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调查研究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中提到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社会性、流动性、不规则性、连续性、浓缩性、替代性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一)档案记录法(二)调查研究法1、询问法(1)当面询问法。
适用:采集内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细致的信息。
(2)电话调查法. 适用:采集一些简单信息。
(3)会议调查询问法。
适用:学者、专家或企业高层人士(4)邮寄调查法。
适用:采集内容比较简单,答题要求不高,时限较长的调查。
(5)问卷调查法。
适用:费用适中,回收率较高,效果良好。
2、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
适用: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被调查内容固定但调查地点可变的调查。
(2)行为记录法。
适用: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调查地点固定的调查。
第一单元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劳动定额的种类(一)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3、看管定额4、服务定额5、工作定额6、人员定额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二)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1、统一定额2、企业定额3、一次性定额(三)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1、现行定额2、计划定额3、设计定额4、不变定额(四)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分类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五)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1、经验估工定额2、统计定额3、技术定额4、类推比较定额(六)按照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分类1、先进定额2、平均先进或先进合理的定额3、落后定额第二单元劳动定额及其管理制度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2、统计分析法(重点看下面)3、类推比较法:做法:(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
(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
4、技术定额法。
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过关题三.doc
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过关题三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过关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在信息的采集方法中,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的行为、言论、反应、感受等进行观察、调查、记录,收集其有关资料的方法属于()。
A·行为记录法B.会议调查询问法C.直接观察法D.当面调查询问法C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者自己或派遣他人直接到现场对被调查者的行为、言论、反应、感受等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较客观地获得高准确性的第一手资料。
2.()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
A·调查研究法B.当面调查法C.行为记录法D.档案记录法D档案记录法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的决策机构效果、决策效率、决策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和文件传递效率。
3.()是由操作者对其一天或连续几天内工作活动的情况进行登记记录的信息采集方法。
A.观察分析法B.日志法c.访谈法D.问卷调查法B4.()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A.问卷调查法B.调查研究法C.直接观察法D.档案记录法B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机构效果、决策效率和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问的协调程度、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等。
5.信息的管理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过程。
A.调查B.收集C.处理D.报告C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是指对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并对资料进行科学统计和综合分析的过程,包括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存储和检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5?人力资源费用规划2.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2?系统性3?针对性4?及时性5?适用性没有科学性3.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4?正式调研4.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①询问法1当面调查法2电话调查法(适用于及时采集)3会议调查法(缺点:受时间地点限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见解,容易被他人影响)4邮寄调查法5问卷调查法②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2行为记录法5.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1?可靠性分析2?数理统计分析3?综合比较分析 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6.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1?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2?存储3?检索没有收集7.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8.劳动定额的种类1?按表现形式①时间定额 2工时/件②产量定额 30件/工日③看管定额台/人④服务定额 1名客房服务员每天负责打扫10间客房⑤工作定额⑥人员定额2?按实施范围①统一定额②企业定额③一次性定额①现行定额②计划定额③设计定额④不变定额4?按编制的综合程度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5?按指定方法1经验估工定额2统计定额3技术定额4类推比较定额9.劳动定额的制定基本要求—“快准全”10.计算看书11.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1?设备工具有关2?生产过程生产情况3?操作方法4?劳动力的配备和组织5?工作地点6?规章制度12.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1?技术依据2?经济依据3?心理生理依据13.企业制度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满足快和全2?统计分析法3?类推比较法4?技术定额法14.统计定额的制定计算看书15.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2?系统性3?综合性4?应用性5?科学性没有特殊性16.相关概念1?任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劳动活动2?职务,岗位名称,是对某一工作岗位的特定指称eg局长,经理3?责任,根据劳动分工与协作的要求,规定员工在本岗位范围内对事对物对人所承担的各种义务4?职责,职责范围,职责是岗位的职务任务责任的总称,对岗位员工全面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从时间空间上所作出的界定5?职权,职务范围内所应该具有的权力6?权限,对职权范围的具体规定7?岗位,也叫职位,是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务职责构成的8?工作①泛指体力和脑力劳动活动②专指职业③狭义:若干项专门任务9?工作族,两个或以上工作的集合职业,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某种工作17.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1?系统的原则2?能级的原则3?标准化4?最优化没有经济化和客观性18.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2?现场观测3?书面调查19.工作岗位调查方法简答!1?岗位写实定义—是按时间消耗的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种类—5种个人,工组,多机台,特殊,自我2?