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作文之厦门一中刘远军语文福建省2013年高考作文卷说题
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
福建高考作文题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2013福建高考满分: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
”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
”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
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
”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
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
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
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到:“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一个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
2013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_750字作文素材
2013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_750字
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目为人生的赛跑,根据一首现代长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诗歌的首句是:仰望星空,感到恐惧,如果失去动力,就会漂浮在空中。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顾城是谁?
网友微博吐槽:2013福建高考作文
贾贾贾贾雨薇要放下:#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目#据说今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是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看到这个你会怎么写?我会怎么写?我只想吐槽啊。
福州大学微博协会:#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目#网友爆料,今年作文题目是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ps求证啊,真的这么坑爹吗?
狸崽苦逼无下限:【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出炉: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
1/ 2——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是我退化了吗,完全不知道怎么写QAQ
2/ 2——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解析版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3)?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6)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解析】(1)鸡鸣桑树颠(2)烟光凝而暮山紫(3)此情可待成追忆(4)烽火扬州路(5)惶恐滩头说惶恐(6)援疑质理(每处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
世兵,逃乱在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
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
高考作文之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
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篇一: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考题解读】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诗歌为材料的形式,出题新颖,且选择的诗歌平实易懂,没有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太多的障碍,让考生容易入题,写作空间较大,联想的宽度和角度比较多,能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
以顾城的《忧天》作为材料,用诗歌简练的语言反映深刻的内涵,是今年语文作文题的点睛之笔。
一般来说,诗歌的语言和思维都比较跳跃,但这首诗导向明确,诗中出现的?自由??扎根?等关键词,以及?不能??拒绝??我愿?这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字眼,能让考生较快找到切入点。
审题没有设置太多障碍,能让考生将更多的时间发挥在写作上。
近年来,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往往思辨性较强,这一特色也得到了全国认可。
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仍是?给材料作文?,但延续了?闽派语文思辨性?的特点,思辨性强、写作空间大,考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的理解来立意布局。
可以反映出考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思考。
那么,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呢?一、紧扣材料,准确审题,把握主旨?诗歌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当代诗为材料,关键语句是: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拒绝这种?自由?,(原因)——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结果)。
