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消毒灭菌应遵循的原则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3.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4.禁止用消毒液保存物品,消毒灭菌后应及时取出,用清洁或灭菌水冲洗干净后,控干保存。

5.用于消毒灭菌处理的容器及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在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时,如擦拭门窗、桌椅等时应备两桶,一桶装放清洁抹布、一桶装放使用后的脏抹布,脏污时随时更换,用后终末消毒。

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

7.连续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消毒灭菌标识。

二、各类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引流管、引流瓶等(一用一灭菌)、三联瓶(一周灭菌二次)。

2.煮沸消毒法:暖水瓶塞(终末消毒)、奶瓶、塑胶奶头、毛巾、配奶器等(一用一消毒)、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3.干热消毒:油、粉、膏等首选,玻璃、搪瓷等耐高热物品也可选用。

4.清洗:可以由洗衣班完成。

这类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

如:口罩、隔离衣(一用一消毒,浸湿或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如有特殊要求可送供应室灭菌处理)、工作服、床单、被套、枕套、帽子、血压计袖带等(一周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或清洗)、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避开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订立本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内全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器械、内窥镜、血液透析器、呼吸器械等。

第三条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必需遵守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和质量。

第二章医疗器械分类与消毒灭菌标准第四条医疗器械分类依据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感染风险,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非不安全医疗器械、半不安全医疗器械、不安全医疗器械。

第五条消毒灭菌标准(一)对于非不安全医疗器械,可采用低温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实现杀灭常见细菌的标准;(二)对于半不安全医疗器械,应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等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实现杀灭耐热菌的标准;(三)对于不安全医疗器械,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实现杀灭厌氧菌的标准。

第三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第六条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操作必需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的人员进行。

不得由未经培训和考核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

第七条医疗器械的清洗处理(一)医疗器械清洗前必需进行分类和分拣,确保杂物的及时清除;(二)采用专用清洗剂和适当的清洗设备进行清洗,确保医疗器械表面无残留物;(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必需进行干燥处理,避开细菌繁殖。

第八条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操作(一)依据医疗器械的分类进行相应的消毒灭菌操作;(二)严格依照消毒灭菌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三)使用消毒灭菌设备和消毒灭菌剂必需定期检测和验证其有效性。

第九条医疗器械的包装和存储(一)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必需进行包装,包装料子必需符合相关标准;(二)包装后的医疗器械必需标注清楚的标识,包含消毒灭菌方法、时间等信息;(三)包装的医疗器械必需存放在特地的储存区域,保持干燥、通风、无污染。

第四章用户培训和档案管理第十条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用户必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包含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方法、消毒灭菌的要求等内容。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医疗器械的灭菌消毒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安全性,保障医疗质量,适用于全院全部涉及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的科室和人员。

2.术语和定义2.1 医疗器械:指用于医疗诊疗、防备和治疗的设备、仪器、器具、料子等。

2.2 灭菌: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除去医疗器械上病原微生物的本领。

2.3 消毒: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减少医疗器械上病原微生物数量的本领。

3.灭菌消毒管理责任3.1 医院设立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3.2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工作,落实相应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要订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医疗器械灭菌消毒操作流程4.1 接收: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需经过接收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4.2 清洗: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去除附着物,可以使用洗涤剂或清洗机械辅佑襄助。

4.3 分类:依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材质,进行分类归类,避开不同种类的器械相互污染。

4.4 包装:对灭菌前的医疗器械进行包装,采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料子,保证其密封和干燥。

4.5 灭菌:依据医疗器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确保灭菌效果。

4.6 包内监测:对灭菌后的包装进行监测,确保灭菌指示剂显示正确,确保包装完整无损。

4.7 贮存: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贮存,要避开阳光直射和湿度过高的环境。

4.8 配送: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配送,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5.医疗器械灭菌消毒设备和环境管理5.1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设备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灭菌效果。

5.2 灭菌消毒区域要保持清洁和乾净,避开灰尘和杂物的积聚。

5.3 灭菌消毒区域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采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其无菌状态。

