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专题策划探析(1)

合集下载

《新周刊》编辑特色探析

《新周刊》编辑特色探析

事求是 的选题 , 《 让 新周刊》 背后代表着一个特殊 然 生长 出来 的 , 非政府 主义 或 国家 主义 的 。在 生 而 的利益群体。主笔闰 肖峰对其表示 , 作为媒体为弱 活栏 目中,新周刊》技巧性 的介绍一种生活方式 《特色探析
15 3
个 方面 。
在萌芽状态 的、 具体而微 的、 从属于社会神经末梢


选题特色 - I 时代体 温 的记 录者
但最贴近人心的那些未来潮流 、未来行 为和未来
生活方式。” 这期《 新周刊》 采访 了 1 位各 中, 5
界 达 人 , 析 总结 了 8 分 8种 中 国小 趋 势 。在 这 些 小
选题策划对于图书编辑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 趋势 中 , 它涉 略政 治 、 经济 、 文化等 各方面 内容 。 环节 , 但是《 新周刊》 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持着“ 以做 “ 纸 全 是 评论 版 ” “ 能长 时 间集 中精 力 ” “ 报 、不 、 社 书的形式做 杂志” 。在很多人看来 , 与其说 《 新周 区领袖 ”“0 、 1 岁小孩就减肥” “ 、学习傻瓜经济学” , 刊 》 在 办 杂 志 , 如说 它 是 在 出 书 。【 别 是 自 是 不 特 等等 。《 新周刊》 的参与感很强 , 即媒体的时代感 , 20 年《 0 1 新周刊》 改版 以来 , 每期都会有一个新锐 它一 直 在 以一 个 时代 的观察 者 去分 析 、总结 我 们 专题展现给读者 ,每一个专题背后所 承载的时事 所处时代的走 向,带领读者 以时代前沿的姿态去
度盘点 因此也成为提升《 新周刊》 品牌价值 , 塑造 来 的选题讲出来才更为重要。《 新周刊》 凭借 它锐 特色 的 重要 编辑手 段 。 利 的笔锋 书写 着一 个 又一 个精 彩 的 故事 ,深 受 数

《新周刊》编辑大法(上)

《新周刊》编辑大法(上)

《新周刊》编辑大法(上)——关于选题、视角和立场每位杂志人都是杂志拼图中的分块,代表杂志某个侧面。

为杂志牺牲个人趣味,还是为个人趣味放弃杂志,你必须选择;亦或者,你能分裂得很好,在杂志定位与个人趣味之间自如切换。

选择就是立场。

——《新周刊》选题理念以做书的方式做杂志,《新周刊》第一。

《新周刊》策划分量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这对编辑的要求非常之高,要求保持对读者兴趣的把握能力。

——《炎黄春秋》杂志社执行主编,潜规则》作者吴思杂志人忙两头:选题日和下厂日。

每临报选题,新手往往憋得失眠,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找外援。

其实,老手也不好受,牙膏总有挤完的时候,逼得你不断充电。

选题使人折寿,所以,传媒人都短命。

互联网改变传媒制作方式,资讯唾手可得。

找选题就到网上去扒,但网上扒到的永远是剩料。

当然,这年头独家专访的料也不会留着给你,某个传媒垄断一个“大头条”的机会越来越微小了。

于是在见识上分高下。

“新闻总是这么多,看看报纸(杂志)怎么说”,对同一事件源,各传媒各有说法,但难的就是要拿出别具一格的说法。

所以,做传媒不仅考腿力,也更考眼力。

编辑手册中往往明文规定,新手必须阅读多少本杂志,多少本外刊,多少份报纸,多少个网站,但要报出符合本刊的选题,你只有靠大量翻阅本刊的历史了……太阳底下无新事,互联网后无新闻。

但选题还是要报的,因为读者有期待。

找到一本杂志自己的说话方式一开口就知道你是何方神圣。

“他就是那个腔调”往往是对某杂志的评价。

业界曾有一种说法,如果说《新周刊》是一个标新立异的叛逆青年,那么《三联生活周刊》就是一个稳重儒雅的知识分子。

《新周刊》喜好先声夺人,语不惊人死不休,“阻击霸权”、“砸烂电视”、“中国不踢球”……当然,以上说法参照的是上个世纪末的杂志生态。

同为男性杂志,因各自目标读者群不同,说话腔调也不同:“高级行政人士”,新视线》以前找不到腔调,但自从改为创意杂志后渐人佳境;“真性情男人”,《男人装》以裸辣之风打下一片天地;“成熟男性”,《时尚先生》的腔调看似教训小男人,“精英男性”,又要社会责任和社会理想,又要追求个人成功和生活品位,《名牌》的精英腔调十分尴尬;“三有新人”(有钱、有闲、有品位),《时代周报》曾准确地抓住新贵阶层的腔调,可惜未能走远。

浅评《新周刊》

浅评《新周刊》

浅析《新周刊》的“新锐”经营与管理摘要:《新周刊》从诞生以来,经历了16年之久的磨练,在我国的新闻周刊中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它以“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定位了独特而吸引受众的品牌,有着自成体系的操作模式,被受众所期待的“情有独钟”,并且在众多新闻周刊中遥遥领先,除了杂志本身的内容新锐、犀利,有见解外,另一大功臣非它的经营与管理莫属。

关键词:《新周刊》新锐媒介经营与管理正文:一.新生儿的诞生1996年8月18日,起初作为一本平凡的杂志,《新周刊》在广州问世。

这个新生儿最初仅仅是九三广告公司和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的一个试验品,而后在两三年的成长里,经过了几次更名,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真可谓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经典实例。

初创时期的《新周刊》与今天我们所看到大相径庭,那时候仅仅是56页码的新闻纸,与今天的彩色印刷纸不能相提并论。

同时,它的销量并不可观,也没有做相应的宣传。

投资商的资金在整个运营期间常常入不敷出,《新周刊》随时面临夭折的危险。

新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但却也是前进的,今天的成就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内容决定形式——《新周刊》精髓之所在在其创刊初期,《文汇报》就曾评价过《新周刊》的内容“这是一本叫人又恨又爱的杂志......无论是对其爱不释手者,还是嗤之以鼻者,都无法回避这一事实:以强调策划力著称的新一代办刊人,用港式热闹和京式调侃抢占了新型文化刊物可读性的制高点。

”2002年初全国的100多家报刊在台湾举办了一个大陆期刊展,调查显示《新周刊》是最受台湾欢迎的大陆杂志。

这些实例都是肯定《新周刊》内容的铁证。

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1.文字.《新周刊》标榜的就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它的的确确也做到了这一点。

新锐是它独特的风格。

“中国不踢球”、“砸烂电视”、“弱智的中国电视”、“F40”、“她世纪”、“无厘头.com”、“80年代下的蛋”、“忽然中产”、等等专题在全国掀起了轰动的热潮,并由此创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词语。

运用pest和五力模型分析新周刊

运用pest和五力模型分析新周刊

分析《新周刊》《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

每期128页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

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14年后的今天,增增日上,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杂志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挑战,《新周刊》也不例外。

那么他又面临这怎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机会环境呢?(一)政治环境P:在媒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媒介是处于政治大环境中的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既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也同时受到政治或“公众干预”的制约。

按以往的新闻学常识就会毫不迟疑的回答:党和政府的喉舌。

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种制度安排,更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复杂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我国的媒介都处于党的政治环境中,也就是说必须遵守党性原则。

而作为新周刊,虽然提倡办刊宗旨:观点供应商、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也必须是在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所以最直接尖锐的触及某些人,某些领域还是适而止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以及党和政府对媒介发展的支持,为媒介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规范了媒介发展的秩序,《新周刊》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时代生活、经济、文化、城市发展有风向标的作用。

(二)经济环境E:《新周刊》主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20几岁到40几岁的群体的杂志,而这群读者刚好处于人生事业的阶段,最为有消费力的群体,为《新周刊》豪华的封面,好的纸张和高品质的广告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专题策划:《图书馆论坛》与《新周刊》的比较

