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电磁兼容设计准则有哪些?
电磁兼容设计的设计要点
1)抑制电磁骚扰源
尽量去掉对设备工作用处不大的潜在骚扰源,减少骚扰源的个数;恰当选择元器件和线路的工作模式,尽量使设备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
性区域,以使谐波成分降低;对有用的电磁发射或信号输出也要进行
功率限制和频带控制;合理选择发射天线的类型和高度,不盲目追求
覆盖面积和信号强度;合理选择数字信号的脉冲形状,不盲目追求脉
冲的上升速度和幅度;控制电弧放电,尽量选用工作电平低的、有触
点保护的开关或继电器,选择加工精密的电机;应用良好的接地来抑
制接地干扰、地环路干扰和高频噪声。
2)抑制干扰耦合
把携带电磁噪声的元件和导线与连接敏感元件的连接线在空间上
隔离;缩短干扰耦合路径,宜使携带高频信号或噪声的导线尽量短,
必要时使用屏蔽线或加屏蔽套;注意布线和结构件的天线效应,对通
过电场耦合的辐射骚扰,尽量减少电路的阻抗,而对磁场耦合的辐射,则尽量增加电路的阻抗;应用屏蔽等技术隔离或减少辐射路径的电磁
骚扰;应用滤波器、脉冲吸收器、隔离变压器和光电耦合器等滤除或
减少传导途径的电磁骚扰。
3)提高抗扰度
对于电磁骚扰源的各种抑制措施,多数也同样适用于提高设备的
抗扰度。
此外对敏感设备,在设计中尽量少用低电平器件,也不盲目
选择高速器件,去掉那些不十分需要的敏感部件,适当控制输入灵敏度,等等。
第 1 页 / 共 1 页。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时间:2012-08-24 15:01:15 来源:作者:关键字:电磁兼容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数量及应用逐渐增多,结果必将造成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
在日趋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如若不采取恰当的电磁屏蔽措施,会导致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日益严重,电子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者会危及到信息的安全。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既不干扰其他设备,而又不受其他设备干扰的影响而能正常工作,这就要求在设备研制的初期阶段必须从结构、技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设计。
1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的主要性能之一,在进行设备功能设计的同时,还应进行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使所设计的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实现电磁兼容,因此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明确设备所满足的电磁兼容指标,然后确定设备的敏感器件、干扰源及干扰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后通过试验了解设备是否达到了电磁兼容指标要求。
2 电磁兼容设计所采取的方法对于通信车而言,通常其所装载的设备量很多,包括配电设备、通信设备及终端设备等,各设备间很容易形成电磁干扰,进而影响通信质量,因此设备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要从3 要素( 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 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抑制干扰源,消除或减弱干扰耦合,增加敏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以某车载电子设备为例,由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转换开关、断路器、控制保护单元、互感器、接触器等单元及元器件组成,其中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转换开关、断路器布置于前面板上,控制保护单元、互感器、接触器等单元及元器件放在机箱内部。
此设备要满足 GJB151A- 97 有关的电磁兼容指标要求,在结构设计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仪表窗口的屏蔽; 机箱缝隙的屏蔽; 各单元合理布局及其屏蔽; 电缆敷设以及电源线滤波等。
2.1 仪表窗口的屏蔽仪表窗口对设备来说是比较大的泄漏口,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屏蔽,为此采用加装丝网屏蔽玻璃的方法对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进行外部屏蔽。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共存且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的能力。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规范要求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良好表现。
本文将以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为主题,探讨该领域的相关内容。
一、电磁兼容评估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评估是保证设备在电磁环境中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电磁兼容评估需要从不同方面考虑,包括电磁干扰源的特性分析、设备的电磁敏感性分析以及电磁环境分析等。
根据电磁兼容评估的结果,设计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电气设备的兼容性。
二、电磁兼容设计原则电磁兼容设计原则是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首先,减少电磁干扰源的产生,例如采用滤波器、屏蔽技术等措施来降低设备的辐射噪声。
其次,提高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例如通过合理的电路布局、地线设计等来增强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此外,还需注意对设备进行综合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满足相关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三、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为了验证电气设备是否符合电磁兼容规范要求,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常用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包括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
