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的病因

合集下载

外科学31腹外疝

外科学31腹外疝

第一节概论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hemia)。

疝多发生于腹部,以腹外疝为多见。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内疝是由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如网膜孔疝。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1.腹壁强度降低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潜在因素很多,最常见的因素有: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②腹白线因发育不全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也常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

生物学研究发现,腹股沟疝病人体内腱膜中胶原代谢紊乱,其主要氨基酸成分之一的羟脯氨酸含量减少,腹直肌前鞘中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异常,超微结构中含有不规则的微纤维,因而影响腹壁的强度。

另外发现,吸烟的直疝病人血浆中促弹性组织离解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

2.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

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如腹壁强度正常,则不致发生疝。

【病理解剖】典型的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疝囊是壁腹膜的憩室样突出部,由疝囊颈和疝囊体组成。

疝囊颈是疝囊比较狭窄的部分,是疝环所在的部位,也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又称疝门,亦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

各种疝通常以疝门部位作为命名依据,例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为最多见,大网膜次之。

此外如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横结肠、膀胱等均可作为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但较少见。

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临床类型】腹外疝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外科学ppt课件腹外疝

外科学ppt课件腹外疝
治疗原则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 修补术。
03
股疝
股管解剖结构特点
01
股管位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的潜在性间隙。
器疾病的患者,应先治疗原发病。
06 其他类型腹外疝
白线疝
定义
病因
发生在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 上。
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正中 线上相互交织而成。白线疝好发于脐上, 多为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
临床表现
治疗
早期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以后 可因腹膜受刺激而出现上腹钝痛、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B超、 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因此,股 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 ,更应进行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法。
注意事项
术后需卧床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 力劳动,防止复发。同时,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 增高的疾病。
发病原因构成腹壁的完整性,当腹壁强度降低时, 容易发生腹外疝。常见原因有腹壁外伤、感染、手术切 口愈合不良等。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可促使腹外疝的发生。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腹壁组织发 育不良有关。
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 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 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执业护士外科护理学(腹外疝患者的护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执业护士外科护理学(腹外疝患者的护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执业护士外科护理学(腹外疝患者的护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3型题 3. B1型题1.腹外疝的主要病因是( )A.腹腔感染B.营养不良C.长期吸烟D.遗传因素E.腹壁缺损和腹内压增高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2.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A.疝形成术B.疝修补术C.疝囊高位结扎术D.疝环填补术E.手法复位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3.6个月婴儿腹股沟包块,随腹压增高而发生变化。

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治疗原则是( )A.紧急手术B.择期手术C.早期手术D.先试行手法复位E.禁忌手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4.腹外疝的疝环是指( )A.腹壁薄弱或缺损处B.疝囊颈部C.疝内容物突出的部分D.疝外被盖组织E.壁腹膜的一部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5.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的腹外疝是( )A.股疝B.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斜疝D.脐疝E.切口疝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6.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腹壁肌肉紧张收缩内环B.腹壁肌肉紧张收缩外环C.疝环大,疝内容物脱出过多D.疝环小,疝内容物有粘连E.疝环小,腹内压突然增高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7.患者,男性,64岁。

右侧腹股沟肿块突出5个月。

体格检查:右侧腹股沟可见2cm×3cm的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消失,压迫内环肿块仍可突出。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右侧腹股沟直疝B.右侧股疝C.右侧腹股沟斜疝D.腹白线疝E.脐疝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8.对于直疝三角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是直疝突出的部位B.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C.外侧边为腹壁下动脉D.斜疝的内环在其内侧E.底边为腹股沟韧带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9.8岁男孩,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

