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五)答案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五)答案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五)答案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五)已完成1

碳14测定年代只能测定含哪种元素的文物?A、碳

?B、铜

?C、氮

?D、氧

我的答案:A

2

开元通宝中有哪位皇帝的年号

?A、李世明

?B、武则天

?C、李隆基

?D、李治

我的答案:C

3

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测量对象是什么

?A、铝

?B、铍

?C、碳

?D、石英

我的答案:D

4

热释光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哪种器物的年代

?A、铜器

?B、铁器

?C、瓷器

?D、丝制品

我的答案:C

5

考古文物的断代主要是根据其出土的土层来判断我的答案:√

6

用碳14法可以测定任何时代的文物

我的答案:×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最简考古学概论—曹兵武

最简考古学概论 曹兵武著 (2014年版) 简介 在两万字篇幅内,本文试图让读者基本上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当代最新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及考古学所描绘的早期中国的大致图景。 目录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2) 延伸阅读:考古学文化、北京猿人、殷墟发掘 (4) 第二节、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 1.地层学与类型学 (6) 1.1地层学 (6) 1.2类型学 (7) 2.环境考古学与聚落考古学 (8) 2.1环境考古学 (8) 2.2聚落考古学 (8) 延伸阅读:考古发掘流程、公共考古学 (9) 第三节、现代科技与考古学 (10) 1.碳十四测年 (10) 2.热释光测年 (11) 3.古地磁测年法 (12) 4.孢粉分析研究古代植被 (12) 5.残存脂肪酸分析 (13) 6.其他 (15)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学 (15) 第四节、考古学勾画的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6) 延伸阅读:中国文明的起源 (19)

德国著名考古学史家西拉姆说:“人类要想看清未来的100年,首先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①。考古学就正是这样一门让人类回头去看自己过去5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发掘、记录、整理、分析和解释人类在过去生产与生活中留下的物质遗存,拼凑、复原和认识已经消失的古代社会、文化与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与简史 考古学是通过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的古代遗物与遗迹等遗存,研究和复原人类古代生活与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 同样是复原和研究过去,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同在于,历史学家主要依据历史文献的资料进行研究,而考古学必须经过野外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遗留的物质遗存,然后通过对这些物质遗存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获得关于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一般被分为三个层次:处理资料的基础部分——考古学技术;从资料推测过去人类行为和复原历史的中间部分——考古学理论;推导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得出的抽象的关于规律的考古学认识部分。 具体地说,所有的考古学工作都涉及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 1.发现、发掘、记录和保护过去人类的物质遗存,揭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和相互关系,包括它们存在的物质性背景; 2.重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古代遗存所代表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建立古代遗存的编年序列,进而建立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史; 4.提炼、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兴趣由来已久,曾经尝试诸如神话传说、文献记载等多种方式记忆和认知过去。现代考古学发源于欧洲。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学者与皇帝曾经尝试比较系统地搜集古代的文物,进行带有研究和教育性质的展示。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段时间里,对人类的过去感兴趣的人大大减少了,欧洲被认为是因为蛮族的入侵而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遥远的过去甚至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辉煌,都被认为是一种传说,只在那些神话和英雄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圣经》是当时人类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体系的惟一来源。十五世纪中期肇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欧洲人对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又反过来诱发了人们寻找和收藏古物的兴致。16世纪,一些人开始发掘意大利的罗马废墟,以为日益膨胀起来的古物市场输送原料。在16世纪的西欧和北欧,一些古代的仪式性建筑引起了当时学者的特殊兴趣,比如对史前的巨石遗迹特别是英国的斯通亨基(Stonehenge)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些人的研究甚至得到了王室的赞助。1709年之后,对被公元79年维苏里(Vesubius)火山的喷发所淹没的庞贝(Pompeii)古城的连续发掘,成为当时人类重新认识罗马时代人类文化成就的一扇窗口,当1千多年前的历史细节和惨剧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那种心灵的触动和感应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旅行者开始有意识地对《圣经》的发源地中东地区进行大量的考察,在满足自己宗教感情和寻根之欲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源头的了解。 ① [德] C. W. 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考古汇总题目

