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综合农协与建设新农村探讨(一)

合集下载

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问题及探索

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问题及探索

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问题及探索石安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兼副镇长李向辉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

就新农村聚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

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

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

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

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

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浅谈新农村建设的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的论文范文一:浅谈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今我国的农村问题,不是单纯的农村问题,而是国家城市化问题在农村的具体表现。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何为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为内容,以勤勉、协作、自立为建设精神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步入现代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平台和载体。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是其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美化村庄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和村民增收致富;而新农村建设则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一、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农村开始进行环境整治、村容整治、乡村景观规划等工作,力求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同时,农村发展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的工程,旨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道路、供水供电设施、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提升。

同时,新农村建设也致力于发展农村产业,扶持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三、相互关系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综合的农村发展格局。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改善农村环境和景观,提升农村品质;新农村建设着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改善农民生活。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四、联动作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联动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和景观品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而新农村建设则为美丽乡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发展动力,实现了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重点领域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有一些重点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比如农村环境整治、村庄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等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而农村道路改造、供水供电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1. 简介本文档提供了农业协会的建设方案,旨在加强农村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发展。

2. 目标建设农业协会的主要目标如下:•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3. 组织架构农业协会的组织结构如下:•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组成,负责协调农业协会的各项工作;•理事会:由各行业代表组成,负责指导和决策农业协会的各项工作;•秘书处:由秘书长和秘书组成,负责农业协会的日常事务。

4. 工作内容农业协会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协会将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同时,还会组织观摩和交流活动,让农民学习到更多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4.2 农产品销售与推广农业协会将组织农产品展销会和推广活动,为农民提供市场化的平台,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4.3 农村文化交流农业协会将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通过文化交流,也可以增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农村地区的凝聚力。

4.4 农业信息发布农业协会将搭建农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和政策,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5. 资金来源农业协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政府补贴;•农民会员的年费缴纳;•农业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的赞助和利润。

6. 未来展望未来,农业协会将注重优化工作,完善组织结构,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业协会还将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市场,促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发展措施,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和繁荣的过程。

新农村建设则是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了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的相互关联和互促作用。

一、共同目标下的互相依存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村建设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和支撑,而新农村建设则需要乡村振兴为其提供发展动力和方向。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支撑。

新农村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例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机化设备;实现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农村建设提供的这些物质支撑。

其次,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振兴为其提供发展动力和方向。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新农村建设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

乡村振兴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是农村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新农村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和路径。

二、互为因果的发展模式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村建设为其提供发展条件,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需要乡村振兴为其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村建设为其提供发展条件。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和繁荣,需要新农村建设为其提供各项发展条件和基础设施。

例如,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这需要新农村建设提供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发展条件,乡村振兴才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需要乡村振兴为其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

乡村振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背景介绍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人们生计的重要来源。

然而,当前中国农业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农产品供给量不稳定、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民收入不高、传统种植业面临转型升级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农业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一个专业的农业协会就显得十分必要。

目的与意义农业协会是以服务农业生产、推广科技、宣传农政、加强合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主要职能的群众性团体。

它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因此,建设农业协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内容与建设方案成立农业协会农业协会的建设首先要有一个组织架构,需要确定会员、理事等组织成员。

同时,需要开展广泛的工作宣传和招募会员,落实组织人员,确保协会的发展和运行。

确定农业协会工作范畴农业协会的工作范畴涵盖农业、农村经济、农民生产和生活等方面。

具体可分为科技创新、品牌营销、宣传推广、险种保障、合作交流等方面,建立专业部门,组织合理,职能明确。

开展系列活动针对当前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农业协会可以依托各自专业优势,开展一系列服务农民的活动,如技术培训、种植示范、新品种推介、市场调研、经验交流等。

同时,还可以开展与政府相关的活动,促进农业政策的理解和贯彻。

加强企业合作建立农业协会,除了传统的农民有机会聚集到一起,还可以吸引企业、集体投资入股等多元化聚合,达到推广新技术、推出新品牌等作用。

此外,农业协会还可以分配资源,组织实施项目,以此打造农业产业链条。

结语农业协会在加强农民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提升做出了贡献,更有助于推进城乡经济、文化的互补和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建设农业协会,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央政府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全面发展。

