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共69页文档

合集下载

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精品文档

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精品文档

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精品文档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0024-03在我国现实的国情条件下,虽然高考制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并不能将其取消。

因为高考制度为不同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对于激发学习热情、选拔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实现国民教育机会均等、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在准确认识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化高考改革,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当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难以考察出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易使广大学校、教师和学生单纯追求分数,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出现了高分低能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是以一次考试定成败,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是区域招生计划配额不公平,有些区域间录取分数线相差悬殊,导致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等,也带来了高考移民这一新的问题。

四是用一张试卷既选拔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的学生,又选拔地方性高职高专的学生。

这种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的方式,不适应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和类型多样化发展的选才要求。

五是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性调整,加剧了社会分化,人们把利益调整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出现升学热。

再加之以学历为本的用人制度和一些中学为吸引择校生、争夺生源,狠抓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高考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学习负担更加严重。

六是由于缺少有关考试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出现考试舞弊以及选送保送生、体育生、艺术生和特长生过程中屡现丑闻等问题。

同时,巨大的并且不断增长的考试规模,对考试组织管理体制和体系提出了挑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防范考试舞弊、维护考试安全增大了难度。

七是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关的诚信制度、自律意识、政府及社会监督机制还没有建立,这使高校自主招生面临着公平性、公正性的巨大挑战。

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

现代经济信息454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李文静1 长春师范大学唐 栋2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高招部摘要:如何将高校大类招生的政策成果实现固化,明晰政策实现时面对的困难,是大类招生政策整体推进的主旨。

这篇文章主要根据高校大类招生改革时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希望可以对大类招生的改革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大类招生;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8-0454-01一、高校大类招生改革的意义(一)高校大类招生改革为通识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根据现当代教育的要求,高校学生应该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也要掌握良好的非专业知识和综合本领,使学生可以增强适应社会的本领。

长时间的发展实践中,很多高校招生依照专业模式,这就存在着设立的专业比较陈旧,专业方向许多相似之处和专业口径有限及其他的问题,而且只重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弱化学生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学习。

比较重要的是,高校的教育常伴随着严重的功利化,对通识教育的进行有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能够加强并巩固学生学习热情传统招生模式下,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选择新生,这是依照学生的主观意愿和成绩的高低来选择专业,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喜欢所选的专业,再想转入喜欢的专业又很难,因此这些同学对学习没有热情。

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对于学生实行轻松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只要学生没有违规违纪,大多都可以完成学业,这也使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没有什么挫折,无坚定的目标。

但伴随着现在高校大类招生改革工作的进行,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也就更主观,专业认同感大大增加,学习热情也大大增加。

而且,在大类招生配套的专业分流模式下,分流将学生的成绩好坏作为评判标准,有利于学生更好知识掌握。

(三)高校大类招生改革实践中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对于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下的院系指导存在断层,没有可操作性的讲解,使很多学生对于大类招生不了解,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大类招生的缺点被一步步放大。

浅析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浅析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浅析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高考制度已不再适应人才教育体系,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下文将具体分析改革的可行性路径,从多方面视角来分析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为更好发展社会教育提供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可行性;路径一、引言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教育制度的高考招生体系来说,它越来越成为全面考核真正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

可是由于实行过程中的缺漏和弊端,导致当下的高考招生制度存在部分问题,仍需不断完善。

高考招生制度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关乎整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索高考改革的创新方案,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原因第一,高考制度妨碍义务教育的推行。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广大中小学生越来越注重分数和成绩,从而忽视自身的全面发展。

正是由于多数学校总是把分数作为定性好学生的标准,应试化的教育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

成绩不仅成为评定学生的基石,同时也是界定老师等级的分水岭,更是鉴别学校好坏的重要参照标准。

所谓的“应试教育”在妨碍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符合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违背国家一贯提倡的减重,减负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第二“,一考定终身”的选拔标准不符合人才市场的需要。

由于长时间高考制度的实施,导致高考制度逐渐为“一考定终身”这个名词代言。

在多数人看来,高考已经成为走向成功人生的一块重要垫脚石,缺它不可。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才市场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人才的要求趋向多样化和全面化,因此受众对教育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现象的出现,使“一考定终身”的理念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选拔不相融合。

