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之比较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历史背景相同: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目的相同:都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相同: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结局相同:都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资产阶级妥协和局限性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主张不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手段及性质不同:分别采用暴力革命与和平改革;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另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领导者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 口号:
自强
求富
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兴办新式学堂(同文馆)
内容: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
训练新式军队
派遣留学生
翻译西方的科技书籍
影响: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
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为失望, 一场新的救国运动正在酝酿中。
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这是( 的主张。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胆量承担责任咯?是他壹手造成那么壹各混乱局面/然后拍拍手走人咯/扔下两各诸人自己收拾烂摊子?他还算是各爷们儿吗?就算是珊瑚今天没什么上演那壹出逼宫戏/水清也打算替珊瑚出面/去他那里把问题彻底解决咯/毕竟珊瑚是从 年府过来の奴才/她也算作珊瑚の半各主子/自家奴才被欺负/遭受到别公平の待遇/她那半各主子连句公道话都别说/她还算作是啥啊主子/虽然她遭到咯感情の背叛/是那各事件の最大受害者/可是水清坚持认为/感情问题别能作为阻挠实 施真理正义の幌子/假设她没什么与他相爱/而只是壹各旁观の第三者/她难道会认为他始乱终弃の行为是正当の吗?她当然别会/既然作为旁观者别能认同那种行为/那么作为身在其中の人怎么能以自己是受害者为借口而认同那种行为 呢?再退壹万步来讲/那珊瑚别是别人/是她们年府の丫环/水清是她の半各主子/更是她の娘家人/假设水清连娘家人の利益都别维护/任由珊瑚被欺负/她还配得上姓年吗?理解珊瑚の处境/从来都是壹各护奴才の主子/那两条仅仅是水清 替珊瑚出面の原因之壹/还有最为重要の壹各原因/则完全是因为他/那天の事情发生之后/水清对王爷早已经心灰意冷、心如止水/既然他看上咯珊瑚/有咯新の意中人/她会与他利利落落地壹刀两断/决别会哭哭啼啼地恳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进行的两次著名的政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分析历史事件,就是为了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发展当今社会。
通过对这两场政治运动的比较,我们能有所感悟。
有些不同点浮于表层,我们能一眼透析,有的是深层次根本性质方面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往往是不同中显现出差别。
1.代表阶层: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更多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他们紧紧依靠华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性。
2.群众基础:戊戌变法得到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支持。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是会党、新军、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3.思想主张: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
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4.变革的目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5.手段: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6.方式:维新派上书皇帝,建立维新团体,创办学堂、报刊,同顽固派论战,宣传变法。
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维新变法。
革命派出版刊物、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建立革命团体、政党,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
7.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8.结果:戊戌变法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但胜利果实被窃取。
9.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部编版八上历史难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部编版八上历史难点:戊戌变法(Wùxū Biànfǎ)与辛亥革命一、戊戌变法(Wùxū Biànfǎ)(1898年)1、背景(bèijǐng):国际(guójì):(1)政治背景(bèijǐng):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2)经济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3)思想条件:受启蒙运动和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国内:(1)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失败,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将学习的对象转为日本。
(2)经济基础:洋务运动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无变法的产生奠定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严复的进步思想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进步政治团体的成立(如保国会),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4、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5、侧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
6、序幕:公车上书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时间、地点:1895年,在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内容: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从此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宣传变法:(1)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2)组织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定期集会讲演。
(3)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8、高潮: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使国家富强。
代表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nónglì)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社会 背景 国际 环境 领导 力量 具体 措施
1、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 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 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C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维新变法能从一种思潮发展成一场政治运动,关 键是 A.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B D.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戊戌六君子
杨锐
林旭
康广果:变法失败 1)、标志:戊戌政变
2)、败因 ① 顽固派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② 维新派脱离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③ 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三)、评价 )、评价
1、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爱国: 爱国:
一次救亡图存运动
推动中国近代化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 多年前的孔子,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 多年前的孔子 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 、 蒂固 策略: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 减少改革阻力。 性,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原因: 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 严复
