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命令陆军部大臣荫昌 率领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北洋新军动作 迟缓,不听指挥。清政府不得不起用已被罢 官的袁世凯。袁以“足疾未愈”故意推迟, 目的是要清政府交出政治和军事的全部权利。 11月初,清政府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 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样,以袁世凯 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地位。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清末新政: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 1901 年初,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内容有奖励实 业、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等。
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 宪政,载泽等考察归国后,上奏宪政有三大好处:一 是可保“皇位永固”;二是能使“外患渐轻”;三是 “内乱可弭”。 1906 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 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 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 立责任内阁,13个阁员中,满蒙贵族9人,皇族占7人。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四川的保路运动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 政治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朝反动卖国本质 日益暴露 •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 产阶级壮大 •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 实践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思考:
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 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 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 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 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 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 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孙中山三民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
命目标基本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异: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 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 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②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 个社会主义阶段,即最高革命纲领;新三 民主义只有一个革命阶段。
不同的根源:两党的阶级立场不同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 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 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 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 命。” 回答: ⑴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 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⑵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4. 三民主义的评价
《时局图》
思考: 图中的动物 各代表什么 国家,请说 出理由?这 幅图说明了 什么?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代表
抵 抗 派 洋 务 派 早 期 维 新 派 维 新 派 林则徐 魏源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郑观应 王韬 冯桂芬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基本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发展工商业,商战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实行君主立宪 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
1894年孙中山在 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这是中国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
主张:“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 图为首批会员宣誓入会的 众政府。”
地点——檀香山李昌住宅
2、 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资产阶级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油画)
1905年11月,孙 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里,将同 盟会的政纲概括 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图为《民报》发刊词)
4. 新三民主义的意义
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 革命时期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在南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 法;用法律的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 的君权,赋予了国民自由权利;体 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 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 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1)、材料一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2)、材料二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便利地主阶级投机革命.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材料三: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3)、材料二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4)、三则材料反映了那个阶级的什么愿望和要求 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和利益,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民主 权利的愿望
捍卫民主共和 文率同志为民国 而奋斗垂三十年,中 间出死入生,失败之 数不可偻指…… ——1922《孙总统致 海外同志书》
名称 起因
孙中山就任大元帅 经过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 动讨袁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⑶、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 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议一议: 议一议:
甲乙两同学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毛泽东思想 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 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甲乙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中共一大时的毛泽东
2、影响 ⑴、为中国人指明了方向 ⑵、毛泽东等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建立 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 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 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 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 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 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其中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中心内容, 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既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 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 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 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 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 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 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思考:是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请思考:是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是哪三大伟人? 是哪三大伟人?
第17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 课 的中国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便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辛亥革命是在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条件下发生的。

它不仅有资产阶级参加,而且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来领导。

这个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孙中山是他们公认的领袖。

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了一个比较明确、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就是由孙中山提出、随后列入《同盟会章程》的十六字宗旨,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又把自己的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三民主义。

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而且开展了实际的革命活动,前后发动过十几次武装起义。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影响逐步扩大。

1911年10 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许多省份随之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统治。

1911年底,“独立”各省的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清王朝终于灭亡。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辛亥革命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并不是一个偶然性的历史事件,是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的历史意义不容抹煞。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沿袭千年的帝制,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

历史 辛亥革命

历史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4)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5)组织: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6)实践: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三民主义(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提出: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三民主义的评价进步性: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ppt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ppt

1894年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1年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号召和领导下,为维护民主共和 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新三民主义,进一步阐述了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促成了革命统一 战线的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并号召开展国民会议运动。
一、导课材料: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 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 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 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 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 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板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旧、新三民主义内容及对比
三、旧、新三民主义评价及对比
本课要旨: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民主义
单 元 分 析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林觉民《与妻书》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风暴激荡全国,保路运动点燃烈火。
有利时机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终于激 起四川保路风潮。……给武昌提供了打响第一枪的机会。
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时代背景)
1、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必要性
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
②、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社会生活:使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发生一 定变化
⑤、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 产阶级性质宪法)
⑥、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改革
补充: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总之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1、革命派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 2、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工作;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4、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 5、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6、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武 昌 起 义 形 势 图
武昌起义以 后,各省纷纷 响应,到11月 下旬,全国有 一半以上省份 宣布独立。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
平。第一次是 辛亥革命… …
——中共十五大报告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 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 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 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2、经济和阶级基础:

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重大作用 使中国人民站起 使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确立了社 会主义制度。 会主义制度。
思想
实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事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求 是 中国 实事求是 小 社会 实事求是 人
使中国社会 的 道
社会的
四大理论成果的作用
1、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 三民主义: 主专制制度。 主专制制度。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3、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 邓小平理论: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重 大成就。 大成就。 4、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是 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 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孙中山、毛泽东、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 展之路的模式 •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孙中山: •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 •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道路 •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 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三位伟人
孙中山毛Βιβλιοθήκη 东邓小平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建立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
“中国崛起” 中国崛起”
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思 民主主义革命 想 道路及社会主 义改造和建设 邓小平理 论 “ 重 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建设 样的 建设 …… 什么 怎样 中国 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红史1

红史1

中国共产党的红史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帝国主义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一个独立的中国演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者。

