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因素,在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病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生活在人类胃黏膜中的革兰氏阴性菌。
该菌的感染主要通过口腔-口腹道传播途径进行,其中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食物与水源传播以及人际接触传播等。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通过其可运动性的鞭毛积极化附着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并释放出多种毒力因子,如细菌毒素、酶和炎性因子等,导致慢性胃炎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 1. 慢性胃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研究显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普遍较高,而感染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
在幼儿群体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尤为突出。
慢性胃炎表现为胃痛、腹泻、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溃疡形成,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 其他胃肠道疾病除了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其他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腹痛等。
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胃酸回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其发病因素之一。
功能性腹痛则是指排除其他明确原因后依然存在的腹痛,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微生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病原菌数量增加,进而导致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这为深入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胃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任建丽【摘要】More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day by day. It is reported that except for gastritis,pept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H. pylori infect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rbidity of multisystem disease, such as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hoo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he blood rheologic change of woman,osteoporosis,functional dyspepsi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olecystolithiasis, oral disease, gynecologic disease, dermatologic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etc..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 pylori infection and other diseases.%幽门螺杆菌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除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外,Hp还与全身多系统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如儿童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血液流变学变化、骨质疏松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癌、胆结石、口腔疾病、妇产科疾病、皮肤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该文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其他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总页数】3页(P1253-1255)【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感染【作者】任建丽【作者单位】德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弯曲状、螺旋形或S形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微需氧。
幽门螺旋杆菌深度研究报告
幽门螺旋杆菌影响因素及根除方法研究报告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症状,长期反复感染甚至会导致胃及十二指肠癌症的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在中国的感染率很高,高达60%,而且其传染性很强,通常一人感染,通过共用口杯、碗筷等,造成全家感染。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进步,当前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道感染之间关系被深入探索,检测方法也有很多种,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法、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三种检测方法分别是胃镜活检、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法。
我们先来了解下胃镜活检试验,第一步:由医生将胃镜从患者口腔经咽部、食管插入胃内,通过胃镜观察到病变并决定做活检后,用特制的活检钳从病变处夹取小块组织出来。
第二步:组织被送到病理科,进行检验。
这种检测方法存在诸多弊端:①取样部位细菌分布密度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②该法通过胃镜取材,患者所受痛苦巨大,胃镜管对食道有一定创伤性;且操作复杂,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患者依从性低,对患者预后影响照成不良影响。
呼气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
要求被检者空腹,口服一粒尿素[C13或C14]胶囊,静坐30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检测结束。
呼气试验具有快速、准确、无痛苦等优点,但是该方法放射性较强,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损伤,孕妇和小儿慎用。
影响胃镜活检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属病理医生的诊断经验,而医生夹取到病变要害部位是保证活检准确性的前提;有些疾病因病变的特殊性需要反复多次活检才能做出诊断,所以对于患者来说既痛苦又不方便。
呼气试验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副作用比较明显。
