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胆囊癌诊治指南
胆囊癌的诊治指南第一节胆囊癌的诊断胆囊癌病人由于常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的掩盖,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
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5年生存率<5%,随着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开展,胆囊癌恶劣的预后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经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一)临床表现胆囊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
癌肿发展后可出现下列表现:1.右上腹部疼痛右上腹部疼痛是胆囊癌最常见的症状。
约有80%的胆囊癌病人以右上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
疼痛多为钝痛,于脂肪餐后往往加重。
偶尔可为绞痛,并往往逐渐加重。
由于部分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因右上腹部疼痛就诊时经B超提示为胆囊结石,所以该症状易被首诊医师和病人忽视。
当胆囊癌位于胆囊颈部或合并的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和胆囊肿大。
在术前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而急诊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约有1%的病因是胆囊癌。
这类癌肿常属早期,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均较满意。
2.右上腹肿块当胆囊癌或合并的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在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大胆囊并伴急性胆囊炎征象。
当右上腹部出现质硬、固定和表面高低不平的肿块时,往往表明胆囊癌已属晚期。
3.黄疸胆囊癌病人中,有明显黄疽者约占45%。
当癌肿侵犯肝门部或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癌肿组织坏死脱落进入胆总管也会引起阻塞性黄疸,同时也可伴有胆绞痛。
胆囊癌患者出现黄疸是病程已属晚期的征象之一,85%左右的病人当黄疸出现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所致。
也可是癌肿侵入邻近血管所引起的出血,此时出血量可较大。
胆囊癌患者出现胆道出血时可伴有黄疸、上腹部绞痛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到胃流出道或结肠肝曲时,可出现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
肿瘤压迫门静脉或形成门静脉癌栓时还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晚期病例可出现消瘦、腹水等恶病质征象。
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胆囊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癌症。
它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胆囊癌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和MRI等。
其中,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因为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其周围的组织和器官。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胆囊的大小、形状、壁厚度以及胆囊内部的结构和任何异常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等。
另外,超声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胆结石、胆管扩张以及胆囊壁结构异常等。
除了超声,CT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清晰地显示胆囊和周围组织的影像。
采用注射对比剂的CT检查可以显示胆囊癌的位置、大小、形态、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合并结石等。
另外,对于胆管癌和肝胆管癌合并胆囊癌的患者,CT可以检查胆管和肝的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案。
MRI是另一种非常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可以显示胆囊和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同时可以确定胆囊癌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和可能存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或局限性的胆囊癌,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胆囊和与其相连的组织、淋巴结和可能存在的结石等。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的具体方案以及手术后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放疗和化疗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放疗可以通过放射线照射胆囊和周围组织,破坏胆囊癌细胞,从而减少或消灭癌细胞和防止胆囊癌的转移。
化疗可以通过化学物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从而减少或消灭癌细胞。
化疗通常与手术或放疗合并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胆囊癌的进展和转移。
同时,在治疗中,医生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胆囊癌诊治指南
胆囊癌的诊治指南第一节胆囊癌的诊断胆囊癌病人由于常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的掩盖,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
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5年生存率<5%,随着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开展,胆囊癌恶劣的预后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经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一)临床表现胆囊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
癌肿发展后可出现下列表现:1.右上腹部疼痛右上腹部疼痛是胆囊癌最常见的症状。
约有80%的胆囊癌病人以右上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
疼痛多为钝痛,于脂肪餐后往往加重。
偶尔可为绞痛,并往往逐渐加重。
由于部分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因右上腹部疼痛就诊时经B超提示为胆囊结石,所以该症状易被首诊医师和病人忽视。
当胆囊癌位于胆囊颈部或合并的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和胆囊肿大。
在术前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而急诊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约有1%的病因是胆囊癌。
