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5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高一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导学案设计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理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分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2、自主探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主要对手和外交方针的变化及成就,以提高自己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2、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认真翻阅课本,独立自主完成课前自学导引。
2、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点,用红笔勾画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中交流答疑解惑。
3、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4、标“*”的题目为选做题,重点班C层和普通班同学可不做。
【课前自学导引】一.我国五十年代外交成就1.原因:(1)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2)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直接原因: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原则2.方针、政策(1)方针:奉行外交方针。
(2)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3.成就:(1)1949年10月,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底,签订《》,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促成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预习自测:1.19 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C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原因:70年代,美国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的作用大为加强,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上取得的成就,说明国际地位的提高。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1953年底) 背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内容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日内瓦会议(1954)万隆会议(1955) 实践:
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 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
• (1)建国一周年与17国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拜会周恩来
1955年4月,周恩来总 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 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 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 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 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 “求同存异”,以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 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 作关系的基础,促成了万 隆十项原则的产生。
•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参加日内瓦会议
• (4)参加万隆会议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原因
70 年 代
联合国合法 席位的恢复 恢复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历史性 的握手
中日建交
1.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广泛支持 (2)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想一想: 哪些因素决定着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 国家利益与国际形势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原则 ——四项原则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国际交流与合作 表现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平等互利 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2、表现
(1)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备课资料 岳麓 必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备课资料打破思路本节课主要讲了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外交开展的历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所有同学都应该可以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立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走上世界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事实。
通过理解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三件大事以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战略的调整,引导大部分同学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部分同学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中外关系开展变化的意义并总结归纳其特点,以及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在20世纪50年代是向苏联“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美国霸权地位确实立,回绝成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成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是维护自身主要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关于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这一原那么的提出背景,指出是周总理在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中最先提出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的。
它得到印度和缅甸政府的积极支持。
中印、中缅总理一一共同倡导了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
应强调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进一步指出二战后的历史说明,唯有建立在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根底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开展。
遵循这些原那么,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
违犯这些原那么,社会制度一样的国家也会发生锋利对抗。
和平一一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根本准那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 “乒乓外交”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上海公报》
《中美两国乊间的关系,指出 双斱都丌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 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1. 原因:
美国方面:随着美苏争霸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化,改善不中国的关
系实际上是美国为了对抗苏联,调整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中国方面:随着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紧张,中国政府调整 了“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也积极谋求改善不美国的关系。
中国
苏联
美国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1. 原因 2. 过程:
建国初期的外交
1971年10月25日,中国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中国代表团笑逐 颜开。左为中国外交部 副部长乔冠华,右为中 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中国的国旗在纽约联 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 中美关系改善
④.2002年,和东盟签订《中国——动能全面经济合作框 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新 时 期 的 外 交
二.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的热潮。
新 时 期 的 外 交
一. 国际交流不合作
1. 原则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収展。 2. 成就
①.丌断扩大同収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叏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WTO)。
③.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 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収展。
新中国外交说课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第三篇章:和平睡狮,一朝觉醒
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左图:美苏冷战 右图:时代杂志对于毛泽东的丑化, 对新中国的态度显而易见
问题引导: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为此,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为什么要“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左图:乔冠华开怀大笑 右图:提案通过后沸腾的会场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 1.中美两国为什么会建立友好关系? • 2.这一新型局面是如何打开的? • 3.双方是在什么基础上改善关系的? • 4.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外交有什么影响?