因此相比较而言,无创的粪便抗原检测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异性及敏感性皆较高,粪便标本易获取,检测快,成本低,性价比高。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引言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常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说,除了抗生素杀菌治疗外,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也备受关注。
本文就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益生菌的作用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在人体内产生多种有益物质,维持肠内微生态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道功能,防止病原菌的侵袭。
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益生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抑制幽门螺杆菌:益生菌通过竞争性排挤和产生有益物质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降低感染程度,减缓疾病发展。
2. 保护胃肠黏膜:益生菌可以增强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形成保护膜,减少幽门螺杆菌对胃肠道黏膜的侵蚀,减轻炎症反应。
3. 调节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力。
二、四联方案治疗四联方案是当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三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减少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但也会对胃肠道微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可以通过保护和修复肠道微生态,减轻抗生素对肠道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近年来,有多个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
以某医院为例,该医院针对该病病人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年的临床观察研究。
研究共纳入了150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他们采取益生菌联合四联方案治疗。
治疗周期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治疗后98%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得到了根除,且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X U
,I a- ig D p r eao at e t o g , izo epe Ho ilfNn b i , 卜 L Xi pn. e at r fG sr ne l y Ynh uP o l o m o ro s t igoCt , pao y v
b 1 0 0, h n o 3 5 4 C ia
ca i r my i . n u a oi o e 0 1 g 2 t sd f r 1 e k I h l w n e k , a tp a oe 4 lrt o cn 0 5 g a d fr z l n . , i / o h d me w e . n te f l i g 5 w e s p no rz l 0 oo
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 8 .%和 37 , .1 。 结论 67 .% P<O ) 0
H p感染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存在相关性 ,
根除 Hp 治疗不仅可 以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 而且还可以减少溃疡的复发。
【 关键词 】 幽 门螺杆菌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愈合率 ; 愈合 质垃 ; 复发
Cl i a t d ft e r l t i e we n Hei o a t r p l r n e t n a d d o e a mp l l e i c l u y o ea i t b t e l b c e y o ii f c i n u d n la u l u c r n s h v y c o a
mg 1t / , a ie . h o - ea iai n go p w sg v n p t p a oe o l wi es leu a e a , med w sgv n T eHp n n rd c t r u a ie a o r z l ny, t t a s g s i o n hh n Hp e a ia in g o p E d s o i a s s me t a e f r d a e k d 1y a . s ls I r d — r dc t r u . n o c p c s e s n s p ro me t w e s a e r Re u t n Hpe a i o w 6 n
胃液中维生素C与幽门螺杆菌和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液中维生素C与幽门螺杆菌和胃十二指肠疾病
庹必光;晏永慧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7(6)2
【摘要】目的研究胃流中维生素C(VitC)浓度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方法抽取病人空腹胃液和血液,用高铁还原法测定血浆和胃液中的VitC浓度;Hp通过尿素酶试验和病理WS染色确定。
结果Hp阳性病人胃液中VitC浓度明显低于Hp阴性病人;胃液中VitC浓度与慢性胃炎的症程度无关,但在活动性胃炎病人胃液中VitC浓度明显低于非活动性胃炎病人;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相比
【总页数】3页(P145-147)
【作者】庹必光;晏永慧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03
【相关文献】
1.胃十二指肠疾病时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及CagA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J], 门子荣;任继平;万小平;张建忠;付汉菁;王雁;谢新记
2.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液维生素C浓度关系研究 [J], 汤建华;吕农华
3.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 [J], 陈卫昌;许春舫;温晓持;夏运岳
4.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液及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J], 张志广;闻淑军;卢向
东;王洪礼
5.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液及血浆维生素C的变化 [J], 陈强;陈军贤;许幼如;蒋祖明;尤汉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疫情分析报告
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疫情分析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罪魁祸首。
我国是世界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防控全国范围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疫情,我们特此进行此次分析报告。
