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合集下载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_林承焰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_林承焰

第28卷 第2期2007年3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28M ar.N o.22007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林承焰,男,1963年9月生,1997年获石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研究。

E O mail:lincy @h dpu 1edu 1cn文章编号:0253O 2697(2007)02O 0069O 04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林承焰 张宪国 董春梅(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摘要: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

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b 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

利用90b 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 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沉积微相;构造解释;90b 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分频技术中图分类号:P 6311445 文献标识码:AConcept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Lin Chengyan Zhang Xianguo Dong Chunmei(F acul ty of Geo -R esour ce and I nf ormation,China Univ er s ity of Petroleum,Do ngy ing 257061,China)Abstract :Seismic sedimentolog y is the use of seismic infor mation in the study on sedimentar y ro cks and their for mation processes.I tis a new marg inal intersection subject follo wing the seismic st ratig ra phy and sequence st ratig raphy.I t emphasizes that seismic events do n .t alw ays fo llow the isochronal depo sitio nal surfaces.T he key metho ds for resear ching the seismic sedimentolog y include 90b -pha -sing co nv ertion,str at al slicing and frequency deco mpo sion.T he application of the key techniques co mbined w ith o ther geophysical technolog ies in the microfacies r esear ch under t he isochronal strata framew ork show ed the favo rable pro spect in petr oleum ex plo ra -t ion and develo pment.T he ev aluatio n o f reservo ir in Guanjiapu a rea of Dagang O il Field based on the seismic attr ibutes and well log data analy ses using the concept o f seismic sedimentolog y settled a stro ng base fo 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T he str ucture inter -pretat ion of S O il F ield in P eru using the seismic sedimento lo gic metho ds w as helpful to construct an accur ate structural model and find the new low -amplitude tr aps.Key words :seismic sediment olo gy ;sediment ary micro facies;str ucture int erpretation;90b -phasing co nv ertio n technique;strata l sl-icing ;fr equency deco mpo sing techno lo gy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震沉积学综述

地震沉积学综述

地震沉积学综述樊 浩(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124010)摘要:从“地震沉积学”概念提出到现在,地震沉积学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其理论体系及方法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地震沉积学结合地质规律,尤其是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模式的指导,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岩的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进行宏观研究。

地震沉积学的技术手段包括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及分频解释等。

其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地层切片的建立,地震资料相位转换及分频解释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概念;发展历史;方法技术;热点问题Review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Fan Hao(Haina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ranch of Liaohe oil field,124010)Abstract : "sedimentology" concept to now, seismic sedimentology has experienced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it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method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being improved.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geological law,in particular the guid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nd geophysical techniques of modern sedimentary depositional systems,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plane development research.Seismic sedimentology techniques include phase-change,strata slice and divide interpretation. Hot issues its current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strata slices,seismic data conversion phas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interpretation.Keywords :seismic sedimentology;concepts;historical development;Technical; hot issues 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勘探的设备和仪器的更新换代,地震勘探技术日益成熟,在油气勘探领域的作用有增无减。

揭开地震沉积学的神秘外衣

揭开地震沉积学的神秘外衣

揭开地震沉积学的神秘外衣地震沉积学是研究地震引起的沉积物变化过程的学科,它对我们研究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构建地震地质模型以及预测未来地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介绍地震沉积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来揭开这门神秘学科的外衣。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地震沉积学是指地震引起的沉积物变化过程的研究。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造成地球表面物质的破坏和变动,使得上覆的岩石、土壤和沉积物发生变化。

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表流体和沉积物运动以及变形而导致的沉积物成因和沉积特征的改变,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沉积物的成因、结构、地质时代、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探索,地震沉积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地震活动史和活动特点的重要线索。

地震沉积学的特点地震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地震特征,这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地震沉积物的破碎、断裂和倾向性排序。

其次,随着地震能量的增大,地震沉积物中的颗粒尺度和厚度的变化显著增加,沉积速度也变得更快。

此外,地震沉积物中通常含有植物的碎片、根系、腐植物或腐殖质等,这些残留物可以为研究地震活动历史和地震引起的环境变化提供线索。

地震沉积学的应用地震沉积学在地震研究、地质灾害研究、地质资源勘探和环境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震研究地震沉积学可以为地震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地震沉积物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强度等信息,为地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质灾害研究地震和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地震和其它地质灾害的联系及其危险程度的信息,为我们制定灾害防治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地质资源勘探地震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资源信息,如烃类、金属矿产等。