辐射测试主要是针对设备发射的电磁干扰噪声进行测量,通过测试设备的发射电磁辐射来验证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传导测试则是针对设备受到的外界电磁干扰进行测量,通过测试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来评估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四、电磁兼容规范要求的国际标准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规范要求的制定离不开国际标准的支持。
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发布的IEC 61000系列标准就是电磁兼容性方面的重要参考。
该系列标准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测试方法,为电气设备工程提供了统一的规范依据。
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设计EMC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电磁妥协、电磁传导和电磁辐射三个方面。
其中,电磁妥协指系统或设备在其电磁环境中所具备的稳定可靠性和干扰抑制能力;电磁传导指电磁干扰通过导线、电缆等电路途径传输的过程;电磁辐射指电磁干扰通过空气中的辐射传输的过程。
EMC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电磁设计手段,使系统或设备能够在电磁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同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EMC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减少敏感性、抑制干扰、提高屏蔽和地线设计。
减少敏感防止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通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设备的抗干扰性能、优化电路布局和线路板设计等。
抑制干扰可通过增强设备的抑制功能,如增大屏蔽效果和电源滤波等手段来实现。
提高屏蔽能力是抑制电磁辐射和传导的有效手段,常见的屏蔽方法包括金属外壳屏蔽、电磁屏蔽材料应用、屏蔽接地等。
地线设计则是保证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关键,应遵循地线独立性、地线的连续性、地线的低阻抗和建立合理的地线结构等原则。
EMC设计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通信、医疗、军事等领域,其性能和可靠性对终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电磁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合理的EMC设计手段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EMC设计不仅能够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减少电磁相互干扰带来的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也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功能完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带来更好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EMC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对电磁场特性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以了解系统或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
其次,在电路设计和线路板布局方面,需要注意电磁兼容性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如差分信号传输、噪声屏蔽等。
此外,还需要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系统或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选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地线结构。
最后,通过全面的测试和验证手段,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和异常情况下的电磁兼容性能。
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原理
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原理电机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是一种确保电机正确运行并避免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的重要原理。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整个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工作。
本文将介绍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电机电磁干扰源分析在进行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电机系统的电磁干扰源进行分析。
电机系统中可能存在着各种电磁干扰源,比如电机本身的辐射、电磁波等。
通过对这些干扰源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减少电磁干扰。
二、设计电机系统的地线地线是电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应当合理规划地线的布局,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良好的接地。
同时,地线的长度也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减小电磁回路的面积。
三、滤波器的应用滤波器是电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降噪装置,能够滤除电磁波等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应当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滤波器,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四、合理设计电机系统的线路线路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电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在设计电机系统的线路时,应当尽量减少回路的面积,避免形成大面积的回路,从而减小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同时,线路的设计也应当合理布局,避免出现干扰信号的交叉。
