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
[做一做]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
可以用一条细绳和两图钉来画椭圆.如图所示,把白纸钉在木板上,然后按上图钉.把细绳的两端系在图钉上,用一枝铅笔紧贴着细绳滑动,使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铅笔在纸上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图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叫做椭圆的焦点.
[想一想]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上另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板书)。 展示问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如果一颗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近日点)和最远的位置(远日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
教师: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即t 1t 2=t 3t 4,那么面积A=面积B .由此可见,行星在远日点a 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b 的速率最大. 3.开普勒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板书)。 若用a 代表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比值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恒量.只与太阳有关。
参考资料:给出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长轴和周期的数值,供课后验证。
[课堂探究]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播放九大行星沿各自轨道运动的课件,使学生对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师:实际上,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能够按圆处理.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公开课
回顾所学内容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
F
G
Mm r2
(2)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分别写出向心
力与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周期的关系式。
F mv2 r
F mr2 F mr( 2 )2
T
(3)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讨论: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万 有引力的关系。
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 向心力是由太阳对地球 的万有引力来提供的
F引 Fn
r
M
F引
G
Mm r2
Fn m2r
F
m
地球公转角速度 不能
直接测出,但我们知道地球
公转的周期 T.
G
Mm R2
m
2r
2r3 M
G
2 T
T
r
M
F
m
v
M 2r3 G
M
4 2r 3
GT 2
该表达式与地球(环行天体)质量m有没有关系?
方案: 1、先测出砝码在月球表面所受的重力
2、再算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3、代入公式 即可求得
一、称量地球的质量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的质量,这不能 不说是一个奇迹。
就连一个外行人、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 激情地说:
“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 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6.5宇宙航行说课稿
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向心力:
G
wk.baidu.com
M月m
m
v2 月
R2 月
R月
v月
GM月 R月
G
(
1 80
M
地)
(1 4
R地
)
5 10 v地
三、梦想成真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 对于加个加人林来乘说坐,东这方不一号载人飞 过是船小进小入的太一空步,,实但现了人类进 对人入类太而空言的,梦却想是。巨 大的飞跃
球运动的轨迹是椭圆。
二、宇宙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v =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
最小发射速度。
如果物体的发射速度再大,达到或超过16.7km/s 时,物体将能够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 飞到太阳 系外。16.7km/s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v =16.7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 射速度。
【例题1】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行,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
比r1:r2=4:1,求这两颗卫星的: ⑴线速度之比;
G
Mm r2
ma
⑵周期之比;
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是 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例2]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的轨道半径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 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0,月球的半径约为地 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v,求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率为地球 上第一宇宙速度多少倍?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精品教案(全章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精品教案(整理)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
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
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
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
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教学难点: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宇宙中有无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天体,由这些天体组成的神秘的宇宙始终是人们渴望了解的领域,人们认识天体运动围绕“天体怎样运动?”和“天体
为什么这样运动?”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提出了很多观点。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了解这些观点,知道行星如何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
1、地心说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和托勒玫。他们从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提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所有行星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2013-2014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赵辉 2013.9.4
一.万有引力与航天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
高考对本章考查的较为全面,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分析人造卫星的绕行速度、运动周期以及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等。载人航天的成功和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卫星问题的考查是热点。
本章是牛顿定律和圆周运动的一个实际应用。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对牛顿定律和圆周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二是所涉及描述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间逻辑关系复杂,如向心力、万有引力、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轨道半径、机械能、动能、势能,这些概念间相互关系学生学习起来很抽象.
二.万有引力和航天课标和大纲要求
三.要点回顾
1、物理学史
托勒密------------地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引力常数和地球平均密度。
2、开普勒定律
①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 上.
②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任意一个行星在绕太阳运动时,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时间里扫过的面积是 的.
课标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发展历程。
2.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3.了解开普勒定律中的k值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几位科学家对行星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两种学说的发展历程,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认识椭圆轨道的运动特点。教学过程:
一、行星的运动
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首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关于这两种学说的发展史。
1.地心说
让学生简单叙述关于地心说的观点(介绍地心说的发展)
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③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
球转动。
介绍到本轮与均轮时简单讲解关于这两种概念的引入原因,即地心说与日心说关于参考系选取问题:
2.日心说
(让学生描述日心说的内容)介绍日心说发展中几位重要的科学家。
①哥白尼(简单介绍哥白尼及其相关学说)
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
②布鲁诺
布鲁诺坚持宣扬日心说,他认为,宇宙无论是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整个宇宙没有中心也没有界限。 ③ 第谷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行星的运动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二、教学重点
1.“日心说”的建立过程.