考古汇总题目

————————————————————————————————作者:————————————————————————————————日期: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运用科学方法发掘、整理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的实物,并据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属人文科学领域。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各不相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朝的灭亡。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20世纪初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地被考古学代替。 2、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术语。专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遗存遗存。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的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过去曾以发现的典型器物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每一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是一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 3、考古地层学: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亦称层位学。应用地质学中地层学的原理,根据地层迭压上下,判断相对年代迟早的方法。旨在研究因人为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并以此指导考古发掘、处理各种遗迹现象。考古学正是依靠地层学、类型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发掘和研究,才逐渐形成为一门系统的近代学科。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与历史科学有关系。历史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献资料,而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则主要是古代人类在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考古学所研究的实物,是古代人有意识地经过加工制造的实物,这种实物包括两大类:一是遗迹;二是遗物。所谓遗迹,主要是指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聚居村落及其相关的建筑遗迹和埋葬死者的。所谓遗物,主要指古代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劳动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此外,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农作物、家畜、渔猎、和采集所得的动、植物遗存也属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那个层面。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主要分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地层堆积是指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生土层:在人类活动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 熟土层: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 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遗迹的堆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低于地表的,如坑、沟、井、墓葬等。另一种是高于地表的,如城墙、河堤等。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收集原则,按单位收集,遗物要按单位来编号,如H1:2:M8:9。代号: M墓葬 G沟 H灰坑 Y窑址

考古学作业

我对考古学习的一点感想 环境科学一班64100110 宋阳转眼间就到了考古与科技这门选修课结课的时间,虽然仅有短短的十节课,但是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还是确有收获的。 犹记得当初在选课时我曾臆想着考古是什么、考古学家到底是做什么?。有时,我会想:当一个考古学家多好,当开启一个充满宝藏的墓穴时,或者抚摸着一件件覆盖着历史尘埃的文物时,那感觉当是多么的幸福。是不是如果发现了一件宝贝就发财了之类的……现在想来,那时的思想是有点幼稚,将考古比之于挖宝,但也有点情有可原,因为很多人都是同样的看法。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正确认识考古是极为重要的。它既不神秘也不有趣,更不能等同于挖宝。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是一个为之奉献终生的工作。就其重大意义来讲,考古面对的是没有流逝的历史,它要让历史的长河重新流淌,它能将已知和未知的过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帮助人类认识真正的自己。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考古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营生,这是不为过的。 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很多他自己参与的考古实例,我非常喜欢听这些趣味丛生的故事,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冒险,充满了挑战和刺激。但是随着我对考古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越发感觉到这个工作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细致入微、吃苦耐劳的精神。一

个人在荒郊野外敲敲打打,更需要忍受寂寞,这些苦痛都是我们平常体会不到的。还有团队协作更是重中之重,一个人总不能把一个遗址从勘探到挖掘到研究都完成吧,即使这个遗址只有一平方米大小,闭门造车、自我封闭是出不了成果的。 专心致志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然而很多同学其实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来上课。其实,强迫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去做自己的事倒不如去听听课,其实考古真的挺有意思。 作为一名环境科学的学生,我想谈一谈我的专业与考古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中间形成了一个交叉学科便是环境考古学了。考古学对于古环境研究及对地球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古学并不仅仅被动地接受有关古环境研究的成果,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首先,虽然环境气候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动和大气物理要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的变化来实现的,故研究古环境气候的演变,主要依靠地质、地理、古生物等学科对沉积环境、古地貌、动植物群落的变化与分布的研究。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类由消极地适应环境逐渐向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转变。特别是全新世以后,随着工具的改进、技术的进步、农业的出现、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日益给自然的生态环境以越来越多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区域性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因此,不了解人类文化是很难