作业测时定义—是以工序或者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一种方法3?岗位抽样定义—是统计抽样法的具体运用,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得到的数据对总体状况作出推断的一种方法作用—用于调查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等数据资料掌握各工时消耗情况,为制定标准提供依据用于研究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广;节省时间经费;数据真实可靠;测定人员不用整天连续在工作现场进行观察4?其他方法①技术会议法/专家讨论法②结构调查法③日志法没有固定格式必须当天完成不能第二天再补④关键事件法有助于鉴别出本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⑤设计信息法⑥活动记录法采用现代数字工具eg摄像机等采集的信息真实可靠但是投入⑦档案资料法20. 企业员工的统计1?人数统计/平均人数统计2?结构统计 eg年龄性别21.员工平均人数统计,结构统计月季年计算看书22.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1?为合理安排计划提供依据2?为成本核算提供依据3?为合理发放报酬奖励提供依据23.工作时间的构成1?日历时间,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2?制度公休时间,法定的公休日104和节假日11天3?制度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时间,员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83天,工作小时数为166.67小时4?缺勤时间5?出勤时间6?停工时间,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由于企业的原因没工作eg 材料中断检修设备7?非生产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由于行政原因... eg 选举,党组织活动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9?加班时间全部实际工作时间24.工作时间的核算计算看书25.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1?人工成本,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年)1工资项目2保险福利项目2?人力资源管理费用1招聘费用2培训费用3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eg法律咨询费26.企业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原则1?合法合理2?客观准确3?整体坚固4?严肃认真27.编织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预算原则“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28.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核算的要求1?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3?适应企业特点,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29.人力资源微观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导致的成本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不会立即发生1工作态度,员工热情不高2交流,员工不愿交流导致管理者决策失误3工作关系,员工与管理者缺乏信任和尊重,不能相互配合没有“离职率高”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人员配置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得其人,人得其位适才适所得原则,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结合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2.人员招聘的意义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有效招聘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组织创新能力3?可以扩大组织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4?减少离职,增强内部凝聚力3.企业人员补充的来源大题1?内部招聘: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优势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局限1因为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容易近亲繁殖3容易出现照顾性提拔的倾向2?外部招聘优势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局限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2进入角色慢3招聘成本高4决策风险大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4.竞聘上岗大题是企业从内部劳动力市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之一理论基础是能岗匹配原理5.人员招聘面临的问题大题1?计划期内,将有哪些岗位出现人员空缺?有哪些岗位需要补充或储备人才?2?计划期内需要招聘人员的岗位有何要求?需要招聘多少人,招聘怎么样的人?3?企业人员招聘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补充人员?如何补充?4?采用哪些具体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对应聘人员进行初选?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细选,精选,确认出若干符合条件的候选人?5?在上诉人员选拔的各个阶段中,面试、笔试、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各种人事测量将如何进行组织,分别起到哪些主要作用?6?在人员招聘中本企业各类的员工调配和升迁将处于何种地位?各类岗位人员的升降将如何合理安排?6.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大题?简答1?准备阶段1进行人员招聘的需求分析,明确哪些岗位需要补充人员2明确掌握需要补充人员工作岗位的性质特征和要求3制定各类人员的招聘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员招聘策略2?实施阶段核心最关键1招聘阶段2筛选阶段3录用阶段3?评估阶段7.内部招聘来源的选择(提供机会强化动机增强责任感)1?内部提拔2?工作调换3?工作轮换4?重新聘用5?公开招募没有网络招募8.外部招聘来源的选择1?各级劳动力市场2?学校招聘3?竞争对手与其他企业4?下岗失业者5?退伍军人6?退休人员9.在组织内部招聘时应该注意1?避免长官意志的影响2?不要求全责备3?不要将人才固定化4?全方法发现人才10.招聘信息的产生与收集招聘工作一般是从招聘需求的提出和确定开始的11.人员招聘信息主要有1?空缺岗位2?工作描述包括工作职责,内容,要求,权限,条件3?任职资格12.招聘广告的一般特点企业还可以利用广告渠道发布遮蔽广告,就是在广告中不出现招聘企业名称13.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1?引起读者注意2?激发读者兴趣3?创造求职愿望4?促使求职行动14.利用报纸广告招聘的周期,从办理刊登广告的申请手续到刊登出广告,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从准备到新人入职,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15.招聘广告的设计1?内容单位情况介绍,岗位情况介绍,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应聘者的准备工作,应聘的联系方式2?注意事项真实合法简洁举例看书16.应聘申请表的设计要注意1?申请表要从申请者角度出发,尽可能采取是或非的回答,使用通俗的语句2?要考虑企业的目标,便于人员招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3?申请表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而不是采取标准化格式17.公司简介的功能在企业人员招聘活动中,公司和应聘者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调查研究法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机构效果、决策效率和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准、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水准,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等。
具体方法如下:1.询问法询问法是指调查者通过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
它要求调查者事先拟定出具体的调研提纲,然后依据提纲向被调查者展开询问,采集相关信息。
依据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接触方式方法的不同,询问法可以分为:当面调查询问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询问法、邮寄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1)当面调查询问法。