1894年,他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小团体兴中会的时候,第一个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1905年,他领导成立同盟会,提出的政治纲领,革命直接目标是推陈出新翻帝王将相国主义列强用来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朝政府,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皇朝,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专制制度从此结束,然而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一面,使革命存在致命的弱点,最后这场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革命成果落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能改变人民悲惨境遇,中国依然处于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

但是这场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一节闸门,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也打乱了中国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在中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勇敢地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发展,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提出了正确的革命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脉道路形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历史性巨变(中英文)

历史性巨变(中英文)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APTURES NANKING




Over Chungshan swept a storm, headlong, Our mighty army, a million strong, has crossed the Great River. The City, a tiger crouching, a dragon curling, outshines its ancient glories; In heroic triumph heaven and earth have been overturned. With power and to spare we must pursue the tottering foe And not ape Hsiang Yu the conqueror seeking idle fame. Were Nature sentient, she too would pass from youth to age, But Man's world is mutable, seas become mulberry fields.

包产到户先行者

GDP:1952年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465亿元, 2008年超过30万亿元,达到300670亿元,比1952年增强了77 倍。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人民币,折合49100亿美 元,人均收入3776.9美元。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 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 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 轨道。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以上,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的速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利实现预期战略规划“三步 走”中的第一步——温饱和第二步——小康。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
1、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1.1)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黄花岗起 义是中国资产 阶级革命党人 不危强权,勇 于为国捐躯的 武装起义,参 加起义的革命 党人平均年龄 29岁,大都是 留洋学生。后 来,烈士的遗 骸被收殓葬于 黄花岗,史称 “黄花岗72烈 士”。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 亥革命指1911 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 亥革命指以孙 中山为首革命 党人为推翻清 王朝、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 而进行一系列 的努力。
内容: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自由平等民主
三权分立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性质: 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清政府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任命 支持
A、时间: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1905月年8月
我们在分析解释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的时候应该从以下 方面着手: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等 C、成员组成:
B、地点:
日本东京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知识整理
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加深,清朝封建统治日 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 ②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 国同盟会
答案:A
⑤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和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反映 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背景 新 三 民 主 义 的 提 出
①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一次又一次的抗争 和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 ②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内容
意义
【例6】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 现在 ( )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例7】(2009安徽滁州)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 民主革命纲领有根本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 ( )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 民主义作了新解释 ①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 压迫 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 ①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是孙中山在开拓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一步
答案:D
二、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 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统一战线占主导地位时的国 民党的执政原则。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 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是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的, 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3、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关系包含了以 下两层含义:一是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 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二是三 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是新 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 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奋斗 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例8】下列关于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唯一途径 C.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 发展 D.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答案:B
【例9】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主义,没有二大政策或三 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 主义。‛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政策 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包含三大政策 C.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惟一途径 D.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灵魂 答案:D
【例3】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 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 利,蓄木以为薪‛。这一思想贯彻 于他一生的言行中,人们秉承他的 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 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 林主要体现了 ( )
A.民本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答案:D B.民族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例4】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 成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 )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农民的支持 D.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 国的深远影响。
知识整理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 统治之下,危机的加剧。 ②资产阶级改良方法及革命方法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 分子的选择和追求。 ④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抱有‚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并积极参 与革命实践 ①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 ②1925年12月,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农民是 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③1927年初,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农村革命 的意义 ④1927年,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 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 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中国经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分别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 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补充 和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 1、相同点 (1)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2)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 领。 (3)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 (1)内容: ①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 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②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 府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 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 联合政府。
答案:D、C
疑难突破 一、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三民主义简表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思想内涵 地位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前提 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增涨地价归国 家所有
(2)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方面。维新变法思想要求 维护清朝的君主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而民主革 命思想则不仅是要改变封建专制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统 治。 (3)在方式和政体方面,维新变法思想是用改良的 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民主革命思想则是用 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例9】(2008北京海淀)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 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区别在于前者 (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洽 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答案:A
4、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 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 ‚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 盼的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实现中国国民的真正自 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 ‚唤起民众‛必然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 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特别提示:新三民主义通过三大政策推动了国共两 党的合作,但三大政策是为新三民主义服务的。新三民 主义虽然有了明确的反帝主张,但它本身属于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范畴,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的不同。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 掌握→平民共有 ②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 平均地权 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 行‚耕者有其田‛
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
【例7】(2008江苏镇江3月)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 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 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 义‚新‛在 (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背景
毛 泽 东 思 想 的 诞 生
革命 实践
诞生标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 著作:《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 实际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探索出来的中国革命胜利之路。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①不反帝→反帝 主义 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 ②反满→民族平等 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立国民政府,国民 主义 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 一律平等。 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2)影响: ①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②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 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特别提示:三民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传播、实践、 发展再实践的历史过程,一方面,三民主义的内容因时 代变迁不断充实发展,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另一方面,三 民主义的内容变迁也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的革命精神。
①同盟会纲领:十六字 ②《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
提出
三 民 主 义
①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 内容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 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以解决土地问 题 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①被称为‚救国主义‛,是孙中山描绘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 图 ②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 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了时 代前进的方向 ④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巨大作用,是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