通过对地震沉积物的分析可以探测到这些矿产资源的矿床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环境研究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揭示地震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如土地利用变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的应用的报告,600字
报告题目: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正确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地震沉积学技术可为我们提供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的重要帮助。

地震沉积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构造-环境-岩性-
沉积与物理-化学-生物有关的沉积与地震地层学。

它由三种不
同的技术组成: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由于其丰富的信息内容和深度的可视效果,它可以实现深入研究大范围、深度和复杂情况,更好地了解湖泊浊积砂体中的沉积特征。

此外,地震沉积学还能够结合差异分析,将其与地质学的概念相结合,识别湖泊浊积砂体中的砂体及其结构特征。

地震地层学则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湖泊中存在的表面和底部形态特征。

除此之外,地球物理非线性观测技术也可以更加精确地识别湖泊浊积砂体中存在的构造,物性差异,以及其他地质特征。

总之,地震沉积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根据湖泊浊积砂体中的砂体特征,结合地质学的知识,有效的识别湖泊的沉积特征,准确的识别出湖泊浊积砂体中的构造,物性差异以及其他地质特征。

因此,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可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沉积学研究中的方法和技术

地震沉积学研究中的方法和技术

地震沉积学研究中的方法和技术地震沉积学是地质和水文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地壳构造及构造背景下沉积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模式和地质环境。

地震沉积学研究是从地壳构造和岩石构造出发,以深入探讨沉积过程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的。

本文将系统介绍地震沉积学研究中的方法和技术,并就研究思路、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方法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涉及地震记录分析、地质调查、地质实验等几个方面。

1、地震记录分析地震记录分析主要指从地震波动的形态特征、强度及传播衰减等几个方面分析地震波动的变化,用以掌握地质结构起伏、构造幅度、深度结构及地层的位置、厚度等信息。

2、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从地震沉积中获取完整的地质构造、构造演化、岩性组成等研究内容。

此外,地质调查还可以检测和表征沉积层序以及沉积物的特性、沉积环境等,从而揭示构造演化历史、沉积环境变迁等研究结果。

3、地质实验地质实验是地质学研究中各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是阐明沉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实验主要包括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实验。

室内模拟实验主要模拟地质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地震沉积过程,以验证岩石地质成因及其变化规律;而现场实验则主要包括地震沉积的岩性、粒度、沉积环境等检测,为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数据。

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可溶性物质的迁移、地层的演化和古地貌恢复等方面。

1、可溶性物质的迁移地震沉积学研究深入解析了可溶性物质运动规律,如盐溶解率、二次溶解率、孔隙水流速等,有助于提高石油勘探和开发效率,也有助于避免水污染和矿山的污染。

2、地层的演化地震沉积学研究可以深入解析沉积环境演变和岩层演变,从而揭示大地构造变迁的规律,并有助于提高地球科学研究的效率。

3、古地貌恢复通过地震沉积学研究,可以还原深层地质结构,从而恢复古地貌,有助于检测、预测和控制现代地貌演变以及异常地貌变化,使现代地貌研究有了极大的进步。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沉积相揭示了煤层的沉积环境、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煤层地质概念模型。

在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与沉积相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参数清晰地展现了物源来向、沉积范围、赋煤范围等特征,采模拟计算方法对沉积相作精细划分,合理推测煤层的赋存范围及验证孔位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标签:地震相;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引言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也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

一定的沉积环境有其特定的物质表现,沉积相揭示了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煤层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沉积相的研究,揭示了沉积相和煤层及其物性的控制关系,从而帮助工程师建立地质概念模型,了解该地区的沉积环境指导下步地质工作。

因此,沉积相的研究对煤田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对沉积环境的分析最令人信服的做法是首先对大量岩心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描述,包括对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方面的全面描述。

然后综合以上描述成果,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古沉积环境作出正确的解释。

然而,对于勘探阶段或开发早期阶段来说,由于测井、钻井取芯资料的限制,岩心资料的地质分析虽然能够正确地解决沉积相及微相,但也只是“一孔之见”对于没有钻探资料的地区,其说服力更是是苍白无力的。

与其它方法相比地震勘探具有高分辨率数据和大范围的沉积环境分析,地震资料蕴涵了丰富的地下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岩性、沉积范围、沉积规律等特征,另一方面,煤层的这些物性特征会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来。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地震资料对沉积相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找煤阶段利用二维地震分析沉积环境给定预测孔位和圈定赋煤范围时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1 方法原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思路是:在区域沉积环境的控制下,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预测,利用地震资料属性成果进行沉积微相研究。