医院重复器械管理制度

医院重复器械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重复器械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器械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包括手术器械、诊断器械、治疗器械等。

三、管理部门1. 医院设立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医疗器械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

四、重复器械的管理1. 采购与验收(1)重复器械的采购需经医院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批,采购流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采购的重复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等。

(3)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负责对采购的重复器械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合格。

2. 使用与维护(1)重复器械的使用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负责。

(2)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说明书和使用指南进行操作。

(3)重复器械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确保其清洁、无菌。

(4)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重复器械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 追踪与记录(1)医院应建立重复器械使用记录,包括器械名称、规格、型号、使用日期、消毒日期、使用人员等。

(2)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重复器械使用记录进行审查,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4. 报废与回收(1)重复器械达到使用年限或出现故障,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报废。

(2)报废的重复器械应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进行回收,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重复器械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各科室应积极配合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器械质量问题的科室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由医院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外送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外送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外送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目的
明确医院规范器械管理。

内容
用后物品外送流程灭菌物品领回流程↓↓
各科室用后器械或物品(除一次性院内外送器械消毒灭菌专员,根据与使用器械或物品外)对方预约领取日期,及时取回消毒、
灭菌器械包,领取时必须使用专用
无菌物品转运箱。

↓↓
冲去血迹、有机物后,放在用后物与对方详细清点消毒和灭菌器械的种品整理箱内,待外送器械专管人员类、数量,并登记签收,转运途中收取,科室应用登记交接本。

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不被污染。

↓↓
医院外送专管员与各科室人员当面领回消毒或灭菌器械包后,与院内各清点器械或物品数量,做好登记交科室交接清楚,登记、科室签收,
接签字,及时外送并与第三方详细各科室收到消毒、灭菌包后,按无菌清点器械或物品数量,做好交接、物品存放的要求管理。

登记、签名,并约定领取日期。

参考文件

相关文件
无。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过程进行规范和监督的制度,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

以下是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

一、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1.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1)所有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2)清洗、消毒或灭菌应按照医疗器械的特性、材质和污染程度进行,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

(3)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和程序(1)清洗:使用适宜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微生物和污垢。

(2)消毒: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和方法对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杀灭或去除表面的病原微生物。

(3)灭菌:使用适宜的灭菌剂和方法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3.清洗消毒与灭菌的监测与记录(1)对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

(2)记录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时间、温度、压力、消毒剂浓度等参数,以证明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有效性。

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监测的目的(1)确保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2)及时发现和纠正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中的问题。

(3)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2.监测的方法和程序(1)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抽样监测,检查其清洗、消毒或灭菌效果。

(2)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定期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3.监测的内容(1)清洗质量:检查医疗器械表面是否有残留物、污垢和锈斑等。

(2)消毒效果:检测医疗器械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是否被杀灭或去除。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

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使用场景和污染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 清洗、消毒和灭菌的优先级和操作流程。
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设备,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清洗,包 括预处理、去污、清洗、漂洗和终末处理等步骤。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浓度,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消毒,确 保医疗器械无菌状态。
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灭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设备 ,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灭菌,确保医疗器械无菌状态。
环保化发展
未来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开发出更环保、更节能的医疗器械 清洗和消毒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自动清洗
利用清洗机进行清洗,可 加入清洗剂和消毒剂,提 高清洗效果。
超声清洗
利用超声波振动打碎污物 ,再通过水流冲洗干净。
清洗流程与规范
浸泡
将器械浸泡在清洗液中,去除 表面污物和血渍。
漂洗
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去除 残留的清洗剂和污物。
预处理
去除器械上的残留物,如血渍 、组织等。
刷洗
使用软毛刷轻轻刷洗器械表面 和关节部位,注意防止损坏器 械。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 消毒与灭菌
目录
•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 • 医疗器械消毒 • 医疗器械灭菌 •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实践
目录
•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管理 •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新技术
与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
清洗方法与技术
01
02
03
手工清洗
使用流动水、软毛刷等工 具清洗器械表面和关节部 位,去除器械表面的污物 、血渍等。
考核与认证
对从事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 进行定期考核和认证,确保其具备从事相关工作 的能力和资格。