回顾2013年福建省高考作文
,
拒绝 这 种 “ 自南 ”就 是 显
性 “ 命意” ;另一半 “ 我愿变成一 段 树根 ,深深地 扎进 地层 ” ,是 “ 隐性”的 “ 命意” 。考生要理解本 诗的半隐性内涵 ,才可能较 好地 “ 选意”或 “ 定意” ,这就在一定程 度上考察到了学生的理解力 、想象
力 、发 现力 、概括 力 、选 择力 。
夜空/ 感到一 阵惊恐” ,语 意很 明 确。 第 二 层 :3 - 5 行。 “ 如 果 地 球 失去 引力 / 我 就会 变 成流 星/ 无依 无
1 . 重视文本内容 ,合理解读材 材料的内在逻辑。
对诗歌的理解要比对其他文学 体裁的理解更 困难 ,因为 ,诗歌特 别借重比喻 、象征的手法 ,而避免 做直接的说明和宣扬。诗人多把 自 己的真意加以藏匿,而以曲折的方 式加 以暗示 。读诗需 要一 种 “ 猜 测”的穿透力,通过表面的意象呈 现找 它背后的深刻意蕴。这就给
回顾2 0 1 3 年福建省高考作文
◎ 胡连 英
2 0 1 3 年福建高考作文是根据顾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针对这段材 料,老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立 意呢?我认为重点在于以下三步。
料。
“ 为了拒绝这种 ‘ 自由’ ,我愿变成
一
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否
则,对材料的读解就有肤浅之嫌。 3 . 抓住文本的关键语句 ,读出 材 料 内涵。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兰色姆在
如何拒绝这种没有任何 “ 束缚” ,
家庭 、社会的责任 ,还可以是民族
这样 ,由材料引发的感悟或联 想就很丰富了。因为作品文本一旦
没有任何 “ 约束”的 “ 自由”—— 文化的根……另外 , “ 为了拒绝这 化作树根 ,扎进大地。 种 ‘ 自由 … 中 的 “ 自 南”是 加 引
福建高考作文2013
福建高考作文2013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为,《梦想的翅膀》。
范文参考:梦想的翅膀。
梦想,是心灵的飞翔,是生命的希望,是奋斗的动力。
梦想,如同一双翅膀,让我们可以飞向远方,追逐心中的美好。
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它或许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许是当一名医生,又或许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而无论梦想是什么,它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小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作家。
我喜欢写故事,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拿起笔来写作,我就仿佛拥有了一双翅膀,可以飞向一个属于我的世界。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去追求,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然而,梦想的实现并非易事。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选择了一条看似更加现实的道路。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梦想终究会成真。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梦想是一双翅膀,坚持是飞翔的动力。
”。
要实现梦想,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最后,我们要有勇气去追求梦想。
梦想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地超越自己。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首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谦逊的心。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最后,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要感恩他们的付出,不忘初心,回报社会。
梦想,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它如同一双翅膀,让我们可以飞向远方,追逐心中的美好。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梦想一定会实现。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8题说题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8题说题-教师教育论文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8题说题文/戴永长一、试题内容呈现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亚马逊研究所实施的“亚马逊生物圈——大气大规模实验”科研项目确认,②亚马逊森林正在经历向生物物理紊乱状态过渡,③农业生产的扩大和气候变化是造成亚马逊森林生态紊乱的主要原因。
二、命题立意分析(一)考什么: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属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层级考查。
从内容上看,也考查了考生对全球环境变化和生态文明的关注程度。
显然命题者命出此题有一箭双雕之意。
(二)怎么考:以3个句子组成的一段文字作语境,让考生在语境中感受语病。
(三)为何这样考:1.修改病句最能体现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可以考查考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真实能力。
2.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语病,高考试题中出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类型也最多。
