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直线的相交
浙教版初一上册直线的相交教案
浙教版初一上册6图形的初步认识难点重点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形: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知识点:直线的相交】1.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即交点)2. 对顶角的特性:(1)成对显现,两直线相交可构成2对对顶角(2)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3)对顶角反应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和位置关系3. 垂直: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角是90°,用⊥表示4.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5. 点到直线的距离,确实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例题讲解】【例1】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A. ∠1和∠2B. ∠3和∠5C.∠3和∠4D. ∠1和∠5第1题第2题【例2】如图,直线a,b相交,∠2=3∠1,则∠3=__________°【例3】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4cm,则符合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为()A. 1条B. 2条C. 3条D. 4条【例4】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D,OF平分∠AOB,∠DOF=65°,求:(1)∠BOE 的度数;(2)∠AOC 的度数.【例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D 恰为∠BOE 的角平分线.(1)请直截了当写出和∠AOD 能成为互为补角的角;(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2)若∠AOD=142°,求∠AOE 的度数.【变式训练】1. 如图,AB ⊥AC ,AD ⊥BC ,垂足分别为A ,D ,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共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2. 已知∠α的两边分别与∠β的两边垂直,且∠α=20°,则∠β的度数为( )A .20°B .160°C .20°或160°D .70°3. 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AOM=90°.(1)如图1,若OC 平分∠AOM ,求∠AOD 的度数;(2)如图2,若∠BOC=4∠NOB ,且OM 平分∠NOC ,求∠MON 的度数.4. 如图,已知直线AB ,CD 交于点O ,∠BOE=90°,OF 平分∠AOC ,且∠EOC=52∠AOC ,求∠DOF 的度数.5. 完成下列问题:(1)2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2)3条直线相交,最少有几个交点?最多有几个交点?(3)4条直线相交,最少有几个交点?最多有几个交点?(4)n条直线相交,最少有几个交点?最多有几个交点?(5)m条直线相交,有66个交点,求m的最小值.6. 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1)若∠BOE=40°,求∠AOF与∠COF的度数;(2)若∠BOE=x(x<45°),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OF的度数.【课后作业】1. 同一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个.A.1或3 B.0、1或3 C.0、1或2 D.0、1、2或32.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所成的对顶角的对数是( )A. 3B. 4C. 5D. 63. 如图,已知∠AOM与∠MOB互为余角,且∠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1)求∠MON的度数;(2)假如已知中∠AOB=8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假如已知中∠BOC=6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4.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于点O. (1)若∠1=∠2,求∠NOD的度数;(2)若∠BOC=4∠1,求∠AOC与∠MOD的度数.。
新浙教版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新浙教版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中考数学中所用到的公式非常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定理,供参考:1.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其根的公式为:x₁ = (-b+√(b²-4ac))/(2a)x₂ = (-b-√(b²-4ac))/(2a)2.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即a²+b²=c²。
3.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以下关系式:sinA=a/c,cosA=b/c,tanA=a/b4.同余定理:对于整数a、b、m,如果a-b能被m整除,则称a与b关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
5.回文数求和公式:对于回文数n,其各位数字之和公式为:S=n%10+(n/10)%10+(n/100)%10+...6.平行线相交定理:平行线l₁和l₂被直线a相交,那么对于a上的任意两个相交角有以下关系:1)对顶角相等:∠1=∠2,∠3=∠42)同位角相等:∠1=∠3,∠2=∠43)内错角相等:∠1=∠4,∠2=∠37.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斜率为k₁和k₂的两条直线互为垂直,当且仅当k₁k₂=-18.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即A=长×宽。
9.圆周长公式:圆的周长等于2πr,其中r为半径,π取近似值3.1410.三角形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即A=1/2×底×高。
1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为作用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12.梯形面积公式:已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面积等于上底和下底的和乘以高的一半,即A=1/2×(上底+下底)×高。
13.投影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关系式:对于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下落运动,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h=v₀t+1/2gt²,其中h为位移,v₀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直线的相交》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浙教版 (10)
一次方程 ,那么- k = _____ . 6
宋元时期 ,中|国数学家创立了 "天元术〞 ,用天元 表示未知数进而建立方程.这种方法的代表作是数学 家李冶写的<测圆海镜>书中所说的 "立天元一〞相当 于现在的 "设未知数x〞.