2009年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答案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 12009年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考研真题答案 考研英语的方法: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 2阅读理解复习方法——阅读三步曲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种说法:考研的关键是英语,英语的关键是阅读。在考研英语中,可以说,所有的题除了写作外,都在直接或间接的考阅读理解能力,或至少与之相关。而且,阅读理解本身所占的分量极大,每题的分也比较大,因此,在考研英语的复习中,怎么重视阅读理解都不为过。 下面我来具体谈谈阅读理解的复习方法: 首先了解阅读的命题趋势,综合分析近5年的考研真题,我们发现,阅读理解有以下一些趋势,题材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环保等重大热点方向。很多文章都摘自报刊评论。四篇文章中总有一篇比较难的/,那我们该如何复习那?首先,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复习参考书非常重要,结合众多考研者的成功经验、各个辅导班推荐以及我们的分析,以下参考书组合都是比较理想的/1《历年真题》把近10多年年的真题搞透,逐篇的分析,逐篇的翻译,一天一篇。许多考生没有认真研究真题,结果上了考场完全傻了,因此,真题是必备的,值的注意的是真题不是试卷本身,而是有答案的详细讲解和完全翻译的书,如新东方编的还是不错的,复习时,第一遍按照常规的方法做一遍,完了之后,在结合正确答案仔细分析每道题的出题的思路和正确答案的理由,。2/各个英语辅导名师编著的英语阅读理解,真题的出题思路反映考试大纲的要求,但毕竟材料的时效性存在不足,还应该补充更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如,新东方的阅读,黑博士的阅读120篇/240篇等。另外,真题我们着重的是研习,而这些材料着重的则是练习,需知阅读理解水平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提高。以上所选资料可供大家参考3/英语报刊杂志,近几年的考研阅读出题趋势偏向报刊文章,所以,整个英语复习期间,最好能每天抽点时间阅读一篇报刊文章就好了,而且前面我讲过,读这类材料有助于提高语感。需要注意的是读第一遍的时候最好不要看翻译否则对阅读水平的提高不大,整篇看完后,在看翻译,检验一下自己的阅读,这些资料可以作为补充。 怎样才能学好那: 1/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是基础。很多人在阅读中往往只用一种阅读方法,这样对于平时阅读还可以,但对于考研对阅读的高要求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阅读理解复习的前期,应该把阅读分成这么几个部分。略读、泛读、精读、扫读/这么几个部分 2/真题分析是核心 3/长难句分析是主要工作。看过真题的考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阅读中的长难句太多,这使短文变的很难,的确如此,考研与四、六级不同,考研更多的是考能力,而四、六级更多的是考水平和速度。事实上,考研阅读每篇大概用10—20分钟来做,而四、六级最多能用8—10分钟就的做完。长难句不过关,对考研阅读水平就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一点就是花点时间去看看语法,两者结合。会事半功倍的,值得强调的是语法较差的考生一定要做这项工作。 4/树立主动的阅读意识是关键。这是一种意识,软性条件,就看谁的意志力强,能坚持每天的计划,久而久之,主动的阅读意识就能加强,考试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其实阅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只要处理的好,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考研英语阅读复习冲刺攻略 现在,复习的时间越来越紧,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最后的几个月高效而又有的放矢地备考,是许多同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的广大同学的实际备考情况,建议大家应在冲刺阶段做好如下的几项工作: 一、紧抓词汇复习 全国统考英语完全考察考生对书面语的理解和创作。在我们对书面英语的理解过程中,词汇可以说是基石。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在前一段的复习过程中单词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现在还再复习单词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那么我们以大纲样题阅读理解Part A 的第四篇(其实是96年真题第三篇)第一段为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 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习考古是一定要看有关的书籍的,那么,有什么的入门考古书籍呢?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一《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 这本书是从事考古研究的必读书,该书介绍当代考古学技术、方法和理论框架的简洁的导论性著作,在不到300页的篇幅中,详略得当地全面介绍了考古学的方法和理论。说明案例和个案研究体现了新旧大陆考古遗址的时空平衡。本书还提供大量的学习帮助,包括考古区域的地图、广泛的例证、章介绍和摘要、每章结束时的深入阅读指南、词汇表、参考书目和索引等。对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研究的宗旨是什么?考古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考古学(第3版发现我们的过去)》将用系统的阐述、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图片给出回答。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二《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本书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和专业考古作家保罗;巴恩所著,是最近十多年来风靡全球、影响最大的一部教科书。自1991年问世以来,1996年、2000年先后发行第二、三版,每一版都把全球考古最新的重大发现和研究融入其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是目前了解世界考古学发展最有权威、最为全面的一体。 全书600余面(包括600余幅图版),涵盖了考古学的历史、理