这样考,有针对性。
3.题干指向明确,让考生节约时间,也降低了辨析语病和修改病句的难度。
三、学生答题剖析学生应答时,审题都没错,因为题目的指向很明确。
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感受到第二个句子有毛病,但很多考生却不知道此句的病因。
改错的原因主要在于不知道从语法角度,从分析句子成分入手,通过找主干的方法来辨析判断病因何在,从而做出正确的修改。
四、教师教学设计(一)解题思路此题只考查了六种语病中的两种语病——“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若从语法角度,从分析句子成分入手,通过“找主干”的方法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第二个句子的主干(主谓宾)是:“亚马逊森林经历过渡”。
其中“经历”是动词,作谓语,他支配的宾语是“过渡”一词,也是动词,两者不能搭配(因为充当宾语的词语是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谓语动词“经历”,只能与“过程”搭配,但句中缺少“过程”作宾语。
本题改法有二:第一种改法,保留“经历”一词,则应在“过渡”一词后面加上“的过程”三字,这样,让句子的主干(动宾)搭配恰当。
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
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读】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诗歌为材料的形式,出题新颖,且选择的诗歌平实易懂,没有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太多的障碍,让考生容易入题,写作空间较大,联想的宽度和角度比较多,能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
以顾城的《忧天》作为材料,用诗歌简练的语言反映深刻的内涵,是今年语文作文题的点睛之笔。
一般来说,诗歌的语言和思维都比较跳跃,但这首诗导向明确,诗中出现的‚自由‛‚扎根‛等关键词,以及‚不能‛‚拒绝‛‚我愿‛这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字眼,能让考生较快找到切入点。
审题没有设置太多障碍,能让考生将更多的时间发挥在写作上。
近年来,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往往思辨性较强,这一特色也得到了全国认可。
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仍是‚给材料作文‛,但延续了‚闽派语文思辨性‛的特点,思辨性强、写作空间大,考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的理解来立意布局。
可以反映出考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思考。
那么,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呢?一、紧扣材料,准确审题,把握主旨‚诗歌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当代诗为材料,关键语句是: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拒绝这种‚自由‛,(原因)——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结果)。
考生可以通过‚由果溯因‛弄清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诗人先表达担心失去引力的‚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流星和扎根土地的树根作对比,得出诗人自己的观点:拒绝自由,扎根实地。
2013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
2013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杨红兵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或套作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试题解析一、专家意见2013年福建高考材料作文卷品读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
语文教育专家点评此题审题难度不大,思考空间大,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潘新和认为,这道题所"供"之"料"是诗歌,内涵较丰富,属于"半隐性命意",诗中阐明了作者"一半"的观点:"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拒绝这种'自由'"就是显性"命意";另一半"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隐性"的"命意"。
就"命意"而言,"隐性"的优于"显性"的。
考生要理解该诗的半隐性内涵,才可能较好地"选意"或"定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到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发现力、概括力、选择力。
厦门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陈岩立认为,今年作文材料充满诗性,同时蕴含理性思考,展示了多元的矛盾关系。
而矛盾是议论分析的基础。
知性与理性兼具,避免了考生在写作时空洞抒情。
对考生来说,能否透彻、到位地理解材料的深层意义,决定了其作文水平的高下。
一般考生可能会关注到流星与树根、天空与地层、理想和现实的这几组矛盾冲突。
层次高一些的考生会关注到流星如果没有地球引力,在空中就会无依无附,没有束缚("自由")的代价是没有归属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发现例外——议论文思维的深化
善
• 走到哪一步为止,这还取决于我们的价 值观。议论文中的价值观应该指向 “善”。我们写一篇议论文,总有我们 要倡导的某种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倡 导应该是有助于解决我们当下的现实社 会问题及自我生命的困惑的,是符合人 类文明的价值取向的。
我的文章中心观点到底是什么?
