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我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加强中药用药安全的监测,及时有效的控制药品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全院。

3.定义:无。

4.内容:4.1 药学部成立中药安全性监测小组。

4.2 由中药安全性小组负责组织,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使各级医护人员认识中药安全性监测的重要性。

4.3 各级临床医师应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药安全性监测工作,发现可疑的患者应用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必须及时填报临床应用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4.4 中药安全性监测品种的遴选原则:4.4.1 根据ADR信息遴选:药品不良反应数量与用药人数的比值,是衡量ADR 发生频率的“黄金指标”。

4.4.2 根据ADR发生数量和严重程度信息遴选: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难以准确度衡的条件下,中药不良反应案例数量及严重程度是遴选重点监测品种的关键指标。

4.4.3 根据药品自身性质遴选:中药安全性监测具有前瞻性思维,即在药品尚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信号之前,就根据其自身性质将其界定为重点品种,开展集中监测,将药品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4.4.3.1 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药品成分是决定功能和毒性的关键所在,其含有有毒成分而具有的潜在风险值得我们警惕。

4.4.3.2 含配伍禁忌的中成药:中成药处方以复方配伍居多,以君、臣、佐、使及七情配伍等理论为指导,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灵活用药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中成药区别化学药品的显著特点之一。

然而,有些中成药处方中含有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尽管有些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品种尚未表现出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其潜在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

4.4.3.3 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某些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品种也应引起关注。

主要集中在抗感冒药、止咳平喘药和消化类药物中。

这些中成药品种的某些治疗功能可能强于不含西药成分的和含量,或对所含西药成分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提示较少,增加了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广东省海丰县中医医院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中药安全性监测和中药质量管理,监测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使用条例、处方管理办法。

制定中药安全性监测和管理制度。

一、规范中药饮片进货渠道,保证饮片质量。

建立饮片供应单位和饮片质量档案,严格审核评估供药单位、采购及销售人员资质,对供应单位和采购饮片药品的合法性与中药饮片质量进行审核,确保从正规渠道具有合法资质的中药饮片供药企业,采购安全有效的饮片药品供应临床。

二、严格执行饮片采购入库检查验收制度,审核验收采购入库凭单、账物应相符,认真核对中药品名、批号、有效期,建立完备的饮片采购入库验收记录,储存养护记录。

三、饮片药品严格按储存条件进行储备,储存饮片专用配套设施、设备、完善温度、湿度、通风、符合要求,设有必备的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止虫蛀、鼠害、防火安全设施。

四、毒性中药饮片按照麻醉药品管理规定专库、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记录,帐物相符。

五、中药饮片分区管理,并设有合格区等清晰标识。

六、建立中药饮片合格质量记录,设置不合格饮片退货记录。

七、设置中药饮片临床用药安全性监测报告制度,收集、整理、分析、评价,监测中药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信息工作,发现可能与饮片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按规定及时处理并报告。

海丰县中医医院
2010年8月9日。

中药定期监督评价制度范本

中药定期监督评价制度范本

中药定期监督评价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临床使用中药的监督管理,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临床使用中药的监督、评价和指导。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中药管理制度,明确中药使用的管理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中药使用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临床药师的管理,临床药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中药的选药、用药和药学服务。

二、中药监督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药事管理组织,负责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

第六条药事管理组织应当制定中药监督评价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监督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第七条药事管理组织应当指导临床药师对中药处方进行审核,监督中药的调配、使用和用药监护。

第八条药事管理组织应当定期对中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中药处方、用药记录、药品库存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九条药事管理组织应当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药事管理组织应当对中药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中药使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中药监督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第十一条中药监督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中药处方审核:审查处方的合理性、用药的适应症、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二)中药调配管理:检查调配过程的规范性、药品的质量和数量、特殊药品的管理等;(三)中药使用监护:评估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四)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收集和分析不良反应信息,制定应对措施;(五)中药药品库存管理:检查药品的储存条件、有效期管理和过期药品的处理等。

第十二条中药监督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定期检查:设定固定的时间周期,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二)随机抽查:随时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记录和药品库存数据,评估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四)满意度调查:调查患者对中药服务的满意度,了解中药使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五)培训和指导:组织中药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水平。

