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人教版)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近代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传入中国;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电影和照相技术的传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社会习俗的变化。
2.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中国近代发明出现较少、社会变化较为缓慢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认识: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一、自主学习(18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教材 15分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西方先进的文明也随之传入我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①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②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③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④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⑤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⑥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年在创办的《》;⑦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年创办于的《》。
(二)自主检测2分钟1.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于19世纪的()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跪拜 D.点头(三)我的疑惑 1分钟二、合作探究(15分钟)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材料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外在与内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鸦片战争使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极大的冲击了旧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百度百科材料2:生活方式、习俗朝进步文明的方向发展,这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相适应;但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的奢侈享受。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案_14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学设计【活动要求】通过调查所处的环境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教学目标】1.通过专题调查、资料搜集,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2.在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分析、判断历史问题,发展学科素养;3.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显著的变化与成就,以及对现实中不和谐现象的思考和提出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难点:对现实思辨,立足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班级自由组合,分为8个小组,各小组自主选择“住房改善”、“环境变迁”、“收入情况”、“教育变化”、“体育设施”、“食品变化”、“交通方式”、“服饰演变”等专题其中一个,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并小组自行制作课件,安排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2. 搜集相关家长照片及工作资料,整理制作视频。
二、教学过程1.环节一:巩固基础,快问快答(约2 分钟)通过小组抢答的方式,练习巩固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点。
2.环节二:走进生活——小组汇报,真知灼见(约18分钟)8个小组针对课前的合作调查,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3.环节三:感悟生活——观看视频,升华感情(约5分钟)(1)剪辑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让学生直观体会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增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及认同感。
(2)插入家长的职业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变化离不开父母一辈在各个岗位的辛勤付出。
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爱与体谅父母工作的不容易,树立学生心目中父母的榜样形象。
(3)让学生针对视频谈感受。
4.环节四:反思生活——立足生活,勇于思辨(约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专题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和谐现象,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善于发现问题。
5.环节五:探究生活——发现问题,群策群力(约10分钟)(1)小组两两组合探究,针对存在的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拟定解决对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一、衣食住行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衣食住行的变迁1.就业制度(1)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问题1】如何理解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最后又退出历史舞台?探究:票证走进我们的生活和退出历史的舞台,都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国后,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上的某些失误,物质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有计划地使用物质资料,票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供应日趋丰富,日常用品琳琅满目,市场上应有尽有,故不需要再使用票证。
【问题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
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探究:(1)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
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的人的积极性。
(2)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3)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这样才两全其美,也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1.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
A.物资匮乏,计划供应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C.照顾贫困,方便使用D.为了收藏,发行票证答案:A2.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为主线,通过讲述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环境的变化。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从中汲取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生活环境变化案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环境变化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把握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等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消灭,以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化状况。
2、培育正确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
3、西方文明的影响,使我们生疏到必需与时俱进。
重点1、“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消灭”2、“文化生活的变迁”3、“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培育同学形成物质打算意识,经济基础打算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教法引导预习,合作探究。
学法小组同学间沟通学习一、预习导航近代交通通讯1、19世纪西方的和两种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的促进了的流通。
2、年,英国商人修建了铁路,这是中国消灭的的铁路。
3、世纪年月以后,中国开头架设电报。
文化生活的变迁4、近代以来,西方创造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很多贵重的历史镜头。
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第一部有声电影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5、报纸是人们猎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其中最有名的是年在上海创办的《》。
6、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年在创办的社会习俗的变化7、辛亥革命,国民政府转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的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礼,代之以文明简洁的、礼,取消“”“”之类的称谓,代之以“”“”等公平的称呼。
二、合作探究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创造,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很多创造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三、变式拓展1、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公平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渐渐得到转变。
下列体现这一转变的是()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2、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丰富起来。
以下不能消灭的是() 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四、巩固练习1、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以鞠躬、握手取代旧时的跪拜礼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2、19世纪70年月,人们进行快捷的联络,最好的方法是()A、坐轮船、乘火车出行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信件3、19世纪初相继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是()A、轮船、火车B、火车、飞机C、汽车、飞机D、轮船、火车4、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正确地生疏是()①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便利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阻挡了我国近代化的步伐。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大纲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大纲初中历史(人教版)目录初一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7)第3课华夏之祖 (12)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17)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9)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20)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6)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30)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36)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41)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46)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 (52)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55)第10课“秦王扫六合” (56)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62)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67)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72)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77)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82)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87)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92)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97)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01)第18课三国鼎立 (102)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08)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14)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18)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22) 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127)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131)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 (134)附录 (135)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2)第2课“贞观之治” (7)第3课“开元盛世” (12)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7)第5课“和同为一家” (22)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28)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33)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38)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44)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49)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50)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56)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61)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66)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72)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77)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83)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87)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88)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93)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99)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03)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9)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15)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21)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27) 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 (132)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135)附录一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 (138) 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 (139)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 (140)初二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1)第1课鸦片战争 (2)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7) 第3课收复新疆 (12)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6)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24)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27)第6课洋务运动 (28)第7课戊戌变法 (32)第8课辛亥革命 (36)第9课新文化运动 (40)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5)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6) 第11课北伐战争 (50)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4)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59)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65)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9)第14课难忘九一八 (70)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74)第16课血肉筑长城 (79)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87)第17课内战烽火 (88)第18课战略大决战 (92)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99)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00)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04)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11)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2)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17)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 (121)附录 (122)后记 (123)初二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第2课最可爱的人 (7)第3课土地改革 (1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7)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8)第5课三大改造 (23)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7)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2)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7)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8)第9课改革开放 (42)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8)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52)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55)第11课民族团结 (56)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60)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65)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71)第14课钢铁长城 (72)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6)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80)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85)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89)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90)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94)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98)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02)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108)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13)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14)活动课四家庭照片 (118)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 (120)初三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1)第1课人类的形成 (2)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7)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4)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20)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23)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4)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28)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35)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36)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41)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46)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51)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57)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58)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64)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67)第12课美国的诞生 (72)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78)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 (84)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88)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93)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94)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99)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05)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6)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111)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7)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23)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24)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129)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31)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137)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38)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143)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47)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148)附录 (150)后记 (151)初三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2)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7)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第4课经济大危机 (20)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25)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 (30)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4)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9)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44)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48)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52)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60)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64)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 (70)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 (75)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 (80)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84)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90)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95)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02)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107)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111)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 (115)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17)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118)附录 (119)后记 (120)。
八上历史20课社会生活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乡村经济逐渐从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型。
通讯方式的演变
电报的发明与普及
19世纪中叶,电报通讯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 人们可以通过电线传递信息。
电话的发明与普及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话通讯方式在20世纪初开 始普及,人们可以实时通话。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
20世纪末,互联网开始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 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娱乐活动。
02
古代社会生活
饮食与服饰
饮食
古代人们的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肉食为辅。随着农业的发展, 不同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如川菜、鲁菜、粤菜等。 同时,酒文化也十分盛行,各种酒肆、酒楼成为人们聚会交流的 场所。
服饰
古代人们的服饰以宽袍大袖、长裙长衫为主,讲究色彩和图案的 搭配。不同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服饰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如 官员的官服、士人的长衫、农民的短打等。此外,古代的服饰也 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藏族的藏袍、彝族的百褶裙等。
文化多样性得到更多尊重与保护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保 护意识将增强,文化多样性将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多体现。
THA古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戏 曲、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庙会、 节庆和集市也是人们娱乐的好去处。此 外,古代的文学、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 式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
VS
节日
古代的节日多种多样,包括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各自 的习俗和传统,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拜年等;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吃粽子 、赛龙舟等;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这 些节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上历史20课社会生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29张PPT)
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建国以 来的文化历程,前一段时间 党和政府也召开了文化发展 会议,要打造一个文化强国。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为 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对此 你们有何建议?
