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心转移

合集下载

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世界科学中心的大迁徙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的汤浅光朝教授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论”。

汤浅是日本科学史家,他认为,如果某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成果超过全世界成果总数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个国家就可称为世界科学中心。

他指出,自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世界上曾形成过五次科学活动中心,它们依次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把这一现象称为“汤浅现象”。

科学史家们追寻着“汤浅现象”的足迹,发现中国恰恰就在15世纪失去了科学中心的位置,从公元6世纪到15世纪,中国知识的产出量占世界总量的54%,15世纪以后世界上已发生了五次科学中心大迁徙。

1、意大利人文科学的崛起意大利的人文复兴与意大利有美丽的山川、温和的气候、多变的景象、以及意大利人开朗的性格、冒险的精神、探索的欲望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它的本质是对古希腊的理性、拜占庭的艺术、古罗马的雕塑,使意大利形成了前所来有的繁荣。

意大利的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代号、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以文学艺术为先锋而开始的。

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之初,意大利出现了文学“三杰”但丁(Dante)的《神曲》,既反映了中世纪的意识形态,颂扬了个性解放,无情地抨击了教皇的权威。

佩特拉克(Petrarch)大呼:“我们是凡人,我们应该过凡人的生活。

”博伽丘(Boccaccio)的《十日谈》,竭力倡导享受人生。

同时又出现了意大利艺术“三杰”:开创米兰画派的达·芬奇(da Vinci Leonardo,1452~1519),罗马画派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e),威尼斯画派的拉斐尔(Raffael)。

意大利绘画突出对人物的表现,人物本身有着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感情、细腻的内在气质和风格各异的类型。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灭亡后,西欧普遍衰微,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繁荣。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解读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解读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一、世界科技中心的五次转移(一中国 (以唐宋为例1表现:从秦汉开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古代世界的科技中心。

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发展到顶峰. 如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天文历法的高度成就 (唐僧一行《大衍历》及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沈括与《梦溪笔谈》等。

2.思考:为什么在唐宋时期产生领先于世界的辉煌科技成就 ?经济繁荣、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相对稳定 (如贞观之治等 ; 统治者开明的文化政策; 科学教育的发展;民族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战争的客观促进 (如火药的发明、使用等。

(二意大利 (15~17世纪1表现 :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开始了天文学革命,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 证实其正确性, 他注重实验和实践, 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捍卫、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宇宙是无限的” ,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 意大利一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思考:(1为什么意大利会成为世界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原有的文化基础。

(2为什么“东方的科技成果却造就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或“这一时期,东西方科技发展有何区别 ? 为什么? ”差异:中国:古典科技的总结。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原因:经济:中国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碍等。

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

政治: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西欧反封建斗争开展 (如宗教改革。

文化思想:中国文化专制、学术沉闷。

西欧思想解放、实验科学的产生。

对外:中国闭关锁国。

西欧积极扩张、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如中国三大发明。

(三英国 (17~19世纪中1.表现:培根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为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牛顿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 奠定了变量数学的基础, 其牛顿力学体系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综合;电磁学方面,吉尔伯特发表《论磁学》、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建立系统的电磁学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波义耳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道尔顿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达尔文确立了进化论。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与形成机制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与形成机制
转移模式的复杂性
研究发现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并非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着复杂的 网络结构和模式。中心城市和国家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 的推移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研究不足与展望
数据和方法的局限性
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历史数据和方法的限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现有研究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细微变化和趋势。
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问题关注
总结词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的重 要问题,需要各国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和学术诚信管理 ,推动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详细描述
科学研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 面临着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科 学道德建设和学术诚信管理,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体 系,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这需要各国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加强 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机制建设,共同推动科学 研究的良性发展。
01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阶段性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具有明显的阶
段性。在不同的阶段,中心城市和国家的特征和贡献有所不同。
02 03
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研究揭示了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多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和教育等。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方式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 区具有差异性。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与形 成机制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概述 •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演进 • 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机制 •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动因与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转)(2011-12-01 17:57:26)转载▼标签:杂谈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

科学史家的研究还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

按照这一规律和标准,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世界科学中心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转移。

16世纪的意大利是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高潮,终结了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不仅产生了像但丁、达·芬奇这样的伟大诗人和艺术家,还出现了一批以哥白尼、伽利略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天体运行论》、《星空信使》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著和科学发明。

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近代科学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