当面调查询问法又称面谈调查询问法,是指调查者当面向被调查者展开询问的方法。
通过当面调查询问了解他们的观点,观看他们的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机动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调查者可以直接、深入地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观点,采集到的资料比较全面、可靠。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耗时长;成本高;调查结果易受调查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调查范围较窄,采集到的信息不具代表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细致的信息。
(2)电话调查法。
电话调查法又称电话询问法,是指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组织人员展开询问的方法。
与当面调查询问法相比,这种方法成本低,速度快,调查面广、量大,还能设置统一的调查询问表格,采集到的数据便于统计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要及时采集的一些简单信息,尤其是在只要了解被调查者对某种情况的看法,如是与非、好与差、准确与错误、要与不要等简单问题的情况下。
(3)会议调查询问法。
会议调查询问法是指调查单位或调查者邀请被调查对象(一般十几个人),在约定的时间、地点集中,以会议的方式展开调查的方法,如座谈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调查者可以直接倾听被调查者的观点;调研双方有互动的机会;与当面调查询问法相比,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较低,效率较高。
2019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精选考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方法
2019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精选考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方法1、档案记录法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
可用于采集:1.决策机构的效率:接情报到研究2.决策效率:接情报到决策3.决策效果:决策收益4.执行效率:执行到结果5.文件审批效率:报告到批复6.文件传递效率:发出到到达2、调查研究法针对具体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具体方法:1.询问法根据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接触方式、方法的不同,询问法可以分为:当面调查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法、邮寄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1)方法:当面调查法优点:机动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直接深入了解真实观点,资料全面、可靠缺点:耗时长;成本高;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调查范围窄,不具代表性范围:采集内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细致(2)方法:电话调查法优点:成本低,速度快,调查面广、量大,采集数据便于统一缺点:无范围:及时采集简单信息,如是非、好差、正确错误等(3)方法:会议调查法优点:直接倾听被调查者观点;调研双方有互动;时间费用较低,效率较高缺点: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易受他人影响范围:对学者、专家或企业高层的调查(4)方法:邮寄调查法优点:成本低;不受行业和区域限制,调查面广量大全面,不受时间限制可深入思考缺点:邮寄往返麻烦,耗时长,回收率低范围:采集内容简单、答题要求不高、时限较长的调查(5)方法:问卷调查法优点:费用适中,回收率较高,效果良好缺点:无范围:无2.观察法调查者通过到现场观察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采集相关信息。
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直接现场观察和记录)、行为记录法(借助仪器设备工具等记录)(1)直接观察法优点:能较客观地获得高准确性的第一手资料缺点:调查面窄,耗时长,被调查者误解范围: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被调查内容固定,但调查地点可变的调查(2)行为记录法优点:无缺点:无范围: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调查地点固定的调查。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知识点精讲(5)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知识点精讲(5)岗位抽样水平要求在组织岗位调查时,能够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选择以下具体的岗位调查方法:一、岗位写实岗位写实是指岗位调查者对被调查者的工作过程实行全面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信息采集方法。
它是实行工作岗位调查的基本方法之_一。
岗位写实的对象能够是员工,也能够是员工所操纵的设备;写实的范围,能够是个人,也能够是集体。
一其具体步骤如下:(一)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定岗位写实的对象。
(1)确定写实人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
(2)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
例如,承担某种岗位工作的员工有先进、中间和落后之分,在调查同类工作岗位时,如果是为了总结先进工作经验,则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为对象;如果是为了实行岗位分析,撰写工作说明书,或者是为了实行岗位再设计再改进,则应分别选择本类岗位先进、中间和落后的员工为写实对象,以便于掌握更系统、更全面的岗位信息。
2.实行初步岗位调查。
为了有效地组织岗位写实,写实人员在正式写实之前,理应事先实行一次初步的岗位调查,了解写实对象的各种相关信息,掌握其工作地内外环境、工作条件以及设备配置的情况,收集相关机械设备、工艺装备、工位器具、劳动组织、加工对象、工作布置、员工素质、技术等级、工种工龄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保证写实资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尽可能地消除观察过程中生产、经营、管理等因素的干扰。
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和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
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
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
(二)实地观察记录岗位写实一般应从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结束。
应将整个工作日的活动情况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以保证写实资料的完整性。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师(四级)复习重点--背过肯定通过-2.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一)人力资源的内涵(广义)是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短期计划(一年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
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
4、人员规划。
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
二、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
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调研主题。
2、非正式调研。
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问题所在。
3、确定调研目标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试题及答案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试题及答案1、()是指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
A、关怀维度B、认可维度C、结构维度D、尊重维度【答案】C【解析】对领导行为的早期研究显现出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两个维度。
结构维度指的是领导者更愿意界定自己和下属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完成组织目标。
包括:①向下属分派具体任务;②规定工作绩效标准;③强调工作期限;④明确职责和关系;⑤建立信息沟通的途径等。