二、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数据,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等人群的感染率,分析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疫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研究结果1. 感染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国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约为50%-60%。
其中,城市地区的感染率略低于农村地区。
2. 年龄分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上升,至60岁左右达到高峰。
3. 性别差异:男性感染率普遍高于女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男性感染率较女性高出约10个百分点。
4. 地区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普遍高于北方地区。
其中,四川、重庆等地区的感染率最高,接近70%。
四、讨论与建议1. 加强宣传和教育: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大对幽门螺杆菌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2. 改变生活习惯:建议民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3. 强化防控措施:针对感染率高的人群和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家庭内筛查、群体防治等。
4. 提高医疗水平: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5. 推广无菌操作:在医疗、餐饮等行业推广无菌操作,降低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
五、结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疫情较为严重,感染率较高,且存在地区、年龄和性别差异。
为降低感染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宣传、预防、治疗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生、 舒林 酸和 阿 司匹林 等的 胃肠毒性 作用 介于 上述两 者之 间 。 ri o iu z Ga caR d g e 等 报 道 , 非 用 药 者 相 比 , 洛 芬 r 同 布 致上 消化 道 出血的相对 危险度(eaiers RR 为29 萘 r lt ik, ) ., v 普生31 双氯芬 酸3 , ., . 酮洛芬54 消炎痛63 吡罗昔康和阿 9 ., .,
维普资讯
胃肠病学20年 第7 第5 02 卷 期
幽 门 螺 杆 菌 感 染 与 非 甾体 类 抗 炎 药 胃十 二 指 肠 黏 膜 损 伤
关 系 的研 究 进 展
崔忠敏 综述 李兆 申 许 国铭 审校
第 二 军 医大 学 长 海 医 院 消 化 内科 (0 4 3 203)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 o .tr ia n in a n nse od la t. f mmao y il tr d u s NS D8由于 具 有 良 好 的止 痛 、 炎 和 退 热 作 用 而 r g , AI ) 抗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估 计 全 世 界 每 天 有 近 30 0万 人 服 用 据 0 NS Ds 美 国 每 年 约 有 4 % 的 老 年 人 服 用 此 类 药 物 , 且 AI , 0 而 随 着 人 口 的 老 龄 化 , AI 的 应 用 有 增 加 的 趋 势 。 期 NS D8 长 应 用 NS Ds 要 用 于 治 疗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 e ma AI 主 r u . h t i rh i s RA) 骨 性 关 节 炎 (se a t rts O , oda t rt , i 或 o to rh ii, A)此 外 尚 可 用 于 治 疗 一 些 急 性 非 炎 症 性 疾 病 , 急 性 肌 肉骨 如 胳 疾 病 、 腰 背 部 疼 痛 、 性 痛 风 、 通 感 冒和 原 发 性 痛 经 下 急 普 等 , 时 也 有 越 来 越 多 的 患 者 长 期 服 用 低 剂 量 阿 司 匹 林 以 同 预 防 心 、 血 管 疾 病 。 而 长 期 应 用 NS D8 有 明 显 的 脑 然 AI 却 胃肠 毒 性 作 用 。 有 研 究 表 明 在 长 期 用 药 的 患 者 中 , 已 胃溃 疡 ( GU) 发 生 率 为 1 % - 3 % , 二 指 肠 溃 疡 ( 的 2 0 十 DU) 发 生 率 的 为 2 ~1 % 。 AI 可 使 发 生 溃 疡 并 发 症 ( 血 、 孔 % 9 NS Ds 出 穿 等 ) 危 险性增 加 4 的 ~6倍 ,% 一4 的 NS I 使 用 者 发 2 % A D8 生 严 重 胃 肠 道 并 发 症 ; 年 用 药 者 中 1 ~8 在 服 药 后 老 % % 1 内 因 消化 性 溃 疡 ( U) 发 症 而 入 院 治 疗 , 疡 、 疡 并 年 P 并 溃 溃 发 症 和 与 溃 疡 有 关 的死 亡 约 2 % 与 应 用 NS D8 关 。 5 AI 有 近 十余 年来 , 们 对 P 的发病 机 制有 了更深 入 的认 人 U 识 。 门 螺 杆 菌 ( y oi感 染 已被 公 认 为 P 幽 H p lr) U最 重 要 的致 病 因 子 , 排 除 了 服 用 NS Ds 因 素 后 , 9 % 以 上 的 在 AI 等 约 O DU患 者 有 H p lr感 染 , yo i GU患 者 的 检 出 率 约 为 8 % ; 0 根 的 胃肠 毒 性 作 用 最 小 , 扎 丙 宗 ( 爽 痛 )托 美 丁 、 洛 芬 和 阿 炎 、 酮 吡 罗 昔 康 的 胃 肠 毒 性 作 用 最 大 , 双 氯 芬 酸 、 炎 痛 、 普 而 消 萘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高胃泌素血症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高胃泌素血症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郑真;周民伟;等【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1994(003)002【摘要】本文报告我院1990年4月-1992年10月期间经胃镜确诊的264例十二批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结果。
结果显示HP 检出率球溃组高达80.3%(212/264),与对照组29.63%(16.54)有显著差异(P<0.005)。
HP阳性球溃组血清胃泌素水平103.03±72.43(ng/L),较对照组63.33±39.04(ng/L)和HP阴性球溃组74.32±49.72(ng/L)明显增高(P均<0.005)。
随访例治疗后HP阳性球溃患者,26例溃疡愈合且HP转阴者血清胃泌素为78.32±4256(ng/L),较前明显下降(P<0.01)。
表明球溃患者高胃泌素血症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总页数】3页(P108-110)【作者】郑真;周民伟;等【作者单位】空军南京医院,南京210002;空军南京医院,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03【相关文献】1.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关系 [J], 金建敏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 [J], 袁捷3.幽门螺杆菌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空腹胃泌素的影响 [J], 陈星勉;李桂生4.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J], 徐小琴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 [J], 袁捷;王艳;王书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主要酸相关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录
研究方法
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等在胃癌高发地区 山东烟台自然人群中进行了一系列随访研究, 旨在探讨有效根除Hp治疗后对PU发病率病及 复发率的长期影响,并了解Hp根除后10年间 Hp感染的变迁。
目录
研究结果
1.