诊断应考虑(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脐疝E.切口疝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0.股疝从卵圆窝突出后的肿块常呈( )A.梨形B.半球形C.倒梨形D.椭圆形E.圆球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1.腹外疝的两个基本发病因素是( )A.婴幼儿腹肌发育不全和老年人腹肌萎缩B.腹股沟管和股管宽大C.妊娠和重体力劳动D.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E.腹壁外伤和感染造成腹壁缺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2.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护理哪项是错误的( )A.用提睾带托起阴囊B.切口处置沙袋C.早期离床活动D.避免咳嗽、便秘等增高腹压的因素E.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3.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脐疝E.切口疝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4.疝的术前护理哪项是错误的( )A.皮肤准备B.术前灌肠C.积极治疗便秘D.纠正水、电解质失衡E.排尿困难可暂不处理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5.发生了疝内容物血循环障碍时称为( )A.易复性疝B.难复性疝C.复发性疝D.嵌顿性疝E.绞窄性疝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腹外疝患者的护理16.男性,40岁,右腹股沟区可回复性肿块1年余,不可还纳7h,伴疼痛,行急诊手术。

外科护理二(腹部、骨科)复习题与答案

外科护理二(腹部、骨科)复习题与答案

外科护理二(腹部、骨科)复习题与答案1.腹外疝的主要病因是()A.慢性咳嗽B.习惯性便秘C.负举重物D.排尿困难E.腹壁存在薄弱或缺损(正确答案)2.腹外疝好发于腹股沟区的主要原因是()A.腹内压高B. 腹股沟韧带松弛C. 腹外斜肌腱膜发育不良D. 腹内斜肌和腹横机发育不良E.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正确答案)3.腹股沟斜疝发生绞窄时,疝囊渗液的性质不包括:()A. 棕褐色B. 淡红色C. 红褐色D. 暗红色E. 淡黄色(正确答案)4.下列哪项不符合易复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特点:()A. 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B. 肿块在腹内压增高时出现C. 肿块可完全回纳腹腔D. 肿块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E. 可伴机械性肠梗阻症状(正确答案)5.患者,男性,36岁,用力排便后腹股沟区出现肿块,平卧时不能用手还纳,肿块紧张发硬,发病3小时来无腹膜刺激征,局部压痛也不明显。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A.难复性疝B.易复性疝C.嵌顿性疝(正确答案)D.绞窄性疝E.坏死性疝6.患者,男性,36岁,用力排便后腹股沟区出现肿块,平卧时不能用手还纳,肿块紧张发硬,发病3小时来无腹膜刺激征,局部压痛也不明显。

()针对该患者的处理措施首先考虑A.手法复位(正确答案)B.绷带加压束缚C.紧急手术D.择期手术E.密切观察7.关于股疝描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中老年妇女B.股管的上口为疝环C.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D.包块位置在趾骨结节下外腹股沟韧带下方E.鼓励保守治疗(正确答案)8.患儿,男,半岁,在哭闹时腹股沟区出现一肿块,安静时可用手将肿块送回腹腔,该患儿适宜的处理措施是()A.暂不处理B.采用绷带压住腹股沟的深环(正确答案)C.紧急手术D.择期手术E.药物治疗9.肠嵌顿性疝的急诊术前准备,错误的是()A.禁食B.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C.备血D.灌肠(正确答案)E.胃肠减压10.患者男,55岁。

慢性便秘多年。

近半年来站立时发现阴囊出现肿块,平卧时包块消失,诊断为腹股沟斜疝, 拟行手术治疗。

15-3 腹外疝

15-3 腹外疝

2.后天性腹壁肌 功能丧失和缺损
• 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 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 肌萎缩等。
腹内压力增高
腹外疝发病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腹壁薄弱
B、慢性便秘
C、慢性咳嗽
A
D、排尿困难
E、腹水
疝环
疝囊
腹外疝
疝外被盖
疝内容物
腹外疝最常见的内容物是
A、大网膜
B、小肠
C、结肠
A
C、股疝
D、睾丸鞘膜积液
E、精索静脉曲张
男性,62岁,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0年。病人有长 期便秘史和吸烟史。肿块在站立时明显,平卧时消失, 肿块有时可进入阴囊,可回纳。体检发现右腹股沟区 肿块,约10×8cm大小,质软,可回纳,外环口容两 指,压迫内环口后,肿块不再出现。透光试验阴性。
D 2.护理评估时必须询问以下有关内容,除了
该病人被送入急诊室,如果你是责任 护士,请问:
1.首先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2.该病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 3.请针对护理问题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谢谢!
E、还纳疝内容物,压迫深环后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患儿,女性,3个月,脐部可复性肿块,在哭闹、咳 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失,诊断为脐疝。关于 脐疝下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儿脐疝比成人多见
B、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
C、婴儿脐疝旷可自行愈合
D
D、对该患儿应积极采取手术疗法
E、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
A.直疝
B.斜疝
C.股疝
C
D.局部脓肿
E.淋巴结肿大
男性,68岁,右侧腹股沟区可性复性肿块7年,肿块 有时可进入阴囊。体检:右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

