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合集下载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选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用书《医用化学基础》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的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本节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第二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下面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六个方面谈谈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设计:一、说教学背景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材涉及:①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

②有关物质结构知识。

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

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①从分析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分析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通过实验感性认识: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电离方程式的书写2.学情分析中职生的共性是一般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①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②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③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解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科普知识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

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

--、弱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

讨论完成表格:CH3COOH
CH3COO-- + H+
正向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逆向
正向 逆向 正向 正向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实验3-2

向两支盛有0.1mol/L的醋酸和硼酸溶液中滴 加等浓度的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在 0.1mol/L 醋酸中滴加等浓度的 在 0.1mol/L 硼酸中滴加等浓度的 Na2CO3 溶液 Na2CO3 溶液 现象 结论
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相对大小的参数一
电离平衡常数(K)
对于一元弱酸 HA
Ka=
H++A-,平衡时
c(HA)
c ( H+) .c( A-)
对于一元弱碱 MOH
K b=
M++OH-,平衡时
c ( M+).c( OH- )
c(MOH)
意义: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 碱)的酸(或碱)性越强。K值只随温度变化。
教学目标 :
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 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 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知识回顾: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够 ②③⑤⑥⑨ 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 能导电的化合物。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mlq
教学设计: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 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 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 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 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 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 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具体建议如下: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

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

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

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

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

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

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

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区分电解质、非电解质,区分强、弱电解质。

2.能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重点: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学难点: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教学过程:【学习任务1】初中知识回顾,物质导电性实验1、回顾初中水的导电实验,水能导电吗?初中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是加入了Na2SO4或NaOH来增强导电性的,实际蒸馏水能导电,但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灯泡导电实验的装置无法测出。

2、哪些什么物质能导电?生活常识:铜等金属、石墨能导电。

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盐酸、硫酸、NaOH溶液、氯化钠溶液等能导电。

【学习任务2】宏观辩识,物质导电性实验探究【实验1—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NaCl固体KNO3固体蒸馏水小灯泡不亮不亮不亮能否导电否否否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

如图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NaCl溶液KNO3溶液小灯泡亮亮能否导电能能在一个石英玻璃杯中加入干燥NaCl固体,然后熔融后分别做导电实验(如视频),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视频)(是,能导电)【学习任务3】微观探析,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1、固态NaCl不导电;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能够导电,原因是什么?提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金属为什么能导电?NaCl固体中含有带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2、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NaCl溶液中,自由移动的带电荷微粒是什么?(Na+、Cl—)3、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能够导电,你认为水对NaCl 起到了什么作用?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初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初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初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 溶解在水中的CO2和NH3等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因为导电物质本身不是电解质;③ 不溶性盐(BaSO4等)尽管水溶液不能导电,但它们在熔化时可以导电。

它们也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1) NaCl、HCl和NaOH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溶液中没有电解质分子。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根据电解质浓度计算。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

如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

(3)多组分弱酸(如H2CO3)也应考虑逐步电离:h2co3h++hco3-;hco3-h++co32-。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特征:①动:υ(电离)=υ(结合)≠0的动态平衡;②定:条件一定,分子和离子浓度一定;③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发生移动。

(2)影响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①浓度: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n(h+)增大,c(h+)减小②温度:升温促进电离(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③相关离子:例如加入无水ch3coona能抑制电离,加入盐酸也抑制电离,加入碱能促进电离,仍然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4.电离平衡常数(k)——弱电解质相对电离度的参数(1)计算方法:一元弱酸hah++a-,平衡时,一元弱碱mohm++oh-,平衡时,(2)电离平衡常数的化学意义:K值越大,电离度越大,相应酸(或碱)的酸性(或碱性)越强。

(3)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k值只随温度变化。

初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

初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

离子反应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2、化合物的分类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4、强弱电解质与电离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用“=”。

常见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书写。

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

温馨提示:酸式盐的电离要分强弱与熔融还是溶液二、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在中学阶段仅限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可以说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有电解质参加的一类反应。

2、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相互作用,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离子反应分类与发生条件:三、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方法“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离子方程式反映了离子反应的实质,它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四、常见题型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①违背客观事实;②化学符号书写错误,分子式写成离子,该用离子表示的写成分子式;③原子或电荷或得失电子不守恒;④化学计量数错误,或不约分或部分约分;⑤以偏概全,漏写某些离子反应;⑥用错“=”、“”、“↑”、“↓”等符号。

⑦忽视题设条件要求,如反应物的量是少量、过量,反应生成物不同。

3、离子共存:4、离子检验与推断:(详见三维设计)五、与试剂用量有关的离子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有很多反应因试剂用量不同而离子方程式不同,这部分知识构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主题三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三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弱电解质的含义,掌握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观点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平衡挪动原理分析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踏踏实实、周密治学的态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观点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平衡挪动原理的应用,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实验器械、试纸、试管等。

2. 准备教学材料:弱电解质(如醋酸、盐酸等)溶液、指示剂、试纸等。

3. 准备教学内容: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弱电解质的基本性质。

4. 安排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室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汇报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什么反应?2.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电解质导电的原理。