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外国数学著作时 ,开始将 equation一词译为 "方程〞 ,至||今一直这样沿用.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大气压.问当它承受压力增加到500个大气压时 ,它又继续下潜
了多少米 ?
340 1 x500
设它又继续下潜了x米 ,可列出方程
10.33
3_、_小__强__、_小__杰_、__张_明__参__加_投__篮比赛 ,每人投20次.小强投进10个
球 ,小杰比张明多投进2个 ,三人平均每人投进14个球.问小杰和小
尝试检验法 先估计范围, 再代入检验
1.以下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2_)_,_(_3_) _,(_5_)__
1123x;
x
22x10; 35x2x3;
9
42x23x10; 5x0; 60.3x4y1,
2. 假设x 2 是关于2x3mn0 的方程的解 ,
那么3m -n的值为
.
有的温度计有华氏、摄氏两种温标 ,华氏(℉)、摄氏(℃)
明各投次射击的成绩为x个 , 可列方程为3
0.8x72
观察你所列的方程 ,这些方
340 1 x500 10.33
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
2x 12 14 3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的相交
P
A
B
线段、射线的垂线应怎么画呢?
P
P
QA
B
QO
A
∴ PQ为所求
∴ PQ为所求
垂线的性质
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过 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 于已知直线.
O
DC
BAEF源自一般地,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 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 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方格本的横线和竖线
铅垂线和水平线
请用三角尺和量角器过直线外一 点P画直线AB的垂线.
P
P
A
Q
BA
B
∴ PQ为所求
∴ PQ为所求 Q
如果点P在直线上呢?请作图.
Q
P
A
B
∴ PQ为所求
画垂线的方法
画垂线的方法可归纳为“一落、二过、三 1.一落:把三角尺的一条直画角”边落. 在已知直线上;
2.二过: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 3.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
A 如图,点P到直线
P
Q AB的距离就是垂线 段PQ的长度.
B
跳远中,体育老师是如何测量运动 员的成绩的?
体育老师实际上测量的是
起
点到直线的距离.
跳
线
落脚点
学到了什么?
1. 理解了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量 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2. 理解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 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小海龟每次 转过90度后, 所走的路线 总与前一次 的路线垂直.
A
如图,CD ⊥EF, ∠1= ∠2,则AB⊥EF.请说明理由(补全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6.9 直线 的相交 教案
课题:6.9直线的相交(1)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交线和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
3、会利用余角、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4、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过程,对顶角的性质。
难点:例2利用有关余角、对顶角的性质,并且包含较多的说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学生:三角尺。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两根吸管、图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展示相交线的模型(取两根吸管,用图钉将它们钉在一起,能随意张开)。
转动吸管,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始终只有一个公共点,从而抽象出两条相交直线(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
2、相交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PPT展示)如图中的主干道路近似看成一条直线,就会出现两条直线相交的基本图形。
引出课题《6.9直线的相交(1)》。
【教法说明】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对相交线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引出课题。
3、两条直线相交与交点的定义及几何语言表示。
【教法说明】两条直线相交是研究直线内容的起点,要求学生学会用几何语言表示的起点。
(二)逐步探究,形成新知(探求对顶角的位置关系)1、角的位置关系探究问题串:(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说出图中有几个角。
(2)图中的四个角∠AOC、∠AOD、∠BOD、∠BOC,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3)∠AOC与∠BOD在图形上有什么联系?(温馨提示:从“顶点”与“边”两方面考虑。
)2、对顶角的特征:(1)顶点相同;(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让学生找一找图中还有没有其他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3、小结:(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大前提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且角的两边是否互为反向延长线。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2的对顶角,同时,∠2是∠1的对顶角,也可以说∠1和∠2是对顶角。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9《直线的相交》公开课课件
§6.9
直线的相交(第2课时)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 预学区
本课目标 温故知新 预习填空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基础自测
1. 在阳光下,学校里竖立在地面上的旗杆与它在地上的 垂直 . 影子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 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条 . 的条数是________ 3. 已知平面内有直线l,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2,这样的
点 答
拨 案
利用∠BOD与∠AOD的数量关系,结合隐含 条件∠AOD+∠BOD=180°,求出∠BOD与 ∠AOD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6.9
