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通用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专题2倒数第7天及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通用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专题2倒数第8天及答案新人教版
倒数第8天地球上的大气考点一大气的运动规律基础回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3)天气状况:晴天云量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2.等压面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近地面相反,如下图所示:(1)由图可知: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说明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则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则多阴雨天气。
(2)近地面曲线等压线风向判别方法:①在等压线某点画出切线;②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切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③画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成30°~45°角,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3)风力大小的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1)分布规律(北半球)各气压带的中心位置:赤道低气压带——0°,副热带高气压带——30°,副极地低气压带——60°,极地高气压带——90°。
(2)移动规律4. (1)“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2)移动规律(正常年份)①春末(5月)“副高”位于15°N~20°N——“雨带”位于华南(南岭)地区;②夏初(6月)“副高”延伸至20°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③7~8月“副高”北进到25°N~30°N——“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④9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2023-2024学年广东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热幔柱是地幔深处乃至核一幔边界上产生的呈圆柱状上升的一股热物质流。
它携带着地幔物质和热能直至地幔上层,并在岩石圈和软流圈界呈三维扩散流动,激起软流圈中物质的水平运动,因此可将热幔柱视为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
据此完成(1)~(2)题。
热幔柱喷出地表后可形成()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答案】A【解答】热慢柱是地慢深处乃至核一慢边界上产生的呈圆柱状上升的一股热物质流,热幔柱喷出地表后可形成形成玄武岩。
第2题.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
通过调查发现,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耕地撂荒情况严重。
如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图1)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图2),读图完成(1)~(2)题。
下列关于耕地撂荒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城市化发展,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B: 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C: 耕地地块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D: 以高原地形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答案】D【解答】第3题.读下面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题。
(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①工业人口增加②工业产值增加③农业就业人口减少④城市化水平提高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A: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B: 工业化限制城市化的发展C: 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D: 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3)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镇,促使人口迁入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A: 环境因素B: 文化因素C: 历史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DAD【解答】(1)图示城市面积的发展和工业化产值的变化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与工业化直接联系的是工业产值的变化,在逐年增加。
人教版地理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更替B、昼夜交替C、五带的形成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赤道地区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B、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水稻和小麦C、四川盆地是全国茶叶的主要产地D、华北平原是全国春节庆典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4、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和时差B、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C、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上的纬度发生变化D、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5、我国下列哪个地区位于亚洲东部的季风区?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西藏自治区C. 广西壮族自治区D. 黑龙江省6、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 我国纬度跨度大,南北差异明显C. 我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较少D. 我国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7、题干: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B、南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北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C、东部和南部地形均为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形均为高原和山地D、东部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西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8、题干:下列关于世界地理现象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热带气候分布广泛B、南极洲是全球气温最低的地方,地球上的极昼极夜现象最显著C、亚马逊河流域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D、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但湖水含盐量较低9、题干: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起伏最为平缓的是: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喜马拉雅山脉 10、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B.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C. 海陆差异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D. 以上都是11、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2、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题干: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黄土高原的主要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B. 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以水田为主要耕地类型C. 西藏自治区地形多样,以高山峡谷为特征D.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云贵高原1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B.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全国气候面积的60%以上C. 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较少D. 南方地区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15、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将使所有地区的农业生产率普遍提高B.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农业病虫害增加C. 所有农作物都将因为气候变暖而减少产量D.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可以完全忽略16、关于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与蒸腾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主要发生在植物体内,而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水体表面B. 蒸发和蒸腾作用都是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C. 蒸腾作用不需要太阳能量,而蒸发需要太阳能量D. 在全球水循环中,蒸发作用远小于蒸腾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地理现象描述与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高考倒计时第7天
