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章 小结及习题课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第二章小结及习题课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

高一物理第二章小结及习题课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

高一物理第二章小结及习题课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doc 高一物理第二章小结及习题课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高中物理第二章总结与练习课人类教育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课程内容:第二章小结及习题课【知识要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图像应用[重点、难点解析]一、匀速直线运动定律1.常用公式:v=v0+atx=v0t+at/2v-v0=2axv?2二2二2v0?v22。

自由落体公式:v=GTX=GT/2V=2gx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1.从运动开始计时,T秒、2T秒、3T秒和。

NT秒:V1:V2:V3:VN=1:2:3:…:N2.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秒内、前2t秒内、前3t秒内、……前nt秒内的位移之比:二千二百二十二x1:x2:x3:……:xn=1:2:3:……:n3.在任何连续且相等的时间内,从运动开始时经过的位移比:X1:x2:X3:…:xn=1:3:5:。

(2n-1)4.通过前x、前2x、前3x……前nx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1:2:3:??n5.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1:(2?1):(3?2):??:(n?n?1)6.从运动开始通过的位移与达到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x?v三、v-t图象与x-t图象二①v②③⑥④①x②③⑥④o⑤to⑤t1.轴的含义:用心爱心专心① 水平轴① 水平轴② 纵轴② 纵轴2点的含义:①任一点①任一点② 与纵轴相交② 与纵轴相交③ 两幅图像的交集③ 两幅图像的交集3图像的物理意义:反映随变化的规律反映随变化的规律4.图象的作用:a、我们可以随时知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随时知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b.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图象右上倾斜a为右下倾斜a为图象右上倾斜v为右下倾斜v为c.可判断运动性质:可判运动性质:你能分析一下① - ⑥ 在上图中?你能分析一下① - ⑥ 在上图中?d、由V-T图像和时间轴包围的区域代表位移区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小结2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小结2
新课标导学
物理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小结
1
知识结构
2
规律方法
3
触及高考
知识结构
匀 实验测探量究自小由车落速体度加随速时度间的变化规律

速 直 线 运 动
运动规律位速位移度移和和和速时时度间间的的的关关关系系系式式式:::vvx=2=-vvv00t2+0+=a122taatx2
解法四 图象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 v-t 图象,如图 所示, S△AOC/S△BDC=CO2/CD2 且 S△AOC=4S△BDC,OD=t,OC=t+tBC, 所以 4/1=(t+tBC)2/t2BC,得 tBC=t
• 答案:t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种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 1.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代数式进行描述,也可以用图象
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此时刻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此时刻
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置 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同
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x -t 图象和 v-t 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 1、2、3、4 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 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1321411 ( B )
求物体从 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 导学号 1321411
• 解题指导:物体上滑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 动,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多种 方法求解。
解析:逆向思维法(反演法) 解法一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 xBC=at2BC/2,xAC=a(t+tBC)2/2 又 xBC=xAC/4,解得 tBC=t

物理高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2. 速度 - 时间公式。

- v = v_0+at- 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当a = 0时,v=v_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当a>0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 < 0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 = v_0t(v_0为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 x=v_0t+(1)/(2)at^2-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速度 - 时间图像(v - t图像)来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 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位移等于v - 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 公式推导。

- 由v = v_0+at和x=v_0t+(1)/(2)at^2消去t得到v^2-v_0^2=2ax。

2. 应用。

- 当已知初速度v_0、末速度v和加速度a时,可以方便地求出位移x;或者已知初速度v_0、位移x和加速度a时求出末速度v。

四、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性质。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_0 =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 v = gt- h=(1)/(2)gt^2- v^2=2gh(这里h表示下落的高度)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 逻辑的力量。

-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指出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存在矛盾。

假设大石头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下落速度为4,当把两者捆在一起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高中的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学习知识点精华

高中的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学习知识点精华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关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认识,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要娴熟掌握有关的知识,灵巧的加以运用。

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最拥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

考试的要求:Ⅰ 、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辨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认识”和“认识”。

Ⅱ 、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确实切含义以及和其余知识的联系,能够解说,在实质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v-t 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新知概括: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两个重要推论:(位移速度关系)(均匀速度位移关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随意两个边境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 ( △s) 是一恒量,即●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辰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即●在某段位移中点地点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刹时速度的关系为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1)设 T 为单位时间,则有●刹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2)设 S 为单位位移,则有●刹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经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四、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着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加快度(重力加快度)g 表示。

●定义:在同一地址,全部物体自由着落的加快度。

用●一般的计算中,能够取或 g=10m/s2●公式:难点分析:一、实验: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操作:1、如图,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孔与长木板纵轴地点对齐再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结好电路。