• 这种写法并不是先亮出观点,然后拼命说 自己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是先有初步判断, 再有探究分析,在不断证伪的过程中自然 呈现出最接近“正确”的“中心观点”。 • 我们是在探讨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改变 世界。我们是想让这样的主张能够解除人 们部分的疑虑,我们想让别人明白我们的 主张是相对严密的,我们是想让人们知道 这样的主张能够解决怎样的现实问题。
如何让我们的思维深化?
• 所以,论证就是从现有的假说中不 断寻找漏洞,发现例外。这样会逼 迫我们做出新的阐释,从而使我们 的论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趋于严密。
• 提出假说性论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社会职责,都应该 而且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世界,影响和 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正例:扎克伯格、乔布斯、伽利略、霍金、 甘地、孙中山、托尔斯泰、卡夫卡„„ • 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 抵抗暴力、革命、杰出的文学创作„„)影 响和改变了世界。
思维是否会雷同?
• 基于初次质疑的起点不一样,文章可能 的走向不一样。而且每个人感兴趣的说 理焦点不一样,关注的现实不一样,因 此,每个人最后呈现的终结的地方也不 一定是一样的。
• 另外可能的试错方式
现有论证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现有论证: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改变 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正例:扎克伯格、乔布斯、伽利略、霍 金、甘地、孙中山、托尔斯泰、卡夫 卡…… • 反例: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可越改越糟糕。毛泽东晚年用自己的方 式改变世界,却让国家陷入“十年浩 劫”。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0月月考作文试题导写
64名师讲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下图是2019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给出的“当代青年眼中好工作”的图表数据。
(二)“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而今,即将中学毕业的你,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着怎样的思考?请联系自身人生经历和社会时代特点,写一篇文章,和父母或者同学交流关于“青年职业选择”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试题采用材料加任务的形式命制,内容关涉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
其中材料一以数据的方式反映当下青年的择业观,帮助学生体认自身和思考周边青年人的职业选择问题;材料二以言论的方式阐释选择职业的原则,启发学生对职业选择的理性认知。
材料一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占比最多,表明青年人以梦想为职业选择的主要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梦想”是泛化的表达,这个梦想可能是为国建功立业,可能是活得开心,也可能是一夜暴富。
所以泛谈实现梦想意义不大,必须要对梦想有所审辨,才能达成真实的交流。
“干得开心”占比居第二位,表明在职业选择时,青年人非常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
关注职业带来的内心感受也是关心自己生命意义达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过,大家需要思考:开心是不是衡量职业价值的唯一标准或最重要标准?选择职业除了开心还要关注什么?“解决社会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代表国家形象”则更多地指向职业的社会价值,它表明部分青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意识到自身“社会人”的属性,期待自己的职业选择能给社会或他人以影响。
而“离家近”“钱多”“可以短期内获利”“事少”则表明部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自然人”属性,期待自己的职业选择能给个体欲望以满足。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题稿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题稿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刘远军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考试说明》关于写作部分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考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能力”。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直接指向了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的写作,考察的是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考查。
赋分为70分,能力层级为E级,是语文高考试题的重中之重。
作文考题的命题形式仍延续近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
相较于前两年的命题,2013年在材料和要求语中加入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这一引导语,旨在引导学生的思维,对接“议论文或记叙文”这一文体要求。
其它要求近年未变。
不变中体现着一种坚持,即强调文体意识,强调自主意识,反抄袭套作。
文体意识模糊、抄袭套作严重是话题作文时代的积弊,故而以“友情提示”来提醒考生勿蹈覆辙。