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

17世纪的英国是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

17世纪初,在弗兰西斯·培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成立皇家学会,研究自然科学。

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诞生了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进化论等一批科学理论。

特别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宣告了牛顿力学的诞生,这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第一件震撼世界的事件,也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

科学上的成就成为了技术革命的先导,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蒸汽机技术和纺织机械技术的完美结合,引起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

1727年随着牛顿的去世,英国科学技术开始急剧衰落。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

近代科学开始于14—16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

它始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

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1504—1610);第二次科学中心在英国(1660—1750);第三次科学中心在法国(1760—1840);第四次科学中心在德国(1875—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在美国(1920年至今)。

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

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则在中国。

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教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从秦汉直到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有过一段科教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中的三大发明是在唐宋。

中国“农、医、天、算”四大实用科学成就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如研究预报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研究历法和圆周率的祖冲之;著有《梦溪笔谈》,对天文、律历和医药都有很多研究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著有《水经注》,研究治水的郦道元和对天文观测和编制新历很有成就的一行和尚。

科技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除了有政治因素外,也有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作为基础,而且政治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

唐朝时中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壮观景象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来华,仅留学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唐代就多达五六百人,西方望尘莫及。

从元代以来,中国多数封建朝庭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重视。

例如,元代流传的说法是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知识分子排在第九,只比要饭的高一等。

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转移及留给我们的思考

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转移及留给我们的思考

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转移及留给我们的思考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历史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的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

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论是,“从意大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每个国家的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

“科学兴隆时期比起每一个国家的历史要短得多”,每次科技中心的转移都引起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每一次转移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映了科教和社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反映了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

分析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历程,可以看到很多规律性的现象,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

也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条件,有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新中心之一,进一步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摆在我们政府、科教界和企业家面前的一系列的迫切课题。

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才能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

一、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

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则在中国。

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教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从秦汉直到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有过一段科教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中的三大发明是在唐宋。

中国“农、医、天、算”四大实用科学成就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如研究预报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研究历法和圆周率的祖冲之;著有,《梦溪笔谈》,对天文、律历和医药部有很多研究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著有(水经注),研究治水的郦道元和对天文观测和编制新历很有成就的一行和尚。

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

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

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亦称为“汤浅”现象。

它告诉人们:一个国家保持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

●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科学技术的文化属性,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即精神文化。

科学技术表现出它的生产力属性。

首先,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水平其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

其三,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而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则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在近现代西方哲学领域产生了旷日持久的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之争。

人文主义者与科学主义者互相对立、互相诘难,又各抒已见、各执一端,提出五光十色的理论,形成了各种近现代较有影响的科学思潮。

●人文主义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中找到它的源头。

例如,普罗塔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是指任何认识到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尺度的哲学观点。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凡是重视人的问题,诸如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优越性的观念,都可以称为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奠定了近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基础,其基本内容是:歌颂人的伟大、赞扬人的价值,提倡尊重人的尊严;提倡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强调现世生活的意义,宣传追求世间快乐乃是人的本性。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构成了西方人文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基本内容是:以“天赋人权”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口号和政治纲领。

存在主义沿着古典人文主义方向,直接探讨个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主要观点是(1)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从自我意识中引出整个世界(2)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论”(3)强调行动,认为人的生活意义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行动。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的本质的发挥、个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依赖于社会条件,强调对现实的批判。

因此,他们将自己的理论贴上“社会批判理论”的标记。

西方科学中心的转移

西方科学中心的转移

1.西方科学中心的转移版本一:一、根据汤浅光朝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汤浅利用的资料主要是1956年日本出版的《科学技术编年表》和1951年出版的两本威伯斯特人物传记辞典。

《科学技术编年表》收集了1501年至1950 年间2064项条目,每项条目记载一个重要科学成果。

汤浅把这段历史每十年一计分为45个阶段,按照国家分阶段编制编年材料。

每阶段每个国家的成果数目被全世界当时成果总数去除,得到一系列的百分比数。

然后分别指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在1501年至1950年间相对成果数的变化曲线。

这些曲线放在一起比较,便生动地显示出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

科学活动中心的概念: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如果某个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超过了该时期全世界科学成就的25%,就认为科学活动中心己转入该国。

意大利第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在意大利(1540一1610年)。

那里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个大舞台,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

以达·芬奇和伽利略为代表的意大利科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开创了实验科学的传统,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随着教会把布鲁诺送上火刑柱(1600年),意大利的光荣就成了明日黄花。