五、屏蔽的使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屏蔽来减少电磁干扰。
屏蔽可以有效地隔绝电磁波等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可以考虑在敏感部位设置屏蔽,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
六、定期测试和检查为了确保电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符合要求,应当定期进行测试和检查。
通过测试可以检测系统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检查也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是电机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电机系统的地线、使用滤波器、合理设计线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确保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正确运行。
电气设备电磁兼容的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电磁兼容的规范要求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指的是该设备能够在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不对其它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有必要制定规范要求。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气设备电磁兼容的规范要求。
1. 总体要求对于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规范的制定,需要有一些总体要求作为基础。
首先,规范要求应该基于国家和国际标准,如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相关标准。
其次,规范要求应该充分考虑特定领域以及设备的功能和特性,确保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规范要求应该明确和具体,避免模糊性和歧义性。
2.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电磁波,可能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因此,在制定规范要求时,需要明确电磁辐射的限制。
比如,规范要求可以规定电气设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辐射功率不得超过一定数值,以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大的电磁辐射。
3. 电磁抗干扰电磁抗干扰是指电气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规范要求应该包括对电气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可以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和方法来评估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例如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实验室的测试。
4. 接地和屏蔽良好的接地和屏蔽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气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因此,在规范要求中,需要明确对于电气设备的接地和屏蔽措施的要求。
比如,规范要求可以规定设备应该采用可靠而有效的接地措施,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屏蔽的需求,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5. 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符合规范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认证。
规范要求应该明确测试的方法和标准,以及认证的程序和标志。
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认证,可以评估和验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并为用户提供可靠和安全的设备选择。
结论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的重要因素。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的能力。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正常功能的实现,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
一、电磁兼容性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性主要包括电磁干扰和抗干扰两个方面。
电磁干扰是指电磁场对其他设备的不希望影响,而抗干扰则是指设备能够抵抗外界电磁场的能力。
在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中,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二、电磁辐射规范要求电磁辐射是指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场向周围空间传播的现象。
为了防止电磁辐射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电气设备工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辐射规范要求。
辐射规范要求涉及到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限值、电磁辐射测试方法等方面。
三、电磁抗扰性规范要求电磁抗扰性是指电气设备在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下,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满足一系列的电磁抗扰性规范要求。
抗扰性规范要求包括电磁抗扰性测试方法、电磁抗扰性水平等方面。
四、电磁接地规范要求电磁接地是指将设备或部件与大地或其他导电体相连接,以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接地规范要求包括设备接地电阻的限值范围、接地方式等。
