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贸区新变化 Microsoft Word 文档
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4)二、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2.1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 (6)2.2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现状 (7)三、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8)3.1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外延 (9)3.2 自贸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途径 (11)四、自贸试验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11)4.1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2)4.2 实证分析结果 (13)五、自贸试验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14)5.1 加强政策引导 (15)5.2 优化产业布局 (17)5.3 提升创新能力 (18)六、结论 (19)6.1 研究结论概述 (20)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1)一、内容概括优化产业结构:自贸试验区鼓励新型业态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升级,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自贸试验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源和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链完善:自贸试验区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完善了产业链布局,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能。
开放型经济的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国际合作机遇。
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实施,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1.1 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成为了国际间促进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网络节点之一,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为本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探索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从而推进自身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不仅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自贸港政策总体方案
自贸港政策总体方案第1篇自贸港政策总体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为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在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国家战略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自贸港政策总体方案。
方案旨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贸港,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借鉴国际自贸港建设经验,发挥我国制度优势。
2.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3.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5. 坚持法治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政策实施合法合规。
三、主要任务1.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自贸港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2.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开放,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创新发展。
3. 优化税收政策,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吸引全球优质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
5.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6. 推进绿色发展,严格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提高民生福祉,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8. 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友好城市交往,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政策举措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设立自贸港管理机构,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实现“一站式”服务。
2. 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推动贸易便利化。
3. 税收政策: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及人才。
2024年自贸区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自贸区学习心得范文自由贸易区(FTZ)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形式,旨在促进跨境贸易、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贸区通常设在特定地区,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
在我国,自贸区自____年开始兴起,目前已有多个自贸区,如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等。
这些自贸区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加强贸易自由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学习自贸区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和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上海自贸区于____年成立,其目标是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开放,建设更加开放、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
自贸区的设立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上海自贸区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是在贸易便利化方面。
上海自贸区优化了进出口流程,推行了“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的模式。
这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
同时,上海自贸区还实行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使得外汇管理更加便利,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其次是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自贸区内设立了自贸试验区金融行业跨境业务创新试点,探索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贸易融资、新兴金融等领域的创新举措。
通过这些创新,上海自贸区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积极推动服务业开放和创新。
自贸区推行“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服务业中的制度和政策障碍进行试点。
这些试点项目涉及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试点,上海自贸区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上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自贸区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总结
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总结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创新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总结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创新。
