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教育硕士知识点总结

教育硕士知识点总结

教育硕士知识点总结引言教育硕士专业是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生学位,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以从事教育科学的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进行教育硕士学习,需要掌握一系列教育学的重要知识点,本文将围绕教育硕士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教育哲学教育硕士学习中,教育哲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道德和价值观等。

在教育哲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等。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硕士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规律。

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与遗忘、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情感和意志、动机和动机因素、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等。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教育硕士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及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教育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阶层、教育与文化、教育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硕士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

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理论、原则和技术。

在教育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教育管理的任务和职能等。

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理论与方法是教育硕士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教学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教学理论与方法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设计与评价等。

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是教育硕士学习中的核心知识点之一。

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主要研究教师的道德标准和品质要求。

在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等。

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教育硕士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在教育硕士考研中,教育学原理考研的知识点占比是的,其分值占试卷总分的40%。

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显得尤其重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教育学的知识点总结1、从起源上看,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2、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本世纪初。

3、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

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

4、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5、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6、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7、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9、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0、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1、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是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12、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14、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

2013年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试题和答案

2013年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试题和答案

2013 年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第一部分教育学一、选择题1、隐性课程是()A 通过课堂式教学方式实施B 始终围绕教学就行C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影响D 具有可控性2、借助结构化的材料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是()A探究式学生B 发现式学习C 自主性学习D 参与性学习3、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或出租暴力、凶杀等图书、报刊、音响制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A 受尊重的权利B 受教育的权利C 生存的权利D安全的权利4、下列表述中属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观点的是()A 道德教育应该讲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B运用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C 道德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D 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5、道德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 受教育者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C 德育目标与德育评价之间的矛盾D 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A 中庸B论语C 大学D 学记7、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这一论断的教育家是()A康德B 柏拉图C 夸美纽斯D 赫尔巴特8、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B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9、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等课程属于()A 活动课程B 核心课程C 潜在课程D综合课程10、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A 讲授法B 讨论法C谈话法D 探究法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15 分)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

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考研复习重点总结(2013年)

教育学考研复习重点总结(2013年)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各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特点: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了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1762年,法国启蒙家卢梭出版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描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1860,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经验学科兴起,对教育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1861年,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作准备;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的概念;1908年德国教育家伊拉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1916年美国的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代表着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出现;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201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201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最简单、最低级的⼼理现象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听觉中枢位于()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3、()提出关于⼼理发展理的“社会⽂化历史学说” A、维果斯基 B、⽪亚杰 C、埃⾥克森 D、弗洛伊德 4、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5、⼈的⼤脑能全⾯⽽细致地考虑问题,这是指思维的() A、⼴阔性 B、批判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 6、个性⼼理特征中遗传⾊彩最浓的部分是() A、性格 B、能⼒ C、⽓质 D、兴趣。

7、学⽣临考时的怯场属于() A、⼼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 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处于同样强度的注意在()分钟以上。

A、10分钟 B、20分钟 C、45分钟 D、30分钟 9、优势⼼理机能说的提出者是() A、阿特鑫森 B、培因 C、艾森克 D、卡特尔 10、英国⼼理学家学斯⽪尔曼提出的能⼒结构论称为() A、⼆因素说 B、群因素说 C、智⼒结构三维模型 D、独⽴因素论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A 2、C 3、A 4、B 5、A 6、C 7、C 8、B 9、B 10、A ⼆、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理现象可以从_______和个性⼼理特征两⽅⾯进⾏研究。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按序分为⽣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_______的需要。

3、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的性、__________、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

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________、拟⼈化,典型化等⽅式形成。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______。

填空题参考答案: 1、⼼理过程 2、⾃我实现 3、观察的客观性 4、夸张 5、发散式思维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动机 参考答案:动机: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个⼈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标,以满⾜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 第一章 知识点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 第一章 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 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在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由六门课程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废除于 1905 年。

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1、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 / 11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

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

1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考研教育学知识汇总

考研教育学知识汇总

考研教育学知识汇总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一门科学,其范畴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影响因素、发展规律等。

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教育、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学的形成等。

3.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每种理论都对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教育学研究领域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等内容。

2.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社会化、教育不平等、教育变革等内容。

3.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金运行、教育投入产出等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财政、教育投资等内容。