专题策划:《图书馆论坛》与《新周刊》的比较
张 晓 源
( 东省立 中 山图书馆 ,广 东 广州 5 0 1 ) 广 110
[ 摘 要 ]通过事 实数据 ,比较分析 了 《 图书馆论坛》与 《 周刊》 的专题 策划。《 周刊》 通过层 次金 字塔 结构的专 新 新 题 策划 ,以 “ 主题… ‘ 焦”“ 聚 概念” 三层 次构建 了一 个刊物与社会生 活的传播互动模式 ,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 。《 图 书馆论 坛》通过 专题 策划 ,以高素质作 者 、高质量论 文和 高密度特征 推 出 “ 图书情报 专 家学 者论 坛专辑” ,具有 “ 观点领
工的表现 。本文尝试 以 《 新周 刊》 的专题策划作 为参照系 , 对比分析 《 罔书馆 论坛 》的专 题策 划 ,以期 为 《 图书馆论
坛 》 的编 辑 工 作 寻 找 一 建设研 究 ( 争鸣 ・ 探
索)
提升『 理论构建阅读社会 ( 鸣 ・ 索 ) 蒯读 争 探 信 息 获 取 闩 由与 公 共 书 馆 ( 鸣 ・ 索 ) 争 探
维普资讯
20 0 6年 l 月 2
图 书 馆 论 坛
L b ay T b n i rr f u e i
De c. 2 0 06
第2 6卷 第 6期
VO . 6 N 6 1 2 o.
专题 策划 :《 图书馆论坛》 与 《 新周刊》 的比较
2 专题 策划 的 比较分析
期刊 专 题 策 划 ,是 刊 物 在 综 合 分 析 自身 定 位 和 办 刊 宗
旨 , 以及 所 承 载 的 社 会 责 任 、文 化 使 命 、凄 者 需 求 及 作 者
因特网大众分类法若干问题的探 时 ( 息组织 ・ 信 信息服
务)
国外社区信息服 务理论 与实 践发 展的几 个新特 点 ( 信