医院诊疗器械及用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诊疗器械及用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诊疗器械及用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禁止科室自行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浸泡灭菌时间不得少于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二、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1. 高度危险性的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 中度危险性物品消毒应达到:①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可复用的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如高效或中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

②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③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

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清洗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

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

④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诊疗物品使用后应及时送交消毒供应中心。

特殊诊疗器械由科室自行处理的,使用后应及时回收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

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清洗消毒设备和房间的设置应符合国家卫计委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管理规范,操作人员应为专职并持证上岗。

⑤体温计可采用中水平消毒。

3.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清洁与消毒应达到: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清洁,再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消毒与灭菌使用的产品应由医院统一购进,证件齐全、包装合格、存放规范、有效期内使用;外来医疗器械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四、植入物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管理规范。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为保障我院医疗器械及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因消毒不规范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1、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由消毒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

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不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物品(输液网兜、换药盘等)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如遇污染及时消毒。

6、诊疗环境表面保持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

7、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按照《手卫生制度》执行。

8、科室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从事消毒灭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日常管理细则1.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1.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1.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1.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常见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2.1可重复使用的低度危险性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先及时清洁,然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2.2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3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引言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随着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如何确保其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有效性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至关重要。

二、制度制定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指南》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三、制度内容1.清洗消毒灭菌目标确保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再次使用前均经过有效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消除潜在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2.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材质和污染程度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类。

(2)预处理:去除医疗器械表面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有机物质。

(3)清洗: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彻底去除医疗器械表面的污物和有机物质。

(4)消毒: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5)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生物活性微生物,确保医疗器械无菌。

(6)监测:对清洗、消毒和灭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效果监测,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可靠。

3.清洗消毒灭菌设施与设备(1)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清洗设备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器械材质和污染程度自动调整清洗程序。

(3)消毒设备应能有效杀灭各类病原微生物,具有足够的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

(4)灭菌设备应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灭菌效果,如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4.清洗消毒灭菌人员培训与管理(1)设立专业的清洗消毒灭菌团队,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

(2)对清洗消毒灭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

(3)定期对清洗消毒灭菌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5.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与监督(1)建立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体系,对清洗消毒灭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原则一、i般诊疗物品的消毒1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开口器、舌钳子、吸引器等)。

包括接触皮肤及浅表体腔、黏膜的器材。

2 .清洁与消毒方法(1)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使用含有效氯500mg/1.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子等,用后可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子等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或环氯乙烷灭菌后干燥保存备用。

(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吸引器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含有500mg∕1.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灭菌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二、注意事项:1 .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冲洗干净。

2 .清洗可采用流动水清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流动水冲洗干净,再在相应的消毒剂中浸泡消毒或灭菌。

3 .使用的消毒剂应严格检测其浓度,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 .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必须保持干燥,封闭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在污染,一旦发现有污染应再次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

5 .消毒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一过,即应重新消毒灭菌。

三、手术器械及用品的灭菌1 .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内,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被阮毒体、气性环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收回处理。

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根据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消毒灭菌应遵循的原则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所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进行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进行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进行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3.消毒应首选物理方法,如果无法使用物理方法,则可以使用化学方法。

4.禁止使用消毒液保存物品,消毒灭菌后应及时取出,用清洁或灭菌水冲洗干净后,控干保存。

5.用于消毒灭菌处理的和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在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时,如擦拭门窗、桌椅等时应备两桶,一桶装放清洁抹布,一桶装放使用后的脏抹布,脏污时随时更换,用后终末消毒。

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

7.连续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消毒灭菌标识。

二、各类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引流管、引流瓶等(一用一灭菌)、三联瓶(一周灭菌二次)。