电磁接地规范要求的满足可以降低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五、电磁屏蔽规范要求电磁屏蔽是指采取屏蔽措施,防止设备内部的电磁辐射向外传播或阻止外界电磁场对设备的干扰。
电磁屏蔽规范要求包括设备的屏蔽效能、屏蔽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通过满足电磁屏蔽规范要求,可以有效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六、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为了验证设备是否满足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包括辐射测试、抗扰性测试、接地测试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测试方法和准确的测试结果,可以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性能。
七、电磁兼容性管理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满足哪些要求
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满足哪些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是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接受的电磁干扰或被周围环境电磁干扰所影响的设备。
为了保证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的稳定,其电磁兼容性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辐射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不得超出允许的辐射限值。
通过采用合理的设计、屏蔽和滤波技术,可以降低电磁辐射水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二、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感应耐受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电磁抗扰能力,能够在强电磁场的作用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不受电磁干扰而发生功能故障。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屏蔽和滤波技术,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抗扰能力。
三、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传输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电磁传输性能,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传输和接收信号,不受外界电磁干扰而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丢失。
合理的电路布局、信号调理和屏蔽技术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传输性能。
四、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强电磁环境干扰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不受干扰而发生故障。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屏蔽和滤波技术,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五、电磁兼容性设备的地线和屏蔽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地线系统和屏蔽结构,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电磁干扰和防止内部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合理的地线布置和屏蔽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减少电磁辐射。
六、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标识和测试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相应的标识和测试要求,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通过标识和测试可以对电磁兼容性设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在电磁兼容性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上述要求,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规范,以确保电磁兼容性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的干扰。
电磁兼容EMC设计指南
电磁兼容EMC设计指南引言: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干扰和敏感性,EMC设计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指导原则。
一、电磁干扰控制1.分离和屏蔽:将敏感器件和辐射源分离,并利用屏蔽材料防止电磁波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设备的布局设计,避免敏感部件之间的互相干扰。
2.地线设计:正确设计和规划设备的地线系统,保证地线的连续性和低阻抗,并事先考虑到地线回路的电磁耦合和干扰。
3.滤波设计:使用合适的滤波器来限制电磁干扰的传播和进入设备内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控制开关电源的EMI:开关电源可能引入较大的干扰,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例如使用低噪声开关电源,使用隔离电源等。
5.电磁辐射:限制设备本身的电磁辐射,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二、电磁敏感性控制1.设备敏感性测试:在设计阶段进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以了解设备的敏感性和潜在的问题。
2.屏蔽和滤波:使用屏蔽和滤波装置来减少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3.设备间的距离:在设备布局时,尽量保持设备之间的距离,避免互相的干扰。
4.地线和电源:正确设计和规划设备的地线和电源系统,以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和影响。
5.接口设计:在设备接口的设计中,要考虑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采取合适的措施,例如增加屏蔽、滤波等。