新周刊共96期封面专题的目录精心整理

新周刊共96期封面专题的目录精心整理

新周刊封面专题(392期尝鲜阅读)下半夜的中国人(392期)(391期尝鲜阅读)视频瓦解电视(391期) 爱过。

(388期)2012中国情爱报告(388期)2012中国情爱榜(388期)中国人的情感模式就是找妈(388期)爱情很大,床可容纳(388期)对16个热门爱情问题的科学问答(388期)两性关系的17种趋势(388期)爱情没那么美好(388期)极品前任的10种类型(388期)饶平如、毛美棠:爱是永不止息(388期)写给TA的三行情书(388期)关于未来爱情的N种想象(388期)中国礼品指南(387期)爱送礼的中国人(387期)中国礼品指南(387期)好礼品的标准(387期)送什么?如何送?送给谁? (387期)身世、外形、形式缺一不可(387期)论送礼的最高境界(387期)十二星座收礼怪癖(387期)你收过或送过最别致的礼品?(387期)外心人为什么我们离自己越来越远? (386期)尴尬现实:外化、物化和石化(386期)看向内心的N个大师(386期)外心人的13个心理指标(386期)只有秀外,没有慧中(386期)15种你绕不开的“生活代理” (386期)美国人的外包实验(386期)找魂儿(386期)期待诉诸内心的一代人(386期)2012中国娇子新锐榜(385期)2012十大关键词(385期)2012年度汉字(385期)2012:转折之年(385期)2012横竖撇捺(385期)2012锐词(385期)十大感动(385期)十大惊艳(385期)十大惊吓(385期)十大幸福(385期)十大秀(385期)十大猛人(385期)十大愤怒(385期)十大痛快(385期)十大痛心(385期)十大新闻景点(385期)十大坚持(385期)十大在一起(385期)十大最美(385期)十大逆袭(385期)十大STYLE (385期)十大营销(385期)十大忙(385期)十大告别(385期)2012小事记(385期)2012语录国内(385期)2012语录国际(385期)微性(384期)微性时代的两性关系(384期)要不要和陌生人上床?(384期)微信摇一摇,陌陌聊一聊(384期)陌陌与微信的言行潜规则(384期)为什么女孩爱自拍?(384期)微博性生态分析(384期)孤独是一门大生意(384期)泛社交时代的性与人际关系(384期)逆城市化(383期)让农村人回乡比城里人进村更重要(383期)碧山话剧(383期)老贾学农(383期)乡村建设的中国难题(383期)城市人与乡村的N种关系(383期)徐兰香造一个与工业化抗衡的新桃花源(383期)邱建生农村自我修复的力量来自广阔土地(383期)学术文本中的乡村课题(383期)文学中的乡土中国(383期)农村需要城镇化而非城市化(383期)新农村建设的方法是改良(383期)逆城市化在美国(383期)艺术作为抱怨(382期)人之上升(382期)人,才是生活方式的载体(382期)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方式病(382期)10位生活家盘点2012 (382期)优化生活贡献榜(382期)2012生活方式年鉴(382期)种的不是菜,是生活(382期)堵在路上的中国(382期)喧嚣的孤独(382期)养生还是养大师?(382期)不再吆喝了,再不吆喝了(382期)Monogram的审美疲劳(382期)一个人的经济(382期)酒的江湖(382期)云时代(382期)艺术泡沫倒计时(382期)多做一点无用的阅读(382期)电视好声音,受益非音乐(382期)总能从电视上学点什么(382期)生活方式学的逻辑起点(382期)生活方式研究是对人类科学文明的整合(382期)疼痛(381期)艺术家就是社会的痛感神经(381期)他们是历史的匿名者,人群中的人(381期)刘小东专访“我只是跟着这个社会一起纠结,一起想不通,于是奔赴现场” (381期)23个路人看了刘小东的画(381期)当写实绘画走到刘小东这一站(381期)我们如何给自己止痛?(381期)我们星球最美的街道(380期)街道,人类生活的河床(380期)世界的街道与街道的世界(380期)街头,永不付费的画室(380期)街头,革命与狂欢(380期)从“小桥流水”到“我们走在大路上” (380期)街道:城市的毛细血管(380期)街道的未来(380期)垄断的教育与消失的“学校” (379期)中国腰围(379期)为什么中国的腰围越来越大?(379期)保罗·弗伦奇胖孩子会成为胖成年人(379期)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胖子加工厂(379期)腰围是毕生的修行(379期)皇帝的餐单(379期)这个世界为什么讨厌肥胖?(379期)在虚拟的世界变瘦,在现实的世界变胖(379期)中国人的身体记忆(379期)肥胖症与一个国家的精神委顿(379期)弱点营销(378期)你是弱点营销的起点和终点(378期)营销是消费社会的大独裁者(378期)20大中国式弱点营销(378期)怕,是最强大的弱点营销(378期)巨人的公司史就是弱点营销史(378期)如何做一个限量版的人?(378期)文化是跑长跑的经济(378期)叶茂中广告是一门劝诱的艺术(378期)心理学是一门大生意(378期)人性的弱点也是历史发展的杠杆(378期)其实,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才是你真正的弱点(378期)口活儿(377期)有话就不好好说(377期)口活儿达人(377期)文字游戏的26大流派(377期)每种人都有自己的文字游戏、(377期)现代汉语网络词典(377期)一种令人开心的降格游戏(377期)游客帝国(376期)却最不会玩?(376期)不受欢迎的游客长什么样(376期)有一种GDP叫中国游客(376期)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个坏导游(376期)在英国花“北京镑”在日本花“北京元” (376期)一条好的旅游线路是怎么制定的?(376期)欧逸文旅行从来都不只是去看世界(376期)那些我们很少去的地方(376期)400年来,我们游的是同一个世界吗?(376期)游客缔国(376期)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375期)你必须知道的101个台湾人(375期)台湾现象(375期)认真的台湾人(375期)你必须体验的101件台湾事(375期) 爱恨台湾的101个理由(375期)台湾人说台湾(375期)台湾“市民社会”养成史(375期)为原住民发声的民意代表(375期)“我要让他们把两蒋穿在身上” (375期)不搞政治的女人,想把台湾变得更好(375期)镇澜宫“宫主”如何推广妈祖文化?(375期)台湾的“好时代”和“坏时代” (375期)台湾社会的“小日子” (375期)她曾“感动中国” (375期)“民国范儿”的传承与创新(375期)我们都是经历过困惑的猎人(375期)当“阿宅”变成意见领袖(375期)无聊八卦的新闻和善意和谐的社会(375期)台北是可以随心所欲行走的城市(375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青春期(375期)畅销10年刚刚好(375期)台湾女人爱“政治” (375期)台湾作家和大陆作家最大的区别(375期)台湾音乐的小清新与小愤怒(375期)台湾素质是如何炼成的?(375期)目击台湾(375期)窦文涛:台北人细腻周到,但容易摸不到他们的心(375期)冯仑:大陆媒体只说好,台湾媒体只说坏(375期)雷颐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375期)陈斌华台湾有传统文化的保存(375期)岛屿上的行动者(375期)我的台湾转型之旅(375期)台湾!台湾!(375期)想象的祖国(375期)最有人情味的10个台湾创意(375期)两岸的十大桥梁(375期)台北谣言(375期)兰屿(375期)微尘圣像(375期)欧不欧?(374期)欧洲还欧吗?(374期)欧洲新锐榜(374期)对欧洲的想象和表达(374期)从欧洲杯到奥运会(374期)欧洲留学的社会阶层(374期)我们过着的生活,欧洲人早已过过(374期)用欧洲的思想,自己启蒙自己(374期)欧猪四国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374期)赶场血拼是不是旅行的意义?(374期)老欧洲的风景(374期)屌丝传(373期)我们善于自我治疗(373期)屌丝进化论(373期)屌丝编年史(373期)梦想的空间有多大?(373期)屌丝一枚(373期)全世界都在下流社会(373期)瞬间变屌丝(373期)先生(372期)一百年来影响了中国的先生们(372期)邓康延和他的“先生们” (372期)蔡元培“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372期)胡适内无武器,请勿疑虑(372期)梅贻琦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372期)张伯苓最可悲是教书匠(372期)晏阳初到民间去(372期)陶行知当时行知号知行一(372期)梁漱溟国性不存,我生何用?(372期)竺可桢人皆可以得善(372期)陈寅恪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372期)马相伯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372期)我看十大先生(372期)“先生”考(372期) 一个91岁老人的先生私人史(372期)大学教授是先生,小学老师更是先生(372期)“先生”小事记(372期)立人大学学生是来一起办大学的(372期)熊丙奇中国大学不应该是一级政府(372期)谢泳西南联合大学为什么成功?(372期)叫一声“先生”是抬举你(372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372期)后宫有戏(371期)最复杂的人性在后宫(371期)后宫看什么?(371期)后宫的22条成功学(371期)后宫角色论(371期)历史学者谈宫斗(371期)除了戏,“后宫”还是种游戏规则(371期)控制信息,就是控制后宫(371期)后宫没戏(371期)梦露,而且邦德(370期)性感力(370期)你会爱上他或她吗?(370期)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梦露?(370期)没有汽车,就没有詹姆斯·邦德(370期)全球性感势力榜(370期)三种性感,三种打造(370期)中国式性感指南(370期)喧嚣的孤独(369期)当下中国的12种孤独(369期)好像是一个陌生人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369期)科技是个生命体(369期)孤独的人都是不会独处的人(369期)孤独的22个时代病因(369期)6个社交媒体控(369期)网络时代的人际孤独症(369期)他描绘孤独,只为拥抱更多(369期)技术把人类与自然隔离开来,我们已经不能接“地气”了(369期)我穿越了!(368期)十大创新电视人(368期)2011中国电视榜(368期)2011中国电视榜·榜外榜(368期)2011中国电视红皮书(368期)电视生存指南(368期)电视剧销售的是情感(368期)明星变成普通人(368期)我们在表演找工作(368期)比房价涨得更快的是网络版权(368期)电视嘉宾之(368期)媒体所制造的22个新世界(368期)理科男(367期)理科男是一种什么生物?(367期)他们都是风投的爱人(367期)要么文艺,要么杀死文艺(367期)至少让自己看上去像一个理科男(367期)是经济适用男,也是重口味(367期)蔡天新数学和诗歌都是想象的产物(367期)牛顿的苹果和扎克伯格的人际链(367期)他自己聪明,就以为全世界都很愚蠢(367期)一个只会质疑不会调侃的世界,是个不好玩的世界(367期)特色比星级更重要(366期)2011酒店魅力排行榜(366期)2011酒店魅力排行榜(366期)2011酒店魅力排行榜(366期)2011酒店魅力排行榜(366期)2011酒店魅力排行榜副榜(366期)评委看酒店(366期)跟着电影住酒店(366期)2011世界酒店风云榜(366期)九个梦想酒店和一个噩梦酒店(366期)不是家的感觉,真好!(366期)未来简史(365期)人类为什么喜欢预言?(365期) 预言之书传播篇(365期)科技篇(365期)生活方式篇(365期)社会篇(365期)经济篇(365期)环境篇(365期)伊恩·约翰逊我们不作任何预言(365期)将爱(364期)2011中国情爱报告(364期)2011中国情爱榜(364期)女人找爱时,同时在找什么?(364期)十大爱情替代品(364期)爱、世界末日与异次元不明入侵物(364期)亲,你跟谁亲?(363期)我们都是扮演熟人的陌生人(363期)天下名人是一家(363期)非亲戚的亲戚们(363期)你和亲戚的关系还好吗?(363期)一个企业里有多少亲戚?(363期)熟人社会的陌生人辞典(363期)董上德亲戚关系也是社交关系(363期)麻国庆“熟人社会”的变与不变(363期)谁才是你的“亲戚”?(363期)有用的无用,无用的有用(362期)做点无用的事(362期)做无用的事,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更安静的心(362期)有用的一天(362期)100件人生应做的无用之事(362期)童大焕快是无用的,等等你的灵魂(362期)邓晓芒哲学有什么用?(362期)奢侈的清贫(362期)以无用之事治时代焦虑症(362期)2011大盘点(361期)“信”:2011社会观察(361期)锐词(361期)中国人在忙什么?(361期)我的2011,波澜不惊,风云再起(361期)十大感动(361期)十大痛快(361期)十大猛人(361期)十大惊艳(361期)十大愤怒(361期)十大坚持(361期)十大温暖(361期)十大伤不起(361期)十大hold不住(361期)十大营销(361期)十大秀(361期)十大体(361期)十大坑爹(361期)十大老不信(361期)十大好玩(361期)十大临时工(361期)十大微公益(361期)十大告别(361期)郑在做,郑在爱(360期)“郑渊洁”是一种态度(360期)从童话大王到社会公民(360期)郑氏父子:“私塾教育”的一对孤本(360期) 他天生就有他的教育理论(360期)写给残酷世界的儿童教程(360期)把小事解决了,世界会更好(360期)有一种媒体叫郑渊洁(360期)我们最缺哪些常识?(360期)郑渊洁告诉我们的50个常识(360期)人联网(359期)推委眼里的2011中国互联网(359期) 2011中国网络生活红皮书(359期)博雅互动:德州扑克,全球挣钱(359期) 小米:用户定义一切(359期)知乎:认知盈余时代的知识共享(359期) 唐茶:中文电子书需要一场革命(359期) 手机人@2011 (359期)2011网络十大事件(359期) 自由意识推动信息流动(359期)最终,互联网是你我的故乡(359期)保卫社会(358期)旁观他人的痛苦(358期)如何保卫社会?