影响 A、引发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近代中国第一 次思想解放潮流。 B、成为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思想 基础
(二)、过程: 二 、过程: 1、开始: 、开始: 2、兴起: 、兴起: 创办报纸: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创办报纸: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 组织学会: 组织学会: 强学会 创办学堂: 创办学堂: 上书请愿: (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上书请愿: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与顽固派论战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戊 年公车上书 揭开维新变法(
近现代史纲要--试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主题:辨析试题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共同点内容: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共同点?有什么差异?与二者比较,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差异?并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指出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之处.提交人:李小琴时间:12/27/2005 23:50:4主题:回答内容:共同点: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
不同点:①在思想武器上,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封建旧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②在具体主张上,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革命思想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③在斗争方式上,维新思想并不主张用暴力变革现实,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
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进步: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进行了批判,矛头指向孔子旧礼教。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不足:维新思想没有把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
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
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同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股思想潮流在反封建方面各有什么不足?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最简单的的区别,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是想把清政府搞强大,他没想到推翻这个政权,亥革命中民主革命思想,是孙先生领导的,他要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府,实现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及经验教训启示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及经验教训启示1840年后,中国进入近代时期,内忧外患下,有志之士不忘国耻,积极寻求救国之道。
早有林则徐,魏源后有梁启超,孙中山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母亲的安全,都做了很多努力。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谱写了两支动人的旋律,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相同点:1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是发展受到了很大了阻碍,社会急需变革。
2 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落后面貌,挽救民族危亡。
3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他们都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 结果:从一定的角度来看,都是失败的。
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
新政措施大多被废除。
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来看,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是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而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与袁世凯有关。
5 团体:都有创办一些优秀的团队,戊戌变法的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辛亥革命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双方都有智慧的领导核心,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黄兴等。
6 群众:都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或者说没有依靠广大的群众。
不同点:戊戌变法时自上而下的变法,它是依靠清政府的,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幻想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以君权雷厉风行”,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不敢否定腐败的封建主义,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产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与其说它是政治上的改革,不如说它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它大力的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有利于民主的思想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人民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它要求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史地复演练25: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没有共0年代至90 年
口号: “自强”、“求富”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人物: 奕忻、李鸿章
阅读下文,思考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 的何在?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 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 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根本目的: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异同
时 间 政治派别 代表人物 性 质 政治主张 手 段 作 用 领导阶级 目 的 结 果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10月10日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奕、曾国藩、李鸿章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南京)
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孙中山先生在建立中华民国后辞职让位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迎袁专使到达北京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训(启示):
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次办报高潮比较
区别
第一次 办报高潮 第二次 办报高潮 第三次 办报高潮
不足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谢 谢 观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比较
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区别
第一次 办报高潮 第二次 办报高潮
性质
资产阶级改 良派为主的 政论性报刊 资产阶级改 良派、保皇 派和革命派 (为主)的 论战
内容
规模
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旨,要求学 少数大中城 习借鉴西方、从政治经济各个方 市 面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保皇派:为立宪出谋献策→指摘 和抨击政府行宪不力,宣传议会 制度和地方自治;革命派:揭露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为, 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 想,披露列强阴谋,与保皇派报 刊进行论战 遍及各省大 中城市和国 外部分地区 ,读者数阶 层大大增加
第三次 办报高潮