直线的相交(第2课时)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典例 · 精析区 【例1】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OE⊥AB, 已知∠BOD= 1 ∠AOD,求∠COE的度数. 5 1 1 = ∠AOD, 解:∵∠BOD 5 , 解:∵∠BOD= ∠AOD 5 1 1 点 拨 1 1 ∴∠BOD= ∠AOB= ×180°=30°, 6 = ×180 6 °=30°, ∴∠BOD= ∠AOB 6 6 5=150°, ∴∠AOD= 30°× 答 案
点 答 拨 案
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个概念.
变式训练
§6.9 直线的相交(第2课时)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P点有________ 无数 个.
§6.9
直线的相交(第2课时)
聚焦学练考·学案导学讲义
课前 · 预学区
本课目标 温故知新 预习填空
自主学习 基础落实
基础自测
4. 如图所示,点O表示某运动员跳远时的起跳点,P、M 分别表示两脚在坑里的位置,PQ、MN分别垂直于起跳
直线的相交课件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新课讲解
对顶角的特点: 1、顶点相同 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学以致用
1. 如图,点O, P是直线AB上的两点,∠1=∠2. ∠1 和∠2是对顶角吗?请说明理由. 解:∠1和∠2不是对顶角, 因为∠1和∠2的顶点不相同. 2.如图,已知∠3=∠4.∠3和∠4是对顶角吗?请说明理由. 解:∠3和∠4不是对顶角, 因为∠3和∠4的两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
6.9 直线的相交 (1)
数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
复习回顾
1、什么叫做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互余的数学表达式:∠α +∠β = 90 °. 2、什么叫做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简称互补,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互补的数学表达式为: ∠α+∠β =180 °.
课堂小结
1、相交线的概念. 2、对顶角的定义及判定条件. (1)顶点相同, (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利用学习过的有关事实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 生活中的应用.
A.
B.
C.
D.
2、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D+∠BOC =100°,则∠AOC是( B )
A. 150° B. 130°
C. 100° D. 90°
巩固提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B.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如图,AB与CD交于点O,EO平分∠BOC,若∠BOD=50°, 则∠BOE的度数是( C ) A.40° B.50° C.65° D.80°
七年级数学上册 6.9 直线的相交 6.9.3 垂线段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3课时垂线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能力目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情感目标:经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线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6-55,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1,A2,A3,…,其中PO⊥l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1,PA2,PA3,…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二)探究新知:1、教师演示教具: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 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 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2、学生画图操作,得出结论.(1)画出直线l,l外一点P;(2)过P点出PO⊥l,垂足为O;(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长短.3、师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条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关于垂线段教师可让学生思考:(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联系.(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4、在图6-55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其余结论PA、PA2……长度都不是点P到l的距离.从而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注意: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
5、初步应用:学生独立完成下面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评价.练习1:已知直线a、b,过点a上一点A作AB⊥a,交b于点B,过B作BC⊥b交a 上于点C.请说出哪一条线段的长是哪一点到哪一条直线的距离? 并且用刻度尺测量这个距离.练习2:判断正确与错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若错误,请订正.(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2)如图,线段AE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3)如图,线段CD的长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三)课内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一谈.(四)课堂练习:P171课内练习3题(五)作业布置:P171作业题4、6题。
直线的相交-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浙教版)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6.9 直线的相交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2、能灵活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3、垂直的定义及表示法,理解垂线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性质解
决问题;
4、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灵活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新知导入
∵OE平分∠AOC,∠COE=25°,
∴∠AOC=2∠COE=50°,
∴∠AOD=180°-∠AOC=130°.