3. 引入新观点:弱电解质。

4. 提出问题:什么是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二)新课教学1. 讲解观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是指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会部分电离,形成离子和分子。

2. 展示实验数据: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pH值,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

3.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浓度越稀,pH值越大;浓度越大,电离水平越小。

4. 讲解实验操作: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5. 小组讨论:影响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说明这些因素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影响?6.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效果。

7. 教师总结:影响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和稀释等。

实验数据显示,温度越高,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越向右挪动;浓度越大,弱电解质的解离水平越小;同离子效应会抑止弱电解质的解离;稀释有利于弱电解质的解离。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例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例

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例发布时间:2022-08-11T01:18:51.51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7期作者:陈丹红[导读] 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意义,以苏教版高二《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教学案例陈丹红福建省莆田第三中学摘要: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意义,以苏教版高二《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来浅谈“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化学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每个素养代表着不同的维度,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我们就要清楚每个素养的真正意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就“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进行分析,并结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案例研究,分析在实际教学从“证据推理”出发,构建“模型认知”,实验“模型应用”的教学结构,最终实现化学学科的价值魅力。

一、关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内涵剖析证据推理是科学的重要手段,证据是能够证明某事物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基于证据的推理是指依据有关事实或材料推出新的判断或结论,从而解决或获得新的知识。

一堂高效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的听。

而是老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围绕“提出假设、分析推理、实验或证据证明、修改假设、模型构建、解决问题”来精心设计的课。

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充满好奇,在探究中寻找答案与规律,建立模型认知,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学化学的意义。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中案例剖析1、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以教师导为辅,学生建构为主,在课堂6+1的七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已学的知识基础上自主学习,促进其理解化学的模型观、微粒观、分类观、实验观等核心观念,从模型引入,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寻找理论证据、从这验现象、实验结果获得实验证据,通过类比推理、逻辑推理,建构模型,得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通过模型应用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类,再通过信息提示,模型拓展对没有学过的物质进行认定。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常见的酸、碱、盐是电解质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常见的酸、碱、盐是电解质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Cl H2SO4 HNO3 H2CO3
(2)NaOH Ca(OH)2 Al(OH)3
(3)NaCl CuSO4 Na2CO3 Ba(N03)2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常见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及绝大 多数盐。(HCl HNO3 H2SO4 NaOH KOH Ca(OH)2 Ba(OH)2)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如:水;弱酸:H2CO3 CH3COOH H2S H2SO3 HF 等;弱碱:氨水及 难溶的氢氧化物;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凡是有离子参加或有 离子生成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类型: (1)离子互换形式的复分解反应 (2)有离子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按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条件。
4、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 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了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 还表示同类型的地一类反应。守恒 ,③电子守恒。
第二节
化 学 反 应
离子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 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 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碱、盐是电解质。 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且属电解质的 是:(1)金属铜(2)酒精(3)NaCl 晶体 (4)液态HCl (5)KNO3溶 液 (6)熔化的NaOH(7)CO2
化学式与离子符号的书写不可混 淆。其中,必须用化学式表示的: A、难溶于水的物质:见课本“溶 解性表”; B、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 碱; C、易挥发的物质; D、有机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进行归纳整理。

一、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粒子会分散并带有电荷。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部分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乙酸(CH3COOH)、甲酸(HCOOH)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但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弱。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大部分为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会形成带电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蔗糖(C12H22O11)、醇类等。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下面将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不同特点给出几种区分方法:1. 导电性区分法:将待测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够导电。

若能导电,则为电解质,若不能导电,则为非电解质。

2. pH值区分法: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来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通常会呈酸性或碱性,其pH值小于7或大于7;而非电解质溶液通常呈中性,其pH值接近于7。

3. 溶解度区分法:某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而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划分:1. 水(H2O):无机物,非电解质。

2. 盐酸(HCl):无机酸,强电解质。

3. 乙醇(C2H5OH):有机物,非电解质。

4. 醋酸(CH3COOH):有机酸,弱电解质。

5. 蔗糖(C12H22O11):有机物,非电解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和电解过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和电解过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和电解过程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它能够在电解过程中分解成离子,导致溶液中出现电解现象。

电解过程是指通过外加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时发生的化学变化。

一、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1.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中,能够完全电离并产生大量离子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通常为无机盐,如NaCl、H2SO4等。

2.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产生少量离子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通常为有机物,如乙酸、醋酸等。

二、电解过程中的原理电解过程涉及两个基本原理:电离和电极反应。

1. 电离: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由于分子间的键断裂,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

这种现象称为电离。

电解质电离的程度影响着电解质导电性的强弱。

2. 电极反应:在电解过程中,电解质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电解质溶液发生化学变化。

正离子在阴极处还原,负离子在阳极处氧化。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1. 导电性:电解质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2. 溶解性:电解质通常可以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电解质溶液,而非电解质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3. 电离程度: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高,非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低。