地 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自 然 因
水文
线路尽量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 桥涵长度
素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 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 气候 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冰冻的影响等,桥涵孔
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降水强度来设计
D.西风带
2.关于此次火山喷发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B.火山喷发百害而无一利
C.因位于赤道无风带,火山灰扩散速度很慢
D.火山喷发物质来自岩石圈
3.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 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技术 平越高,对港口 发展水平制 流 频 繁 的 地 区 最
因素 建设越有利 约
为有利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
地形开阔平坦,坡
与市内干
靠近城市,陆路交
度适当;低云、雾
道系统和
通便利;海港要求
和暴雨较少;风速
选址要
其他对外
有背风、避浪、水
较小,地势较高,
求
交通有方
深的海湾,与其他
地质条件较好;与
结合某路线图,回答 4~5 题。
4.由北京到莫斯科、由莫斯科到德班的自然带分布分别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1.选择题第1题.2015年10月,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各省人口状况受政策影响程度不一。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0~2015年常住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量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省可能是()A: 海南省B: 辽宁省C: 福建省D: 四川省(2)造成该省2014~2015年常住人口明显下降的原因是()A: 育龄妇女生育观念改变B: 经济发展增速C: 人口老龄化加重D: 人口大量迁出(3)依据上述信息,试分析2015年~2025年该省人口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 出生人口加速增长B: 育龄妇女人口减少C: 常住人口逐渐增加D: 人口迁移情况改善【答案】BDB【解答】(1)依据该省常住人口总数、自然增长量变化及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四个选项,可判断该省可能是辽宁省。
故选B。
(2)读图可知,2014~2015年常住人口减少约8万人,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量约-2万人,说明常住人口明显下降的原因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减少,还有人口的大量迁出,且人口大量迁出为常住人口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故选D。
(3)依据上述信息,该省为辽宁省,辽宁省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衰退城市,未来十年内难以改变此趋势,人口以迁出为主,故可以推断2015~2025年该省育龄妇女人口减少,B正确。
故选B。
第2题.地头水柜是指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容量在数十乃至上千立方米不等的蓄水池(如图)。
广西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石灰岩广布,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地头水柜,极大地促进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地头水柜的水源主要来自()A: 雨水B: 山泉水C: 积雪融水D: 河水(2)凤山县建设地头水柜的主要目的是()A: 生活饮用B: 节水灌溉C: 水力发电D: 水产养殖(3)凤山县大力推广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当地()A: 气候干旱B: 地下水埋藏浅C: 地表水短缺D: 蒸发量大【答案】ABC【解答】(1)由材料可知,地头水柜是指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的,该地位于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故主要依靠雨水补给。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1.选择题第1题.杆秤是历史悠久的一种衡器,其制作轻巧、使用便利。
我国早在公元一世纪已使用杆秤。
因手工制秤是一项技术活,包括选料、包铜皮、定位、钻秤星、安装秤基等几十道工序。
其中安装秤基是最难的一道工序,直接决定杆秤的精确度。
20世纪80年代以前,杆秤一度兴盛,20世纪80年代后,手工制秤逐渐没落。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开发,安徽铜陵古镇百年老字号秤店精致的小杆秤又焕发了生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较于天平,杆秤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 天平尚未普及B: 杆秤称量精准C: 杆秤使用便利D: 制秤作坊增多(2)导致20世纪80年代后手工制秤逐渐没落的原因是()A: 制秤工艺流失B: 电子秤广泛使用C: 制秤原料不足D: 商品交易量减少(3)精致小杆秤重新焕发生机主要得益于()A: 占用空间小,携带便利B: 制作精细,称量更加准确C: 原料消耗少,绿色环保D: 文化底蕴深厚,寓意美好【答案】CBD【解答】(1)20世纪80年代以前,天平已经使用;杆秤比天平制作轻巧,使用便利,市场对杆秤需求量大,所以杆秤一度兴盛。
故选C。
(2)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秤逐渐普及,对手工制秤行业产生强大的冲击,且电子秤使用更方便,称重更精准,导致手工制秤行业逐渐没落。
故选B。
(3)杆秤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衡器,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许多顾客买杆秤已经不把它当作一个度量器具,而是当作具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来收藏。
故选D。
第2题.英国伦敦都市区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内伦敦和外伦敦(卫星城镇)3部分,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下图示意19世纪至21世纪初内伦敦和外伦敦的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伦敦都市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分别开始于()A: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10年代B: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C: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D: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10年代(2)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市化阶段。
[精品]新通用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专题2倒数第7天及答案
倒数第7天地球上的水考点一水循环基础回扣1.水资(1)我国水资的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水资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大、小)——降水(多、少)或冰雪融水(多、少);水位(高、低)——降水或冰雪融水的季节变化;结冰期(有无、长短)——月平均气温0°为界;含沙量(多、少)——植被覆盖率;流速(大、小)——地形(流速因素在不同河段比较时才使用)。
(2)水系(河道)特征流向(如从南向北流)、流程(长、短)、水系形态(扇状、向心辐合状、平行状、格状、放射状等)、河密度(支流、湖泊众多或稀少)、流域面积(大、小)、河道(弯曲、平直、落差大小、地上河、河谷的宽窄等)。
判断正误1.降水多的地区就不会存在水资短缺问题。
(×)提示降水多的地区如果用水量更大或者污染严重的话,也会存在水资短缺问题。
2.通过南水北调就能够解决我国北方水资短缺问题。
(×)提示南水北调能够缓解而不能解决我国北方水资短缺问题。
3.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当地的夏季。
(×)提示在地中海气候区,河流的汛期就出现在当地的冬季。
4.在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往往具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一般讲夏汛径流量大于春汛。
(√) 5.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6 .河水与地下水是可以相互补给的。
(√)考前押题1.萨尔温江发于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在我国境内的上游段称为怒江,经我国云南流入缅甸,最后注入马达班海湾。
下图为“萨尔温江在东南亚流程图”和“①②两河段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萨尔温江①和②两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异。
