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形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与寄生虫
蛇,曾经是常见的动物之一。
无论野林、田间、庭院,都有其踪影,有甚者天冷时会盘于家中的灶台或床边;蛇是十二生肖之一;蛇,象一种符号早已镶嵌在了中华文化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与蛇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
“非典”爆发以前,广州,乃至整个广东地区以蛇餐而著名,更有那威名赫赫的“广州蛇餐馆”沿承着粤菜的辉煌。
如今,虽然广东的蛇餐已风光不再,但食蛇的习性在平民百姓中依然。
蛇,神秘而今人惧怕。
这令人又喜又恨的动物为何与我们如此有缘?
认识蛇
蛇属于脊椎动物门、爬行纲、蛇目。
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
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
以鼠、蛙、昆虫等为食。
一般分无毒蛇和有毒蛇。
遍布全世界,热带最多。
蛇不会主动对人进攻的,除非你触到了它的身驱或入侵了它的领地(特别是蛇正处于交配期或守护蛇卵)。
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
蛇类喜居阴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也有的蛇栖居水中。
蛇有冬眠的习性,到了冬天盘据的洞中睡觉,待到春天开始外出觅食。
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入发情期。
蛇类的产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种而异。
所产蛇卵一般粘结成一个大的卵块,卵块中卵的数量为8~15枚不等。
生物进化的历史中,蛇在地球上的出现比人要早得多。
距今大约3.4亿年前后,出现了爬行动物。
兽类和鸟类的祖先也先后从爬行动物的原始种类中演变出来。
蛇和蜥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它们是近亲,蛇是从蜥蜴变来的。
在蜥蜴的原始种类里面,有一部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四肢逐渐退化,变成了蛇。
所以,蛇是爬行动物中最年轻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后登上生命舞台的适应性很强的爬行动物。
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离现在大约有1.3亿年。
原始人类在与各种动物的斗争中,蛇必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手。
他们捕捉蛇作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发生伤亡。
后一情况,在《韩非子》五蠹篇中就有所记述,认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在中国猿人化石的产地,曾经发现了蛇的遗骸,这也表明当时猿人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为图腾的氏族也很普遍。
据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记载,在美洲印第安人里面,就有9个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响尾蛇作为氏族的图腾。
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华伦姆格人,还要举行一种蛇图腾崇拜的仪式。
可以说,在一切动物崇拜里面,对蛇的崇拜是最广泛的,在大多数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经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
图腾崇拜在我国原始社会中也同样存在。
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还有蛇的图像。
传说中的汉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
据《列子》中记载:“疱牺氏、女蜗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山海经》里有“共工氏蛇身朱发”之说。
我国传说中的龙,恐怕就是蛇的神化。
我国台湾省的少数民族派花族在刀鞘上、食具上都刻上蛇的花纹,他们对一种叫做“龟壳花蛇”的毒蛇极其崇敬,不敢杀害,甚至在房子里另辟小室给它居住,小室内外的装饰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样花纹。