在自贸区建设中,各地区的政策和制度需要更加协调一致,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贸区的效益。
同时,需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打破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资和贸易环境。
其次,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自贸区建设中,需要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和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再次,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自贸区需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最后,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自贸区需要与国际上的先进地区和国家加强合作,吸取其成功经验,推动自贸区的发展。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资本进入自贸区。
总之,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为自贸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文件合集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文件合集目录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研究二、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法律保障制度三、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制度创新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四、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演化历程、特点与趋势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尤为重要。
然而,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困难。
本文将分析这些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并探讨对策的落实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
法律法规不完善。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予以保障。
然而,目前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全适应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
缺乏专业化人才。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需要大量具备国际贸易、法律法规、金融投资等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目前中国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不足,对自由贸易区建设造成一定制约。
国际环境不确定。
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一定挑战。
中美贸易战等国际经贸摩擦也对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建立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大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金融投资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自由贸易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加强政策法规保障。
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等,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法制保障,确保各项对策得以顺利实施。
自贸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自贸区诞生的内因,在于中国经济需要寻求新增长点。
国际需求疲弱,劳动力成本升高导致产业转移,传统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外因则源于全球贸易竞争。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 (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诸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WTO。
“尤其是TPP,要求成员国彼此免除关税,并且全面开放包括农业、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实现资本、人员的真正流动。
新的游戏规则和可能出现的新贸易格局倒逼中国在较短的时间窗口内开展试验。
”林采宜强调。
这种试验首先落在了中国开放度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上海身上。
上海自贸区的方案,确立了其改革的方向: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高效便捷的监管以及规范的法制环境。
2014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际,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上海自贸区最大的亮点在于负面清单管理,而最大的挑战来自政府的事中、事后监管。
在“负面清单”出现之前,中国外商投资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指导目录分条列出了对外资的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
2014版负面清单相比2013年的大幅削减,特别管理措施由原先的190条调整为139条,减少51条,其中实质性取消了14条管理措施,放宽了19条管理措施。
为了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国人大授权上海自贸区暂停有关外商投资的三部法律,期限是3年。
韩正表示,2015年版的负面清单将进一步缩短。
列入清单的内容完全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政府不再干预企业和微观经济,而是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事中事后监管。
这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高要求,从以往以审批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事中、事后的科学监管上,更加按照国际规律办事。
“这些制度的创新,从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上切实为营商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特别是提高了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推动全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以下提出以下几点方案:一、推进贸易自由化1.1 扩大开放领域:在服务业、农产品贸易、金融业、制造业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外资参与。
1.2 扩大进出口规模: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拓宽贸易渠道。
1.3 优化贸易环境:建设更加便利高效的海关通关等贸易服务平台,提高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
二、促进投资便利化2.1 加强政策支持:针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并加强对外投资的政策指导。
2.2 完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2.3 吸引外资:积极招引外商投资,鼓励外资企业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总部,引进更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端制造业等项目。
三、深化金融改革3.1 扩大金融开放: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发展。
3.2 完善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3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外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四、推动科技创新4.1 加强科研合作: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等开展深入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4.2 提供资金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落户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全文
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全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自贸港建设,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