2、战略控制一般由三方面的活动组成,不包括()A、设计战略控制程序B、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C、制定战略评价标准D、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谜底】A【解析】战略控制一般由三方面的活动组成,包括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制定战略评价标准,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
3、()是对实际工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行为进行描述的工作分析方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试题及谜底法。
A、设计信息法B、工作日志法C、结构调查法D、关键事件法【谜底】D【剖析】关键事件法,即由岗位调查者对承担本岗位工作的操作者的劳动行为进行观察,将其“最好”和“最差”(或者“有效”和“无效”)的行为进行注销记录的方法。
采用本方法可以延续一段时间,通过反复比较,以掌握本岗位的关键信息。
4、采用列队法进行考评时,为了提高考评质量,应采用()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多元指标D、单一指标【答案】C【剖析】列队法按照员工行为或工作业绩的好坏把员工从最好到最坏列队,并将列队结果作为人事决议及诊断不良工作行为的依据。
用列队法考评员工既可以只用单一指标,也可以使用多元指标。
一般说来,员工较少的组织可采用单一指标,考评者可以根据员工行为的整体来判别工作绩效。
多元指标的考评每次采用一个标准列队,将屡次列队的结果平均,作为员工最后的列队位置,提高了考评质量。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试题及答案5、以下关于工作岗位调查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动记录法采集的信息真实可靠B、操作者所使用的“日志”没有固定的格式C、活动记录法的投入费用通常较低D、关键事件法有助于鉴别岗位工作中心内容【答案】C【剖析】采用活动记录法收XXX的信息实在牢靠,但投入费用很高。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参考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参考笔记(总3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人力资源的概念(广义,狭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人员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计划)二.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社会性,流动性,不规则性,连续性,新陈代谢性,浓缩性,替代性)三.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准确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四.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准备调研阶段(初步情况分析,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目标)正式调研阶段(相关信息的来源,选择抽样方法和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五.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决策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2.调查研究法询问法当面调查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法邮寄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日记调查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第二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一.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可靠性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综合比较分析)二.调查报告的撰写(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适用性)三.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第二节企业劳动定额的管理第一单元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一.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二.劳动定额的种类a.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人员定额,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b.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统一定额,企业定额,一次性定额)c.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现行定额,计划定额,设计定额,不变定额)d.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分类(时间定额,产量定额)e.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定额,技术定额,类推比较定额)f.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分类(先进定额,平均定额,落后定额)g.按劳动定额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分类h.按其他标志分类三.劳动定额的工作内容(劳动定额的制度,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劳动定额的修订)四.劳动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第二单元劳动定额及其管理制度的规定一.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a.与设备,工艺有关的因素b.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c.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d.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e.与工作地点有关的因素f.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二.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技术依据,经济依据,心理生理依据)三.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快,准,全)四.定额制度方法的评价五.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概念六.企业制度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2)统计分析法(3)类推比较法(4)技术定额法七.统计定额的制定(一)简单算术平均法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①②③④2.先进平均值的计算(二)加权算术平均法1.平均先进日产量2.先进平均日产量八.定额管理制度的起草第三单元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定额构成一.企业工时消耗的概念:(《劳动定额术语》(GB/T 14002-1992),《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标准时间构成》(GB/T 14163-1993))二.工时消耗的分类与代号(一)定额时间A. 作业时间a 基本时间1.机动时间2.机手并动时间3.手动时间b 辅助时间1.交叉辅助时间2.不交叉辅助时间B. 作业放宽时间a 组织性的作业放宽时间b 技术性的作业放宽时间C. 个人需要与休息放宽时间D. 准备与结束时间(二)非定额时间A. 停工时间a 非个人造成的停工时间b 个人造成的停工时间B. 非生产工作时间a 非个人造成的非生产时间b 个人造成的非生产时间三.产品单件工时定额的基本构成1.作业时间2.作业放宽时间3.个人需要与休息放宽时间4.准备与结束时间四.不同生产条件下工时定额的构成第三节工作岗位调查第一单元工作岗位调查方式一.工作岗位研究概述(一)工作岗位研究的概念(二)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对象性,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科学性)(三)工作岗位研究的相关概念(任务,职务,责任,职责,职权,权限,岗位,工作,工作族,职业)二.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1.系统的原则(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2.能级的原则3.标准化的原则4.最优化原则三.工作岗位调查(一)工作岗位调查的意义(二)工作岗位调查的内容四.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1.面谈2.现场观测(测时,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3.书面调查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调查方法一.使用调查表格的要求二.工作岗位写实(一)岗位写实的功能(二)岗位写实的种类(个人岗位写实,工组岗位写实,多机台看管写实,特殊岗位写实,自我岗位写实)三.