强调自主意识这一点基于福建命题工作者对材料的开放态度,区别于其他省市卷中常有的提示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福建命题者给了考生审题立意更大的自由度,包容度,给考生提供了超越、反思、批判的空间。
命题材料的选择体现了福建卷对思辨性的追求。
材料的选择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关键,选择何种材料入题体现着命题者的价值追求。
2013年福建卷选用的材料为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
虽为朦胧诗人的作品,但诗意并不朦胧,故命题者可以不加改变地拿来作为命题的语料。
命题者看中这段材料的原因大概是这首诗内容上存在的“二元对立”提供了议论文写作思辨的可能,同时,诗歌中“自由”、“扎根大地”这些词间接地指向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社会现实。
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
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
福建高考作文题2013
亲情
我有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父亲,他总是为了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
每天早上,当我刚刚醒来的时候,爸爸已经去工作了;而当我到家的时候,他还在忙碌着,只是为了给我一个温馨的家。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不及格了,整个人感到很沮丧。
当我回到家的时候,看见爸爸坐在书桌前专心地看书。
我告诉他考试失败的事情,爸爸叹了一口气,然后默默地把书合上了。
接着,他走到我面前,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下次考试,加油!”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仿佛被一股暖流包围了,心情也随之好起来。
爸爸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陪我出去玩,哪怕只是简单的散步也可以让我开心很久。
我们一起去公园、电影院或者是吃饭。
那些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与父亲之间最深的记忆。
爸爸还是我的榜样,他总是以身作则,教育我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在我迷茫的时候,父亲总是会给我鼓励和支持。
他告诉我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这些话一直鼓舞着我。
父爱是一种沉默的力量,它不需要华丽的言辞,只需要用行动去诠释。
他付出了太多太多,让我无法言表的感激。
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爸爸都会在我身边支持我。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父爱就像一座座安全的港湾,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为我遮风挡雨。
在我整个人生的旅途中,爸爸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爸爸,我爱你!。
2013福建卷作文分析及例文
其次,该诗之意是“好。该诗的规定性较丰富,可以发掘的空间较大。这些都是该题值得肯定之处。
(3)开阖有度,一气呵成。从文章材料的组织来看,从文学写到文化,从文化写到人的精神家园,大量列举触目惊心的事实的同时又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全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如果只看到流星,没看到状态、原因等对比,或与材料有所偏离,写不出高分作文。只有贴近材料,全面还原和揭示材料的多对矛盾,分析、思考得更为深入,分数才会更高。
三、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延续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考生临场容易发挥。
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所以,让我们扎根民族文化的厚土,守望那千年的美丽,拒绝无所依附的“自由”,给自己一个宁静踏实的精神家园。
【点评】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流星的“自由”和树的扎根。只有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精神上才能有所依附,才会建立起宁静踏实的精神家园。角度准确,材料丰富,极具说服力。
福建一考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2013年福建省中高考说题比赛获奖名单公告
67 厦门市大同中学 68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 中学
69 厦门市五显中学
70 厦门市五显中学
郭志坚
数学
71 福州一中 72 厦门市第十中学 73 福建省安溪恒兴中 学
陆正琳 蔡春松 寇彩霞 柯雅满 吴昕 郭姗姗 林小燕 伍晶晶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注重剖析,有效教学--评析 2013 高考福建卷文科数学第 20 题_“说课”视频厦门市五 显中学郭志坚 2013 高考福建卷完形填空解 与析 看 2013 全国高考题,说非谓 语动词作状语 抓住关键,把握非谓 2013 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卷 完形填空说题 2013 年福建英语高考完形填 空说题 2013 年福建省高考英语书面 表达题说题(郭姗姗) 福建省 2013 高考英语文学作 品阅读题说题 高考英语听力中的人物与事 件题 《关注语境,培养语用能力— —2013 年厦门市中考英语试 卷第 26 题 说题》 2013 中考英语试题----泉州 卷单项选择题 从理论到实践 巧解完形填空 2013 厦门中考试卷完形填空 说题 文化立意 以生为本 2013 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试题 39(2) 2013 年上海高考政治 34 题 《让我们成为“我们”》 政治说题——2013 年高考福 建卷文综第 39 题第(2)问 以考导教 以教促学 《“中国式过马路”漫画分析 题》说题 三明市中考思品卷 29 题 提能力,悟生活 特色•技巧•智慧——2013 福 建省高考文综历史卷第 38 题