2.
3.
在Hp根除治疗1、5、8、10年后,治疗组和Hp阴 性组人群消化性溃疡(PU)发病率明显均低于对照 组及Hp阳性组; 随着时间延长,两组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渐 趋向平衡; 随访10年间治疗组中成功根除Hp者再感染率较 高,安慰剂组中Hp转阴率较高,两组间Hp感染 率逐渐趋于平衡。
目录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1)反流程度越重, 患者年龄越大; (2)反流程度越重, 胃窦H.pylori感染率及感染程 度越轻(分别为P=0.002及P=0.002), 胃窦的炎症 越轻(P=0.003);0.003);在反流程度不同的各 组中, 胃体的H.pylori感染率(P=0.106)、感染程 度(P=0.071)以及胃体的炎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427)。
目录
Hp感染与主要酸相关疾病
目录
研究背景
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球溃疡、胃溃疡)和 胃食管反流病是主要的酸相关疾病。近年来的 研究发现,其发生除了和酸攻击密切相关外还 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
目录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10年来疾病的检出情况和Hp检出率的 变化,旨在研究主要酸相关疾病的演变和Hp感 染情况的变化。
目录
结论
1. 2.
3.
Hp的检出率近年呈下降↓趋势; DU、GU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RE的检出率呈上升 ↑趋势; GU及RE的检出年龄呈上升↑趋势,DU的检出年龄无明显变化。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一、本文概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长期寄居在人体胃部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层。
自其被发现以来,H. pylori与多种胃肠疾病的关系逐渐得到揭示,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胃癌等。
因此,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文章首先将对H. pylori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讨论提供背景知识。
随后,文章将重点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联合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以及新兴的非抗生素治疗方法等。
文章还将探讨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问题、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以及治疗后的复发预防策略。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未来治疗策略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础知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具有螺旋形或弯曲杆状的形态,能够在人类胃黏膜上生存。
自1983年首次成功分离出这种细菌以来,H. pylori 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确认。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
H. pylori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感染率因地区、年龄、社会经济状况和卫生条件等因素而异。
H. pylori感染通常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的。
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和粪便中都可能含有这种细菌。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和人口密度高,H. pylori感染率通常较高。
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公共健康教育的普及,H. pylori感染率逐渐下降。
幽门螺杆菌综述
幽门螺杆菌综述在过去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
1982年,两名澳洲科学家J Robin Warren和Barry J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由于巴伦.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这一发现,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
他们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如胃酸、胃蛋白酶,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
因而曾经医学界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
然而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幽门螺杆菌也是人类21世纪初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
下面我就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以及其传播防治进行归纳总结。
一、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阴性,呈螺旋形或弧形弯曲状的微需氧菌,长2.5~4.0um,宽0.5~1.0um,一端有2-6根带鞘鞭毛,有菌毛,运动活泼。
(如上图)当用抗生素治疗或胃粘膜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幽门螺杆菌可由螺杆状转变为圆球形(如下图所示),这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当条件适宜时,又可回复成具有活力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迁延不愈和复发的重要因素。
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ylori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其惟一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藏”有H. pylori;我国自然人群感染率约54.7%。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为侵袭因子和毒素。
与侵袭密切相关的物质为尿素酶、鞭毛和菌毛等;毒素包括VacA和CagA.1、HP如何突破屏障定居在胃粘膜?1、尿素酶分解胃粘膜组织渗出来的尿素,在菌体表面形成“氨云”,中和胃酸缓冲PH,形成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微环境。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一、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
为提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我国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并形成了《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
二、共识目标1. 提高临床医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加强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
2. 规范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共识要点1. 诊断1.1 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胃镜下取胃黏膜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培养等,任意一项阳性即可确诊。
1.2 筛查策略对于具有胃部疾病风险的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部不适症状、家族胃病史等,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