而新农村建设则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措施之一,致力于打造优美宜居、繁荣富裕的现代农村。

那么,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揭示其紧密的联系。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之一体现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注重发展农村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等基础设施,旨在提升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而乡村振兴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键举措之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之二体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注重农业的现代化技术、管理和经营,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则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之三体现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倡导农民脱贫致富的多种途径,包括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

乡村振兴则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之四体现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则通过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生活品质,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五、推动农村人才流动与创业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之五体现在推动农村人才流动与创业。

新农村建设倡导鼓励城市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就业,通过技术、管理和经验的引入,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

乡村振兴则通过培养农村特色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和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建设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建设关系
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乡 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 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可 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条件, 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从 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乡村建设也可以促进农村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农 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农业农村 现代化提供更强的动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 乡村建设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建设关系
目录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建设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建设是相 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方 面。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 程中,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 要环节,而乡村建设也需要以农 业农村现代化为支撑
首先,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建 设的核心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手段,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 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农 业和农村的全面现代化。乡村建 设则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 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 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 承等多个方面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建设关系
一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为 乡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基础 ;另一方面,乡村建设也可以为 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和保障
最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建 设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 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全面现代化,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THANK YOU

心得体会: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最新)

心得体会: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最新)

心得体会: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最新)城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系,城乡关系是否协调,是反映国家或区域发展是否协调的一个关键标志。

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有10个省份超过60%,其中X省城镇化率达到了67.7%。

城乡结构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表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形成城乡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但必须看到的是,我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三农”问题仍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桎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10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城乡关系协调发展,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城乡发展思想和理论不断深化。

X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意味着乡村振兴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广大乡村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

“城乡融合”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由过去的“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发展,由过去资源的单向流动向二者互动互通发展,中国城市与乡村正逐步向互相促进、密切联系的命运共同体转变。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与经济高速增长、大量农村转移人口涌入的城市相对应的是人口渐稀、发展衰落的广大乡村。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乡村的价值和使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代乡村已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居地,还兼具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保护乡愁乡土的文化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功能、稳定城乡关系的社会功能以及满足诗意栖居的生活功能等多重功能和价值。

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方式将成为未来不少人的向往和追求。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兴起乡建实践热潮,如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正是乡村多维价值愈来愈受社会重视的体现。

笔谈:“三位一体”农协与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农协探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期盼

笔谈:“三位一体”农协与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农协探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期盼
n w a a r a Esa ls d i 0 6a t r h n e r to f h u a r d t o p r tv s t u a u p ya dm a k tn e r t lae . t b ihe 2 0 fe ei t g ai n o er r 1 e i o e ai e .her r l p l n r ei g n t t c c s
者 与业 界 人 士 参 与 笔谈 。
-V 技 =∞ =U 1 o
[ 关键 词 】 瑞安 ;农协 ;三位一体 ;新农村
[ 中图分类号 ]F 2 . 2 3 14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1 7 - 3 6 2 i ) 2 0 0 - 1 6 1 4 2 ( 0 0 - 0 1 0 2 2
度 关 注 。“ 三 位 一 体 ’ 农协 机 制 构 建 研 究” 列 为 2 1 年 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 点项 目 ( 1 J 0 7 。本 期 笔 谈 由温 ‘ 01 1A Y 0 )
州 w州大学国民经 济研 究所协 办,胡振 华教授主持 。本刊特 编发七博士笔谈 文稿, 以飨读者 ,并期 待更 rc l r l s c a i n T r eCo p r t e ; w u a a e y w r : in Ag iu t a o i t ; h e o e a i s Ne r r l r a u As o v
c _ ai n t ur o e so r tv , Ru a iulu a s ai h is to l 学ooper tvesa d he r alpr f s i nalcoope a i es W enzhou i nA grc t r 1A s ociton,t e fr tnai na u