腹外疝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腹外疝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腹外疝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腹外疝是指腹部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的缺损或薄弱处突出的疾病。

腹外疝的常见原因包括腹壁肌肉薄弱、腹压增高等,但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先天性缺陷:腹外疝可以是由于胚胎期间腹壁发育不良引起的。

在婴儿出生前,腹腔中的器官可能未完全进入腹腔,或者有些内脏器官无法做到躁动闭合,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腹外疝。

2. 腹腔内肿瘤或囊肿:腹腔内的肿瘤或囊肿会对周围组织施加压力,导致腹壁肌肉薄弱,进而造成腹外疝。

3. 外伤:腹部外伤、手术或其他外力引起的腹壁破裂也是腹外疝的原因之一。

外力直接影响腹壁,使其发生裂口,造成器官突出。

4. 腹腔压力增高:长期咳嗽、尿液潴留、大便潴留等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会导致腹壁肌肉的持续受力,逐渐出现薄弱,进而出现腹外疝。

5. 肌肉和腹膜疾病:某些肌肉疾病(如肌无力)和腹膜炎症疾病(如腹膜炎)也会导致腹壁肌肉薄弱,从而产生腹外疝。

6. 长期重体力劳动:长期从事需要用力的工作,特别是抬重物的工作,会导致腹壁肌肉长期受力,逐渐薄弱,进而出现腹外疝。

需要注意的是,腹外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上述情况中,腹壁肌肉薄弱是腹外疝的共同原因,但具体临床情况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等。

因此,对于腹外疝的原因,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得到全面准确的答案。

疝气名词解释外科

疝气名词解释外科

疝气名词解释外科
疝气,也称为疝,是一种外科疾病,指的是人体的组织或者是器官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的一些间隙、缺损或者是薄弱部位进入到另一部位的现象。

腹外疝是指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腹内疝是由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

一般疝气的形成多和患者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咳嗽、喷嚏、过度用力、腹部过于肥胖、用力排便、小儿过度啼哭等都可能是造成其发病的诱因。

疝气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在间隙等薄弱区可以看到或者是触摸到肿块。

成人疝一旦诊断明确,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否则如果发生嵌顿疝甚至绞窄疝,可导致疝内容物,特别是肠管的坏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腹外疝-2007

腹外疝-2007

2. 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除上述情况外,为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 发的肠梗阻,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 疗 3.绞窄性疝因疝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治疗 关键在于判断肠活力:紫黑色,无光泽和弹性,无鹭 动 ,无动脉搏动-肠坏死
股疝(femoral hernia)
疝囊经股环、股管而自卵园窝突出的疝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时肿块完全在阴囊内,上缘可 触及,透光试验检查呈阳性(透光), 而疝块不能透光(幼儿的疝块因组织菲 薄,常能透光,注意勿与鞘膜积液混淆) 肿块呈囊性,睾丸在积液中间,故不能 触及;腹股沟斜疝时,可在肿块后方扪 及实质感的睾丸。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经腹腹膜前法(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TAPP )TAPP手术录 象 完全腹膜外法(Total extraperitoneal approach, TEP)TEPA手术录象 腹腔内网片帖置法(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techenique, IPOM)
其他疝
1.切口疝 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 ) 切口疝 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2. 脐疝 脐疝(umbilical hernia) 1.小儿脐疝:属先天性。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 全,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 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包茎等)情况下 2.成人脐疝:较为少见。可能与脐环处疤痕组织 变弱有关。诱因是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疝 内各物初期多为大网膜,随后还有小肠,结肠等。 常因与疝囊壁发生广泛粘连,形成多房性间隙。