4.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领导、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等内容。

第三部分:教育学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受家庭背景、地域、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2. 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技术发展、教育创新等内容。

3. 教育品质评价教育品质评价是指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以及对教育目标的评价等内容。

第四部分:考研备考重点1. 教育学名著与经典《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社会学与教育》等。

2. 教育学相关热点事件教育改革、校园安全、师资培训等。

3. 教育学相关政策法规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等。

结尾考研教育学知识体系庞大,需要系统的学习和整理。

希望以上知识汇总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育学在职研究生考试内容(一)

教育学在职研究生考试内容(一)

教育学在职研究生考试内容(一)教育学在职研究生考试内容简介•教育学在职研究生考试是评估教育从业者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考试。

•准备考试需要对教育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总结。

重点知识点1.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模型2.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发展与个体差异–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3.教育方法学–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策略与教育技术–教育评价与教学改革–教育方法学的研究范式和流派4.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科研规范–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育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比较–教育实证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考试形式和技巧1.考试形式–选择题:主要测试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简答题: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简洁明了的回答。

–论述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进行逻辑连贯的论述。

2.复习技巧–全面了解考纲:确保对每个知识点都有一定的了解。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多做练习题: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多与他人交流讨论:借鉴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注意整理笔记:方便复习时回顾重要内容。

结语教育学在职研究生考试内容囊括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以及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准备考试需要掌握这些重点知识,同时掌握一些复习技巧,如了解考试形式、制定学习计划、多做练习题等。

通过系统学习和总结,相信大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加油!。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考研教育硕士(简称考教)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备考者需要重点复习的科目之一。

教育学考研需要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下面就教育学考研的知识点总结做一个概要性的介绍。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人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科学。

在教育学的范畴中,包括了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二)教育学的基本学说在教育学的基本学说中,包括了实证主义教育学、决定论教育学、理性主义教育学、生态教育学、解构主义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文主义教育学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和管理等。

这些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考研中需要掌握的重点。

(四)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性原则、历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原则等。

这些基本原理是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了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观察法是研究者直接观察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获得研究对象的特征、规律、变化等信息。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被调查对象的信息。

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实验的方式,控制变量,验证教育活动中的某些假设。

(二)史料研究方法史料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了文献研究、档案研究、野史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研究者通过阅读、分析有关教育问题的文献资料,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

档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检索、整理有关教育问题的档案资料,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

野史研究是研究者通过调查、采访当事人,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过程和特征。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一)教育目的问题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它包括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服务、国家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第六章课程【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正确地理解与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识记课程(广义和狭义)、形式教育论、实质教育论、学科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潜在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重点掌握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课程类型以及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把握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教学计划编制的原则,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课程现代化的特点;重点识记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并因此而引起的课程设计的改革。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课程”的一般概念1.“课程”的含义。

在我国,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通常我们所讲的“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它包括以下三层意思:(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1)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主要是指课程)。

没有课程作为教学的媒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里就难以发生教与学的活动.(2)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

(3)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功能的保证。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发展水平,二是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三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社会、学科及学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发展的状况及其对教育的需要,是制约特定时代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答案】C【解析】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答案】A【解析】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以其所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为前提,教育是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和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要求的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答案】B【解析】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答案】D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重点总结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教育是人类社会独特、永恒的现象,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往,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教育的产生即教育的起源问题,它由来已久,是分析教育本本质,了解教育活动的一把“钥匙”。

3.教育的产生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4.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物一样,都是由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

5.生物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家沛西 能,把教育看作动物的本能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性和意识性,是偏颇而错误的观点。

6.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了对教育起源的认识,认为教育就是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模仿是教育的起源,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因而是不全面的。

7.劳动起源说: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出发,提出了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二教育从劳动中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主要观点是:①教育从人类产生的时候就存在了,②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是同时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劳动起源说,是不完善、不确切的。

8.交往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代表人物是我国学者叶澜,著作《教育概论》。

教育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劳动中的关系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对每个人来说,一生中学习的开始并非在生产劳动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人首先学习的是生活不是生产。

9.教育的发展:原始教育阶段、古代教育阶段、现代教育阶段。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

教育在发中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三个阶段,即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1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教育内容和手段简单、粗糙、原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硕士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硕士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硕士必背知识点总结作为教育硕士,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和复杂。