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本

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本

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范本一、引言本药品安全性监测制度旨在确保药品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监测机制,全面监测药品的安全性和风险,及时发现和防控药品问题。

二、监测对象本监测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剂、中药和健康食品等。

三、监测内容1. 药品质量监测对药品进行质量监测,包括药品原材料的质量监测和药品成品的质量监测。

其中,药品原材料的质量监测重点关注原料是否符合药典标准,是否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药品成品的质量监测主要检测成品是否符合规范标准,以及是否受到污染。

2. 不良反应监测对于已上市的药品,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3. 临床合理用药监测通过监测临床用药情况,评估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4. 药品市场监测对药品市场进行监测,包括药品流通环节、销售渠道等方面,加强对非法药品的打击,并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药品进行追踪和监测。

四、监测方法1. 抽样监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药品进行监测。

抽样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临床数据收集通过建立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集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数据,提高监测效果。

3. 不良事件报告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患者和药品生产企业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信息,通过多方信息交流,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五、监测评估与处置1. 监测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药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2. 处置措施针对监测发现的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止生产、召回药品、修订药品说明书、加强宣传和警示等。

六、监测结果通报监测结果应及时向公众、医务人员和药品生产企业等进行通报,提高药品安全问题的知晓率和防控意识。

七、监测机构和人员1. 建立专门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机构,负责统筹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

中药安全性管理制度

中药安全性管理制度

中药安全性管理制度中药安全性管理制度加强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对于增加和完善中药安全性检测方法,促进中药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乃至推进我国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天然药物室主任季申博士日前在第一届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中药安全性控制体系需加快发展。

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染色剂突破安全性限制,将导致中药安全性质量问题的产生。

季申博士认为,国内外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控制日趋严格,中药安全性控制需加快发展。

应通过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分类分步明确要求和加强管理,最终通过合理监管、专业化服务或规模化经营建立中药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中药农药残留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源头控制薄弱、过程控制缺乏和限量制订欠账多等方面。

季申博士指出,在源头控制上,中药材种植环节由农业部门管理,农药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即使是大品种中药材GAP也尚在规范之中,大部分中药材仍非GAP种植,加上药农难以获得规范化指导,致使源头控制难度大,存在农药滥用和使用品种不明的现象。

在过程控制上,从农副产品到药品,存在储藏、运输、生产、销售多个环节,涉及多部门的协调管理,尚缺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有效控制。

对中药重金属问题,季申博士分析,一是受环境影响,土壤、水质、空气、降水、施用化肥等多因素都能影响重金属含量;二是受过程控制影响,在种植、加工、储藏等各环节缺乏控制;三是品种监控薄弱,除了整体监控不力,还因部分药材具有特殊性,对具富集性的个别元素需进行专门研究;四是有非法掺假增重现象,个别元素含量异常超高。

真菌毒素因其高毒性和致癌性,在国际上均为零容忍。

中药材真菌毒素控制存在品种控制局限,除了黄曲霉毒素,其他还有许多毒素需引起重视和关注;同样也缺乏过程控制,在种植和储藏过程中一些特殊成分易感染;限量要求少的问题突出,不同基质药材易感染毒素也各不相同。

染色剂安全控制方面,对于允许使用的着色剂的检测,尚缺乏基于辅料、化药相关质控方法的手段,而对中药材非法染色,则存在色素品种、检测中药材种类的局限,同时也缺少确证方法。

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指的是医院针对中药使用进行的安全性监测和管理的制度,以及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和处理的制度。

中药的安全性监测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中药安全性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一、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中药品种和用途,根据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情况确定监测的重点品种。

2.监测方法:制定中药安全性监测的具体方法,包括中药炮制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标准建立与监测、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中药药理学与药代学研究等。

3.监测周期:确定监测的周期,可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疗效来确定监测的时间点和时间间隔。

4.监测指标:确定监测的指标,包括药物的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指标,可以根据国家标准和药典标准来制定。

5.监测机构:明确负责中药安全性监测的专门机构,可以是医院的药学部门或者是国家相关机构。

6.监测记录和分析:建立中药安全性监测的记录和分析系统,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中药的安全风险。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报告范围:明确需要报告的不良反应事件范围,包括中药使用过程中发生或疑似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2.报告机构和责任人:明确负责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机构和报告责任人,可以是医院的药学部门或者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报告流程:制定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发现不良反应事件后的报告和处理程序。