这类癌肿常属早期,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均较满意。
2.右上腹肿块当胆囊癌或合并的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在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大胆囊并伴急性胆囊炎征象。
当右上腹部出现质硬、固定和表面高低不平的肿块时,往往表明胆囊癌已属晚期。
3.黄疸胆囊癌病人中,有明显黄疽者约占45%。
当癌肿侵犯肝门部或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癌肿组织坏死脱落进入胆总管也会引起阻塞性黄疸,同时也可伴有胆绞痛。
胆囊癌患者出现黄疸是病程已属晚期的征象之一,85%左右的病人当黄疸出现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所致。
也可是癌肿侵入邻近血管所引起的出血,此时出血量可较大。
胆囊癌患者出现胆道出血时可伴有黄疸、上腹部绞痛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到胃流出道或结肠肝曲时,可出现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
肿瘤压迫门静脉或形成门静脉癌栓时还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晚期病例可出现消瘦、腹水等恶病质征象。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摘要】为规范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从胆囊癌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胆囊癌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诊断依据、术前和术中评估、治疗原则与方法、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
强调术前应根据多排螺旋CT和(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肝功能状态评估对胆囊癌的分期及可切除性做出判断;术中需结合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13a组、16组)再次进行胆囊癌TNM分期,以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建立基于T分期选择肝切除范围、基于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基于胆囊管切缘病理学选择肝外胆管切除范围的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原则。
1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1.1 胆囊结石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1.2 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
1.3 胆囊息肉近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
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⑴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⑵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⑶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
年龄>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1.4 胰胆管汇合异常1.5 遗传学1.6 胆道系统感染1.7 肥胖症和糖尿病1.8 年龄和性别推荐1: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⑴直径>3cm的胆囊结石;⑵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⑶胆囊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10mm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⑷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⑸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⑹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推荐2: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胆囊:⑴胆囊息肉;⑵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⑶肥胖症;⑷有胆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胆囊癌姑息性治疗
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晚期胆囊癌患者,可行经 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 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胃-空肠吻合术等。
胆囊癌非手术治疗
对于 T1N0 期患者,R0 切除后无需化疗或放疗; 对于≥T2 期,R1 切除或淋巴结阳性, 建议术后 化疗和( 或) 放疗; 对于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或远处转移患者,
肝外胆管处理
(1) Tis 期或 T1a 期胆囊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达 R 0 切除。 (2) T1b 期胆囊癌:胆囊管切缘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阴 性,无需切除肝外胆管;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阳性,
需行联合肝外胆管切除术。
肝外胆管处理
(3) T2 期胆囊癌:胆囊管切缘阴性者,不建议常规 行肝外胆管切除术。 (4) T3 期胆囊癌:此期胆囊管未受侵犯时,不建议 行常规肝外胆管切除术, 建议术中行胆囊管切缘活
胆囊癌的病情评估
包括 T 分期评估 淋巴结转移评估 术中再次分期评估 可切除性评估
胆囊癌的病情评估
经临床和超声检查怀疑胆囊癌的患者, 应常规行 肝脏 CT 和( 或) MRI 检查, 以准确评估肿瘤侵袭 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胆囊癌术中应常规行胰头后上方( 13a 组) 或腹主
肝 S4b + S5切除、 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
胆囊癌的治疗
(1) Tis 或 T1a 期胆囊癌侵犯胆囊黏膜固有层。此期 多为隐匿性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 5 年生存 率可达 100% ,不需再行肝切除术或二次手术。
胆囊癌的治疗
(2) T1b 期胆囊癌侵犯胆囊肌层,需行距胆囊床2 cm 以上的肝楔形切除术 。
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
切。胆囊 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 内的不均匀钙化 、 点状钙化或 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胆囊壁 因钙化而形成质硬 、 易碎和呈淡蓝色 的瓷性胆 囊 , 约2 5 % 瓷性胆 囊与胆 囊癌 高度
能, 胰液逆流入胆囊 , 引起黏膜恶变 , 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
述性研究结果 ( 病例报道和病例 系列研究 ) ; V I 级, 基 于病例 资
料 的专家个人 意见和讨 论意 见。本指南 中诊 断和治疗 策略 的
状癌。约 1 0 %的胆囊 癌患者合并胰 胆管 汇合 异常 , 8 ’ J 。 1 . 5 遗传 学 遗传因素是 胆囊癌 的常见危 险 因素 , 有胆囊 癌 家族 史者 , 其发病风 险增加 。基 因遗传背景 占胆囊结石总发病