论、方法、技术和实践等多个方面和多个层面;100多个专题专栏文字,涉及从水下考古到碳14测年、从农业起源到文明衰退等诸多领域,并简要总结了30个有影响的发掘实例;通过墨西哥、澳大利亚、东南亚和英国四个重要考古项目实施案例研究、展示了考古学理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书后还附有考古学专业名词解释大量的参考文献和深入阅读资料指南,方便了有兴趣的读者按图索骥。 此次本社出版该书(第三版)的中文版,希望能让中国考古界更多地了解西方处理一系列考古学问题的方法,给中国考古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研究视角,推动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三《考古学概论》 钱耀鹏主编的《考古学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学科基本内容和中国考古学的基础知识为主要线索,贯彻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逐步深化的教学理念,力求突出考古学的认知途径与研究方法,系统而扼要地揭示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体系、综合性研究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尽可能凸显考古学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全书图文并茂,收录90余幅插图,便于学习和理解。《考古学概论》适用于高校考古学、博物馆学及历史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的教学,也是考古、文物及博物馆工作者值得参考的专门性著作。这本书也是接触考古学的必读教材之一。 想学考古入门看什么书四《中国考古通论》 这本教材是笔者在南开大学上课时所接触,为该校考古及博物馆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圣才出品】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 一、名词解释 1.石璋如 答: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 2.李家沟文化 答:李家沟文化是河南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李家沟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3年调查发现。1976~1977年间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30平方米。该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一期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期为仰韶文化泉护类型,三期为仰韶文化半坡晚期类型。李家沟遗址的发掘对进一步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各类型的相互关系及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3.石峡文化 答:石峡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广东省的北江、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该文化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中出土不少稻谷。农具比

较先进,为石锄、有段石锛,劳作效率相对较高。陶器中也出现了少量的印纹陶,陶器上拍印了方格纹、曲尺纹、漩涡纹。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这两个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4.何尊 答:何尊是西周初的青铜器,是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196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何尊圆口方体,通高38.8厘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器内底有铭文12行119字,是一篇完整的训诰,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史料价值极高,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5.走马楼简牍 答:走马楼简牍是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的简牍文书,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六年(公元232~238年)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字~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6.栖霞山石刻 答:栖霞山石刻是中国南方地区佛教石刻,位于南京市东北20公里的栖霞山,时代为

625考古学专业基础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考古学专业基础满分:300 分 考核目标 1掌握考古学基本理论 2掌握考古学主要发现 3了解相关的历史常识 4文字表达能力及逻辑性 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考查范围 一、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二、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田野考古 考古年代学 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 考古学文化的层次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类型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学分期 考古层位学及其基本内容 考古类型学及其基本内容 聚落考古 三、中国考古学简史 金石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十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及主要考古学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及主要考古学家四、石器时代考古与史前社会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分布、年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分期与文化概述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与区系类型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及特征氏族社会 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 五、商周时期考古与社会 夏、商、周族的起源 夏朝的考古发现

商周时期的主要的城址、建筑与墓葬 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经济 商周时期的陶瓷器与青铜器 甲骨文与金文 春秋时期列国城市的兴起 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商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商周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六、战国秦汉时期考古与社会 战国时期都城与墓葬 战国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与货币遗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经济与变法、改革秦汉时期的城址与墓葬 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与货币遗存 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瓷器与青铜器 大国争霸与秦统一 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经济制度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战国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七、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考古与社会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址

历年考古试题

2007北大 -------------------------------------------------------------------------------- 解释:奥都威技术,魏敦瑞,西阴村,黄肠题凑,小河墓地,和林格尔壁画墓,湖州镜,世说新语,波斯陶,酋邦 论述: 1、考古发现稻作起源 2、二里头文化宫殿及其特点 3、东汉洛阳城特点 4、唐代西安地区墓葬类型与等级制度 北京大学2005 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五分) 1、金石学 2、裴文中 3、碳十四测年技术 4、朱封大墓 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易县燕下都 7、低温釉陶 8、汉代铁官 9、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 10、天龙山石窟 二、论述题(每题25分) 1、长江中游地区新“时期”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及阶段性特征 2、概述东周列国都城类型多样化的现象及原因 3、举例说明汉代诸侯王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4、北宋皇陵的建制及特点 北大2003年考题 考古学通论 名词 金沙遗址李济湖州镜萨珊银币 论述 1莫维斯线述评 2商周时期陶鬲的分期特点 3龙山时代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 4铁器的产生及其意义 5大明宫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北大2004年考题 广谱革命,葡萄镜,安伽墓,华清池,里耶秦简,沂南汉画像石墓,石器拼合, 柴尔德,还有一个想不起来了 还有长沙窑 还有什么来得,好像是个以前考过的,肯定是以前考过的