(2)结合图示气候资料,判断②河段河流水位最高的可能月份,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河段河流水量小,落差大,水能丰富,含沙量小;②河段河流水量大,落差小,水能蕴藏量小,含沙量大。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空间上的移动B.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多是由内地迁往边疆C.由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D.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且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不会产生任何影响D.政治因素不会引起人口迁移3、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口迁移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B. 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C. 政治因素如政策、战争等对人口迁移有时会产生影响D.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不影响人口迁移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关于城市化的标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 城市地域不断扩大,乡村地域不断缩小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是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现象B. 我国历史上共发生过六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如闯关东、走西口等,这些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C.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本国人口迁往国外或国外人口迁往本国,一般只涉及人口在两个国家之间空间位置的转移D. 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空间范围可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6、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扩大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B. 人口迁移促进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C. 人口迁移有利于迁出地环境保护,但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D.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自然环境不产生任何影响7、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口密度小于世界平均水平B. 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 我国河流主要流向南方,北方河流较少8、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 我国河流多数自西向东流,水量丰富9、以下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B、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下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D、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10、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D、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被称为“聚宝盆”11、下列关于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B.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C.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南北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D.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A. 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B. 使极地冰盖融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改变全球降水分布,加剧水资源短缺D. 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下降1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分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 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多C.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D. 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14、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与“春雨贵如油”的说法相符?()A. 夏季风带来的暴雨B. 冬季风带来的沙尘暴C. 春季回暖,降水量增加D. 秋季风带来的台风15、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IS的“S”代表什么?A. SpatialB. Spatial AnalysisC. Spatial DatabaseD. Spatial Technology16、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A. 人力密集型B. 劳动强度大C. 精耕细作D. 科技含量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最新通用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专题2倒数第4天及答案
倒数第4天人类的生产活动考点一农业生产基础回扣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等)。
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④水: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规模、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③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技水平。
④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⑤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专业技术。
2.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某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实际上就是进行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选择。
从大的区域看,进行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分析诸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确定宏观的农业发展方向;而从小范围地区看,则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如下表所示:看,花卉业、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4(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原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精耕细作的基础,两者都有利于水稻高产;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也需要提高水稻单产。
(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原因:一是当地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优良;二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三是有著名的海港,有利于商品出售;四是现代保鲜与运输技术的发展。
(3)美国中部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原因:当地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谷物生长;地处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经营;先进的技。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原因:主要为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地下水充足;对外联系方便;适应市场变化。
