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同济版第8章:第1课 Newest
同济大学 高数 第八章
1 1 2 解. AB 1,1, 2 , AB 2 , cos , cos , cos ,故 2 2 2 3 2 , , . 4 3 3 例.在第一卦限求点 A ,使得 OA 与 x , y 轴的夹角分别为 , ,且 OA 6 . 3 4 1 2 1 2 1 1 解. cos , cos cos , OA 6 2, 2 ,2 3,3 2,3 ,故 2 2 2 来自A 3,3 2,3 .
小兵整理
3
老姚高数笔记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 8.1 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一.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一般记为 a , b , .
我们的向量均为自由向量.
2.模:向量的长度也称为模,记为 a . 4.零向量:模为 0 的向量,记为 0 ,规定它的方向是任意的. 5.共线:若向量 a , 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称它们平行,记为 a // b ,也称为共线.
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称为 x 轴,y 轴,z 轴,这样就构成了 Oxyz 坐标系,也可称为 O, i , j , k 坐标系;习惯上,我们采用右手系,即 i , j , k 的方向满足右手法则.
x 轴与 y 轴确定的平面称为 xOy 面,类似地,有 yOz 面, xOz 面,统称为坐标平面,
x, y, z 为点 M 的空间直角坐标,记 M x, y, z .
定理. M x, y, z OM xi yj zk .
3.向量的坐标 设 r 为空间向量,记 x r cos Prji r , y r cos Prj j r , z r cos Prjk r , 则称有序数组 x, y, z 为向量 r 的坐标,记 r x, y, z . 定理.设 r AB ,若 A x1 , y1 , z1 , B x2 , y2 , z2 ,则 r x2 x1 , y2 y1 , z2 z1 . 定理. r x, y, z r xi yj zk ,称为 r 的坐标分解式. 注. xi , yj , zk 分别称为 r 沿三根坐标轴方向的分向量. 四.坐标的应用 定理.设 a ax , a y , az , b bx , by , bz , ,则 (1) a b ax bx , a y by , az bz ;(2) a a x , a y , az .
高等数学课件 同济四版
2. 判别定理 定理1(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定理 必要条件 设函数 z = f ( x , y ) 在点( x 0 , y 0 )处偏导数 处取得极大值. 证明 不妨设 z = f ( x , y )在点 ( x 0 , y0 ) 处取得极大值 存在,并取得极值 存在 并取得极值, 则 f x ( x 0 , y 0 ) = 0, f y ( x 0 , y 0 ) = 0 并取得极值 处取得极大值。 则一元函数 f ( x , y 0 )在 x = x 0 处取得极大值。 由一元函数极值必要条件知, 由一元函数极值必要条件知
) 例如 z = −x2 + y2 (鞍形面
z
O
y
x
4
定理2 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 定理 (充分条件 设函数 z = f ( x , y )在点( x 0 ,
y 0 )某邻域内
有一阶及二阶连续偏导,且 有一阶及二阶连续偏导 且 f x ( x 0 , y 0 ) = 0, f y ( x 0 , y 0 ) = 0 令 A = f xx ( x 0 , y 0 ), B = f xy ( x 0 , y 0 ), C = f yy ( x 0 , y 0 ) 时有极大值. A < 0 时有极大值 有极值, (1) 若 AC − B > 0,有极值 且 时有极小值. A > 0 时有极小值 (保证 、C同号的不等式 保证A、 同号的不等式 同号的不等式) 保证
1.定义 定义 设函数 z = f ( x , y )在点 P ( x 0 , y 0 )某邻域 内有定义, 内有定义 对于该邻域内异于点 P ( x 0 , y 0 ) 的任 意点 ( x , y ), 若恒有 1) f ( x , y ) < f ( x0 , y0 ), 则称该函数在点P处有极大值 则称该函数在点 处有极大值 f ( x 0 , y 0 ) 处有 2) f ( x , y ) > f ( x 0 , y0 ) 则称该函数在点P处有极小值 f ( x 0 , y 0 ) 则称该函数在点 处有极小值 处有 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极值
高等数学同济版第8章:第5课 Newest
o
x x
y y
在平面 x=0 或 y=0 上的截痕为过原点的两直线 . 可以证明, 椭圆①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均在曲面上. (椭圆锥面也可由圆锥面经 x 或 y 方向的伸缩变换得到)
内容小结
1. 空间曲面
2
三元方程 F(x, y , z) = 0
2 2 2
• 球面 (x − x0 ) + ( y − y0 ) + (z − z0 ) = R • 旋转曲面
例4. 求坐标面 xoz 上的双曲线 轴和 z 轴旋转一周所生成的旋转曲面方程. 解:绕 x 轴旋转 所成曲面方程为
分别绕 x
x2 y2 + z2 − =1 2 2 a c
绕 z 轴旋转所成曲面方程为
x +y z − 2 =1 2 a c 这两种曲面都叫做旋转双曲面.
