔送客人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只要他放学在家,一个电话就解了叔叔的急,连跑一条路到哪儿上厕所方便,小锐也能一口报出。

小锐这种特殊的本领来自随父母亲逛街,很小的时候他便喜欢问这是哪条街叫什么路,回家后就把逛过的街道及路画出来,还标出沿街的建筑物。

久了,他便有了许多这样的“地图”。

不仅如此,他还让经常出差的亲友们将所到城市的地图买回来,如今他手头收集了国内外一百多座城市的地图,同一个城市的地图他能找出上十个版本。

这张地图是他在房间里干了好几天的结晶,每夜都要到清晨两三点才上床睡觉。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

1.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

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

”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

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1)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早晚的差异。

(2)能力是后天的锻练而形成的。

启示:教师不能单单把眼光放在早慧儿童身上,更要放在平凡的儿童身上,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

教师要多创造机会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2、教育实践应用题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

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参考答案:运用启发性原则和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水在太阳蒸发下化为水蒸汽飘浮在风中,有水汽的空气要比沙漠中干燥的空气要凉和湿润,骆驼的嗅觉相对敏感,在比较中知道水汽的存在,并沿着水汽飘来的方向找到水源。

案例分析题1、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

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

(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答: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表明态度:我很生气;指出后果: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注意事项:1、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2、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3、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4、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

《教育学》案例二:陕西“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一案来龙去脉

《教育学》案例二:陕西“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一案来龙去脉

讨论问题:教育惩戒的边界在哪里?陕西“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刺字”一案来龙去脉 1999年10月29日01:32 科技日报陕西省华阴市某校女教师崔某某,为了调治一个调皮男生,竟在他脸上划了一个“贼”字。

此案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据厂方、校方和女老师说,一些媒体的报道有失实之处,于是记者飞往陕西--几天来,记者在“划字案”发生地陕西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采访了当事人和一些学生家长,以下是他们的“说法”……女老师:悔不当初“刻字案”的女主角崔敏叶怯生生地走进厂接待室。

她戴着眼镜,穿着朴素的蓝色衣裳,文静、瘦弱,一个典型的乡村女教师形象。

提起“划字案”,女教师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她说,最叫人感到痛心的是,自己玷污了“黄河厂”子弟学校乃至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她愿意接受任何处分和制裁;她对王某及家人十分愧疚,并一遍遍地表示“对不起”。

谈到案件过程,崔敏叶的叙述与个别媒体的报道出入甚大……我19岁时毕业于一所师范学校,在讲台上一直站了11年。

两年前我开始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王某极为调皮,但我从不嫌弃,甚至还有些偏爱。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淘气的小子出好的;我本人也认为:调皮的孩子将来也许比循规蹈矩的学生更有出息。

王某非常聪明,同时又挺懒惰,学习成绩抓一抓就有提高。

为了提高王某的成绩,我把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安排与王同桌,让他们结成“一帮一、一对红”。

王某只要有哪怕一丁点进步,我马上对他表扬。

今年统考他进步不小,我发给他一个“进步奖”,当接过那个大红本子时,他很高兴。

王某一直有个小毛病,爱拿别人的东西,像本子、笔、涂改液什么的。

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

我对王某的这种行为总是很严厉,不断让他写检查什么的,还经常找他的爷爷,目的是与孩子的家人共同教育。

同时尽量不在班上给他张扬,一是为了他的威信,二是相信他会改好。

10月6日,一个姓巩的女同学丢了10元钱,怎么查也没有人承认,同学之间互查也没有结果。

教育学 第十一章 教学过程

教育学 第十一章 教学过程

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会 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到2020年间, 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对华的 准备。
翻开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题目是这样的:甲午 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定了什么条约?割让 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一、教学的作用与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1、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
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 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 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他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第斯多惠:“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的力量”
2、要求
(1)、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教学过程中教与 学的辨证统一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
1、含义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作为两种课程内容和认识的两 个来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 方面,教学都是不完整的。
(三)、教学任务
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
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 质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师 2、学生
3、教学影响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所提出的认识任务或其 他任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
学生到校外的律师事务所、公检法机关、街道社区 去实际办案,模拟训练,然后回来就某些问题与老师 讨论,或老师就某些问题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作答。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案例名称《教育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育公平。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理论阐述: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可以结合国内外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 案例分析:选取与教育公平相关的典型案例,如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不同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感受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教育经历,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育公平”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公平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教育调研等。