为此,制定了本总体方案,旨在规划自贸港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推动自贸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总体目标自贸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开放便利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机构来港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自由贸易区:通过取消或放宽海关、外汇和税收方面的限制,实现货物、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构建开放度高、便利度高的贸易环境。
2. 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完善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自贸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 促进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入驻自贸港,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和研发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4.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服务业开放,推动自贸港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和就业机会。
三、制度改革为实现自贸港建设的目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包括但不限于:1. 海关制度改革:取消或放宽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2. 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外汇管理流程,鼓励和支持跨境投资和贸易,提升资金流动性。
3. 税收政策改革:针对自贸港内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增强竞争力。
4.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5. 创新创业政策改革: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供创新创业企业所需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四、投资促进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来港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投资促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优化投资环境: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投资审批效率,降低投资成本。
2. 提供优惠政策:针对自贸港内的企业和机构提供税收优惠、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提升其竞争力。
3. 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对外宣传和促销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项目来港发展。
2024年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突破与进展
自由贸易区数量增加,覆 盖范围扩大
政策优惠力度加大,促进 贸易便利化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吸 引外资效果显著
金融开放取得新突破,人 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扩大市场准入,增加贸易机会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减贫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自由贸易区的定义: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 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自由贸易区内企业可自由开展各类国际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及金 融、保险、仓储、运输等服务业务。
自由贸易区内的税收一般比较低,有些自由贸易区甚至免征关税和进口 环节税,只征收少量的营业税等。
自由贸易区内的政策优惠,如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比例可达到100%, 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Part Three
全球自由贸易区的数量:截至2024年,全球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
分布情况:全球自由贸易区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其中欧洲 是全球自由贸易区数量最多的地区,亚洲和非洲的自由贸易区数量增长最快。
2024年新增自由贸易区:在2024年,全球新增了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包括中国-柬埔寨 自贸区、中国-非洲自贸区等。
成功经验:中国自由贸易区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如降低关税、开放市 场、优化营商环境等,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新时期我国自贸区建设现状及展望
54栏目责编:徐亦宁本页图片摄影:耿子加拿大等国开展8个自贸协定的联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级联合可行性研究,为拓展对外经济政治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表1)。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我国自贸区建设依然取得积极进展。
10月,我国与柬埔寨签署自贸协定,这是我国与最不发达国家商签的首个自贸协定,也是首个将“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独立设章的自贸协定。
11月,RCEP15个成员国签署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新时期我国自贸区建设现状及展望我国自贸区建设始于2002年。
近年来,在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升级、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建设仍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自贸区日益成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我国将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在新一轮规则博弈中积极作为、抢占先机,推动自贸区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自贸区建设现状2002年我国开启了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周边为基础、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框架,已签署19个自贸协定,涉及东盟、韩国、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瑞士、毛里求斯,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等26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同挪威、以色列等国进行11个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与尼泊尔、■ 武芳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中国自贸区建设依然取得积极进展。
近日签署的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令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的成果。
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见表2)。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自贸区建设进度距离美日等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
从贸易额看,2019年我国与自贸伙伴(不含港澳台)间贸易占我国外贸总额的27%,同期美国与自贸伙伴间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约40%、日本约52%。
自贸港建设实施方案
自贸港建设实施方案第1篇自贸港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自贸港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发挥自贸港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自贸港建设实施方案,为我国自贸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1. 到2025年,自贸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贸易环境明显改善,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到2035年,自贸港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1. 完善基础设施(1)优化港口布局,提高港口服务能力,构建现代化港口体系。