与此同时,高考制度改革的首要措施就是要为考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因为普及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使精英人才流失,很难满足高校的招生限额。

关于高校招生制度变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校招生制度变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校招生制度变革的若干思考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要经历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高校招生制度在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录取标准三个方面各有特征。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招生制度依然延续着精英化阶段的运行方式。

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切性策略,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标签]高等教育高校招生制度马丁·特罗[中圈分类号]G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1--0099--04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舞弊案的不断爆出,使高考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热议之中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到我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问题。

高校招生制度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高等学校招生体系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和规定,具体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录取标准等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高校招生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变革。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高等教育表现出不同特征,并且有不同的高校招生制度与之相适应。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演进,高校招生制度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高校招生制度仍然延续着精英化阶段的运行方式,这是导致高考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因此,制定有效的高校招生制度变革策略,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阶段及其特征。

一、高等教育发展各阶段的高校招生制度特点高校招生制度必须与其所在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相适应。

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论,最早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

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他的论文《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三个阶段,即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以及普及化阶段①。

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对美国20世纪40一70年代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总结而形成的。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白米中学徐良2014. 09. 25 作为一名参加过高考,现在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当前我国的高考制度的利与弊感受是最深的,现在就谈谈我对这方面的感受和建议。

首先,当前高考制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前全国一张试卷,一年进行一次考试;一个全省统一的高考成绩排名;一个考生在这次考试中只能一个志愿等级填报一个学校且一个专业;高校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少一分也不行;一个学生只能收到一张高校录取通知书。

这种制度只能适用于我国以前非常缺少人才,且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工作与就业都由国家统一安排的情况下。

现在,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再也不统一安排工作和就业了,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行了双向选择(少数专业例外),以前的高考制度就不适应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其次在当前高考制度下的社会现状:1.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造成中小学毕业生已经完全失去了工作和就业的机会,城镇家庭的孩子只有读到大学毕业,才有可能找到一碗饭吃;于是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从初中(有的从小学)开始就只看成绩和分数或排名,家长对学校、班级和教师的评价也只看的高考成绩。

这样就出现了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走在同龄孩子的前面,自愿出钱从小学或初中开始为孩子请家教,或将孩子送进补习班,进行文化补习,到了高中就一切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中心,只要成绩好,其它一概不管;因此,即使自己的孩子有其它特长也要强迫孩子学习,不让其发展特长。

这就是当前许多学生高分低能、思想品德素质差的原因之一。

2.同样的原因,社会整体对本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评价就看学校每年是否有学生考上名校、或在本地区高考排名是否在前面,有名校学生或有高考状元、或一本人数或600分以人数占优势的学校就是好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就往这样的学校挤。

于是就出现了择校生和高价择校生;这也是为什么所谓高中名校收费越高,反而择校生越多的原因。

3是因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只看高考成绩,造成了地方党政对教育部门的评价也以高考为主,于是教育部门对高中的评价也只看高考业绩,为了考出好业绩,每年都要给本地区各个高中下达各类高考指标,如本科应完成多少、一本要完成多少、名校要完成多少等,这些指标通常在市一级直接下达到各学校的各个年级,每年到9月或10月,还要招开高考总结表彰大会,表彰高考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部署下年高考工作。

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

争鸣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韩玉琴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高素质、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下,高校招生工作也从传统的人才选拔逐步演变为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以及人才选备。

现阶段,国内高校招生机制难以适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各地纷纷开始拓展多校联考、校长推荐、自主招考等招生模式,以满足社会各界的人才需求。

本文将简要分析高校招生制度特点,重点探寻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招生考试;高等教育;注册入学现阶段,国内各地区已初步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这也意味着社会各界对人才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需求多样化且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基于此,围绕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考试制度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特点当前,国内高校招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统一招生考试,该种模式具有最强的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

历经数十年检验,过往的全国统考逐步演变为各省统考;该种考试模式的特点在于统一性,这种特点也充分适合国内各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我国国情,进而展现出显著效果。

