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友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

合集下载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是1937年林语堂在美国专门从事创作后发表的第一本著作。

其后成为美国当时的畅销书,并为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其中当然包括中文。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他个人对生活方方面面的看法与见解。

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语堂在书中的某些观点与《生活的艺术》是1937年林语堂在美国专门从事创作后发表的第一本著作。

其后成为美国当时的畅销书,并为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其中当然包括中文。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表达了他个人对生活方方面面的看法与见解。

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版本(因为林语堂在书中的某些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发生一些冲突,编者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分为十四章,每章都会有一个特定的话题,在前几章(分别是1、the awakening 2、views of humankind 3、our animal heritage 4、on being human)中林语堂讲述了他对于人类的总的看法。

接下来的部分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表林语堂的个人见解。

其中触及了大部分人都避开的话题,如有关性方面的问题。

在第八章的第三部分on sex appeal 中林语堂毫不忌讳地说出了自己对性的观点。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Confucius reduced the great desire of human beings into two:alimentation and reproduction, or insimpler terms, foodand drink and woman。

这其实与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典型中国学生读物相比林语堂的这本著作显得很不“正统”。

不过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思辨的享受,只有接受不同的思想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在阅读学习中学到东西。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些颠覆传统的思想观点。

比如说书中有一部分说到自古以来不吸烟者往往在烟民面前有某种道德上的优势。

针对这一观点林语堂根据自己失败的戒烟经历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并反驳了这一观点。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_生活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_生活艺术读后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学习新的知识声母j q x与ü的相拼的规则.
1.跟老师拼读:j+ü=ju q+ü=qu x+ü=xüq 、x 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 q x 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 q 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 qu xu 被蒙上眼睛的是谁呀?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日期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教材版本
課题名称
“汉语拼音 ”第6課《j q x 》
难点名称
掌握j q x和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有难度,学生容易忘记j q x与ü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要省略,所以学生容易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掌握j q x与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对于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来说,有点难度.
(难点巩固)
三、闯关练习.
找找好朋友.
j-ü(ju jü)
q-ü(qüqu)
x-ü(xu xü)
设计意图:通过做练习让学生巩固字母j q x 与ü相拼的规则.
小结
拼音敎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拼音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条件.本节課巧妙地将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融合在动画、儿歌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正确拼读j q x与ü组成的音节,收到了良好的敎学效果.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大全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大全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大全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在图书馆漫无目的地享受群书的包围时,一个不经意的抬头,我的眼光落在了《生活的艺术》这几个字上。

“生活”“艺术”,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欲望。

于是,我进一步走进它,静静地翻开了目录,神奇而又安静的心灵之旅启程了……近来正十分关注怎样享受生活的我,无疑地我对《生命的享受》这几章很感兴趣。

我来到了角落边的一张沙发上,微笑地与那些文字融在了一起……文中讲到了快乐问题,有一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说:‘我这样地做一个人,已经满意了。

’所以我也以为我现在活着,并且也许还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就已经够了。

这样看法,这个问题便变为极简单,而不容有两个答语,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呢?开心地活着更有价值。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一天一天地重复着生活,日起日落,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

但是如何从简单中得到乐趣呢?那就要用心去挖掘,去享受每一个美的片段。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

但是能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在这个物质诱惑的时代,很多人都茫然地追求着金钱、地位。

是的,追求自己要的东西固然没错,但是有多少人,等到他真正成为富翁时,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生活其实没必要太多的强求,开心就好。

快乐并不难寻。

它隐身地藏在了天空、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的一切中,还隐藏在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中,更隐藏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中……偶尔地发呆,静静地沉思,轻松地阅读,放声地歌唱……这都是享受。

只要你用心去享受,快乐无处不在。

生活其实很美好。

那些看不见的快乐。

围绕在你身旁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和你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它们等待着你去掀开而一睹快乐的芳容。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许久便听闻林先生的盛名,不过多看的是他的零散文章,并未细读过。

不过看到上一段书评,开篇是如此的:林先生学贯中西,著述颇丰。

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心,幽默而别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引领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淡漠之心去对待名利,以火热般的情感去拥抱日子。

他是文学家,是哲学家,是思想家,也是一具会日子的人;他从哲学和艺术的高度鸟瞰日子,以寻常之心体悟日子。

细想来这话别错。

林先生总是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日子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在这本书中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具可供仿效的日子最高典型的模式。