2. 治疗2.1 治疗原则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以提高治疗效果。
2.2 治疗方案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状况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治疗方案。
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疗程为7-14天。
2.3 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治疗结束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结果为阴性,则视为治疗成功。
3. 预防3.1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3.2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卫生、戒烟限酒等,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3.3 疫苗接种积极开展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有效手段。
四、总结《全国第六次共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报告》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实用的指导原则,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是人体消化系统内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它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却备受关注。
本文将讨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健康问题。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概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居于胃黏膜表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被认为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腔-胃-肠道传播,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道菌群的关系1. 肠道微生态失衡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
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中益生菌数量下降,而有害菌数量增多,如大肠杆菌等。
2. 菌群多样性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
多样性是指菌群中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数量和相对丰度。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和整体健康。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健康的影响1. 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这种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增加。
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胃癌和淋巴瘤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
2. 免疫系统紊乱肠道菌群与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机体易受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一些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异常与哮喘、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
3. 营养吸收障碍肠道菌群在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进而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常伴随着营养不良和消瘦等问题。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酸抑制药物治疗。
一旦感染被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此外,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培养也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
两种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入院第2天、第9天各项检测指标的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PA半衰期短(仅1.9 d),由于半衰期短,肝脏疾病时血 清PA的变化较血清ALB变化更为敏感,其血清含量的改变 能敏感、快速的反应肝脏损伤【2】。临床上也可以血清PA水 平变化(持续PA值<100 ms/L)作为重型肝炎早期诊断指 标之一,其灵敏度优于PT【3J。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由慢性乙 型病毒性肝炎向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转化过程中,血清PA含 量的异常减少较血清ALB、PT、TBIL的变化至少提前1周, 因此对于血清PA含量明显减少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 者应高度警惕可能随之而来的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黄疸加深等重型肝炎表现。检测PA的意义在于能为临 床医生提前1周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更好地把握患者病情的变化。作为一种灵敏度和特异性 都较高的监测指标,PA检测方便快捷,费用不高,笔者认为 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过程中,经常遇到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转化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案及预 后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我们仅依靠重型肝炎的主要诊断指 标自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frr)、总胆红素(TBIL)等来 作出病情判断的话,难免会延误治疗时机,并且不利于医患 沟通。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较短生 物半衰期的血浆蛋白,可比ALB、PT、TBIL更早地提示病情 变化,在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我们回顾性总结 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60例均为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本 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 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ll J。按照出院诊断不同分为两组,各 30例。对照组:入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5 侧,中度16例,重度9例),出院诊断仍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 炎,男22例,女8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48±6)岁。 观察组:人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4侧,中度 17例,重度9例),出院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男2l例, 女9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0±8)岁。两组性别、 年龄、入院时病情等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PA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ALB采用终点法 检验;PT采用磁珠法检验;检测TBIL的试剂由上海申索试 剂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氧化酶法检验。所有患者都在入院第 2天与第9天检测清晨空腹血清PA、ALB、PT及TBI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O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病在临床上占有相当比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效果。