95 厦门市第十一中学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 属学校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 97 学 98 厦门一中 96 99 厦门一中 100 将乐县教师进修学 校
陈月娥
历史
二等奖
曾秋红 陈斓 杨洁 陈丽芳 廖宝华 王建忠 苏良武 吴碧兰 潘登远 洪晓明 黄桂元 颜志超 黄星高 陈景松 何录华 梁洁 肖庆新 吴颖彬 林飞龙 许志梅 舒锋 廖思彬 江合佩
高考作文之2013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2013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篇一: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考题解读】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诗歌为材料的形式,出题新颖,且选择的诗歌平实易懂,没有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太多的障碍,让考生容易入题,写作空间较大,联想的宽度和角度比较多,能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
以顾城的《忧天》作为材料,用诗歌简练的语言反映深刻的内涵,是今年语文作文题的点睛之笔。
一般来说,诗歌的语言和思维都比较跳跃,但这首诗导向明确,诗中出现的?自由??扎根?等关键词,以及?不能??拒绝??我愿?这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字眼,能让考生较快找到切入点。
审题没有设置太多障碍,能让考生将更多的时间发挥在写作上。
近年来,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往往思辨性较强,这一特色也得到了全国认可。
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仍是?给材料作文?,但延续了?闽派语文思辨性?的特点,思辨性强、写作空间大,考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的理解来立意布局。
可以反映出考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思考。
那么,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呢?一、紧扣材料,准确审题,把握主旨?诗歌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当代诗为材料,关键语句是: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拒绝这种?自由?,(原因)——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结果)。
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福建卷)
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福建卷)作者:林逾静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3年第12期守住内心的“灵魂”一考生人生在世,须有立身之本。
何为本?我想,就是扎进地层的“树根”,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灵魂就是深入地层的树根,有了它,大树才会茁壮成长;反之,如果我们失去灵魂,就会像没有了引力束缚的流星,最终陨落在天际。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他的人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在突然暴涨,书店里的莫言著作被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面对此情此景,莫言很是淡定,他声称自己很希望能够回到老家高密继续安静地创作。
莫言正因守住了自己的阵地,所以没有因名利浮华而改变写作的方向。
他坚守自己文学创作的初衷,坚守内心深处的灵魂,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人生进行深刻的体悟,于是他写出了像《我们的荆轲》《蛙》等具有深刻思想的作品,终获诺奖青睐。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过,“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
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仍能有这样的感悟,写出这样的文字,这离不开他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正是林清玄这种对生活从容、淡泊的传统观念,使他的作品富有哲理与内涵。
林清玄守住了内心深处的灵魂,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对生活,他并没有因当今的快节奏而改变最初的坚守,反而体会得更加透彻。
他守着对生活的感悟与深思,让我们从他所阐述的茶道与佛教中体会出无限的哲思。
反观刘铁男,一位原本人人敬羡不已的副部级高官,却在一夕之间成为了人人唾弃的贪官,究其原因,难道不是他丧失了内心深处的灵魂吗?做人当诚实,做官当清廉,可他呢?造假、受贿、骗套国家贷款。
名人、高官若是偏离了内心深处的灵魂,他在大众面前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发展迅猛的时代,有太多的事物让人偏离了初衷,随波逐流。
比如,销售假奶粉、毒大米的无良商家,肆意排放污水的黑心厂家,还有那向黄埔江扔了成千上万头死猪的养殖户们。
2013NIAN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与优秀作文
2013NIAN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与优秀作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或套作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题目解读】去年福建题“树根”与“流星”转向“二元对立”,即由“人生的赛跑”转向自由与约束、脚踏实地与心怀理想的矛盾思辨,与前几年单面思维不同,要求考生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学会立体化思考问题。