(358期)必须保卫社会(358期)你什么样,社会就什么样(358期)让穷孩子也能跳舞(358期)中国社会的温差(358期)运动中的西方社会(358期)保卫社会实质上是构建社会(358期)头文字i (357期)头文字i (357期)iAge:我时代(357期)凡人乔布斯(357期)乔布斯的思想武器(357期)与乔布斯平行的这个世界(357期)从理想国到苹果国(357期)苹果在中国(357期)发给乔布斯的一条短信(357期)从“iSad”到“来自乔布斯的iPhone” (357期)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357期)小日子(356期)在大时代,过小日子(356期)春(356期)我们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愈来愈像一个异乡人(356期)电影中的小镇青年(356期)弹唱会(356期)德黑兰读书小组(356期)夏(356期)一百年前就是这样生活的(356期)苦茶甜茶和鲜花的生活态度(356期)101大楼后的台北老街区(356期)拿上海的稿费,过小城的日子(356期)秋(356期)集市(356期)写完一部英雄梦,跑坏两台跑步机(356期)拧发条的墟里梦(356期)冬(356期)周海婴半个世纪前的生趣(356期)中国人的家当(356期)郑国谷我们从来就没有过“大日子” (356期)贺红凤的秋天(356期)嘉兴人的现在和过去(356期)什么都是浮云,只有小日子才属于自己(356期)重口味与小清新(355期)趣味鸿沟造就文化自由(355期)重口味溯源(355期)小清新溯源(355期)1172个小清新小组(355期)“犯罪现场法医”来到你身边(355期)钱人豪解读《Z-108弃城》(355期)米原康正的“一期一会” (355期)乙一的黑与白(355期)日本潮流文化的口味(355期)吐槽当代流行怪现状(355期)跟现实相比,一切重口味都算小清新(355期)心媒体(354期)选择利益,还是选择“古老的敌意”?(354期)用深幽、寂静和谦卑的真诚面对一切!(354期)北岛对北岛的敌意(354期)北岛历史叙述中的个人记忆(354期)新媒体与心媒体之辩(354期)托尔斯泰逃走了(354期)心媒体的七个样本(354期)你是你自己的心媒体(354期)追问中(353期)什么东西没变?(353期)中国人还有梦吗?(353期)还有多少中国味?(353期)怎么看美国?(353期)网络改变了中国吗?(353期)如何发现城市魅力?(353期)中国缺什么?(353期)艺术家批准了吗?(353期)大学到底怎么啦?(353期)如何破解阶层之谜?(353期)中国人担心什么?(353期)还敢爱吗?(353期)像什么一样生活?(353期)怎样才能住得更像个人样?(353期)中国人为什么要追求成功?(353期)陈丹青原来我睡在大时代(353期)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榜(352期)兑现主义(352期)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都猜错(352期)中国艺术品市场报告(352期)7位艺术批评家解读中国当代艺术(352期)当代艺术导游(352期)中国当代艺术家谈艺录(352期)艺术圈是个什么圈?(352期)当代艺术是看中国的最好角度(352期)低成本生活指南(351期)压缩开支不如构建成本(351期)公共空间消费细则(351期)好公司都是省出来的(351期)低成本也有幸福生活(351期)高品质的生活往往都不花钱(351期)别让“低成本”吃掉你的钱包(351期)低成本网购指南(351期)“宅生活”是一种消费生活(351期)为什么我们越活越穷?(351期)让我们谈谈养生吧(350期)中国人为什么爱谈养生?(350期)人人都来谈养生(350期)徐文兵先知身体,才知世界(350期)八爷养生就是顺其自然(350期)苏华仁人类的一切文化和活动都是养生(350期)蔡澜“健康版”害死很多女人,又间接害死很多男人(350期)中国人的养生简史(350期)现代人的十大困境(350期)友善经济(349期)友善经济学(349期)海底捞把人当人(349期)海航最好的激励是给员工上升空间(349期)谷歌不作恶就是最大的慈善(349期)社会企业做生意救贫民(349期)英国“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的中国实验(349期)公平贸易在中国(349期)扛着“善旗”去作恶(349期)稻盛和夫我只是恪守了常识而已(349期)台湾社会有“人味” (349期)商业伪善种种(349期)友善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349期)无聊的哲学(348期)无聊词典(348期)无聊词典(348期)总有一个句子让你伤不起!(348期)无聊之最在中国(348期)搞笑诺贝尔的中国赢家(348期)那些闲得蛋疼的人类(348期)一半是休闲,一半是体育(348期)没有经济效应,只有无聊扎堆(348期)Web2.0就是无聊本身(348期)西方世界的后现代美学(348期)男人没了?(347期)中国男人是如何异变的?(347期)中国男人不完全肖像(347期)张结海中国男人不够man (347期)从肌肉猛男到妇女之友(347期)女人要男人有责任心、上进心又不花心(347期)那些男人的5种不靠谱德性(347期)中国男人有多“不是男人”?(347期)除了权、钱,男人还剩下什么?(347期)大时代的边上(346期)你和时代合唱,我和自己独吟(346期)布农中国最幸福的农民(346期)苏家桥谁见幽人独往来(346期)刘慈欣只有在科幻里,我才是个理想主义者(346期)吕楠爱不是拥有,爱是践行(346期)@E2MAN戴着头套的中国叙事(346期)行者先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后有特立独行的人生(346期)何伟在寻找中国的路上(346期)木心文艺范儿的“活化石” (346期)刘小东将卑微的生命画进大时代(346期)李健不愤怒就是批判(346期)上海城市交响乐团请不要给我们鼓掌(346期)北大耕读社耕代表有机农业,读代表传统文化(346期)大时代边上的庸见词典(346期)善待异见,是时代最大的进步(346期)苹果力(345期)苹果力(345期)人类欲望苹果始(345期)一个苹果的26种世界观(345期)杨樾苹果“微控”了人们的生活(345期)王冉这是一种宗教般的热情(345期)龚彦苹果让我想到欲望和欺骗(345期)孟小蓓苹果掀起的是“浪漫消遣”潮(345期)把传奇变成神话,把神话变成宗教(345期)你不需要理解,你只需要接受(345期)忐忑(344期)安慰才是中国之盐(344期)当地球调到振动模式(344期)日本人如何安慰自己?(344期)中国的正面报道对日本有安抚作用(344期)中国的正面报道对日本有安抚作用(344期)“我”看到了秩序(344期)“我”看到了秩序(344期)日本人习惯了地震,也习惯了忍耐(344期)日本人习惯了地震,也习惯了忍耐(344期)信息公开是最大的治愈(344期)忐忑不安的时候,还是要听科学家的(344期)我们是如何进行灾后安慰的?(344期)当内心调到忐忑模式(344期)直面“忐忑”的12个减压方案(344期)安慰其实是一个创意产业(344期)龚琳娜忐忑的时候,我听从内心的选择(344期)龚琳娜忐忑的时候,我听从内心的选择(344期)自我安慰语录(344期)早安励志,晚安温情(344期)2010中国电视榜(343期)推委评电视(343期)2010中国电视红皮书(343期)电视里的“婚活”潮(343期)没有网络,不成电视(343期)2010年卫视频道新玩法(343期)当我们看电视剧时我们在看什么?(343期)CCTV-9如何直面中国现实?(343期)电视人修电视禅(343期)故乡(342期)故乡的死与生(342期)于坚我们像灰尘一样被赶到了大地上(342期)老猫故乡是一个“气场” (342期)李承鹏为了逃离的故乡(342期)梁鸿每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应该有原罪感(342期)谁杀死了故乡?(342期)怀旧是种现代病,也是精神病(342期)享乐主义者也有乡愁(342期)中国有多贵?(341期)中国为什么这么贵?(341期)1元到100000000元,你怎么花?(341期)只有公交最平民(341期)8000新元是生活的分水岭(341期)四年间支出暴涨(341期)高税收必有高享受(341期)再见,10块钱以下的快餐(341期)名牌在这里身价倍跌(341期)黄亚生除了房子,没什么可囤积的(341期)学会爱(340期)2010中国情爱报告(340期)2010中国情爱榜(340期)反击十大爱情偏见(340期)我们都死了,爱情还没死(340期)廖一梅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的不是同一种东西(340期)张发财爱情是一把沾着蜂蜜的刀(340期)春树你以为我不敢?(340期)蒋方舟我不懂,爱情是什么(340期)电视里的爱情永远都是消费品(340期)140字的爱情(340期)打好这手烂牌(340期)新世纪十年回望(339期)国际关系十年(339期)财经十年(339期)城市十年(339期)社会十年(339期)生死之书(339期)关于这十年的汉语思想(339期)文学十年(339期)艺术十年(339期)艺术品越来越甜,艺术家越来越贵(339期)传媒十年(339期)网络十年(339期)娱乐十年(339期)生活方式十年(339期)晒生活成就民间时尚(339期)幻觉的十年(339期)乐·自由·我(338期)明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338期)快乐不靠发药丸(338期)中国快乐榜(338期)他们生产快乐,我们消费产品(338期)10个最快乐的古人(338期)2011年,我的“找乐子”计划(338期)自由比快乐更重要(338期)中国娇子新锐榜2010 (337期)2010十大关键词(337期)2010:围观之年(337期)2008—2010老百姓欢迎“国家大事”了吗?(337期)围观能否改变中国?(337期)浮云般的2010,来不及感慨(337期)我的2010 (337期)十大感动(337期)十大猛人(337期)十大惊艳(337期)十大营销(337期)十大悲情(337期)十大中国表情(337期)十大涨(337期)十大体(337期)十大给力(337期)十大围观(337期)十大浮云(337期)十大纠结(337期)十大告别(337期)做一个怎样的既得利益者? (336期)谁在中国过好日子? (336期)白岩松中国正处在“折返点”上(336期)于建嵘每个人都在底层,所以需要建立规则(336期)谁才是既得利益者?(336期) 我们都是既得利益者,又都是弱势群体(336期)别人纠纷方法论,我们纠结观念(336期)中国式“公务员”志愿(336期)香港好人何喜华(336期)做一个怎样的既得利益者?(336期)围观改变中国(335期)2010网络生活价值榜(335期)推委眼里的2010互联网(335期)2010中国网络生活红皮书(335期)微博是什么?(335期)团购时代,用钱投票(335期)“你在哪里”比“你是谁”更重要(335期)3Q之战,群殴使社会进步(335期)手机里的开发商(335期)2010网络十大事件(335期)人类的阅读方式必须要改变了(335期)在Facebook上,你扮演的是自己(335期)谁告诉我怎么活?(334期)青年导师形象之变(334期)谁影响了你的成长?(334期)我们时代的32位青年导师(334期)李泽厚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334期)李开复帮助年轻人,帮助自己(334期)俞敏洪脸皮没磨出老茧永不可能出人头马云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334期)《读者》一碗心灵的清汤荞麦面(334期)徐小平人生可以设计(334期)李阳人生就得疯狂一点儿(334期)任志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334期)冯仑痛苦是男人的营养(334期)郑渊洁终生向孩子学习(334期)张小娴爱情没有专利权(334期)刘墉一颗很热的心(334期)蔡康永人生不是一句话能够解决的(334期)洪晃终于找到一帮子能陪我玩的人了(334期)连岳爱的教育才能让爱进化(334期)万峰大家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334期)乐嘉颜色决定我爱你(334期)袁岳场面下的朋友远胜讲台上的神侃者(334期)铁姑娘(332期)我只粉女知青(332期)美的十大原则(332期)在一个越来越无趣的时代,她们带来另一种美(332期)邓丽君与翁美玲(332期)章子怡不错,陈冲自然,全智贤好看,吕燕美啊(332期)女人好不好看,跟男人有关(332期)哪个年代的女人更好看?(332期)“二”的纠结(331期)GDP的20种中国纠结(331期)多少薪水才算脱贫?(331期)中国穷人现状(331期)中国有钱后干什么?(331期)两个“世界老二”的生活景观(331期)致最穷的老二先生(331期)国际化的青春期片段(331期)一份兰德报告引发的争议(331期)“中国式增长”的潜力还有多大?(331期)中国最贫穷的是独立思考能力(331期)你可曾品尝到GDP的愉悦滋味?(331期)民国范儿(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330期)张鸣口述:五光十色说民国(330期)陶涵口述:蒋经国成长记(330期)沈昌文口述:在银楼里做boy,看上海(330期)张鲁口述:卢作孚——爱国家不等于爱政府(330期)文洁若口述: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330期) 林洙口述:再没见到比梁思成更和善的人(330期)前卫民国(330期)符号民国(330期)编了16年还源源不断的《老照片》(330期)消费民国(330期)文艺民国(330期)什么是范儿?范儿是一种精气神儿(330期)橡皮人(329期)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329期)橡皮人的中国肖像(329期)橡皮人为什么那么多?(329期)我们身上的10个“中国梦” (329期)在网上我们依然一无所有(329期)刘东不要相信一切号称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329期)冷漠比崩溃更可怕(329期)不婚物语(328期)婚姻不再是必选项(328期)不婚的20个理由(328期)李银河不婚的爱情更持久(328期)所有色彩的性格都可能不婚(328期)对“不婚”现象,我欢欣鼓舞(328期)一切与责任无关(328期)上帝也单身(328期)婚姻公司破产的可能性(328期)急之国(327期)谁按下了中国人的快进键?(327期)就是我们发明了不耐烦(327期)网络就是烦躁大本营(327期)排队国的奇迹(327期)选择现代化,就是选择不耐烦(327期)美丽的终端(326期)美丽的终端(326期)2010十大美丽终端(326期)智能手机的战国时代(326期)智能控(326期)终端就是新媒体(326期)新媒体知道分子纵论“终端革命” (326期)回到食指(326期)到底要在多少个小世界里相见?(326期)永远在线(326期)可怕的大学(325期)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325期)大学是间坏公司(325期)可怕的老师(325期)可怕的大学生(325期)可怕的课程(325期)可怕的大学官员(325期)可怕的大学城及教育产业化(325期)可怕的评估体系(325期)刘道玉从改革者到批判者(325期)。