2 2 2
x
y
z
三、柱面
引例. 引例 分析方程 表示怎样的曲面 . 解:在 xoy 面上,
2 2
2 2 2 2
= (x − 2) + ( y +1) + (z − 4) 化简得 2x − 6y + 2z − 7 = 0
说明: 说明 动点轨迹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面. 在此平面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此方程, 不在此平面上的点的坐标不满足此方程.
定义1. 定义 若曲面 S 与方程 F( x, y, z ) = 0 有下述关系: (1) 曲面 S 上的任意点的坐标都满足此方程; (2) 不在曲面 S 上的点的坐标不满足此方程, 则 F( x, y, z ) = 0 叫做曲面 S 的方程 方程, 曲面 曲面 S 叫做方程 F( x, y, z ) = 0 的图形 图形. 图形 两个基本问题 : (1) 已知一曲面作为点的几何轨迹时, x 求曲面方程. (2) 已知方程时 , 研究它所表示的几何形状 ( 必要时需作图 ).
同济大学版本高数精品课件全册
理解为:
f
(
∆
)
=
1− 1+
∆ ∆
(五)函数与图像
2、图像:平面点= 集 C {(x= , y) y f (x), x∈D}。
了解函数的直
例:画函数 y = x 的图像.
观手段!
y
一元函数的图像通常是二
维平面上的一条一维曲线.
注: 由曲线求取对应的函
数往往不易,由函数画图
o
x 像相对容易.
例如, 1 + 2 =3 1 − 2 =−1
负数的引入有实 际意义!如:记 帐有赢利亏欠, 温度有零上零 下…
2. Z(整数环)
对加法、减法都封闭; 对除法不能封闭。
例如, 1 ÷ 2 =0.5
3. Q(有理数域)
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封闭;有理数域尽管稠密但不 连续,还有客观事物不能用有理数表示。
课后自测
1、 写出所有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并画出函数图像。
2、
已知函数
y
=
f
(x)
=
12+
x, x,
0≤ x ≤1 x >1
求
f
(
1 2
)
及
f
(
1 t
)
,
并写出定义域及值域 。
第十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一、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二、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
一、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二、预备知识
1、基本初等函数 (4) 三角函数
余弦函数 y = cos x 正切函数 y = tan x
余切函数 y = cot x
正割函数 y = sec x 余割函数 y = csc x
同济大学第五版高等数学(下)课件D81基本概念
第一节
第八章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 二、多元函数的概念 三、多元函数的极限 四、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 区域
1. 邻域 点集
例如,在平面上,
PP0 δ 称为点 P0 的邻域.
U ( P 0 , δ ) ( x ,y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4. 求
此函数定义域 不包括 x , y 轴
解: 因
x2y21 4(x2y2)2,令 r2x2y2,则
4(1cosr2) r6
而
rl im04(1rc6osr2)
lim
r 0
2r4 r6
故
1cosr2~ r 2
2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U(P0,δ),U(P0,δ )
连通的开集
• Rn空间
2. 多元函数概念
n 元函数
uf(P)f(x 1 ,x 2 , ,x n ) PD Rn
常用
二元函数 三元函数
(图形一般为空间曲面)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3. 多元函数的极限
limf(P)A
PP0
ε 0,δ 0,当 0P0Pδ时, 有 f(P)Aε
图形为
空间中的超曲面.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三、多元函数的极限
定义2. 设 n 元函数
f(P)P , DRn,P0 是 D 的聚
点 , 若存在常数 A ,
对任意正数 , 总存在正数 ,
对一
切 PDU(P0,δ),都有
第一课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预备知识ppt课件
例 设 X 1 ,2 ,3 ,Y 2 ,4 ,6 ,8 ,
T
X Y,
x
2 x,
则T 是 X 到 Y 的映射.