英国标志是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在皇家学会周围,云集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之中有物理学家牛顿、虎克和波义耳,有天文学家哈雷和布拉德雷,有数学家瓦利斯、哈克和麦克劳林,等等。

在1660年一1730年间,英国共有六十余名杰出的科学家,约占当时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他们的科学成果占总数的40%。

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与牛顿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于1687年,被认为是近代科学臻于成熟的里程碑。

在牛顿(1727年)死后,英国科学急骤衰落。

法国法国科学的全盛时期在法国革命的百科全书时代和拿破仑一世时期。

1792年,法国创办了欧洲最早的一批技术专科学校,建立了国家的综合教育体制,此后有了专职的科学家。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规律对今天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借鉴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规律对今天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借鉴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规律对今天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借鉴?在科技史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五次大的转移,从古代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再到美国。

每次科技中心转移的同时世界经济中心也随之转移,每一次转移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映了科技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最终反映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在中国,由于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秦汉时期起,古代世界的科技、经济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

特别是唐、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从统治者到平民十分重视技术的积累与应用,这一时期科技进步迅速,相继产生了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农学、中医、天文、算学等实用科学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水利、地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张衡发明地动仪、沈括完成《梦溪笔谈》、郦道元写成《水经注》等等。

这一时期突飞猛进的科技带动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当时中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壮观景象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和外国使者前来学习,仅留学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唐代就多达五六百人。

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则发展缓慢,可以说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的科技中心,显而易见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

但是自唐朝之后,中国多数封建统治者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不重视,未给予科技足够的地位,科技工作者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

而且科举制度的长期实行,让知识分子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八股和功名上,客观上影响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视,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特别是明清时期一些皇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科技落后、国防薄弱。

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慢慢地降下来,明清时期科技和经济逐步衰落下来,并且很快被欧洲超过。

世界科技中心的第一次转移——从古代中国到近代意大利从13世纪开始,中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催化了资产阶级的产生。

世界经济中心五次转移

世界经济中心五次转移

一、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

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则在中国。

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教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从秦汉直到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有过一段科教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中的三大发明是在唐宋。

中国“农、医、天、算”四大实用科学成就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如研究预报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研究历法和圆周率的祖冲之;著有《梦溪笔谈》,对天文、律历和医药都有很多研究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著有《水经注》,研究治水的郦道元和对天文观测和编制新历很有成就的一行和尚。

科技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除了有政治因素外,也有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作为基础,而且政治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

唐朝时中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壮观景象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来华,仅留学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唐代就多达五六百人,西方望尘莫及。

从元代以来,中国多数封建朝庭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重视。

例如,元代流传的说法是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知识分子排在第九,只比要饭的高一等。

历史上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从未给予科技足够的重视,从事科技活动的工匠和技师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

长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客观上影响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视,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儒家的一些道德观念,如中庸之道,影响人们的探索和创新。

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舆论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慢慢地降下来,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过徐霞客、李时珍、宋应星等一些科学家,但总体来说科技和经济逐步衰落下来,并且很快被欧洲超过。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一直是国际板块上的一个热门事件。

科学中心通常指的是在某个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科研组织、机构或城市。

这些科学中心在过去几个世纪中曾多次发生重大的转移事件,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典型的事件进行分步骤阐述。

一、巴黎—伦敦:17世纪在17世纪的欧洲,巴黎和伦敦是两个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中心。

巴黎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也是资金和资源最充裕的地方,它聚集了大量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

而伦敦则是当时欧洲最大的贸易中心,商业发达,民族文化繁荣。

然而,在17世纪末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伦敦的科学中心地位逐渐超越了巴黎。

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当时的一次讲话中表示:“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科学革命的直接结果。

”二、柏林—哥廷根:19世纪末19世纪末,德国的柏林和哥廷根成为了欧洲最重要的科学中心之一。

柏林拥有德国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同时它还是实验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故乡。

哥廷根则是数学家蒂尔曼·塔奇的故乡,他在这里创办了著名的哥廷根数学学派。

然而,在19世纪末,随着美国的崛起,柏林和哥廷根的科学中心地位逐渐下降了,许多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开始转移到美国。

三、波士顿—硅谷:20世纪20世纪,波士顿和硅谷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中心之一。

波士顿的科学中心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所等著名机构为代表,而硅谷则以硅谷科技公司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