新周刊线下活动方案策划

新周刊线下活动方案策划

新周刊线下活动方案策划字数:6100字第一节:活动策划一、活动目标本次线下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新周刊品牌的形象推广,增加读者粘性,提高用户参与度,打造新周刊社群,进而增加销售和市场份额。

二、活动主题1. 新周刊品牌推广2. 读者联谊会三、活动内容1. 主题演讲2. 读者分享交流3. 互动游戏4. 周边产品推介5. 品牌互动环节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2021年X月X日(周六)下午3点到5点地点:XXXXX会议中心五、活动预算预算总额为XXXXX元,按照以下分类进行设定:1. 活动场地租赁费用:XXXX元2. 活动主题演讲嘉宾费用:XXXX元3. 活动物料制作与采购费用:XXXX元4. 活动餐饮费用:XXXX元5. 活动推广费用:XXXX元6. 其他支出:XXXX元第二节:活动筹备一、活动主题设计1. 根据新周刊主题和风格,确定以“读者联谊会”为主题,突出互动和交流活动。

2. 主题演讲设置为活动的核心环节,邀请知名专家嘉宾进行讲解和分享。

二、活动场地选择和布置1. 选择适合容纳活动规模的会议中心,确保场地设施齐全,且能够满足活动需求。

2. 布置舞台、座椅和音响设备,确保活动进行的舒适和顺利。

三、活动物料准备1. 设计并印刷活动海报、背景板和场刊,增加活动的视觉效果。

2. 准备活动参与物品,例如签到表、纪念品和手册等,为参与者提供良好的活动体验。

四、活动推广1. 制作活动宣传视频,并发布在新周刊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

2. 在新周刊的平台上发布活动通知和邀请函,邀请读者参与。

3. 邀请读者、嘉宾和合作伙伴共同宣传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五、活动方案制定1. 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流程和安排。

2. 确定演讲嘉宾、专家讲师和主持人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

第三节:活动执行一、活动开场1. 主持人进行开场致辞,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2. 播放活动宣传视频,增加活动的氛围和期待感。

二、主题演讲1. 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分享有关新周刊的创立故事和品牌理念。

对《新闻周刊》节目风格和特色的简要分析

对《新闻周刊》节目风格和特色的简要分析

对《新闻周刊》节目风格和特色的简要分析《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栏目。

本文将对《新闻周刊》节目风格和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一、形式特色(一)统一固定的结构《新闻周刊》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新闻周刊》由六个子栏目构成:《一周新闻回顾》对一周重大新闻事件的梳理;《本周视点》以新颖的角度对全周最具价值的一则新闻进行全面解读;《一周人物回顾》对一周中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进行梳理与分析;《本周人物》对本周内一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进行深度解读;《本周特写》用故事性手式展现着多元化的社会现象与新闻事件;《本周声音》则是在节目开始和最后通过同期声传递出对近期相关重大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争议。

(二)有张有弛的节奏《新闻周刊》的六个子栏目快节奏、慢间隔,有张有弛。

《本周新闻回顾》、《本周人物回顾》的新闻和配乐节奏较快,而《本周视点》、《本周人物》则是专题性的深度报道,节奏相对较慢。

从整体上看,长短时长的栏目交替出现,栏目内容不同,风格也由严肃逐渐过渡到轻松,整个节目有机组合后使观众感受到一张一弛的节奏变化,这种变化能有效减轻观众的收视疲劳感。

(三)表现形式多样化《新闻周刊》关注的都是一周内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时效上逊色与其他新闻报道类节目,但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结合,使得“旧闻”也更吸引观众的目光。

《新闻周刊》首先是从强调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下手,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报纸、网络的图像资源与固有的新闻图像重新整合,或采用特技突出重点,达到零散新闻整体化的效果。

在表现画面的同时,《新闻周刊》也着重强调声音的作用。

如引入新闻发生的同期声和相关人物的录音,或配以符合画面风格的音乐,达到了视听兼备的真实感。

此外,《新闻周刊》在报道人物时,还大量运用慢动作、闪回、特写等艺术化的手发,更好地了体现新闻人物的内心挣扎、感情起伏和命运变化。

《新周刊》批判

《新周刊》批判
期)
刊 。 刊 { 夸 5年 多 的《 周 刊 》 直备 受 瞩 目 , 论 是 三 创 新 一 无 九 集 团 为 它 铺 就 的 发 行 同 络 ,还 是 周 刊 自身 精 心 策 划 的 专题 . 使 得 《 周 刊 》 气 十 足 . 为 中国 期 刊 杂 志 中 的 都 新 锐 戚 几 大 赢 家 之 一 但 是 , 果按 照 《 周 刊 》 言 中 国最 新 如 新 所 锐 的 时 事 生 活周 刊 ” 标 准 来 衡 量 其 内 容 的 话 , 笔 者 看 的 在 来 , 有 以下 一 些 不 足 之 处 。 还
做 专题的关键是做 好核心 主题 所有 的次级 题都要 服务 于核心 主题 而 以做 专题策划出名 的《 新周刊> 却把 专题做 散 了, 为相关 内窖 的集 中归纳 。比如专题 《 成 什么 东西没有变? , 》 先后 由《 什么东西没有变 ? 、给世界 一个 》< 不变的理 由》 未来一 百年可能不会 改变 的十个 细节) 、《 、
九 企 业 集 团 台办 定 位 为 涵 盖 时 事 生 活 综 音 内容 的 双 周
球》(97年号外 ) 《 19 、 足球 大批判 》 总第 4 期 ) < ( 4 、 中国足
球 不 胜 史 》( 第 7 期 ) 关 于户 口 的 已做 了 两 期 : 户 口 总 1 , ‘ 里 的 中 国人 》 ( 第 5 期 ) 和 《 日的 户 口> ( 第 1: 总 1 狗 总 1 5
而 也 有 不 少 专 题 策 划 让 』诟 病 。 最 近 几 期 的选 题 如 ‘ 、 从 忽
第 一 手 资 讯 作 为其 风 格 。在 新 J 的 中 国 周 刊 中 . 新 周 ^ 《 刊》 走 偏 锋 . “ 锐 ” 跟 . 确 吸 引 了 不 少 人 的 “ 意 剑 以 新 着 的 注 力 在 书 摊 一 大 堆 杂 志 中 . 能 很 容 易发 现 它 扎 跟 的 封 你 面 而 文 内 泼 辣 的 用 笔 、 美 的 选 图 、 精 艺术 的着 色 。 断 地 不 给 读 者 传 输 着 新 鲜 、惊 诧 、畅 快 … ・但 同 时 也 传 输 着 含 混 、 动 … 一 新周刊》 新锐风格也许 代表了一种潮流 , 躁 ・ 《 的 但 并 不 代 表 素 养或 权 威 。