讨论升华
坚持双百方针 继承传统文化 融入多元世界 走出中国特色 打造文化强国 迈向辉煌明天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方针之被践踏
表现
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的部分学者专家等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 拔光 3.范长江: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长, 1970.10.23 在河南确山跳井身 亡 4.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5.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6.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7.姜永宁:乒乓球国手, 1968.5.16 在拘留室上吊自杀 8.傅其芳: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8.4.16. 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而死 9.熊十力:国画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10.顾圣婴:著名女钢琴家 ,1969.1.31 与母亲弟弟开煤气全家自杀
课后巩固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 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 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2006-2011中考历史真题课课练 八年级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新课标版
(2006-2011)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选择题[2011·潜江]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A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后C.新文化运动后 D.五四运动后[2011·海南]下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 A )A. 辛亥革命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五四运动时期D. 北伐战争时期[2011·南京]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
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B )A.称“老爷” B.行握手礼 C.缠足 D.穿翎顶补服[2011·衡阳]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 )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2011·河南]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D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C.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2011·清远]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A )①轮船、火车②电报、电话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④三跪九叩之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11·六盘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 )中山装握手礼剪辫子废止缠足①②③④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2011·株洲]随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
原创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自主学习
1.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2.新闻报纸:_1_8_7__2_年在_上__海___ 创办的《_申__报__》_。 3.1897年在上__海__创办的_商__务__印__书__馆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 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 版的。
解析答案
1234
3.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D )
A、三联书店
B、上海古籍出版社
C、外文出版社
D、商务印书馆
解析 商务印书馆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 的学术著作为主,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 机构,故选D。
社会习 俗变化
火车、 轮船、 有线电报、电话
照相、 电影、媒 体、出版机构
剪辫、易服、废止缠 足、改称呼、改礼节
便于出行;促进 商品流通;传达 信息,加强联系
丰富精神生活, 便于了解过去
释放个性,倡导 平等,讲求民主
1234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 C ) ①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③ 废止了 旧的交通方式④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从两个方面理解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积极 方面: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消极 方面: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而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并不意 味着废止了旧的交通方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所以应选C项。
解析答案
1234
2.根据《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的特点, 下列哪一事件不可能作为“时政要闻”的内容出现在《申报》上( A ) A.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 B.“定远”舰驶抵天津大沽口 C.“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解析 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不可能出现在《申报》上,因为 《申报》创立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而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 十年前的事件不可能作为“时政要闻”,故选A。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篇1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训令、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和皇家大事。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书写感悟
对自己生活中感受深刻得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一定会对同学们的 思想和心灵有所触动,引发大家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 让我们展望今后10年、2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规划自 己的家乡或个人的未来,以“20年后我在……”为主题,试着为 个人和家乡的未来许下美好的心愿,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0年绘就苏州幸福画卷
• 主题一:衣橱里的变化 • 主题二:餐桌上的变化 • 主题三:居住地的变化 • 主题四:出行方式的变化
• 主题一:衣橱里的变化
• 主题一:衣橱里的变化之时尚革命 从禁锢到开放
• 主题二:餐桌上的变化
• 主题二:餐桌上的变化之吃货的福音
• 主题三:城市街巷的变化
• 主题四:城市街巷的变化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的记忆
• 主题四:出行方式的变化
• 主题三:出行方式的变化之行者变迁
• 主题:童趣
比较年代不同 的游戏特点?
新四大发明: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网购
• “中国在过去40年中,最大成就就是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脱 贫,扶贫速度达到前所未有之快,非常惊人!”中国过去 40年的经济发展可概括为“强有力、变革和包容”。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有关初中历史说课稿三篇初中历史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
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
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
所以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二、说目标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和《宜宾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三、说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在社会的转型期,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有力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大众传播媒体的变化主要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河北省承德县三沟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三、课程导入淞沪铁路通车场面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你知道有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吗?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这将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1你所知道的古代主要采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弊端?2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4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5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6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六、精讲点拨:12356略4、引导学生归纳: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有线电报,20 世纪初又又出现了无线电话;对待新生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是知道这些工具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明白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计划汇总(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计划汇
总(第六单元)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计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含义,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以及创办工业的艰难过程。
2. 过程与方法:以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为视角,感受中国社会在洋务运动中发生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形成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与责任感。
☞☞☞初二历史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计划~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目标(1)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
(3)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计划~本课相关知识点:①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点②八年级上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本课相关练习题:①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步检测题
②初二上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计划汇总(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学法指导】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知识链接】申报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
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在上海创刊。
初隔日出版一张,四个月后改为日报。
1909年为席裕福购进,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反映抗日救亡要求,并出《自由谈》副刊,发表进步言论。
1934年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趋向保守。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交通、通讯的出现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迁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二、探究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归纳小结】【当堂检测】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
【初中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PPT课件18(说课)
近代轮船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变
近代火车
近代电车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教材分析
项目 近代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清末民初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交通工具
轿子、马车 轮船、火车、电 (人力、畜力) 视频:车、汽车 (机械为动力) 攻占巴士底狱
通讯工具 大众传媒 娱乐方式 社会习俗
探究: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影响。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现场调查:你们知道“天宫一号” 吗?你们获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的途径是什么?