嗯嗯 大题是北魏洛阳城,农业起源,铜石并用期主要文化,秦楚墓比较 -------------------------------------------------------------------------------- 2006高校考古学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名词解释: 三大气候信息库 AMS测年蛋壳陶瑶山墓地吴城文化涂金工艺石阙模型明器虞弘墓号墓为陵 论述: 1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史什么? 2 概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其早期的发展情况 3 概述汉代工官的设置和其产品 4 概述六朝墓葬的墓壁装饰内容及其演变 山东大学:考古学通论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 2、论述二里冈文化的发现、命名及基本文化特征。 3、论述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其重要性。 名词解释(每题5分) 山顶洞人、裴里岗文化,石家河文化,半坡类型,夏家店上层文化,琉璃河燕国墓地.虫鸟书体,东下冯遗址,走马楼简牍,马王堆汉墓,镇墓兽,长沙窑 川大 一、名词解释 考古学文化细石器半坡遗址妇好墓侯马晋城模印拼砌画像砖墓影青瓷永乐宫 二、简答 1、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断代研究方法并比较其异同 2、唐高宗至德宗时铜镜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三、论述 1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谱系关系及近十年来的新发现 2、三星堆及蜀文化发现与蜀文化的研究新进展 3、西汉长安城布局及近十年考古的发现(附西汉长安城平面图)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介绍 一,奖助学金 下表所列是首师大的奖助学金,一般学校每个月是600的助学金,一年6000,首师大则是每月700,每年7000,而且奖学金覆盖率要比其他学校广。另外还有个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挺好入选的,今年招生的10位考古学学生,共有6位入选,每人每年一万软民币。 二,师资力量

首师大的考古学系领导是袁广阔,我们称他阔爷。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a/40_1476.asp 这是阔爷的资料。 接下来是钱益汇老师,我们称他钱老板。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a/40_815.asp 他也是我的导师。 还有王涛老师。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a/40_2228.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a/40_2214.asp 这位是朱光华老师,我们称他朱大仙。 还有尤悦老师,示威美女呢。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a/40_2232.asp 袁泉,也是位美女。https://www.360docs.net/doc/0d12276753.html,/a/40_2245.asp 另外,还有后晓荣、欧阳启明、韩建业等老师。 三,地理优势 另外,首师大相比地处其他城市的高校,拥有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无论是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还是社科院考古所,都很近。公交和地铁不用半小时。

四,讲座 首师大的讲座频率也是很高的,学校对邀请知名学者做讲座投入很大资金。袁广阔、钱益汇、王涛等老师都有很广的人际网,接下来一个月,袁婧、王昌遂等大神级人物回来首师大讲课,平均每周一次。 五,综合排名