他谦虚言,写别想发表客观意见,也别想创立别朽真理。

如此一具清冽干脆的人,瞧别起自许的客观哲学,只想表现自己的观点。

他惶恐,怕目标定得太高,难以满脚读者期望。

字里行间却透着他自己的独到哲学论,别免引人赞美。

他见解独特,不过能读知道他的人,才会对这一点表示默契,然后与他在精神上成为永远的朋友。

我们之间的精神上的相通,即我所认为是惟一真实的相通方式――两个时代别同的人有着同样的思想,具有着同样的感受,彼此之间彻底了解。

这是多珍贵多真挚的欢乐,只得一人赏的欢乐。

在他眼中,人类心性是相同的。

在那个国家里能感动人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他国的人。

我看到这个地方时无比赞同。

这个地方的共通一定有,但别是所有人都寻得到。

能溯源至此,探到此境地也同为所动的林先生,心性又是怎么的可爱呢?在林先生笔下,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两种动力。

人性好似泥土,由理想主义浇灌后即变成了柔软可塑的东西,但是使泥土凝聚的依然泥土本身,别然我们早就蒸发而化气了。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力,在一切人类活动里,个人的、社会的,或民族的,都互相牵制着,而真正的进步便是由这二种成分的适当混合而促成;所谓适当的混合算是将泥土保持着适宜的柔软可塑的状态,半湿半燥,恰到好处。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通用10篇)《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生活对于现代得人似乎非常难,生活让我们很累。

人们不停地奔波,因为我们不断的追求。

累,现代生活的代言。

或许我们的生活缺少艺术,不懂得如何去艺术的生活着。

可是艺术是什么?怎么才是艺术的生活……或许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生活可以是艺术,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种享受。

它可以经历大风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湾里随着清风微微有些晃动。

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欢,便可以添上一点颜色,那么它就与别人不同了,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自我”和“闲适”我认为它更多的是在告诉人们在工作之余、责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我认为,林先生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必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以快乐为原则的。

林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

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我们可以过中庸的生活。

我们的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致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致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有一半退回……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积极的过好每一天。

第一遍读《生活的艺术》或许我涉世未深,感悟谈不上,感触有一点。

或许30年后,40年后还可以再读读它,那时候,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细味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高雅世界之中。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doc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doc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 第一篇:《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2020年3月12日《生活的艺术—生活的享受》林语堂江苏文艺出版社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许多不朽的篇章,这篇文章1937年出版于美国,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林先生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茶,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玩水,如何养花、蓄鸟、听雨、吟风等,并探讨生命、心灵的价值,抒发其对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观查感受,并提出自己的哲学理解。

林先生认为人的生活最终不过包括吃饭、睡觉、朋友间的离合、接风、饯行、植树、浇花等平凡的事情,所以哲学家们用深奥的字句来描写这类简单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掩概念的极端缺乏和模糊的技巧而已。

本书以一种散文的哲学方式,简单而形象的解释了一些东西。

因为本书分为十四个章节,内容比较繁杂,所以我选择我比较感兴趣的第九章生活的享受做一次读书笔记。

关于安卧眠床的意义,林先生认为在身体上是和外界隔绝而独隐,一个人睡在床上时,他的筋肉静息,血液的流动比较平顺,呼吸较为均匀,视觉、听觉和脉息神经也基本静息,造成一种身体上的静态,所以能使心思集中,不论对于概念或对于感觉都更加的纯粹。

能真正的静下心来,考虑一些事情。

还能静听自然和社会的声音。

我认为在一个人独处时,我们可以掏出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拿出来进行品位琢磨。

远离尘世的喧嚣,也许可以寻找真实的自我,可以享受自然或社会演奏的天籁之音。

万物在一动一静中成长,一动一静相互协调,生生不息,做到动静有致,享受人生!关于谈话,林先生认为,夜间是最宜于谈天的时候,白天总是缺乏夜间那种魔力。

谈天的地点却可以随意,但要做一次真正的谈天,其必要条件是一间关上门的屋子,几个知己朋友,旁边没有我们所不愿意看见的人,那样我们才能悠闲地发表我们的意见。

这种亲密的毫无顾忌的谈天,可以谈到出神的忘却身处何处,也不再想到身上穿什么衣服,谈言吐语,一举一动都是任性为主。

许多的文学作品也是在谈话的过程中酝酿而生的,文化本身的进步,有赖于空闲的合理利用,谈话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生活的艺术》是一本以探讨人生智慧为主题的书籍,它通过对作者自身经历和观察的总结,传达出一种关于如何真正享受生活的智慧。

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了一盏指路灯。

首先,我从《生活的艺术》中领悟到了对待现实的正确态度。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没有绝对的公平。