推荐意见 1 : 为了预防胆 囊癌 的发 生 , 出现下 列危 险 因素时应 考虑行胆囊切 除术 , 且胆囊 标本应 广泛取 材进行 病理学 检查 :
( 1 ) 直径 > 3 c m 的胆囊 结石 ; ( 2 ) 合并 有胆 囊壁 不 均匀 钙化 、 点状 钙化 或者多个细小钙化 的胆囊 炎以及瓷 性胆囊 ; ( 3 ) 胆囊
1 0 % 。胆囊息 肉具有恶变倾 向的特征如下: ( 1 ) 息肉直径≥1 0 m m ( 约1 / 4发生 恶变) ; ( 2 ) 息 肉直 径 <1 0 m m合 并胆囊 结石 、 胆
论证制订 了本指 南 , 旨在为实现我 国胆囊癌诊 断与治疗 过程的 规范化 、 标准化提供指导性 意见 。 本指南 中参 考文献及引用数 据符 合循证 医学证 据质量 等 级分类标准 , 其 等级由高到低分为 : I 级, 证据来 自系统综
意外胆囊癌19例的诊断与治疗
意外胆囊癌19例的诊断与治疗胆囊是人体内的一种消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在食品消化过程中起到帮助消化脂肪的作用。
然而,有些人会发生胆囊癌,这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会极大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19例意外发现的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
1. 临床患者资料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例意外发现的胆囊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年龄介于40-80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4例。
以发现胆囊疾病为主要病史的病例为11例,其他病史与胆囊癌无关,其中5例患有高血压、3例有糖尿病、1例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2. 临床表现胆囊癌的早期症状比较隐蔽,通常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在本研究中,其中15例患者无任何胆囊癌的相关症状,仅在胆囊超声检查中发现癌症。
其余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胆绞痛、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黄疸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影像学诊断所有患者基于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得出了胆囊癌的诊断。
其中超声10例、CT14例、MRI5例。
4. 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发现肿瘤,经病理检查确定为体积小于5.0 cm的胆囊癌。
其中13例患者接受了肝脏切除手术,3例患者接受了总胆囊切除术,3例患者接受了子宫附件、胆囊和乙状结肠切除手术。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淋巴结清扫术,并径流液检查均提示脏器和器官边缘无异常。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没有并发症。
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5. 结论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蔽,难以被发现。
对于无相关症状、但超声发现异常结果的患者,建议做胆囊切除手术。
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胆囊是否存在问题,如发现胆囊癌,应及时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术中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肿瘤,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患者未来的健康具有极大帮助。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新)
• 胆囊癌病理切片以腺癌多要有: • Nevin分期 • 日本胆道外科协会(JSBS)分期 • TMN分期
• 三种方法对胆囊癌侵犯肝脏及周围脏器的 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具体描述 各有区别。Nevin分期较简便,早期应用较 多,随着对胆囊癌研究及认识的深入,临 床上更多应用TMN分期.
• 胆囊管癌侵犯胆总管造成胆道梗阻是否纳 入胆囊癌,值得商榷,需进一步探讨。
谢谢大家!
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汪新天 教授
湖南省人民医院胆道二病室
•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肿瘤,病情隐蔽、 症状出现晚、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 5年生存率低(5%左右),总体中位生 存期8—10个月。
• 胆囊癌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 B超、CT及实验室检查而作出。但其中最 重要、最准确的是CT检查.CT能准确 描述病变范围和特点,评价临床分期,为 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循证依据 。
•
• 胆囊癌的手术治疗: • 应根据胆囊癌的分期,合理运用手术方式, 目前越来越多地根据TMN分期制定手术方 案。
Tis,T1a期选择单纯胆囊切除术 T1b期行胆囊癌根治术 Ⅱ期行胆囊癌根治术 ⅢA期及Ⅲb期行解剖性肝切除(S4a/S5切除或半 肝切除术)及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ⅢB期出现了肝 门等处淋巴结转移,手术更强调区域淋巴结清扫。 IVA期如果能达到多脏器切除后的R0切除,可行胆 囊癌扩大根治术 IVB期及V期手术效果极差,但应考虑姑息性治疗, 解除胆道梗阻,提高生存质量,以多学科联合治疗为 主
• 胆囊癌原发灶可分为腔内型、壁厚型和肿 块型。局部直接征象分为:1胆囊壁局限 性增厚,呈部分向腔内的结界,基底部宽 窄不一,增强后结节影强化;2胆囊壁弥 漫性增厚,内腔形态不规则;3胆囊窝内 软组织密度肿块,正常形态无法辨认。 • 胆囊癌的其他征象包括:胆囊病灶直接向 周围肝组织侵润;肝内转移病灶;胆管扩 张;肝门及胰头周围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腹腔积液;合并胆囊结石等.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
·指南解读·《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解读最新版[关键词]胆囊癌;指南解读;肿瘤外科治疗;胆囊癌预防;肿瘤辅助治疗胆囊癌总体预后差,为贯彻胆囊癌预防为先的策略,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我国胆囊癌总体预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制定了2019版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1]。
2019 版指南从七个方面对胆囊癌的预防、诊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精要论述[1]:(1)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2)胆囊癌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型;(3)诊断依据;(4)胆囊癌术前与术中评估;(5)胆囊癌外科治疗;(6)胆囊癌非手术治疗;(7)随访。
本次指南提出胆囊癌的的危险因素包括明确危险因素和可能危险因素[1-2]。
明确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保胆取石” 术后胆囊。
和以往相比,本次指南首次明确把“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作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认为保胆取石后的胆囊,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保胆取石”术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治疗手段。