理清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左上:1971年基辛格访华 右上:1972年尼克松访华 右下:《人民日报》号外,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70年代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哪里? 2.为了与之相适应,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提出 了什么样的原则? 3.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三)课堂延伸
(四)课堂小结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 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 耀着智慧的光芒。当今世界“地球村”正 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今天, 我们回顾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 了新中国外交的艰辛。展望未来,我们有 理由相信,“和谐世界”的梦想不会遥远。
学法:
课前:通读教材,了解历史概况 课上:剖析教材,自主思考以及构建体系 课下:宏观把握,填充具体内容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课堂延伸(2分钟)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随堂检测(5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如果 把这些成果视为中国“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成 功,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三大外交成果: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的恢复;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80年代以来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 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 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的 外交战略: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 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 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 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邓小 平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美国采取敌视中国 的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 上包围,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 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自 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三大外交政策 2 .中苏友好 1949年,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 并于次日与我国建交。(建国一周年 时,新中国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 访问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和其他协定。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平等互利
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2.表现 (1)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四项原则
2.表现
(1)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前期。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 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 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 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
2
3
4
5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1971年4月26日美国乒乓球运动 员在长城的合影。中美双方从乒乓外交开始了一个新的“Game”,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形势的发展。
1
2
345ຫໍສະໝຸດ 4.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 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解析:从材料中“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 超级大国的政策”,可知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外交 政策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 答案:C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Ⅰ)第27课所属学科:历史使用的年级:高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本课为新课标岳麓版必修(Ⅰ)第27课,主要讲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
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史实,还能够进行自主地探究式学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探究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本课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观看图片、表格,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讲述法,通过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开展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运用讲解法,对个别的难懂的字、句、词、术语加以说明,如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万隆精神”、“求同存异”等等;运用图示法,综合利用大量的图片、表格,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能够把复杂的历史事件条理化,使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朗化,从而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以小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和课后互助学习,让学生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归纳总结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理解影响一国外交活动的各项因素,加深学生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同17国建交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一大片”
一边倒
总结
“两只拳头回击”
联合国合法利的恢复 突
破 和
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转
推动
机
中日邦交正常化
建交热潮
无敌国外交
调
整
“不结盟”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 州的飞机上。访问杭州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上海公报》 (又称《上海公报》)。
1973年2月17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
利·基辛格博士。在基辛格此次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商定:各自在对方首都设立 联络处,以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同年5月,两国联络处开始工作。
• 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 “八一七”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
• “八一七”公报 美国重申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 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中 美 建 交
时间 1971.4
事件 美乒乓球队访华
中美上海公报
• 上海公报 公报指出:
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 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表明: 中美两国在经历20多年的对抗之后,开始步入 关系正常化的轨道。
中国的回应:毛泽东接见斯诺
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斯诺参加国庆典 礼,向美国传递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 信号。
来华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游览长城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 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1954年6月下旬, 应邀访问印度时,和印度总统拉金德拉· 普拉沙德 (右一)、副总统萨瓦帕利· 拉达克里希南(右三)、 总理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合影。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年中印谈判--内容-2、实践(发扬光大)
西方舆论极力贬低这 (1)日内瓦会议: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 次会议:“将在愈混 份参加国际会议,起积极作用 乱和犹豫不决的状态 中结束”。美蒋特务 还在会议前夕制造了 (2)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1955 年, “克什米尔公主号” 客机爆炸事件。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促成会议圆
(3)尼克松访华:1972年上海签署《联合公报》,终于 重新走到合作得起点。 (4)中美建交:1978《建交公报》,1979正式建交 2、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历史背景 (2)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签定《联合声明》
3、和中国建交热潮
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 •第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 年以来)的外交 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 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 1、多边外交 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 越重要作用。 2、四项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
中日《联合声明》 谈定后,周恩来 总理对田中首相 说:“我们重建 邦交,首先要讲 信义,这是最重 要的。”接着周 总理题下:“言 必信,行必果” 六个大字赠给田 中首相。 田中首相高兴接 受后,也挥笔题 了“信为万事之 本”回赠周恩来 总理。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阁 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2021年高中历史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案
关键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具
资料
课件辅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法
时间
分配
一、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55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55年来,新中国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的艰险,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
学生课前考察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一个国家的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外交活动越来越显现出追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将面临更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将建立一个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环境。形成更开放的政策环境。
5
5
5
5
作
业
A层
课后题
B层
练习册
反
思
与
重
建
二、新授
1、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课堂设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课堂设问: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
课堂设问: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课堂设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指什么?
课堂设问: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和威胁,恢复和建设新国家的国际地位,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小小外交家
结合图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后外 交所取得的成就?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中国亚丁湾护航舰队
经济方面:
扩大开放
90年代加入并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2001年加入世贸组(WTO) 2002年与东盟签订协议,决定建立自由 贸易区 政治方面: 维护和平反对霸权 建立于世界大国不同的“伙伴关系”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大国合作,维护世 界和平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 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 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是指什么?
