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一轮复习:第6章 第18讲 化学能与热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8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2H2O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A.H2(g)+ 1 O2(g) 2
B.2H2(g)+O2(g) C.H2(g)+ 1 O2(g)
2 D.2H2(g)+O2(g)
H2O(g) ΔH=(a+b) kJ·mol-1 2H2O(g) ΔH=2(b-a) kJ·mol-1
2021/4/17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
19
量第18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考点演练
考向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像 1.(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4 mol e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2021/4/17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
23
量第18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练后反思
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
2021/4/17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
24
kJ·mol-1 。
2021/4/17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
5
量第18讲化学能与热能课件
(3)反应热
指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 Q 表示,
单位
kJ·mol-1
。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
2021/4/17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在高三化学的一轮复习中,“化学能与热能”这一板块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它不仅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也是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和应用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而热能呢,简单来说就是与温度相关的能量形式。
当化学能发生转化时,常常会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必然存在的。
有的反应会释放出能量,比如燃烧反应,燃料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典型例子。
而有的反应则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进行,像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断裂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而形成新化学键则会释放能量。
如果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反应就表现为吸热;反之,如果释放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反应就表现为放热。
在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应热来衡量。
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如果反应热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反应热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那么,如何准确地计算反应热呢?这就需要用到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指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一个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都是相同的。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热能来进行加热、发电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暖宝宝,就是利用铁粉氧化这一放热反应来提供热量。
对于高三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好化学能与热能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助于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更能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概念,多做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比如,通过做一些关于反应热计算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1.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原材料的价值。
下图是工业生产纳米磁性氧化铁的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Na2CO3溶液浸泡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B.若生产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气中生产,将不能得到高纯度产品C.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 ,涉及反应:H2O2+2Fe2++2H+=2Fe3++2H2O D.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2【答案】A【详解】A. 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浸泡废铁屑可以使表面的油脂水解除去,但不能除去表面的铁锈,故A错误;B.废铁屑被硫酸溶解生成硫酸亚铁,生成的亚铁离子被双氧水部分氧化生成铁离子,形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混合溶液,若生产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气中生产,亚铁离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将不能得到高纯度四氧化三铁产品,其中会混入氧化铁杂质,故B正确;C.根据B的分析,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 ,涉及反应:H2O2+2Fe2++2H+=2Fe3++2H2O,故C正确;D.根据最终产品为四氧化三铁,其中Fe2+和Fe3+的数目比为1:2,因此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2,故D正确;故选A。
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分析】镁、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OH-,溶液pH增大,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详解】A.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不是正极,故A错误;B.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H2O2+2e-=2OH-,故溶液pH值增大,故C正确;D.溶液中Cl-移动方向与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6 │ 使用建议
6.要从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材料的性质、离子的 放电顺序等方面去复习电解池,利用电子守恒法解决相 关的计算问题。 7.注意这部分内容以社会热点,例如能源危机问题、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前沿动态为背景,以身 边的生活经验为情境命题是一个明显的动向,也是近几 年高考命题的重点,需要特别注意。
专题6 │ 使用建议
3.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知识理论性、规律性较强,并且 概念较多,容易混淆,需要在加强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概 念的定义和实例。 4.新型燃料电池、熔融盐电池、二次电池的原理,电 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都是高考中常常涉及的知识,是 重点也是难点。金属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的 书写或正误判断是常见的命题采分点,要注意从原理上去分 析掌握,并了解金属保护的方法。 5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的规律、电解的应用(包 括氯碱工业、铜的精炼、电镀、电冶金)等知识点较多,经常 与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 算等多个知识领域联合命题。
第18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反应热 焓变 【知识梳理】 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
判断依据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 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E反应物______ E生成物 >
E反应物______ E生成物 <
与化学键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释放出的总能量 释放出的总能量 大于 反应物分子 ________ 小于 反应物分子 ________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专题6 │ 使用建议