例 设 X 1 ,1 ,Y , ,
X Y
T
x
tan
2
x
则T 是 X 到 Y 的映射.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例 试说明函数 f x 1 sin 1 在 x 0 的任何空心邻
xx
域内是无界函数.
解 只要证明在 x 0 的任何空心邻域内,无论对怎样的
正数 M 0,总是存在该邻域内一点 x 0 ,使得
f x0 M.
1
现设
M
0,取
x0
2n
/
,
2
其中取
n
1
2
M
2
的正整数,
并且使得 x 0 在空心邻域内,
例:设 X R ,Y 1 ,1 ,Z 0 ,1 ,
X Y,
T1
x
sin
x,
Y Z,
T2
y
y2,
则复合映射T2 T1为
X Z, T x(sinx)2.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同济第三版-高数-(8.1) 第一节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解析
• 作定义域的图形 定义域由三个不等式表出。其中, 不等式 0 < x 2a 表示介于 y 轴和直线 x = 2a 间的平
面区域,它不含 y 轴,但包含直线 x = 2a . 不等式 0 < y 2 2ax 表示抛物线 y 2 = 2ax 下方、x 轴
上方的区域,它包含该抛物线,但不含 x 轴。 结合前两组不等式,不等式 0 2ax x2 y 可改
1
2ax x 2 y
1,
可解得
2ax x 2 y ,
y 0.
x 2a x 0.
由
1
y2 2ax
1,
可解得
0
y2
2ax ,
x 0 .
0 x.
综合两不等式组求得函数定义域为
D f x, y 0 x 2a, 0 y2 2ax, 0 2ax x 2 y .
知,它们之间具有联系
R
R1R2 . R1 R2
R1
R
R2 在这一问题中,当 R1、R2 在集合
{( R1, R2 )R1> 0 , R2 > 0 }
内取定一组值( R1, R2 )时,R 的对应值就随之确定。
以上三个问题的具体意义虽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 性质,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受到两个变量的影响和制约, 抽像出这些共同性质就得出以下二元函数的定义。
写成 x > 0 ,y > 0 ,( x - a )2+ y 2 a 2,因此该表示圆周 ( x - a )2 + y 2 = a 2 的外部位于 x 轴上方的区域,且包含 圆周,但不含 x 轴。
y
y2 2ax
D
0 y2 2ax
x a2 y2 a2
Df
:
大一上学期同济版高数第八章点积叉积
i
j
ay
bx by 5(2 j k ) 5c1 ,
a z 3 2 4 10 j 5k , bz 1 1 2
k
i
j
k
c1 0 2 1 c j k . c1 5 5
2 2 | c1 | 2 1 5 ,
(11,7,1) i j k b a 1 2 3 (11,7,1) 2 3 1
25
例3
b 求与 a 3i 2 j 4k , i j 2k
都垂直的单位向量.
解 c a b ax
a z bz ( k k )
(a y bz a z by ) i (a z bx a x bz ) j (a x by a y bx ) k
k
i
j
20
向量积还可用三阶行列式表示
二阶行列式
a c
b d
ad bc
7 3 4 5
35 (3) 4 47
高等数学
第三十八讲
1
第二节 数量积 向量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八章
2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引例. 设一物体在常力 F 作用下, 沿与力夹角为
的直线移动, 位移为 s , 则力F 所做的功为 W F cos s F s cos 1. 定义
设向量 a , b 的夹角为 , 称
例6. 设均匀流速为 的流体流过一个面积为 A 的平 面域 , 且 与该平面域的单位垂直向量 为).
的夹角为
求单位时间内流过该平面域的流体的质量P (流体密度
同济六版高等数学第八章第一节课件
•于是得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式
•下页
•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1.向量的模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设向量r=(x, y, z), 作, 则 • 设有点A(x1, y1, z1)和点B(x2, y2, z2), 则
•=(x2, y2, z2)-(x1, y1, z1)•=(x2-x1, y2-y1, z2-z1), •于是点A与点B间的距离为
•下页
•坐标面 •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任意两个坐标轴可以确定一个 平面, 这种平面称为坐标面. • 三个坐标面分别称为xOy 面, yOz面和zOx面. •卦限 • 坐标面把空间分成八个部分, 每 一部分叫做卦限, 分别用字母I、II、 III、IV等表示.
•下页
❖向量的坐标分解式 • 以OM为对角线、三条坐标轴为棱作长方体, 有
• 当两个平行向量的起点放在同一点时, 它们的终点和公
共的起点在一条直线上. 因此, 两向量平行又称两向量共线.