2.行星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
2.开普勒如何确定行星运动规律的.
四、教学方法
1.“日心说”的建立的教学——采用对比、反证及讲授法.
2.行星运动规律的建立——采用挂图、放录像资料或用CAI课件模拟行星的运动情况.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与无数生灵生活在地球上,白天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夜晚,仰望苍穹,繁星闪烁,美丽的月亮把我们带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它们的神秘始终让我们渴望了解,并不断地去探索.而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已为我们的探索开了头,让我们对宇宙来一个初步的了解.首先,我们来了解行星的运动情况.
板书:行星的运动.
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发展过程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星球,而这些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在古代,人类最初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地心说”的观点,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和月亮绕地球而转动.因为“地心说”比较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绕地球转动.正好,“地心说”的观点也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人们很长时间.但是随着人们对天体运动的不断研究,发现“地心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定律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性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难得的好材料,本节课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
6.2
6.3
从上述物理学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内容是对上两节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演,同时也是下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在高中物理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地”检验的理论推导过程,知道重物下落和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以及适用范围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
算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理论论证的物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规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教学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要根据学生反映,调节讲解速度及方法。
【教学难点】
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故应加强举例。
【高考分析】
本章内容在高考中属于必考内容,出题形式为一个4分的选择题,虽然分值较小,但是考查内容为本章的所有重要知识点,本节课内容是为后面打下基础,为必考内容。教学中应加以强调重要性。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授课班级:安排课时:
6.1行星的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全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全部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相识过程是漫长困难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2、过程与方法: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相识,了解人类相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相识,驾驭人类相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驾驭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相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相识,驾驭人类相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奇、模糊的相识。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探讨、练习
教具打算:
教学过程: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阅读。
(二)新课教学
1、“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运
第肯定律:全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肯定律说明白行星运动轨迹的形态,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道相同吗?(不同)
其次定律:对随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假如时间间隔相等,即t2-t1=t4-t3,那么面积A=面积B。由此可见,行星在远日点a 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b的速率最大。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全章教学设计,(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全章教学设计汇总
一、《行星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行星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
四、《万有引力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万有引力定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宇宙航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宇宙航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一、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
、人类认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
开普勒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
的平方
由于行星的椭圆轨道都跟圆近似,在中学阶段研究中按圆四.课堂
二、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主体活
古人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圆处理,开
用下面的公式表
三、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
、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
活动
开普勒第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是怎样表述的?
、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写出行星需要的向心力表达
式,并
的关系式
的比例式,说
说”栏目中 C.
四、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
高中物理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0年石家庄市
高中物理“套餐式”系列教研活动项目(之八)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材分析(必修二模块)
一、教材的整体把握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能量变化的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二)、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
经
典力学
的局
万有引力理论
宇宙航行
行星的
运
二、新、旧教材对比及分析
的变化。
●新教材在“行星的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之间增加一节课文“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旨在放缓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历程的展现,为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更充分的知识基础;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是共同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课,在“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后面,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来作为必修教材牛顿力学的结尾,是对学生所学经典力学的一次总结。
三、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充分展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发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而有严谨的科学思想,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难得的好材料。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处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自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教案设计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设计)
★新课标要求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驾驭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万有引力的“三性”,即:①普遍性②互相性 ③宏观性
4、驾驭对天体运动的分析。 ★复习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投影全章学问脉络,构建学问体系
(二)本章要点综述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肯定律:全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对随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全部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3
2a k T
= 比值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2、万有引力定律
(1)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描绘(开普勒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奠定了根底。 (2)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122
m m F G
r
=,1122
6.6710/G N m kg -=⨯⋅ (3)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一切物体,但用公式计算时,留意有肯定的适用条件。 3、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周期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轨道定律 面积定律 发觉 万有引力定律 表述 G 的测定 天体质量的计算 发觉未知天体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
(1)根本方法:
①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供应:
2
22Mm v G m m r r r
ω==
②在忽视天体自转影响时,天体外表的重力加速度:2M
g G R
高中物理必修2_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6.1 行星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认识行星的运动. 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 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教学难点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新课导入 ]
【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浏览。
教师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如月亮、地球、太阳、夜空中的星星……由这些天体组成的广袤无限的宇宙始终是我们渴望了解、不断探索的领域。关于天体的运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看法 .