同时,该种考试模式同样存在些许弊端。

例如,一考定终身,部分学生一旦发挥失常,则会留下终身遗憾;各高校也只能沿用单一的选拔人才模式,难以充分挖掘具有特殊潜能的人才;这种统一性特点也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围绕高考科目开展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第二、自主招生考试,该种考试模式具有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最早由北约、华约等高校联盟推出,以求突破传统统一考试模式的局限。

随着时间的推进,该种考试模式依然未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主要以应试考试为主。

现阶段,自主考试招生考试模式具有较强局限性,主要围绕高考科目设置考试题目,未能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发展潜力,智力才能、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价值取消、道德判断、知识广博度等综合素养,难以切实挖掘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奇才、专才与偏才。

对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若干思考[摘要]招生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关键。

通过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选拔出来的学生素质越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就会越高,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考试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选拔人才的手段。

高考的主要作用在于为高校衡量并录取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而依据标准公平录取。

现行的高考制度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曾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端,如何进一步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培养规格和不同办学形式的高校选拔人才需要的高考制度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招生考试;体制;存在问题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对“文化大革命”以“根正苗红”为标准选拔大学生的推荐制度的否定。

这一改革比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早了一年,这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而且,这一步的迈出,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的支持下实现的。

这一步的迈出,为全国众多渴望享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为全国大多数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提供了深造学业和攀登科学高峰的机会。

其意义之深远决不亚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经32年,32年以来,这一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为我国选拔了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到大学深造。

通过高考获得进入各类大学深造的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各领域的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践效果是不容否认的。

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诸多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日益导致公众不满的情况下,高考制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守的公平竞争平台,为建设和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受到社会各界的盛赞。

然而,在我们看到高考制度主流的正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其所带来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而形成的“应试教育”代替素质教育的现象仍然很严重,高校教育产品高分低能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变革的理论思考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变革的理论思考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变革的理论思考陶晓祥高校招生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学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转折点,因而,采取何种制度,何种考试方式是工作重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经历过多种变革,直到1977年恢复了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高招工作才逐渐稳定下来。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始终存在问题。

如何克服问题,在重视学术考试标准下仍然兼顾权利标准,兼顾个性化和全面化,确保最终导向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这是本文重点探讨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经历种种变化,不断探索各种考试和推荐模式,直到1977年确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我国考试制度才算最终稳定下来。

尽管,我国经历了种种探索,但仍然在统一招生考试中,出现问题。

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主要问题在于权力过于集中,遏制了个性和自主权,应试教育压力下,教师和考生出现唯分数论的想法,这就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招生要客观面对问题,冷静思考,提出改进对策。

1 高校招生需要什么类型的人从法律上讲每个人都有资格上大学,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可预见的很长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那么,谁来遴选?怎么遴选?这就成为高校招生的应然性标准。

现阶段,很多高中学校对学生应试成绩比较看重,导致社会大众都将分数看成“法宝”,只要有了高分,就什么都可以有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高校招生制度应当将学术标准和权力标准统一起来,将考试制度和推荐制度结合起来,对学生开展全方面考察,多元化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性。

因而,高校招生招什么类型的人,采取什么样的招生方式就至关重要。

1.1兼顾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校招生工作是为大学提供人才,大学是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人才,因此,从高校招生开始就应当招收服务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才成长,兼顾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人才。

大学最终培养人才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民族复兴奋斗的人,这就是为国家利益。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2)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2)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引言高考是我国招生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每一个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考招生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这些困境的出路。

一、困境1.1 评分标准单一目前的高考评分标准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分标准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草木皆兵,片面追求应试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考试压力过大高考是一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往往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和焦虑情绪。

这种大量备考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也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3 信息不对称由于高考招生制度的特殊性,学生和家长往往对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存在一定的疑惑和不了解。

而大量的信息和咨询的不对称,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局限于传统和熟悉的高校,而忽视了其他优质高校的存在。

二、出路2.1 多元评价体系为了解决评分标准单一的问题,可以引入多元评价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实践能力、领导力等因素纳入考量。

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2.2 考试改革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可以适当减少高考科目,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同时,可以采用分散考试的方式,将考试时间分散到一年内,减轻学生在短时间内的应试压力。