4.报告内容:明确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内容和要求,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不良反应的描述、使用的中药品种和剂量等。

5.报告评价和跟踪:对报告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及时进行跟踪和处理,确保不良反应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6.报告记录和分析:建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记录和分析系统,对报告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意义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健康: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健康。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随着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确保中药的安全性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对中药安全性的监测与管理,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中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严重威胁了公众的用药安全。

因此,制定一套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监测目标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中药药材、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

具体而言,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监测中药药材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确保中药原材料的质量;2. 监测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有害残留物等,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3. 监测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确保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监测方法与技术为了实现中药安全性的监测工作,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查、化学分析、生物学检测等。

同时,还需要借助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以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机构与人员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专门的监测机构与人员队伍。

监测机构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监测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培训背景,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监测方法与技术。

五、监测结果与信息公开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应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公众参考。

同时,监测结果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以优化中药生产和管理流程。

六、监测制度的完善与改进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制度的建立需要考虑到中药市场的特点与需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中药产品质量与公众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手段,我们才能确保中药的安全性,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材管理制度

中药材管理制度

中药材管理制度一、前言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中药材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基本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希望能够对中药材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中药材管理原则1.质量第一中药材的质量是中医药的基础,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对于保证中医药疗效至关重要。

因此中药材的管理工作应当以质量为核心,确保中药材的良好质量。

2.安全第一中药材是来源于天然的药材,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中药材的安全性。

严格控制中药材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加工过程,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3.科学管理中药材管理工作应当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三、中药材管理方法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中药材管理工作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中药材的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2.加强源头管理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集、生产地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需要加强对中药材采集和生产地的管理,建立中药材的追溯系统,保证中药材的来源真实可靠。

3.严格质量控制对于每一批次的中药材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通过检验、评价等手段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控制,杜绝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市场。

4.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中药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中药材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追溯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中药材的全方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

5.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中药材的监督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的行为。

四、中药材管理的法律法规1.《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是我国对药品管理的基本法律,对中药材的管理也有相关规定。

2.《中药材质量控制规范》《中药材质量控制规范》是我国对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基本标准,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中药质量的管理制度

中药质量的管理制度

中药质量的管理制度一、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 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中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中药质量标准应当包括中药药材和中药制剂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等内容,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制定。

2. 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中药质量控制体系是中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内容。

中药企业应当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3. 中药质量监督和检验中药质量监督和检验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监督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中药质量问题,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安全。

中药质量监督和检验包括原料药的检验、中间体的检验、半成品的检验和成品的检验等内容。

4. 中药质量风险评估和控制中药质量风险评估和控制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药产品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药质量问题的发生。

中药企业应当建立中药质量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并定期对中药产品进行质量风险评估。

5. 中药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中药质量追溯制度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追溯制度对中药产品进行全程追踪和溯源,及时发现和处理中药质量问题。

中药企业应当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中药质量追溯制度,并积极推行中药质量追溯工作。

二、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安全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安全,减少中药质量问题对患者的危害,提高中药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2. 提升中药产业的竞争力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可以提升中药企业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 促进中药质量创新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促进中药质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准,推动中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4. 增强中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执行可以增强中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中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质控管理制度

中药质控管理制度

中药质控管理制度一、总则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作为药品的一种,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质控管理制度是中药生产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维护国家药品监管体系和市场秩序而建立的专门管理制度。

二、质控体系1.质控部门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控部门,设立专门的质控人员负责中药产品的质量监控和控制。

质控部门负责质量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同时负责产品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总结。

2.质量控制点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点体系,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具体包括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可追溯。

3.质量控制计划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产品种类和生产特点,制定适当的检测方法和频率,确保产品质量可以被有效地控制和监督。

三、原料控制1.原料采购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的合理供应渠道,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供应商。

对于原料的采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内部的标准进行验收和检测。

2.原料鉴别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起原料鉴别的方法和标准,通过形态学、理化性质、显微结构等多种手段对原料进行鉴别,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四、生产控制1.生产工艺标准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生产工艺标准,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保证生产过程可以被规范化和标准化。