蛇餐
广东人吃蛇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汉代刘安《淮南子》记载:“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
”但直到19世纪,广东才有了蛇市,最大的是广州以西两公里处的南海大沥蛇市。
不久,大沥又有了鼎鼎大名的"蛇王满",这是广州最早的蛇餐店。
广东素有“秋风起,三蛇肥”的说法。
“三蛇”是蛇中上品,一般是指眼镜蛇、金环蛇和过树榕这三种毒蛇,另外三线索、水律、南蛇、白花蛇也为广东人所嗜食。
1885年,一个叫吴满的人在大沥旁边开了广州第一家专营蛇的店,叫“蛇王满”。
蛇王满的"三蛇羹"随之驰誉广州。
蛇的做法多样,有炒蛇丝、?蛇肉、炒蛇皮、烧凤肝蛇脯,还有炖蛇盅、酿蛇脯等,再配以猫、鸡、鲍、参、翅、肚、水鱼、山瑞等山珍海味,可做出变化多端的蛇宴。
据统计,蛇的做法多达百余种。
蛇的药用价值
功效:蛇肉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还有能够解除人体疲劳的天门冬氨酸等营养成分,是脑力劳动者的良好食物。
蛇肉具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
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对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滋肤养颜、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
蛇肉还是很好的壮阳食物。
蛇胆具有法风、清热、化痰、明目的功效,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患和角膜炎等眼疾之良药。
以蛇胆汁、川贝母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蛇胆川贝液",是目前临床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止咳祛痰良药。
蛇的寄生虫
1. 蛇类的外寄生虫
野生和饲养的蛇类,最主要的体外寄生虫是螨和蜱。
蛇螨寄生在蛇皮上,以吸食蛇血为生,严重影响着蛇的健康。
蛇螨的种类很多,不同种蛇所寄生的蛇螨也不完全相同。
2. 蛇体内寄生虫
蛇易感染多种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鞭节舌虫、线虫等。
在蛇类饲养和其产品加工过程中,其感染的体内寄生虫会偶尔地感染人。
姚敏华曾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报道,应用钭金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蛇舌状虫病1例。
蛇舌状虫病是舌形虫病的一类。
舌形虫病是蠕虫样的舌形虫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杀蛇后取胆生吞,或用白酒兑蛇胆汁服,殊不知这是一种极不理想的用胆方式,单从卫生角度来讲,就隐藏着诸多病变因素。
据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蛇胆中虽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全面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延缓机体衰老也起着重要作用。
但生食蛇胆有患鞭节舌虫病的危险。
鞭节舌虫是一种蛇体内的寄生虫,当其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可在肠粘膜下寄生,不仅吸取人体内的营养,还能导致因肠粘膜受损而发生腹痛、腹泻、持续性发热等症状;此外蛇胆还携带有沙门氏菌。
由此可见,为了防止病从口入,又能达到祛病健体的目的,蛇胆必须蒸熟后服用,配制蛇胆酒也不可现配现饮,应用65度以下的纯白酒兑对后泡一段时间再饮。
广东地区,曾有人送来蛇胆中发现的大量肝吸虫成虫。
而蛇肉中最常见的就是孟氏叠宫绦虫的幼虫:某地陈女士到市区金新市场买菜,看到路边有一家蛇摊,箩筐里的蛇肥肥嫩嫩,于是买了三条蛇。
摊主经过杀、洗、切等处理后将蛇肉装在袋里交给了陈女士,陈女士回到家后一家人围在桌边开始品尝蛇火锅的美味。
正吃得开心,陈女士突然吓得站了起来“那蛇肉怎么会动。
”陈女士的丈夫马上拿了双筷子翻看那块会动的蛇肉,不到一会儿工夫从蛇肉里撬出了两条白色小虫来。
陈女士马上拿起所有剩下的蛇肉往垃圾桶里倒掉。
公安部门曾将查获的98条大王蛇,移交上海市野生保护管理站。
检测过程中,研究人员用钩针从蛇身上挑出的许多孟氏裂头蚴。
人一旦食用了带寄生虫的蛇或青蛙,裂头蚴就会进入人体,发育成裂头绦虫,这些绦虫可以长到1米长。
该寄生虫在人体寄生部位广泛,比较多见于眼睛、四肢、腹壁等,也可以侵入脑、脊髓及内脏器官,引发多种疾病。
吃凉拌蛇皮等菜时很容易感染孟氏裂头蚴病,因此市民不可贪图一时美味而忽略了自身健康。
结语
蛇,固然美味,但风险无限。
为了您的健康,慎为之!