4.常见的化学电源的题目命题主要落脚点放在正负极材 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式的书写上。而对于金属的 腐蚀与防护主要是放在了原电池的构成水膜的性质以及正极 反应式的不同上。 5.在电解池的编制中,重点对电解的原理与应用、电化 学的解题思路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归纳,特别重视规律的 总结和方法的归纳,体现理论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6.本专题最后设置了一套滚动卷,滚动范围是专题5、6。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能与热能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 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 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 和 O 生成 CO2 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 C 和 O C.CO 和 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 O2 反应的过程
命题规律 能源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必 考点,考查形式有:一是以图像、图表为背景考查能量变化、 化学键键能、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的关系及简单计算;二是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三是结合生产、生活考查燃 烧热、中和热和能源的开发利用,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 主,难度不大。
板块一 主干层级突破
题组二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及图像分析 3.反应 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 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 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解析 反应 A+B===C 为放热反应,则 A、B 具有的总 能量高于 C 具有的总能量;A+B===X 为吸热反应,则 A、 B 具有的总能量低于 X 具有的总能量;X===C 为放热反应, 则 X 具有的总能量高于 C 具有的总能量,综上所述,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解析 状态Ⅰ的总能量为反应物的总能量,状态Ⅲ的总 能量为生成物的总能量,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 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 错误;从状态Ⅰ~ Ⅲ的图示可知,反应中 CO 并未断键形成 C 和 O,C、O 原 子之间始终存在化学键,B 错误;由图示可知,CO 与 O 在 催化剂表面形成了 CO2,CO2 分子内存在 C===O 极性共价 键,C 正确;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 O 反应生成 CO2 的过程,并不是 CO 与 O2 反应的过程,D 错误。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82张)
进入导航
第16页
解析:反应总过程为 N2O+CO===N2+CO2,根据图示可知,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ΔH<0,A 项正 确;根据反应历程,Fe+为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 项正确;FeO+为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C 项错误;根据图示, Fe++N2O―→FeO++N2、FeO++CO―→Fe++CO2 两反应中反 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均为放热反应,正确。
成 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 ΔH=_-__5_3_._5_k__J_·m__o_l_-_1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
可能是_____b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 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 溶液的 温度
进入导航
第6页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理解 ①物质能量高低的关系角度
进入导航
第7页
进入导航
第8页
2.燃烧热、中和热的理解 (1) 数 值 的 表 示 : 燃 烧 热 、 中 和 热 表 示 时 用 “ 数 值 + 单 位 (kJ·mol-1)”,但若用 ΔH 表示时,均为负值。 (2)理解: 燃烧热:①可燃物必须为 1 mol,同时注明同素异形体的种 类。 ②与 O2 充分燃烧。 ③生成物:C―→CO2(g),H―→H2O(l),S―→SO2(g) 中和热:生成 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用离子方程式 H+(aq) +OH-(aq)=H2O(l) ΔH=-57.3 kJ·mol-1 表示。若离子方程式 不符合,则 ΔH≠-57.3 kJ·mol-1。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6.18 第18讲 化学能与热能
ΔH
图1: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_放__热_反应 图2: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_吸__热_反应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判断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
吸热
放热
(2)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分析
吸收
放出
吸热 > <
放热
(3)常见的放热与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①可燃物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常见 ③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反应 ④物质的缓慢氧化 ⑤铝热反应 ⑥大多数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
①弱电解质的电离 ②盐类的水解反应 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④C和H2O(g)、C和CO2的反应 ⑤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__反__应_热___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物_质____变化和___能__量___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表示25 ℃、 101 kPa条件下,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 _放__出__5_71_._6_k_J_的热量。式区别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 “点燃”“加热”等。
(2)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 “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3)同素异形体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除注明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 (4)ΔH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如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表示25 ℃、101 kPa 条件下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可释放92.4 kJ热量。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课件(28张)
3.(RJ必修2·P38改编)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 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共价键
E(kJ· mol-1)
H—H 436
F—F 157
H—F 568
H—Cl 432
H—I 298
A.432 kJ·mol-1>E(H—Br)>298 kJ·mol-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2H(g) ΔH=+436 kJ·mol-1 D.H2(g)+F2(g)====2HF(g) ΔH=-25 kJ·mol-1
(2)计算公式:
ΔH=- 0.418t2 t1kJ·mol-1。
0.025
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
(3)注意事项: ①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 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_使__碱__稍__过__量__。
【微点拨】 注意两个1 mol,燃烧热要求可燃物必须是1 mol,中和 热要求产物水必须是1 mol。
2.(RJ选修4·P3改编)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 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 (-57.3) 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2(g)==== 2CO(g)+O2(g)的ΔH=2×(+283.0)kJ·mol-1
8H2O ====BaCl2+2NH3↑ 酸的反应
+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③C+CO2
2CO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能精品PPT课件
(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 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N2(g)+3H2(g)⇌2NH3(g)△H=-38.6kJ•mol-1
未标注反应条件
可逆反应中的△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H=生成物的总能量 - 反应物的总能量
-
+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高于生成物时,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低于生成物时,该 反应为吸热反应
一、反应热与焓变
• 2、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 ②微观角度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吸热
放热
断键吸收的热量<成键放出的热量
能量守恒
煤转化为水煤气之后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 多的热量吗?