2.生产设备管理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避免设备故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生产记录管理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管理的制度,记录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关键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五、检验控制1.产品抽检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抽检结果应当及时反馈到生产控制部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和整改。

2.产品检测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起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等多个方面,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加强中药质量抽检监测实施方案

加强中药质量抽检监测实施方案
加强中药质量抽 检监测实施方案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
目录
• 背景介绍 • 实施目标与原则 • 监测方案与实施步骤 • 保障措施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背景介绍
中药质量抽检监测的意义
确保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中药进行质量抽检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中 药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和药效问题,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有 效性。
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中药质量抽检和监测是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 过对中药质量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可以推动中药产业的规 范化、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
提升中药国际竞争力
加强中药质量抽检和监测,有助于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 竞争力,促进中药的国际贸易发展。
中药质量现状及问题
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环节存在不规范操作,导致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中药生产过程中存在掺杂、掺假、染色等问题,严重影响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反馈与整改建议
结果反馈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整改建议
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如调整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等措施,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04
CATALOGUE
保障措施与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
建立中药质量抽检监测的领导 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 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统筹协调 。
增强国际竞争力
通过实施中药质量抽检监测,提高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中 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监测原则
1 2
科学、公正、公开原则
中药质量抽检监测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开的原 则,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

中药管理制度

中药管理制度

中药管理制度为了规范中药生产管理,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证中药产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公司订立了以下中药管理制度。

一、中药库房管理1.中药库房是特地存放中药原材料子、中药产品和中药制剂的场合,必需保持乾净、干燥、通风良好,而且保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

2.中药库房应设立特地的管理人员,负责库房的日常管理和中药的进出记录,同时订立认真的进出库管理制度,确保中药的管理合规。

3.中药库房应依据中药的特性,采取合适的储存方式和包装方法,对不同类别的中药进行分类摆放,严禁混放和交叉污染。

4.中药库房的门禁掌控必需严格执行,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略进入库房,而且需要记录进出人员的信息、进出时间以及目的。

二、中药生产管理1.中药生产过程必需依照药典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操作,保证中药的质量、安全、有效性和稳定性。

2.中药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整齐,并配备必需的设备、工具和仪器设备,以满足中药生产的需要。

3.中药生产车间应指定特地的生产人员,严格依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做到物料的准确称量、严格掌控温度和湿度、遵从严格的操作规程。

4.中药生产过程中,必需完整记录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和记录,包含原材料子的来源、批次号、采购日期等信息,以及各个生产操作的执行情况等。

5.中药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或者质量问题,必需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上报负责人。

三、中药质量掌控1.中药质量掌控应依据药典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包含但不限于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有害残留物等指标。

2.中药质量掌控应设置严格的抽样检验制度,确保对中药原材料子和中药产品的抽样检验工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3.中药质量掌控应定期对中药产品进行稳定性评价,确定其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并及时调整相关掌控措施。

4.中药质量掌控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中药原材料子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可靠性。

四、中药产品标签管理1.中药产品的标签必需准确、清楚地标明中药名称、成分、含量、规格、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信息,且必需符合药典标准和相关规定。

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更好的开展我院临床中药学的工作,加强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做好中药药物警戒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工作,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澄清中药混乱品种,为临床提供正品药材。

二、按要求采购合格优质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三、规范中医处方用名,避免配方混乱,确保临床疗效。

四、收集现代中药研究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咨询。

五、指导患者学习掌握中药汤剂煎煮技术,科学服用中药,全方位提高中药质量。

六、对有特殊临床表现的中(成)药品种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七、对含有毒成分的植物药及含有这些药的中成药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八、对含某些有毒元素的矿物类中药及含有这些中成药的制剂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九、对有配伍禁忌即含“十九畏”“十八反”的中(成)药品种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十、对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十一、对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中(成)药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十二、对同样新上市销售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信号的药品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十三、对于改变剂型、改变给药方式的新的中成药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十四、对使用频率高或长期使用的中(成)药安全性进行重点监测。

十五、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成员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当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十六、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

十七、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

十八、个人发现新的或者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向经治医师报告,也可以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当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必要时提供相关的病历资料。