1.1 沉积相与煤层的关系及其在地震资料上的响应以某预测区为例,以往地质资表明本区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中侏罗统夏家街组(J2x);上侏罗统德仁组(J3dr);上侏罗统久大组(J3j)岩性为黄褐、黄灰、灰色中粗粒、细粒凝灰质砂岩、黑色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上侏罗统安民组(J3a);上侏罗统长安组(J3c);下白垩统泉头组(K1q)。

地震沉积学在BZ19-4油田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在BZ19-4油田中的应用
1 0 5 0一=
1 0 5 0 一 : =


j : =
1 1 5 O 一 一 :
_
= = |
NmO


~ \
5 G O A l P 5 I 0 度 , 岩 性 ‰ 长 期 中 期 域 组 嚣


2 层 序 划 分 及 小 层 对 比
明下 段 G R 值 的 变化 反 映 了 气 候 变化 的规 律 性 , G R值 响应 可 以作 为层 序划 分 的可靠依 据 n 。在前 人 研 究 的基础 上 [ 1 - 1 8 ] , 本 文 以湖 盆萎 缩期 气 候变 化 是层 序 发育 的主 控 因素为 理论基 础 ,结合研 究 区区域 沉积 背 景及标 准 井层序 格架 , 建 立 了研 究 区的 层序 地层 格架 。

位 N m I 域
1 2 5 0 一 :
_
1 3 5 0一 :
: = 竺


_

位 Nm I 域
1 3 5 0-:


N ml I
_ l 3 5 0一 :

1 4 5 0一 :
; I _l
I -
个小层 。
3 相 位 调 整
常 规 地 震 资 料 处 理 的最 终 成 果 是 零 相 位 地 震 数 据, 这 种数 据具 有子 波对称 、 中心瓣 ( 最 大振 幅 ) 与反 射 界面 一致 和较 高分辨 率 的优点 ; 但是 , 只有 当地震 反 射
G 8 刚 0 A l 3 P 0 I 度 / 岩 性 0 . 2 ( 2 0 0 旋 回 系 域 组 2 2 0 0 长期 中期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_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_卢春红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_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_卢春红

6 地震属性向沉积相的转变
莱参 1 井水南段的优势相为深湖—半深湖,其 均方根振幅值为 0. 2 ~ 1. 0; 莱浅 3 井的优势相为 扇三角洲前缘,其均方根振幅值为 1. 2 ~ 1. 9。通 过水南段均方根振幅属性的插值细化及与井的相 互对照分析,表明莱浅 3 井位置黄色—深黄色的区 域与砂体较多的前缘相对应,而莱参 1 井浅绿—绿 色的区域代表深湖—半深湖相,再结合莱阳凹陷的 区域构造及地质情况,得到了莱阳凹陷莱阳组水南 段的沉积相展布格局[13]。
[3] 纪友亮,张世奇 .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M].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5 - 80.
[4] 周勇,纪友亮 . 山东省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 组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J]. 古地理学报,2011,13 ( 5) : 519 - 523.
[5] 曾忠,等 .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 析 [J]. 天然气工业,2006,26( 3) : 42 - 43.
! "3
! #1
0.800 0.583 0.566 0.119 0.068
图 4 莱阳凹陷莱阳组水南段能量半衰时属性平面分布 ( SQ2 的湖侵域)
图 5 莱阳凹陷莱阳组水南段沉积相平面图( SQ2 的湖侵域)
第5 期
卢春红等: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
4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6535. 2012. 05. 009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
卢春红1,2 ,纪友亮1 ,潘春孚3
(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2249; 2. 中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6; 3. 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 廊坊 065007)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摘要]地震沉积学是一门主要运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学科。

其研究要依据沉积学的规律并且以地质研究为基础。

此门学科的运用的主要技术有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白云深水区一、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曾洪流提出,地震沉积学是主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对等时地层格架中的沉积相的分布与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它是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储层预测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的边沿交叉学科。

二、最主要的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当前地震沉积学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所以在其研究中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本文主要介绍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这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1地层切片技术地层切片主要是把我们所追踪的一组等时沉积的界面分别作为顶和底,在顶和底之间以相等的间隔的切出一系列的层位,然后沿着这些切出的层位一一生成地层切片。