高一物理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二章知识点总结随着高中物理课程的深入,我们进入了高一的物理二章学习,这一章主要涉及到力学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是我们打牢物理基础的一大块。

在本文中,我将对物理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一、牛顿运动定律物理二章首先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则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以小车沿水平方向运动为例,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小车受到向前的恒力和向后的摩擦力,且两者大小相等,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若小车受到向前的恒力和向后的摩擦力,且恒力大于摩擦力,小车将加速向前运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车向前施加的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能和功物理二章还介绍了动能和功的概念。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平方的一半;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位移的长度。

动能和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功的定理,我们可以得到动能定理和功率的概念。

以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为例,根据动能定理,随着物体下落,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物体的速度也逐渐增加;根据功的定义和定理,当一个人抬起物体并放下时,他对物体做了正功,而重力对物体做了负功,两者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三、机械能守恒物理二章还讲解了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机械能指的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一个孤立的机械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以弹簧振子为例,当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小幅度振动时,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换,总量保持不变。

但在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会逐渐损失,弹簧振子的振幅也逐渐减小。

四、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物理二章还介绍了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概念。

高一物理第二章知识点讲解

高一物理第二章知识点讲解

高一物理第二章知识点讲解第一节:力和运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1.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单位是牛顿(N)。

1.1.1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物体间通过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间不通过接触而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

1.1.2 重力和弹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非接触力;弹力是物体弹性变形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是一种接触力。

1.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合并为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分解为多个力的作用效果。

1.2.1 平行力的合成若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则它们的合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若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则它们的合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差。

1.2.2 非平行力的合成采用几何法或三角法可以求解非平行力的合成。

1.2.3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分力。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1 位移和位移矢量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之间的位移量;位移矢量是指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2.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3.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亦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或合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在物体间相互作用中,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计划典型例题专题解析总结计划模拟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计划典型例题专题解析总结计划模拟题

第二章 : 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内容重点课标解读1认识自由落体, 知道影响自由着落的要素,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 3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5 67 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8 9 11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获得有关的运动轨迹, 并能自主分剖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初步认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育察看归纳能力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理解自由落体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一样地方重力加快度不一样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剖析和计算 认识伽利略的科学实验思想能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应用它进行有关计算知识重点总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t =v o +at (减速: v t =v o -at )(2) . vv tv o此式只合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3)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o t+at 2/2 (减速: s=v o t-at 2/2 )2 2 2 2(4)位移推论公式: St(减速: St0 )2a2a(5). 初速不论能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快度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 — t 图象和 v-t 图象( A )V/m ·6①543 2②1t/s0 1 2 3 4 5 6 7 83、自由落体运动( A )(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着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 2) 自由落体加快度( 1)自由落体加快度也叫重力加快度,用 g 表示 .( 2)重力加快度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 所以, 它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下 .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一样地方略有不 , 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快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快度的值最小,但这类差异其实不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很多,学生梳理重要知识点进行记忆就事半功倍,那么高中物理应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

g=9.8m/s?2;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竖直上抛运动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 v0—gt位移公式:h=v0t—gt?2;/22.上升到点时间t=v0/g,上升到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2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s=v0t+at2;/22.平均速度:vt= v0+at3.推论:(1)v= vt/2(2)S2—S1=S3—S2=S4—S3=……=△S=aT?2;(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3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可用图象法解题。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主要讲解了力的作用和分解力的方法,以及物体的平衡
条件和摩擦力等相关知识。

1. 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作用有以下几种特点:
- 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

-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其速度和运动轨迹。

- 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变形。

2. 分解力的方法
分解力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力的合力的方法。

常见的分
解力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 水平方向力和竖直方向力的分解:将一个力按照垂直和水平
方向进行分解。

- 坡面力的分解:将坡面上的力分解为平行于坡面和垂直于坡
面的两个力。

3. 物体的平衡条件
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受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物体
的平衡条件有以下两个方面:
- 力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 矩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矩为零。

4. 物体的滑动和静止
物体在施加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滑动或静止的状态。

其中,滑动和静止之间的判断可以通过比较施加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来
确定。

5.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表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
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指物体在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指物体在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总结:第二章主要围绕力的作用和分解、物体平衡条件、摩擦
力等知识展开讲解。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
概念和作用,以及物体的平衡和摩擦等重要现象。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篇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高一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梳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化和力的作用的科学学科。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主要涵盖了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

下面将对高一物理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位置和位移: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路程。

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位置的改变。

2. 速度和速度的变化率:速度是物体进程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3.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变化率就是物体的变加速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与分析1. 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进行描述。