中药质量管理制度

中药质量管理制度

中药质量管理制度中药是我国古老的医疗传统之一,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保健领域。

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质量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中药质量管理制度被引入和推行。

本文将探讨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背景、要素和重要性。

一、背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源于对中药市场乱象的观察和反思。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低劣中药产品、假冒伪劣中药饰品和中药饮片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中药产业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中药质量管理制度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要素中药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了多个要素,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包括中药质量标准、质检体系、质量控制流程和监管机构。

2.1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中药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药材的质量标准,另一类是制剂(如中药饮片、颗粒剂等)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了药材的采集、贮藏、加工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的要求,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2.2 质检体系质检体系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检验、检测和监测等环节。

通过质检体系,可以对中药饮片和制剂等进行质量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3 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流程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药材的采集、处理、制备和包装等过程。

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2.4 监管机构监管机构是中药质量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中药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

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中药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重要性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1 保障中药质量通过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中药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只有产品质量保障,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保障消费者权益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药品使用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使用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使用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药品使用监测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本监测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的药品,包括西药、中药、保健品等。

三、监测目的1.监测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情况,评估医疗质量;2.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3.监测药品库存情况,确保药品供应充足。

四、监测内容1.医疗机构需建立药品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医疗机构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规范使用药品;3.医疗机构要求配药人员配药时注意用药禁忌和相互作用等问题;4.医疗机构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5.医疗机构定期对药品库存进行清点盘点,确保药品供应充足。

五、监测手段1.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药品使用监测系统,便于实时监测用药情况;2.医疗机构可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加强医护人员对用药规范的宣传教育;3.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4.医疗机构可以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记录和监测。

六、监测责任1.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健全药品使用监测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2.医疗机构负责对医护人员进行用药规范培训,并监督其按规定使用药品;3.医疗机构负责对配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配药准确无误;4.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健全患者用药跟踪制度,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七、监测结果处理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药品使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2.医疗机构对药品监测结果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接受监督检查;3.医疗机构应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形成经验教训,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借鉴。

八、监测效果评估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药品监测效果进行评估,检查监测工作的实施情况;2.医疗机构应对监测效果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监测工作提出改进建议;3.医疗机构应根据监测效果评估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中药房负责人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

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小包装饮片的复核人员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煎药室负责人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煎药人员应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5分)相关支撑材料:为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为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和小包装饮片的复核人员,具有主管中药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药人员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1、药剂科应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对职工进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评价培训效果,每年至少考核一次,并建立培训教育和考核记录档案。

2、制定以中药内容为主的专业培训计划。

3、定期对辅助人员进行清洁区管理、卫生知识、GSP、GMP、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4、科室鼓励和积极支持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尽可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利职工理论、业务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5、药剂科负责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及考核。

6、药剂科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根据申请或需求选送人员外出进修或进行专题培训。

7承担教学任务,应有高年资药师负责教学工作,带教的药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习(进修)教学内容最后给学生写出评语。

另每年进行2次以上的药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学习,年终进行考核。

中药饮片采购管理制度及程序1、为加强中药饮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和当前医药市场情况及本院的临床用药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医院采购中药饮片,必须验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销售人员的授权委托书、资格证明、身份证,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对于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要验证注册证书并将复印件存档。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5篇)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5篇)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责任人:药剂科全体工作人员内容:1.药品在院内流通和使用的整个过程都存在安全性问题,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严格药品的购进、验收、储存、领用、使用等各环节管理,加强药品质量监测。

2.1药品的购进应严格按照《药品采购制度》执行,采购员应认真审核药品供应商和药品生产厂家的相关资质,首营品种、首次供货企业应按照《首次采购品种审核管理制度》、《首次供货企业审核管理制度》执行,首营药品采购一个月后,根据《首营药品用药反馈制度》要求应及时发放调查表,及时了解临床用药相关信息。

2.2购进药品的检查验应按照《药品检查验收制度》执行,必须进行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生物制品、进口药品应有相关检验报告书,验收合格的药品方可办理入库。

2.3各药房对于发出退回药品的验收,应逐批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到剂量最小包装,验收合格方可收回。

2.4药库应按照药房的“药品领用单”进行药品发放,认真核对品名、规格、产地、请领数量,药房领药员应按照领用单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领回。

