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宋明理学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课 宋明理学PPT课件

第四课 宋明理学PPT课件
强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 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四)评价:
1、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①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A.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B.求“理”的方法——“发明本 心”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 心学开创者 人称象山先生。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 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
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杂说》
②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A背景: B.核心:“致良 知”
问塾师:“读书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塾师说:“考中举人进士吧!” 王阳明说:“中举做官恐怕算不得头 等 大事,头等大事得数学做圣人吧?”
王守仁 明思想家, 世称阳 明先生。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只困苦荼 毒,孰非疾通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只疾通,无是非之心 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 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又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 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 是说。然后饿死事极小,失节事大。”
——《二程遗书》
朱熹著书图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是熟饭。看其它《经》是打禾为饭。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 《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 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 处。
—— 《朱子语类》
问题探究: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程朱 理学重新梳理了儒家学说,并将“理”的存在和社 会伦理秩序挂钩,满足了统治阶级对于整顿社会秩 序、宣扬正统道德和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理学家 个人的推动也有关系,如元朝大儒许衡的门下弟子 权贵居多,因而对推动程朱理学在元代的地位进一 步上升起到一定作用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殷盛瑜
• 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是: B
•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社会动荡不安
• C、佛教占统治地位
展的需要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
•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B
•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

A
•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
指:
•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2019/5/17
殷盛瑜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
2019/5/17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殷盛瑜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B、王守仁: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019/5/17
殷盛瑜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2019/5/17
殷盛瑜
•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
天理”观念的是:A
•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
守仁
• 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
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C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课件(共38张PPT)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课件(共38张PPT)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 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 “发明本心”,就是靠内心的“反省”, 致良知。
程朱理学 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指导2: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16-17页,对照下 列思考题,找出答案并识记,10分钟后提问检 测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宋 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鲁迅
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
“ 美 丽 ” 的 三 寸 金 莲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以理杀人。”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
程 朱 理 学 的 观 点 核心:“理”是世界的本原 方法: 观念: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第4课 宋明理学[岳麓版][课件

第4课 宋明理学[岳麓版][课件

图中的三教是:__、____、____
三个人分别是:__、___、____
《三教图》(清· 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宋明理学
1、什么是理学? 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 一个高潮,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体系。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3.宋明理学的建立: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 治理国家 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C、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 作用可言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 4.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5、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发明本心”以求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③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妇女的贞节观念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 《朱子语类》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 识;《礼记·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 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 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 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 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③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妇女的贞节观念
“理”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
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一分殊”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 上就是人性。将个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共42张PPT)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共42张PPT)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欲致知,须要格物。物不必谓事物然后谓之物 也,自一身之中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相次自 然豁然有觉处。
一、背景:
1、隋唐时期儒学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 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 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 围。
一、背景:
1、隋唐时期儒学面临挑战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江南春
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一、背景:
1、隋唐时期儒学会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 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 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 镇压, 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 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 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 信徒。
的关怀联系起来。因此。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 学”。 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二、理学的形成: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借鉴唐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 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宋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 干涉,学术活跃。 (3)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 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4)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 对儒家经典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5)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形 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

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 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 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 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 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 进作用。
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 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

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 丁
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云
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鹏
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
相对。
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 游记”里面,大家能否 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一、理学产生背景
(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合一指儒、佛、道三教之 间互相吸纳渗透,但并不指融为一体。 新发展——思想来源 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消 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有碍于人

们认识自然和社会,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 发展。
学 科网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东汉时期明帝时(公元68年)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修建了这 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 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 多尊,可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

二、理学的含义
• 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吸收和融合佛教、 道教思想,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主要流派
程 程
程朱 理学


朱 熹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朱 熹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晦翁、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 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 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 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探究学习二
• 3、汉代: • 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主张大一统、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学说,提出 三纲五常。 • 他的主张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 •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建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出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 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 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起到了积极作用。
2、陆王心学
• • • • • • • • • ⑴、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⑵、思想: ①、陆九渊: A、本原:心是世界的本原 B、方法: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的反省。 ②、王守仁: A、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B、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积极意义: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 发立志。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 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 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第4 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第4 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
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维护封建伦理道

(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六经皆我注脚”
进行内心反省
三、宋明理学: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 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 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理”。
观察视角一: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
(2)获取“理”的方法: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三、宋明理学:
(二)陆王心学
宇宙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认识论: 内心反省
陆:发明本心 王:致良知
阅读教材P18页简析与探究回答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误解:不准妇女改嫁,压迫妇女。实际上, 程朱理学并不反对妇女改嫁。因为在程朱理 学家看来,妇女在封建时代只有改嫁才能继 续生存下去,如果连生存都不存在了,谈何 失节、守节!这是随着程朱理学的发展,被 后来人误解程朱理学造成的。其实,程朱理 学提倡“饿死”是针对读书人和统治阶层提 出的精神要求,是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 理性和节操意识。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样,强调气节的 经典儒家精神一样,是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课件1(23张PPT)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课件1(23张PPT)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1、佛教、道教的发展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 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 前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 (从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圆 融性(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 观哲学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 六祖慧能 摒斥走极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对社 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僧在弘扬佛法的同 时也阐发儒学经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 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泛 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了的佛教。
三教合一图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1、宋代理学的确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学的产生
理学,又称 “ 道 学 ” ,宋明儒家哲学 思想。在回应佛、道 的挑战时,新兴的儒 学思潮力图建立起既 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 命运,又继承孔孟正 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 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即认定“理”先天 而存在,把抽象的“理”(实指封建伦理准则)提 到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1、宋代理学的确立 2、“二程”的理学观
“二程”对理学的发展
程颢、程颐兄弟主 张通过格物致知体察天
理;在知行关系上强调
知先行后,轻视实践;
在理欲关系上主张 “ 存
天理,去人欲 ” ,强调
程颢
程颐 封建道德的自我修养。
他们认为“万物皆出于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
一、儒、佛、道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
1、理学的发展——心学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2、道德论: 存理灭欲
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当 人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是指人们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即儒家的伦理道德。 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是指超过延续生存条件、违 背伦理道德原则的欲望。
材料一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材料二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 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朱熹《朱子语类》)
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条 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印刷术的应用,做好了技术准备 件பைடு நூலகம்
思想文化:
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儒家学者吸收佛道思想
第二篇 宋明时期儒学士人的“应战”