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善这一状况做出贡献。

四、思政育人点1. 强调社会责任: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社会的责任。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或社会公民,他们应该积极关注并参与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

2. 培养公民意识:在讨论和实践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或考试成绩。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责任和使命。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育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教育公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之2010版案例分析专题[案例一]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

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

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

”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

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

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

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

这时教师开始处理问题了。

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会使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

,’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

不过,大多数进了办公室的学生很快就会就范。

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下处罚条约。

“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

学生都服服帖帖的。

试问: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2.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3.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参考答案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答: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

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学与教育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

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

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教育学的应用和实践;3.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4. 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教学对象分析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3. 教学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引导学生进入教育学的学习;2. 知识讲解:介绍教育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教育分析能力;4.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就实际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如何?2. 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反思结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3. 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总结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的内容: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在探索中成长在幼儿教育的领域里,每一天都充满了新奇和挑战。

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充满未知的小宇宙,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线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几个典型的幼儿教育案例,从中探寻幼儿成长的奥秘。

案例一:“破坏王”小明小明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他活泼好动,但最近却成了班里的“破坏王”。

老师发现,教室里的玩具经常被他拆得七零八落,图书也被他撕坏了好几本。

这让老师们感到十分头疼。

经过观察,老师发现小明并不是故意搞破坏,而是对这些物品的内部结构充满了好奇。

于是,老师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在一次自由活动时间,专门为小明准备了一些可以拆卸和组装的玩具,比如乐高积木和拼图。

小明一开始还有些小心翼翼,担心老师会批评他。

但当他看到老师鼓励的眼神时,便立刻投入到了新玩具的探索中。

只见他专注地摆弄着积木,小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

不一会儿,他就用积木搭建出了一个独特的城堡。

老师趁机表扬了小明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并告诉他:“如果你对其他玩具也很好奇,我们可以一起探索它们的秘密,但要注意不能把它们弄坏哦。

”从那以后,小明不再是“破坏王”,而是变成了班里的“创意小能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孩子出现看似不良的行为时,我们不能急于批评和制止,而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动机和需求。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引导就能将孩子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案例二:“害羞的小花”小花是个性格内向、害羞的小女孩。

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她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愿意参与。

老师注意到了小花的情况,决定帮助她克服害羞的心理。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特意选择了一首欢快的儿歌,并鼓励小朋友们一起跳舞。

小花一开始还是不敢动,但老师走到她身边,轻轻地拉起她的手,和她一起慢慢地跳动起来。

其他小朋友们也纷纷围过来,邀请小花一起加入。

在大家的热情邀请下,小花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开始跟着大家一起欢快地舞动。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一:9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案情] 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

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

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

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

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案例分析]1. 本案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为:丁老师、王同学和学校。

2. 这是一起由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侵犯学生权益案,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应当"(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未能很好地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

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页脚内容1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

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2、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

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

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

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

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1)这种悲剧对应试教育无奈、无助的消极的反抗,着实令人扼腕、痛心。

如果继续实施应试教育,这不会是最后的一例。

2)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人、评价学生,当成绩不理想时,则万念俱灰,这实在有违教育的初衷。

3)教育必须改革,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因为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是个体的精神和能力,即使考试不理想,还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强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发展。

4)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就在我们黄石地区,几所好的中学依然在根据考试分数分派坐位,老师理直气壮,家长惟命是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盼来素质教育的春天?这种状况还恐怕不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专利,在全国不知多少。

可话又说回来,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应试的分数又一定的公平性。

5.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

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有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应用案例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应用案例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心理学应用案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状况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的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

本文将介绍几个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学专业中的应用案例,以展示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中的作用。