【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BOD=∠AOC=50°,再根据OM平
分∠BOD得出∠DOM= ∠ = °,最后根据∠MON是直角,即可
求出结果.
6.如图,已知AB、CD、EF相交于点O,EF⊥AB,OG为∠COF的平分线,
OH为∠DOG的平分线,若∠AOC:∠COG=4:7,则∠GOH=______.
得出∠DOE=∠BOE,根据
∠AOE=∠AOD+∠DOE=3∠BOC,得出
∠DOE=2∠BOC,求出∠BOC=36°,即
可得出∠BOE=2∠BOC=72°,即可得出
答案.
5.如图,AB、CD相交于点O,OM平分∠BOD,∠MON是直角,
∠AOC=50°,则∠DON的度数是__________.
【答案】65度
据邻补角即可求解.
3.如图,AP平分∠CAB,PD⊥AC于点D,若PD=6,点E是边AB上一动
点,关于线段PE叙述正确的是(
)
A.PE=6
B.PE>6
C.PE≤6
D.PE≥6
【答案】D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以及点到直线的距
6.9 直线的相交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
所构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垂线的画法:平面内,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通常有两种画法:
(1)用三角尺画,具体画法如下:
步骤
内容
图示
一落
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使其与已知直线重合.
二移
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
三画
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A
例题点拨
判断两个角是否为对顶角的方法既要看这两个角是否由两条直线相交所得到,还要看这两个角有没有公共顶点,角的两边是否互为反向延长线.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点3 垂线的概念及画法 重点
1.垂线的相关概念
概念
符号表示
几何语言
图示
垂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知识点1 两条直线相交
概念
表示方法
相交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说明 (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知识点2 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重点
2.对顶角的特征:对顶角的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注意 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指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单独的一个角不能称为对顶角.
考点2:垂线的性质,主要考查根据“垂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或比较线段的长短.
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1 利用垂线的概念求角的度数
A
考点2 利用“垂线段最短”比较线段的长短
C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6.9 直线的相交
学习目标
1.了解相交线和对顶角的概念.
《直线的相交》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浙教版 (6)
A
D
A
1
2
O
C
B
C1
D
O2
B
如果1 50 ,则AOD _1 _3 _0 __,2 _5_0____
如果1 90 ,则AOD _9_0___,2 _9_0____
猜一猜,当∠1= 90°时,直线AB、CD的关系 如何?
做一做 根据图示大家来折一折
(1)
(2)
(3)
(4)
• 思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
BC=12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
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向点
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
、B同时出发,那么几秒后五边形APQCD的
面积为64cm2?
P
B
A
QDC哪个距最小?P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 点连结而得到的所有线 段中,垂线段最短!
A3 A2 A1O
B3 B2B1 L
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AB⊥CD,垂足为B,则线段AB A
叫做点A到直线CD的垂线段, 它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CD的距离.
C
注意: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
B
D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012年甲学校的初一新生招生中招了500名,乙学 校的初一新生招生中招了600名,随着计划生育的 开展,现在甲学校的初一新生招生中招了300名,乙 学校的初一新生招生中招了360名,哪种学校学生 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分析:甲校初一学生年平均下降额为 (500-300)÷2=100(元)
乙校学生年平均下降额为 (600-360)÷2=120(元)
C
∴∠COE=∠AOC+∠AOE=1350
新浙教版.直线的相交
E
D
B
O
A
C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平分
∠BOD,且∠AOC=∠COB-80°,求∠AOE
的度数. B
C
E
A
O
D
5、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1)如图a,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2)如图b,图中共有 6 对对顶角; (3)如图c,图中共有 12 对对顶角;
课内练习
1.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已知∠ BOC=60°, 请你说出下列各个角的度数
C
O
A
(1)∠ BOD (2) ∠ AOD B
D
2. 课本第168页作业题1----4题
2
1O
A
D
课 内 练 习:
1. 如图,点O, P是直线AB上的两点,
1= 2. 1和2是对顶角吗? C
请说明理由。
1 OP
B
A
2
D
2. 如图,已知3= 4, 3与 4是对顶角吗? 请说明理由。
3
4
(3)下列选项中,是对顶角的是( D)
做一做
1、图中共有几组对顶角?