这两个科学中心分别代表了传统工业和数字领域的发展。

然而,21世纪初,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波士顿和硅谷的科学中心地位逐渐面临挑战。

综上所述,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关系到一国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科学中心的位置也在改变。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强化科学中心的建设和转型升级是保持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举措。

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曾国屏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2-22近代科学开始于14—16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

它始于意大利。

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

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1504—1610):第二次科学中心在英国(1660—1750);第三次科学中心在法国(1760—1840);第四次科学中心在德国(1875—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在美国(1920年至今)。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像达·芬奇这样跨越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旷世奇才”。

随着“大宇宙”和“小宇宙”信念的兴起,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向神学发出了挑战书: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倡日心说、反对地心说。

而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则指出,男人的肋骨并不比女人少。

到16—17世纪,意大利成为第一次科学中心。

奠定(地面)近代力学之基础的伽利略,“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以及第一个明确从事科学研究的山猫眼研究会相继出现。

研究会由一位贵族支持,伽利略于1611年成为会员。

不过。

此时的大学尚没有发挥作用,教会的力量仍然阻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就因捍卫哥白尼学说而受到宗教审判。

1633年“意大利科学失去了活力”。

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成为了第二次科学中心。

17世纪,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大力倡导将科学应用于社会的思想。

英国皇家学会也于l662年成立,标志着科学活动获得了“政府”承认(不过皇家学会还主要是靠会员费维持运作,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

皇家学会对于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立了种种皇家“科学中心”,1666年创立的《哲学学报》,开创和奠定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交流传播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但科学与技术总体上是互不相干、各自发展的。

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的转移与思考

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的转移与思考

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的转移与思考科学中心转移的基本含义科学中心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数目超过同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总数的四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当今世界的科学中心都集中在西方国家,所以又称为西方科学中心。

当某个国家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优于现时科学中心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从而引领科学文化潮流时,即所谓科学中心转移。

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进程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上,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生了四大转移。

16至17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曾是世界近代经济和科技的第一中心。

第一次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以意大利为先导的欧洲各国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产生了蛋定、达芬奇这样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以及哥白尼、伽利略等著名科学家。

17至18世纪从资产阶级革命到科技革命的英国作为发展资本主义最早国家之一的英国在17世纪成为了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

科学界人才辈出,如牛顿、哈雷、达尔文等;重大科学理论也层出不穷。

这些先贤的思想精髓使得英国稳居于世界科学中心长达百年,不仅英国受益,也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

18至19世纪启蒙运动引领下的法国法国的资本主义在17世纪末兴起,并在科学上登上世界舞台,涌现了一批科学家和重大科学成果,例如著名数学家与理学家拉格朗日、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等。

19至20世纪德国的社会变革与科学19世纪社会变革的思想推动了整个德国的发展,终使德国成为了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

德国特别注重将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工业、交通等部门,使其在19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国。

20世纪至21世纪的美国包容、创新引领美国科学。

美国继承了英国科学的传统和德国科学的体制,贝尔、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外来科学家也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二战以后,美国引领世界科技发展,雄踞世界科学中心无上荣耀的地位。

主要学者观点自1954年,英国科学家贝尔纳对科学的历史进程做出整体概括,最早支出从古至今18个历史时期的世界技术和科学互动中心。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法国称雄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法国称雄