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腺肌症等。
指南同时明确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若不手术者,应每 3 个月到大型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并进行密切随访。
对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论述必须从预防胆囊癌的角度高度重视,因为和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相比,中晚期胆囊癌预后较差,早期胆囊癌诊断率非常低,但胆囊癌的发生有明确的病因,而这些诱发胆囊癌的胆囊良性疾病通过超声就能获得诊断,通过胆囊切除术就能干预,因此,只要医护人员和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高度重视,胆囊癌的发生率是可以显著下降的。
指南引导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到大型医院的专科进行检查和随访,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减少误导。
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
本次指南继续推荐使用AJCC和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系统,因为该分期提供了胆囊癌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统一标准,对胆囊癌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器官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全面评估,有助于评估胆囊癌的可切除性、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胆囊癌ct诊断标准
胆囊癌ct诊断标准
胆囊癌CT诊断标准包括观察胆囊壁三层结构的情况,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以及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时的征象。
具体标准如下:1.胆囊壁局部或整体增厚超过0.5cm,且呈不规则状,厚薄不均一。
增强扫描时胆囊壁有明显强化。
但需注意,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增厚有所不同,后者呈均匀性增厚。
2.胆囊腔内出现软组织块影,其基底多较宽,增强扫描时有明显的
强化,且肿块密度比肝实质低而比胆汁高。
但需注意与胆囊息肉和腺瘤进行鉴别,因为胆囊息肉和腺瘤的基底部通常较窄。
3.如果胆囊癌合并胆囊炎或胆囊结石,CT影像下会有相应的征象。
总的来说,胆囊癌的CT诊断标准主要是观察胆囊壁和胆囊腔内的异常变化,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而,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准确,对于疑似胆囊癌的病例,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活检等,以确认诊断。
同时,CT检查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因此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胆囊癌防治指南2024课件
感谢观看!
预防与早期发现
注意高危因素
01
02
胆囊结石增加风险
85%的胆囊癌患者有胆囊结 石,结石患者的患病风险 高。
慢性炎症促癌变
慢性胆囊炎症被认为是癌前 病变,增加胆囊癌风险。
03
遗传因素影响大 家族性胆囊癌病史可能增加 个体发病风险。
定期体检重要性
特别是有胆囊癌家族史或基础疾病者,应进行定期检查。 如出现右上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3
化疗与放疗
化疗的应用
用于术前新辅助、术后辅 助或姑息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放疗的作用
辅助手术治疗或作为姑息 治疗手段。
疗效与选择
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案。
新兴疗法探索
01
免疫治疗 新兴治疗手段,提高患者 生存率。
02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分子靶点,个性化 治疗。
03
化疗与放疗 传统方法,术前术后辅助 治疗。
01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 关键于诊断。
病理学检查作用
02
活检或手术后标本分析确诊分 型。
肿瘤标志物检测
03
CA19-9、癌胚抗原等辅助诊 断。
病理学确诊
病理学检查重要性 确诊胆囊癌,判断分型。
活检与标本分析 组织学分析,确证病变。
肿瘤标志物检测 辅助诊断,如CA19-9等。
肿瘤标志物辅助
胆囊癌防治指南
0 1 了解胆囊癌 0 2 如何诊断胆囊癌 0 3 治疗胆囊癌方法 0 4 预防与早期发现
了解胆囊癌
认识胆囊癌
01
胆囊癌的诊断
依赖于影像学和病理学检 查
02
早期症状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由高到低分为:Ⅰ级:证据来自系统 综述或Meta分析;Ⅱ级:证据来自1 个或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Ⅲ级:证据 来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Ⅳ级:
证据来自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
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Ⅴ级:描述性研 究结果(病例报道和病例系列研究);
• Ⅵ级:基于病例资料的专家个人意见和讨
• 2.2 胆囊癌病理学类型
• 根据WHO2010年版胆囊癌病理学分
型(表2)[14],最常见的病理学类 型为腺癌。其他还包括:腺鳞癌、鳞癌、 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来源肿瘤及间叶组 织来源肿瘤等。部分肿瘤虽属良性病变, 但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术 后需密切随访。
• 1.7 肥胖症和糖尿病
• 肥胖症者[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 其BMI每增加5kg/m2,女性患胆 囊癌风险增加 1.59倍,男性增加 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 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 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 囊癌的发生[1]。
• (2)息肉直径 <10mm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 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 月)。年龄 >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 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1,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管
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丧失Od di括约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入胆囊, 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 状癌。约 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 汇合异常[1,8,10]。
• 由于长期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断和治疗