利用地层切片进行沉积相识别的关键点有:一、由单井沉积相识别地震相,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二、通过单井相推断沉积环境,并建立其沉积相模式,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由于精细研究的需要,本文对白云深水区珠江下及珠海组目的层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划分,将对LST21、ZHSQ6、ZHSQ5、ZHSQ4作分析,其中从上到下分别为SQ21的低位砂、ZHSQ6高位低位砂、ZHSQ5高位砂、ZHSQ4低位砂层段。

为了达到对沉积过程精细研究的目的,将砂组层分别内插了8个层位。

在选择与地质等时界面相对应的地震同相轴作参考时,可选取与层序边界和最大洪泛面相对应的反射同相轴,对区域性地质界面加以追踪。

本次研究以层序顶底界面为边界进行等比例层位内插,生成内插层位,通过对内插后的层位沿层开了一个小的时窗,在小时窗内进行沿层属性的提取,由于小时窗内包含的信息具有统计特征,比单样点的振幅更具有地质沉积上的意义,所以这样做的结果更能精确客观的反映地下的沉积现象。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及相关技术研究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及相关技术研究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及相关技术研究刘宏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地震沉积学是新兴的一门学科,不仅包含着沉积学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地震技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提出至今,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且在“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召开之后,这门新兴学科在社会中的被关注度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状态。

本文将就地震沉积学概念以及其相关技术展开全面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地震沉积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沉积岩;地震沉积学;地震资料;研究技术地震沉积学就本质而言,就是利用地震信息对沉积岩内部结构以及形成过程等综合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特点【1】。

但其研究方向与研究手段均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别。

为了对地震沉积学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首先应对其学科概念进行深层次剖析。

一、地震沉积学在早期阶段,“地震沉积学”被认定是通过对地震资料研究,对沉积岩与其形成进行探寻的学科。

但后期有学者认为,该学科应该属于沉积学研究范围,所以认为该学科应该被定义为是以现代沉积环境与高精地震材料为基础,结合“露头古沉积环境”,对沉积单元内部机构、沉积过程以及三维几何形态进行识别的学科【2】。

从多种概念中不难认识到,地震沉积学是运用地震资料对等时地层格架内底层沉积进行研究的,属于地震资料在储层分析定量化以及沉积学研究应用的产物。

所以可以将地震沉积学定义成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精细沉积学模式以及相应物理技术手段,对等时地层格架内部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的学科【3】。

二、地震沉积学实用技术(一)90°相位转换就现今技术条件下,地震道90°相位转换技术属于目前最为有效且成本最低的地震资料岩性标定方式。

该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地震沉积学研究水平。

就概念而言,90°相位转换技术就是一种对地震相位进行90°旋转的技术,地震相位谱函数包含测量振幅以及波形两种。

地震沉积学软件初步应用交流---海拉尔中心

地震沉积学软件初步应用交流---海拉尔中心

砂体及油层发育特征
三肇地区扶一油层组下砂岩组沉积相图 卫19
三肇地区扶一油层组中砂岩组沉积相图 三肇地区扶一油层组上砂岩组沉积相图
卫19
卫19
芳381
徐13
芳381
徐13
芳381
徐13
芳381
徐13
源13
源13
源13
源13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受南北物源的控制,扶二和扶一下、中砂岩组以 分流平原亚相为主,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等沉积 微相类型,扶一上砂岩组水体进一步扩张,以前缘亚相为主,发育水下 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类型
地震沉积学软件初步应用交流
地质研究中心海拉尔研究中心
2014年1月
汇报提纲
一、研究区地震地质背景 二、地震沉积学初步应用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设想
肇35工区
芳38试 验区
(一)试验区概况
截至2012年底,第八采油厂扶余油 层探明储量7410.66万吨,动用地质储量 840.81万吨,未动用储量6569.85万吨, 剩余储量丰度低,分布零散,砂体规模小。 已开发芳48注气和州6注水试验区开发效 果差,具有平均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 采收率低,单井地面投资高等特点。
F21小层:1口井发育 有效厚度:1.8m
√ F22小层:5口井发育
有效厚度:1.2m~3.5m

研究区主要有两 条分支河道由南 向北流入。
芳38区块F16沉积微相图
芳38区块扶余油层顶面构造图
(一)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面积:30 km2 探明储量面积:19.12km2 地质储量:946×104t 探评井数:11口 试油井数:8口 工业井数:8口 日产油:1.1t~11.9t,平均5.1t 有效厚度:2.7~11.6m,平均7.1m 平均渗透率:1.04mD 平均孔隙度:12.4% 平均含油饱和度:61.8% 体积系数:1.088 原始气油比:15 m3/m3