2. 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可以使用加速度-时间图描述。

3. 速度和位移的计算:计算匀速和变速运动中的速度和位移时,根据所给数据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性质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当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是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这些力的合力等于原来的力,力的分解可以用三角法则进行计算。

五、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被称为动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知识点整理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

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在压在纸带上,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数据处理(1)纸带的选取:选择两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零点,选取5-6个计数点,标上0、1、2、3、4、5;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最好5-6个。

(2)采集数据的方法: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

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毫米)的下一位。

(3)数据处理①表格法②图像法:做v-t图象,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应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运用图像法求加速度(求图像的斜率)。

★常考知识点:1、求瞬时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读取,是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说明:“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和“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都表明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有效数字”指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数起。

2、求加速度:逐差法(具体公式运用见下文)3、要求用公式表示时,注意使用题意中提供的字母,而不能自己编撰。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本章小结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本章小结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本章小结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本章小结知识要点:1. 了解本章的知识框架;2. 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会用动量定理求解有关问题;3. 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解析:一、本章知识网络二、动量守恒定律1. 判断动量是否守恒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由几个物体组成,然后对系统中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清哪些是内力、哪些是外力。

关键是分析系统所受外力,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例1. 光滑平面上A、B两小车间有一弹簧(如图),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作系统,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先放B车后放A车(手保持不动),则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守恒B. 先放A车,后放B车,则系统的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C. 先放A 车,后用手推动B 车,则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也不守恒D. 若同时放开两手,则A 、B 两车的总动量为零解析:因为先放B 车后,A 车仍受手的冲量作用,故系统动量不守恒,而手不动,力的作用点没有位移,手作用力不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故选A ,只有同时放手,AB 受合外力才为零,总动量才保持为零不变,故D 对而B 错。

C 选项中,由于手推力做了功,机械能也不守恒了。

答案:ACD2. 动量守恒定律//11221122m v m v m v m v +=+不仅具有矢量性,而且遵循参照物的同一性和时刻的同一性,就是说定律表达式中的动量应相对于同一参照物(一般以地球为参照物),表达式左边的各量对应于相互作用过程的某一时刻,表达式右边的各量对应于该过程的另一时刻。

例2. 如图所示,静止在湖面的小船上有甲、乙两运动员,他们的质量相等,以相对于湖面相同的水平速率沿相反方向先后跃入水中,若甲先跳,乙后跳,则 ( )A. 小船末速度向右,乙受小船的冲量大B. 小船末速度向左,甲受小船的冲量大C. 小船末速度为零,甲受小船冲量大D. 小船末速度为零,乙受小船冲量大解析:本题是多物体、多过程的反冲运动问题,并考查动量定理。

人教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人教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 v-t 图像。

本章知识较多与牛顿运动 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近年试题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结合逐步密切。

专题一: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梳理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规律:初速为 0 的匀加速运动,位移公式: 221gt h = ,速度公式:gt V = 3 . 两个重要比值: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 1 : 3 : 5-----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1: ( 2 -1) : ( 3 - 2 ).....◎ 例题评析【例 1】.建筑工人安装塔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有一名建筑工人由于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 5m 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脱落了,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一楼层面的时间为 0.2s ,试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到该楼层的高度?(g =10m/s 2,不计楼层面的厚度)【例 2】.在现实生活中,雨滴大约在 1.5km 左右的高空中形成并开始下落。

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你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 8m/s ,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梳理1.常用的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有: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V V +=0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1at t V x += ③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022V V ax -=④平均速度及位移的关系:202t V V V V =+=,t V V t V x 20+== ⑤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2aT x =∆(1).说明:上述各式有 V 0,V ,a ,x ,t 五个量,其中每式均含四个量,即缺少一个量,在应用中可根据已知量和待求量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

⑤式中 T 表示连续相等时间的时间间隔。

(2).上述各量中除 t 外其余均矢量,在运用时一般选择取 v 0 的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量与 v 0 的方向相同则取为正值,反之为负。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计划及总结复习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计划及总结复习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计划及总结复习题1、匀 速直 运 的 律( 1) . 匀 速直 运 的速度公式vt=vo+at (减速: vt=vo-at )v tv ov( 2) .2此式只合用于匀 速直 运.( 3) . 匀 速直 运 的位移公式 s=vot+at2/2 (减速: s=vot-at2/2 ) 22 St 0( 4)位移推 公式:2a22V/m ·St62a )① (减速:54( 5) . 初速无 能否 零 , 匀 速直 运 的 点 , 在 相 的相等的隔内的位移之差 一常数: s = aT2 (a----匀 速直 运 的加快度 T----每个 隔的 )匀 速直 运 推 :3 2②1t/1 2 3 4 5 6 7 8v 0 v tv v t21)2(匀 速直 运 在某段 内的均匀速度等于 段中 刻的瞬 速度。