有6组对顶角.
A BC
例题点拨
例1.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说出图中共有 哪几组对顶角?
解: 6组对顶角是:
E
∠AOC与∠__B__O_D_;
C
∠COE与_∠__D_O_F_;
_∠_E_O__B_与∠FOA; B
O
A
∠AOE与_∠__B_O_F_;
_∠_C__O_B_与∠DOA;
D
F
_∠_E_O__D_与∠FOC;
合作探究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6-9 直线的相交 教学课件
1.(宁波·中考)如图,直线AB与直线
CD相交于点O,E是∠AOD内一点,已知
OE⊥AB,∠BOD=45°,则∠COE的度数
是( )
A.125°
B.135°
C.145°
D.155°
E D
A
O
B
C
【解析】选B.因为OE⊥AB,所以∠BOE=90°,又因为 ∠BOD=45°,所以∠EOD=45°,因为∠COD=180°,所以 ∠COE=∠COD- ∠ EOD=180°-45°=135°.
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2.(陕西·中考)如图,点O在直线AB上,且OC⊥OD,若
∠COA=36°,则∠DOB的大小为( )
A.36°
B.54° C.64°
D.72°
【解析】选B.因为OC⊥OD,所以 ∠COD=90°,又因为∠AOB=180°, 所以∠DOB=∠AOB-∠COD- ∠COA=180°-90°-36°=54°.
D
O
E
B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3.如图所示,∠1=∠2,则∠2与∠3的关系 是 互补 ,∠1与∠3的关系是 互补.
1
32
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4. 一个角的补角是36°35′,这个角是
.
【解析】根据互为补角的定义,这个角=180°- 36°35′=143°25′. 答案:143°25′
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棋盘上的横线和竖线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学校操场上的双杠,教室中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 两条边与相对的两条边……都给我们以平行线、相交 线的形象.
第七页,共三十七页。
问题探究:
观察剪布片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9 《直线的相交(1)》课件
请判断:下列的∠1与∠2是否是对顶角?
(若∠1= ∠2)
11 2
(1)
1 2
(3)
1
(若∠1= ∠2)
2 (2) 1 2 (4)
1
2 (5)
12 (6)
(若∠1= ∠2)
1 2 (7)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82021/11/82021/11/811/8/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82021/11/8November 8, 2021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O
C
B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 直线相交.
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D来自A21O
B
C
对顶角
1.顶点相同. 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说一说
在下图中,如果1=52°, 那么 2等于多少度? 你能说明理由吗?
2
O 1
对顶角相等.
邻补角
A
2
D
1
3
O4
C
B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82021/11/82021/11/82021/11/8
6.9 直线的相交 课件(1)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学以致用
如图,直线m表示一条公路,村庄A、B分别位 于公路m的两侧,为出行方便,现要修筑道路与 公路m接通, (1)问从村庄A出发,怎样修筑道路到公路m的 距离最近?请画出修筑道路的路线。
A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 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 中,垂线段最短。
B
P
m
学以致用
如图,(2)问怎样修筑道路与公路m接通, 到村庄A、B的距离之和最小?