•下页
•向量的平行 • 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就称这两个 向量平行. 向量a与b平行, 记作a//b. • 零向量认为是与任何向量都平行.
•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 当两个平行向量的起点放在同一点时, 它们的终点和公 共的起点在一条直线上. 因此, 两向量平行又称两向量共线. • 设有k(k3)个向量, 当把它们的起点放在同一点时, 如果 k个终点和公共起点在一个平面上, 就称这k个向量共面.
•下页
•向量的相等 • 如果向量a和b的大小相等, 且方向相同, 则说向量a和b 是相等的, 记为a=b.
• 相等的向量经过平移后可以完全重合•>>>
.
•下页
•向量的相等 • 如果向量a和b的大小相等, 且方向相同, 则说向量a和b 是相等的, 记为a=b. •向量的模 • 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
同济版高等数学第二册8-1
2. 方向角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 空间两向量的夹角的概念:
a 0, b 0, a b 的夹角 向量a 与向量 (a , b ) (b , a ) (0 )
记为 r ( x, y, z )
向径: r OM (点M关于原点O)
( x, y, z ) 既表示向量 OM的坐标, 又表示点 M的坐标.
1 1 空间的点 有序数组 ( x , y , z )
称为点M的坐标,x称为横坐标, y称为纵坐标, z称为竖坐标. 记为 M ( x, y, z ) 特殊点的坐标表示: 坐标轴上的点 P , Q , R, 坐标面上的点 A, B , C , O(0,0,0)
5 1 (1 3)a 1 5 b 2 5
5 2a b . 2
设 是一个数,向量a 与 的乘积a 规定为 (1) 0, a 与a 同向, | a | | a |
表示与非零向量 设ea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z
R(0,0, z )
B(0, y , z )
C ( x,0, z )
M ( x, y, z )
o
Q(0, y ,0)
y
x
P ( x ,0,0)
A( x , y ,0)
z
坐标轴 : 轴 轴
O
x
坐标面:
y
轴
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运算的坐标表达式
a (a x , a y , az ), b (bx , by , bz ),
PP2 ( x )2 12 ( 1)2 x 2 2,
同济版高等数学第八章习题PPT
z
在三个坐标面上的投影.
解:
z x2 y2
得
x2 y2 4
x0
y
z 4
故旋转曲面在xoy面上的投影为:
x2
y2
4
z x2 y2
z 0
x 0
得 z y2
故旋转曲面在yoz面上的投影为:由 z y2和z 4围成
z x2 y2
y 0
得 z x2
故旋转曲面在xoz面上的投影为:由 z x2和z 4围成
cos z r
z x2 y2 z2
方向余弦的性质:
四、 两向量的数量积 (内积)
设
a
( ax ,ay ,az ),
b (bx ,by ,bz ),
a b axbx a yby azbz
五、两向量的向量积 (叉积、外积)
1.向量 c 方向: c a , c b 且符合右手规则
的方向向量
ijk
S 0 1 1 (0,1,1)
过点
10 (1,1,1)
0 作以
S
(0,1,1)为法向量的平面
yz0
求解直线与平面的垂足
y
x
z 0
1
0
y z 0
得垂足为:
0,
1 2
,
1 2
所求平面垂直于平面 z 0,
从而设方程为: Ax By D 0
平面过点
(1,1,1)
M 0 , M1 , M 2 三点共线 M 0M1 // M 0M 2
t1 0, t2 2
M1 (0,0, 1), M 2 (2, 2,3) L: x 1 y 1 z 1
112
L1
L2
M0 M2
M1 L
高数(同济三版)第八章习题课
P x, y dx Q x, y dy
y1 y0
P x, y0 dx Q x1 , y dy
x0
Q x0 , y dy P x, y1 dx.