法国的称雄 1789-1794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狂飓,把法国 科学推入了一个空前光辉的时期.著名数学家蒙日和 物理学家卡诺都积极投身于革命洪流,而且是共和派 政府中的领导成员.他们立即采取了措施来振兴科学, 以适应发展工业和对外战争的需要: 一、建立度量衡委员会,改革计量制度以统一 的“米”制,结束了计量方面的惊人混乱,为科学技 术的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改革教育体制. 为了培养各类急需的人才,法国创立了军事工程学 校、高等师范学院、医学院和多种技术学院等现代类型 的大学,聘请杰出的学者执教.这些大学兼有科技培育 和科研的双重职责、改组科学团体.1794年,法国改皇 家植物园为自然博物馆,在馆内设各种技术讲座。
法国的称雄
伏尔泰为女友夏特莱(G.Chatelet , 1706~1749)夫人把牛顿的《原理》翻译成 法文.他自己于1737年从人类思想史的角度 为该书写了序言,序言中这样写道:“迄今 为止,牛顿的哲学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像古 代人一样的深奥莫测;但是,古希腊的哲学 从其产生以来已暗然无光,而牛顿的哲学, 从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光芒之处升起,他已经 发现了很多真理,并把沉溺于深渊中的真理 挖掘出来置之于充分的光明之中”.1759年 牛顿的《原理》首次在法国出版,至此,牛 顿的思想就在法国广泛地传播开来.
法国的称雄
◆―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东征方面军总 司令” ——拿破仑。 ◆罐头的发明者 ◆英国医学家琴纳 ◆衣服袖口上扣子的发明 ◆戴维——英国科学家 ◆意大利科学家伏打经济上困难,他立 即资助6000法郎. ◆拿破仑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 的老母鸡.”
法国的称雄
康熙皇帝与西方传教士
法国教士一个叫张诚,一个叫白晋,两人来头不小, 都是法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此时,距路易皇帝第一次 钦封院士(1666年),仅仅过去了22年.从此,两位法 国院士,成了康熙皇帝的私人教师.张诚专门为康熙皇 帝撰写教材,白晋给康熙讲课.白晋被自己学生的扭力 深深吸引,他写了一本《康熙帝传》,献给路易十 四.他描述道:“康熙皇帝是一位与您在许多地方都相 似的君主,就像路易大王您优于基督教诸王一样,他也 同样胜过异教清王.”康熙皇帝乃强国之君,不仅博学, 而且能征善战.1662年即位,1681年平三藩,1683年收 台湾,完成了统一大业.1689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尼 布楚条约》,划定了北方边界.踌躇满志之余,他萌生 了一个念头:要看看自己国土究竟有多大,状况又如何? 他要白晋院士来主持这一庞大的工程.

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

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

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

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则在中国。

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教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从秦汉直到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有过一段科教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中的三大发明是在唐宋。

中国“农、医、天、算”四大实用科学成就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

如研究预报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研究历法和圆周率的祖冲之;著有《梦溪笔谈》,对天文、律历和医药都有很多研究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著有《水经注》,研究治水的郦道元和对天文观测和编制新历很有成就的一行和尚。

科技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除了有政治因素外,也有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作为基础,而且政治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

唐朝时中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壮观景象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来华,仅留学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唐代就多达五六百人,西方望尘莫及。

从元代以来,中国多数封建朝庭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重视。

例如,元代流传的说法是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知识分子排在第九,只比要饭的高一等。

历史上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从未给予科技足够的重视,从事科技活动的工匠和技师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

长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客观上影响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视,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儒家的一些道德观念,如中庸之道,影响人们的探索和创新。

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舆论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慢慢地降下来,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过徐霞客、李时珍、宋应星等一些科学家,但总体来说科技和经济逐步衰落下来,并且很快被欧洲超过。

概括影响世界中心变迁的主要因素

概括影响世界中心变迁的主要因素

概括影响世界中心变迁的主要因素
世界中心变迁,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历程简述从16世纪的意
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中,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
生了四次大转移而每次转移都有其共同的思想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先有思想的解放,有了新思想作为后盾,依次才会有科学的萌芽与发展,当一国的科学文化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时就会形成所谓的科学中心,当另一个国家的思想优于其思想而引领科学文化潮流时即谓之科学中心转移。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是多元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结果。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为我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每个世界强国的崛起,都会相应产生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备了建设世界科技中心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孕育期和经济增长复苏期的“双重叠加”背景下,世界科技创新版图的多极化,恰好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世界科学中心的确定标准与一般规律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

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首先,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科学发展具备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等;其次,要有促使本国人才迅速成长的教育制度和吸引他国人才最优的科研环境;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第四,要制定独创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鼓励原始创新的科技政策,大力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按照世界科学中心的确定标准与一般规律,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世界科学中心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转移。

16世纪的意大利是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高潮,终结了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

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不仅产生了像但丁、达·芬奇这样的伟大诗人和艺术家,还出现了一批以伽利略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星空信使》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著和科学发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近代科学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

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17世纪的英国是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17世纪初,在弗兰西斯·培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成立皇家学会,研究自然科学。