浅析央视《新闻周刊》

浅析央视《新闻周刊》

浅析央视《新闻周刊》的栏目特色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一班201101081105王雪薇摘要:从2003年5月3日开始,一档全新的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节目《中国周刊》于每周六22:15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

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周刊》更名为现在的《新闻周刊》。

作为一档周播性的新闻杂志节目,自2003 年开播以来,《新闻周刊》秉持浓缩过去七天的中国历史这一理念,在45分钟的节目时长里,一周内国内最重要的新闻、观众最关注的人物都将在节目中出现。

它不仅告诉观众过去的七天都发生了哪些新闻,更与观众一起,站在七天的高度,用七天的视角,来看待过去一周的新闻,带给观众别样的新闻解读。

本文将从《新闻周刊》的评论选题、评论内容、评论风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关键词:评论选题评论内容评论风格CCTV 《新闻周刊》就是一本电视杂志, 在45分钟内, 汇集、梳理并解读过去一周内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事件。

《新闻周刊》的栏目定位是:“眼下的中国,变化剧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以什么样的眼光,能将过去七天的中国浓缩在一本45分钟的电视新闻杂志里,是我们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问题。

我们经历过痛苦、困惑,我们也拥有过快乐和自信,我们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在与您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

”功能定位是通过节目对受众关注的一周热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与追踪,解答受众对于新闻的疑惑,并且引发受众的思考和热议。

这样的定位就抓住了受众需要获得更多信息的需求,并且满足了受众的心理期望。

所以《新闻周刊》能成为国内新闻评论栏目的佼佼者。

一、栏目结构和评论选题分析(一)栏目结构《新闻周刊》由5个版块组成:《一周新闻回顾》、《本周视点》、《一周人物回顾》、《本周人物》和《本周特写》。

《一周新闻回顾》是对一周重大新闻事件的梳理和重新解读,少则三四条,多则七八条;《本周视点》则是对最具价值的一则新闻以全新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一周人物回顾》是对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物,并涉及政界、商界和娱乐体育界等领域,通过他们和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新闻来展现当今中国的时代变化;《本周人物》是对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进行深度解读;《本周特写》展现了多元化的社会想象和社会事件爱你,其中很多都和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

《新周刊》主题特色研究

《新周刊》主题特色研究

《新周刊》主题特色研究《新周刊》是一本时事生活双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创办于1996年,每月1日、15日出版。

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出版了390多期。

在两次改版后,《新周刊》形成了新锐的语言风格和主题策划的模式。

曾任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的张伯海认为,《新周刊》教会了中国期刊如何做策划①。

但长久以来,学术界对《新周刊》主题特色的研究较少,大多从品牌、经营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缺乏对《新周刊》的系统研究。

该文从《新周刊》主题的内页文章、封面标题、封面配图的特色切入,立足于文本,结合史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330期《新周刊》的主题内容和编辑特色分析。

通过展示其主题策划的成功之处,为杂志未来生存发展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新周刊》的成长发展史。

通过回顾历史的方式,来展示其主题策划的发展历程。

《新周刊》的发展经历了新闻纸时代、铜版纸时代和轻涂纸时代。

第二章是文章的重点,是对《新周刊》的330期样本进行内容分析。

分为三个方面:主题的内容分析、主题的编辑方式分析和主题的封面文本分析。

主题的内容分析根据主题内容关键词分类,分为爱情主题、城市主题、传媒主题、“中国”主题、体育主题。

主题的编辑方式分析包括对主题的篇幅容量、策划方法和组成结构的分析。

主题的封面文本分析包括标题和配图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

第三章分析了《新周刊》主题的社会影响和局限。

作为大众媒介,它具有议程设置、社会规范传递、休闲娱乐的功能。

作为一本杂志,它具有承担公共责任社会意义。

尽管如此,《新周刊》也会受到编辑主观性和纸质媒介特性的影响。

总结央视《新闻周刊》策划方案

总结央视《新闻周刊》策划方案

节目内容策划:
•点面结合—即新闻事件+相关新闻事件
•量质转变—新闻事件+深度分析
以理性的分析做为基础,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 解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注重新闻背景的报道,全面剖析事件的整 个过程,在解读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注重采访新闻事件涉及的各个层面的 人群,采访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节目内容具有集纳性与深度性。
节目风格策划:
•主持人的பைடு நூலகம்择——白岩松(睿智性 )
•艺术表现的灵活性 ——字幕,音效
品牌策划要点:名牌主持人白岩松的加入,为栏目注入了知性的血液,
而且对新闻资讯的思考也更加平民化,以大众化的风格在受众中树立了良 好的节目形象。节目表现的灵活性特点也为栏目注入了创新的特性,更加 确定了栏目的品牌化宗旨。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栏 目。作为一档浓缩过去七天国内外要情的新闻资讯类节目,《新闻周刊》将一周 内最重要的新闻、观众最关注的人物浓缩在45分钟的节目中,并重新解读。它不 仅告诉观众在过去七天内发生了哪些新闻,更与观众一起站在七天的高度,用七 天的视角来审视过去的一周。
节目形式策划:
•电视新闻杂志——是电视屏幕上的综合性新闻性节目。它在固定栏目时
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由主持 人把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并对重要的新闻作简要的评述,有利于充分发 挥电视传播的优势。
《新闻周刊》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 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 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 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风格定位:
大众化,民生类新闻资讯栏目。
功能定位:
《新闻周刊》栏目通过节目对受众关注的 一周热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与追踪,试为受众 对于新闻的不解进行反馈,并引发新的思考与 热议。

《新闻周刊》栏目分析及优化方向

《新闻周刊》栏目分析及优化方向

《新闻周刊》栏目分析及优化方向作者:黄镇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9期【摘要】在我国,电视新闻杂志栏目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电视新闻栏目中的重要一笔。

新闻杂志栏目时间短、内容精炼,有很多其他栏目替代不了的优点。

但纵观全国的新闻杂志栏目发展依然是良莠不齐。

本文通过对央视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新闻周刊》的分析,总结电视杂志栏目成功的原因,探讨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新闻周刊改革优化一、《新闻周刊》栏目分析1、栏目定位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开播于2003年5月3号,原名为《中国周刊》,首播时间为新闻频道每周六的22:15——23:00,时长45分钟。

在2006年1月1日,《中国周刊》更名为《新闻周刊》。

《新闻周刊》作为一个周播栏目,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它要呈现给受众一周较为重要的新闻,观众最关注的人物,为观众补上由于各种原因错过的一些重要事件。

从这几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不同于日播的新闻节目。

七天是它的制作周期,它是站在七天的高度、以七天的视点、七天的深度来看待过去一周的新闻。

央视《新闻周刊》共有五个子板块,分别为《新闻回顾》、《本周视点》、《本周人物回顾》、《本周人物》和《本周特写》。

《新闻回顾》是第一个部分,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来回顾这周发生的三件到四件事情,虽然事情不多,但都是经过编导精心整合加工过的,是这周以来每一件事情连续动态的综合表述;《本周视点》是一期栏目最为精华的部分,要具有足够篇幅和深度;《本周人物回顾》,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回顾本周的4个新闻人物,这些人有可能是政界、商界也可能是体育和娱乐界的,只要是足够被大家关注的,就有可能会被入选;《本周人物》的主人公是1个人,板块时长为9分钟左右。

《本周人物》是在《人物回顾》之外另行选择的;《本周特写》,从文学上所讲的特写的突出特点是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精细、突出的描述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新闻类期刊国庆专题策划述评

新闻类期刊国庆专题策划述评

新闻类期刊国庆专题策划述评■廖秋红在中国新闻类期刊的崛起中,专题策划可以说是新闻类期刊开拓市场的一个法宝。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创刊的《新周刊》,便因出色的专题策划奠定了其在中国新闻类期刊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里,笔者通过分析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的专题报道,考察新闻类期刊进行策划的一些特点。

国庆60周年报道,并没有“独家”的性质。

而这也就恰恰更能体现各家期刊在专题策划方面的实力与匠心。

本文的分析对象是覆盖全国市场的6种知名度较高的新闻类期刊: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上海的《新民周刊》和香港的《凤凰周刊》。

就笼统的意义来说,这些期刊的读者定位均指向高收入的知识分子和白领,但由于风格定位方面的迥异,导致读者年龄层次和性别上有进一步细分。

例如,《三联生活周刊》力求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新闻,强调生活的理念;《中国新闻周刊》秉持宏大叙事的报道模式,以大背景,大视角,大事件来解读时事政治;《新周刊》被誉为“中国最具煽动性的周刊”,擅长制造时尚概念;《南方人物周刊》则把人物报道作为对各种资讯题材的统一表达方式,通过关注人物的命运展现社会动态、折射时代背景。

上海的《新民周刊》则有一种温和的海派气息,不偏不倚、沉着稳重,实行海纳百川的传媒操作模式;《凤凰周刊》则声称坚守“客观立场、多元视角和国际语境”,打造华语圈最令人瞩目的政经新闻。