y0 x0
y1
x1
此时,
u x, y
(1)平面曲线
L
2.积分方法 (1)平面曲线
x x t L: y y t
b a
t : a b,
x t , y t x t Q x t , y t y t dt. Pdx Qdy P
1 y yds s L 1 2 2 a 1 cos t x y dt 4a 0 2a 2 t 4 1 cos t sin dt a 0 4a 2 3
y
O
a
x
4 4 即,质心坐标 a, a . 3 3
例
求I
解 曲线弧长
O
a
x
s ds
L
0
x2 y2 dt
2
0
a 1 cos t a 2 sin 2 t dt
2
a
0
2 2 cos t dt
0
2a
t sin dt 4a. 2
1 x xds s L 1 2 2 a t sin t x y dt 0 4a 2a 2 t 4 t sin t sin dt a 0 4a 2 3
b
L : ,
同济高数教案终审稿)
同济高数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A={a, b, c, d, e, f, g}.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A={a1, a2, × × ×, a},nM={x | x具有性质P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几个数集:N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N={0, 1, 2, ×××, n, ×××}. N+={1, 2, ×××, n,×××}.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Z ={×××, -n , ×××, -2, -1, 0, 1, 2, ×××, n , ×××}. Q 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 },|{互质与且q p q Z p qp+∈∈=N Q 子集: 若xA , 则必有xB ,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为A ì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éA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 A ìB 且B ìA , 则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 =B .若A ìB 且A 1B ,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 例如,N ≠⊂Z ≠⊂Q ≠⊂R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 集合的运算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 èB , 即A èB ={x |xA 或xB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B , 即AB ={x |xA 且xB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 \B , 即A\B={x|xA且xB}.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 为A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集合运算的法则: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1)交换律AèB=BèA, AB=BA;(2)结合律 (AèB)èC=Aè(BèC), (AB)C=A(BC);(3)分配律 (AèB)C=(AC)è(BC), (AB)èC=(AèC)(BèC);(4)对偶律 (AèB)C=A C B C, (AB)C=A CèB C.(AèB)C=A C B C的证明:x(AèB)C xAèBxA且xBxA C且xB C xA C B C, 所以(AèB)C=A C B 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A′B={(x, y)|xA且yB}.例如, R′R={(x, y)| x R且y 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3. 区间和邻域有限区间:设a<b, 称数集{x|a<x<b}为开区间, 记为(a, b), 即(a, b)={x|a<x<b}.类似地有[a, b] = {x | a £x£b }称为闭区间,[a, b) = {x | a£x<b }、(a, b] = {x | a<x£b }称为半开区间. 其中a和b称为区间(a, b)、[a, b]、[a, b)、(a, b]的端点, b-a称为区间的长度.无限区间:[a, +¥) = {x | a£x }, (-¥, b] = {x | x < b } , (-¥, +¥)={x | | x | <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邻域: 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 记作U(a).设d是一正数, 则称开区间(a-d, a+d)为点a的d邻域, 记作U(a, d), 即U(a, d)={x | a-d< x < a+d}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x | | x-a|<d}.其中点a称为邻域的中心, d称为邻域的半径.去心邻域 U(a, d):U(a, d)={x |0<| x-a |<d}二、映射1. 映射的概念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则称f 为从X到Y的映射, 记作f : XY ,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 并记作f(x), 即y=f(x),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 集合X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X ;X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 记为R f, 或f(X), 即R f=f(X)={f(x)|xX}.需要注意的问题: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1)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集合X , 即定义域D f =X ; 集合Y , 即值域的范围: R f ìY ; 对应法则f , 使对每个xX , 有唯一确定的y =f (x )与之对应.(2)对每个xX , 元素x 的像y 是唯一的; 而对每个yR f , 元素y 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 映射f 的值域R f 是Y 的一个子集, 即R f ìY , 不一定R f =Y .例1设f : RR , 对每个x R , f (x )=x 2.显然, f 是一个映射, f 的定义域D f =R , 值域R f ={y |y 30}, 它是R 的一个真子集. 对于R f 中的元素y , 除y =0外, 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 如y =4的原像就有x =2和x =-2两个.例2设X ={(x , y )|x 2+y 2=1}, Y ={(x , 0)||x |£1}, f : X Y , 对每个(x , y )X , 有唯一确定的(x , 0)Y 与之对应.显然f 是一个映射, f 的定义域D f =X , 值域R f =Y . 在几何上, 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 轴的区间[-1, 1]上.(3) f :]2 ,2[ππ-[-1, 1], 对每个x ]2,2[ππ-, f (x )=sin x . f 是一个映射, 定义域D f =]2,2[ππ-, 值域R f =[-1, 1]. 满射、单射和双射:设f是从集合X到集合Y的映射, 若R f =Y, 即Y中任一元素y都是X中某元素的像, 则称f为X到Y上的映射或满射; 若对X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1x 2, 它们的像f(x 1)1f(x 2), 则称f为X到Y的单射; 若映射f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则称f为一一映射(或双射).