C组同学展示大众传媒的变化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视频: 攻占巴士底狱
变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教材分析
项目 近代以前 清末民初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感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 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掌握火车和轮船、有 过程与方法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不要封闭保守、 线电报、照相和电影、 ☆通过学习成果汇报、 要顺应时代潮流的意识。 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 历史短剧表演等环节, ☆使学生认识科技进步的 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 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 技术的探究热情。 沟通能力和方案策划 变化。 能力。 识记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 ☆通过近代社会生活 有很多美好的习俗传统, 同古代现代社会生活 也有创新发展,增强民族 自豪感。 的比较,培养学生的 历史比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
机早 期 的 照 相
日本偷袭珍珠港照片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1905年拍摄 的、由京剧大师谭 鑫培先生主演的京 剧片《定军山》。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 中的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 奖的影片——《渔光曲》剧 照
19世纪末20世 纪初,电影传入 了中国。很快, 电影就深入内地, 普及开去,各城 市相继建起了电 影院。这就是北 京早期的电影放 映场所之一── 西单文明茶园。 它是北京第一个 允许女子进入的 戏园。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淞沪铁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定军山》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渔光曲》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申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 出版机构是 商务印书馆
讨论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
政治上民主化
1912年1月28日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思想文化上科学民主化
学习目标
• 1、近代交通通信工具的变化 • 2、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 • 3、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
名称
代表 火车、轮船 有线电报 剪辫子、易服、废缠足、 废跪拜礼、改称呼
交通工具
通讯工具
文化生活 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刷书馆 社会风俗
一 近代交通通信工具的变化
•
名称
出现 时间
19世 纪70 年代 19世 纪70 年代
意义
①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②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 通。 ③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 国的掠夺。
交通 工具
轮船 火车
有线 电报
通讯 工具
① 商人--传达生意 ② 记者-从外地发回新闻 报道 ③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 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 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三:
社会习俗 的变化
剪辫子
废缠足 易服饰
变礼仪
改称呼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 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溥仪剪辫装
清朝梳辫图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孙中山和中山装
清朝官服
古代女人的缠足
课堂小结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2、辛亥革命的冲击 1、变化是有限的 2、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闭关锁国的政策
科举制度对思想的束缚
近代科技文明发展落后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轮船: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 轮船航运业开始; 2.火车:1881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 铁路; 3.电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有线电报。 4.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堪称中国近代史的 一部“百科全书”。 5.戊戌变法时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近代最著名的出版机构。 6.1844年,西方摄影技术传人我国; 1896年,电影正 式传人我国。 7.辛亥革命后,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原因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评价
表现
交通、通信
(火车、轮船、 有线电报)
文化生活
(照相、电影、报纸、 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改称呼、 变礼仪)
怎样看待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对待新生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 待:一方面是知道这些工具是西方 列强侵华的产物;另一方面明白它 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 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以肯定。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条件的限定, 还没有普及到中国的每个地方。
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西方传进来 的?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
小男孩和小女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完全。 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 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 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 己发展的空间。 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人、考进 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意发明制造, 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 技术结合起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 明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 础。
商务印书 馆
1897年
地位
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
时间
维新变法运动 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 期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万国公报》(后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改为《中外纪闻》 《民报》 《新青年》、 《每周评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宣传民主、科学
早 期 报 纸 - - 《 申 报 》
1876年,英国商人 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 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机早 期 电 报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名称
•
出现时间 重点知识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照相 电影 《申报》
意义
19世纪末 第一部无声《定军山》 20世纪初 第一部有声《歌女红牡丹》 代表作 第一部获奖《渔光曲》
1872年 (内容、意义)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 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 化趋势; • 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 化趋势; • 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 的趋势。
经济上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