通过国庆60周年的专题报道,各新闻类期刊的精彩纷呈的比拼,可以考察他们如何秉承自己的鲜明风格。

一、《三联生活周刊》:做有文化的新闻《三联生活周刊》从2009年初便推出“共和国60年重访历史系列报道”,数位资深记者历时6个月,亲访6位共和国建国元勋的家人或身边工作人员,重现6大城市1949年政权交替前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真实再现共和国诞生的辉煌历程。

这个系列报道包括:《“进城之始”,1948~1949年的沈阳》《“旧都重生”,1949的南京》《“通衢活力”,1949年的武汉》《“民族资本蜕变”,1949年的上海》《“商埠新传奇”,1949年的广州》《“从北平到北京”,1949年的北京》。

央视《新闻周刊》栏目特色探析

央视《新闻周刊》栏目特色探析
报道栏 I。 l f 作为周播性 新闻杂志节 目, 20 自 0 3年开播 以来 ,新闻周刊》 《 秉持 浓缩过 去七天 的中国历 史这 一理 念 , 迅速成 为国 内同类型 栏 目中的佼佼 者。 因此, 新闻 对《 周刊》 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本文从形 态、 内容 、 主持人三 个方 面浅析该栏 目
2 年7 总 7 ) I 南 越 n 。 第期(第1 东 馅 1 。 期
感受到一张一弛 的节奏 变化 , 这种 变化能有效减轻观众 的收 则和 《 本周视 点> 分相似 , 十 通过人物 的内心情感来展现有 影 视疲劳感 , 从而锁定节 目。 响力 的政治 、 济 、 经 社会 类型 的题材 , < 如 韦迪猜 想》 2月 6 (
( ) 张 有 弛 的节 奏 二 有
《 闻周 刊》 新 的五个 子栏 目快 节奏 、 间隔 , 慢 有张 有弛 。
声、 画诸 元素的传 播优势而形成 的节 目传播形态 。它是一种 《 周新闻 回顾》《 本 、本周人物 回顾》的新 闻和 配乐节奏较快 ,
综合性 的新 闻节 目, 由主持 人主持 , 用杂志 综合编 排 的方 而《 借 本周视 点》 《 周人物 》 是专题 性的 深度报道 , 奏相 、本 则 节 式, 把不 同的新 闻报道样式 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 的节 目。[ 对较慢。从板块的时长来看 ,本周视点> 《 1 1 《 、 本周人物> < 、本周
仅 告 诉 观 众 过 去 的 七 天 都 发 生 了哪 些 新 闻 ,更 与 观 众 一 起 , 站 在 七 天 的 高 度 , 七 天 的视 角 , 看 待 过 去 一 周 的新 闻。 用 来
《 闻周刊 》 新 由五个子栏 目构成 :本 周新 闻回顾 》 《 《 、 本周

《新周刊》封面专题选题特色分析

《新周刊》封面专题选题特色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MASTER DEGREE论文题目:《新周刊》封面专题选题特色分析 (英文):An Ascertainment on Features of Topic Selection of CoverSpecial Topics of New Weekly作者: 双 瑞指导教师:高 钢 教授2011年4月15日论文题目:(中文)《新周刊》封面专题选题特色分析(外文)An Ascertainment on Features of Topic Selection ofCover Special Topics of New Weekly所在院、系、所:新闻学院专业名称:新闻学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高钢教授论文主题词:新周刊;封面报道;新媒体学习期限: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论文提交时间:2011年4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双瑞日期:2011年4月15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双瑞导师签名:高钢日期:2011年4月15日摘要自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急剧变动的社会环境和民众对深层信息的需求催生了一批新闻类期刊,它们在解读新闻背景和前瞻社会趋势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周刊》作为其中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主要成就体现在封面专题上,它独具特色的选题操作手法对期刊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新周刊》专题策划探析

《新周刊》专题策划探析

立 了 其 独 特 的 品 牌 形 象 。 从 近 年 来 的 专 题 看 , 在 内容 、 它 形 动 向 。 式 、 作 和 传 播 等 方 面 都 形 成 了 区 别 于 其 他 同 类 杂 志 的 特 运 色 , 杂 志 行 业 注 入 了活 力 , 时 , 暴露 出一 些 问 题 。 为 同 也
f au e f h o t n s t e f r s t e m a a e e t n h o m u i a i n, t . e t r so ec n e t, h o m , h n g m n d t ec m t a nc t o e c
K e o ds y w r Ne We ky p a n n f h p ca oumnc u tr au e w e l ln i go es e il l t c o n eme s r s
On h a t e Pl nni ft e Spe i lC o um n o e W e ky ng o h ca l fN w e l

Xi n Yu ei og f Li a Xi o
(i a ie st, a gz o 0 3 Sc u n Un v ri Ch n d 1 0 5 Jn nUnv riy Gu n h u51 6 2; ih a i est yl n lz st e pa nn ft e s e il ou fNe We ky fr isa c ,a d a ay e h t a t Th ri e a ay e h ln ig o h p ca c lmn o w c e l o n tn e n n lz s te
《 周 刊 》 目前 为 止 , 出 了 l 个 爱 情 特 辑 , 保 卫 爱 新 到 推 O “ 类 杂 志 专 题 策 划 注 重 视 野 的浓 缩 性 和 就 事 论 事 不 同 , 更 注 它 重 从 宏 观 角 度 人 手 , 以 细 节 的 呈 现 和 分 析 来 讨 论 全球 语 境 情 , 时 代 的 慢 爱 情 , 说 爱 情 还 会 回来 , 是 生 产 力 , 谁 再 快 听 爱 爱 等 下 的 中 国故 事 。近 年 来 ,睡 不 着 , 个 国 家 的 不 眠 与 亢 奋 、 谁 ” 都 与 读 者 内心 的情 感 心 理 遥 相 呼 应 。 “ 一

“新锐”杂志的大众化趋势——关于《新周刊》受众定位的伦理分析

“新锐”杂志的大众化趋势——关于《新周刊》受众定位的伦理分析

扬, 它是 非 功 利 的 ; 作 为 大 众 传 媒 的 杂 志 又 无 可 避 免 地 成 为 消 费文 化 的 传 播 者 。 而
关 键 词 : 周 刊 精 英 化 新 消费主义 分 众化
自上 世 纪 末 以来 , 随着 与 世 界 交 流 的 日趋 频 繁 , 国 伴 我
的 期 刊业 在 发展 中逐 步成 熟 , 竞争 也 日趋 激 烈 。从宏 观角 度 看, 在市 场 的 自发 调节 与读 者 需求 的刺 激 下 , 刊 逐渐 由 “ 期 大
市 中产 阶层 。“ 国际经 验 表 明 ,当 GD P处 于 10 ~ 0 0美 元 0 0 30 时, 中产 阶层 在 社 会 中 会大 量 出现 , 活方 式 会 越 来 越 趋 于 生
第 一本 由本 土传 媒人 创 办 、 土社 会 生 活 资讯 为 主体 而 真 正 本 具 备 国际水 准 的 杂 志 ,始 终 保 持 对 社 会 潮 流 动 态 的高 度 敏
容从 对 时事 新 闻 的报 道 ,倾 向于抽 象 和 另 类 的新 锐 文 化 , 进 而开 始策 划制 造 概念 。可 以说 《 周 刊》 新 是媒 体 同行 和创 意 工 作者 眼 中的 “ 题发 源地 ” 飘 一 代 ” “ 话 。“ 、 她世 纪 ” “ 四城 ” 、第 、
“ 厘 头 . r” “ 0年 代 下 的 蛋 ” “ 然 中 产 ” “ 客来 了 ” 无 cn 、 8 o 、忽 、贱 、
这 份 每期 1 8页 铜 版 纸全 彩 印刷 、 榜 所谓 的精 英 杂 志 2 标 辟有“ 专题 ” 城市 ” 观 察 ” 人物 ” 品牌 ” 文化 ”设 计 ” 写 作 ” “ “ “ “ “ “ “
2 世 纪 的媒 体 。无 论 是 纸 媒 还 是 电子 媒 体 , 你 方 唱 罢 我登 1 “ 场 ” 其 实都 可 以视 为 商业 法 则 殊 途 同归 的表述 : 。 自我 设 定特 别 的 意义 , 而 获 得 某 种 价 值 和 交换 价 值 , 行 最 大 基 数 的 进 进 社 会 利 益交 换 , 获得 利益 的最 大 化 。其 基本 前 提要 素有 三 : 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周刊》专题策划探析(1)
摘要本文以《新周刊》的专题策划为研究时象,梳理了算在内容、形式、运作及传播上的特色等。

关键词《新周刊》专题策划对策
专题策划一直是《新周刊》的主打栏目,它以每期20~50页的篇幅全方位立体化报道新锐话题,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力,成为了《新周刊》的标志性板块和杂志的第一卖点,树立了其独特的品牌形象。