地震沉积学探讨及应用_李斌

地震沉积学探讨及应用_李斌

第83卷 第6期2009年6月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V ol.83 N o.6June 2009注:本文为/十五0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4BA616A -04-04)和国家/9730项目(编号2003CB214606)资助成果。

收稿日期:2008-07-13;改回日期:2008-11-10;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李斌,男,1977年生。

1996~2003年于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学习,获石油地质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6年于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2006~2008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作博士后研究,现为西南石油大学教师,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成藏研究。

Em ail:sourappletree@ 。

地震沉积学探讨及应用李斌1,2),宋岩2),何玉萍3),刘力辉4)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北京,100083;3)中海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4)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内容提要:地震沉积学是在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章阐述了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认为地震沉积学可以按研究尺度分为地震地貌学和储层地震学,从应用角度提出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思路,并首次提出最小等时研究单元的概念,即三相(地震相,测井相,岩芯相)结合研究时井震统一的尺度,是沉积分析时一个最小的地质成图单元。

选择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D 气田上古生界岩性油气藏为例,阐述了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在沉积相分析方面的应用方法,展示了地震沉积学研究技术在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岩相物理分析、多属性地震相分析等方面良好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分频解释;岩相物理学;地震相1 地震沉积学的提出背景地震沉积学是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学科(Zeng et al.,2001;林承焰等,2007)。

曹路通地震沉积学

曹路通地震沉积学

二、90°相位转换技术
2、相位转换
地震90°相位转换储层预测流程(陈文雄等 )
二、90°相位转换技术
3、旁瓣效应
来自于不同地质界面的反射会叠加 在一起
子波旁瓣也占据部分能量,因此实际地 震记录上,既有与地质界面相对应的来 自于子波主瓣的反射轴,又有与地质界 面无关的来自于子波旁瓣的反射轴
最终来自不同地质界面的主瓣和旁瓣 反射叠加在一起,往往会掩盖薄层反 射,极大地增加了薄层识别和解释的 难度
三、地层切片技术
沿 层 切 片
2、地层切片技术的特点
沿层切片是沿某一特定地质反射界面即沿着或平行于追踪地 震同相轴所得的层位进行切片,它更倾向于具有地球物理意 义。它即适应席状的但并非平卧的地层也适应地层的起伏变 化,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倾斜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沉积储层变化 特点,但只适合同倾斜基准面平行的沉积体系, 才能保证提取 的地震属性信息是等时的。
3 研 4
三、地层切片技术
地层切片:以解释的两个等时沉积界面为顶底,在地层的顶 底界面间按照厚度等比例内插出一系列层面,沿这些层面逐 一生成地震属性切片,这种切片比时间切片和岩层切片更加 接近于等时沉积界面。
步骤: 1、选择与地质时间相同的地震参考层。
2、地层时间模型的建立。
3、建立地层切片。
三、地层切片技术
二、90°相位转换技术 不足:
1、本身并没有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4、技术特点
2、应用条件受储层厚度的影响。地震资料只有在 分辨能力窗口内才能准确反映地质体的顶面、底面 和厚度。
二、90°相位转换技术 适用条件
1、地震资料应具备较高品质。
4、技术特点
2、地震资料识别储层的调谐厚度与储 层实际厚度匹配良好。 3、储层界面地震反射特征较为明显。