创建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创建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创建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创建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一、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升新农村的和谐文化要使得社会主义的建设更加和谐、有序,必须有相匹配的文化作为支撑。

所以群众文化的作用也正体现于此。

现阶段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略显得单一,农民的创造力容易被忽略,因此不少农民的文化生活比较落后,这些滞后性也容易造成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

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有助于调节每个农民的个体行为方式,同时也可以保持与维系该群体认可的文化心理,可以使得农民的认同感得到强化,树立农民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农村集体的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稳定,可以说,群众文化的开展在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可或缺的。

在农民群众心中,他们认可的群众文化是经过自己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明显的思想价值观念,这些文化中也饱含了他们优良的传统和先进文化思想,他们不仅认可这种文化,而且善于把这种文化表达出来,所以他们也可与通过这种形式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才艺,使得自己的心灵得以愉悦,使得和谐的风气在当地形成。

民众的欢笑即是社会和谐的音符。

因此,在建设新农村文化中,必须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可以增强凝聚力的功能,使得群众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不和谐的“声音”,起到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新农村和谐文化的作用。

二、重塑新农村乡风文明,规范群众的道德与行为重塑新农村乡风文明也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的要求,作为意识形态精神性的文化式样,群众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承担着规范集体成员的作用。

比如在不少群众文化创作的作品中,宣扬儒家思想中忠孝节义、圣贤风范等作品占比很大,这些作品在有形无形中都承担了劝善抵恶的功能。

而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农民感受到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丰富了农民们的群众文化生活,也让他们通过文化娱乐的熏陶,受到正面的道德教育、体会到文明,这样的群众文化有利于规范新时代下农民们的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行为准则、是非判断等,使得艺术性与思想性达到高度的统一,所以说,群众文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一个社会教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浅析我国新农村建设

浅析我国新农村建设

浅析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当今时代,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进,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伟大进程不仅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

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

过去,许多农村地区道路泥泞、水电不通,信息闭塞。

如今,“村村通”工程让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电网改造让电力供应稳定可靠,网络覆盖让农村与世界紧密相连。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让农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农村产业的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一些地方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现代化农业园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乡村旅游的兴起,让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成为了宝贵的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让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教育和医疗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建和改造的农村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优秀的教师,让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条件得到改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劳动力外流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城市的吸引力和农村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也给农村的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还需加强。

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一、背景介绍农村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受限于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农村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将传统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在资源利用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机遇。

例如,农村将农田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将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相结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

三、农村产业融合带来的挑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存在一些地区农业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来解决。

同时,需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进一步推动农民的全面小康。

五、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

在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

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引进一批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

例如,在河南省的某县,通过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引入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观光等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七、政府部门的角色政府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综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法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出现,20世纪80年代刚刚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时,中央的文件里就曾多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当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机尚未成熟,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并未引起更多的重视,但是众多学者还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模式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有过一些研究。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在此之后,我国学术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讨论达到了一个高峰,可谓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全国上下刮起了一阵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旋风”,社会各界包括各种媒体、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等都开始把目光聚焦于此。

由于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因此,在中央重提新农村建设之后,学术界便开始结合历史和现状对此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涵盖的内容,还剖析了新农村建设较之过去的“新”之所在。

中央文件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五个方面来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进行了概括,从而指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

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温铁军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综合、科学的范畴,而不是单纯强调经济发展;郑新立认为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农村生产力发展,也包括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基础,也包括农村的上层建筑,涵盖了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李国祥认为既包括物质和精神文明,也包括农村政治发展;马晓河认为既包括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

可以概括为五新: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陈锡文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涵盖整个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宏伟目标,包括产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村庄环境的整治,农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村一级组织的加强。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1. 背景和目的农业是任何国家和地区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协会具有重要地位。

农业协会可以帮助农民组织起来,提高质量和生产力,扩大市场影响力,增进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农业协会建设方案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完善的农业协会建设方案,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 农业协会建设的组织形式在农业协会建设方案中,组织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来说,农业协会有两种组织形式:2.1 生产性农业协会生产性农业协会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协会组织。