案例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在教育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学生被动参与、缺乏积极心理状态的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通过运用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解决策略。

该专家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决策。

他指出,自主性、归属感和能力感是个体主动学习的重要心理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决策权、提供足够的反馈、创造合作学习环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案例二:应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是教育学专业中常见的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从而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一位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时,采用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来优化教学策略。

这位教师意识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优势智能,他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引导和解决。

例如,一位教育学专业的教师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合适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继续展开学习。

案例三: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教育学专业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

教育心理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一:9 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案情]2001 年12 月19 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向来在说话。

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

但9 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

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

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案例分析]1.本案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为:xx 老师、xx 同学和学校。

2.这是一起由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侵犯学生权益案,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应当"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未能很好地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

《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一、案例背景在大学教育学课程中,思政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答,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实现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相协调、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学生前途与国家发展相一致、知识讲授和思想引领相统一。

二、案例描述《教育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设置。

第一堂课上,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教育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首先介绍了教育学的定义和作用,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有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有的认为是促进社会进步。

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紧密结合时事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例如,教师选择了近年来关于教育公平的热点话题,通过展示相关报道和数据,让学生思考现实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教师还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教育在社区中的实际影响。

三、案例目标该案例旨在通过将思政教育与《教育原理》课程相结合,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参与服务活动,感受教育的社会实践价值。

四、案例评价该案例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和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教育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

教育学故事分享

教育学故事分享

以下是一个关于教育学的故事:
小明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小男孩,他的父母一直难以管教他。

然而,当他进入学校后,一切都改变了。

他的老师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来教导他,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识。

一天,小明在学校里玩耍时,不小心把一个花瓶打碎了。

他非常害怕,因为他的父母曾经告诉他打碎东西是不对的。

他立刻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等待着老师的惩罚。

然而,老师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

相反,她告诉他:“小明,你知道吗,这个花瓶是你学习的机会。

”然后,她让他去寻找花瓶的碎片,并把它们拼在一起。

小明很困惑,但他还是照做了。

在拼接碎片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修复东西,同时也学会了勇于承认错误。

这个经验让他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习并不只是读书和写字,而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小明的老师用了一种非常实际的方法来教他这个道理。

她让他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这样他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道理。

这种方法被称为“实践教育法”,它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读书和写字,还包括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并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教育学原理课程案例

教育学原理课程案例

• 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 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 育。
•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
2021论/8/30、美育、课程论Fre等e Te加mpla以te fr分om 离2006与拓展。
17
S1.3.2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西 方
•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 1903),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
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
2021/8/30
Free Template from 2006
16
S1.3.1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维 度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
育:
• 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 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名著《爱弥尔》被认为是继柏拉图
《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
统的教育论著。其教育理念、教学 思想是:自然教育论:
➢ 教育性质:自然自由的
➢ 教育目的:自由的人
➢ 教学方法:直接观察(发现教学论) 我在祈祷——祈祷
➢ 教学阶段:分段,内容也变化
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 自在的快乐的成长
2021/8/30
Free Template from 2006
2021/8/30
Free Template from 2006
20
S1.3.3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杜威
• 本章重点: ➢教育学概念与教育学科发展的关系 • 本章难点: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学科群中的定位
2021/8/30
Free Template from 2006

教育学案例分析081118

教育学案例分析081118

案例一: 野马怎么会有缰绳?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的高声朗诵。

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的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用学过的教育学知识来分析、评价教师的行为,并为其设计处理办法。

课程角度: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师生关系角度:教师权威——师生民主教学原则角度:知识主义——人本主义[案例二] 不成功的研究性学习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

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我们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重点:研究性学习[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三]“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育学》中的几个教育案例一、现代教育的发展案例一: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以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主持的国际委员会提出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该报告正式确认了原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处处长保罗·朗格让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

案例二: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身教育为改革前景,日本临时审议会于1984年至1987年间的四次咨询报告中正式提出:为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建立有活力的社会,“必须建立以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

1988年日本文部省发表的《文教白皮书》更加明确指出,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身学习的社会”。