作业测时(一)作业测时的概念(二)作业测时的基本功能(三)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区别四.岗位抽样(一)岗位抽样的概念(二)岗位抽样的作用(三)岗位抽样的特点岗位调查方法一.岗位写实(一)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二)实地观察记录(三)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二.作业测时(一)测时前的准备(二)实地测时观察(三)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三.岗位抽样(一)岗位抽样的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2.作业活动分类3.确定观测次数4.确定观测的时刻5.现场观测6.检验抽样数据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二)岗位抽样应用举例四.工作岗位调查的其他方法1.技术会议法2.结构调查表3.日志法4.关键事件法5.设计信息法6.活动记录法7.档案资料法第四节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第一单元企业员工统计一.企业员工的统计二.企业员工的分类(按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能力,专业,职业)三.员工平均人数统计(月平均人数,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四.员工结构统计(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业资格构成)第二单元工时利用统计一.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二.工作时间的构成三.工作时间的核算四.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一)工作时间利用程度的基本分析1.出勤率指标2.出勤时间利用率指标3.制度工时利用率指标4.工作负荷率(二)加班时间的分析1.加班比重指标2.加班强度指标3.平均加班长度指标第五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与核算第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一.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一)人工成本(工资项目,保险福利项目,其他项目)(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劳动争议处理费用)二.企业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原则1.合法合理原则2.客观准确原则3.整体兼顾原则4.严肃认真原则三.人工成本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一)工资项目的预算(二)社会保险费与其他项目的预算四.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预算第二单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核算一.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核算(一)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三)适应企业特点,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二.人力资源微观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所导致的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一节人员招聘的程序与信息发布第一单元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与补充来源一.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定义(广义,狭义)二.人员招聘的意义三.企业人员补充的来源(内部补充,外部补充)四.竞聘上岗五.人员招聘面临的问题六.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一)准备阶段(二)实施阶段(招聘,筛选,录用)(三)评估阶段七.人员招聘来源的选择八.内外部招聘方式的选择(一)内部招聘来源的选择1. 内部提报2. 工作调换3. 工作轮换4. 重新聘用5. 公开招募(二)外部招聘来源的选择1. 各级劳动力市场2. 学校招聘3. 竞争对手与其他企业4. 下岗失业者5. 退伍军人6. 退休人员九. 竞聘上岗的程序与步骤1.必须事先公布竞聘上岗的岗位,要特别强调聘任的公开性2.必须成立竞聘上岗领导小组3.所有竞聘岗位无一例外不能有选定对象4.竞聘岗位均要有科学完整的工作说明书5.要确保应聘岗位合理的候选人数6.企业组织竞聘时,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确定竞聘的步骤十.组织内部招聘与选拔时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长官意志的影响2.不要求全责备3.不要将人才固定化4.全方位地发现人才第二单元招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一.招聘信息的产生与收集(一)招聘需求信息的产生(二)招聘信息的收集(空缺岗位,工作描述,任职资格)二.招聘需求信息的整理第三单元招聘信息发布与广告设计一.招聘广告的一般特点二.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三.招聘广告的基本结构四.招聘信息发布渠道的选择1.报纸2.杂志3.广播电视4.网上招聘5.其他印刷品五.选择报纸刊登招聘广告的程序和方法六.招聘广告的设计七.招聘广告的案例分析第四单元应聘申请表设计一.应聘申请表的内容1.个人基本情况2.求职岗位情况3.工作经历和经验4.教育与培训情况5.生活和家庭情况6.其他二.应聘申请表的设计与应用(一)应聘申请表的设计(二)其他应聘申请表的设计1.加权应聘申请表的设计2.自传式调查表的设计3.应聘者推荐表的设计第五单元公司简介的编写一.公司简介的功能二.编写公司简介的原则(一)感召性(二)真实性(三)详细性(四)全面性(五)可信性(六)重点性三.编写公司简介手册的步骤(一)正确选择公司简介的形式(二)收集整理公司的相关资料(三)确定公司简介的基本内容(四)公司简介的制作第二节企业应聘人员的选拔第一单元人员初步选拔的步骤和方法一.应聘人员选拔的意义1.保证组织得到高频的回报2.降低员工的辞退率与辞职率3.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二.简历与申请表的差异性三.人员选拔的主要步骤四.材料筛选法(一)应聘申请表的分析(二)个人简历的分析(三)应聘者推荐材料分析第二单元应聘者的背景调查与体检一.背景调查的必要性二.背景调查的内容1.学历调查2.个人资质调查3.个人资信调查4.员工忠诚度调查三.背景调查的方法1.学校学籍管理部门2.曾经就职过的公司3.档案管理部门四.背景调查的时机把握五.背景调查者应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六.假文凭的识别1.观察法2.提问法3.核实法4.网上查询七.应聘者的体检第三节校园招聘的组织和实施一.校园招聘的概念二.选择学校的考虑因素三.校园招聘的方式1.企业到校园招聘2.学生提前到企业实习3.企业和学校联手培养四.校园招聘的特点(优缺点)五.校园招聘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一)组织校园招聘时(二)筛选应聘人员相关材料时(三)校园招聘中组织笔试时(四)校园招聘就行面试时六.校园招聘的流程七.编写校园招聘记录表第四节员工录用管理第一单元新员工的录用与培训一.员工录用的原则(一)因事则人原则(二)任人唯贤原则(三)用人不疑原则(四)严爱相济原则二.录用通知者三.劳动合同的签订四.新员工的培训第二单元员工信息管理一.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一)基础数据层(二)业务处理层(三)决策支持层二.员工信息管理的作用三.员工信息管理的内容1.反映员工历史状况的信息2.反映员工现状的信息3.反映员工个性与潜能的信息四.新招聘人员信息的收集(一)新员工的历史材料(二)新员工的招聘材料(三)新员工进入企业后的材料(四)新员工个人资料五.员工信息管理的步骤和方法1.员工信息的收集2.员工信息的整理3.员工信息的保管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与计划设计第一单元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一.企业员工培训的内涵(一)培训的概念(二)培训的特性(三)培训的作用(四)培训的原则二.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式(一)在岗培训1.岗位辅导2.岗位轮换3.小组学习4.企业教练5.自助培训(二)脱产训练1.课堂讲授法2.网上培训法3.情境化培训法4.抛锚式培训法5.实战模拟法(三)综合培训1.演示法2.测试法3.假想构成法4.交流法5.头脑风暴法6.角色扮演法7.演练法8.案例分析法三.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结构设计(一)培训需求分析1.明确培训对象2.制定培训标准(二)培训规划(三)培训组织实施(四)培训效果评估四.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运行(一)合理划分部门职责,将子功能系统落实到实处1.培训需求分析系统功能的细化2.培训的组织管理的功能细化(二)后勤保障部门对员工培训的支持(三)培训人员及相关资源的配置五.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作业流程(一)需求确认1.需求意向的提出2.需求分析(排他分析,因素确认)3.需求确认(二)制定培训计划1.确定培训内容2.确定培训时间3.确定培训方式4.确定受训人员5.选择培训教师6.费用核定与控制(三)教学设计1.培训内容分析2.选择,购买,编辑教学大纲和教材3.受训人员分析4.选择确定培训方法(四)实施培训1.实施培训2.考核受训者3.培训奖惩(五)培训反馈1.培训教师考核2.培训管理的考核3.