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诞生了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进化论等一批科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3-1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情况
国 别 意大利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美 国 时 间 1540~1610 1660~1730 1770~1830 1810~1920 1920~
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 1-3. 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
• 赵红州1941年生于河南省温县,1964年毕业于 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到北京大学西语系出国 班短期学习。之后在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及中 共中央研究室工作,文革时在河南罗山干校劳 动。1974年8月起,先后在中科院物理所、高能 物理所、中国科协科技培训研究中心、中国管 理科学研究院工作。
1-1-2-2.第二期 2.第二期 第二期由意大利扩展到荷兰、法兰西和不 列颠,它是从弗兰西斯·培根、伽里略和笛 卡尔开始,至牛顿结束的 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数学—力学的 世界模型,确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科学方法
1-1-2-3.第三期 3.第三期 第三期和第二期之间有一个中断期,这一 中断期结束后,以爆发工业革命的不列颠 和政治革命的巴黎为中心,科学再次获得 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把希腊人未曾接触过的电学等园 地开放给了科学;通过驱使新型动力、机 器和化学品,科学决定性地改变了生产和 运输的方式。
科学中心转移诸问题
汤浅现象
•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在前人工作的 基础上,用统计的方法发现了“科学活动 中心转移”的规律。他认为,衡量一个国 他认为, 他认为 家科学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 家科学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研究 成果的多寡。 成果的多寡。若某国家在某一时期内的科 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总数的1/ , 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总数的 /4,即成为 科学中心” “科学中心”。
1-2-1.汤浅研究的特点 1.汤浅研究的特点
汤浅研究的特点在于对科学增长情况按国别进行 了细致地计量分析,并用图表来说明16世纪到20 世纪科学活动的现象。这个统计调查给出了有关 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相继成 为科学活动中心的明确结论。 用汤浅的话说就是:“科学活跃时期比起每一个 国家的历史要短得多,就如同玫瑰花和少女很容 易丧失自己的青春一样。”
法 国 德 国 美 国 1 2 10 15 15 54 144 75 32 348 3 8 15 13 6 32 154 202 128 361 2 4 16 33 218 273
其他 国家 4 19 12 18 28 37 41 95 163 417
合 计 13 59 60 93 69 171 458 519 622 2064
1-1-3.贝尔纳分期评论 3.贝尔纳分期评论 是二战后“大科学”在美苏率先兴起之前 的研究成果。 但是,贝尔纳敏锐地揭示了科学活动中心 转移这个课题。这项工作后来给日本学者 汤浅光朝以启发,促使汤浅在1962年系统 地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学说。
1-2.汤浅光朝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 2.汤浅光朝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 汤浅光朝的
1-2-2.汤浅研究的方法 2.汤浅研究的方法 汤浅利用的资料主要是1956年日本平凡社 出版的《科学技术编年表》和1951年出版 的两本《威伯斯特人物传记辞典》。 《科学技术编年表》收集了1501~1950年间 2064项条目,每项条目记载一个重要科学 成果。这些科学成果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 示。
1. 2. 3. 4.
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研究 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进程 对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的分析 关于未来科学中心的预测问题
1.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研究 1.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研究
贝尔纳的《历史上的科学》 1954) 1-1. 贝尔纳的《历史上的科学》(1954) 汤浅光朝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 1-2. 汤浅光朝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 (1962) 1962) 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 1984) 1-3. 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1984)
2-2.英国 2.英国
• 第二个科学活动中心在英国(1660~1730年)。其 标志是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在皇家学 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布 拉德雷,瓦利斯、哈克等一大批科学家。 • 在1660~1730年间,英国共有60余名杰出的科学 家,约占当时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 他们的科学成果占总数的40%。 • 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与牛顿有很大的关系, 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于1687 年,被认为是近代科学臻于成熟的里程碑。 1727年牛顿死后,英国科学便开始急剧衰落。
1-3-1-2.赵从科学成果编年曲 线中得出的结论
各国科学中心(高潮)转移顺序为:
意大利(1540~1620); 英 国(1660~1750); 法 国(1760~1840); 德 国(1840~1910); 美 国(1920~现在)。
中心的转移周期为:80年左右。 中心的峰值为:1620年→1710年→ 1790年 → 1870年→ 1950年