《必修第二册总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必修第二册总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之一是:A、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B、北纬4°~53°,东经73°~135°C、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极圈未到达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山地分布较少B、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D、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山地分布广泛3、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其厚度均匀分布B.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熔融状态的岩石构成C.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可能是固态D. 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哪一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B. 气候变暖会增加某些地区的降水量,减少干旱C. 气候变暖有利于极地冰盖的扩张D. 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因为栖息地的变化而受到威胁5、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横跨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C.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类型多样D. 海陆兼备,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6、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区的分布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 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C. 高原和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D. 平原和丘陵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东向西B、从西向东C、从南向北D、从北向南8、下列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全球海洋面积占有比约为70%C、地球上所有的大洲都是连成一片的D、亚洲和欧洲是完全被海洋包围的大洲9、下列关于自然带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云雾带总是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B. 太平洋东部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属于海陆自然带C. 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通常只有高山草原气候D. 热带雨林地带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10、关于下列地形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黄土高原属于黄土地貌B. 喜马拉雅山脉由于板块碰撞,地壳抬升形成C. 天山山脉西段是西亚季风的形成源地D. 珠江三角洲是由于地壳下沉,海水倒灌形成1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B. 喀喇昆仑山脉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C.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内流区面积最大的省区D. 黄河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12、以下关于世界地理分区,说法不正确的是()A. 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 南极洲以极地气候为主,全年酷寒D. 北美洲的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中部是广阔的平原13、关于河流补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雨水补给是最稳定可靠的补给类型B. 地下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C. 冰雪融水补给对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影响不大D. 湖泊水补给能够调节河流水量,使其更加稳定14、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的作物生长周期缩短B. 全球变暖可能加剧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C. CO2浓度上升有利于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产量提高D.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的变化15、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南方多寒潮,北方多台风B. 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西部地区以大陆性气候为主C. 高原地区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D. 海洋性气候在我国分布广泛16、以下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贫乏B. 夏季水资源丰富,冬季水资源贫乏C. 山区水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水资源贫乏D. 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贫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非洲地理特征,分析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第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的小清河曾是黄金水道。
人口增长,用水量增加导致水源不足,于1997年停航,2019年小清河复航工程启动。
工程起自济南,终点到潍坊西港,全长169km,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莱芜、潍坊六市。
计划2022年建成通航,届时将成为山东省现阶段唯一具备海河联运条件的航道。
下图为小清河走向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小清河的泥沙含量远小于黄河,简述其原因。
(3)分析山东省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原因。
【答案】(1)以平原为主;地表起伏小;有众多的低湿涝洼地(或沼泽广布)。
(2)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清河没有流经黄土高原,且流域内地形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3)泥沙淤积量小,且河流落差小,流量平稳;水运价廉;经济发达,运输需求大;便于河海联运,减轻铁路、公路压力。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山东省境内的河流水系特点,可以推知该地的地形特点。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跟流域内水土流失程度有关,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而小清河没有流经黄土高原,且流域内地形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泥沙含量小。
(3)复航小清河的原因,可以从小清河发展航运的优势、小清河复航对经济和交通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7题.【旅游地理】西藏是我国旅游高潜区,其独特的旅游景观和宗教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但西藏也是我国高风险旅游区,高风险成为游客前往西藏的主要障碍。
下表为基于2017年西藏国内游客的旅游数字足迹对西藏旅游风险进行的分类(表中的风险频次指网络游记中提及该风险的次数)。
表主风险子风险风险频次自然风险紫外线强83道路崎岖162 高原反应195 自然灾害26 早晚温差大79 雨雪极端天气47社会风险食宿条件差80语言障碍 6宗教禁忌25 物价上涨61 交通不便100 票源紧张34 长途奔波125(1)任选两个子风险,从大气角度分析其成因。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图中山巅的风向是()1.(2)贡嘎山的四个坡中,东坡最陡的原因是()A. 西北B. 西南C. 东北D. 东南【答案】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贡嘎山的东北山脊正对着镜头,山脊的一侧呈现出寂然肃穆的厚重,山脊的另一侧却见云雾混着积雪被横吹开来,”说明镜头朝向西南,结合云雾位置可知,该山巅的风向为西北风。
故选A。
【答案】D【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贡嘎山位于川西高原上,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其东坡较陡的原因是迎风坡积雪多,冰川侵蚀作用强。
故选D。
2.为了促进该地苹果产业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有()A. 创建更多苹果品牌B. 大量购买国外机械C. 限制农村土地流转D. 发展鲜果加工产业【答案】D【解析】3.(1)三次婴儿潮相比()3.(2)从目前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是()①生育观念的转变②受政策的影响③抚养成本提高④经济结构的调整A. 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低B. 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人口基数大C. 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是因为育龄妇女人数少D. 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答案】D【解析】(1)从时间上看,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人口基数小,且受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影响,婴儿死亡率高,因此规模小,A错误。
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新生婴儿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婴儿潮人口基数大应是第三次婴儿潮时期,B错误。
第三次婴儿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此时我国人口结构属年轻型,育龄妇女多,C错误。
第二次婴儿潮婴儿出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人口增长最快,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影响最大,D正确。