)v 02 v t 22)v S2(匀 速直 运 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 速度等于初速度2与末速度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

)3)S2—S1=S3— S2=S4—S3=⋯⋯ =△ S=aT24)初 速 度零各 个Ts 末 的 速 度 之 比v 1 : v 2 : v 3 :: v n1: 2 : 3: : n 。

3)初速度 0 的 n 个 相等的 内 S 之比:S1:S2: S3:⋯⋯: Sn=1:3:5:⋯⋯:( 2n —1) 4)初速度 0 的 n 个 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t1 :t2 : t3 :⋯⋯: tn=1 :(√ 2— 1):(√ 3—√ 2):⋯⋯:(√ n —√ n — 1) 5)a=(Sm — Sn )/ (m —n )T2 (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 差→逐差法) 6)vt 2 —v02 =2as7前t s 、2t s 、3t s内 通的 位 移 之 比 ,SⅠ : SⅡ : SⅢ :: S N 1 : 22 : 32 :: N 2前 S、2S、3S、、nS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tⅠ、tⅡ、tⅢ、tⅣtN 之比S v0 1 at2S1at 2(利用位移公式2, v0 0,即2)tⅠ : t Ⅱ : t Ⅲ :: t N 1 : 2 : 3 ::N(8)经过连续相等的各个 S 所用时间之比,即t1、t2、t3t n之比t1 : t2 : t3 : : t n1: ( 21) : ( 32) :: ( n n 1)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和 v-t图象x-t 图象1)定义:描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2)特色:不反应物体运动的轨迹.3)纵坐标为 s,横坐标 t s:t表示速度.4)斜率 k=tan α(直线和 x 轴单位、物理意义不一样)5)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辰相遇。

高一物理 第二章总结

高一物理 第二章总结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演算步骤,结果是数值的要求标明单位。


12.(9分)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0=4m/s,a=2m/s2.求:
(1)9秒末的速度.
(2)前9秒的平均速度
(3)前9秒的位移.
13.(9分)列车司机因发现前方有危急情况而采取紧急刹车,经25s停下来,在这段时间内前进了500m,求列车开始制动时的速度和列车加速度.
14.(10分)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第二章小结及习题课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二章小结及习题课[知识要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图象的应用[重点、难点解析]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常用公式:v=v 0+at x=v 0t+at 2/2v 2-v 02=2ax02v v v +=2.自由落体公式:v=gtx=gt 2/2v 2=2gx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1.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2.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前2t 秒内、前3t 秒内、……前nt 秒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2:32:……:n23.从运动开始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1)4.通过前x、前2x、前3x……前nx 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5.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1:1)::: 6.从运动开始通过的位移与达到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x ∝v 2三、v-t 图象与x-t 图象1.轴的意义:①横轴①横轴②纵轴②纵轴2.点的意义:①任一点①任一点②与纵轴交点②与纵轴交点③两图象交点③两图象交点3.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随变化的规律反映随变化的规律4.图象的作用:a.可知任一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知任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①图象在t 轴之上表示①图象在t 轴之上表示②图象在t 轴之下表示②图象在t 轴之下表示b.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图象右上倾斜a 为右下倾斜a 为图象右上倾斜v 为右下倾斜v 为c.可判断运动性质:可判运动性质: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d.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t 轴之上表示位移为面积在t 轴之下表示位移为四、运动学问题的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物体做什么运动,画出草图;2.分析描述运动的状态量和运动过程的过程量;3.选用反映运动过程特点的公式;4.建立坐标系或选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5.考察结果的合理性,讨论结果。

五、解题常用的方法1.应用平均速度。

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02v vv +=,在时间t 内的位移x=v t,相当于把一个变速运动转化为一个匀速运动。

2.利用时间等分、位移等分的比例关系。

对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进行合理的分割,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特殊关系,是研究匀变速运动的重要方法,比用常规方法简捷得多。

3.逆向转换。

即逆着原来的运动过程考虑,如火车进站刹车滑行;逆看车行方向考虑时就把原来的一个匀减速运动转化为一个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4.充分利用v 一t 图象。

利用图象斜率、截距、图线与t 轴间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结合几何关系,提取出形象的思维信息,从而帮助解题。