从近年来的专题看,它在内容、形式、运作和传播等方面都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同类杂志的特色,为杂志行业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新周刊》专题策划的特色分析
1.丰富内容:金字塔模式熔铸“新”品牌
《新周刊》以话题为中心,以概念为主导,每期推出的专题契合其定位,勾勒世间百态,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多元的视角,梳理社会生活的发展文脉,刺激读者的想象力,制造阅读期待,凭借一系列的专题策划树立和拓展了其品牌。

追求国际视野,设置中国议程
与《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民周刊》等同类杂志专题策划注重视野的浓缩性和就事论事不同,它更注重从宏观角度人手,再以细节的呈现和分析来讨论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故事。

近年来,“睡不着,一个国家的不眠与亢奋、421的中国、中国欲望榜、中国压力榜”等专题都站
在世界范围的立场,审视中国在发展进程中的话题和事实。

与此同时,站在中国立场上参与世界性议题的探讨,如09年12月版的专题“破地球,气候公民与地球那些事儿”,它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呼应,探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话题。

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
《新周刊》以现行热点为依托,巧妙抓住了时代运行的脉搏和刺激点,把封面专题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

最近几年,针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时代景观变化的事实,新题材频频出现,如“创意立国、软中国、发现小众”等,展示了“时代前沿观察家”的选题内核。

“十年来,《新周刊》浓缩了一个时代”。

“微革命、XX网络生活价值榜、新媒体核变新世界”等经典话题刻画出时代最生动的痕迹。

把握社会逻辑,契合社会心态
《新周刊》通过专题策划来梳理社会发展中国家与个人的心态,以“社会趋势观察家”的视角探讨着社会心理的发展动向。

随着社会潮流和思考方式不断改变,人们的内在需求和声音急需表达,于是“爱是生产力、不差钱,就缺朋友、都是农民”等专题倾泻而出,发出了社会的声音。

汶川地震时的“伟大的透明和国家的成人礼、活着:5,12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推出的“什么写在中国的脸上:
肖像史里的中国表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这个冬天怎么过”等专题,视角独特。

贴近读者生活,引领生活方式
《新周刊》以“资讯整合商”的姿态为读者解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用其新锐的眼光、新鲜的观念来影响读者的生活。

展现对新生活方式的思考,这不仅突出了其品牌中的生活观、都市观,也让《新周刊》在与读者生活的粘连度提高。

《新周刊》到目前为止,推出了10个爱情特辑,“保卫爱情,快时代的慢爱情,听说爱情还会回来。

爱是生产力,爱谁谁”等都与读者内心的情感心理遥相呼应。

创造概念文化,设置社会议程
成功的媒介策划对提高媒介的影响力有着突出的作用。

《新周刊》一直致力于发现新问题,构造新概念,展现新文化,并且常以开放性的话题设置展开讨论,进行反思,展现多元意见,启迪读者思考。

如“飘一代”是《新周刊》XX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新周刊》最为经典的专题策划之一,其指代的是在中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希望拥有更广阔更自由流动的生活方式的一群人。

它表现出由特定环境下衍生的一种新观念,成为概念引导的先锋,使接近此概念的读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2.优化形式:视觉开发读解“新”镜像
金字塔模式使《新周刊》在内容上与同类杂志区别开来,
其形式上的不拘一格让它在众多版面中脱颖而出,《新周刊》在板块、封面、图片和版面的处理上加强视觉开发,为新闻生活类期刊创造了新的美学镜像。

板块构建:多元化组合
《新周刊》专题在板块上主要由观点链接、宏观描述、访谈、调查、发展趋势构成。

首先分析说明话题选择的理由,其次是细梳话题脉络,宏观描述话题,再以个人发表观点展现多元意见。

最后再由相关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讨论发展趋势。

既体现《新周刊》的独家意见,又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再加上专家学者的分析讨论,通过组合表达,专题的影响力达到了1+1>2的效果。

封面创意:差异化设计
《新周刊》的封面基本是以每期专题为依托,大打专题牌,简明直接表现内容,立意深远独辟蹊径。

近年基本采用电脑设计制作的富有深意的图画,几乎未采用实景及具体的人物图片,色彩明快、尖锐,冲击力强。

在与专题内容保持一致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主题,有效地做到了构图与立意的统一,简洁、大气,与其“新锐”“时尚”的定位深深呼应。

图片使用:内蕴化处理
《新周刊》并不过分追求时事类新闻媒介的“新闻性”,而是更注重从常态的生活人手,捕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瞬间,显示出新锐张力。

“它一贯坚持杂志图片的独立价值,
尊重摄影师的独创性和独立视角;将信息量和匹配性作为图片使用的评判标准,反对单纯视觉化的、未增加信息量的“拉大图”作法;反对与文章无关的无厘头图片,专题图片的使用尤其应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新周刊》针对专题所拍所配的图片呈现出新锐的时代意识、丰富的信息含量、强烈的风格意谀:视觉张力与细节呈现同时并重。

它以行动来体现“视觉开发商”的理念。

版面设计:故事化逻辑
《新周刊》在大量使用图片的同时,推崇极简主义风格,能够一针见血地抓住重点。

图片与文字的排列组合总是以策划的专题重心为线索,寻求一种故事化的视觉风格,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游刃有余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相契合。

如“什么写在中国的脸上,肖像史里的中国表情”的专题,以近百页的摄影专辑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故事用照片中人物的故事表现出来,并且以连贯、贴切的图文配合叙述,逻辑表现中的故事性可见一斑。

3、强化运作:榜单活动延伸“新”影响
《新周刊》依托专题策划所进行的一系列运作,不仅成功地延伸了它“新锐”的影响力,也为同类杂志开辟了新的运作路径。

发榜:周期性专题营销
《新周刊》善于发榜众所周知,从XX年以来,《新周刊》
在每年总会有不同的榜项发布,如“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国城市魅力榜…‘生活方式创意榜”和年终盘点时发布的“中国年度新锐榜”。

其评选与发布在业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其多元性、立体性、影响性与《新周刊》在专题策划的选题和风格上一脉相承,与其倡导的思考方式也殊途同归。

“名家、名人、名榜”奠定了“观点供应商”和“社会趋势观察家”的地位。

连续十届发布的中国电视榜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的年度盘点,它邀请业界专家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来评价年度中国电视,见证并推动着中国电视的发展。

活动:专题策划的“嘉年华”
《新周刊》由专题策划而来的一系列活动成为其扩大影响的又一个有效平台,如专题集结了图书首发式,读者见面会,生活方式论坛、榜单发布会以及颁奖典礼等,不仅有政界、企业界、传媒界、学界的人士参加,还有广大读者参与,活动成为了一个各种人群共同思考、共同分享得失和相互交流沟通的嘉年华。

书籍:专题策划的再次售卖
电视媒体的优秀栏目在整合集结后可以转化为光盘、系列丛书,实现其内容的再次售卖,而绝少有纸质媒体将其已发布的内容再度集结重新出版,《新周刊》是个例外。

由于其专题策划的独到性、趋势性以及社会学文本的解释意义,就为它的再次出售提供了一个契机。

到目前为止,《新周刊》
已出版《口述史》、《少数派》、《私享家》、《连城诀》、《杂志癖》、《年度佳作》等等。

4、互动传播:网刊融合拓展“新”阵地
多渠道传播:扩大受众覆盖面
09年,《新周刊》的新浪微博正式启用。

它与《新周刊》的官方网站、官方论坛、在新浪的网址和在豆瓣的小组,腾讯博客、新浪博客、天涯博客、QQ空间和官方QQ群组和成了《新周刊》的数字新天地。

其专题策划在互联网上的多种传播渠道极大地扩大了受众覆盖面。

网络将阅读平台进一步延伸·使用的便捷和快速也更容易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

社区化传播:聚合效应再造流程
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容易使受众尤其是具有共同爱好的受众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组成一个个“社区”,即我们通常说的“圈子”概念,它在受众细分后把受众重新聚拢,嵌人他们的生活和圈子,实现对碎片化消费形态的重新聚合。

在《新周刊》论坛、豆瓣小组以及各相关网站上,网友们常对每期话题进行激烈的探讨,或赞叹立意独到,或批判立场不够客观,或提供新的意见看法,或别出心裁作出自己的理解分析,这就形成了对每期专题策划的“民间议论场”,不仅提供了第三方视角,还产生了舆论再造效应。

裂变传播:微博开拓新思路
所谓裂变传播,即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
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的一种传播方式,微博就是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的代表。

许多传统媒体对“微博化传播”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将媒体内容以微博的形式发布,以标题+链接、短信息+链接,推出新出炉的产品,用于媒体自身的活动推广,设置恒久话题等等。

而《新周刊》专题的新浪微博的粉丝已多达数十万,并被广泛关注。

XX年开局的第一个星期,《新周刊》官方微博冲上了新浪微博的“转发达人榜”第一名。

(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