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设f是X到Y的单射, 则由定义, 对每个yR f , 有唯一的xX, 适合f(x)=y, 于是, 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到X的新映射g, 即g : R f X,对每个yR f , 规定g(y)=x, 这x满足f(x)=y. 这个映射g称为f的逆映射, 记作f -1, 其定义域1-D=R f , 值域1-f R=X .f按上述定义, 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 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设有两个映射g : XY 1, f : Y 2Z,其中Y 1ìY 2. 则由映射g和f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 它将每个xX映射成f[g(x)]Z . 显然,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到Z的映射, 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和f构成的复合映射, 记作f o g, 即f o g: X Z,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组(f o g)(x)=f[g(x)], xX .应注意的问题:映射g和f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 g的值域R g必须包含在f的定义域内, R gì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映射. 由此可以知道, 映射g和f的复合是有顺序的, f o g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也有意义. 即使f o g与g o f都有意义, 复映射f o g与g o f也未必相同.例4 设有映射g : R[-1, 1], 对每个x R, g(x)=sin x,映射f : [-1, 1][0, 1], 对每个u[-1, 1], 2f-u=.1)(u则映射g和f构成复映射f o g: R[0, 1], 对每个x R, 有xfxfgg-.x===f=)sin1xcos|)|)((2x(sin[()]三、函数1. 函数概念定义设数集DìR, 则称映射f : D R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 通常简记为y=f(x), xD,其中x称为自变量, y称为因变量, D称为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D.应注意的问题:记号f和f(x)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表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法则, 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 但为了叙述方便,习惯上常用记号“f (x ), xD ”或“y =f (x ), xD ”来表示定义在D 上的函数, 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f .函数符号: 函数y =f (x )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 也可改用其它字母, 例如“F ”, “j ”等. 此时函数就记作y =j (x ), y =F (x ). 函数的两要素: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其值域总在R 内, 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 及对应法则f .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对应法则也相同, 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 否则就是不同的. 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 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 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求定义域举例:求函数412--=x xy 的定义域.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 10, 且x 2 -430. 解不等式得| x |3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 ={x | | x |32}, 或D =(-¥, 2]è[2,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在函数的定义中,对每个xD , 对应的函数值y 总是唯一的, 这样定义的函数称为单值函数. 如果给定一个对应法则, 按这个法则, 对每个xD , 总有确定的y 值与之对应, 但这个y 不总是唯一的, 我们称这种法则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 例如, 设变量x 和y 之间的对应法则由方程x 2+y 2=r 2 给出. 显然, 对每个x [-r , r ],由方程x 2+y 2=r 2,可确定出对应的y 值, 当x =r 或x =-r 时, 对应y =0一个值; 当x 取(-r , r )内任一个值时, 对应的y 有两个值. 所以这方程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对于多值函数, 往往只要附加一些条件, 就可以将它化为单值函数, 这样得到的单值函数称为多值函数的单值分支. 例如, 在由方程x 2+y 2=r 2给出的对应法则中, 附加“y 30”的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3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得到一个单值分支221)(x r x y y -==; 附加“y£0”的条件, 即以“x 2+y 2=r 2且y £0”作为对应法则, 就可得到另一个单值分支222)(x r x y y --==.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 这在中学里大家已经熟悉. 其中, 用图形法表示函数是基于函数图形的概念, 即坐标平面上的点集 {P (x , y )|y =f (x ), xD }称为函数y =f (x ), xD 的图形. 图中的R f 表示函数y =f (x )的值域. 函数的例子:例. 函数⎩⎨⎧<-==0||x x x y . 称为绝对值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0, +¥).例. 函数⎪⎩⎪⎨⎧<-=>==01000 1sgn x x x x y .称为符号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1, 0, 1}. 例 设x 为任上实数. 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称为x 的整数部分, 记作[ x ]. 函数y = [ x ]称为取整函数. 其定义域为D =(-¥, +¥), 值域为R f =Z . 0]75[=, 1]2[=, [p ]=3, [-1]=-1, [-3. 5]=-4.分段函数: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 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例。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一上学期同济版高数第八章曲面方程
F ( x, y, z ) 0
z
S
o
求曲面方程. x (2) 已知方程时 , 研究它所表示的几何形状
y
( 必要时需作图 ).
8
例1. 求动点到定点
方程.