(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贸港内外互联互通水平。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贸港信息化水平。
2. 优化投资贸易环境(1)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贸港法治化水平。
(3)推动税收优惠政策创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促进产业发展(1)聚焦重点产业,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支持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3)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自贸港产业国际竞争力。
4. 深化金融创新(1)推动金融领域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3)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自贸港金融国际化水平。
5. 提升人才竞争力(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加强人才培训,提升人才素质。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自贸港建设顺利推进。
2. 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3. 深化与国内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自贸港建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为推动经济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设立的。
自贸区成立于2024年9月29日,位于沪上四个原有保税区的基础上扩展而成,总面积为120多平方公里。
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上海自贸区将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行企业主体地位、市场竞争为导向的经济体制。
同时,自贸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深化金融创新和服务。
上海自贸区将通过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和管理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自贸区内设置类别齐全、经营灵活的子公司。
此外,还将试点开展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使用和跨境资本流动等金融领域和创新。
三、推动贸易便利化。
上海自贸区将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贸易壁垒、简化贸易程序,推动海关监管模式的转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自贸区将鼓励企业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和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企业海外投资便利化。
四、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
上海自贸区将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自贸区还将促进相关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
五、加强行政体制。
上海自贸区将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权力下放,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协调和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自贸区还将建立健全审批制度和服务体系,简化企业设立和运营的程序。
总之,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了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通过市场化、金融化、便利化、创新化和行政体制等措施,全面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为中国经济开放提供新的示范和突破口,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提供重要机制和平台。
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追赶超越再扬帆.docx
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追赶超越再扬帆陕西自贸试验区经过一年的改革建设,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合作交流重要支点作用得以彰显,所辖三个片区、九个功能区团结一心,齐头并进,追赶超越,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探索创新,积累经验,为陕西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和打造内陆新高地凝聚活力,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升和建设新时代追赶超越新陕西再扬风帆。
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自贸试验区的“西安样本”就西安区域一年来的改革建设来看,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已经成为引领大西安、示范大西北的开放先行区,已初步形成制度创新和政府职能改革的“西安样本”。
据了解,2017年,涉及西安市的127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启动,推出40个改革创新举措,形成20个创新案例,其中9个被评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
而在片区内,截至2018年2月底,西安区域(不含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1912家(据不完全统计,自贸试验区揭牌前市场主体存量有22995家,揭牌后新增市场主体占存量的51.8%),注册资本2376.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12家,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就吸引外资情况来看,一年来,西安自贸试验片区(不合西咸新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1家,注册资本6.7亿美元,助推20 17年西安市实际利用外资5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1%,位届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西安大胆试、大胆创的魄力密切相关。
2017年,西安市掀起了“行政效能”革命热潮,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片区借此时机,大力推行区内更高标准的行政效能革命,并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在完善政策法规的同时,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定期发布“红黑名单”。
实现了“十九项事项联办”和“一站式服务”,办理事项由30天压缩到3天,“24小时双创生态圈”已经形成。
除行政效能革命以外,西安市加大“放管服”改革,着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自贸区内大力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建立更加透明的开放市场准入体系,实施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措施,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实行备案管理。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域的先行领域,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制度创新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从自贸区的建设背景、发展经历及成效、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贸区建设背景自贸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南斯拉夫成为全球第一个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
此后,自贸区从单纯的贸易便利化到逐渐涉及金融、物流、知识产权等多领域,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自贸区的运作机制为最惠国待遇、进口减免税、非关税壁垒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的集聚,也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演进,中国政府开始关注自贸区的建设,试图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2013年9月29日,中国国务院宣布,上海将全面试点自贸区改革开放,并扩大至天津、福建、广东四个省市。
随后,中国国家开始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到2019年底,全国共设立了21个自贸区,包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重庆、辽宁等地。