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为指 导的无产阶 级报刊
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 遍及全国各 开展批孔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 地,读者数 信,发起文学革命运动→宣传马 量迅速增长 列思想,社会主义
区别
第一次 办报高 潮 第二次 办报高 潮 第三次 办报高 潮
积极意义
①促进了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新闻报道中夹带 评论;编辑工有所改进;重视新闻的采访工作;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②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③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 主义的教育;④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⑤冲破 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⑥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 业的社会地位;⑦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⑧形成了中国近代新闻 法制的建设弟一次有益的尝试。 ①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报刊形式多样化;排版更加灵活;重视报刊评论的 写作;新闻的质量开始提升;新闻摄影图片开式被广泛运用;报纸文艺副刊 有了一定的发展)② 兴起了新闻团体;③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 展壮大,报刊的斗争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④促使了革命政治团体的成立; ⑤使民主思想深入人心,扩大了革命的思想;⑥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展开。 ①新闻“专业主义”和专业意识增强; ②开创了自由讨论的风气; ③促进 了政论传统的回复与发展;④促进了新文风的出现;⑤革新了副刊; ⑥报 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改进; ⑦出现了无产阶级通讯社;⑧促成了新 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⑨宣传了马列主义,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和转型,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几个方面,探究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政治变革之一,是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结束的一次综合性的改革之举。
由光绪皇帝和各级官员倡导,其主要目的是改革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以便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在洋务运动期间,许多新的工厂和机器制造厂被建立起来。
人们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军事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洋务运动带来的军事现代化包括炮兵、海军和军工业的改革。
然而,洋务运动虽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但因其受到保守派的反抗,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1898年在清朝进行的一次政治变革。
该变法由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提议,旨在对清朝进行政治体制的革新。
戊戌变法包括了各种方面的改革,包括文体、教育、司法、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戊戌变法的推行,受到了当时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最终,康有为等人被清廷软禁,戊戌变法失败。
然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却并没有阻碍中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众对权力、自由和民主等理念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1911年发生在中国的一次政治变革。
这次革命的导火索是同盟会和光复会在各地掀起了反清爆发的浪潮。
这次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专制的政治运动。
辛亥革命结束了260年的清朝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国新近代史。
辛亥革命是一次全民参与的革命。
在革命中,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逊留到中国,他一步一步为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的民族英雄。
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了士林民主时期。
然而,某些因素如外部的侵略、内部的军阀混战等,导致了中国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被迫停滞数十年。
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中国社会陷入了农民战争的泥淖之中,经济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制度落后不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挽救国家危机,一系列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展开,试图推动中国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重要的维新变法运动,探讨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发展与影响。
一、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始于1898年。
当时,清朝政府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距,并迫切需要改革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政治、军事和教育上的改革。
政治上,慈禧太后下令设立了六部共同管理政务,取消了以臣子贵族的身份来争夺权力的鸿胪寺,并且试图建立一个新的议会体系。
军事上,新建了北洋舰队和陆军,试图改革军队的组织和装备。
教育上,设立了新式学堂和西方科学研究机构。
然而,戊戌变法的推行并不顺利。
因为变法过于激进,触动了部分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其中,戊戌变法最具争议的是废科举,实行新式教育体系。
反对派不断制造混乱,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的爆发。
变法派遭到了清朝保守派的挫败和镇压,变法运动告吹。
尽管戊戌变法没有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在近代中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维新变法的开端,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做出了先驱性的贡献。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并没有终结中国维新变法的脚步。
在1900年以后,维新运动重新焕发了活力,并在1901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维新运动,即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康梁政权在被拘禁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康梁政权主要采取了吸收西方先进文明的方法进行变革,例如推行宪政、制定新法律、改革教育体系等等。
在这短短的百日里,康梁政权试图为中国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然而,百日维新的短暂性以及对既有制度的强力冲击,引来了旧有势力的极大反对。
清朝王公大臣及军阀纷纷联合起来对抗康梁政权,最终导致了百日维新的失败与终结。
尽管如此,百日维新也为中国维新变法的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单元总结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知识网络
考点综合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主张:在中国发展资
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③影响:都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
国和进步的意义。
④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
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
严重。
⑤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
坏,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2)不同点:①代表阶层:戊戌变法代表的是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民族资
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
②变革的手段和目的:戊
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
体,辛亥革命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
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④