应用反馈4.培训总结,资料归档第二单元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设计一.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基本原理(一)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概念(二)员工培训计划的作用(三)培训计划设计的要求1.系统性2.标准化3.有效性(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高效性)4.普遍性二.培训计划的层次类型(一)培训计划的横向结构1.整体培训发展计划(企业培训形式分析,培训总体目标,培训资源,培训策略)2.培训管理计划(培训目标的细化,部门培训规划,培训实施工作条例)3.部门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资源,内容,预测)(二)培训计划的纵向结构1.长期培训计划2.中期培训计划3.短期培训计划三.培训计划设计的内容(一)培训的目的(二)培训主体1.负责培训的管理人员2.培训讲师3.培训对象(三)培训的内容(四)培训的时间和期限(五)培训的场地1.内部训练场地2.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和场地(六)培训的方法四.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依据五.员工培训整体设计计划的程序六.起草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好的基础工作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2.确定具体项目的子目标3.分配培训资源4.做好综合平衡第二节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一.培训需求的产生(一)什么是培训需求(二)培训需求的主体(三)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战略变化,工作变化,人员变化,绩效变化)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与作用1.寻找组织绩效问题产生的原因2.确认差距3.了解员工个人需求,赢得组织成员的支持4.建立培训信息资料库5.确定培训项目的成本和价值三.培训需求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工作方法(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一般程序(二)培训需求分析工作的方法1.培训需求的必要性分析方法2.培训需求分析的整体性分析方法3.培训需求分析的绩效差距分析方法四.培训需求信息的采集与分析1.观察法2.问卷法3.咨询法4.访谈法5.团队讨论法6.测试法7.评价中心法 8.书面资料研究法五.利用技术模型分析培训需求(一)培训需求的循环评估模型1.组织层面的分析2.作业层面的分析3.个人层面的分析(二)任务—绩效评估模型1.任务分析2.绩效分析(三)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四)胜任力模型五.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一)做好培训需求调查1.收集:部门层面,员工层面2.调查:培训需求沟通,培训需求的收集与汇总(二)整理分析,深入访谈,最终形成培训需求分析总报告1.分类整理部门培训需求2.进行培训需求访谈3.撰写培训需求总报告六.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应把握的关键点(一)有效应用培训需求分析技术1.明确培训需求调查的参与者2.设计合理的调查流程3.准确查找绩效差距并分析原因(二)确立系统化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三)注重组织发展与员工需求的结合(四)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作用七.培训需求的评估与确定(一)培训需求的组织评估与确定1.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2.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文化一致3.培训需求所涉及的员工数目4.培训需求对组织目标的重要性5.通过培训,业务水平可以提高的程度(二)公司培训需求和员工个人培训需求的一致性第三节员工培训的分类设计第一单元岗前培训一.员工培训的分类1.岗前培训2.在岗培训3.脱产培训二.岗前培训的基本理论(一)岗前培训的特点1.基础性培训2.适应性培训3.非个性化培训(二)岗前培训的意义(三)岗前培训的注意事项三.岗前培训的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的影响因素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2.企业文化3.新员工的素质(二)岗前培训的常规内容1.规章制度2.企业概况3.产品知识4.行为规范5.共同价值观(三)岗前培训的专业内容1.业务知识2.技能3.管理实务四,员工手册的构成1.企业概述2.企业文化3.组织结构4.部门职责5.政策规定6.行为规范五.岗前培训的实施方法(一)二阶段培训(全公司培训,工作现场培训)(二)三阶段培训(总部培训,分支机构培或部门培训,工作现场培训)六.岗前培训的步骤(一)岗前培训的设计1.制度岗前培训计划2.编写岗前培训提纲(二)岗前培训的实施1.准备岗前资料2.岗前培训的会务准备3.实施培训4.考核考试5.颁发上岗证或上岗通知书(三)岗前培训内容与效果的跟踪1.岗前培训是否适当2.培训内容是否容易理解3.岗前培训是否有激励作用4.岗前培训活动的成本第二单元在岗培训一.在岗培训的类别(一)转岗培训(二)晋升培训(三)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四)岗位资格培训二.在岗培训的内容(一)在岗人员管理技能培训(二)在岗人员专业性技能培训(三)培训迁移的有效促进三.在岗培训实施用表四.培训现场的具体要求五.在岗培训计划的制订(一)调查企业目前从业员工现状(二)确定培训的项目和内容(三)培训的准备工作(四)确定培训指导负责人(五)制作培训记录表和培训报告书(六)培训计划制定的责任(七)在岗培训费用的管理六.在岗培训的设计(一)转岗培训设计1.转岗培训的程序2.转岗培训的方式(二)晋升培训设计1.任职前训练阶段2.任职后训练阶段(三)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的程序(四)岗位资格培训设计(五)管理人员教程培训设计(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第三单元脱产培训一.脱产培训的类型1.按时间分类(短期脱产培训,长期脱产培训)2.按主体分类(组织安排的培训,个人选择的培训)3.按培训的内容分类(学历培训,更新技能的培训)4.按受训阶层分类(分阶层脱产培训,分专业脱产培训)二.脱产培训的审批(个人脱产培训表,脱产培训推荐表)三.培训效果1.根据受训者是否获得证书进行评估2.通过调查表或报告书进行评估四.培训合同的签订第四单元课堂培训一.影响课堂培训效果的因素二.教室布置的决定态度三.课堂培训的方法(一)讲授法1.易于操作,经济高效,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2.单向式教学,缺乏实际的直观体验,针对性不强(二)研讨法1.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不以两者为中心2.任务取向的研讨,过程取向的研讨,任务—过程取向的研讨3.多项式信息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形式多样,适应性强(三)案例分析法1.案例分析法(分析形案例)2.案例讲解(说明形案例)(四)专题讲座法四.课堂培训的准备1.制定培训计划2.编写培训大纲3.编写或选择教材4.选择和培养培训教师5.准备培训场所和设备五.教室布置(一)传统布置法(二)臂章形布置法(三)环形布置法(四)圆桌会议和圆桌分组布置法(五)U形布置法(六)V形布置法六.讲授法的应用(一)讲授法的方式1.灌输式讲授2.启发式讲授3.画龙点睛式讲授(二)讲授法的实施要点1.对讲课内容的要求2.对讲课教师的要求3.保持学员兴趣的措施4.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七.研讨法的应用(一)研讨的形式1.集体讨论2.分组讨论3.对立法讨论(二)研讨的方法1.演讲讨论法2.管理原则贯彻法3.强调理解讨论法(三)研讨法的实施要点1.对讨论题目和内容的要求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3.指导教师制定讨论计划,准备讨论资料八.案例分析法的应用(一)案例分析法的操作程序1.培训前的准备工作2.培训前的工作介绍3.案例讨论4.分析总结(二)案例分析法的实施要点(三)案例编写的步骤1.确定培训的目的2.搜集信息3.写作4.检测5.定稿第五单元现场培训一.现场培训的内容二.现场培训的对象三.现场培训的方法1.工作指导法2.工作轮换法3.特别任务法4.个别指导法四.企业现场培训的种类(一)以让员工适应新岗位为目的的现场培训(二)以改善绩效,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现场培训五.适应性现场培训的程序(一)确定培训项目1.工作说明查阅法2.培训需求调查法(二)编写现场培训指导书(三)确定现场培训的指导者(四)培训结束后对受训者进行考试或考核(五)颁发上岗证六.以改善绩效,培训人才为目的的现场培训程序(一)确定培训需求(二)制定个别指导计划书(三)实施培训(四)培训评价第六单元自学一.自学的适用范围二.自学的优缺点三.自学的组织方式和步骤1.指定学习资料2.网上学习3.电视教育四.人力资源部门对自学的管理(一)制订自学计划或帮助员工制订个人自学计划(二)对员工进行自学方面的指导(三)对自学效果进行检查,评价第四节培训甲方的核算与控制一.培训成本的的含义二.培训成本的构成(一)人员培训成本(二)在职培训成本(三)脱产培训成本。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调查研究法
2019 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检查研究法检查研究法是指针对详细的问题,对公司内部职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检查,以认识组织运转的状况及有关信息的方法。