自贸区的建设背景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中国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创新升级,以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改善中国经济环境和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竞争力。
三是探索更多制度创新和政策实践,以迎接经济新时代。
二、自贸区发展经历及成效自贸区建设至今已经六年有余,从开局复杂到破解难题,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
不过,在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开放合作、国际合规等方面,自贸区仍然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政策创新方面建立自贸区主要的政策创新包括国内外资本汇通、免征关税、外汇监管创新等方面。
其中,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国内外资本汇通实现全面放开,自贸区外资自由投资、自主申报、自行核准的模式创造了一个分级管理的新格局。
(二)产业培育方面自贸区产业方面主要是以务实性和创新性为引领,发挥自贸区卓越的市场影响力和优良的政策环境,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自贸区Word
2015年中国自贸区发展规划及2020年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
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
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第一章自贸区概述1.1自贸区概念界定1.1.1广义自贸区FTA1.1.2狭义自贸区FTZ1.1.3FTA与FTZ的区别1.2自贸区的产生及作用1.2.1产生理论1.2.2主要作用1.3自贸区的基本类型1.3.1自由港1.3.2综合型自由贸易区1.3.3贸易型自由贸易区1.3.4出口加工区1.3.5工贸结合型自由贸易区1.3.6保税仓库区第二章国际自贸区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2.1国际自贸区发展综述2.1.1发展阶段2.1.2区域态势2.1.3建设现状2.1.4发展趋向2.1.5战略趋势2.1.6竞争格局2.2国际自贸区的基本特征2.2.1功能综合2.2.2法制完备2.2.3管理高效2.2.4政策优惠2.2.5海关监管便捷2.2.6外汇金融开放2.2.7检验检疫简便2.2.8信息服务高效2.3国际自贸区的典型模式2.3.1物流集散模式2.3.2出口加工向物流集散过渡模式2.3.3综合型模式2.3.4商贸结合模式2.4各国/地区自贸区发展战略解析2.4.1美国自贸区发展战略2.4.2韩国自贸区发展战略2.4.3台湾自贸区发展战略2.4.4新加坡自贸区发展战略2.4.5巴西自贸区发展战略2.4.6俄罗斯自贸区发展战略2.4.7印度自贸区发展战略2.4.8南非自贸区发展战略2.4.9土耳其自贸区发展战略2.5国外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借鉴2.5.1美欧自贸区发展经验2.5.2韩国自贸区战略启示2.5.3金砖国家自贸区发展路径第三章国际自贸区空间布局状况3.1欧洲3.1.1德国汉堡自由港3.1.2比利时安特卫普港3.1.3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3.2韩国3.2.1釜山经济自由区3.2.2仁川经济自由区3.3中国台湾3.3.1基隆港自由贸易港区3.3.2台北港自由贸易港区3.3.3台中港自由贸易港区3.3.4高雄港自由贸易港区3.3.5桃园(航空)自由贸易港区3.4东南亚3.4.1印尼巴淡自由贸易区3.4.2马来西亚柔南经济特区3.4.3菲律宾苏比克湾自由港3.5拉美3.5.1马瑙斯自由贸易区3.5.2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3.5.3智利伊基克自由贸易区3.6中东及非洲3.6.1阿联酋贸易自由区3.6.2埃及自由区3.6.3毛里求斯自由港第四章国际自贸区成功案例分析4.1北美自由贸易区4.1.1成立背景4.1.2协议内容4.1.3主要成就4.1.4成功因素4.1.5经验借鉴4.2东盟自由贸易区4.2.1成立背景4.2.2基本情况4.2.3制度措施4.2.4组织架构4.2.5运行机制4.3汉堡自由港4.3.1基本情况4.3.2发展现状4.3.3优惠政策4.3.4成功因素4.3.5经验借鉴4.4比利时安特卫普港4.4.1基本情况4.4.2发展现状4.4.3成功因素4.4.4经验借鉴4.5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4.5.1基本情况4.5.2发展现状4.5.3发展优势4.5.4成功因素4.5.5投资环境4.6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4.6.1战略意义4.6.2基本情况4.6.3发展现状4.6.4投资环境4.7巴西马瑙斯自由区4.7.1基本情况4.7.2发展现状4.7.3优惠政策4.7.4投资环境4.7.5营运成本4.8韩国釜山镇海经济自由区4.8.1基本情况4.8.2发展现状4.8.3优惠政策4.8.4投资环境第五章中国自贸区发展概况5.1中国发展自贸区的条件及合法性5.1.1理论基础5.1.2外部环境5.1.3必要性分析5.1.4合法性分析5.2中国自贸区建设的综合效益分析5.2.1加快对外开放步伐5.2.2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5.2.3强化国家及地区经贸关系5.3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发展综况5.3.1发展概况5.3.2进展情况5.3.3发展态势5.3.4区域发展5.4中国自贸区FTA建设发展现状5.4.1已签协议的自贸区5.4.2正在谈判的自贸区5.4.3正在研究的自贸区5.5中国已获批自贸区FTZ介绍5.5.1上海自贸区5.5.2广东自贸区5.5.3天津自贸区5.5.4福建自贸区5.6中国自贸区发展的战略对策5.6.1战略目标设定5.6.2战略定位及推进思路5.6.3战略考量及战略选择5.6.4制度设计和策略规划5.6.5建设线路及注意事项5.7国际自贸区谈判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5.7.1自贸区谈判态势5.7.2自贸区谈判对贸易格局的影响5.7.3中国应对贸易新格局政策思路第六章中国自贸区的法律环境构建6.1国际自贸区法律制度环境6.1.1定位6.1.2功能6.1.3管理体制6.1.4优惠制度6.1.5监管制度6.2中国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解析6.2.1适用范围6.2.2国内规制6.2.3服务提供者的资格承认6.2.4对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的限制6.2.5对商业惯例的限制6.2.6支付与转移6.2.7市场准入条件6.2.8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6.2.9利益的拒绝给予6.2.10例外规定及原产地规则6.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法律框架6.3.1《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6.3.2《货物贸易协议》6.3.3《争端解决机制协议》6.3.4《服务贸易协议》6.3.5《投资协议》6.4中日韩自贸区的政策框架解析6.4.1投资协定6.4.2贸易便利化6.4.3知识产权保护6.4.4WTO/TBT协定6.4.5自贸协定框架6.5上海自贸区的法制环境建设6.5.1立法6.5.2执法6.5.3司法6.5.4仲裁6.6中国自贸区的法律框架探索6.6.1立法模式6.6.2立法指导思想6.6.3立法原则6.6.4立法内容6.6.5法律责任第七章中国—东盟自贸区(FTA)投资机会分析7.1中国与东盟地区经贸状况7.1.1双边经贸关系7.1.2双边贸易状况7.1.3双边经贸前景7.2中国—东盟自贸区基本介绍7.2.1战略定位7.2.2建立背景7.2.3产生原因7.2.4发展进程7.2.5开放市场时间表7.2.6战略意义7.3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容分析7.3.1主要目的7.3.2涵盖范围7.3.3货物贸易7.3.4服务贸易7.3.5投资7.3.6技术援助7.3.7贸易和投资便利化7.3.8组织协调7.3.9知识产权与反倾销7.3.10实施步骤7.42012-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行概况7.4.1主要成果7.4.2合作进展7.4.3升级方向7.4.4前景展望7.4.5发展趋势7.5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潜力剖析7.5.1自贸区投资环境分析7.5.2自贸区投资作用分析7.5.3自贸区投资前景分析7.5.4自贸区升级带来的投资良机7.5.5国内企业面临的投资机遇7.5.6广东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7.5.7广西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7.5.8山东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7.6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合作热点领域7.7.1农业7.7.2湄公河流域开发7.7.3信息通信7.7.4基建7.7.5能源7.7.6文化7.7.7旅游7.7.8公共卫生7.7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合作对策7.7.1参与方战略措施7.7.2政策促进建议7.7.3产业合作相关建议7.7.4企业投资合作建议第八章中国—东盟自贸区(FTA)相关获益企业分析8.1北海港8.1.1公司简介8.1.2企业核心竞争力8.1.3经营效益分析8.1.4业务经营分析8.1.5财务状况分析8.1.6未来前景展望8.2五洲交通8.2.1公司简介8.2.2企业核心竞争力8.2.3经营效益分析8.2.4业务经营分析8.2.5财务状况分析8.2.6未来前景展望8.3南宁百货8.3.1公司简介8.3.2企业核心竞争力8.3.3经营效益分析8.3.4业务经营分析8.3.5财务状况分析8.3.6未来前景展望8.4桂冠电力8.4.1公司简介8.4.3经营效益分析8.4.4业务经营分析8.4.