1.考古学基础概念

1.考古学基础概念 考古学定义 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始于人类的产生(约距今300万年开始的旧石器时代),其下限至明清之际。通过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来获取研究对象,其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是考古发掘中的考古地层学,考古资料整理中的考古类型学以及分析研究时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三大研究方法论。中国近代考古学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前身是金石学。 遗存 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类。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等人工建筑和设施以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来的活动痕迹。遗物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钱币等。 遗迹 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等人工建筑和设施以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来的活动痕迹。遗迹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遗物: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钱币等。遗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都经过人类有意识的加工和使用,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遗址: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指代发现遗迹、遗物的地点,也可以指代聚落考古的基本单位。一般由人类活动的各种遗迹现象以及遗物构成。如洞穴遗址、贝丘遗址、古窑址等 贝丘遗址 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文化层中包含大量古代人类食余抛弃的贝壳为特征。多属于新石器时代,有的延续到青铜时代。主要分布在沿海、湖泊和临河地带,世界各地都有广泛分布。其堆积层中往往夹杂着贝壳、食物残渣以及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还发现有房基、窖穴和墓葬等遗迹。根据贝丘的地理位置和贝壳种类的变化可以了解古代海岸线和海水温差的变迁,对于复原当时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帮助。中国的贝丘遗址集中分布在北起辽东半岛、南至两广及云南的东南部诸省区。 洞穴遗址 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是指利用山岩自然洞穴,在其中生活或一度埋葬死者,从而留有原生文化堆积的一种遗址类型。年代主要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个别可到较晚时期。它们反映出人类生产力低下、依赖洞穴作为栖息地、就近利用所处地理环境进行狩猎和采集活动的历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人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则以华南石灰岩溶洞发育区最为突出,数量较多,有代表性的如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等。 石器 是以石头为原料制作的工具,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在很长的时期内,石器在生产中占有支配地位。在考古学上,把主要使用石器的时期称为石器时代。根据石器的制作方法,可分为打制和磨制两大类。每个时代的石器在制作工艺和器形上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石器常常成为判断遗迹年代或文化性质的重要标尺。 三棱大尖状器 是一种大型石片石器,由于首先在丁村遗址发现,又称“丁村尖状器”。是一种挖掘工具,是采集经济的反映。

考古探索与发现尔雅完整答案

[单选题]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的?(C) A.、胡适 B、王懿荣 C、王国维 D、梁思成 单选题]中国发现甲骨文是在哪一年?(B) A、188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多选题]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第一-代的考古学家?(AC) A、作宾 B、傅斯年 C、王威 D、梁思永 [判断题1三次文物大发现之前国内历史学的学者们主要是根据纸本文献进行研究的。(√)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得资料的。(×) 1.2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 [单选题]以下哪项出现时间最早?(C) A、铜器 B、铁器 C、石器 D、银器 [多选题]考古学上的遗存包括(AC)。 A、遗迹 B、遗失 C、遗物 D、遗留 [多选题]以下属于遗物的是(ABC)。 A、生产的工具 B、武器 C、装饰品 D、墓葬 [判断题]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仅是人类的制品(×) [判断题]进化论的提出为形成科学的考古学创造了条件。(V)

1.3 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三) [单选题]伴随磨制石器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的(B)。 A、工业革命 B、农业革命 C、商业革命 D、医学革命 [多选题]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BC)。 A、以商业为生 B、打制石器为主 C、以渔猎采集为生 D、铜石混合石器为主 [多选题]新时期区别于旧石器的特点包括(AD)。 A、磨制石器 B、以渔猎采集为生 C、靠自然为生 D、陶器 [判断题]考古学是通过实物遗存或者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还原历史的一门科学。(√)

[判断题]旧石器是以磨制为主的。(×) 2: 考古学概述(- ) [单选题]以下哪位不是考古学家?(D) A、张忠培 B、苏秉琦 C、严文明 D、王小波. [多选题]中国的三个为人称道的领域是(ABD)。 A、航天 B、体育 C 新闻 D、考古 [多选题]可能给考古造成危机的是(ABCD)。 A、修大坝 B、铁路建设 C、农业用地 D、旧城区改造

6-1考古学-复习题

考古学期末思考题 1、考古学的定义及其特定含义(名) 2、考古学研究的范围(简) 3、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名) 4、考古学研究的目的(简) 5、考古学研究的功用(简) 6、文化层(名) 7、地层学(名) 8、类型学(名) 9、考古学文化(名) 10、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简) 11、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简) 12、渤海五京和现在的城址(简) 13、渤海墓葬类型(简) 14、高句丽早中晚期都城(简) 15、高句丽墓葬类型(简) 16、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17、考古学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18、室内整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19、编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 20、考古报告的体例设计 21、考古学拓印的优点(简) 22、高句丽石室封土壁画墓早中晚期的特征(论) 23、谈谈你对人类起源地的看法(论) 24、论述中国文明起源的几种学术观点,谈谈你的认识(论)注意:教学片的内容