6.监测和调试: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工具,定期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调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其它注意事项1.符合标准:遵循相关的EMC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设计和测试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2.技术培训:提供相关的EMC技术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EMC意识和技能水平。
3.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考虑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4.EMC测试设备:选择合适的EMC测试设备和工具,进行设备的测试和验证。
5.设备的整体性能:EMC设计要与设备的整体性能相匹配,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设计原则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设计原则电磁兼容性(EMC)测试与设计原则是一种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和共存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被电子设备所环绕,因此需要保证这些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并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一、电磁兼容性测试步骤:1. 确定测试需求:首先,确定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的设备或系统类型,并明确测试的目的和标准。
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2. 测试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时间、地点、测试范围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确保测试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3. 测试设备准备:准备测试所需的仪器设备,如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和电磁泄漏仪等。
同时,确保测试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敏感度。
4. 确定测试环境: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之前,需要确定测试环境中的干扰源和敏感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布置。
保证测试环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根据测试设备的不同,可以进行辐射测试、传导测试和抗干扰测试等。
确保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
6.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对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判断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要求。
如果不符合,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7. 结果报告编制:根据测试结果,编制详细的测试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建议措施等内容,以便后续的设计和改进工作。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1. 屏蔽设计: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屏蔽结构,减少电磁辐射和敏感度。
例如,在 PCB 设计中,可以采用地域划分和屏蔽墙等方法,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2. 地线设计:合理规划地线的布局和走向,减少地线的回流路径和互连电感。
地线的设计应从整体考虑,保证设备的地电位稳定和低阻抗。
3. 滤波设计:在输入和输出接口处添加滤波器,减少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互联线上的干扰信号。
滤波器的选型和布局应根据具体设备的特点来确定。
电磁兼容性设计指南
电磁兼容性设计指南电磁兼容性设计指南: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以正常工作状态工作,而不会产生互相干扰,以及不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保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过程中需遵循一系列的指南和规范。
首先,对于电磁兼容性设计,应该从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开始考虑。
尽量减少电磁干扰源的数量及强度,合理设计电路板布局、模块布局和信号线路径,避免相互干扰。
此外,在产品外壳设计中,应采用电磁屏蔽措施,如有效接地、铁氧体吸收材料、金属外壳等,以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其次,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干扰源和受干扰源之间的耦合路径。
通过分析整个系统的电磁耦合路径,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在电路设计中,应避免磁场、电压和电流的耦合,采取措施隔离和屏蔽干扰源,如在信号线中加入滤波器以抑制高频干扰。
此外,在电气接口设计中,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线路、输入输出端口的规划、接地设计、防护等措施,以防止电磁干扰对接口传输信号的影响。
保证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符合各项标准和规范,以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最后,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法规要求,如CISPR、FCC、EN等标准。
产品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确保产品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和测试,确保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和可靠性。