5财务状况分析8.4.6未来前景展望8.5葛洲坝8.5.1公司简介8.5.2企业核心竞争力8.5.3经营效益分析8.5.4业务经营分析8.5.5财务状况分析8.5.6未来前景展望8.6凯迪电力8.6.1公司简介8.6.2企业核心竞争力8.6.3经营效益分析8.6.4业务经营分析8.6.5财务状况分析8.6.6未来前景展望8.7苏泊尔8.7.1公司简介8.7.2企业核心竞争力8.7.3经营效益分析8.7.4业务经营分析8.7.5财务状况分析8.7.6未来前景展望8.8宗申动力8.8.1公司简介8.8.2企业核心竞争力8.8.3经营效益分析8.8.4业务经营分析8.8.5财务状况分析8.8.6未来前景展望8.9中色股份8.9.1公司简介8.9.2企业核心竞争力8.9.3经营效益分析8.9.4业务经营分析8.9.5财务状况分析8.9.6未来前景展望8.10紫金矿业8.10.1公司简介8.10.3经营效益分析8.10.4业务经营分析8.10.5财务状况分析8.10.6未来前景展望第九章中日韩自贸区(FTA)投资机会分析9.1中日韩三国间经贸状况9.1.1经贸关系9.1.2贸易状况9.1.3协商机制9.1.4经贸前景9.2中日韩自贸区基本介绍9.2.1自贸区可行性9.2.2自贸区构想9.2.3自贸区结构9.2.4合作目的9.2.5成本收益分析9.3中日韩自贸区的综合影响分析9.3.1重大战略意义9.3.2对中国的影响9.3.3未来作用分析9.42012-2015年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状况9.4.1谈判进程9.4.2战略格局9.4.3未来展望9.5中日韩自贸区投资潜力分析9.5.1自贸区产业投资合作潜力9.5.2自贸区建设受益领域分析9.5.3自贸区建设利好周边企业9.5.4威海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9.5.5烟台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9.5.6青岛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9.5.7连云港面临的投资机会分析9.6中日韩自贸区投资合作热点领域及发展建议9.6.1农业、渔业和林业9.6.2工业品贸易9.6.3服务贸易9.6.4产业合作9.6.5电子商务9.6.6能源和矿产资源9.6.7粮食/食品9.6.8政府采购9.6.9环境保护9.7中日韩自贸区发展障碍及建议9.7.1面临的阻碍9.7.2国际法律问题及应对9.7.3发展对策第十章中日韩自贸区(FTA)相关获益企业分析10.1连云港10.1.1公司简介10.1.2企业核心竞争力10.1.3经营效益分析10.1.4业务经营分析10.1.5财务状况分析10.1.6未来前景展望10.2大连港10.2.1公司简介10.2.2企业核心竞争力10.2.3经营效益分析10.2.4业务经营分析10.2.5财务状况分析10.2.6未来前景展望10.3天津港10.3.1公司简介10.3.2企业核心竞争力10.3.3经营效益分析10.3.4业务经营分析10.3.5财务状况分析10.3.6未来前景展望10.4锦州港10.4.1公司简介10.4.2企业核心竞争力10.4.3经营效益分析10.4.4业务经营分析10.4.5财务状况分析10.4.6未来前景展望10.5日照港10.5.1公司简介10.5.2企业核心竞争力10.5.3经营效益分析10.5.4业务经营分析10.5.5财务状况分析10.5.6未来前景展望10.6宁波港10.6.1公司简介10.6.2企业核心竞争力10.6.3经营效益分析10.6.4业务经营分析10.6.5财务状况分析10.6.6未来前景展望10.7东方航空10.7.1公司简介10.7.2企业核心竞争力10.7.3经营效益分析10.7.4业务经营分析10.7.5财务状况分析10.7.6未来前景展望10.8招商轮船10.8.1公司简介10.8.2企业核心竞争力10.8.3经营效益分析10.8.4业务经营分析10.8.5财务状况分析10.8.6未来前景展望10.9山东高速10.9.1公司简介10.9.2企业核心竞争力10.9.3经营效益分析10.9.4业务经营分析10.9.5财务状况分析10.9.6未来前景展望10.10渤海轮渡10.10.1公司简介10.10.2企业核心竞争力10.10.3经营效益分析10.10.4业务经营分析10.10.5财务状况分析10.10.6未来前景展望第十一章其他自贸区(FTA)的投资机会分析11.1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11.1.1建设进展11.1.2成果分析11.1.3投资环境11.1.4投资机会11.1.5投资争端与解决11.2中国-智利自贸区11.2.1建设进展11.2.2经贸状况11.2.3投资环境11.2.4投资机会11.2.5前景分析11.2.6发展建议11.3中国-新西兰自贸区11.3.1建设进展11.3.2经贸状况11.3.3投资环境11.3.4投资机会11.3.5发展建议11.4中国-新加坡自贸区11.4.1建设进展11.4.2经贸状况11.4.3投资环境11.4.4投资机会11.4.5发展建议11.5中国-秘鲁自贸区11.5.1建设进展11.5.2经贸状况11.5.3投资环境11.5.4投资机会11.5.5发展建议11.6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11.6.1建设进展11.6.2经贸状况11.6.3投资环境11.6.4投资机会11.6.5发展建议11.7中国-瑞士自贸区11.7.1建设进展11.7.2经贸状况11.7.3投资环境11.7.4投资机会11.7.5发展建议第十二章上海自贸区(FTZ)综合分析12.1上海自贸区的基本介绍12.1.1战略地位12.1.2创建历程12.1.3显著特点12.1.4区域范畴12.1.5主要功能12.2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背景及战略意义12.2.1三大背景12.2.2四项使命12.2.3战略意义12.2.4影响分析12.2.5改革效益12.3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解析12.3.1主要内容12.3.2开放措施12.3.3负面清单12.3.4公司注册12.4上海自贸区的运行概况12.4.1入驻企业12.4.2运行情况12.4.3发展方向12.5上海自贸区政策环境分析12.5.1政策要点分析12.5.2税收政策分析12.5.3配套政策支持12.5.4政策调整动态12.6上海自贸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12.6.1存在的争议分析12.6.2外企投资吸引力不足12.6.3发展建议第十三章上海自贸区(FTZ)投资机会分析13.1上海自贸区整体投资形势剖析13.1.1投资前景分析13.1.2六大行业机会13.1.3五大潜在机遇13.2金融业投资潜力分析13.2.1自贸区金融业发展面临政策利好13.2.2自贸区拟出台政策吸引外资金融机构13.2.3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发展研究13.2.4自贸区人民币离岸金融发展前景13.2.5上海自贸区给金融外包带来机遇13.2.6上海自贸区给PE带来的投资机会13.3航运业投资潜力分析13.3.1自贸区推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13.3.2上海自贸区航运业投资利好分析13.3.3上海自贸区航运企业发展机遇13.3.4上海自贸区给航运业带来的挑战13.3.5对接自贸区机遇航空公司定位战略13.4物流业投资潜力分析13.4.1自贸区物流业投资机会分析13.4.2自贸区港口物流发展机遇分析13.4.3自贸区航空物流发展机遇分析13.4.4上海自贸区航空物流发展瓶颈13.4.5上海自贸区航空物流发展策略13.5房地产业投资潜力分析13.5.1上海自贸区带动房地产投资升温13.5.2上海自贸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13.5.3上海自贸区对各类地产的推动分析13.5.4上海自贸区各区域房地产发展前景13.5.5上海自贸区房地产业投资建议13.6信息服务业投资潜力分析13.6.1上海自贸区信息服务业面临商机13.6.2上海自贸区互联网信息业发展形势13.6.3上海自贸区电信业扶持政策加码13.7文化产业投资潜力分析13.7.1上海自贸区实施文化开放措施13.7.2上海自贸区文化企业投资踊跃13.7.3上海自贸区为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契机13.7.4上海自贸区为文化投资制度探索提供机遇13.7.5上海自贸区助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第十四章上海自贸区(FTZ)相关获益企业分析14.1上港集团14.1.1公司简介14.1.2企业核心竞争力14.1.3经营效益分析14.1.4业务经营分析14.1.5财务状况分析14.1.6未来前景展望14.2外高桥14.2.1公司简介14.2.2企业核心竞争力14.2.3经营效益分析14.2.4业务经营分析14.2.5财务状况分析14.2.6未来前景展望14.3陆家嘴14.3.1公司简介14.3.2企业核心竞争力14.3.3经营效益分析14.3.5财务状况分析14.3.6未来前景展望14.4上海物贸14.4.1公司简介14.4.2企业核心竞争力14.4.3经营效益分析14.4.4业务经营分析14.4.5财务状况分析14.4.6未来前景展望14.5张江高科14.5.1公司简介14.5.2企业核心竞争力14.5.3经营效益分析14.5.4业务经营分析14.5.5财务状况分析14.5.6未来前景展望14.6浦东建设14.6.1公司简介14.6.2企业核心竞争力14.6.3经营效益分析14.6.4业务经营分析14.6.5财务状况分析14.6.6未来前景展望14.7上海钢联14.7.1公司简介14.7.2企业核心竞争力14.7.3经营效益分析14.7.4业务经营分析14.7.5财务状况分析14.7.6未来前景展望14.8华贸物流14.8.1公司简介14.8.2企业核心竞争力14.8.3经营效益分析14.8.4业务经营分析14.8.5财务状况分析14.8.6未来前景展望14.9浦发银行14.9.1公司简介14.9.2企业核心竞争力14.9.3经营效益分析14.9.5财务状况分析14.9.6未来前景展望14.10爱建股份14.10.1公司简介14.10.2企业核心竞争力14.10.3经营效益分析14.10.4业务经营分析14.10.5财务状况分析14.10.6未来前景展望第十五章2015-2020年中国自贸区投资风险及发展建议15.1中国自贸区面临的外部风险15.1.1TPP等域外自贸区扩大的风险15.1.2中日韩自贸区裹足不前的风险15.1.3纠结因素影响自贸区战略发展15.2中国自贸区面临的内部挑战15.2.1面临重点区域突破15.2.2需要产业转型支持15.2.3需要政策民意支撑15.3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风险及建议15.3.1政治风险15.3.2法律风险15.3.3外汇风险15.3.4经营风险15.3.5信用风险15.3.6社会文化风险15.3.7风险防范对策15.3.8产业投资建议15.4上海自贸区投资风险及建议15.4.1政策制定及落实风险15.4.2财务政策风险15.4.3境外资本流入风险及防范15.4.4企业跨境投资建议[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自贸区建设方案