2.煮沸消毒法:暖水瓶塞(终末消毒)、奶瓶、塑胶奶头、毛巾、配奶器等(一用一消毒)、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3.干热消毒:油、粉、膏等首选,玻璃、搪瓷等耐高热物品也可选用。

4.清洗:可以由洗衣班完成。

这类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会造成危害。

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仅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特殊的消毒要求。

如:口罩、隔离衣(一用一消毒,浸湿或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如有特殊要求可送供应室灭菌处理)、工作服、床单、被套、枕套、帽子、血压计袖带等(一周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或清洗)、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使用科室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封装,并醒目标识,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专业处理。

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3.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耐高温、耐高湿物品)、环氧乙烷气体(怕热、忌湿物品);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高效、中效或低效消毒剂。

4.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进行监测。

5.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处理流程

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处理流程

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处理流程简介在医疗机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诊疗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处理流程来对可重复使用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维修和存储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处理流程,帮助医疗机构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处理流程步骤以下是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处理流程的步骤:1.收集器械–医疗机构应建立可重复使用器械的登记和收集制度。

–医生在使用完器械后,将其归还到指定的器械收集箱中。

–医务人员应确保将已使用的器械正确放入指定的收集箱中,避免器械交叉感染的风险。

2.清洗器械–收集箱中的器械应由专人进行清洗。

–清洗器械时,应使用专用器械清洗剂和清洗设备。

–清洗过程中,应按照器械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彻底清洁器械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3.检查器械–清洗完成后,应对器械进行检查,确保其无划痕、变形、缺损等情况。

–如果发现器械有损坏或者不再适用于再次使用,应将其记录并进行报废处理。

4.消毒器械–经过清洗和检查后的器械,应进行消毒处理。

–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器械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进行处理。

–在消毒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消毒时间和温度,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

5.包装器械–消毒完成后,应对器械进行包装。

–包装应使用无菌包装材料,确保包装的干燥和无菌。

–包装过程中,应避免手部接触塑料包装,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6.存储器械–包装完成的器械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存储区域。

–存储区域应保持整洁,避免灰尘、湿度和温度过高等污染因素。

–存储过程中,应对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包装完好,并记录检查结果。

7.维修器械–如果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损坏或者不正常的情况,应及时进行维修。

–维修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维修完成后,应对器械进行再次清洗、消毒和包装,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结论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处理流程对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6篇)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6篇)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1)凡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2.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4.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

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换药碗、消毒瓶、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止血带、雾化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____%。

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____m指示带。

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

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____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____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____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卫生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常规》中的有关规定。

二、执行消毒灭菌的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及器械交接制度,并按要求作好自我防护。

三、执行消毒灭菌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省、市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上岗证,从事压力容器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证方可上岗。

四、从事压力容器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压力容器操作规范,保证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根据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性能、数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的程度选择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

六、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严格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的操作流程,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确保质量,使各类器材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七、坚持每日一次的灭菌设备检查及B-D试验,并做好记录,以备检查。

八、严格按《卫生院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坚持做好每日、每周、每月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消毒锅使用过程的监测,监测合格方可发放临床使用。

九、严格按规定做好监测资料的档案管理,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期≥3年。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一、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运行。

二、凡病人用过的物品均为污染物品,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重新清洗、消毒或灭菌。

三、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用后均应灭菌。

四、外科器械及其它穿破口腔或组织的器械必须灭菌;与皮肤接触、可能暴露在体液或唾液飞沫中的器械及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的器械应进行消毒。

五、给临床无免疫功能病人使用的物品应该经过灭菌处理。

六、对于部分中度危险物品应作高水平消毒处理。

(一)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器械应分别采用物理好或化学方法消毒处理。

消毒选用超声清洗装置或选用500mg/L -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金属器械加防锈剂)。

(二)气性坏疽、破伤风感染等选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进行常规清洗,去除器械上的血垢等污染,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应尽量臧开好或拆卸,进行彻底刷洗,然后用流水冲洗、擦干或晾干、并尽快打包,以免再污染。