2.3 加强信息公开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加强对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的宣传和解释。

同时,建立专门的招生咨询平台,提供给学生和家长免费咨询服务。

这样一来,学生和家长将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到各所大学的优势和特色。

结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对于解决当前高考制度中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必须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并加强信息公开。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作者:刘光荣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作为一项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的考试制度,高考招生制度一方面承担着选拔人才以及教育学生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我国招生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就需要对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

主要对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我国教育制度中,高考招生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社会起到教育的作用。

高考招生制度不但关系到高等学校是否能够选拔出优秀的新生,关系到广大考生是否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此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高考招生制度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所以该制度也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一、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我国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主要为“统一考试+分省录取”这一模式,从考试的形式来看,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是一次性的统一考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考定终身[1]。

从录取的体制来看,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统一招生政策,由地方招生考试委员会组织高等院校,在省行政范围之内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录取。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就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我国高等院校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的出现,我国当前高考招生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国的考试法制尚不完善,而且分省制定招生来源的这一计划也就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衡。

从国家以及教育这几个层面来看,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机会竞争不均的现象我国当前的高考与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而且大多数公民都希望自己能够上大学,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所以高考招生制度就需要保证每一个考生的竞争机会均等。

然而,从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来看,就存在着地区性差异,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存在教育不平等现象。

关于高考制度的几点思考-教育文档

关于高考制度的几点思考-教育文档

关于高考制度的几点思考公正客观地讲,高考制度是现在唯一的、最公正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拔制度,要彻底取消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它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

因此,面对所谓的高考弊端,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要认真分析,看清问题,努力减少高考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唯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才会明朗,改革成效才会显著。

1,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高考才出现的,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

中国的考试制度由来巳久,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

据《礼记?射义》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通过考试测量军事教育的效果和选拔人才的制度;《礼记?学记》中相关记载也表明,西周时期的“国学”也已经初步建立了隔年定期考试的制度。

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更是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推上了顶峰。

由于科举制度为社会流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下层知识分子有机会参政治国,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而读书人都将科举看得很重,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科举考试的准备上。

但每次科举选拔的人数毕竟有限,势必造成竞争的激烈。

面对科举的巨大诱人的利益,古代的知识分子们不得不死读书、读死书,应试教育的雏形开始产生。

而科举考试内容的独尊儒术,翻来覆去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客观上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形成。

几千年下来,可以说,应试教育已经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了,根深蒂固。

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包围中,高考制度只能无辜地背了黑锅,成为干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2,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高考成为―个社会问题,也促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我国现在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经济社会,国力有限,因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我国的人口来说还是相当匮乏的,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

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望与日俱增,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导致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浅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9 月 4日, 国务院发布 了《 关 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的实施 意见》 , 并决定 2 0 1 4 年启动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 试点 , 2 0 1 7 年全 面 推进 , 到2 0 2 0 年基本建立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 制度 , 形成 分类考试 、 综合评 价、 多元 录取 的考试 招生模式 , 健全促进公平 、 科学选才 、 监督有力 的体制机制 , 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 、 认 可多种学 习成果的终身学 习“ 立交桥 ” 。此次改革不 仅在考试科 目、 各类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 , 同时涉及 “ 中西 部地区考生” 、 “ 农村考生” 、 “ 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 等 当今社会 关 注的热点问题 。
1 . 2 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2 . 3 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面临 困难 《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规定 , 将 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 内容分为思想 品德 、 学业水平 、 身心健康 、 艺 术 素养 、 社会 实践五个方 面 , 高校 将参考评价情 况招生 录取 。意 见 强调 , 综合 素质评价 注重 考察学生 的行 为表现 , 特别是通 过学 生 在有 关 活动 中 的具体表 现来 反 映其 全 面发展 情况 和个 性 特 长 。如思想 品德方 面 , 不仅 要看学生参加 公益劳动 、 志愿服务 活 动 的具体 内容 , 还要看参加的次数 、 持续时间等 , 学生在这些活动
中的行 为表现是可 以考察 、 可以 比较的。 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考试招生环节 , 是 本次改革的重大举 措
改革开放 3 0 多年来 , 考试招 生制度 不断改进完善 , 已经形 成 了相 对完整 公平 的招生体 系 , 但 是 随着 社会 的进步 和经济 的发 展, 产生 了一 系列的问题 : 区域 、 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 ; 教育 资 源分配不平衡 , 贫困地 区入学机会少 ; 人 口流动造成 的异地高考 ,