煤的气化 直接气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间接气化:先转化为CO和H2,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 甲醛等。写出CO和H2合成甲醛的热化学方程式。 CO(g)+2H2(g)=CH3OH(l) △H=-128.1kJ·mol-1
目前可使用铜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请用画出反应过 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并用曲线I和曲线II分别表示不 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不是生成稳 定化合物
燃料的系数 不是1
燃烧热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 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注意: 1、生成物是常温下完全燃烧时的稳定氧化物 2、燃料的系数为1
二、热化学方程式
•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配平方程式
标明各物质的聚 集状态(g、l、s)
2020版高考化学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8讲 化学能与热能
第18讲化学能与热能课时集训测控导航表1.(2018·山西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a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b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C.图b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D.图a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解析: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图b中反应物总能量低,反应物稳定,故B错误;图b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可以表示吸热反应,故C正确;图a表示的是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但是多数的燃烧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故D错误。
2.(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已知化学反应S(l)+O2(g)SO2(g),通常情况下,燃烧1 mol S液体生成SO2气体放出293.23 kJ的热量。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1 mol固体S单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B.1 mol气体S单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C.1 mol SO2(g)的键能总和大于 1 mol S(l)和 1 mol O2(g)的键能之和D.1 mol SO2(g)的键能总和小于 1 mol S(l)和1 mol O2(g) 的键能之和解析:因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要放出热量,所以1 mol固体S单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故A错误;因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要吸收热量,所以1 mol气体S单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故B错误;因放热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1 mol SO2(g)的键能总和大于1 mol S(l)和1 mol O2(g)的键能总和,故C正确,D错误。
3.(2018·甘肃天水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25 ℃、101 kPa,1 mol S(s)和2 mol S(s)的燃烧热相等B.1 mol H2SO4(浓)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 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 H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解析:燃烧热指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S的燃烧热相等,故A正确;中和热是稀酸与稀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遇水放出热量,故B错误;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应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即101 kPa时1 mol氢气燃烧产生的H2O是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才是燃烧热,故D错误。
第18讲 化学能与热能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 1 或 ΔH =
___-__5__7_._3__k_J_·_m_ ol-1
[高考考查层面] 命题点1 与燃烧热、中和热相关的辨析
(1)燃烧热定义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 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1.在 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5.8 kJ /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 451.6 kJ /mol
(2)燃烧热是以 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 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 物质为标准来 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即 CO 的燃烧热 ΔH=-283.0 kJ/mol。
(3)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 热量,ΔH=-57.3 kJ/mol,弱酸、弱碱电离时吸热,放出的热 量小于57.3 kJ,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不确定
中和热 不一定为1 mol
生成水为__1__m__ol
不同点
反应热的 含义
101 kPa 时,_1__m__o_l 纯物质完
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 放出的热量
在稀溶液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
应生成_1__m_o__l 水_ 时所放出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A.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B.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 D.反应①、反应②的焓变之和为Δ H=-218 kJ·mol-1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反应物总能量都大于生成物,则反应①、②均 为放热反应,A正确;反应①、②中都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反应①、②都是氧化还 原反应,B正确;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说明反应①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反应② 中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C错误;反应①、反应②总的能量变化为218 kJ,焓变之和为 ΔH=-218 kJ·mol-1,D正确。
考点突破 真题体验
考点突破
梳理、讲解、训练 一站式突破
考点一 焓变与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
1.焓变与反应热 (1)焓(H)
知识梳理
(用2)于焓描变(述Δ物H)质所具有能量的物理量。
Δ H=
。单位
H(生成物)-H(反应物)
。 kJ·mol-1
(指3)当反化应热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 Q 表示,
提示:(1)√ (2)× (3)× (4)× (5)√
(6)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
(7)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 ()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 H不同。
提示:(6)√ (7)×
2.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表示活化能;b表示 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 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 示反应热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 2H2(g)+O2(g) 2H2O(l) Δ H=-571.6 kJ·mol-1 表示:25 ℃、101 kPa 条件下,2 mol 氢气和 1 mol 氧气反应生成 2 mol 液态水时 放出 571.6 kJ 的热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源自>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Δ 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Δ H 0
①可燃物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④物质的缓慢氧化 ⑤铝热反应 ⑥大多数化合反应
①盐类的水解反应
②Ba(OH)2·8H2O与NH4Cl的 反 应
③C和H2O(g)、C和CO2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1)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结成冰放 微
热但不属于放热反应。 点
(2)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 拨
NH4Cl与Ba(OH)2·8H2O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
3.反应热的本质
图示
a、b、c 表示的 意义
微观
宏观
a表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b 表示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c 表示反应热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书写步骤
②注意事项
物质的量
“+” “-” kJ/mol
水溶液 固体 液体 气体
名称)
Δ H 与反应的“可逆性”
微 可逆反应的Δ H 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点 拨 如 N2(g)+3H2(g)
2NH3(g) Δ H=-92.4 kJ·mol-1,表示 25 ℃、101 kPa
kJ·mol-1
单位
。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
Δ
2有.吸如热下反关应系和:放热反应
H=Qp
。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
概念
常见 反应
N2时转移2 mol e-,A不正确;根据图示,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B正确;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09-348) kJ·mol-1=-139 kJ·mol-1,C正确;由于该反应放热,所以
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D正确。
2.(2018·甘肃武威高三期末)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
条件下 1 mol N2 和 3 mol H2 完全反应生成 2 mol NH3 释放 92.4 kJ 热量。
【思维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2)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 ) (4)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 (5)活化能越大,表明反应断裂旧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越高。( )
A
A.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4 mol e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C.N2O(g)+NO(g)
N2(g)+NO2(g) Δ H=-139 kJ·mol-1
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解析: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化学方程式为N2O+NO
N2+NO2,反应生成1 mol
练后反思
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 H=E1-E2。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8讲 化学能与热能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 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 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 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6.理解盖斯 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1)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该反应的Δ H=
。
(3)使用催化剂
(填“能”或“不能”)影响该反应的反应热。
(4)逆反应的活化能可表示为
。
提示:(1)放热 (2)E2-E1 (3)不能 (4)E3-E2
考点演练
考向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像 1.(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