规范,目前对于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 认识和应用仍较为混乱。为此,中华医学 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 原则,通过深入论证制订了本指南,旨在 为实现我国胆囊癌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规范 化、标准化提供指导性意见。
• 本指南中参考文献及引用数据符合循证医
• 1.5 遗传学
• 遗传因素是胆囊癌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胆
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基因遗 传背景占胆囊结石总发病风险的5%~2 5%,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 风险亦增加[1,11]。
• 1.6 胆道系统感染
•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黏膜上
皮组织恶变的风险。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 氏菌(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 和幽门螺杆菌,伤寒带菌者中胆囊癌患病 率可增加12倍;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胆 囊癌患病率增加6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 细菌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1,12]。
• 2 胆囊癌的 TNM分期和病理学类型
• 2.1 胆囊癌的 TNM分期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
抗癌联盟(UICC)联合发布的TNM 分期在胆囊癌各种分期方法中应用最广泛 (表 1)[13-14]。
• 其提供了胆囊癌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统一标
准,对胆囊癌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脏器 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情况、淋 巴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 全面评估,有助于胆囊癌的可切除性评估、 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
• 1.1 胆囊结石 •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1]。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 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 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3cm者患胆 囊癌的风险是直径 <1cm者的10倍 [3]。
• 1.2 胆囊慢性炎症
• 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
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 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 前病变。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 和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约25%瓷性胆 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1,6-7]。
• 1.8 年龄和性别
• 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2
0~49岁发病率为0.16/10万; 50~64岁为1.47/10万;6 5~74岁为4.91/10万;>75 岁为8.69/10万。此外,女性发病 率较男性高2~6倍[1]。
• 推荐1: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
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 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1) 直径>3cm的胆囊结石;(2)合并有 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 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3)胆囊 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 <10 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 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 /6个月);
•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
症;(5)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
性病变;(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推荐等级 A级,证据等级Ⅰ级)
• 推荐2: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
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胆囊: (1)胆囊息肉;(2)年龄超过50岁, 特别是女性;(3)肥胖症;(4)有胆 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推荐等级A级, 证据等级Ⅰ级)
• 1.3 胆囊息肉
• 近 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
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具体包括: 由载脂泡沫状巨噬细胞构成的胆固醇性息 肉(胆固醇沉积症),约占60%;胆囊 腺肌症;由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构成的增 生黏膜或炎性息肉,约占10%。胆囊息 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1)息肉 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论意见。本指南中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推荐
等级相应分为:A级:强烈推荐,高级别 (Ⅰ、Ⅱ级)证据支持;B级:推荐,中 等级别(Ⅲ、Ⅳ级)证据支持;C1级: 考虑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据支持; C2级:不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 据反对;D级:强烈反对,高级别(Ⅰ、 Ⅱ级)证据反对。
• 1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版)
• 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
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
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 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 病率第6位,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5% [1-3]。胆囊癌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 于对其主要高危因素的认识,准确的临床 分期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