距离为 R 的轨迹 依题意
解: 设轨迹上动点为
故所求方程为
特别,当M0在原点时,球面方程为
( x x0 ) 2 ( y y0 ) 2 ( z z0 ) 2 R 2 z
方程 G ( y, z ) 0 表示柱面,
母线 平行于 x 轴; 准线 yoz 面上的曲线 l2.
x
l1
y
zl 2
y
x
z
l3
方程 H ( z, x) 0 表示柱面,
母线 平行于 y 轴;
准线 xoz 面上的曲线 l3.
x
y
49
注:柱面方程与坐标面上的曲线方程容易混淆,
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应该注意。 一般在xoy面上的曲线,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应该
z
x2 y2 z 2 2 2 1 ( a, b, c 为正数 ) 2 a b c 平面 z z1 上的截痕为 椭圆.
平面 y y1上的截痕情况:
x
y
1) y1 b 时, 截痕为双曲线:
y12 x2 z 2 2 1 2 (实轴平行于x 轴; 2 a c b y y1 虚轴平行于z 轴)
10
二、旋转曲面
定义2. 一条平面曲线 绕其平面上一条定直线旋转
一周 所形成的曲面叫做旋转曲面. 该定直线称为旋转
轴 . 例如 :
11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母线在坐标面,轴是坐标轴的 旋转曲面. 建立yoz面上曲线C 绕 z 轴旋转所成曲面的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A= OA OA = 6( 1 , 2
o
2 1 , ) 2 2 = (3, 3
2, 3)
故点 A 的坐标为 (3, 3 2, 3).
作业 P13:13, 18
平行向量对应坐标成比例:
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r r 当a ≠ 0 时 ,
bx by bz = = ax ay az
bx = λ ax by = λ ay bz = λ az
r r r ② 3 x −2 y = b r r 其 a = 2,2 , b = −1,− 2 . 中 ( 1, ) ( 1, )
及实数 λ ≠ −1,
AM = λ MB AM = OM − OA MB = OB − OM
OM − OA = λ (OB− OM )
得 即
A
M B
o
A
B M
1 ( OA + λ OB ) OM = 1+λ 1 (x + λx , y + λy , z + λz ) 2 1 2 1 2 1+λ 1
说明: 说明 由
r r的夹角. a,b
z
r γ r β o α x
y
x x cosα = r = r x2 + y2 + z2 y y cos β = r = r x2 + y2 + z2 z z cos γ = r = r x2 + y2 + z2
方向余弦的性质:
z
r γ r β o α x
y
例7. 已知两点
2
2
2
解得 思考: 思考
故所求点为 M(0, 0, 14 ) .
9
(1) 如何求在 xoy 面上与A , B 等距离之点的轨迹方程? (2) 如何求在空间与A , B 等距离之点的轨迹方程 ?
(1) 设动点为 M(x, y , 0),利用 MA = MB , 得 且 (2) 设动点为 M(x, y , z), 利用 MA = MB , 得 例6. 已知两点
z
沿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分向量 分向量. 分向量
r r 设 a = ( ax , ay , az ), b = (bx , by , bz ) , λ 为 数, 实 则 r r a ±b = (ax ± bx , ay ± by , az ± bz ) r (λ a , λ a , λ a ) λa = x y z
3. 向量与数的乘法
r λ 是一个数 , λ 与 a 的乘积是一个新向量, 记作 λ a .
规定 :
r r 1a = a ; r r r r 总之: λa = λ a −1a = −a ; r r r 运算律 : 结合律 λ(µ a) = µ (λ a) = λ µ a
r r r r λ(a + b) = λ a + λ b 1 r ro r r r a. 因此 a = a ao 则 单 向 a = a 有 位 量 r
分配律
定理1. 设 a 为非零向量 , 则 定理 a∥b b=0 a , b 同向 a , b 反向 (λ 为唯一实数)
a∥b
例1. 设 M 为 解:
ABCD 对角线的交点,
试 a 与b 表 MA, MB, MC, MD. 用 示
a +b = AC b −a = BD
MC = 1 ( a + b) 2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部分 向量代数 第二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
在三维空间中: 空间形式 — 点, 线, 面 数量关系 — 坐标, 方程(组) 坐标, 方程( 基本方法 — 坐标法, 向量法 坐标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一、向量的概念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模、方向角、 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o
和
求
AB = 1 (3 , 1, − 2) 解: AB = 14 AB 3 1 −2 ) =( , , 14 14 14
2. 方向角与方向余弦 设有两非零向量 记作 类似可定义向量与轴, 轴与轴的夹角 . 与三坐标轴的夹角α , β , γ 为其方向角 方向角. 方向角 方向角的余弦称为其方向余弦 方向余弦. 方向余弦 x x cosα = r = r x2 + y2 + z2 任取空间一点 O , 称 ϕ =∠AOB (0≤ ϕ≤ π ) 为向量
对两点 与 因
P x
= x2 + y2 + z2
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x2 − x1) + ( y2 − y1) + (z2 − z1)
2 2
2
例5. 在 z 轴上求与两点 离的点 .