经典:地震沉积学

经典:地震沉积学

RockStar Tech,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RockStar Tech, Inc.
5
地层切片体的解释:剖面
虚线:某个地质年代时间
圆圈代表了什么??
引自 “Stratal Slicing Makes Seismic Imaging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Easier”(曾洪流,2006)
7
8
, 20 06 3 )
引 自 “ (
How to create and use D Wheeler transformed seismic volumes” Paul de Groot
RockStar Tech, Inc. RockStar Tech, Inc.
进展:三维的Wheeler变换
GeoSeis
2005年2月,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美国 休斯顿召开,标志着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的 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地震地层学、层 序地层学到地震沉积学的发展,意味着地震信 息和技术在沉积学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入。
RockStar Tech, Inc. RockStar Tech, Inc.
4
地震沉积学方法
13
年代地层框架——沉积等时面问题
RockStar Tech, Inc. Rock北St京ar诺T克ec斯h,达I石nc油. 科技有14限公司
单井层序分析
四级基准面旋回:3个
五级基准面旋回:5个
(大致相当于F1.1、F1.2、 F1.3、F2.1、F2.2)
源于地质大学
RockStar Tech, Inc. RockStar Tech, Inc.
更具有实际的地质意义和地球物理意义 地层切片(Stratal Slicing):真实的三维地震模型(曾洪 流,1998) 委内瑞拉Mioceno Norte油田的地震沉积学与区域沉积体系 (曾洪流, 2001)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建立阶段:曾洪流(1998、2001、2003、2005)、 Miall(2002)、Posamentier(2003、2004)、Schlager (2000)、朱筱敏(2006)等先后提出了“地震沉积学” 相关概念,其中朱筱敏在2006年全国古地理及沉积 学学术会议上提出“地震沉积学”的概念较为全面。 2005年和2010年先后在美国Houston召开了第一 届和第二届国际地震沉积学学术会议,推动了地震 沉积学的快速发展(朱筱敏,2013)。朱筱敏(2006)将 “地震沉积学”定义为“以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 地球物理学为理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地质 资料,经过层序地层、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岩心 岩性和沉积相刻度研究,确定地层岩石宏观特征、砂 体成因、沉积体系演化、储层质量及油气分布的地质
收稿日期:2016一09—25
2016年第11、12期
朱其等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155
研究。 地震沉积学主要包括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
两大分支。地震岩性学是将三维地震数据体转换为 测井岩性数据体,在岩性数据体中利用各井点岩性 测井(如GR、SP)以很小的允许误差与井旁道建立 关系,以确保储层段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最佳匹配 (曾洪流等,2011)[2]。地震地貌学是将地震数据进一 步转换为沉积相图。地震地貌学关键是在地震数据 中提取明确地质意义的多种属性,使反射界面的地 貌特征和沉积体系在地震属性平面图上直观成像
内容和研究方法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这对于勘探目的层分析和油藏开发精细描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震沉积学原理;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号:1006—7981(2016)11、12一0154一04
地震沉积学是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 层学、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边缘交叉学科;简单地讲,地震沉积学是应用地震信 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1-4]。“地震沉积 学”问世要追溯到1998年,曾洪流,Henry,Riola等 在((geophysics》上发表利用地震资料制作切片的论 文,并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1]。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农家参谋基层教育-278-NONG JIA CAN MOU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王钰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摘 要】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在多门基础性学科的研究中成长的起来的,根据现如今的进展,地震沉积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目前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从整体上来看,地震沉积学已经可以做到更加精细的划分层序,利用最新技术做到三维地震反演,这对于今后目的层的开发以及油田的持续开发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原理;研究进展;后续认识地震沉积学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基础在于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正是由于这些学科的奠基,地震沉积学才会成为一门比较重要的交叉学科。

地震沉积学最早是在1998年被提到,《地质学》杂志收录了曾洪流教授的一篇关于地震资料制作切片论文地震沉积学的文章,至此,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开始慢慢的被人所熟知。

1 地震沉积学相关原理地震沉积学应用的原理是在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地震资料中沉积体的厚度要比纵向分辨率的四分之一波长要小,并且横向伸展长度比较大的时候,通过运用地震沉积学的相关概念可以使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得到重塑,在得到地震切片的基础上可以对油气勘探与油气储层预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自新世纪之后,“地震沉积学”的概念蓬勃兴起,以朱筱敏为代表的一批国内专家学者对沉积地层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一些基础学科进行了补齐与加强,大大推动了地震沉积学在我国的发展,也为地震沉积学在我国的相关示范应用铺平了道路。

目前,国内外的地震沉积学研究仍然局限于中浅层的碎屑沉积环境,对于碳酸盐沉积环境的一系列研究仍然有待于加强,一批又一批的国内外学者对于碳酸盐层位的探索也为学科的未来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地震沉积学的相关原理主要有两条:1)一般的沉积体的宽度必须要大于相关沉积体的厚度;2)用地震的相关方法,在平面上可以用横向的地震波对地层结构进行识别。

地震沉积学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沉积学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地震沉积学概念、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研究和岩性识别在地震沉积学出现之前,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早在1981年,Brown等在利用暹罗湾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层解释的过程中,就提出了基于三维地震水平切片进行沉积相解释的理论;曾洪流等1996年在“根据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相成图”一文中指出, 沿着或平行于追踪地震同相轴所得的层位进行沿层切片,更具有实际的地质意义和地球物理意义,从地震切片的提取和应用上来看,地震资料关注点发生了变化, 分析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1998 年,曾洪流等在Geophysics上连续发表两篇有关地层切片( Stratal slicing)的文章,第1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 第2篇文章是实际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应用。