故选D。
【答案】B【解析】(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幼儿抚养成本上升,因此造成生育意愿偏低,①③正确,故B正确。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真题专练课件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
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A.2.5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
B.1千米、1千米 D.2.5千米、3千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
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右图为“某
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人口集中的居民区,可以为夜间地摊经济提供足够的消费人群。甲、丁位于郊区, 乙位于景区,只有丙位于居民区,选C。
成8~10题。
10.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居住区出入口位于南面和西面,而冬季风 是偏东北风,可以避开冬季盛行风,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356.0 7 854.3 7 188.7 6 413.0 6 373.1 6 518.1
23 383.3 18 760.6 17 066.7 12 941.6 10 008.3 12 115.0
149.93 138.86 137.41 101.80 57.04 85.87
3 160.0 3 810.0 3 768.7 3 418.0 3 281.4 3 957.1
(2020·全国文综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 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 以下)。如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 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 成8~10题。 8.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更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及绿化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2.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C.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D.完全摆脱环境污染问题1.A2.B[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①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而且面积在快速增大,可推想是住宅区;②功能区面积在快速缩小,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区外迁,由此推想②为工业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绿地面积会慢慢扩大,因此推想④为绿化区。
第2题,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但不行能使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城市的功能区要均衡发展,不能只看重建设某一种功能区;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能降低工业区对环境的污染,但不能完全摆脱环境污染问题。
] 经过多年探究,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动“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限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限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限制在50~70平方米。
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
据此完成3~5题。
3.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A.敬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B.合理用地,爱惜耕地原则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4.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便利居民出行B.靠近农田,便利居民从事农业生产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便利居民生活D.爱惜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5.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3.B4.C5.A[第3题,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限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限制在50户以内,因此,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合理用地,爱惜耕地原则。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高考真题集训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考真题集训一、单项选择题(2024·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B )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解析]读图可知,1995年,东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洁计算,为净流出区;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洁计算,南部为净流入区;中西部和西部为净流出区。
故选B。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C )A.数量削减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削减[解析]由于图示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故无法得知美国人口数量,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整体迁移规模都在变小,并没有向中西部大量回流,B错误、C正确;净流入区除了南部还有西部地区,净流入的地区增多,D错误。
故选C。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更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 )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化[解析]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
故选A。
(2024·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状况图(下图),据此完成4~5题。
4.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状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更是( B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加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解析]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
上面两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状况图,下面两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状况图。
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误;从下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范围明显增大、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加,B正确;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更,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状况,C错误;从下面两图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且新增住宅主要向中东部地区扩展,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状况,D错误。
最新高中通用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专题2倒数第2天及答案新人教版
倒数第2天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环境考点一地理信息技术基础回扣1.“3S”技术的分工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
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
[##]GIS则是对多种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
2.集成功能GPS与GIS的集成可用于环境动态监测、自动驾驶、环境管理等方面。
[] GPS与RS的集成可用于自动定时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环境灾害预测等方面。
RS与GIS的集成可用于全球环境变化监测、空间数据自动更新等。
3.“3S”技术的应用选取技巧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等人的活动。
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做“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
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经过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技术。
