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线间距离计算
10kV线路线间距离计算表
10kV线路线间距离计算(确定横担长度)
S= 1.23
线路线电压(kV) 10
S--档距中间导线间距离(m)
Ue--线路额定线电压(kV)
L--线路档距长度(m)
线路档距(m ) 130
中间横担计算
Mc=Q3*a+Qz*(a+e)/2
Mc=
Mc=Q1*a+QH*(a+e)/2+Qz*(a+e)/2
Mc=
Mc=
Mc-横担承受的最大弯矩(kg.m)
Q1-导线自重的垂直荷载(kg) Q3-导线自重加冰重的垂直荷载(kg) QH-活动荷载(kg)
Qz-横担外伸臂的自重(kg)
a-挂线点至电杆的距离(m)
e-横担头至挂线点的距离(m)
算
224.8148 319.5648 194.3712
Q1 112.484
QH
பைடு நூலகம்
Qz
100 18.23938
a 1.845
e 0.05
a1 角钢单重 0.615 9.625
导线线间距离计算表-改
0.5 0.5 1 0.5 0.7
4.4 5.2 6.5 4.2 4.9
0.5 0.5 0.5 0.5 0.7
大号侧杆塔导线 垂直距离H大号 m 5
4.2 5.2 5.2 4.2 4.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果区域
小号侧杆塔导线 水平距离S小号 m 7 小号侧杆塔导线 大号侧杆塔导线 垂直距离H小号 m 5 水平距离S大号 m 7
间距离计算!!! 导线应力 杆塔实际线 σ0 间距离 N/mm2 20 m 9.6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2.2 52.2 52.5 52.5 51.8 5.76 6.95 7.84 5.62 6.5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输入区域
本计算表格适用于:计算档距小于1000m 以下的导线三角排列的线间距离计算!!! 校验结果 单位: 满足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7#-8# 杆塔号 要求达到 悬垂绝缘子 电压等级 串长度 线间距离 m 6.19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5.02 4.89 5.43 4.84 3.98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m 3.5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kV 220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比载g1 N/m·mm2 0.0327765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0.0327766 719 697 793 690 537 档距 L m 300
[国网]关于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标准差异的问题
[国网]关于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标准差异
的问题
1.条款原文
( 1 )GB/T 50064 ‐ 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5.3.1 第 8 款要求:
1 )范围Ⅰ 的输电线路,15 ℃无风时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最小距离宜按下式计算: S1=0.012L+1 ;
2 )范围Ⅱ 的输电线路, 15 ℃无风时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最小距离宜按下式计算:
S2=0.015L+1
( 2 )GB50545 ‐ 2010 《110kV ‐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第 7.0.15 条要求: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计算:S ≥ 0.012L+1
2.主要差异
GB50064 ‐ 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按范围Ⅰ及范围Ⅱ给出了两种计算方式,而GB 50545 ‐ 2010 《110kV ‐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未区分范围Ⅰ 及范围Ⅱ ,仅给出一种算法。
3.分析解释
GB50064 ‐ 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中按范围Ⅰ及范围Ⅱ 两种情况考虑,范围Ⅱ (电压等级在220kV 以上),范围Ⅰ (电压等级在 220kV 及以下)两种情况电压等级差异较大,因此针对性地给出了两种不同的
具体算法,要求比GB50545 ‐ 201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
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更严格。
4.条款统一意见
按GB 50064 ‐ 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导线距离计算
opop123456 123456一、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1、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D=0.4Lk+U/110+0.65√fc------------------公式1其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Lk---悬垂绝缘子长度,mU---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fc----导线最大弧垂,m2、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宜小于下列数值(表1):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垂直线间距离(m) 3.5 5.5 7.5 10.03、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列公式计算:Dx=√[Dp*Dp+(4/3Dz)*(4/3Dz)]----------公式2其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二、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不应小于下列值(表2):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设计冰厚10mm 0.5 1.0 1.5 1.75设计冰厚15mm 0.7 1.5 2.0 2.5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少。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宜按照上列表2“设计冰厚15mm”数值上至少增加0.5m。三、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表1的要求增加0.5m。