这两篇文章发表以后,在2001年,曾洪流等先后在“T he Leading Edge”上又发表了几篇文章,并在当年The leading Edge第11期上发表的文章中使用了“地震沉积学”这个名称。

从此,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地震沉积学。

2005年2月, 地震沉积学国际会议在休斯敦召开, 地震沉积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李思田教授的观点, 地震沉积学的内涵可以全面准确地概括为: 基于高精度的地震资料、现代沉积环境和露头古沉积环境模式的联合反馈, 以识别沉积单元的三维几何形态、内部结构和沉积过程。

也就是说, 地震沉积学是一门应用地球物理与沉积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 它以地震技术为辅助手段, 将地球物理与沉积学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并对各自所得到的信息相互印证、互动反馈及综合分析, 从而实现对地下地质准确全面的认识。

1 地震沉积学的主要研究思路地震沉积学的主导思想是利用高精度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研究进行互动反馈、相互印证。

研究思路主要是在沉积学及沉积模式指导下,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提供的影像揭示沉积体的展布形态及其内部结构, 从而实现对古沉积体系的精细刻画。

地震沉积学在砂砾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在砂砾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沉积学在砂砾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地震沉积学通过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对沉积相进行精细研究。

对地震资料的预处理,高阶谱时频分析,年代地层切片技术等地球物理技术进行了探讨,根据这些技术提高了砂砾岩体的反射,划分了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描述了各期砂砾岩体的岩性展布。

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砂砾岩;谱整形;高阶谱时频分析;地层切片地震沉积学是随着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技术进步带来的三维地震分辨率和解释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以识别沉积单元的三维几何形态、内部结构和沉积过程为主要目的,基于高精度地震资料、现代沉积环境和露头古沉积环境模式联合反馈的方法体系。

从研究方法来看,地震沉积学在钻井、录井和测井资料及构造、沉积等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指导下更多地运用地震资料,目前条件下研究沉积单元常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岩心相识别、地层切片和分频技术等。

地震沉积学要求研究人员既要掌握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又要熟悉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对冲击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等沉积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以此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民丰洼陷位于东营北部陡坡带的东段,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受北部陈家庄凸起和东部青坨子凸起等多向物源的影响,发育着三角洲前缘砂和滑塌浊积砂等多种砂体,多期砂砾岩相互叠置,成因复杂,而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加之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和内幕特征难以准确描述。

而地震沉积学理论运用地震成果资料预处理、高阶谱时频分析、地层切片等地球物理技术,结合了地震资料解释、沉积研究成果,可以较为准确地对砂砾岩沉积相进行描述。

1 地震成果资料预处理常规处理通常要进行纵、横向的均衡及其它修饰性的处理,注重资料垂向分辨率,从而导致一些特殊地质体或储层的反射特征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2期2007年3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28Mar. No.22007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林承焰,男,1963年9月生,1997年获石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研究。

E Οmail :lincy @hdpu 1edu 1cn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7)02Ο0069Ο04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林承焰 张宪国 董春梅(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摘要: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

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

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 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沉积微相;构造解释;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分频技术中图分类号:P 6311445 文献标识码:AConcept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Lin Chengyan Zhang Xianguo Dong Chunmei(Facult y of Geo 2Resource and I nf ormation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Dong y ing 257061,China )Abstract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the use of seismic information in the study on sedimentary rocks and their formation processes.It is a new marginal intersection subject following the 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It emphasizes that seismic events don ’t always follow the isochronal depositional surfaces.The key methods for researching the seismic sedimentology include 90°2pha 2sing convertion ,stratal slicing and f requency decomposion.The application of the key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other geophys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microfacies research under the isochronal strata f ramework showed the favorable prospect in petroleum explora 2tion and development.Th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in Guanjiapu area of Dagang Oil Field based on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nd well log data analyses using the concept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settled a strong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The structure inter 2pretation of S Oil Field in Peru using the seismic sedimentologic methods was helpf ul to construct an accurate structural model and find the new low 2amplitude traps.K ey w ords :seismic sedimentolog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90°2phasing convertion technique ;stratal sli 2cing ;f requency decomposing technology 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并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而国内近几年虽然也广泛开展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微相、地层岩性识别的研究,但还没有对地震沉积学进行系统的研究。