它主要关注于筹集资金、监督生产、帮助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提供农业技术等方面,并成为地方政府和农业生产者之间的联络机构。

2.2 消费性农业协会消费性农业协会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协会组织。

它主要关注于收购农产品、推广有机农产品、开展宣传活动和提供食品安全保证等方面,并成为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之间的桥梁。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农业协会组织形式。

3. 农业协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建设一个成功的农业协会,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3.1 建立指导委员会协会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建立一个指导委员会。

它应该包括政府官员、农业专家、业内领袖和农业生产者。

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协会的策略和规划,并为协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2 成员招募和管理成员是协会的基础。

因此,协会需要广泛招募会员来支持协会的发展。

同时,协会还需要一个管理团队,负责协会成员的管理和维护协会良好的运作秩序。

3.3 免费提供信息服务对于农民来说,协会应该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以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动态,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益,并帮助他们完善销售渠道。

3.4 组织专业培训协会应该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向会员传授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3.5 促进市场营销协会可以促进农产品的营销和销售,在推广有机农产品和加工消费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新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加大对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的便利性和网络覆盖率,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要完善水利设施,提供稳定的灌溉、防洪和供水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应加强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要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大对高效农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产业链的建设,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水平。

三、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的土地交易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经济增收的机会。

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首先,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农民的贷款、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此外,还应促进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提高金融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农民素质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确保农民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重要性

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重要性

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与重要性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是指通过各种组织和服务手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新农村建设则是致力于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探讨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社交空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以及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农村社区建设的完善,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农村人口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之中。

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农村建设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强调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能力。

而农村社区作为农民的组织形式和社交平台,需要承载起农村经济发展的责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组织保障。

只有农村社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1.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建设更多的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和绿化环境,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的组织形式和社交平台,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农村居民开展更多的农产品合作经营、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村企业创办等活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

同时,社区经济也能够激发农村居民的创业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3. 增加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引言农业协会是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自我管理的平台和纽带,具有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作用。

本文旨在为农业协会的建设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农业协会的定义农业协会是指由自愿加入的农民和其他有关农业的组织共同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农业协会的优势1.发挥平台作用。

农业协会作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自我管理的平台,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交流互动的场所,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2.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协会可以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为农民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3.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协会可以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使农业生产更加现代、高效和科学化。

4.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协会可以开展各类农产品的营销和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农业协会建设方案第一步:成立农业协会筹备组成立农业协会筹备组,确定农业协会的组织形式、章程、目标等,制定建设方案。

筹备组应当由农民代表和相关组织的代表共同组成,鼓励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

第二步:加强农民培训和学习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为农民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生活水平,促进其增收致富。

第三步: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使农业生产更加现代、高效和科学化。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组合的发展。

第四步:开展农产品营销和服务通过组织农产品展销、合作社和电商平台建设等方式,推动农产品的营销和服务。

包括建立市场监管平台、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建立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等。

结论农业协会作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自我管理的平台和纽带,具有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作用。

通过成立农业协会筹备组、加强农民培训和学习、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开展农产品营销和服务等步骤,可以促进农业协会的建设,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建立综合农协与建设新农村探讨(一)
论文摘要:资本、劳动力、土地要素的净流出以及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是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现状。

交易条件恶化、交易成本过高是农村发展障碍的根本原因。

效仿日韩模式,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在农村建立起金融合作、供销合作、专业合作三位一体的综合农协,是解决农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综合农协;“三农”问题
1引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社会财富大幅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但与此同时,“三农”问题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交易条件恶化、交易成本过高是农村发展障碍的主因,这一观点已取得国内外学者的认同。

中国政府多年来通过财政补贴和引进现代金融体系等方式,试图解决农业问题,但收效甚微。

2010年,中央再发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做出新的部署。

文件宣示了一个新的趋向:更多赋予合作社多样化的职能——从承担新增农业补贴、进行产销对接、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党组织等诸多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反映了中央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专业性适度综合化的全面发展思维。