七、反复使用的器械需先去污染,再清洗、彻底去除粘着物,然后再进行消毒灭菌。

八、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测定。

九、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十、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目的:为了贯彻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我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防止院内感染,特制定本制度。

一、分类:高度危险性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主要指直接与人体无菌组织接触的各种外科手术器械、换药碗、腹腔镜、膀胱镜、牙科器械、穿刺针、产科器械等。

中度危险性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主要指与人体粘膜相接触,未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如体温表、胃镜、肠镜、气管镜、纤支镜、呼吸机、麻醉机管道、喉镜、氧气湿化瓶等。

二、各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方可再次使用。

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对于不耐高温的器械如腹腔镜、牙科器械、各种穿刺针等可用2%戍二醛消毒剂浸泡4小时以上,无菌取出后用无菌水冲冼干净后才能使用。

三、各种具有中度危险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高效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如胃镜、肠镜、纤支镜、喉镜等一般采用2%戍二醛浸泡3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其它器械如各种管道、氧气湿化瓶、体温表等须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四、用后的医疗器械须按不同器械的特性进行认真清洗后高压灭菌后备用。

五、采用高压灭菌的无菌包外应粘贴消毒效果指示胶带,包内放有消毒效果指示卡,灭菌后的无菌器械包应检查确保灭菌效果后方能使用。

六、无菌器械包和使用有效期:夏季7天、冬季节10天,超过有效期限须重新灭菌。

七、用2%戍二醛浸泡器械消毒灭菌前应检查其浓度并及时更换,确保其消毒灭菌效果。

八、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程中应每天监测有效浓度。

九、特殊感染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应遵循先高效消毒再清洗再高压或化学消毒剂灭菌的原则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十、各种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应建立完整的记录。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无菌,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三、清洗、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先清洗、后消毒、再灭菌”的原则。

2. 按照医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和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3.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确保医疗器械无菌状态。

四、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

2. 对医疗器械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表面的污物、血迹、分泌物等。

3. 采用手工清洗或机器清洗的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清洗液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4. 对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5. 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应符合医疗器械的材质要求。

6. 对干燥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

灭菌方法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7. 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存放于无菌容器中,标识清晰,防止再次污染。

五、清洗、消毒、灭菌要求1.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

2.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

3. 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4. 清洗、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达到无菌标准。

5.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记录应完整、真实,便于追溯。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目的:为了贯彻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我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防止院内感染,特制定本制度。

一、分类:
高度危险性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主要指直接与人体无菌组织接触的各种外科手术器械、换药碗、腹腔镜、膀胱镜、牙科器械、穿刺针、产科器械等。

中度危险性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主要指与人体粘膜相接触,未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如体温表、胃镜、肠镜、气管镜、纤支镜、呼吸机、麻醉机管道、喉镜、氧气湿化瓶等。

二、各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方可再次使用。

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对于不耐高温的器械如腹腔镜、牙科器械、各种穿刺针等可用2%戍二醛消毒剂浸泡4小时以上,无菌取出后用无菌水冲冼干净后才能使用。

三、各种具有中度危险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高效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如胃镜、肠镜、纤支镜、喉镜等一般采用2%戍二醛浸泡3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其它器械如各种管道、氧气湿化瓶、体温表等须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四、用后的医疗器械须按不同器械的特性进行认真清洗后高压灭菌后备用。

五、采用高压灭菌的无菌包外应粘贴消毒效果指示胶带,包内放有消毒效果指示卡,灭菌后的无菌器械包应检查确保灭菌效果后方能使用。

六、无菌器械包和使用有效期:夏季7天、冬季节10天,超过有效期限须重新灭菌。

七、用2%戍二醛浸泡器械消毒灭菌前应检查其浓度并及时更换,确保其消毒灭菌效果。

八、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程中应每天监测有效浓度。

九、特殊感染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应遵循先高效消毒再清洗再高压或化学消毒剂灭菌的原则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十、各种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应建立完整的记录。

通江县人民医院院感科
二○○五年一月十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