总之,电磁兼容性设计对于现代电子产品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电磁兼容性策略,才能保证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减少电磁干扰对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可靠性。
希望以上电磁兼容性设计指南能够为您的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
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电磁兼容设计要求在元器件级、部件级、设备级、系统级都达到互不干扰,正常工作。
元器件、部件级上的电磁干扰主要来自不同的元件之间的电磁耦合,电路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消除元件和部件级上发生的电磁干扰影响。
设备级,系统级所发生的电磁干扰与电子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各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电子设备内部的元件和部件之间的电磁耦合有关。
1 电磁兼容的分层设计原则这主要是按照电磁兼容设计的先后顺序来考虑的,从先到后可分为以下几层:(1) 元器件的选择和PCB设计,这是关键的;(2) 接地设计,这是主要的手段。
以上两层如果设计的好,可完成电磁兼容的80%以上的工作。
(3) 屏蔽设计;(4) 滤波设计和瞬态骚扰抑制。
以上两层是辅助手段,多为事后补救措施,也是我们最不提倡的。
(5) 可根据实际电路需要,结合以上几层来综合设计。
2 保证电磁兼容的方法主要根据构成干扰的三要素从下几方面来保证电磁兼容。
2.1 在不同等级上保证电磁兼容1) 从元器件级上来说,当是无源元件时,考虑(1)工作频带以外的元件参数与工作频带上的有很大的区别;(2)插件元件的末端引线有电感存在,当高频时这个电感易发生电磁兼容问题;(3)元件有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在电路上表现为分布参数,在分析电路时也要考虑由它带来的等效电路。
当是有源元件时,工作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以传导电流的方式成为干扰源,当是非线性元件时还可能发生频谱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引起干扰。
2) 从设备级上来说,主要是保证减少对敏感设备的耦合,可考虑(1)增加脉冲前沿时间以减少干扰的频宽;(2)消除电路中震荡器产生的谐波及信号的谐波;(3)限制干扰辐射或消除干扰的传播途径。
3) 从系统级上来说,主要是靠组织或系统工程的方法来保证,因为有可能在单个设备上的电磁兼容得到了改善,但同时却影响了其它设备的工作条件,使得其它设备的性能指标变坏,此时需要从系统上折中考虑,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电磁兼容设计必须得到系统总体设计的高度重视。
电磁兼容设计要注意的一些内容
电磁兼容设计要注意的一些内容1. 给器件的放置位置和放置方向足够的考虑2. 避免时钟信号谐波重叠,给每个时钟信号制订出谐波表3. 时钟信号的环路要尽可能小4. 如可能的话,要使用多层PCB,要设置专门的电源和地线层5. 所有的高频信号线必须邻近参考平面6. 使信号层与参考层的间距尽可能小(小于10密尔)7. 高于20MHz的PCB应当有两个以上的地线面8. 当电源面和地线面相临近的情形,要使电源面的边缘向内缩进20倍的两个层面间距大小9. 如有可能,将时钟信号线布线埋在电源和地线层中间层上10. 在电源和地线面上不要开槽11. 如果电源或地线要分割的话,走线不要跨越缝隙地带12. 在时钟线的驱动端加30到70欧姆的电阻负载以平缓信号的上升/下降时沿13. 将时钟信号和高速电路放置在远离I/O的区域14. 给DIP封装的器件配置至少两个等值的去耦电容,给QFP封装的器件配置至少4个等值的去耦电容。
对高频的/高功率的/噪声敏感的IC器件要配置多个去耦电容15. 对于高于50MHz的PCB,可以适当考虑使用埋电容的方法来实现去耦16. 通过端接匹配技术实现阻抗控制布线17. 在阻抗控制布线的PCB上,除非两个走线层的参考层相同,否则不要对走线进行换层18. 在非阻抗控制的PCB上,当时钟信号线布线换层时,要在换层的过孔处放置过孔或电容,以实现高频电流回路的连续19. 所有的走线当线长大于或等于信号上升沿/下降沿(以ns计算)时,必须给这根走线加串联匹配电阻(通常是33欧姆)20. 对所有的线长大于或等于信号上升沿/下降沿(以ns计算)的网线进行仿真分析21. 在I/O区域连接逻辑地到机壳(要用非常低阻抗的连接)地22. 在时钟和晶体振荡器的地方将地线和机壳地连接起来23. 根据设计需要往往要额外另外增加到机壳地的连接24. 子板(有高频,噪声器件,或外接电缆)与主板或机壳的连接必须仔细处理(不要只是依赖连接器件上的地线引脚)25. 对所有的I/O线提供共模滤波器,将所有的I/O线在PCB上指定的I/O区捆绑在一起26. 用在I/O滤波器的并联电容、旁路电容必须有非常低的接机壳地阻抗27. 在直流电源线(共模和差模)上使用电源输入滤波器28. 许多产品是塑料(壳子)封装的,这需要增加额外的金属参考地29. 如哪里有需要可考虑使用板级器件屏蔽30. 将所有的散热器接地31. 能用低速芯片就不用高速的,高速芯片用在关键地方。
电磁兼容标准有哪些
电磁兼容标准有哪些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共存并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的能力。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磁兼容的各个方面,包括电磁干扰的限制、电磁感受性的测试、电磁隔离和屏蔽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磁兼容标准。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一系列电磁兼容标准,其中包括了IEC 61000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电磁干扰的限制、电磁感受性测试、电磁场辐射和传导干扰的限制等内容,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电磁兼容标准。
另外,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与IEC标准保持一致,但也有一些针对欧洲地区的特殊要求。
这些标准主要适用于欧洲地区的电子设备制造商和市场。
此外,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标准,这些标准通常适用于美国地区的电子设备制造商和市场。
除了上述国际和地区性的标准外,各个行业也会针对自身的特殊要求制定电磁兼容标准。
比如航空航天、铁路、汽车等行业都有针对自身特点的电磁兼容标准,以确保其电子设备在特殊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电磁兼容标准涵盖了电磁干扰的限制、电磁感受性测试、电磁隔离和屏蔽等内容,这些标准是保障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重要依据。