然而,我们并不能抱怨现实的不完美,而是应该接受现实并从中找到乐趣。

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尽量创造一个快乐和满足的生活。

通过改变我们对现实的态度,我们能够转化一切困境和挑战为机会和成长。

其次,书中提到了专注和当下的重要性。

我们现代人经常陷入忙碌和缺乏思考的状态中,总是执着于无休止的事务和社交媒体。

然而,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对当下的专注和体验。

作者强调了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专心用心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我体会到,只有当我们真正沉浸在当前的活动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和真实。

此外,书中还谈到了关于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扰。

然而,作者通过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真实的情感和关心来建立真正的联系。

在人际关系中,诚实和坦率才能带来持久和有意义的连接。

此外,作者还通过一些例子告诉我们如何处理冲突和困扰。

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工作场所,我们应该通过保持冷静和理性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情绪化的方式。

最后,我认为《生活的艺术》对于人生追求的意义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观点。

作者说,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并不能给我们真正的幸福,而是应该通过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来实现生活的满足和意义。

他说,我们应该通过花时间与亲人和朋友相处,帮助他人和追求个人的激情和目标来实现自我实现。

这种追求是一种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当我们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时,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灵上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

总之,阅读《生活的艺术》给了我很多关于生活智慧的启示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对待现实的正确态度、专注和当下的重要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及人生追求的意义。

最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精选

最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精选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生活对于现代得人似乎非常难,生活让我们很累。

人们不停地奔波,因为我们不断的追求。

累,现代生活的代言。

或许我们的生活缺少艺术,不懂得如何去艺术的生活着。

可是艺术是什么?怎么才是艺术的生活……或许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生活可以是艺术,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种享受。

它可以经历大风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湾里随着清风微微有些晃动。

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欢,便可以添上一点颜色,那么它就与别人不同了,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自我〞和“闲适〞我认为它更多的是在告诉人们在工作之余、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责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我认为,林先生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必须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底的、是以快乐为原那么的。

林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

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我们可以过中庸的生活。

我们的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致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致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有一半退回……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积极的过好每一天。

第一遍读?生活的艺术?或许我涉世未深,感悟谈不上,感触有一点。

或许30年后,40年后还可以再读读它,那时候,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1、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精选)《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精选)《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林语堂这本《生活的艺术》看得很费劲,对我来说理论性太强、太枯燥,甚至有许多地方看不懂,以至于看十分钟睡半个钟头接着又看十分钟又睡半个钟头,以至于球球说你是为了催眠才看的吗。

呵呵。

虽然林语堂很强调读书的乐趣,这本书里面就有专门一篇“读书的艺术”,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似乎我应该去选择让自己读得愉快、轻松的书?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

我想的是,像跳高,永远照着比自己能力高那么一点的位置去练才能提高,读书也是,只有看一些高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有所受益,也许今天能领会的是其中一成,过一段时间再来看,也许就能领会二成了。

有价值的有思想的文字值得一生读上许多遍。

哪怕读的过程艰涩一些也值得。

就现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忽然想到,也许孔子和林语堂不是我前面理解的那个意思,这时应该理解为以艰涩的阅读为乐。

怀着强大的求知欲、探索欲努力理解__,反复琢磨那些不懂的地方,在偶有同感的地方拍手称快,并为其深刻透彻而折服,等等这些过程,以此为乐。

阅读的乐趣有很多种,比如读林海音、胡兰成,如风铃的清脆悦耳;读张爱玲,如浓墨重彩的油画;读鲁迅,有对一切丑恶的犀利;读孔子,有博大精深;读侦探读悬疑,有刺激;这种种乐趣,并不能以我前面理解的“轻松愉快”为限,毕竟,我的阅读,不是消遣。

林语堂这个人,原本是不喜欢的,大学的时候在球球那里拿了《京华烟云》勉强翻了十几页,怎么也没看出其中的好来,觉得实在太像《红楼梦》,看不下去。

当然就现在,看完《生活的艺术》也没有对他喜欢到哪里去,只是多了一点了解。

我觉得他是张扬的、不羁的、洒脱的、个人的(相对鲁迅的社会性而言)、受道家思想严重影响的、极其有灵气的、才华四溢的一个人。

这本书里有许多观点角度非常脱俗,不受传统思想所囿,这是我很喜欢的,多少我也有点这样哈,这一点很难得,长期浸淫在某种思想氛围里,甚至是几代人的积累,能够自发跳出这个圈子、摆脱你甚至没有觉察到其存在的思想上的束缚是非常不容易的。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7篇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7篇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7篇《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1中国的哲学家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和讥评心理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自私主义和仁爱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从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富有生气,因而在他清醒时的生活中也含着梦意的人。