判断正误1.凡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课题都可以用GIS进行研究。
202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试题(新教材) 题型七专项练(含答案)
题型七专项练1.(2023·福建莆田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图1),回归线在地表每年移动14.7米,这使得我国最早的北回归线标志碑(位于台湾省嘉义市,建于1908年)目前并不位于北回归线上(图2)。
图1图2(1)据图概括黄赤交角的变化特征并指出目前的变化趋势。
(2)在地图上用虚线绘制现在北回归线的位置。
2.(2023·山东德州、菏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香坝河特大桥是成贵高铁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云南省镇雄县,桥区属剥蚀低中山地貌,桥区跨越香坝河峡谷,桥址无公路通往。
香坝河大桥长652.20米,最高的跨河两桥墩分别高107米和106米。
下图为香坝河特大桥所在区域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质特点。
(2)在下图中绘制MN沿线地形垂直剖面,并计算河面距桥面的高差。
(3)图示区域高铁线以典型的桥隧结合方式修建,说明这样修建的优点。
3.(2023·山东枣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赛人是东非高原著名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红色披风是其标志性装束。
数百年来,马赛人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迁徙与游牧,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20世纪中叶,两国政府在马赛人游牧区内相继建立塞伦盖蒂、马萨伊马拉等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建设需要从土著手中征地,建成之后除旅游和研究外,人类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保留在国家公园内的马赛人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图1为马赛人放牧景观,图2示意马赛人游牧路线。
图1图2(1)在图2中的相应位置绘制箭头以表示马赛人游牧的迁移方向,并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2)简述在国家公园内保留马赛人游牧生产方式的必要性。
4.(2023·湖南娄底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带来的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国外粮价低于国内),有人建议维持我国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应继续增加大豆的进口量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下图分别为1978-2024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1~2 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甲、丙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2.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状况及缘由的是( )A.甲②⑥B.乙④⑤C.丙①④ D.丁①③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随着时间推移,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且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人口增长较快;丁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不断上升,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增长较快,故A项错误。
甲地前期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人口削减;丙地后期人口迁移差额率呈负值且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正值,人口削减,故B项错误。
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呈上升趋势,说明诞生率较高,年轻人口比重较大,老龄化问题不严峻,故C项错误。
丁地人口迁移差额率持续上升,可推断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故D 项正确。
第2题,随着安排生育政策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山东半岛的人口诞生率、自然增长率渐渐下降,与甲、乙曲线变更不相符合,解除A、B。
同时,山东半岛气候相宜,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大,因此人口迁移差额率也应渐渐增大,与丁曲线的变更特征相像,选项D符合题意。
丙曲线人口差额率下降,与山东半岛的人口变更特征不相符合,解除C。
答案:1.D 2.D城镇化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探讨城镇化的发展状况。
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
读图回答3~5题。
3.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4.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缘由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5.依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推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惊慌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 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状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更趋势,B错。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千米,人口约1091万人(2017年),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7美元。
该国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据此结合南苏丹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南苏丹的主要工业部门可能是()A: 农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B: 钢铁工业、煤炭工业C: 电子装配工业、玩具制造业D: 汽车工业、造船工业(2)南苏丹所处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A: 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B: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C: 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 工业化推进到较高水平【答案】AB【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南苏丹经济极为不发达,因此主要工业部门可能是农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
故选A。
(2)结合材料可知,南苏丹所处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故选B。
第2题.新疆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每年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占全球产量的8%左右。
新疆也是我国优质水果的重要产区,被誉为世界果盘。
下图为新疆棉花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新疆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①暖温带②中温带③准噶尔盆地的边缘④塔里木盆地的边缘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有()①夏季光热充足②属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较小③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④盆地边缘地势较平坦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3)新疆盛产的水果主要有()A: 柑橘、香梨、菠萝B: 香蕉、菠萝、柑橘C: 葡萄、甜瓜、香蕉D: 葡萄、甜瓜、香梨【答案】BAD【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棉花种植区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属于暖温带。
故选B。
(2)新疆地处内陆,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①正确,②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棉花种植区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地势较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③④正确。
人教版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人教版地理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地区最快B. 地球自转速度在两极地区最快C. 地球自转速度在全球各纬度相同D. 地球自转速度在极地地区比赤道地区快2倍2、我国地理位置的四至点分别是()。