一、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因病机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寄存在胃黏膜上皮层和黏液层中,其感染可以引起胃黏膜的炎症,甚至导致溃疡的形成。
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病因是外感邪毒,损伤人体正气。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情绪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脾胃气机不畅,从而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可以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使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保护层破坏,致使胃黏膜受到侵害,从而导致胃炎、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影响胃肠道内环境,进而导致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症状。
1. 调理脾胃气机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气机通畅对于保持胃肠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调理脾胃气机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轻胃肠道的病变。
2. 清热解毒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溃疡等疾病常伴有炎症反应,因此清热解毒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中药清热解毒,可以降低胃肠道炎症水平,减轻病情。
3. 修复胃黏膜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损害,需要及时修复。
中医药中有多种药物可用于修复胃黏膜,如黄连、苦参、连翘等,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可以加速胃黏膜的愈合进程。
4. 调整饮食习惯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还包括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
中医强调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康复。
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应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应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完全愈合率、总有效率及腹痛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腹痛、烧心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与奥美拉唑三联法相当,但其起效时间更快,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应用优势显著。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的发生多与Hp(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所以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在于根除Hp 和减少胃酸分泌[1]。
我院在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4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上腹疼痛症状,经H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排除标准:合并溃疡并发症者,合并严重肝肾、心肺疾病者,复合性溃疡者,食管溃疡或糜烂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入组前2周有过H2受体拮抗剂、PPI、抗生素、铋剂应用史者。
男81例,女65例,年龄19~72岁,平均(35.8±4.9)岁,溃疡面直径0.6~2.1cm,平均(1.5±0.3)cm,病程1~24个月,平均(5.8±3.5)个月。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观察摘要:由于 Hp的抗性越来越强,目前常用的西医药物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药物来进行抗 Hp感染的药物。
根据流行情况,目前出现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每年都在上升,而幽门螺旋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完全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治疗感染性胃病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的治法,应当以清热活血,理气化瘀为主,与西医的疗法相比,中药具有较高的根除Hp概率,且毒副作用较少,不易产生抗性,与传统四联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疗效。
为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从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中医理论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具体情况,进而详细阐述中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中药;幽门螺杆菌;胃病;临床观察;四君子汤Hp是一种生长在胃黏膜上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童龄化的趋势,与胃癌、胃黏膜相关的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
当前,常规“四联法”的治愈率正逐渐下降,虽然四联法是国内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首选药物,效果明显。
然而,该药物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过量或持续使用会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衡,出现腹痛等副作用,影响药物的顺应性和疗效。
中西结合是中药抗菌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新理念[1]。
然而,中药复方中含有多种有效组分,且在同一种动物试验中,其有效组分的作用效果也各不一样,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中药复方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仍需深入探讨。
目前已有部分实验证实中药复方对 Hp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提供了依据。
从中药角度,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在 Hp感染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相关概述(一)相关概念出现的胃部疾病有很多种,其病因也不尽相同。