2.5药房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四查十对”原则审核、调配、核对及发放药品。

2.6病区药品应严格按照《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每月定期进行药品效期、药品数量、药品质量等相关检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严格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进行不良反应报告的填写和上报。

4.及时了解医务人员、患者对药品的评价、意见及建议,加强药品缺陷监测。

5.加强药品调剂各环节安全隐患监测,减少发生差错的概率。

6.合理使用药品,降低用药风险。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2)是指国家或地区针对药品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和管理的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药品的安全性,预防和控制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其他安全问题。

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药品的注册和准入管理:国家或地区设立药品注册机构,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

药物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药物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药物安全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药物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保障药物质量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相关单位的药物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第三条药物安全监测管理应当依据科学性、规范性、及时性和公正性原则,加强对药品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安全使用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第四条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药品安全监测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力度,确保药品安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药物安全监测范围第五条药物安全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药品质量监测:对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药品进行抽检,确保药品质量达标。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

(三)药品安全使用监测:对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测和防范。

第六条药物安全监测应当根据需要,加强突发事件和风险性药品的监测和管理。

第三章药物安全监测机构第七条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药物安全监测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药物安全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的实验室和设备,能够进行药品质量监测;(二)具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三)具有完善的信息和报告系统,能够及时汇总、分析和发布监测结果。

第九条药物安全监测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药物安全监测机构应当与相关单位和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药物安全监测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

第四章药物安全监测工作流程第十一条药物安全监测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守规范程序,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十二条药品质量监测工作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抽检,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第十三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报告和调查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第十四条药品安全使用监测工作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中药质量管理,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一、医院、医务科、中药房设置安全性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小组,负责中心临床中草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二、开展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监测,特别监测《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标注小毒及有毒的中药品种。

三、加强对毒性中药的管理,做到专柜专锁,调配时双人调配双人复核,用量不得超过药典规定的剂量。

四、逐步开展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的监测,重点监测每次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用药人群等容,此项工作通过处方点评完成。

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重点监测。

临床药师每月抽取一定数量的病历进行点评,容包括辩证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给药途径、溶媒、联合用药及配伍合理性等。

点评结果定期公布。

六、各病区临床医、护师负责本病区中草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临床发现可疑的病员应用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必须及时填报临床应用安全性监测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七、药剂科临床药学室负责收集、整理临床应用安全性监测中草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及时上报至中心医务科和药监部门,发现严重的临床应用中草药、中成药不良反应可“越级”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八、中药房定期向中心医务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报告,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新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本中心中药的安全监管,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中药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中药不良反应系指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一部分。

我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如果上述药品不良反应是中药引起的,就是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的病历报告资料不得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的依据。

在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患者和报告者信息应当予以。

2、中心设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高军岭任组长,业务副主任史秋如任副组长,领导本项工作。

3、报告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围:新药监测期的中药品种应当报告该药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中药品种,报告
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医院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中药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4、本中心实行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各药品使用部门应对临床所使用的中药实行不良反应监控。

5、中心中药饮片药事管理与药物监督委员会负责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具体工作由药剂科负责,临床各科室医生谁发现中药不良反应谁报告,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本科室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并纳入科室日常绩效考核。

6、中心各科室应主动收集中药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后应当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并立即上报药剂科,按国家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7、中药方负责中药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面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为本中心的临床药事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全中心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对上报的不良反应及时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报告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建立并保存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

新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中心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20,不足20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

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
中药饮片炮制规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中心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
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四)特殊药品的使用点评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贵重药品管理办法》对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

(五) 处方合理用药点评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评价处方中药使用的合理性。

三、奖惩制度
中心要将中药饮片合理应用作为对医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容,与医务人员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并纳入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统一监管,奖惩措施如下:
1、不规处方每扣除处方医师10元。

2、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除每扣除处方医师10元人民币之外,还应
承担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以及相应的赔偿金额。

3、对发错药或漏发药人员每次处罚10元,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相关责任。

4、一处方不复核,扣当天复核人员10元,若由此引起纠纷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5、对屡教不改者加重处罚。

6、奖励制度根据情况临时决定。

此规定自方案下发起开始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