架空线路导线及地线的要求
架空线路导线及地线的要求
对架空线路导线及地线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材料要求、线间距离要求、弧垂要求、对地及交叉跨越要求、导、地线间的连接要求、导线与地线的配合要求等。
总体要求为:选择具有良好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材料,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参数(限距、弧垂等),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
一、对导、地线材料的要求:
1、对导线材料的要求:
导线的功能和工况一一传输电能,通电、承受机械荷载。
对其材料的基本要求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耐高温和可加工性能,且重量轻、性能稳定,耐磨损,价格低廉等。
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主要为铝和钢,前者导电性能好但机械强度较差;后者则导电性能差而机械性能好。因此目前大多用这两种材料组合制作导线,如钢芯铝绞线等。
2、对地线材料的要求:
架空地线的作用:引雷入地,减少雷击线路而跳闸的机会,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保证线路安全送电。
架空地线的类别:
普通架空地线一不与杆塔绝缘,只起引雷入地的作用;
绝缘架空地线一与杆塔绝缘,起引雷入地的作用,还可作载波通讯的通道、地线自身的融冰、检修时电动电源及小功率用户的供电等对普通架空地线材料:只要求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一般采用钢绞线。
对绝缘地线材料:较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疲劳性、耐腐蚀性能及良好的导电性。一般采用钢芯铝绞线、铝镁合金绞线和铝包铜绞线等。以降低通讯衰减,提高通讯质量。
二、导线的线间距离要求:
导线的线间距离主要指导线间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水平偏移距离。
确定的依据一一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确保导线之间及导线与杆塔接地。
导线平距计算公式
导线平距计算公式
导线平距计算公式是计算导线间距离的一种数学公式,可以用于电力输送、通信传输等领域的导线布置和设计。导线平距计算公式的使用可以帮助工程师或设计师确定导线间的最佳距离,以确保电力或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
导线平距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导线的电位差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导线间距离。一般情况下,导线的电位差与电场强度成正比,而电场强度与导线间距离成反比。因此,通过导线平距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导线间距离与电位差、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据此确定最佳的导线间距。
在电力输送领域,导线平距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确定输电线路的导线间距。合理的导线间距可以减少导线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电阻损耗,并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导线间距的合理设计还可以减少漏电和火灾的风险,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通信传输领域,导线平距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确定通信线路的导线间距。合理的导线间距可以减少导线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在高速通信传输中,导线间距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少串扰和衰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导线平距计算公式的具体表达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需求而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导线的类型、电压等级、传输速率等
因素,可以选择不同的导线平距计算公式。例如,在电力输送领域,常用的导线平距计算公式包括等电位线法、电位差法、电场强度法等。而在通信传输领域,常用的导线平距计算公式包括串扰公式、传输损耗公式等。
导线平距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或设计师确定导线间的最佳距离,以确保电力或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合理应用导线平距计算公式,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和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导线平距计算公式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价值。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土地边界以及计算地形的变化等。在导线测量中,有很多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线测量计算公式:
1.距离计算公式:
-垂直平距(垂距):D=SQRT((ΔN)^2+(ΔE)^2)
-水平平距:H=SQRT((ΔN)^2+(ΔE)^2+(ΔH)^2)
-斜距:L=SQRT((ΔN)^2+(ΔE)^2+(ΔH)^2)
- 仰角:A = arctan(ΔH / H)
-前视高差:h1=H1-H0
-反视高差:h2=H0-H2
2.坐标计算公式:
- 相对平差量:ΔX = (ΔN * cosα) + (ΔE * sinα)
- 相对平差量:ΔY = (ΔN * sinα) - (ΔE * cosα)
-新坐标X=X0+∑(ΔX)
-新坐标Y=Y0+∑(ΔY)
3.角度计算公式:
- 方位角:I = arctan((ΔE2 - ΔE1) / (ΔN2 - ΔN1))
-转角:θ=I2-I1
-内角和:∑θ=∑(Ii)
-外角和:∑θ=n*180°-∑(Ii)
4.高程计算公式:
-平均高程:H=(H0+H1+H2)/3
-高程改正:ΔHi=Hi-H
-净高差:Nh=h1+ΔH
5.线性状况计算公式:
-输沙率:Q=W/(T*B)
其中,Q为输沙率,W为沙子的质量,T为时间,B为河道截面积。6.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法计算面积:A={0.5*(a+b)*h}
- 辛普森法计算面积:A = {h / 3 * (y0 + 4y1 + 2y2 + 4y3 + ... + yn)}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在电路中,导线的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设计和安装电路时,了解导线的长度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各种电路参数,从
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1.直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如果导线是一条直线,那么它的长度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假设两点的坐标是(x1,y1)和(x2,y2),导线的长度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L=√[(x2-x1)²+(y2-y1)²]
2.弯曲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如果导线是弯曲的,那么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直线段,然后利用
直线段长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整个导线的长度。假设有n个直线段,每个
直线段的长度分别为L₁,L₂,...,Lₙ,那么整个导线的长度可以表示为:L=L₁+L₂+...+Lₙ
3.卷曲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在一些应用中,导线可能会被卷曲成螺旋状或环形。对于卷曲导线的
长度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圆周长度的公式来计算。对于一个半径为r的圆
形导线,其长度可以表示为:
L=2πr
以上是几种常见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适
用于理想导线,即没有考虑导线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因素。在实际电路
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导线的长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和分析电路时需要综合考虑。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导线,如扭曲导线、分支导线等,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来求解导线的长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导线的长度。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1.线路参数计算内容
1.1已知量:
线路型号(导线材料、截面积mm2)、长度(km)、排列方式、线间距离(m)、外径(mm)、分裂数、分裂距(m)、电压等级(kV)、基准电压UB(kV,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B(100MVA)。
1.2待计算量:
电阻R(Ω/km)、线电抗X(Ω/km)、零序电阻R0(Ω/km)、零序电抗X0(Ω/km)、对地电纳B(S/km)、对地零序电纳B0(S/km)。
n——每个导线的分裂数。
1.3.3零序电阻
R0=R+3Rg(Ω/km)
R0*=R0
式中
Rg——大地电阻, Rg=π2×10-4× =9.869×10-4× (Ω/km)。在 =50Hz时,Rg=0.05Ω/km。
1.3.4零序电抗
X0=0.4335lg (Ω/km)
X0*=X0
式中
——等值深度, = ,其中 为土壤的电导率,S/m。当土壤电导率不明确时,在一般计算中可取 =1000m。
1.3计算公式:
1.3.1线路电阻
R=ρ/S (Ω/km)
R*=R
式中
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2/km);
S——线路导线的额定面积(mm2)。
1.3.2线路的电抗
X=0.1445lg + (Ω/km)
X*=X
导线相间距离计算程序
4.00 5.65 1.98
载(N/m.mm2) 0.036 0 0.036
导线水平应力(N/mm2) A相导线: B相导线: C相导线: 100 100 100
联系方式:gxuzjw@163.com)
A相挂点数据(m) 始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始端挂点高程: 末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末端挂点高程: 3.5 30 4 20
B相挂点数据(m) 始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始端挂点高程: 末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末端挂点高程: -3.5 30 0 20