尽管顾城诗歌素来以朦胧见称,但这一首诗意浅显、明朗,诗人一开始为地球失去引力而“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流星与扎根土地的树根做对此,诗人感情倾向明显:拒绝自由,扎根实地。
虽说材料审题难度不大,但拿高分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求考生摒弃片面思维,“树根”与“流星”的“二元对立”寻找统一;另一方面考生应该保留一点文学与浪漫的气质,不要让现实摧毁浪漫的天性。
这沿袭福建作文命题一贯风格,既体现文化内涵,又要考察考生哲理性的思辨能力。
首先,抓关键词,提炼要旨,选择最佳切口,材料开放度大,可写内容多,从关键词“惊恐”、“引力”、“飘行”、“拒绝”、“自由”、“扎根”等词语中,联系人生与社会,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生价值追求(生命意义彰显);“根”之本;“根”与自由;脚踏实地与梦想;拒绝诱惑与甘于寂寞……其次,分析矛盾,力求深刻,材料呈现出几组矛盾:流星与树根、飘行与引力、低层与天宇等,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
如果只看到流星,没看到状态、原因等对比,如果只分析自由的法则与代价,或者止步于自由背后约束,没联系厚重的大地,深扎大地执着与坚定,是写不出高分作文。
只有贴近材料,全面还原和揭示材料的多对矛盾,分析、思考得更为深入,分数才会更高。
在具体写作时,考生用真情实感打动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表现得浮躁不安,眼高手低,空怀理想,牢骚满腹,缺乏脚踏实地干劲,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作文之厦门一中刘远军语文福建省2013年高考作文卷说题厦门一中刘远军语文福建省2013年高考作文卷说题【篇一: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题稿】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题稿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刘远军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题目的考点分析及其思想方法的体现《考试说明》关于写作部分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考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能力”。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直接指向了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的写作,考察的是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考查。
赋分为70分,能力层级为e级,是语文高考试题的重中之重。
命题材料的选择体现了福建卷对思辨性的追求。
材料的选择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关键,选择何种材料入题体现着命题者的价值追求。
2013年福建卷选用的材料为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
虽为朦胧诗人的作品,但诗意并不朦胧,故命题者可以不加改变地拿来作为命题的语料。
命题者看中这段材料的原因大概是这首诗内容上存在的“二元对立”提供了议论文写作思辨的可能,同时,诗歌中“自由”、“扎根大地”这些词间接地指向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社会现实。
倡导一种以思辨的精神来审视自我的生命态度、社会价值观,检测学生思考的能力和思想的成熟度,大概是2013福建高考作文所追求的吧。
纵向比较近几年福建卷作文材料的选择,2013年作文材料的选择尤其值得肯定。
2011年关于袁隆平的材料过于抒情化,材料涉及的核心概念多元并列,不利于考生思维的聚焦和思辨的展开。
2012年关于人生赛跑的材料语料简洁,表意明晰,但材料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时间”和“路程”并非同一逻辑层面矛盾的两极,只是关于人生价值的两个变量,而且,材料通过类比的方式潜在地约束了立意的空间,即题目本身向考生暗示着人生就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跑更多的路程。
发现、创新、思辨的空间相对变小了。
2013年的材料虽然也有对立意的限定性,但较为宽松;材料提供的概念有一种比较明显的矛盾性,多组表象的矛盾背后潜藏着一组核心矛盾,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展开,有利于甄别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下。
二、解题思路的分析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把诗歌材料的分行排列变成散文的排列,我们得到三个句子。
观察思考这三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为我们理解题意的途径。
第一个句子内部是多重复句,由一个假设条件始,得出“变成流星”的结果,由流星这一结果推导出“无依无附地飘行”,再由“无依无附地飘行”得出“惊恐”的负面情绪反应。
面对这“惊恐”的结果,诗人做出斩钉截铁的反应“哦,不能!”在第三句诗人给出了自己的抉择:拒绝“自由”,要扎根地层。
诗人给“自由”以引号,意在强调这里的“自由”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而是特指“无依无附”的状态。
扎进地层就牢固了,自然避免了“无依无附地飘行”的命运。
这个材料里面清楚地呈现出了灵魂的飘泊和皈依的矛盾。
无依无附地飘行还是有所束缚地固守就是我们人生态度中的两难抉择,选择何种生命态度便成了考生思考的焦点。
“哦,不能!”诗人的这句判断显出了材料本身的立意倾向,至此,材料本身的旨意就很明显了:拒绝灵魂无依无附地漂泊,皈依灵魂的乡土,守住灵魂的根底,拥抱现实。
从正向立意的角度来说,显然是倡导固守的价值,束缚的意义,精神家园的价值。
但不能只做单向度的阐释,而是要看到这些倡导所对立的一面,即生命的漂泊、自由、无依的一面。
这是生命态度中矛盾的两极,对立统一于我们的生命中,无彼即无此。
故而,分析说理的可靠性建立在对矛盾两极的全面思考中,于破中立,推导论证自己所提倡的生命态度。