案例三: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宫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运动。

l 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0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请结合以上三个案例,谈谈它们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二、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材料一:1969年,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剑桥大学,率先走出“大学公司”的新路。

有影响的“莫特报告”提出,要以剑桥大学的声望和实力,把那些立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企业吸引到剑桥地区来,得到了英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

于是在1970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拿出自己的一块土地筹建剑桥科学园。

在此后十多年中,剑桥集结了大批高技术公司,行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子科学仪器、生物技术等。

配置了可供共同使用的特种设备。

由于这批高技术公司具有研制、设计、生产小批量高产值产品的能力,从而使剑桥科学园的利税率猛然上升,并且持续本断,这些高技术公司与剑桥三十多所在经济上各自独立的学院保持着极其密切、无法分割的关系。

材料二:纵观美国近年各大学公司的创建,大致具有如下特点:(1)让有企业工作经验1的人出任校长,以市场的方式来吸收学生,招聘知名学者,如特里尼蒂大学以向任何一个全国优等生提供一年5000美元的奖学金方式来吸收优等生,结果其优等生入学比例占五分之一,脐身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斯坦福等一流大学之列。

同时,该校也使教师的工资在5年内增加了60%以上。

并且每年耗资20万美元,聘请国内最孚众望(当然也是最昂贵)的演讲者,如亨利·基辛格,亚历山大·黑格等来校演讲。

一时间名声大噪。

(2)大学公司化,既可以使大学教学、科研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部门,更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借此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地位。

如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里思塞莱技术学院和其他许多高等院校都创立了“独立企业经营者培养基地”,提供企业式服务等。

(3)大学公司化使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学与企业在科技服务方面可以是互惠互利,利益均等。

因而,加强双边合作,是今日大学公司化改革的又一特色。

如康乃尔大学,l984年企业资助的经费在所有研究项目费用中已达到45%,而且比例还在逐年上升,虽然免不了受企业商业主义的“污染”,但从发展趋势看,是所得大于所失。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析其产生的背景,谈谈它们主要体现了现代教育在哪些方面的发展?三、校园文化案例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校园建设。

2000年6月,深圳市“绿色学校”评估组对南山外国语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2001年3月,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组也对该校建校六年来在创建一流学校的学习化环境,精心营造学校高品位的环境文化以及具有前卫意识的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该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绿色学校”。

该校从l 999年9月起,结合环境教育活动,全面实施整治校园环境的“STOB”计划[即安全(safe)、整洁(tidy)、秩序(orderly)、美观(beautiful)],制定近一万字的行动计划,精心策划和设计校园整体美化方案并予以实施,强化校园的管理和维护,使整个校园体现出高品位、个性化的文化和审美格调,促进“学习化校园”的形成,使该校成为南山区校园景观最优美的学校之一。

案例二:浙江省绍兴县齐贤中学的办学理念。

育人宗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教学思路:三段定位、全程培养。

校训: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校风:尚德、勤学、守纪、强身。

教风:身正、业精、情深、绩优。

学风:刻苦、踏实、有序、多问。

政风:团结、廉政、勤政、高效。

请问:案例一和案例二分别反映了学校文化的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四、学生主体性发展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全面实施主体性教育改革。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45年,是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连续12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1996年被省教委确认为省一级达标学校,自l 997年秋季起,改为高级中学。

进入90年代以来,校领导率领全体教师全面实施“主体性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已成为三明一中的办学特色。

该校实施的主体性教育改革具体包括下列内容:(1)三大板块课程体系。

1997年秋季起,各年段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两f1选修课(毕业班学生至少选修一门)。

目前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分层次教学管理改革。

1997年秋季开始实施的高中分层次教学改革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按学习能力的客观差异,把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进行全方位的因材施教。

一年来的实验表明,A、B两个层次的学生群体的德育品质、学业状况和身体素质正按预定的轨道健康发展。

(3)学年学分制改革。

我校学年学分制改革即将在全省率先投入运作。

1998年秋季,我校将在高一年段试行学年学分制的改革实验,其要点如下:①严格执行国家的课时计划,并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制上保障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②在分层次教学的基础上,在学校指定的课程计划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科目,3学习的层次和考试的时间。