C相挂点数据(m) 始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始端挂点高程: 末端挂点与中心线距 离: 末端挂点高程: -0.5 34 -4 20
档距(m) 档距: 300
导线比载(N/m.mm2) 自重比载(γ 1): 无冰风荷载(γ 4): 无冰时综合荷载(γ 6):
版本:百度文库xzjw1.0版
开始计算
结果输出(m) AB相最短距离= AC相最短距离= BC相最短距离=
注意:光标在输入状态,点击“开始计算”无效。
作者:弯弓(联系方式:gxuzjw@163.com)
导地线配合
核定年月日审查年月日校核年月日计算年月日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S588S-D
计 算 书
编号应用软件版本号
计算机应用软件名称
目录
一、计算说明
二、计算过程
三、结论
计算说明
对于较大档距,需要进行导线线间距离和导、地线线间距离校验。
2×==,,L =l p =m
~==×2
××2
×-=m m m
+-=
m
-=m m m
+-=m
=×+1=m
=
m
>
m
计 算 过 程
1、计算参数
LBGJ-120-40AC N/m ·mm 2
地线:
2.15102、计算过程
D9
导线悬垂串长度:地线悬垂金具长度:0.0000.000上导线、地线垂直距离: 5.0SZ43B-39上导线、地线在塔头上的尺寸
32.78
8导、地线线间距离校验
g10气象区:10mm
LGJ-300/40
杆塔型式为7.18满足要求。
9.303
×10
-3
-2×10
-3
5.04
6.14
80.00016.35515
7.055.02
杆塔型式为=
f 导15℃导、地线水平距离:γl 2
8σ15℃
=
f 地15℃=
γl 2
8σ15℃
7.18上导线、地线垂直距离: 4.0 2.6770.195规程要求档距中央导、地线距离:
0.012515实际上导线、地线在档距中央的距离为:
S =0.012L +1 6.482515=S '=
-1.519.75m
32.78
55.0246.14
J4+1SZ43B-395.000m ,
导线:g1×10-3N/m ·mm 2J4+1FSJ301-30D9
架空导线对地面及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架空导线对地面及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我国电气安全技术条例规定
一、架空导线对地面及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1、1千伏以下导线对地面及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居民区:6米非居民区:5米
交通困难地区:4米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3米
铁路:7.5米
公路:6米河流:1米(通航河流的距离与最高航行水位时的最高船桅顶的距离)管道:1.5米
索道:1.5米
房屋:2.5米
2、1千-10千伏导线对地面及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居民区:6米
非居民区:5米
交通困难地区:4米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3米
铁路:7.5米
公路:6米
河流:1米(通航河流的距离与最高航行水位时的最高船桅顶的距离)管道:1.5米
索道:1.5米
房屋:2.5米
3、35千伏以下导线对地面及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居民区:7米
非居民区:6米
交通困难地区:5米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5米
铁路:7.5米
公路:7米
河流:2米(通航河流的距离与最高航行水位时的最高船桅顶的距离)管道:4米
索道:3米
房屋:4米
二、导线与树木间的最小距离
1、最大弧垂时的垂直距离10千伏1.5米,35千伏3米。
2、最大风偏时的水平距离10千伏2米,35千伏3.5米。
三、配电线路导线与导线水平最小线间距离:
1、6千伏至10千伏高压配电线路导线与导线水平最小线间距离:档距40米以下0.6米
档距50米0.65米
档距60米0.7米
档距70米0.75米
档距80米0.85米
档距90米0.9米
档距100米1米
档距110米1.05米
档距120米1.15米
2、低压线路导线与导水平线最小线间距离:
档距40米以下0.3米
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 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 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
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
3.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的角也
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
坐标正算由α、D,求 X、Y
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 x B,y 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一闭合导线计算
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
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标:x1=, y1=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导线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的确定
一、导线的排列方式
导线和避雷针在杆塔上的位置称为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导线排列方式没有绝对固定,常见的有三种;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和三角形排列。
1.垂直排列方式
垂直排列方式使用于双回路配电线路,两个回路的导线分别悬挂于杆塔两侧。这种排列结构紧凑,节省投资,但是杆塔较高,增加雷击机会,而上下层导线容易相互接近而发生相间闪落因此这种排列的运行可靠性较低,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六边形、伞形、倒伞形、平行形等2.水平排列方式