包容性是指: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 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 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 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80年代以来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方针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界多 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 两大主题。 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的外交 战略: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 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 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 战略,高举反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 平力量一边。邓小平指出:“我们在经济领域实行“平 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开发的原则”政治 领域坚持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开放性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 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 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得到充实和丰富。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意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 义 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如何理解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 针”。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 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 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 了和社会主义国家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 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练习题
2、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 倒”的外交反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提高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
练习题
3、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 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练习题
1、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中亚六国在上海签署成立 B.成立于2000年 C.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它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丰
富和完善
练习题
2、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
①不结盟政策
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
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
威胁。
大家好
21
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A、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广泛支持
1971 7
年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只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视角三
关注新史观
从构建和谐世界的视角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上一个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指导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在万隆
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当时会 议的进程,至今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分歧的重 要指导原则。这些外交政策和原则。传承着中华 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
3.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 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 景叙述不正确的 是 A ) (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解放运动的发展 4下列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 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B )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 打倒苏 修!
斯大林、周恩来、毛泽东在《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A.加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
C.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
本课小结
时间
20世纪40、 70年代 50年代
冷战对峙, 两极格局形成
独立自主一边 倒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80、90 年代至 今
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 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解析 B.②③
( D ) ②提出“求同存异”
D.①②③
2023岳麓版必修1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ppt
祖国统一大业
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 和平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维和部队
六方会谈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东盟
中法文化年
50年代
步入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世界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 舞台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外交成就: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突 破 70年代 和 转 机
改革开放
新 时
期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开展多边外交 地区性国际组织
2002 年
签订《中国 加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 —东盟全面 化交流。 经济合作框 架协议》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外交巨人 周恩来
据统计,在万隆短短的7天168个小时中,周总理 合计睡眠时间只有13个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 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外交
?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跪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二十一条”
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通过小组讨论,各小 组把手上有关新中国外交 成就的图片资料按照顺序 排列好。
40、50年代
时间 外交成就
1949 中苏 年 建交
历史意义
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迎来 第一次建交高·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四项原则、中国加入WT。
\APEC、建立中国一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维护联合国权威。
(2)能力目标:①识记建国之初、七十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②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③能分析“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且的、和意义。
④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本质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过程与方法(1)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外交与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
(2)通过材料与历史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3)师生共同探究一些历史问题。
(4)教师精心分析,从理论上提高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2)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3)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
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重点与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对以上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能史论结合地进行分析,以及构建新中国外交历史的总体框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对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第一:山东13考纲【山东考纲】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归纳为“一、一、二”一个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个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根本: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两个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促进世界和平。
三项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调整可归纳为“一、三、四”一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项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课标提示】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具体知识点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②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③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2、内容方针含义作用“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4、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过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代表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③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从美国来说: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陷入对越战争的泥潭。
③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
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从中国来说: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国际地位提高;②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③中苏关系的恶化。
2、过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长达20多年的封锁被打破。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表现①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②新时期独立自立的外交具体表现为实行不结盟政策;③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④积极开展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⑤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①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③推动裁军;④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席位;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则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㈡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重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4、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第三:真题回扣1(2013广东文综,17,4分).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解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切入考查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政策。
本题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毛泽东讲亚非拉地区和西欧国家反对美国控制,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勾勒出中国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可以联合的力量,体现了B项的含义。
A 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材料与不结盟运动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反苏主张相反,可以排除D项。
答案:B2.(2013重庆文综,12,4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题干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解读。
中国主张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贡献将进一步增大,故①③④正确。
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综合实力和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力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故②错误。
答案:C3.(2013江苏单科,11,3分)据新华社对1972 年1 ~ 9 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解析:由题干中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可知A 项与题意不符。
B项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排除。
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故选D项。
答案:D4. (2012福建文综,18,4分)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果;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
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 项;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项。
答案:A5.(2012北京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外交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非洲各国的关系中,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是亚非会议之后的事情,是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主要是中俄及中亚地区国家,所以只有A项正确。
答案:A6.(2012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