制定和遵守这些标准不仅有利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也有利于减少电磁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制造商和用户都应该重视电磁兼容标准的遵守和执行,共同维护良好的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设计的一般准则
电磁兼容设计的一般准则1.1电子线路设计准则电子线路设计者往往只考虑产品的功能,而没有将功能和电磁兼容性综合考虑,因此产品在完成其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功能性骚扰及其它骚扰。
而且,不能满足敏感度要求。
电子线路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1.1元件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电路的基本元件满足电磁特性的程度将决定着功能单元和最后的设备满足电磁兼容性的程度。
选择合适的电磁元件的主要准则包括带外特性和电路装配技术。
因为是否能实现电磁兼容性往往是由远离基频的元件响应特性来决定的。
而在许多情况下,电路装配又决定着带外响应(例如引线长度)和不同电路元件之间互相耦合的程度。
具体规则是:⑴在高频时,和引线型电容器相比,应优先进用引线电感小的穿心电容器或支座电容器来滤波。
⑵在必须使用引线式电容时,应考虑引线电感对滤波效率的影响。
⑶铝电解电容器可能发生几微秒的暂时性介质击穿,因而在纹波很大或有瞬变电压的电路里,应该使用固体电容器。
⑷使用寄生电感和电容量小的电阻器。
片状电阻器可用于超高频段。
⑸大电感寄生电容大,为了提高低频部分的插损,不要使用单节滤波器,而应该使用若干小电感组成的多节滤波器。
⑹使用磁芯电感要注意饱和特性,特别要注意高电平脉冲会降低磁芯电感的电感量和在滤波器电路中的插损。
⑺尽量使用屏蔽的继电器并使屏蔽壳体接地。
⑻选用有效地屏蔽、隔离的输入变压器。
⑼用于敏感电路的电源变压器应该有静电屏蔽,屏蔽壳体和变压器壳体都应接地。
⑽设备内部的互连信号线必须使用屏蔽线,以防它们之间的骚扰耦合。
⑾为使每个屏蔽体都与各自的插针相连,应选用插针足够多的插头座。
1.1.2电设计每种单元都可以描述为接收一个输入信号、并对输入信号进行加工,然后在输出端输出加工过的信号。
必须考虑在输入端可能存在的不希望有的信号,也要考虑经过输入端之外的其它通路进入的无用信号。
最好在输入点上处理这些无用信号。
1.1.2.1电源设备电源的EMI耦合涉及对供电线上的传导发射(主电源谐波、差模或共模瞬变、无线电发射机的窄带信号)的敏感度和传导到供电线上的发射。
电磁兼容设计的设计要点
电磁兼容设计的设计要点1.先进的电路布局:在电路板布局设计中,要首先考虑信号的传输路径,避免信号回线过长或平行线距离过近,尽量采用层间出线以减少信号干扰。
同时,将高速信号线与低速信号线分开布置,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
在布线过程中,要注意信号线与地线、电源线的共平面分离,以减小电磁辐射。
2.有效的电源管理:在电子设备中,电源线传输的电磁干扰主要来自电源回路的开关或变换过程。
为了减小电磁辐射,可以使用低电阻电源线或添加滤波器来抑制高频噪声。
此外,适当的电源供电和管理技术,如电源管理芯片(PMIC)的使用,也有助于减少电源线上的电磁干扰。
3.屏蔽和接地:屏蔽是减小干扰信号对本设备和其它设备的干扰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屏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尽量采用金属外壳或盖板来隔离设备内部电路与外界的电磁干扰。
在屏蔽设计中,要注意接地的选择和布置,确保设备各部分的接地电位接近并有良好的导电性,以提供有效的干扰路径。
4.合理的滤波设计: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对于电磁兼容至关重要。
在信号输入和输出端口附近设置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输入输出的电磁干扰。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电磁干扰频率进行合理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滤波效果。
5.减小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小电磁辐射,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设备的传输线路和电源线路,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
此外,合理设计电子设备的外壳结构,使用导电性材料和接地技术,也有助于减小电磁辐射。
6.合理选用元器件:元器件的选择对于电磁兼容设计至关重要。
在选择元器件时,应特别注意元器件的电磁兼容性能,例如元器件的辐射噪声、耦合噪声、传导噪声等参数。
选择具有较低干扰特性的元器件,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敏感性。
7.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测试和验证。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模拟软件仿真等方式进行。
通过测试和验证,可以评估设备在实际环境中的电磁兼容性能,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电气工程中的发电机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发电机规范要求电气工程中的发电机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它们承担着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职责。
为了确保发电机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可靠的使用,电气工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发电机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发电机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对这些规范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电机的设计规范要求1. 额定功率和电压:发电机的设计需满足特定功率和电压的要求。
根据实际需求和用途,确定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电压等级,以保证其输出电能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2. 效率和功率因数:发电机的设计应考虑其效率和功率因数。
高效率的发电机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合理的功率因数设计能够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降低输电损耗。
3. 电磁兼容性:发电机的设计要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尽量减少电磁干扰和抗干扰能力。
这包括减少发电机本身对其他电器设备的干扰,并提高其自身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以确保整个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发电机的安装规范要求1. 安装环境:发电机应安装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远离腐蚀、有害气体或粉尘较多的区域。