【典型例题】例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A.第1s 内的位移为3mB.第2s 末的速度为8m/s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D.物体在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本题涉及到四个物理量的确定,要求对这些物理量的关系能融会贯通,并能抓住加速度这一关键。

由题意,可利用2x aT ∆=先求出a。

设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4s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则x 3-x 2=aT 2,x 4-x 3=aT 2所以x 4-x 2=2aT2故a=4222x x T -=21221⨯=6m/s 2又x 1=aT 2/2=6⨯1/2=3m第2s 末的速度v 2=at 2=6⨯2=12m/s5s 内的平均速度25/2at v t==62525⨯⨯=15m/s答案:AD例2.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 末的速度是6m/s。

求:(1)第4s 末的速度;(2)头7s 内的位移;(3)第3s 内的位移。

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

(1)因为123:::v v v ……=1:2:3:……所以45:4:5v v =第4s 末的速度为45446/ 4.8/55v v m s m s==⨯=(2)由t v x ⋅=得前5s 内的位移为:mm t v x 155262=⨯=⋅=因为123:::x x x (2)231:2:3=……所以2257:5:7x x =前7s 内的位移为:2752771529.455x x m m⨯===(3)由(2)可得2215:1:5x x =15221150.655x x m m ===因为13:x x ……=1:5:……所以13:x x =1:5第3s 内的位移31550.63x x m m==⨯=例3.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m 处有一辆自行车正以4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司机立即关闭油门并以6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

如果汽车恰好撞不上自行车,则x 应为多大?解析:这是一道很典型的追及问题,开始阶段汽车的速度大,在相同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于自行车的位移,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如果此时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以后它们的距离就会变大,再也不会碰上了。

解法1: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

当汽车的速度v 1和自行车的速度v 2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近,v 1=v 0+at v 2=v 自当v 1=v 2时,即v 0+at=v 自,即时间为t=v 410a6v --=-自=1s 若此时恰好相撞,则位移相等,x 1=v 0t+12at 2x 2=v 自t+x由x 1=x 2得v 0t+12at 2=v 自t+x 解得x=3m所以汽车撞不上自行车的条件是:x>3m 解法2:利用二次方程判别式求解如果两车相撞,则v 0t+12at 2=v 自t+x 带入数据并整理得3t 2-6t+x=0t 有解即能相撞的条件是∆≥0即62-4⨯3x ≥0x ≤3m所以二者不相撞的条件是:x>3m例4.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 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 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

求:(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解析:(1)追上即同一时刻二者处于同一位置,由于它们出发点相同,所以相遇时位移相同,即x 汽=x 公at 2/2=v 汽t t=2v 公/a=2⨯10/0.5=40s(2)在汽车速度大于公共汽车速度过程中,二者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之后公共汽车速度将大于汽车速度,二者距离就会减小,所以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则v 汽=v 公at=v 汽t=v 汽/a=10/0.5=20s最远距离x=v 汽t-at 2/2=10⨯20-0.5⨯202/2=100m【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设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 停止,共前进了36m,乙经1.5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A.9mB.18mC.36mD.27m2、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平均速度4、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A.1.2mB.3.6mC.6.0mD.10.8m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6、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可以知道()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 2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7、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东运动t s 后,加速度变为向西,大小不变,再经过t s 时,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速度为零B.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继续向东运动C.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为零D.物体回到出发点,运动方向向西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 1,车尾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v 2,则列车在中点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A.221v v + B.21v v C.22221v v + D.21212v v v v +9、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到驶过第一个100m 距离时,速度增加了10m/s,汽车驶过第二个100m 时,速度的增加量是()A.4.1m/sB.8.2m/sC.10m/sD.20m/s10、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A.5mB.11.25mC.20mD.31.25m 11、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物体的加速度比乙物体的加速度大C.如果甲乙在同一地点出发,则t 1时刻二者相遇D.在t 1以后的任意时刻,甲物体的速度大于同时刻乙物体的速度12、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A.v/2B.v/(2g)C.)2/(2g v D.)2/()22(g v 二、计算题:13、火车长100m,从车头离桥头200m 处由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桥长为150m。

求:(1)整个火车通过全桥的时间.(2)整个火车通过桥头的时间14、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米/秒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摩托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驶来,与汽车同向行驶,汽车在后追摩托车,求:(1)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15、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5米/秒2加速度前进,同时在车后20米处一人骑车以6米/秒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追赶汽车,骑车者能追上汽车吗?若追不上,则两车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试题答案1、B2、AC3、C4、C5、AD6、ABD7、A8、C9、A10、B11、ABD12、C13、(1)10s(2)4.5s14、(1)12.5米;(2)5秒,20米/秒15、追不上,8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