唐代
序幕
程 朱 理 韩愈 学
李翱
陆 王 心 学
宋明理学发展的线索
北宋
确立
南宋
成熟
周敦颐 邵庸
张载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材料一,思考宋明理学的形成面临着哪些 “挑战”和具备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虎溪三笑”的故事形 成于唐宋时期。相传东晋高僧惠 远在东林寺讲经,送客不过虎溪 。一次他与道长陆修静、大儒陶 潜三人在寺内畅叙义理、与语甚 欢,相送时依依不舍,不觉忘了 戒规,刚过桥,山上护山神虎猛 吼,三人大笑而别。
儒学遭遇“挑战”的原因示意图
天人 不 弑君篡权

感应
政权更迭

舒 汉 代
大一统 适
国家分裂 战乱频仍


三纲 应 社会动荡
五常
道德沦丧
魏适 晋 南 北 朝应
宣扬 来生
佛 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共3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共33张PPT)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饶宗颐《薛中离年谱》
授课时间:1514年5月15日 授课地点:南京
授课内容:孔孟之学
授课者:王阳明
听 讲 者:薛侃等王门学子
仁者爱人
孔子 至圣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儒学思想 产生
仁政学说
孟子 亚圣 儒人学性本的善危机 发展 重义轻利
秦朝 “焚书坑儒”
重创
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统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
心皆具是理。
陆 九
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心即理也”
方法论
——“发明本心”
(无理
良知即天理
方法论:致良知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材料一:良知即天理。 材料二:知是心的本 体,心自然会知。见 父自然知孝,见兄自 然知弟,见孺子入井 自然知恻隐,此便是 良知 。 材料三:“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 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 贤”
三、影响
1.消极:三纲五常维系
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 薛侃,正德十二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1: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材料2:一次,王阳明 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 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 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 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 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 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 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 是仁者心动。 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世界本原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理学 心学
世界观 不 同 点
方法论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外物求”理”) (通过内心的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相同点: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朱熹
朱 熹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晦翁、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 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 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 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 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 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 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 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 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 “幡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 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 C、宇宙便是吾心 B、有理而后有气
D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 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 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 的压抑、扼杀 •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 可取的 •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 统治
• A、儒家道德伦理 • B、自然规律
• C、人的良知 • D、上天的意志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 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智 岂不是天理?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理学的道德观 是什么?
天理即“三纲五 常”.应存天理,灭 人欲.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3:
三教合一“聚仙庭”
“三教”是 指:儒教、佛教、 道教。“三教合 一”不是儒教、 佛教、道教合为 一体,而是一种 相互吸纳、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三教图
程朱理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 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唐朝中期 D.明朝初期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 ,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 主要指
——方法论
天理是本原 人性亦天理
仁义礼智信
三纲与五常 格物致于善
陆王心学
代表人物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心 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已经完成。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 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 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 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 大笑,问他:“请告诉我, 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 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 上身的衣服,又说:“还 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好像不太好吧。” 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 的良知!”
第四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佛教是外来 的宗教,它创自 古代印度,西汉 末东汉初传入中 国内地,魏晋时 期盛行。佛教宣 扬人生一切皆苦、 现实世界一切皆 空的苦空二谛学 说,主张超脱尘 世,出家修行, 落发为僧。
宋明理学的影响
辩一辩
观点1: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 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 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 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 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 的。”
宋明理学的影响
“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 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背景: 三教合一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宋 明 理 学
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流派:
陆王心学: 消极
“存天理,灭人欲”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 “致良 知” “存天理,灭人欲”
影响:
积极
课堂检测
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 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 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 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 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 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探究 C.人格 B.规格 D.格子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 血泪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 明他( )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 了发挥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直接原因是 •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 封建统治的需要 •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 主张 •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心是天地万物的 本原,理在心中, “心”就是 “理”。
主观唯心主义,即 认为世界的本源在 人的意识,它具体 体现为人的感觉、 精神、意志等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3: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 第一义”。 “知行合一”
心学的方法 论——如何把 握 “理”?
不靠“格 物”:而靠 内心的“自 省”。
活学活用
《赏花》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 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同:世界的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 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 内在的“心”。
怎么才能通达“理”?
今日格一件,明日 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 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 了一物道理。
格物致知
通过“格物致知” 的方法把握“理”
理学的方法论
“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 朱 理 学
——宇宙观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儒(根本)
(目的)

程 颐
宋 明 理 学 主 要 流 派
程 朱 理 学

朱 熹
理学的开创者 陆 九 渊
理学的集大成者, 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 王 守 仁
陆 王 心 学
心学的创立者
心学的集大成者,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眼 朱珠 子子 高, 于鼻 孔孔 子子 。,
眉 后先 生生 长, 于胡 先后 生生 。,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 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 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 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 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 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 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 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 的高潮。
材料1: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 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 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 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2: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 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 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 三教合一 出怎样的历史趋势? 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 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A
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 心”,说明他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 想 并进行了发挥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