(3)探索跨境金融合作,促进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
(4)发展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4.国际交流与合作
(1)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推动自贸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
(2)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发展经验。
(3)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二、建设目标
1.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提高自贸区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创新金融监管制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完善法治环境,保障自贸区健康发展。
5.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自贸区,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内容
1.投资贸易便利化
(1)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实行“一口受理、一门审批、一网办理”。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自贸区建设协调机制。
2.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4.强化人才保障,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5.加强宣传推广,提高自贸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方案旨在为自贸区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推动自贸区建设取得实效,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开放,鼓励外资参与自贸区建设。
(3)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实施“单一窗口”制度,提高通关效率。
(4)推动贸易便利化,降低进出口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2)支持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
服 务 全 国 的 自 由 贸易 园 区 ,是 整 个 国 家 实 施 更 加 深 入 的 改 革 和 开 放 战 略 的 试 验 田 ,
必将 带动上 海乃 至全 国的新一 轮开 放和 改革 ,为 我国经 济 、政 治 、社 会和文化 体制
中国 ( 上 海 ) 自由 贸 易 试 验 区 ( 简称 “ 上 海 自贸 区 ” )蕴 含 了 4 个 主 题 词 。第 一 个主题 词是 “ 中 国 ” ,即 上 海 自 贸 区 是 国 家 战 略 ,反 映 国 家 意 志 。 中共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的 公 报 和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的 决 定 专 门对 一 个 地 方 的 工 作 提 及 并 提 出要 全 力 推 进 的 就 是 上 海 自贸 区 ,没 有 其 他 任 何 的 相 关 事 项 在 公 报 中会 单 独 列 出 。第 二 个 主 题 词 是 “ 试 验 ” 。 自 由 贸 易 试 验 区 也 好 , 自由 贸 易 区 也 好 ,在 全 球 相 关 区域 有 l , 2 O 0 多个 , 其 中 ,发 达 国 家有 4 0 0 多 个 ,发 展 中 国 家 有 8 0 0 多 个 ,但 是 ,没 有 一 个 自 由 贸 易 试 验 区 能 够 在 上 海 予 以 全 面 的 复 制 并 完 全 参 照 执 行 , 因 而 ,上 海 自 贸 区 要 以 先 行 先 试 的 原 则 ,勇 往 直 前 、义 无 反 顾 地 改 革 创 新 。第 三 个 主 题 词 是 “ 开 放 ” 。今 年 是 中 国 改 革 开放3 5 周 年 ,3 5 年 的 历 史 就 是 以开 放 促 改 革 的 历 史 。 我 们 可 以 讲 得 再 直 白一 点 , 就 是 以开 放 倒 逼 改 革 ,我 们 所 有 的 成 就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逼 出 来 的 。 第 四 个 主 题 词 是
自由贸易区建设及政府职能转变
自由贸易区建设及政府职能转变目录1.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的背景: (2)1.1 经济发展方式: (2)1.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1.3 政府职能转变的国际环境: (2)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内涵 (3)2.1 自贸区名称含义: (3)2.2 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3)2.3 自贸区肩负的首要任务: (3)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措施 (3)3.1深化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3.2推进自贸区行政立法完善 (3)3.3探索合理有效的自贸区行政执法模式 (4)3.4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 (5)参考文献 (5)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摘要: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职能是政府的核心要素,是政府角色定位的体现,政府职能转变既是经济转轨的关键,又是推进政治体制转轨的起点。
政府职能转变构成了联结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
本文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的国内外经济背景入手,分析了有关自贸区建设以及具体的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措施1.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的背景: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贸区的成立万众瞩目。
它能够给当下的中国带来什么可谓众说纷纭。
但已形成共识的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临界点,正面临着一场意义深远并且任务艰巨的改革。
1.1 经济发展方式:在从当初的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基本遵循着粗放式的投入-产出的增长模式,依靠人口红利,投资和出口拉动,延续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在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却是以牺牲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代价,甚至是以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为代价的。
新自由贸易区扩围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新⾃由贸易区扩围带来的变化有哪些你对⾃由贸易区有多少了解?⾃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部分货物的关税和⾮关税壁垒,取消绝⼤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限制,开放投资,从⽽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员等⽣产要素的⾃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下⾯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由贸易区的相关法律知识。
新⾃由贸易区扩围带来的变化⾃由贸易区⼜称为对外贸易区或免税贸易区,是在关境以外划出的,对进出⼝商品全部或⼤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允许港内或区内进⾏商品的⾃由储存、展览、加⼯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的⼀个区域。
⼀般建⽴在⼀个港⼝的港区或邻近港⼝的地区,它实际上是采取⾃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作⽤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贸区“开闸”背景事实上,今年6⽉以来,关于⾃贸区扩围的传闻时有出现。
在专家和业界⼈⼠看来,在当前这个时间点“开闸”“扩围”,符合我国⾃贸区发展“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也体现⾃贸区发展“承前继后”的切实需求。
“市场对⾃贸区的热情和期待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长远来看,⾃贸区的发展不可能⼀蹴⽽就,更不能⼀哄⽽上,⽽要把握好设置的节奏,才能形成梯次递进、互为补充的健康发展局⾯。
”⼴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__坚说。
在专家看来,这次⼴东⾃贸区、福建⾃贸区和天津⾃贸区的设⽴,⾸先取决于上海⾃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经验的初步成熟与成型。