腹外疝外科PPT课件

腹外疝外科PPT课件
腹部按摩
教会患者正确的腹部按摩方法,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缓解术后腹胀
和便秘症状。
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有 助于改善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
逐渐增加活动量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 量,如散步、慢跑等,提高身体素质 和免疫力。
长期随访管理
健康指导
向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 心理等方面的建议,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镇痛 药物,提供舒适的体位和环境,减轻 患者疼痛。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出等感染迹 象,及时处理。
饮食与营养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给予合理的饮 食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腹外疝的典型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内的可复性包块。患者站立或咳嗽时包块 突出,平卧后可自行回纳或用手推送回腹腔。若发生嵌顿或绞窄,可出现剧烈 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一般可作出腹外疝的诊断。对于不典 型病例,可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同时,需与腹股沟淋巴结肿 大、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相鉴别。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常见于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妇女等;腹内 压力增高则与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当腹壁强度降低时,腹腔内脏器或组织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 ,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疝囊。随着病程的 延长,疝囊逐渐增大,可发生嵌顿或绞窄,导致严重并发症 。

外科学 腹外疝

外科学 腹外疝
烯网、尼龙网、聚丙烯丝网(Marlex) ➢优点:易获得,应用方便,节省时间,术后疼
痛轻,复发率低,总复发率<0.5%,伤 口感染率0.6%
两种常见的张力性疝修补方法
疝修补术 Ferguson法:将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Bassini法: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肌腱与腹股沟
平卧位自行消失 不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疝内容物常为小肠或大网膜 膀胱有时可进入疝囊——滑动性疝,手术注意
五、鉴别诊断(differentiated diagnosis)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儿童、青壮年 老年
突出途径
腹股沟管
直疝三角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有蒂 半球形、基宽
内环压迫试验
阳性
阴性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 )
嵌顿的原因:(1)疝门小 (2)腹内压突然 嵌顿的结果:(1)静脉回流 (2)动脉血供正常 临床表现: (1)肿块突然增大,不能回纳
(2)局部疼痛明显 (3)肠梗阻症状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
定义:嵌顿未及时解除,动脉血供障碍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处理原则: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适应症:
①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 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 激征者。
②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 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手法复位注意事项
➢ 复位后还需严密观察腹部情况,有无腹膜 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如有应尽早手术探查
后壁 Bassini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 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腹外疝

腹外疝
男性多见,右侧多见
鉴别: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鉴别斜 疝 直 疝 1发病年龄2突出途径3疝块外形4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7嵌顿机会: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疝块不再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较多 多见于老年;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半球形,基底较宽;疝块仍可突出;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极少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
病因:(一)腹壁强度减弱:(二)腹内压增加:
临床病理类型按疝内容物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腹外疝可分为下列类型,即按疝的内容物 腹外疝能否回纳分可复性疝、难复性疝;按疝的内容物有无血循环障碍可分为嵌顿性疝、绞窄性疝。
关键;正确判断疝内容物活动, 颜色光泽弹性刺激后有无蠕动,系膜动脉波动等
复发性腹股沟疝处理原则:1真性复发疝:技术原因2遗留疝3新发疝
股疝: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为股疝。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femoralhernia)。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女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故而易发病。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可复性疝:凡疝内容很容易回入腹腔的,称为可复性疝。一般说来,在腹外疝早期,腹内容物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奔跑、劳动以及咳嗽、排便等一时性腹内压骤然升高时疝出;而在平卧时自然地或用手轻推即可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的,称为难复性疝。常因疝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也有小肠)反复疝出,表面受摩擦而损伤,与疝囊发生粘连所致;也有些病程冗长的巨型疝,疝门十分宽大,其周围组织已萎缩变薄,或已消失成缺损,毫无抗力、大量疝内容物随着重力下坠而久留在疝囊内、腹腔容积相应变小,无法再予容纳,也可逐渐变成难复性疝。

外科学题库与答案-腹外疝

外科学题库与答案-腹外疝

第三十四章腹外疝一、概述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股疝次之,还包括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

1.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②腹白线因发育不全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也常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