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到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主
张用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来代替封建土地所有
制。
⑤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历时103天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忧外患
19世纪60—90年代
为了扑灭人民起义和 强化封建统治 以官僚和地主阶级 为代表的洋务派
救亡图存,使中国强大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李鸿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论
洋务运动的两个阶段
时间
口号
19世纪60—70年代 “自 强”
19世纪70—90年代 “求 富”
开办民用工业
内容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军事工业 训练新式军队
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培养 洋务人才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异同
不 同 点
戊戌变法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君主立宪制 改 良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共和制 武装革命
主张
手段 背景
中国面临瓜分,清政府统治腐败,民族危机
相 同 点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 资产阶级 阶级 结果 失败,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广泛
发动人民群众
/ 最好的时彩手机软件
刚刚失去锦茵,心里难过,刚才那些话,只当是您壹时糊涂,迷咯心智,才说下那种无中生有、血口喷人の话来,爷暂且放您壹马,别予追究,如若再跟任何壹各人说起那件事情, 别管是主子还是奴才,爷都别会轻饶!”那是壹她从来别曾见到过の爷。从前他们也有小吵小闹,她也会发些小脾气,惹得他心烦,但是他从来没什么用如此坚决、如此の语气对她 说过如此重の话,淑清壹时愣住咯,半天都别晓得该假设表态。见她终于停止咯无理取闹,再见她被吓得连话也说别出来,他也是动咯测隐之心,语气也缓合咯下来:“爷说の话, 希望您能听进去,记心里,别又当成耳边风。爷说过好些遍咯,诸人最重要の是本本份份,其它の事情都别要多想咯。您那些天精神别好,多躺着养养身子,别胡思乱想。爷下咯朝 没去衙门就直接回来咯,还有公文要处理。”说完,他起身离开咯烟雨园。见到爷竟然真の撇下她走咯,淑清那才意识到问题の严重性!刚刚爷别但千方百计地替水清说话、开脱, 多方维护水清,现在竟然为咯她别顾自己身心受到巨大伤害,拂袖离去,爷真是被那各小狐狸精迷住咯!离开烟雨园,有公文是真,但是别想继续呆下去,也是真。以前他也晓得淑 清の脾气是所有诸人中最大の,可是他没什么想到,她别但脾气大,还会那么别讲理。水清为锦茵の事情出咯那么大の力,她别但别感谢,还要将壹切罪责都推到水清の头上,她怎 么变得那么别讲道理咯呢?等过咯那段时间吧,等锦茵の丧事办完,她の心情平静壹些,也许能好起来。壹想到那里,他の心情也稍微好咯壹些,然后就直接去咯霞光苑。毕竟刚才 水清提の那些事情,需要逐项进行落实。于是他让秦顺儿给苏培盛传咯话,到福晋那里再仔细商量商量那件事情。第壹卷 第659章 利益当排字琦听王爷从头到尾说完咯那各方案, 以为那是他自己凭空想出来の主意,于是别由得有些担心起来:“爷,那各法子确实是各好主意,只是,妾身想想,是别是还要提前跟水清妹妹说说才好吧,毕竟是要妹妹帮忙の, 假设她事先别晓得,怕以后又要误会爷那是在利用她们年家咯。”排字琦完全是出于好心,看着他和天仙妹妹那些年来争吵别断,误会别断,她实在是心疼他,因为年妹妹而心情别 佳很别值当。假设他喜欢水清,为情所困也就罢咯,他根本就别喜欢那各侧福晋,还因为她而劳心伤神,当然是最别值当の事情。他没什么料到排字琦の反应会是在那件事情上。本 来没想跟排字琦说那件事情,他晓得水清别是争名逐利之人,相反假设说咯出来,也许事得其反,会招致其它人の妒忌。可是现在排字琦提出咯那件事情,另外,淑清刚刚の那番话, 真是把他气着咯!没影儿没边儿の事情,都让她说得跟真事儿似の。虽然他刚才已经严肃地警告过咯她,但是他也别能保证哪天她又口无遮拦地朝水清发难。想到那里,他开口说 道:“其实那件事情,还是水清想出来の法子,跟爷提咯壹下,却是正合爷の心意。那件事情呢,爷还是很感谢她,另外,淑清の娘家品级没多高,您の娘家呢,那各,嗯,水清の 父亲才刚刚致休,她二哥又在四川任职,所以,爷就同意咯。”其实,实事求是地说,排字琦の娘家那些年大别如前,但他晓得那样说出来の话,非常伤人。于是模棱两可地糊弄过 去,就转到咯水清の娘家。排字琦那才晓得,原来是天仙妹妹自己主动提出来の!惊得她半天没合上嘴。水清别是万事别操心,凡事别抻茬儿吗?她怎么也开始趟起王府の浑水来咯, 难道说去年の时候管过几天府务管出甜头来咯?水清别是跟爷势同水火,形同陌路吗?她为啥啊要帮爷呢?她别是跟任何壹各姐姐们都别亲近,都极为寡淡吗?怎么淑清の事情倒上 起心来?早晓得她那么横插壹手,讨得爷の欢心,还别如自己主动,让自己の娘家出那各风头呢。她们乌拉纳拉家那些年虽然别大风光,但是瘦死の骆驼也比马大,年家别过就是各 官宦之家而已,而她们乌拉纳拉家可是宗室贵族呢!懊悔别已の排字琦壹点儿心思都没什么再听王爷下去,名声让年妹妹得咯,好处让李姐姐得咯,就她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领导者
代表人物 奕訢、李鸿章 内容 影响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 “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考点26: 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的概况及影响 (a)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历时103天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忧外患
19世纪60—90年代
为了扑灭人民起义和 强化封建统治 以官僚和地主阶级 为代表的洋务派
救亡图存,使中国强大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李鸿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论
洋务运动的两个阶段
时间
口号
19世纪60—70年代 “自 强”
19世纪70—90年代 “求 富”
开办民用工业
内容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军事工业 训练新式军队
兴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培养 洋务人才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异同不 同 点戊戌变法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君主立宪制 改 良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共和制 武装革命
主张
手段 背景
中国面临瓜分,清政府统治腐败,民族危机
相 同 点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 资产阶级 阶级 结果 失败,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广泛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异同比较
【易错易混】1.封建帝制不等于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而结束封建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实现的。
3.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根源。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布新而不除旧。
4.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运动?(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2)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拓展延伸】1.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无法成长的原因。
(1)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2)政治上,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势力强大。
(3)思想上,西方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而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起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提升突破】1.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都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新中国成立
戊戌变法,指1898年六月(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该变法主要内容为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该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最终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他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提升:怎样看待科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资产阶级革命(1)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2)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中国近代的民主与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的民主与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民主与革命运动,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的民主与革命运动,包括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家衰弱不堪。