②贯彻实施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实践操作、小论文等形式)。

④以学分和学分积点评价学生学习的量与质,从而决定学生的毕业或肄业。

学校规定,学生三年内学满159个学分(文科生为163个学分)即可毕业,其中,学科类课程学分不少于118个学分(文科生为22个学分),选修类课程学分不少于16个学分,活动类课程学分不少于25个学分。

根据学分积点,将学业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取得A 等的学生视为优秀学生。

请结合三明市第一中学实施主体性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谈谈如何更好地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教师状告请详细阅读以下案例:“教师状告学校不按合同约定提前解聘案”。

1997年9月,菜市第二小学与全校教师签订了任期3年的聘任合同,合同明确了学校与教师双方的职责、义务和权利。

该校教师张某家住学校附近,盖有两层楼房,并开了一间杂货店,在签订聘任合同后,他经常骑摩托车为家里进货,甚至经营摩托出租,载客拉人。

在l 997至1998学年度的第一学期里,张某因进货或出租摩托而15次迟到半小时以上,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学生及其家长意见很大。

学校在检查教师备课工作时,还发现张某有10多节课或无教案或教案写得过于简单,不少教案不足100字。

在期末考试中,张某所教的四年级语文科平均分比年级语文成绩低14分。

1997年底,学校给张某的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按市里有关文件规定,对考核不合格者,可作试聘处理。

1998年春节后,学校对张某改为试聘,时间半年,不发奖金和聘金。

在试聘期间,张又以各种理由请假。

1998年3月,某市第二小学发现张某请假后去进货,以后学校就很少批准其请假要求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然而张某仍我行我素,继续早晚骑车载客,中午进货。

在1997至1998学年度的第二学期里,张某27次迟到半小时以上。

学校领导去听张某的课,发现其多次设备课就去上课,对学生作业批改马虎。

期末考试,张某所教的班该科成绩比同级成绩平均分低18分。

很多家长向学校提出,不让张某再教他们的孩子。

学期结束,学校对张某的考核结果仍为不合格,决定解聘张某。

张某不服,于是向市教委提出中诉,辩称:小学校与他签订了聘期3年的合同,签约1年就解聘,侵犯了其教育教学权;现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的人比比皆是,自己家庭较困难,利用工余时间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虽然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点影响,但也不应解聘。

请结合我国《教师法》中有关规定,分别对张某和该学校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市教委的裁决提出建议。

六、基础教育改革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材料二:1966年,普里西拉·格里菲思等教师在托夫勒的帮助下,为肯尼迪航天中心技术人员的子女开设了美国中学最早的未来学课程,这一破天荒的尝试,其方法和创见对今天在世界各地进行同类工作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根据托夫勒带来的一份课程纲要,未来学课程内含15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列有推荐书目,这些读物包括从杂志文章(《1984年的世界》):到非小说书籍(阿瑟·克拉克《未来的形象》)到长篇小说(爱德华·贝拉米《回顾》)到当代科学小说(威廉·坦恩《仆佣问题》)等。

当这门课程:最后定形时,其单元依次如下:(1)未来学入门。

(2)预测未来。

(3)战争与暴力。

(4)种族关系。

(5)工作与闲暇。

(6)人与机器。

(7)智力。

(8)交流。

(9)思想的控制。

(10)明天的政治学。

(11)人口。

(12)城市化。

(13)遗传学。

(14)平均寿命。

(15)什么是人。

这些单元都按顺序进行教学,并根据托夫勒的建议,结合上许多相关教学游戏和模拟活动。

如别开生面的“模拟”之一,是让每个学生在他:(或她)自己的家庭之外的一些家庭中轮流实际生活一段时间,由1个月开始,依次递减,直到l天。

这一设想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并学会如何:过漂泊无常的生活,那在未来可能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频繁变换住址、家庭及友谊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