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走的道路。

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

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没什么稀罕,但一个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

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罕有了,所以崇拜他们;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自己。

一个人的想像力越大,就越不能得到满足。

一个理想中的终身伴侣的幻想会生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若在缺乏想像和理想的人们便永远不会感觉。

笼统地说来,人类有时也被这种理想的力量引入歧途,有时则辅导上进;可是人类终是完全靠这种想像力而进步的。

我们一生中总想把我们幼时的梦想说出来,但是,“有时还没有找到我们所要说的话,我们已经死了。

”一般地讲起来,我们的生活是过于复杂了,我们的学问是太严肃了,我们的哲学是太消沉了,我们的思想是大纷乱了。

这种种严肃和纷乱的复杂性,使现在的世界成为这么一个凄惨的世界。

说起来有点矛盾,简朴也就是思想深刻的标志和象征。

在我看来,在研究学问和写作上,简朴是最难实现的东西。

欲求思想明澈已经是一桩困难的事情,然而简朴更须从明澈中产生出来。

当一个作家在役使一个观念时,我们也可说那观念在役使他。

这里有一桩普通的事实可以证明:一个刚从大学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出来的大学助教,他的讲辞总是深奥繁杂,极其难于理解,而只有资格较老的教授们才能把他的思想单纯地用着简明易解的字句表达出来。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
载支持。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子们是“服从者”。

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

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

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

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

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有些乱乱的。

就先说一下韩子奇吧,我很佩服他的干劲,把奇顺斋治理井井有条。

在这时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二战爆发了,他为了他的宝玉,不惜远走他乡,到英国避难。

而且玉儿也偷偷跟着去了,从这里就开始了。

他们没有躲二战,英国一样爆发。

战争毁了一切,而制造了一分爱情。

韩子奇玉儿,而且有了他们爱的结晶,韩新月。

忠诚是他必须回国,回家。

就这样悲剧一点一点发生。

“生活”“艺术”,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欲望。

于是,我进一步走进它,静静地翻开了目录,神奇而又安静的心灵之旅启程了……近来正十分关注怎样享受生活的我,无疑地我对《生命的享受》这几章很感兴趣。

我来到了角落边的一张沙发上,微笑地与那些文字融在了一起……文中讲到了快乐问题,有一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说:‘我这样地做一个人,已经满意了。

’所以我也以为我现在活着,并且也许还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就已经够了。

这样看法,这个问题便变为极简单,而不容有两个答语,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呢?开心地活着更有价值。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一天一天地重复着生活,日起日落,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生活的艺术》探讨生命、心灵的价值,并抒发林语堂个人对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观感,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论及周遭,乃至整个社会。

全书虽被分为十四章,但在重要观点上前后呼应,各章虽有一既定的讨论主题,但往往将内容向外扩展,并无绝对的限制,这正合作者所提倡的悠闲随兴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本书《自序》中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

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

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

”又说:“一切取舍都是根据我个人的见解。

”是的,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生活的艺术》也好,《吾国与吾民》也好,都有非常鲜明的“林语堂风格”。

因而,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准确地说,是具有林语堂式思想、情趣的读者,自然对林语堂的著作评价极高。

例如,有人认为《吾国与吾民》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但是,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准确地说,是不具有林语堂式思想、情趣或者说人生境界还没有达到林语堂那种高度的读者(如某些大学生),肯定会对林语堂的著作不以为然。

林语堂在《自序》还说:“我也想以一个现代人的立场说话,而不仅仅以中国人的立场说话为满足,我不想仅仅替古人做一个虔诚的移译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现代脑筋里的东西表现出来。

”读完《生活的艺术》,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悠然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天堂一般。

在林语堂那里,享受人生,不拘一格,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同等重要,抑或根本就不分哪是物质哪是精神,而是“心物合一”、“灵肉一体”。

这种打破物质和精神的二分法,从而给感性、理性以更合乎人性的界定的看法,奠下了林语堂人生哲学的底色。

在林语堂看来,中庸哲学的近情是基于个人主义内涵的。

正是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情感,才是判断取舍的重要依据,而集体脾性和民族性格则是由各个个人的情感汇聚形成的。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摘抄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摘抄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摘抄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生活的艺术》快乐哲学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笔和锥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

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活的艺术》与古人面谈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生活的艺术》警醒迟钝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

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生活的艺术》可怜的世界……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生活的艺术》最美的时候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生活的艺术》乘船的旅客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

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艺术》热情加智勇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

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后感(通用15篇)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后感(通用15篇)