戊戌变法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旨在振兴中国,实施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
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创立补习馆和洋务学堂等。
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了大批新式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然而,戊戌变法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反对,变法派的改革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次变法运动的失败揭示了中国传统制度对于变革的抵制,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彻底改变,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启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篇章。
辛亥革命的核心推动者是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目标,积极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并组织起义和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在1911年爆发,经过多次战斗和努力,清朝政权最终崩溃,宣告辛亥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宣告了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恢复了中国人民的权力,使民主思想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
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改革,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号召破除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束缚。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化,呼吁民众思考问题,关注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等,他们通过发起《新青年》等刊物,倡导革命思想和民主理念,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出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一、政治方面1.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尝试,旨在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2. 不同点:辛亥革命是一场彻底的政治革命,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一次局部的政治改革,旨在通过改革清朝政治制度,提高国家的治理效率。
3.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以西方文明为借鉴对象,试图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4. 不同点:辛亥革命的借鉴对象主要是美国和法国的民主制度,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借鉴了日本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经验。
5.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由一些知识分子和政治家领导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改革精神。
二、经济方面1.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2. 不同点:辛亥革命主要关注的是土地问题和农民权益,旨在通过土地改革和农民保护政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关注的是工商业发展和财政改革,旨在通过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改革财政制度,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实力。
3.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试图引进西方的经济模式和技术,以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
4. 不同点:辛亥革命主要借鉴了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模式和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借鉴了欧洲国家的经济模式和技术。
5.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试图打破传统的封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三、文化方面1.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试图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引进西方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
2. 不同点:辛亥革命主要关注的是民族文化的自立和发展,旨在通过推广国语和汉字拼音等措施,提高民族文化的地位;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关注的是西方文化的引进和融合,旨在通过推广西方文学和艺术形式,提高中国文化的现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之比较
10级国贸班汪铃怡 15100121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束缚。
在此基础之上,爆发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经过学习,不难发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历史背景方面: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甲午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加深;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新兴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传播。
而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两次运动在历史背景方面的相同点。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社会矛盾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资产阶级是两次运动的阶级基础。
在革命与改良方面: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采取了“公车上书”,著书立说,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行动宣传维新变法。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认为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性。
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
孙中山决心以革命方法推翻清王朝统治,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三民主义。
革命派认为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在历史意义方面: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贯穿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戊戌变法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现在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公共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解放,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历史意义上也有共同点。
两个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两个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戊戌变法是因为保守势力的扼杀而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失败。
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派的镇压;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封建势力的强大;维新派没有去发动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另外,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
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
心。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资本主义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通过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可以知道,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都不能拯救旧中国。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