编辑本段简介
泡翼线虫病[1]是由泡翼线虫引起的一种犬、猫的寄生虫疾病。
临床上以呕吐和排柏油状粪便为主要特征。
编辑本段病因
1.本虫寄生于肠道内。
2.宿主动物有犬、猫、猪和其他食肉类动物。
中间宿主主要是蟑螂、蟋蟀、甲虫等节肢动物,是否有第二中间宿主不清楚。
3.猫、犬等动物主要经口感染。
编辑本段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诊断。
多数病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疾病,呕吐、呕吐物带血,粪便呈黑色柏油状。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1.双羟苯算咪噻啶8毫克每千克体重,口服,一次给药;或海群生55毫克每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2.如果患病动物呕吐、贫血较严重应先补液和止血,增强猫的抵抗力,然后驱虫。
3.对犬、猫和其他食肉动物定期检查,并定时驱虫。
4.要大力消灭蟑螂。
舌形虫病
目录
疾病简介
危害
舌形虫分类
舌形虫形态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防治
结语
展开
疾病简介
危害
舌形虫分类
舌形虫形态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防治
结语
展开
编辑本段疾病简介
舌形虫病,是由舌形虫(Linguatula)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如蛇和犬、猫、狼、狐狸等肉食动物的呼吸器官,幼虫和若虫寄生于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牛、羊、马等)。
传播途经和感染方式主要为生饮被寄生蛇体舌形虫虫卵污染的新鲜蛇血、蛇胆和食未煮熟的蛇肉,或宰蛇放血时,蛇体感染性虫卵随血流入酒杯,人因喝污染的酒而感染。
以往舌形虫病被认为是罕见的寄生虫病,近20年来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多,特别是它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编辑本段危害
舌形虫病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过去被认为是罕见的寄生虫病,但近年来报道的病例明显增多,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中国是近20年来全球报告病例最多的国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方式也有所改变,喝新鲜蛇血、蛇胆和食未煮熟的蛇肉等,不良的进食习惯与民间的风俗旧习是造成该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人感染此病主要是生饮新鲜蛇血、蛇胆和食未煮熟的蛇肉,或宰蛇放血时,蛇体感染性虫卵随血流入酒杯,人因喝污染的酒而感染。
编辑本段舌形虫分类
舌形虫有100余种(分9科18属),分类位置尚有争议。
通常认为舌形虫属节肢动物门舌形虫纲或舌形动物门。
寄生于人体的舌形虫有10种,大蛇舌状虫(Armillifer grandis)、串珠蛇舌状虫(Armillifer moniliformis)、腕带蛇舌状虫(Armillifer armillatus)、尖吻蝮蛇舌状虫(又名鞭节舌虫)(Armillifer agkistrodontis)、蝎虎赖利舌虫(Raillietiella hemidactyli)、响尾蛇孔头舌虫(Porocephalus crotali)、锯齿状舌形虫(Linguatula serrata )、台湾孔头舌虫(P.taiwana)、辛辛那提莱佩舌虫(Leiperia cincinnalis)、瑟皮舌虫(Sebekia sp.)。
我国已报道病例中的虫种有锯齿状舌形虫、尖吻蝮蛇舌状虫和串珠蛇舌状虫。
编辑本段舌形虫形态
成虫呈舌形或圆柱形,头胸部腹面有口,口两侧有钩2对。
活体呈半透明、死后白色,体长(18 ~ 130)mm,体表具有很厚的角质层,形成环状,一般腹部生7 ~ 105个腹环,雌虫大于雄虫。
卵呈无色或黄色,近圆形,大小约(90 X 70)um,卵壳较厚。
幼虫卵圆形,有尾和2对足,幼虫具有足和钩,体表光滑。
若虫形状与成虫相似,死后呈乳白色,体长约4 ~ 50mm,有钩两对,腹部环数较少。
蛇舌状虫(似棒状洞头虫,P.subclauatus)与锯齿舌形虫形态上的区别是:蛇舌状虫体形呈圆柱形,腹环数7-35个,口孔旁两对钩几乎在同一平行线上,若虫表面没有刺;锯齿舌形虫体形略扁,腹环数72-105个,口孔旁两对钩前后排列,若虫表面有刺。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