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
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
中,垂线段最短。
P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 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A。3 A2 A1O
B3 B2 B1l
概念应用
如图,△ABC中,∠ACB=90°且CD⊥AB,
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指线段( BC )的长度 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指线段(AC )的长度 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指线段(CD )的长度
解:∵ CD⊥EF
∴ ∠1=___9_0° ( 垂直的定义)
∵ ∠2= ∠ 1=___9_0°
∴ AB ⊥ EF
(垂直的定义)
A
F
C
2
1
B
E
D
操作探究
点A是直线l上的一点,点B是直线l外一点, 分别过点A,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 线能画几条?
画“垂线”
已知直线m和直线m外一点A,过点A画直线m的 垂线。
A
OP
B
m
谈
垂 线
垂线的概念,画垂线的方法,垂线的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 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谈
我
的
垂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收
线 的概念,用垂线段最短解决生活中的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直线的相交(1)》名校课件
成
对对顶角?
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呢?
(1) 相交线的概念. (2)对顶角定义及判断方法.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6.9 直线的相交(1)
A
D
O
C
B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 相交. 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2对对顶角
1.顶点相同. 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B
C
2
1O
A
D
请判断:下列的∠1与∠2是否是对顶角?
(若∠1= ∠2)
∴∠AOB=∠DOE,(对顶角相) 等
∴∠AOB=28°.
变式练习
已知:直线a,b相交, 1=40度,求 2, ∠ 3,∠ 4的度数。
变式:把 ∠ 1=40度改为
∠ 2是∠ 1的3倍,求∠ 2,
∠ 3,∠ 4的度数。
评:此题可借助方程来求 解,几何中计算角的大小 或线段长度等问题常借助 代数的方程来解决。
11 2
(1)
1 2
(3)
1
2 (5)
1
(若∠1= ∠2)
2 (2) 1 2 (4)
12 (6)
(若∠1= ∠2)
1 2 (7)
邻补角
1.有一条公共边
2.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
2
D
1
3
O4
C
B
例1、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 说出图中的6组对顶角
解:FOA与 EOB: AOC与 BOD; COE与 DOF; E
D
A
C
例2、如图,已知直线AD和BE相交 于点O, ∠ DOE与∠ COE互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有成,理知识
? 垂直定义; ? 垂线的多种画法; ? 垂直的表示方法; ? 垂直的性质; ?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识“垂线 ” 画“垂线 ”
点到直线 的距离
垂线段 最短
学以致用
例1、已知四条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 ABCD。
(1)说出图中和直线 AB垂直的直线及垂足, 并用符号“⊥”表示; (2)说出图中所有各对互相垂直的直线。
做
作法: 1、靠(边靠线、边靠边)
2、过
3、画
P
00 101 0122013231 234423 4535 4 54 5 5
A
0 1 2 3 4 05 1 2 3 4 5
5 5 54 45 43534 2342 321312 0120 10 10 0
A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5 4 3 2 15 0 4 3 2 1 0
做一做 根据图示大家来折一折
(1)
(2)
(3)
(4)
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 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垂足。
图中, 直线 AB 与直线 CD 垂直
nC
记作: AB⊥CD;或CD⊥AB
分别与点P 连成线段 P A1 ,P A2 ,P A3 ,……, P B1 ,P B2 ,P B3 ,……。
哪个距离最小?
P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 点连结而得到的所有线 段中, 垂线段 最短!
A3 A2 A1O
B3 B2B1 L
知识梳理: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
已知P 是直线外的一点,过点 P 画直线L 的垂线,交
线层 互含 相义 垂也 直是 的判 判断 定两
2、能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出其 它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试讨论一下,有几种画法?
C
B
A
D
若取定A、B 两点 怎样再取两点 C、D、才能使CD⊥AB ?
有什么规律? ——横4 竖3,横 3竖4 。
做
在下列两个图中,分别过点 A 作 l 的垂线,你
一 能作出来吗?每个图中您能作几条?