可能我们在某些时候,某一特定环境下,更恐惧漂泊的无依无附(比如“自由”泛滥时代我们生命的迷失惶惑),那么我们的立意倾向就会转而倡导固守精神家园的价值。
也可以对材料的原意进行超越,反向思考,反弹琵琶。
从材料中的提示语来说,并未要求“所写不得脱离材料的主旨和含义”,而是“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即如此,则考生的感悟完全可以和诗人不同。
诗人出于对“无依无附地飘行”的“惊恐”,才有对灵魂归于精神乡土的渴望。
反之,若是出于对固守大地带来的束缚感的厌恶,未尝不能有渴望灵魂高飞的冲动,甚至逃脱“引力”,偏离此前固定的轨道,变成流星也在所不惜(历史上太多的先知贤哲的人生都能诠释逃脱引力无依无附地飘行的生命照样精彩而有价值)。
由于材料是隐喻性的,故而,“地层”、“根”可以诠释出其负面价值,“流星”、“无依无附”亦可诠释出其正面价值,从而得出不必惊恐于无依无附地飘行,更应警惕生命沉入地层的黑暗。
所以,看出材料中的核心矛盾,并且看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注意到矛盾双方成立的具体条件,那么不论正向还是反向立意,都可以言之成理。
若是浮于材料的表层,为具象所惑,一叶障目,很可能写出一些似是而非甚至莫名其妙的跑题文章来。
三、题目的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先来看看2013年的另外两道高考题。
1.2013年新课标卷(河南、陕西、陕西等地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013年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课标卷选择了材料作文常见的“故事型”,是近年材料作文中比较典型的一类。
故事本身蕴含着一定的哲理,也有可能作出多元解读。
但考生对着故事琢磨半天,突然发现,只要抓住材料最后一句话即可。
所谓立意,命题者已经借老切割师的话点明了“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考生其实不需要琢磨这段材料了,他们已然“被立意”。
材料作文中材料的价值在哪里?可能命题者担心考生看不懂材料,好心提示考生。
但好心办坏事,这种提示严重束缚了考生的自主意识,逼着考生“奉旨填词”,这恰恰是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背道而驰的。
相较而言,福建卷超越了课标卷。
福建卷仍然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诗歌中带有明显情感倾向性的词语限定了考生对“自由”、“扎根”的价值判断,“为了拒绝这种自由”带有明显的立意倾向性。
但“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尚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发挥空间。
福建卷中也体现出了命题者对立意的“指导”,只不过是相对朦胧而有弹性的。
这种弹性有利于甄别考生写作的思维水平。
再来看上海卷。
题目延续了上海作文近年的人文关怀和思辨特征,这个题目的核心在于它展示了个体的重要性和世界的重要性的矛盾,并不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
考生必须根据材料中的现象展开思辨,才能建构出自己的判断和认知。
题目给考生指了一条路,能走多远,探寻到什么,全在考生的思维水平,但不至于一下子就迷了路,开篇就跑了题。
材料用语简练,指向明确,有利于学生聚焦问题核心展开思考。
题目限定了思考范围但未限定立意,取得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平衡。
相较于上海卷,福建卷还存在着不足。
从命题思维来说,仍属“命意”作文,这区别于上海卷的“命域”作文。
潘新和教授在《高考“伪写作”导向可以休矣》中指出:命题本应是确定一个写作范围———“ 命域”,而今却变成了确定写作的“论点”(或主题)———“命意”。
命题者“命意”,考生自然是“被立意”“伪立意”,这是作文命题的致命伤。
因为它意味着强加观点,扼杀思想,剥夺话语权,让学生成为人云亦云、“无精神思想”的机器人。
以此观之,福建卷尚有向上海卷借鉴的必要,放松对考生立意的钳制,走向关注考生思辨能力的检测,才能引导福建学子走出“代圣人立言“的泥淖,走向真正自主创新、理性思考的大道。
四、反思及感悟1.“命意”还是“命域”,是今后材料作文命题值得关注的问题。
材料作文命题的出发点在于取得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这是和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相契合的。
无限定和限定过死都会降低题目的效度和信度,对“话题作文”的拨乱反正不能走过了头。
打着“立意自定”的开放旗帜却又在命题时强加观点,强制立意,这是自相矛盾的。
命题者不要妄图做道德检察官,用高考题来甄选出所谓的良民。
特别是不要以自以为是的观点来束缚写作者个性化的思考。
写作不是图解他人观念,而是创造和发现。
创造和发现源自我们对现实人生、社会历史的观察、分析、判断、反思、建构,最终呈现出个性化的表达。
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言说,而不是别人让我这么说。
所以,材料作文提供的只应该是材料而已,它提供给写作者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是分析判断的起点。
材料本身不应做明确的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应由学生完成。
2.注重思辨能力,倡导理性精神。
从全国材料作文命题的整体趋势看,注重理性思辨是大方向,作文命题开始有意识地把材料现象转化为问题,增强理性矛盾对立的成分。
这种命题通过二难现象逼迫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能通过具体分析作出合理阐释。
阐释的有效性比阐释什么重要得多。
美国的sat作文直译叫做“批判性写作”,其目的就是分析、评价、说明和说服。
考查过程中,作文在评判过程中并不会考虑考生观点的正误,而只是考查其论证能力。
也就是说,只要对给定话题进行论证,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这就弱化了审题立意在作文能力评测中的权重,让阅卷者更多地关注考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
这有利于提高试卷的效度和信度,有利于高考选拨人才。
3.命题表述应该“追求简约而不简单”。
命题者是考生的指路人。
路指的不明确,或者诱导考生误入歧途,这是出题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