4. 化学性质: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非电解质不能。

四、实际应用1. 电解质溶液在工业上常用于电镀、电解制氢等过程,可以用来提取纯净金属或进行电化学反应。

2. 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和细胞液中含有电解质,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离子平衡。

3. 电解质也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加工等领域,用于调节酸碱度或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电解质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其通过电离和电极反应发生电解过程。

了解电解质的分类、原理以及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化学知识。

电解质在工业生产、生物体内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初中化学物质分类一览

初中化学物质分类一览

[关键词]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酸含氧酸无氧酸强酸弱酸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一元酸碱强碱弱碱一元碱(氢氧化物)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含氧酸盐无氧酸盐复盐铵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4.物质的分类: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氧化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一.酸碱盐1.物质的导电电流是由带电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金属能够导电,就是由于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NaCl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在NaCl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NaCl溶解于水,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这样的过程称为电离。

当在NaCl水溶液中插入电极并连接直流电源时,带正电的Na+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向阳极移动,因而NaCl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干燥的NaCl晶体不导电。

在NaCl的晶体里含有带正电的Na+和带负电的Cl-,由于静电的作用,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不能导电.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方程式举例:HCl、HNO3、H2SO4其他举例:胃酸(HCl)、食醋(CH3COOH)、汽水(H2CO3、柠檬酸)、乳酸、山楂、柑橘、柠檬等水果里含有不同的有机酸.3.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弱电解质电离1

弱电解质电离1

016——高二新授(弱电解质的电离1)【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3.会比较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主要区别,会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

【重点难点】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方程式书写,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和移动方向的判断。

【学习过程】观察回忆下列图示,并思考:①初中教材下P56图10-11 ②高一必修—1—P28NaCl在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导电的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导电的叫非电解质。

【例1】下列物质中⑪NaCl溶液⑫NaOH ⑬H2SO4 ⑭Cu ⑮CH3COOH ⑯NH3·H2O⑰CO2 ⑱乙醇⑲H2O ⑳BaSO4 ⑴Na2O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离子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问题与实验:①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②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③ 选修4P40——实验—3-1:体积、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镁反应,并测量溶液的 pH 值。

反应现象及pH 值不同的原因?观察教材P 40页图3-1与图3-2得到什么结论? ①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形成对概念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教学重难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引入】许多反应时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参加反应的大多是酸碱盐。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复习回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些物质能导电?为什么?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铜能导电的物质有:导电的原理分别是【思考】1.NaCl晶体中有离子,但为何不能导电?溶于水为何能导电?2.为何NaCl加热至熔融状态也能导电?【主干知识梳理】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或能导电的。

如酸、碱、盐等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导电的。

如蔗糖、酒精等3.注意事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电解质不是指水溶液,而是指化合物本身。

(4)有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因其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太小而测不出其导电性,但却是电解质。

如碳酸钙、硫酸钡等(5)酸、碱、盐、水都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概念辨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为电解质。

C.HCl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E.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F.硫酸钡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大多数盐(NaCl、(NH4)2SO4、CaCO3)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衔接点04电解质和电离(解析版)-2024年初升高化学无忧衔接(通用版)

衔接点04电解质和电离(解析版)-2024年初升高化学无忧衔接(通用版)
新知二、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
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2)举例(写出电离方程式)。
①酸的电离,如HCl:HCl===H++Cl-。
②碱的电离,如NaOH:NaOH===Na++OH-。
③盐的电离,如NaCl:NaCl===Na++Cl-。
灯泡亮
导电

实验3
NaCl溶液
灯泡亮
导电
不是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
化合物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关键词
“或、化合物”
“和、化合物”
满足条件
导电
不导电
实质
自身电离出离子
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
注意
用“自身”能否电离可确定是否为电解质
C.NH4NO3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NO3=NH +NO ,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溶液中氢氧化钙发生电离,D错误;
答案选C。
4.(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本身是非电解质的是
A.O2B.NH3C.Na2OD.乙醇
【答案】B
【解析】A.O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
B.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可导电,但NH3是非电解质,选项B正确;
C.Na2O是电解质,选项C错误;
D.乙醇的水溶液不导电,选项D错误;

教案精选: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中化学《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HCl气体、Ca(OH)2 固体、KNO3固体、CO2 、Hg 、NH3 、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

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与探究
现有两瓶浓度相同的溶液A和B,已知是盐 酸和醋酸溶液,但因失去标签无法区分,请 根据你的经验设计实验加以区分。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相同点
电离程度
电解质在溶液 中微粒形式
电离方程式的 表示方法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离子
分子、离子
辨析(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无必然联系?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 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 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 郭沫若
请解释下列现象
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 器,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电解水制H2、O2时,向水 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或H2SO4溶液。
在导电装置中(并联电路)的五个 小烧杯中分别装着 60 ml 0.1mol/L 醋酸、盐酸、氨水、氯化钠溶液和酒 精,接通电源。
探究实验
在导电性实验中醋酸和氨水的灯泡相对较 暗,若把两者混合呢,接通电源会有什么 现象?
讨论
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氨水的电离程度有无 差异?请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