笔者对这门新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方法、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应用,以期地震沉积学像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那样,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地震沉积学的提出曾洪流等人在墨西哥湾北部Tiger 浅滩地区中新世地层高频层序研究中发现[1]:四级层序的地震响应是一系列沉积界面的组合,包括层序的顶、底及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的内部界面,直接用地震剖面简单追踪的方法已经不能划分这样的四级层序边界和体系域了。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提出了基于地震沉积学的高频层序解释方法,即:首先在平面上分析低级层序(二、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中高分辨率沉积要素;然后在垂向上和三维视图中研究高频层序的地层背景。

1998年曾洪流等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一词[2],并定义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3],地震岩石学和地震地貌学组成了地震沉积学的核心内容[1]。

将地球物理技70 石 油 学 报2007年 第28卷术与沉积学研究相结合进行沉积相分析,这是近几年地震沉积学应用领域中被普遍认可和使用的方法。

2 地震沉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地震沉积学是建立在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新学科,主要是根据地质规律(尤其是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模式)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地层岩石的宏观特征、沉积结构、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图1)。

图1 地震沉积学研究程序Fig.1 Program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research 目前的地震沉积学主要是根据井资料、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及地质规律,更多地运用地震资料和地震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精细的古地貌和沉积相分布。

以前积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为模型,曾洪流和Charles Kerans 对Permain 盆地K ingdom Abo 储层进行的正演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资料的频率成分控制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倾角和内部反射结构[4]。

低频地震资料中同相轴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岩性意义而不是时间意义。

实际应用的地震资料主频一般在35Hz 以下,有些深层资料主频甚至低于20Hz 。

所以对于实际使用的地震资料而言,在岩性界面与等时沉积界面相交时,反射同相轴是穿时的。

目前地震沉积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段解释技术(图1)。

(1)90°相位转换技术 波形和测量振幅是地震相位谱的函数。

标准的地震处理通常把零相位的地震数据体作为提供给解释者的最终结果。

零相位数据体在地震解释中具有很多优点,包括子波的对称性、主瓣中心(最大振幅)与反射界面一致以及较高的分辨率等。

但是,只有在海底、主要不整合面、厚层块状砂岩顶面等单一反射界面得到的地震反射零相位数据才具有这些优点[1]。

另外,在零相位地震数据中,波峰、波谷对应地层界面,岩性地层与地震相位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因而难以建立地震数据和岩性测井曲线间的联系,尤其是在薄互层的情况下。

90°相位转换技术是将地震相位旋转90°使反射波主瓣提到薄层中心,以此来克服零相位波的缺点。

转换后地震反射的峰(或谷)对应于地层,而不是对应于地层的顶、底界面,这使得地震反射同相轴与地质岩层相对应,地震相位也就具有了岩性地层意义。

这时地震相位在一个波长的厚度范围内与岩性相对应[5Ο6]。

(2)地层切片技术 Brown 等首先提出了利用三维地震的水平地震成像产生高分辨率的沉积相图像的方法[7]。

荷兰沉积学家Wolfgang Schlager 指出,三维地震提供了研究古代沉积形态平面展布的简单方法,并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航拍照片与古代沉积在地震切片上的响应进行了对比[8]。

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研究证实,地震地貌学是沉积成像研究的有力工具。

地震地貌成像就是利用沿沉积界面(地质时间界面)提取的振幅(地层切片),来反映地震工区内沉积体系的展布范围,这与1996年Po samentier 提出的等比例切片比较类似。

地层切片技术就是以追踪的两个等时沉积界面为顶、底,在顶、底间等比例地内插出一系列的层位,再沿这些内插出的层位逐一生成切片。

地层切片技术考虑了沉积速率随平面位置的变化,比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更加合理而且更接近于等时沉积界面[9]。

(3)分频解释技术 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层学的最大不同在于:地震同相轴既不简单地反映等时界面也不单纯反映岩性界面,而是受地震资料频率的控制, 第2期林承焰等: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71 不同频段的地震数据反映的地质信息是不同的[4]。

低频资料中反射同相轴更多地反映岩性界面信息,而高频资料中反射同相轴更多地反映等时沉积界面信息。

地震沉积学中使用的分频解释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分频段解释的方法,它是基于“地震资料的频率成分控制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倾角和内部反射结构”[4]这一观点的,地震资料中的高频成分与测井高频层序划分吻合得更好[4]。

因此,须对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针对不同的需要选用相应频段的地震数据体。

由上可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这3项地震沉积学的关键技术都是基于如下认识:地震反射同相轴不是严格等时的,其地质意义与地震资料的频率有关,相交时会发生地震反射同相轴穿时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