自从1847年在开罗首次报道人舌形虫病以来,距今已近160年。
人类舌形虫病呈世界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报道较多,在美洲和欧洲则较少。
蛇舌状虫属的感染以非洲最高,腕带舌状虫病多见于非洲的尼口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大蛇舌状虫病多见于非洲的刚果;串珠蛇舌状虫病多见于东南亚;尖吻腹蛇舌状虫病多见于中国。
舌形虫属中的锯齿舌形虫呈世界分布,多见于中东和北非。
1927年Faust报道了我国首例病人,裘明华等进一步研究分析认为是锯齿舌形虫,而非串珠蛇舌状虫。
最近在浙江报道了串珠蛇舌状虫病,在广西玉林也报道过蛇舌形虫病,尖吻腹蛇舌状虫病分别见于中国台湾和杭州,在辽宁、广西等省(自治区)均有人锯齿状舌形虫病的报道。
此外在广东省和山东省都有舌形虫病例的报道,但未能鉴定虫种。
从最近几年的报道来看,病例大都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地区。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的病例多数无症状或有轻微的症状,当重度感染大量虫体包括活若虫或一条若虫成囊于要害部位时,可产生严重症状。
常表现为咳嗽、突发头痛、发热数月,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剧烈、持续腹泻或腹痛,甚至出现腹水与腹膜炎、败血症、心包炎、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病情恶化可致死。
被蛇舌状虫属寄生的患者多数症状不明显,不易被检出,只有在活检、尸体解剖、X-射线检查或尸检中才发现,多寄生在肺、肝、脾、肠系膜等处。
可引起肺部炎症、纤维化和钙化病灶,病变亦可发生于胸膜下。
舌形虫属的寄生虫以钩附着在鼻咽组织,虫体悬浮在鼻腔中,无全身症状。
其特点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为非传染性鼻咽炎。
症状开始于食入含有感染性若虫的食物后几分钟至数小时,以半小时为常见。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鼻鲤、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咽部刺痛,时有气急,可有显著的扁桃体肥大、鼻道和嘴唇的水肿。
常有鼻腔、泪腺的分泌物,颌下、颈淋巴结有时肿大,脸和颈部有风疹,常见前额部头痛。
曾有报道舌形虫病可能产生癌症,但不能肯定与舌形虫的关系。
在鼠舌形虫实验感染中,没有发现肿瘤发生。
编辑本段诊断
舌形虫病的诊断在手术、活检、尸检、服驱虫药后所得虫体标本,或从鼻腔分泌物、痰和呕吐物中检出活虫,根据其不同的形态特征及病因病理学加以鉴别。
舌形虫病也常用X一射线检查,如从胸片或腹片中见到钙化的若虫可作辅助诊断,手术或尸检在肺、腹部及肝和脾被膜的表面,见到呈不透明直径0.4~1 cm 的C形和月牙形含若虫包囊的病变。
但钙化的若虫患者生前一般无症状,X-射线不能查出未钙化的若虫。
流行病学调查可用鼻腔拭子和粪便查舌形虫卵。
目前免疫反应、血清学检测比较困难。
在法国曾经使用过间接免疫荧光、凝胶扩散等试验,但需要大量舌形虫患者血清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今后可望用于检测舌形虫。
编辑本段防治
一般用外科手术取虫治疗舌形虫病。
对具有长期高热等急性感染症状的病例可试用毗喳酮、噬苯咪哇或中药驱虫,继发化脓性的并发症可加用抗生素,具有过敏者可用抗组胺和皮质激素类及皮质淄类治疗。
舌形虫病主要在于预防,提倡不饮新鲜的蛇血、蛇胆,不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蛇肉和半生的动物,避免与终宿主蛇或犬的亲密接触,对含虫的内脏必须销毁。
同时采取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等防治措施。
编辑本段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兽共患病新致病种的发现和病例的增加,舌形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注意,对部分舌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和流行病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舌形虫引起的临床症状也有了较多报道。
但是舌形虫的分类地位还有争议,目前对舌形虫病的诊断方法仅依靠病原学检查,而免疫学诊断方法还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