大部分的胃疾病都受到了感染和溃疡的影响,在人体长期的被动或不进行锻炼的情况下,人体对食品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就会下降,因此,人体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胃酸来进行消化,然而,过度的胃酸在对食品进行分解的同时,也会对胃产生一定的负荷,会侵蚀和破坏肠道上皮,最终导致炎症的产生[2]。
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治疗原则一、病因介绍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上皮层,其病因复杂多样。
本文将深入探讨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并讨论合理的治疗原则。
1. 平衡失调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维持一种平衡状态,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或黏膜保护减弱时,平衡会被打破。
这些内外因素包括食物刺激、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以及各种身体或精神应激等。
2. 食物和药物影响某些食物和药物对十二指肠黏膜有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作用。
例如,辛辣食品、酒精、咖啡因以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
长期使用这些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导致黏膜受损、充血和进而形成溃疡。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细菌存在于胃黏膜层内,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
大约8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4. 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对十二指肠溃疡更容易遗传。
家族中有关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历史的人,患上这类消化道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治疗原则1.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对于已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根除该细菌是关键治疗原则之一。
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抗生素和胃粘附剂等药物组合使用。
此外,也可以选择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
2. 酸分泌抑制胃酸的过度分泌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来减少胃酸分泌非常有效。
特别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被根除后,保持内稳定环境对于溃疡愈合和防止复发至关重要。
3. 护胃黏膜保护十二指肠黏膜层可以减轻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
在治疗中可选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以及枸橼酸铋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黏膜修复和再生,并提高抵抗摩擦、刺激和酸的能力。
4. 症状缓解处理十二指肠溃疡时,缓解相关症状也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 门螺 杆 菌 ( Hp) 染 作 为 引起 消 化 性 溃疡 的主 要 原 因 已 感 得 到普 遍 认 同 ,现 已证 实 ,有 大 约 8%的 胃溃 疡和 9 %的十二 指 0 0
表l 同类型 的消化性 溃疡H 感染 情况 比较 不 p
肠 溃疡 是 由=H 感 染导 致 的 …。对 2 0 年 3 ~2 1年2 2 0 [ p -肠溃 疡 ;幽 门螺 杆菌 ;相 关性
S ud n t e r l to h p b t e ei o c e y o i n e to nd g s rcule t y o h ea i ns i e we n h l ba t rp l r f c i n a a t i c r c i
消化性溃疡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了解 胃十二指肠溃疡与
幽 门螺杆 菌感 染 的关 系 ,现报 告 如下 。
3 讨 论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2 0 患 者 中 ,男 13 ,女 17 ;6 岁 以下 . 8例 2例 5例 0 的患 者 9 例 ,6 3 0~7 岁 患 者 12 ,7 岁 以 上 者 6 例 ,平 均 年 O 2例 0 5 龄 ( 41 5. 3±31 .7)岁 ;病 程 1 0 ,平 均 ( .5 .5) 。 ~2 年 90 ±1 6 年
i e to r dc to st ete t e t pe tcule ie s . nfci ne a ia in i r am n h of pi c rd s a e Ke wo dsGa t cu c rH eio c e ylr; reai n y r : sr l e ; l ba trp o i i c Co r lto
LA GG od n ( a g u r v c c l s i l in s,aj g2 0 2) IN u —o gJ n s P o i e f i Ho t , a g u ni 1 0 4 i n O a i p aJ n n A s a t jcie oe poe h l i s i b t e nh l o a t yoi ne t na dg s i uc r eh d 8 ai t w o w t b t c : e t x lr ter a o hp e e e c b c r lr i ci n a tc l . t o s 0p t ns h i r Ob v T e tn w i ep f o r eM 2 e h p pi ucr o s oc p s et na d —r prt yise t nR s l n oc pc i n s 1 ae w r g s i ucr 1 %) 1 8 e t l r at so ei p c o C ue e i o p c o . eu t E d so i da o i 16c ss e atc l ( . , 1 c ef g r n i n ax ar n i s g s e r e 4 4 c ss f u dn l le 4 . , 6 ae f o p u d l r 1 . .pif t n a f ho i p pi ucr s 1 G s i uc r pi et n ae o e a ucr 2 1 4 ss m o n c (6 %) e i t o rnc e t l 1 %, at c l fc o od ( %) c oc u e 4 H n c o r e c c e i9. r eH n i i te i et 48 , u d n l l r pif t nite o et 6 %) n l s n pifc o n m o a t a s o r n e t l r p sh g s 9 . D o e a u e e i w s 8 . . c i et ni a p r n cu e f h o i p pi uc , h h ( %) c H n co s l h ( 4 Co u o H n i s i t c c c eH
吉林 医学2 年 9 第3 卷第 2期 0 月 1 0 l 7
46 9 5
幽 门螺 杆 菌感 染与 胃十二 指肠 溃疡 的 相关 性研 究
梁 国栋 ( 江苏省省级机关 医院 ,江苏 南京 2 0 2 10 4)
【 要】目的 :探 讨 胃十 二 指肠 溃疡 与 幽 门螺 杆 茵感 染 的关 系 。方 法 :x 2o 消化 性 溃疡 的 患者 施行 胃镜 检查 及 一 素 呼气 检 摘  ̄8例 C尿 验 。结果 :内镜 下诊 断 胃溃疡 16 ( 1 % ),十 二指 肠 溃疡 18 ( 21 ),复合 性 溃疡 4 例 ( 6 % )。消 化性 溃 疡H 感染 阳性 1例 4 . 4 1例 4 . % 6 1. 4 p
率j 9 . 2 1 %,其 中 胃溃 疡H 感染 率 最高 (48 ),十二 指肠 溃 疡H 感染 率 最低 ( 6 % )。结 论 :H 感 染是 消化 性 溃疡 的重 要病 因 ,  ̄ 1 p 9 .% p 8. 4 p
根除 H 感染 是 治疗 消化 性溃 疡疾 病 的重要 措施 。 p
有 规 律性 上 腹 痛 12 ( 64 ),腹 胀 9 例 ( 39 ),返 酸 0 例 3 .% 5 3 .% 7 例 ( 71 ),恶 心 、 呕 吐6 例 ( 32 ),黑便 或 呕 血 3 例 6 2. % 5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