解:∵OE ⊥AB
E D
∴∠AOE=90 0 (垂直的定义 )
∵∠AOC= ∠BOD=45 0 A
O
B
( 对顶角相等)
C
∴∠COE= ∠AOC+ ∠AOE=135 0
随堂练习 (课内练习 1)
3、如图,CD⊥EF,∠1= ∠ 2,则AB ⊥ EF,请 说明理由(补全解答过程)
解:∵ CD⊥EF
∴ ∠1=___9_0°
如果? 1 ? 90 ,则? AOD ? _9_0_o__,? 2 ? _9_0_o___
猜一猜,当∠1= 90°时,直线AB 、CD的关系 如何?
结束
(用“⊥”表示)。
A
D
(1)AD⊥AB于A;
BC⊥AB于B.
B
C
(2)AD⊥AB于A; AB⊥BC于B; BC⊥CD于C; CD⊥AD于D.
拓展应用
3、如图: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水池C中,在 渠岸的什么地方开沟,水沟的长度才能最短? 请画出图来,并说明理由。
C
A
D
A
1
2
O
C
B
C1
D
O2
B
如果? 1 ? 50 ,则? AOD ? _1_3_0_o _,? 2 ? _5_0_o___
垂直(
)
3)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 )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
在下列图形中,线段PQ的长度表示点P到直线 a 的距离的是( C )
a
Q
P (A)
Q
a
P (B)
Q
a
P (C)
a
Q
P (D)
例3、 如图,直线 L表示一条公路,直线 L上的
点B表示车站,直线 L外的点A表示村庄。 (1)从村庄 A到车站B筑一条公路,应按怎样的 路线筑路,才能使路程最短? (2)从村庄 A到公路L筑一条公路,应按怎样的 路线筑路,才能使路程最短?
A
直线 m 与直线 n 垂直 记作:m⊥n ;
注意 ? “⊥”是“垂直”的记号 ,
B
O
m
D
而“ ”是图形中 “垂直”(直角)的标记。
垂线的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
A
A
D
1
C
D
1
C
B
B
1、∵AB⊥CD(已知)
∴∠1=90 °(垂线的定义)
2、∵∠1=90°(已知)
∴AB⊥CD(垂线的定义)
方条这 法直两
A
H
L B
解: CD⊥ AB AC⊥ BC
BC
AC DC
解:∵ ∠APC=1400
∴ ∠1=1800 -∠APC =400
1
(平角定义)
∵ DP ⊥PC ∴ ∠DPC=900 ( 垂直定义 )
∴ ∠BPD=∠1+∠DPC=400 + 900 =1300
解:如图,最短水渠长为
22km,方向为北偏东320
直线L于点O,则线段 PO 叫做点P 到直线L的垂线段。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 中,垂线段最短。
也可简单地说成: 垂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垂线段的长度,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垂线段PO 的长度,就是点 P 到直线L的距离。 P
注意:垂线是直线,
垂线段是线段。
A1 A2 O B3 B2 B1 L
l
B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做 请用量角器过点P画直线AB的垂线。
一
做P
过直线 AB上一点 P 画AB的
垂线,可以画几条?
若点 P 在直线 AB外呢?
A
B
垂线的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
于已知直线。
例3、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OE ⊥AB。 已知∠BOD=45°,求∠COE 的度数。
如图,
点A到直线CD的距离是指线段( AD )的长度
点B到直线CA的距离是指线段( BC )的长度 点A到直线CB的距离是指线段( AC )的长度 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指线段( CD)的长度
点B到直线CD的距离是指线段( BD )的长度
C
B
D
A
请判断
1)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 )
2)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直线互相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 C
0°
1
B
∴ AB ⊥ EF
E
D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
理由:因为角尺的两只尺成直角
∴ ∠DCB,∠ FEB,… 这些角都是直角 ∴ CD⊥ AB
∴ EF⊥ AB
解: 如图 PE=5mm,PF=10mm E
F
合作学习
在直线L上任意选取点 A1 , A2 , A3 ,……, B1 , B2 , 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