1、考古学的定义及其特定含义(名) 考古学是用实地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另一类是“文献史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人文科学。 考古学的特定含义 第一,指考古研究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 第二,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及资料的审定、编排、整理和考证等方法和技术; 第三,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包括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并论证其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等。 2、考古学研究的范围(简) 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范围,二是空间范围,三是内容范围。 1、时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时间范围限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下限一般定在明王朝(1644年)。历史年代越古老,考古学的作用越明显。尤其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就更需要考古学的研究来揭示和复原当时的社会面貌。 2、空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空间范围原则上讲是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3、考古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物质文化,但也不限于物质文化。因为,它作为与历史科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就不限于物质文化的研究,也包括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 3、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名) 考古学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是通过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的实物及其包含的信息的总和。 4、考古学研究的目的(简) 1、复原文化历史。 2、复原过去人类的生活方式。 3、阐明文化发展的进程。 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考古资料阐明存在于历史进程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5、考古学研究的功用(简) 1、对历史研究发挥着“补史”“证史”“正史”的作用。 2、对其他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3、发挥着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6、文化层(名) 考古学上的文化层是指含有文化遗物的熟土层。文化层对考古发掘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把同一时代的遗迹和遗物串连在一起;另一方面,互相叠压的文化层,提供了确定早晚关系的可靠依据。 7、地层学(名) 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层堆积形成的原因、机理,从而指导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并为进一步分析地层中出土文物相对年代早晚和其它环境及文化问题提供背景和相关信息。地层学最重要的原理是叠压关系和打破关系。 8、类型学(名) 类型学就是通过古代人类文化的物质遗存根据其形式上的相似程度、结构、装饰风格、材料、功能及其它特征的系统排比,获得某些类型特征的组合与发展演变关系,从而研究其相对的早晚关系及其它文化与社会问题。

考古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考古地层学 (一)定义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二)原理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三)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名词)(探访包括哪几部分,探访编号) 考古类型学 (定义)(名词)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科学整理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原理)(简答)1、考古类型学所研究的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2、考古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浅谈考古学的价值和意义

考古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文化,让你更能看清楚现在。现代人不断重复的犯上历史性的过错,就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人们多读一点历史,客式他同样不可避免的犯了历史性的错误。如果不关注考古、不关注历史,所犯的错误将更严重。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是为了了解从古到今的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现在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起着重要的的作用。 中国近代考古学发轫于20世纪初兴起的“古史辨运动”。为寻找与传统史学论战的证据,疑古派将目光转向考古学,“他们扫除了建立‘科学的中国上古史’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物,同时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缺乏”。他们甚至认为,“解决古史唯一的方

考古学复习思考题

《中国考古通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中国考古学考古学文化考古类型学考古地层学探方法碳十四测年铜石并用时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聚落考古学简答题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通常包括那几方面内容 简述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 简述考古发掘(遗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简述整理考古发掘资料的要求 简述考古发掘报告的主要内容 简述考古综合研究的任务 简述考古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简述考古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简述考古学与历史学学的关系 简述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古文化面貌的影响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论述题 试述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 试述中国考古学的产生背景和产生过程 试述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宗旨

名词解释 金石学汤姆森沃尔索斯坦因伯希和李济安特生蒙特留斯马衡贾兰坡裴文中三叠层夏鼐梁思永西阴村马衡 简答题 简述清代金石学的特点 简述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简述考古学主要专业期刊 简述若干本考古学综合专著 论述题 有人说,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试加以评述。

名词解释 直立人人字洞金牛山人许家窑人丁村人山顶洞人丁村人水洞沟细石器和县人南京人 简答题 简述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特征(体质特征和文化特征)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主要的人类化石 体质人类学研究在考古学上的意义 论述题 试述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异同 试述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说的内容及其意义

名词解释 老关台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城背溪文化彭头山文化石家河文化齐家文化半坡遗址薛家岗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姜寨元君庙遗址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仙人洞遗址玉蟾岩遗址良渚文化丁公城址凌家滩牛河梁红山文化王城岗马家浜文化河姆渡遗址兴隆洼文化平粮台城址蛋壳陶昙石山文化石峡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良渚遗址群崧泽文化马家窑文化印纹硬陶陶寺文化 简答题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 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试述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大汶口文化及其墓葬类型 黄河流域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有哪些 论述题 我国史前城址的发现与研究 试述中国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论述中国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