水平排列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对于10KV和35KV配电线路中跨越杆、跨越直线杆等,应用两棵杆与横担组成门型结构,导线使用悬式绝缘子固定于横担上,杆顶可以设置两根避雷线。这种杆塔能承受较大的负载。3.三角形排列
三角形排列方式常有3种布置方法,线路采用针式绝缘子时;线路采用悬式绝缘子;杆顶可设置避雷线。
二、线间距离的确定,一般可按照以下原则
1.导线与杆塔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绝缘间距,包括导线应用悬式绝缘子水平排列在最大风偏时于杆塔间的绝缘距离。导线与杆塔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如下表所示。
2.导线在档距中部的接近程度不至发生相间闪落,对于35KV配电线路,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
D=0.4Lk+Un/110+0.65根号下(fmax)
式中 D-导线水平距离(m),Lk-悬式绝缘子串长度(采用瓷横担绝缘子时Lk=0),Un-线路额定电压(KV),Fmax—导线最大弧垂(m)
35KV配电线路当导线垂直排列时,垂直线间距离,一般采用0.75D
对于10(6)KV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可按下式确定:
线路参数计算(公式)
1。3.6零序对地电钠
B0=100πC0(S/km)
B0*=B0
ﻩ式中
ﻩC0=F/km
2、双绕组变压器参数计算内容
2、1已知量:
变压器型号、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kV)、接线组别、变压器容量(MVA)及变压器铭牌参数:短路损耗ΔPS(kW)、短路电压、空载损耗(kW)、空载电流、基准电压UB(kV,选变压器所连母线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基准容量SB(100MVA)。
——几何平均半径,=其中为导线得等值半径.若为单根导线得实际半径,则对非铁磁材料得圆形实心线,=0、779;对铜或铝得绞线,与绞线股数有关,一般=0、724~0、771;纲芯铝线取=0、95;若为分裂导线,应为导线得相应等值半径.为几何均距。
1.3.5对地电钠
B= (S/km)
B*=B
ﻩ式中
——几何均距,=(mm或cm,其单位应与得单位相同);
2、2待计算量:
变压器等值电路中得电阻RT(Ω)、电抗XT(Ω)、电导GT(S)、电纳BT(S)。
2、3计算公式:
2.3.1变压器等值电路中得电阻
RT=(Ω)
RT*= RT
ﻩ式中
ﻩ--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KV)。
2。3.2变压器等值电路中得电抗
XT=(Ω)
XT* = XT
2。3.Hale Waihona Puke Baidu变压器等值电路中得电导
110kV线路摇摆角计算及线间距离计算-W
导线水平间距
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Dp(m)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Dz(m)三角排列等效水平线间距离Dx(m 导地线配合
计算条件:气温15度,无风、无冰导线绝缘子串长度(m)
1.8
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处
地线绝缘子串长度(m)0.1档距(m)250导线呼垂(m)9.810533481地线呼垂(m)9.030143052保护角a10导线挂点到杆中心距离ad(m) 3.5地线挂点到杆中心距离ab(m)2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1(m)0.613526568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2(m)-0.9导线比载gd(N/m*mm2)0.03113导线应力σd(N/mm2)24.79地线比载gd(N/m*mm2)0.04242地线应力σd(N/mm2)36.7
2.183172211直线塔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3(m)
转角塔导地线挂点垂直距离hb(m)3.883172211
PL H =WX=αW0*Uz*βc*U Sc *d*Lp=0.61*0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m βc-计算风偏时取1.0
Usc-导线体型系数,线径小于17mm取1.2,线径大于等于17取1.1d-导线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外径的总和。
S >=0.012L+1米计算条件:15度,无风
两地线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
平或处置距离应比计算值规定值增加0.5m。
ψ=arctag((P 1/2+PL h )/(G 1/2+W 1L v ))
*0* 1.1*0*0=0
线径大于等于17取1.1
条件:15度,无风无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9 697 793 690 537
52.2 52.2 52.5 52.5 51.8
结果区域wenku.baidu.com
杆塔线距 9.6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76 6.95 7.84 5.62 6.5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水平1 7 垂直1 5 水平2 7 垂直2 5
输入区域
结果 满足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杆塔号 7#-8# 应线距 6.19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5.02 4.89 5.43 4.84 3.98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绝缘子长 电压等级 比载g1 3.5 220 0.0327765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1.4 35 0.0327766 档距L 300 应力O 20
0.5 0.5 1 0.5 0.7
4.4 5.2 6.5 4.2 4.9
0.5 0.5 0.5 0.5 0.7
4.2 5.2 5.2 4.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