同时,应考虑发电机的散热和降温措施,以防止过热和过载。
2. 安装位置:发电机的安装位置应满足相关安全距离、防火要求以及机械操作和设备维护的需要。
必要时应提供机械支撑和防震装置,以减少振动和噪音。
3. 接地保护:发电机的安装应进行有效的接地保护,防止电击和电气火灾的发生。
接地系统应符合相关规范,并定期检测和维护。
三、发电机的运行规范要求1. 负载要求:发电机的负载应在额定功率范围内运行,不得超过其额定负载。
过载运行会导致机械和电气部件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2. 温度和湿度:发电机的运行环境应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以避免设备老化和性能退化。
一般情况下,发电机的运行温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做好散热措施。
3. 检修和维护:发电机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这包括清洁、润滑、紧固和绝缘等工作,以保持发电机的良好状态和正常运行。
电磁兼容标准要求和设计基本原则
1、电磁兼容概述
EMC学科形成历史
EMC技术是从研究干扰、认识干扰、对抗干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 开始了世界性有组织研究。 1881年第一篇“论无线电干扰”文章发表; 1887年伯林电气协会成立了干扰问题研究委员会; 190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 1934年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成立。
1、电磁兼容概述 人们在长期对干扰问题的研究中,从理论上认识了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明确了电磁干扰性质及其物理、数学模型,逐渐完善了干扰传输及耦合计 算方法,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抑制干扰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EMC技术的发展。战后EMC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广泛 应用。EMC作为电子学的一个分支,新的学科EMC形成了。 我国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时,大量的集成电路、半导 体器件、可控硅应用在自控制系统工程中,基层单位广大技术人员有所认 识干扰、抗干扰。 我国《安全与电磁兼容》1989年创刊。 我国军用电磁兼容标准GJB151A-97、GJB152A-97,于当年底开始实施。
EMC控制(抑制)技术:屏蔽、滤波、接地、隔离、平衡传输。 看起来这个事情很简单,但人们却要不停的去研究这个问题,说明了这
个问题的复杂性。
1、电磁兼容概述
举例,当研究交换机的干扰问题时,交换机是干扰源,耦合通道为空 气以及各种电缆,与交换机在同一个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设备就是敏感 源。反过来当研究交换机的敏感度(即抗干扰能力)时,交换机变成 了敏感源,与交换机在同一个环境的其他电子设备变成了潜在的干扰 源。
1、电磁兼容概述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
1、电磁兼容概述
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
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电磁兼容设计要求在元器件级、部件级、设备级、系统级都达到互不干扰,正常工作。
元器件、部件级上的电磁干扰主要来自不同的元件之间的电磁耦合,电路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消除元件和部件级上发生的电磁干扰影响。
设备级,系统级所发生的电磁干扰与电子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各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电子设备内部的元件和部件之间的电磁耦合有关。
1 电磁兼容的分层设计原则这主要是按照电磁兼容设计的先后顺序来考虑的,从先到后可分为以下几层:(1) 元器件的选择和PCB设计,这是关键的;(2) 接地设计,这是主要的手段。
以上两层如果设计的好,可完成电磁兼容的80%以上的工作。
(3) 屏蔽设计;(4) 滤波设计和瞬态骚扰抑制。
以上两层是辅助手段,多为事后补救措施,也是我们最不提倡的。
(5) 可根据实际电路需要,结合以上几层来综合设计。
2 保证电磁兼容的方法主要根据构成干扰的三要素从下几方面来保证电磁兼容。
2.1 在不同等级上保证电磁兼容1) 从元器件级上来说,当是无源元件时,考虑(1)工作频带以外的元件参数与工作频带上的有很大的区别;(2)插件元件的末端引线有电感存在,当高频时这个电感易发生电磁兼容问题;(3)元件有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在电路上表现为分布参数,在分析电路时也要考虑由它带来的等效电路。
当是有源元件时,工作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以传导电流的方式成为干扰源,当是非线性元件时还可能发生频谱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引起干扰。
2) 从设备级上来说,主要是保证减少对敏感设备的耦合,可考虑(1)增加脉冲前沿时间以减少干扰的频宽;(2)消除电路中震荡器产生的谐波及信号的谐波;(3)限制干扰辐射或消除干扰的传播途径。
3) 从系统级上来说,主要是靠组织或系统工程的方法来保证,因为有可能在单个设备上的电磁兼容得到了改善,但同时却影响了其它设备的工作条件,使得其它设备的性能指标变坏,此时需要从系统上折中考虑,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电磁兼容设计必须得到系统总体设计的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设计准则有哪些?
电磁兼容设计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和发挥所用的电子元件的电磁兼容能力。
包括:①选择信号容差较大的电子元件;②选择速度适当的电子元件;③尽可能降低输入回路(特别是远距离输入回路)的输入阻抗;④适当地降低输出阻抗。
(2)电源系统设计。
包括:①选择一次侧、二次侧耦合电容小、且一次侧对地耦合电容大的电源模块;②尽可能采用分布式电源结构;③电源模块交流电压的工作范围必须足够大。
(3)接地方式的选择。
①一般均采用直接接地方式;②在控制部分与高电压设备有电气联接的情况下,采用浮地方式;③必须严格控制浮地系统的分布电容。
(4)控制系统分布电容的处理。
①应尽力降低原副边之间的耦合电容以阻断共模干扰的通路;②在端口输入点套共模磁环后,再接入对称的高频对地电容;③使接地线远离其他信号线;④降低系统的分布电容;⑤测试各部分的分布对地电容,分析共模干扰的流动分配,估计共模干扰的影响并制定抑制干扰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