关于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特别关注】际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1]张国梁,朱泓.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10).[2]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3]裴文英.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7,(6).[4]王修娥.美国人眼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高教探索,2001,(1).[5]胡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06,(1).----------------------------------------------在我国高校招生体制中,高考招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校录取新生的一贯作法,高考制度在高校选拔人才中做出重要的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一长期实行的单一的高校招生模式也不断受到公众的质疑与教育界的探讨。

目前,我国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快速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和多样化的人才,然而,现有的高考录取制度以其相对固定的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统一考试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的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教育界做了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高校招生朝多样化方向改革。

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更加关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doc

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doc

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应妥善处理的若干矛盾-2007年我国将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首批高中课改实验省份实行第一次新课标高考。

四个省份陆续公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在社会上和教育界引发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公共话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新课程高考方案研制与考试说明制定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就新课程高考制度改革中应注意解决和处理好的若干关系问题作些探讨,供大家批评与参考。

一、高考政策的连续性与课程改革的颠覆性我国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政策基本上是在稳步中求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

但最近10多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和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加快,高考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与责难,高考改革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由于不同的社会主体对高考报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在改革的发展方向上始终难以找到一个清晰而稳健的道路,因而也出现了在科目设置、考试次数、分数计算方式、录取办法等具体问题上改过来又改回去的现象。

这些都说明,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绝非一项靠头脑发热、盲目激情就能解决好的工作。

从2001 年秋季开始,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新课程,2004年开始在四个试点省份推行高中新课程。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知识体系、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等所有环节都对原有课程体制进行了颠覆性重建和拓展,广大学校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与制度推进下正在逐步生成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与教学体制,尽管发展状态极不平衡,改革成果尚未成熟,但这一轰轰烈烈的革命性改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后果却都必然会遭遇到基础教育的最大关口高考的挑战与检验。

高考改革的理念能否真实、真正地反映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向,能否通过这个无形而万能的指挥棒对正处于进退维谷的高中新课程给予第一推动,还是恰恰相反,任你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或者只是象征性地作些表面的调整,在原有高考制度上抹上几道鲜亮的新课程的油彩,以换来一些喜欢热闹却不知就里的人士的廉价的吆喝。

我国高考分省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反思

我国高考分省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反思

我国高考分省招生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反思自1952年我国实施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一直被视为选拔人才、晋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而在高考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分省招生制度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调整。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对我国高考分省招生制度的发展与问题进行反思。

我国高考分省招生制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实行,也被称为“文化插班生制度”。

其初衷是根据各省市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以确保更多地区有机会培养优秀人才。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分省招生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高考分数线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省份之间录取分数的不公平。

由于全国高考试题相同,但分数线却不同,这使得一些分数偏高的省份的考生录取门槛相对较低,而一些分数偏低的省份的考生则面临较高的录取竞争。

因此,高考分数对于考生而言,不再是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标准。

其次,分省招生制度导致了高考报考热点地区之间的倾斜。

由于一些省份的高考录取门槛相对较低,考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在这些省份报考更容易被录取。

因此,这些省份逐渐成为高考报考的热点地区。

这导致了高考报名人数的不均衡分布,使得热点地区的高校录取压力剧增,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冷门地区则面临招生难题。

再次,分省招生制度可能导致部分考生出现重复报考的问题。

由于不同省份的分数线存在差异,一些考生可能会通过不断的报考来寻求更好的录取机会。

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考生和家长的压力,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同时,这也可能导致考生在不同省份之间作出抉择,从而削弱了家庭和地区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

面对以上问题,我国高考分省招生制度已经开始进行调整和改革。

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平行志愿”招生制度,将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线进行调整和统一,以确保录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此后,我国的高考录取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努力减少分数线的差异,提高高考的公平性。

然而,分省招生制度的问题还并没有完全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