经过⼀年多的摸索和积累,⽬前上海⾃贸区已形成近30条的成熟创新举措并上报中央有关部门,其中包括负⾯清单、符合法制化与国际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等。
“如同当年的经济特区⼀样,当上海⾃贸区的成功经验已经基本成型时,就应该尽快地在全国范围全⾯推⼴、复制,形成体制统⼀、政策⼀致、⾯向全球的⾼标准⾃由贸易区⽹络。
”厦门⼤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溥说。
⽽选择此时“开闸”放⾏⼴东、天津、福建三个⾃贸区,也意味着这种推⼴、复制将呈现鲜明的竞争性、多元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联播聚焦自贸区新变化
字号
评论邮件纠错
2013年10月20日08:20来源:东方早报作者:王道军
体验自贸区带来的种种便利:4天办好营业执照
1小时货物报关入库
挂牌以来,每天办事大厅都挤满了人。
早报记者杨深来图
自贸区开设快验车道,大大缩减报验时间。
截屏图
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从10月8日起,截至昨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受理业务已有12天。
昨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聚焦改革发展新景象,以头条新闻的形式报道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情况。
为寻找商机
早晨就在大门口排队
“在长假过后的前面三个工作日,有1900多人次来办理业务。
去年一年也只有700多家企业注册在这里。
”
这则题为《上海:改革试验田里的新变化》的新闻报道称,这两天,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上午不到8时,就有很多人在试验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门口排队。
在这里,你可以经常看到三两一起讨论的,还有干脆坐在地上等的。
大厅一开门,在场的人就立刻涌进去了。
一位原公司注册在上海浦西的人士告诉央视记者,“因为自贸区有很多政策,所以想了
解一下对我们企业以后会有什么帮助。
”
一位企业注册在广州的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因为便利,比以前便利多了。
而一位湖南的注册企业负责人则表示,“我们想到这里来寻找商机。
”注册在武汉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不想错过。
还有企业负责人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可能对我们的视角的提高会好一些。
”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在长假过后的前面三个工作日,有1900多人次来办理业务。
去年一年也只有700多家企业注册在这里。
”
“这么多企业来这里可不是为凑热闹的,他们从天南海北赶到这里,看中的就是自贸区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机会和种种便利。
”央视昨日报道称。
6家区内企业试点
“先入区、后报关”模式
“审批和工商登记的时间缩短了很多。
10号来递交材料,今天14号所有的证件都已经拿到了。
”
10月14日,首批享受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口受理的企业拿到执照,注册企业代表称,“审批和工商登记的时间缩短了很多。
10号来递交材料,今天14号所有的证件都已经拿到了。
”
据悉,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注册时间从目前全国平均的29天缩短到4天。
目前,上海自贸区实行的是备案制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在外资准入阶段,商务主管部门只对其投资主体资格、投资领域行业等基本信息进行备案,投资管理由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外资企业设立由工商一口受理,管委会、工商、质监、税务并
联办事,因此办事时限能够缩短到4个工作日。
不仅是速度快了,企业的申请资料也由原来一堆资料变成一张“投资者备案申请表和承诺书”,且以往一个职能部门就要交一份材料,而现在一份材料交到办事大厅后,就可以在大厅的各个窗口进行内部流转。
此外,国家工商总局支持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试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也已经落地。
具体包括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试行年度报告公示制,试行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备案制,授予试验区工商部门外资登记管理权,试验区内实行企业设立“一口受理”制度等。
新增快验通道
报关货物1小时可入库
着急等着货物的企业主告诉记者,这个小变化能够把他们巨大的仓储成本降低10%左右。
处理企业设立时间的缩短,企业在试验区内感受到的速度还不止这些。
央视昨日报道,在进入试验区的卡口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增了快验车道。
以往进出这个区域的车辆需要司机走8道手续,盖4个章,而现在司机只需出示一张提货单,刷卡之后,几秒钟就能很快地通过。
这种“先入区,后报关”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报关的流程,过去货物到了是先报关,工作人员在海关窗口需要填写几十项申报信息,再等两天才能拿到许可。
而现在,货物在到之前,公司只需要填写最基本的四项信息,在网上向海关发送申请,不到10分钟,就能收到提货单回执。
央视记者跟着报关企业跑了一趟,全程大约1小时,货物就入库了。
着急等着货物的企业主告诉记者,这个小变化能够把他们巨大的仓储成本降低10%左右。
捷开依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张耀婷表示,“两天的堆存费,可能针对今天我们这批大宗商品500吨的一个货物来说的话,差不多要近4000块的一个堆存费。
在保税区里面,他可能有
几万吨的货物,这个成本是非常可观的。
”
早报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目前,上海海关已确定了6家区内企业试点“先入区、后报关”模式,在历经多轮模拟演练和流程测试后正式启动试点,并将根据实际成效不断优化完善操作规程,待运作成熟后逐步复制、推广。
“通过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
“从工商登记到通关便利,从投资审批到金融监管,管制在一点点放松,市场的力量在逐渐壮大。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通过这样一个制度创新,来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为我们国家下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新的动力。
”
“4天拿到营业执照,1个多小时完成货物通关,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感受到的变化,源自一项项正在落地的改革措施。
从工商登记到通关便利,从投资审批到金融监管,管制在一点点放松,市场的力量在逐渐壮大。
”央视昨日总结道。
6项管理法规
正式投入“实战”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等6项管理办法已经正式投入“实战”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从上海自贸区9月29日挂牌之日起,管委会基本是全员都动员起来了,主要是迎接大量的咨询人员和企业注册。
国庆长假7天期间,上海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并未放假,平均一天接受咨询高达700次。
“目前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接受企业咨询和登记我们预计这波热潮可能还要持续一段
时间。
除了大家能看到的我们在大厅二楼接受咨询之外,还会有一些大企业直接到管委会相关领导那咨询业务。
”该人士称。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上海自贸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观察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这些天的情况,可以总结为“注册热、咨询热,但是很多企业又不知道具体做什么”。
“这其实反映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总体方案中提出的目标,是市场所期望的改革,它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预期。
目前来说,比如工商登记等也已经落地了,大家都想来试一试,不想错过这次机会,完全可以理解。
”陈波说。
目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管理办法》等6项管理办法已经正式投入“实战”。
10月15日上午,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已经召开了2013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会上提出了年内将集中力量推进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工作,推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综合监管等基本制度建设;二是积极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三是深化推进功能拓展;四是抓紧完善法制保障。
在当天的会议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姜樑则表示,浦东将本着一切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原则,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优势,率先承接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实现自贸试验区内外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