(课件投影中国古代天文学观
我国古代先民看到北极星常年不动,以及北斗七星等拱极星的回转,便以为星空是圆的,就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半球大锅,覆整在大地上, 而北极则是这盖天的顶,又认为地是方的,就像一张围棋盘,此即“天圆地方”说.东汉时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大鸡蛋,地球就是其中的蛋黄.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20229)
授课班级:
6.1 行星的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
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2、过程与方法: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
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
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
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
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
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浏览。
(二)新课教学
1、“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运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
道相同吗?(不同)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
的面积。
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教学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教学
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万有引力与航天》章节,详细内容包
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万有引力
常量的测定、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以及万有引力在航天
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
式及其适用条件。
2. 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万有引力与重力的
关系。
3. 了解万有引力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难点: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以及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地球仪、天平、计算器、PPT课件。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宇航员在太空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
太空中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历程,引导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
3. 讲解:详细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计算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地球表面不同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拓展:介绍万有引力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如卫星轨道、宇宙飞船等。
六、板书设计
1. 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 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3. 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计算地球表面某一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已知物体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从古到今,人类不仅创作了关于星空的神话、史诗,也在
孜孜不倦地探索日月星辰的运动奥秘.所谓“斗转星移”,从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到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资料和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代表人物.
2.知道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了解对天体运动正确认识的重要性.3.理解开普勒三定律,知道其科学价值,了解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4.了解处理行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一、两种学说
内容代表人物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
地心说
托勒密(古希腊)
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
哥白尼(波兰)日心说
太阳运动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公式:
a3
T2=k,k是一个与行
星无关的常量
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实际应用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比值都相等.
行星运动的模型
一、模型特点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它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或环绕速度大小)不变,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若用r表示轨道半径,T表示公转周期,则
r3
T2=k.
二、典例剖析
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的某一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地心为焦点的特殊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的时间.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飞船绕地球做圆周(半长轴和半短轴相等的特殊椭圆)运动时,其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等于飞船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其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平方的比值.飞船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r +r 02,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
期为T′,则有r 3T 2=(r +r 0)3
8T ′2
.而飞船从A 到B 点所需的时间为:t =T ′2=28⎝⎛⎭⎫
1+r 0r 32·T.
答案:28
⎝⎛⎭⎫
1+r 0r 32·T
第二、三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说:“太阳坐在它的皇位上,管理着围绕着它的一切星球”,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呢?伽利略、开普勒以及法国数学家笛卡尔都提出过自己的解释.然而,只有牛顿才给出了正确的解释……
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及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其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3.知道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上的重要意义.
1.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假设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就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提供向心力.
①设行星的质量为m ,线速度为v ,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 ,太阳的质量为M.由向心力公式F =m 4π2
T 2r 和开普勒第三定律r 3
T 2=k ,得F =4π2
k ·m r
2.
②这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m 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m
r
2.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如图所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 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即与受力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太阳吸引行星,则行星也必然吸引太阳,且吸引力应该与太阳质量M 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M r
2.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①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 ∝Mm r 2,写成公式就是F =G Mm
r
2.
②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二者的连线. 2.月一地检验.
(1)牛顿的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以及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其大小可由公式F =G Mm
r
计算.
(2)月—地检验:如果猜想正确,月球在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地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应该等于地球半径平方与月球轨道半径平方之比,即
13 600
. (3)检验的过程:
①理论分析:设地球半径为r 地,地球和月球间距离为r 地月.
②天文观测
(4)检验的结果: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
3.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 =G m 1m 2
r
2.
(3)引力常量: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较准确地得出了G 的数值,现在通常取G =6.67×10
-11
N ·m 2/kg 2
.
物理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一、常用方法 1.理想化模型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忽略次要因素,关注主要因素,根据实际物体或实际过程抽象出来理想化模型,是中学物理中用的一种方法,前面接触的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理想化模型.
2.类比法.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在引入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经常用到类比法.
3.等效法.
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的、复杂的、难处理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容易的、易处理的问题的一种方法.等效法可分为等效原理、等效概念、等效方法、等效过程等.
4.控制变量法.
物理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