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性决策。

本文将以分析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基础,通过比较农业发展模式中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的差别,探究中国农业政策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如何建设综合农协提出自己的建议。

2交易条件恶化和交易成本过高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因
中国小农经济土地规模化程度低、分散化经营、70%以上兼业的本质决定了农业部门生产率在过去30年中没有发生质的提高,而与此同时,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和附加值却取得了质的飞跃,生产率和附加值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就是交易条件恶化。

这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乡土中国,事实上任何现代化类型的政府体制都不可能对农村提供全面的公共品,也无法克服外部主体与高度分散的九亿农民之间的“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

如果这些相对于乡土社会而言属于外来上层建筑的实际费用没有被足额支付,就必定导致现代上层建筑与小农村社制经济基础之间的不适应,就必定带来三治问题。

可以用改制之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来说明这个问题。

由于小农经济的特性,农民的借款额度都是非常小的,再加上小农经济剩余小、风险高,放贷之前的信用调查往往都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因为农信社只能利用纯商业化的“纵向”信用,即通过工资单、房产局、土地局等途径对农民的信用做出评价,而在农村特有的人情社会中,这些信用评价则来自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两者之间存在着极高的信息不对称,正是这种极高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过高的交易成本,使农信社更倾向于把钱贷给城市工业部门而非农业部门。

因此,解决交易条件恶化和交易成本过高是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大前提,旨在发展农业的任何政策措施都需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有效解决或缓解交易条件恶化和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农业的重要切入点。

3政府农业政策分析
为了解决上述农业衰败的问题,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希望通过财政补贴和引进现代金融机构的方式解决农业生产剩余过低和资金极度稀缺的问题,但是,大量的投入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农业衰败的进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其实,这些结果还是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特点所导致的。

正如前述交易条件恶化和交易成本过高的前提,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2005年农村人口7亿4千万),每个农民所分到的财政补贴不可能完全填补他的交易损失,农民获得的财政直补相较于其严重恶化的交易条件,
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其结果就是政府虽然花费了大量的财政支出对农民进行补贴,但仍无法改变农业附加值低、生产剩余小的状况,农民的交易条件仍然处于恶化的状态。

在当前的农业要素构成中,劳动力是过剩要素、土地是短缺要素、资金是极度稀缺要素,在这种要素配置条件下,如果单纯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资源配置,农业绝对无法产生社会平均利润率,农民也无法得到社会平均收入。

资金是农业发展的龙头要素,对农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为了解决农业资金极度稀缺的困境,政府曾希望使用金融政策,在农业部门中引入现代金融体系,以实现农业资金的融通和再投资、再循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行等现代金融部门应运而生。

农业部门将其与工业部门交易后仅剩的资金存入这些现代金融部门,但是,这些农业部门仅存的生产剩余并没有起到在农业部门中再生产、再投资、再循环的作用,而是以每年数以千亿记的数额通过这些现代金融部门流入了城市的工业部门。

因为农信社等现代金融机构均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但小农经济利润率低、剩余少、风险高的特点,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导致现代金融部门更倾向于选择利润高、风险小、成本低的城市借贷。

资本的净流出更加恶化了农业发展的资金基础,甚至直接导致了农村高利贷盛行的现象,对小农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综上,政府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在现有的条件下,没有达到其政策初衷。

4农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比选
单看工业化阶段的农业模式,世界上大体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其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不超过十个的前殖民地国家实现了规模农业,并靠规模扩张、简单生产力外延扩张来积累足够资本,进行资本化农业;其二,以欧盟为代表的现代化市民农业,其中超过60%的农场主是无力进入高端资本市场的中产阶级市民,这种农业不可能完全靠机械化,而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资本半深化的农业和绿色主义运动导向的生态化休闲农业;第三种,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所代表的东亚模式,因没有被彻底殖民化,留下了大量的原住民人口,由于人口密集、资源高度稀缺形成的是小农村社制。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的争论就集中于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的选择上。

欧美模式成型于20世纪90年代,其特点是由政府成立规模庞大的农业信贷体系,政府进行农产品信贷担保,对农业提供高额补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