这类方法可用于收集组织过去和此刻的决议机构成效、决议效率和成效、履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达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各组织内部信息传达的通畅水平,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达的速度和质量等。
详细方法以下:1.咨询法咨询法是指检查者经过咨询的方式向被检查者睁开检查的方法。
它要求检查者预先制定出详细的调研纲要,而后依照纲要向被检查者睁开咨询,收集有关信息。
依照检查者与被检查者接触方式方法的不一样,咨询法能够分为:当面检盘问问法、电话检查法、会议检盘问问法、邮寄检查法和问卷检查法等。
(1)当面检盘问问法。
当面检盘问问法又称面谈检盘问问法,是指检查者当面向被检查者睁开咨询的方法。
经过当面检盘问问认识他们的看法,观看他们的反响。
这类方法的长处是:灵巧灵巧,不受时间、地址的限制 ; 检查者能够直接、深入地认识被检查者的真切看法,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全面、靠谱。
这类方法的弊端是:耗时长; 成本高; 检查结果易受检查者的主观要素影响,对换查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 检查范围较窄,收集到的信息不具代表性。
这类方法合用于收集内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仔细的信息。
(2)电话检查法。
电话检查法又称电话咨询法,是指经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组织人员睁开咨询的方法。
与当面检盘问问法对比,这类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检查面广、量大,还可以设置一致的检盘问问表格,收集到的数据便于统计办理。
这类方法合用于要实时收集的一些简单信息,特别是在只需认识被检查者对某种状况的看法,如是与非、好与差、正确与错误、要与不要等简单问题的状况下。
(3)会议检盘问问法。
会议检盘问问法是指检查单位或检查者邀请被检核对象 ( 一般十几个人 ) ,在商定的时间、地址集中,以会议的方式睁开检查的方法,如会谈会。
这类方法的长处是:检查者能够直接聆听被检查者的看法 ; 调研两方有互动的时机 ; 与当面检盘问问法对比,花销的时间和花费较低,效率较高。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劳动经济
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3、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
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方法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为了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研究方法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方法,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引和启示。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最常见且应用广泛的调查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需要确保问卷的问题准确明了,避免提问的主观性,以免引导受访者的回答。
此外,还要注意样本选择的合理性,以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深度访谈法相较于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更加注重对受访者的个体经验和观点的探索。
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受访者的真实感受和看法。
深度访谈法可用于对某些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如员工对组织文化的理解、领导风格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等。
在进行深度访谈时,研究者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并引导受访者尽可能详细地叙述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过程的方法。
通过亲临现场观察,研究者可以直接感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细节和真实情况。
观察法尤其适用于研究员工行为和组织氛围等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在进行观察时,研究者需要保持客观公正,并注意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节,以免遗漏。
四、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某一特定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地研究一个个案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来推测和解释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和趋势。
案例研究法往往会遇到信息收集的困难,但通过对比分析和数据整合,可以得到更准确和全面的研究结论。
在进行案例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并关注案例中的关键事件和因素。
以上所述的调查研究方法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一部分,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的优势进行综合研究。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要点:工作岗位调查方式
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要点:工作岗位调查方式工作岗位调查方式【水平要求】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一)面谈面谈是指为了获得岗位的相关信息,调查人直接与员工见面,调查其所在岗位的情况的方法。
通过面谈不但能够掌握现场观察或书面调查所不能获得的情报和资料,还能进一步证明现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面谈实行以前,调查人应先拟定调查提纲,列出所有需要调查的事项。
面谈时,应按照问题的顺序一一发问,并作详细记录,对被调查人难以回答或故意回避的问题,可暂时中止。
面谈选择的对象应尽量广泛一些,不但要约见主管人员,也要约见一般人员;不但要向担任本岗位的人员实行调查,也要向与本岗位有联系的其他人员实行调查,这样才能掌握经常性和非经常性工作的详细情况。
此外,在面谈中还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被调查人。
’即接待要热情,态度要诚恳,用语要适当。
2.根据调查目的布置面谈环境。
即营造良好的环境,使被调查人感到轻松,无拘无束地回答提问。
3.面谈中,应允许被调查人长篇大论,直到他自己认为无话可说时为止。
调查人可视具体情况,记录下他的发言要点。
4.调查人对重大原则问题,应避免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做到“引而不发”。
5.面谈中,应避免命令式提问,而采取启发式提问。
(二)现场观测现场观测是指调查人直接到工作现场实行实地观察和测定的方法。
如测时、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等。
现场观测时应注意:1.对调查的工作事项要多提几个为什么。
例如: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什么时候做等。
2.调查人应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实行观察记录,以防干扰员工的正常工作。
3.为了掌握全面的情况,应选择多处场地对同类岗位(工作)实行观察,可消除员工个体特征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三)书面调查书面调查是指利用调查表实行岗位调查的方法。
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在调查之前设计编制。
被调查人接到调查表后,应按调查项目逐一认真填写。
书面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一般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调查表本身设计的合理性;二是被调查人文化水平的高低及填写时的诚意、兴趣和态度。
人力资源管理四级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二、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
1.调研准备阶段: 1.初步情况分析; 2.非正式调研; 3.确定调研目标;2.正式调研阶段: 1.相关信息的来源,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
三、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
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
四、说明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图的制作方法。
1.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