教育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历史、心理、社会、技术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与技术、教育管理与领导、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总结教育硕士必背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原则等。

2. 教育的历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教育思想的演变等。

3.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同时期的教育学理论、主要教育学家及其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2. 学习过程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基本过程、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的阶段及特征等。

3. 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论与实践要点、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4.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发展等。

三、教育方法与技术1. 教育教学法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原则、教学实施过程等。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的步骤与原则、设计的内容等。

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方法及技术等。

四、教育管理与领导1.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概念、内容、原则、职能、层级、形式、管理技术等。

2. 教育领导教育领导的基本概念、领导理论、领导风格、领导技能、领导行为等。

五、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课程的分类、课程的设计原则等。

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以上所列的知识点只是教育硕士必背的一部分,教育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大的。

因此,作为教育硕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同时,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硕士,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研教育学知识汇总

考研教育学知识汇总

考研教育学知识汇总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概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内容。

主要研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学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儒家教育思想、西方的启蒙运动到现代的教育改革,教育学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例如古希腊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等。

3. 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以便进行教育学论文的撰写和研究工作。

4. 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学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内容,涵盖了教育的本质、发展规律、影响因素、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各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方法。

二、教育学专业知识1. 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心理学概论、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学等内容。

这些专业课程是考研教育学专业的重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

3. 教育学前沿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发展与变革、教育政策与治理、教育全球化与比较、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内容。

这些研究领域是当前教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考生需要关注并了解相关知识。

三、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技能1. 教育学调查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等方法,考生需要了解这些调查方法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以便进行教育学研究。

2. 教育学文献综述和论文撰写考生需要掌握文献综述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如何撰写规范的教育学论文、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

3. 教育学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的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Excel等,能够进行教育学数据分析和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考试要求】通过学习熟悉教育的概念,辨析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之间的异同;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的标志;掌握教育制度及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要掌握国内外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的不同特点,重点记忆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识记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几乎每年都是考点;了解教育学的发展过程,重点掌握历史上教育学发展进程中每个重要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的基本观点或主张,熟悉传统教育学思想与现代教育学思想的意义与区别;了解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所经历的阶段;重点掌握《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教育法规的颁布年限及主要精神。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①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回答,历来存在分歧。

在西方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一直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的出现后,学校便出现了。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考点总结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考点总结

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形式化教育:教育着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相对规范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7.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中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0.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1.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的和内容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人力资本理论: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多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1、历史上培根首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

2、德国学者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示了课堂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知道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3、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

4、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

5、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自由讲学。

6、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科尔伯格。

7、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8、兼容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

9、课外辅导一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三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

10、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11、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三个要素组成。

12、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检车“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王充。

13、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国学。

14、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15、涂尔干的德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与1925年出版的《道德教育论》。

16、《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7、师生通过相互诘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谈话法。

18、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

19、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的。

20、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1、谈话法有两种方式,及问答式谈话和启发式谈话。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题集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题集

一、填空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

”(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名词解释(全黑体为重点)1、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队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5、人力资本论: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6、教育基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

7、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8、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9、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10、遗传: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机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1、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环境的性质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由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

13、最近发展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

这两中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14、潜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15、个性:亦称人格,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

16、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17、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18、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和/或这些领域下的一些具体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该达到的要求(或标准)。

19、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0、体育:体育室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21、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识因素的教育。

22、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23、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2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造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2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26、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7、学科中心论:学科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

学科中心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28、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儿童。

主张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29、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他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

30、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

它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习惯、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以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3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机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及学习方式上的要求,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33、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课程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4、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一句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35、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36、智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37、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38、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的知识的能力。

39、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与教学的一般任务相似)40、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性、指导作用。

41、直接经验:是每一个体在认识、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自身活动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这是个人经验。

42、间接经验:是人类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一切经验,主要体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是个人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的前人、别人的经验。

43、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

44、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话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4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46、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47、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48、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49、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50、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51、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

5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5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接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54、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55、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56、练习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7、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一起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与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58、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60、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6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62、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教师辅导。

63、分组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若干个水平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

64、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有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65、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66、教学评价: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67、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68、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69、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70、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71、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72、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73、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74、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以及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5、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综合。

76、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下来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信念。

77、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78、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