依据《科学技术编年史》 图1-2-1 依据《科学技术编年史》得出的 曲线
1-2-3.汤浅研究的结论 3.汤浅研究的结论
• 汤浅的科学活动中心定义: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 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 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 25%,则成其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则成其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的25%,则成其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 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 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 • 根据上述科学活动中心的定义,汤浅从各国科学 成果数和科学家数的分布图中得出的结论是每一 国家的科学兴盛期为80年左右。具体顺序是意大 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详见表1-3-1。
古希腊科学的特点
• 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 有重视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 理性探索的特征。 理论思维 理性探索 • 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 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 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数学尤其几何学 • 公理化和演绎推理 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 •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那 阿基米德 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逻辑推理的方 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 法也初露端倪。 • 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近代 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1-1-2.文艺复兴运动后 2.文艺复兴运动后 贝尔纳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后科学的发展可 以依稀分辨出四个主要进展期 : 第一期集中于意大利 第二期扩展到荷兰、法兰西和不列颠 第三期以爆发工业革命的不列颠和政治革 命的巴黎为中心 第四期就是“我们的现代科学革命期”
1-1-2-1.第一期 1.第一期 第一期主要集中于意大利,以达·芬奇、维 萨留斯和哥白尼为代表 这一时期力学、解剖学和天文学发生了巨 大变革,并由此摧毁了古代有关人体和宇 宙中心学说的权威。
1-1.贝尔纳的《历史上的科学》 1.贝尔纳的《历史上的科学》 贝尔纳的 英国科学学家贝尔纳在他的名著《历史上 的科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科学活动中 心的概念,并描绘了科学活动中心在世界 范围内随时间流动的概貌。 贝尔纳认为,科学的进步是不平衡的。在 几个迅速进展的时期之后,隔有更长的停 顿时期甚至衰退时期。
2-3.法国 3.法国
4 23 15 12 1 7 11 8 10 91
1-2-2-1. 《科学技术编年表》中的成果分 布 汤浅把《科学技术编年表》收录的2064项 科学成果,每十年一计,分为45个阶段, 再按照国家分阶段编制编年材料。每阶段 每个国家的成果数除以全世界当时的成果 总数,得到一系列的百分比数。然后分别 画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在 1501~1950年间相对成果数的变化曲线(见 图1-2-1)。
2.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进程
• • • • • 16~17世纪的意大利 17~18世纪的英国 18~19世纪的法国 19~20世纪的德国 20~21世纪的美国
2-1.意大利 1.意大利
• 第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在意大利(1540~1610年)。 •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一个大舞台,是需要 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地方。以达·芬奇和伽里略 为代表的意大利科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 科学文化,开创了实验科学的传统,使自然科学 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但是,随着教会把布鲁 诺送上火刑柱(1600年),意大利的光荣就成了昔 日黄花。
表1-2.1 世界科学中心不同时期重大科学成果数
年代 1501~1550 1551~1600 1601~1650 1651~1700 1701~1750 1751~1800 1801~1850 1851~1900 1901~1950 合 计
意大利
英 国 1 7 8 35 17 37 92 106 71 374
• 一个夏至的中午,在上埃及的syene城,太 阳正位于当地天顶:一个垂直竖立的指示 器刚好没有影子,阳光射进一个专门为此 而挖好的井的井底。与此同时。埃拉托色 尼在亚历山大里亚测量垂直指示器投下的 影子,发现其倾角是圆周的1/50 确信亚历 山大里亚在syene城北面5000(stade古埃 及长度计量单位)地球的周长是50X5000 (stade)即250,000 stade,有人认为相 当于29000英里, 现代值25000英里
1-3-1.赵红州74年的独立发现 1.赵红州74年的独立发现 赵红州74
• 1974年在河南罗山干校劳动期间,赵红州 根据《复旦大学学报》所载的《自然科学 大事记》,也曾独立地发现了汤浅所描述 的现象。但是周期略有不同。 • 当时赵根据《自然科学大事记》得出的重 大科学成果编年曲线如下图所示。
1-3-1-1.赵74年得出的科学成果编年曲线 1.赵74年得出的科学成果编年曲线
1-1-1.文艺复兴运动前 1.文艺复兴运动前
巴比伦、埃及和印度都是古代科学活动的活跃点。 希腊继承了文明古国的传统,开创了古代科学发 展的黄金时代。
埃拉托色尼
• 埃拉托色尼(前276-前193)生于北非,青年时 代在雅典柏拉图学园留学,后被托勒密邀请到亚 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任馆长。 • 埃氏是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数学上,他发明 了确定素数的埃拉托色尼筛法;在天文学上,他 测定了黄道与赤道的交角;他编写了一部希腊科 学编年史(失传);在地理学上,他绘制了当时 最完整的世界地图,因而被称为地理学之父。 • 测定地球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