五、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1.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①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②进行初步岗位调查;③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和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
④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
⑤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
2.实地观察记录;3.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
六、简述作业测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
1.测时前的准备:①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
测时对象确定后,调查人员要将测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便取得员工的配合,共同把测时工作做好。
②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
③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
划分的原则是: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机动时间、手动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要分开。
在划分操作的基础上,确定定时点,作为区分上下操作的界限,以保证每次观察记录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④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
2.实地测时观察。
3.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①根据测时的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续时间。
②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调查研究
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机构效果、决策效率和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等。
具体方法如下:
1.询问法
询问法是指调查者通过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
它要求调查者事先拟定出具体的调研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向被调查者展开询问,采集相关信息。
根据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接触方式方法的不同,询问法可以分为:当面调查询问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询问法、邮寄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1)当面调查询问法。
当面调查询问法又称面谈调查询问法,是指调查者当面向被调查者展开询问的方法。
通过当面调查询问了解他们的观点,观察他们的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机动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调查者可以直接、深入地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观点,采集到的资料比
较全面、可靠。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耗时长;成本高;调查结果易受调查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调查范围较窄,采集到的信息不具代表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细致的信息。
(2)电话调查法。
电话调查法又称电话询问法,是指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组织人员展开询问的方法。
与当面调查询问法相比,这种方法成本低,速度快,调查面广、量大,还能设置统一的调查询问表格,采集到的数据便于统计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要及时采集的一些简单信息,尤其是在只要了解被调查者对某种情况的看法,如是与非、好与差、正确与错误、要与不要等简单问题的情况下。
(3)会议调查询问法。
会议调查询问法是指调查单位或调查者邀请被调查对象(一般十几个人),在约定的时间、地点集中,以会议的方式展开调查的方法,如座谈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调查者可以直接倾听被调查者的观点;调研双方有互动的机会;与当面调查询问法相比,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较低,效率较高。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会人员较多,被调查者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动过程中,被调查者易受他人影响。
总之,会议调查询问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议组织
者的组织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调查者会前要有充分准备,拟好调研提纲,才能使调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学者、专家或企业高层人士的调查。
(4)邮寄调查法。
邮寄调查法又称函件询问法,或函件调查法,是指调查者通过信函邮寄的方式,把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发送给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不受行业和区域的限制,调查面广、量大,采集到的信息广泛、全面;不受时间限制,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邮寄往返麻烦,耗时长,回收率低,有时甚至会影响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给统计、分析和归纳造成很大的困难。
为了提高回收率,调查者或调查单位可以同时给被调查者寄去感谢信、影戏票或优惠券等,激励被调查者积极协助调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比较简单,答题要求不高,时限较长的调查。
(5)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的程序如下:首先,调查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当面交给被调查者,并向他说明回答的方法和具体要求;然后,被调查者根据要求自行填写问卷;最后,调查者定期回收问卷。
这种方法费用适中,回收率较高,效果良好。
此外,还有日记调查法,即请固定的被调查单位逐日逐项填写,调查者定期汇总。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较多.答题要求不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时限较短的调查。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通过到现场观察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从而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他们的行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采集到的信息可信度较高。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调查者往往只能观察到被调查者的表面行为,难以把握其心理变化,了解其思想,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时间延长,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1)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者自己或派遣他人直接到现场对被调查者的行为、言论、反应、感受等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客观地获得高准确性的第一手资料。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调查面窄;耗时长;有时会被被调查者觉察,引起误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被调查内容固定但调查地点可变的调查。
(2)行为记录法。
行为记录法是指调查者借助特定的仪器、设备或工具,记录被调查者的行为和反应,从而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如用摄像机固定观察某个柜台顾客购买某种商品的全过程,这样能从一个侧面了解顾客在购买某种商品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但是这要根据购买环境以及企业的条件进行,如对一些大型商场、购物中
心,对一些商品价格昂贵的商场柜台往往比较可行。
行为记录法也可以按事先选定的某个地点,对现场随机记录状态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调查地点固定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