及
等距
解: 设该点为 M(0, 0, z) , 因 MA = MB , 为
(−4) +1 + (7 − z) = 32 + 52 + (−2 − z)2
= −2 MA = −2 MB
MD = 1 ( b − a) 2
D
b
C
∴ MA = − 1 ( a + b) MB = − 1 (b − a) A 2 2
M a B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过空间一定点 o , 由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按右手规则 组成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
z z 轴(竖轴)
的坐标为 M(x, y , z), 则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 任意向量 r 可用向径 OM 表示.
OM = ON + NM = OA + OB + OC
r r r r r = x i + y j + z k = (x , y , z )
此式称为向量 r 的坐标分解式 , 坐标分解式
C r r r r M k j B ro y i A N x
和
计算向量
的模 、方向余弦和方向角 . 解:
M1M2 = ( 1− 2, 3− 2 , 0− 2 )
= (−1, 1, − 2 )
(−1)2 +12 + (− 2)2 = 2
1 cos β = , 2 2π , 3
2 cosγ = − 2 3π 4
π
3
,
例8. 设点 A 位于第一卦限, 向径 OA 与 x 轴 y 轴的夹 角依次为 π , π , 且 OA = 6, 求点 A 的坐标 . 3 4 解: 已知 α = π , β = π , 则 3 4 2 2 2 cos γ =1− cos α − cos β = 1 4 因点 A 在第一卦限 , 故 cosγ = 1 , 于是 2
1 (x + λx , y + λy , z + λz ) 2 1 2 1 2 1+λ 1 A 得定比分点公式 定比分点公式: 定比分点公式 M x1+λ x2 y1+λ y2 , , B 1+λ 1+λ z1+λ z2 o 1+λ A 当λ =1时 点 M 为 AB 的中点 ,于是得 ,
中点公式: 中点公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a + b) + c
c
b+ c b
b a+ b
三角形法则:
a + (b + c )
a
a+ b
b
a+ b
a
运算规律 : 交换律
a +b = b + a 结合律 ( a + b) + c = a + (b + c ) = a + b + c
a
2. 向量的减法
a
三角不等式 (同向等号成立) (反向等号成立)
解: 2×① -3×② , 得
例2. 求解以向量为未知元的线性方程组 r r r ① 5 x −3 y = a
r r r x = 2a − 3b = (7, −1,10)
代入②得 r 1 r r y = (3 x − b) = (11, − 2,16) 2
例3. 已知两点 在AB直线上求一点 M , 使 解: 设 M 的坐标为 如图所示
一、向量的概念
向量: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的量称为向量 (又称矢量). 表示法: 有向线段 M1 M2 , 或 a , 向量的模 : 向量的大小, 向径 (矢径): 起点为原点的向量. 自由向量: 与起点无关的向量. 单位向量: 模为 1 的向量, 零向量: 模为 0 的向量,
M1 M2
1. 向量的加法 平行四边形法则:
坐标轴上的点 P, Q , R ;
坐标面上的点 A , B , C
z
R(0,0, z)
B(0, y, z)
C(x, o, z)
o
r
M
y
Q(0, y,0)
x P(x,0,0)
A(x, y,0)
z
坐标轴 :
o
y
x
坐标面 :
2. 向量的坐标表示
r r r 以i , j , k 分 表 x, y , z 轴 的 位 量 , 设点 M 别 示 上 单 向
x1+ x2 , 2
y1+ y2 , 2
z1+ z2 2
B M
向量的模、方向角、 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1. 向量的模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R
o
z
M Q y
N
r r 设 r = (x, y , z ), 作OM = r , 则有 r r = OM = OP + OQ + OR
由勾股定理得
r r = OM
yoz面
• 坐标原点 • 坐标轴 • 坐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