2023年《生活的艺术》读后感(通用15篇)《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生活的艺术》像是一本哲学书,又不是一本哲学书。

林语堂先生称它为抒情哲学,也是极好不过了。

读了这本书,我想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段落和发生共鸣的思考,于是写了这篇__。

为什么读这本书?在这“囚禁”的日子里(“武肺事件”,人们基本足不出户),人人都渴望自由,读书成了唯一可以使我“飞翔遨游”的法宝。

随手拿起一本,便津津有味地一口气通读完成,酣畅淋漓,不是喜欢还能是什么呢?我是着实看不进科教版的哲学文集,过于生硬和教条,当然也可称为措辞精准。

但比起精准,我更喜欢自然舒适。

读《生活的艺术》一书,就像春日清晨微风轻抚着脸颊,像夏日酷暑暴雨透凉着心脾,像秋日落日包裹着海岸线,像冬日暖阳温柔着大地,清新愉悦。

除了感官上的享受,即语言文字上的亲切,还有心灵上的共鸣。

生活的艺术,乍一听这个书名,会不会觉得标题有点宽泛?谁能用一本书去描述生活这么错综复杂的东西,我既是怀疑又是好奇。

直到把书本翻阅完成,不禁感慨林语堂先生对于中外文学、古今文学的造诣之深刻,对生活行为、动物自然的了解之通透。

书中涉及交友处事的艺术、婚姻家庭的道理、烟酒茶的讲究、树木花草石头的文化等等,基本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引经据典,实实在在让读者享受了一段阅读之旅。

我读书浅薄,其中很多道理和智慧可能还未参悟,来日翻阅时希望有更深的思考。

书中写了什么?这本书一共14章,从人类起源、行为本能到伦理自然,到人类精神世界。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关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章节,其中有一章的标题是“谁最会享受人生”。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杵了良久,心思谁会是最享受人生的人呢?多么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享受人生的典范呀!揭开谜底的时候是最让人兴奋的,原来在林语堂先生眼里从古至今,最会享受人生的是:善于发现自己的庄子、充满“情智勇”的孟子、一副“玩世、愚钝、潜隐”的老子、主张“中庸哲学”的子思以及人生爱好者陶渊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林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有感
初到大学,第一感觉就是时间太多了,比起高中那种被挤得满满的生活,大学中有大把大把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就要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用四年的时间为将来打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读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在刚进校的这段时间中,我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著作《生活的艺术》。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林语堂先生是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

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著作。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更是精华。

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

林语堂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兮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的典型,快意人生的范本”,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二、回味经典片段
1、“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
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地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

”现代人大多沉醉于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之中,住在水泥墙里,走在柏油路上,将自己与大地、与自然隔绝开来,但与之而来的是压力、焦虑和慢不下来的快节奏,而如林先生和草木为友,和泥土相亲,让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是很惬意的。

2、“一个人有童年、壮年和老年,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是不美满,天上有上午、中午、日客,一年又春夏秋冬四季,这办法再好没有,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的问题”。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想法,生活不应该有太多的顾虑,在一定年龄中做好该做的事,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就像欣赏四季的景象更迭,俞悦坦然地走完一生。

3、“生活及思想的简朴性是文明与文化最崇高最健全的理想,幽默感滋养着这种思维的简朴性,所以我相信只有当幽默的思维方式普遍盛行时,那种以生活和思维的简朴为特性的健全而合理的精神才会实现。

”幽默感就像润滑剂,在机秒的瞬间调解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给人一种心情的放松,有幽默感的人必是在一定程度上洞察世界的、思想纯洁、质朴的人。

4、“尘世是唯一的天堂”,我们的生命总有一天会结束,“如果人们的信念跟我一样,认尘世是唯一的天堂,那么他们必将更竭尽全力把这个世界造成天堂。

”这是一种豁达的、超然的心态,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更热切深刻地领悟人生的乐趣。

5、介绍了茶、花、石、树的审美方法和意义,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式的休闲,中国式的情调,从中可以窥见中国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和作者的旷怀达观,陶情遣兴。

6、作者反对三种虚假的旅行,一是求心胸必进的旅行,即过多的关注知识地记忆,如某人的生卒年月等,二是为了谈话资料的旅行,三是既定了游览程序的旅行。

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历经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流浪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

以上这些片段可供管中窥豹,书中值得品味和思索的片段远不止这些。

三、本书对生活的启示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怎样去生活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与挑战,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焦虑。

本书就是要教给我们在工作之余,责任之外怎样去提高生活质量,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以悠闲的情绪和中庸的精神在天地间自由飞翔,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这是一本时读时新,需细细品味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