(2)腹内压增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

2.病理解剖典型的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组成。

3.临床类型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二、腹股沟疝腹内脏器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1.解剖(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 (5)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2.发病机制(1)先天性解剖异常(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3.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自行回纳,一般无特殊不适,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检查:病人仰卧时,肿块可向腹腔内回纳而消失,食指尖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或手指紧压内环,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引言: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它发生在腹腔内脏穿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处进入腹壁的情况。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可能是隐匿的,也可以是明显的突出物。

腹外疝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教案将介绍腹外疝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腹外疝的相关知识。

一、腹外疝的定义腹外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缺陷或薄弱处脱出形成的疝囊,并在腹壁下形成可触及和可见的突出物。

二、腹外疝的病因1. 先天性:包括腹壁发育不良、腹直肌无力等。

2. 后天性:包括腹壁外伤、手术切口未愈合等因素。

三、腹外疝的临床表现1. 可能无症状:有时腹外疝可以无症状地存在很长时间。

2. 腹壁突出物:可以是梨形、饼形或球形,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3. 不适感或疼痛:当腹外疝受到压力或咳嗽等因素刺激时,病人可能感到不适或疼痛。

4. 呕吐和消化不良:较大的腹外疝可能压迫胃和肠道,导致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四、腹外疝的诊断1. 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方法,检查腹壁突出物的大小、形状、可触性等。

2.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等可以帮助确定腹外疝的位置、大小、内容物等。

五、腹外疝的治疗1. 保守治疗:适用于小型、无症状和老年病人,包括腹带、支托器等辅助措施。

2.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引起并发症或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病人,包括修复腹壁缺陷、强化腹壁等措施。

六、预防和护理1. 加强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强化腹直肌的力量,防止腹壁肌肉松弛。

2. 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腹壁受压和应力,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

结论: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它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对于小型、无症状的腹外疝,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而对于症状明显、引起并发症的病人,手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预防和护理同样重要,加强腹肌的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腹外疝的发生。

总之,深入了解腹外疝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可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进行腹外疝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管护师外科讲义:第十六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外科讲义:第十六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十六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1.概述(1)病因(2)病理解剖(3)临床分类2.常见腹外疝(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1)临床表现(2)治疗要点3.护理(1)护理评估(2)护理措施第一节概述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一)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先天、后天。

2.腹内压力增高慢性便秘、咳嗽、排尿困难等。

(二)病理解剖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

(三)临床类型——大幅精简TANG。

1.易复性疝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多数为大网膜。

3.嵌顿性疝——卡住了!内容物若为肠管——绞窄疝。

4.绞窄性疝——动脉血流完全阻断。

第二节常见腹外疝一、腹股沟疝(一)斜疝——最多见。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浅环),并可进入阴囊。

1.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有肿块,偶有胀痛。

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推送向腹腔回纳而消失。

回纳后,以手指通过阴囊皮肤伸入浅环,可感浅环扩大、腹壁软弱;此时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

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人起立并咳嗽,不出现疝块——斜疝重要的特点!TANG如果移去手指,则可见疝块由外上向内下鼓出。

疝内容物若为肠袢——肿块柔软、光滑,叩之呈鼓音,且常在肠袢回入腹腔时发出咕噜声;如为大网膜——肿块坚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

2.难复性斜疝胀痛稍重,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性斜疝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

3.嵌顿性疝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

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嵌顿内容物若为肠袢——可伴有机械性肠梗阻——若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

如脏器进入原有腹腔内间隙囊内,则称腹内疝,不能为视诊所见,例如小网膜孔疝、膈疝等。

腹外疝远较腹内疝多见,真正的腹外疝必须位于有腹膜壁层所组成的囊袋内,以别于内脏脱出,后者无腹膜壁层复盖。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

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

[病因] 其发生与该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

(一)腹壁强度减弱:属于解剖结构原因,是疝发生的基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

先天性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黑塞尔巴赫)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或子宫园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

后天获得性原因有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二)腹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原因很多,如慢性咳嗽(如吸烟者和老年人支气管炎)、慢性便秘、晚期妊娠、腹水、排尿困难(前列腺肥大、包茎)、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内肿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