A. 最北端在漠河,最南端在南沙群岛,最东端在吉林白山东麓,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B. 最北端在黑龙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阿尔泰山C. 最北端在黑龙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最东端在山东半岛最东端,最西端在西藏喀喇昆仑山D. 最北端在漠河,最南端在西沙群岛,最东端在新疆阿尔泰山,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3、题干: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 北方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 西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西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 东南沿海地区以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内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为主D. 青藏高原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为主,东北亚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气候为主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地势呈东高西低,地形类型丰富多样B. 我国地形地势呈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广大C. 我国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面积广阔D. 我国地形地势东部高西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南方多雨,北方干旱B、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D、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西北内陆地区少雨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分布广泛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山脉走向主要是东西和南北D、长江流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7、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且地面起伏较小的是?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云贵高原D. 内蒙古高原8、亚洲没有流经下列哪个国家的河流?A. 阿富汗B. 德国C. 朝鲜D. 俄罗斯9、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下列山脉中属于西北—东南走向的是:A. 秦岭—淮河B. 喜马拉雅山脉C. 川西高原—滇东哀牢山D. 大巴山—黄山 10、关于我国气候的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气候复杂多样,具有大陆性特征B. 南北差异明显,高温多雨C. 由东向西递减,以干旱、半干旱为主D. 四季分明,南北相似的气候类型相对较多11、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种气候类型?A. 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高原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地理特征?A.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B. 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C. 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D. 黑土地、红土地、黄土地13、以下哪种地图最适合用于规划城市交通路线?A、地形图B、交通图C、政区图D、旅游图14、若要研究某地区某一时期的气候变化情况,下列哪种资料是最重要的?A、流域划分图B、光照分布图C、温度和降水数据D、重要城市分布图15、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多少?A、33%B、40%C、45%D、50%16、以下哪个城市属于中国三大平原之一?A、重庆B、成都C、武汉D、哈尔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数第7天地球上的水
考点一水循环
基础回扣
1.水资
(1)我国水资的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水资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
(1)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降水(多、少)或冰雪融水(多、少);
水位(高、低)——降水或冰雪融水的季节变化;
结冰期(有无、长短)——月平均气温0°为界;
含沙量(多、少)——植被覆盖率;
流速(大、小)——地形(流速因素在不同河段比较时才使用)。
(2)水系(河道)特征
流向(如从南向北流)、流程(长、短)、水系形态(扇状、向心辐合状、平行状、格状、放射状等)、河密度(支流、湖泊众多或稀少)、流域面积(大、小)、河
道(弯曲、平直、落差大小、地上河、河谷的宽窄等)。
判断正误
1.降水多的地区就不会存在水资短缺问题。
(×)提示降水多的地区如果用水量更大或者污染严重的话,也会存在水资短缺问题。
2.通过南水北调就能够解决我国北方水资短缺问题。
(×)提示南水北调能够缓解而不能解决我国北方水资短缺问题。
3.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当地的夏季。
(×)
提示在地中海气候区,河流的汛期就出现在当地的冬季。
4.在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往往具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一般讲夏汛径流量大于春汛。
(√) 5.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6 .河水与地下水是可以相互补给的。
(√)
考前押题
1.萨尔温江发于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在我国境内的上游段称为怒江,经我国云南流入缅甸,最后注入马达班海湾。
下图为“萨尔温江在东南亚流程图”和“①②两河段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萨尔温江①和②两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异。
(2)结合图示气候资料,判断②河段河流水位最高的可能月份,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河段河流水量小,落差大,水能丰富,含沙量小;②河段河流水量大,落差小,水能蕴藏量小,含沙量大。
(2)8月或者9月。
原因:河流的上游段和下游段,降水量都接近或达到最大,补给量最大,因此水位最高。
解析第(1)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汛期、结冰期、流量、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方面说明,从①和②两段河流所处位置上看,①靠近我国,应位于河流上游,靠近我国西南山区,而②位于河流下游,下游为平原地带,所以①河段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但水量较小,因上游植被较好,含沙量小;而②河段降水量大,水量大,落差小,水能蕴藏量小。
第(2)题,分析②河段水位高低,要充分考虑上游和下游的气候特点,上游段雨季得较早,但②
河段真正的汛期应该出现在上游和下游都降水最多的月份,可能为8月或者
9月。
考点二 洋流 基础回扣 1. 寒暖流的判断
2
会将一个海域的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导致污染范围
海洋航运(1)判断南、北半球
①根据纬度与洋流方向判定: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判断;第三步,套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②根据洋流性质判定
(2)确定季节
①根据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②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判断正误
1.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水温高。
(×)
提示寒暖流的判断是根据流动的海水与流经海区的水温比较的结果。
2.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现季节变化的特点主要是因为该地洋流的形成受到南亚季风的影响较大。
(√)
3.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
(√)
4.世界大渔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是因为这里更方便渔民打捞。
(×)
提示大陆架海水较浅,光合作用强;陆地河流带丰富营养盐类是大陆架上鱼类资丰富的原因。
考前押题
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季节的洋流,读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洋流②为该海域冬季洋流
B.洋流③④都是寒流
.洋流③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
D.洋流④使沿岸地区形成了温带荒漠
3.当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为①洋流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西向东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船只顺风顺水
B.开普敦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
.华北平原的小麦正是收割的时候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答案 2 3A
解析第2题,①为北印度洋冬季时的洋流,②为北印度洋夏季时的洋流,二者皆为暖流;③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受低纬东南信风影响形成;④附近不可能形成温带荒漠。
第3题,当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为①洋流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冬季不是华北地区小麦收割季节;冬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即向低纬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