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江 苏 省 南通 市 城 西 小 学 210019)

(2)学唱第二段歌词。采用 对 比的手法引导学生唱准 “花毡上 ”的节奏。引导同学们带着幸福 的感觉来学唱第 二 段 歌 词 ,感 受 哈 萨 克 人 民 的 幸福 生 活 。
4.介绍 阿肯 ,欣 赏阿肯弹唱 (1)请 同学们说说阿肯是什么意思 ? (2)教 师总结 :阿肯是哈萨克族对 民间歌手的尊称 。他 们能 即兴作诗 ,又能 自弹 自唱。 (3)欣 赏 阿肯 弹 唱 ,领 略 阿肯 的风 采 。 设 计 意 图 :领 略 哈 萨 克 民 间歌 手 阿 肯 的风 采 ,激 发 学 生 歌 唱 的 热情 。 5.完 整 演 唱 歌 曲 要求学生用悠扬的歌声纵情歌唱 ,注 意力度的变化。 6.创 编 歌 曲 ,为 歌 曲 加 上 尾声 加 上 尾 声 “1— 2— 1— 3一 一 一 1”,要 求 歌 声 渐 慢 、 渐 弱 。 设 计 意 图 :这 一 环 节 教 师 运 用 多 种 教 学 手 段 ,引 导 学 生 参 与 到 音 乐 活 动 中。教 师通 过 示 范 、对 比等 方 法 ,引导 学 生 用 恰 当 的情 绪 来 演 唱 歌 曲 。 (三 )拓 展 延 伸 1.聆听哈萨克族 民歌 《玛依拉》,说说感受 。 2引 导 学 生 发 现 速 度 对 于表 现 歌 曲 情 绪 所起 的作 用 。 没计意 图:通过欣赏 哈萨克族 民歌 ,感受 速度对于表 现情 绪 所 起 的作 用 ,学 生 进 一 步 了 解 哈 萨 克 的 音 乐 文 化 , 拓 宽音 乐 视 野 。 (四 )演绎 歌 曲 1.尝试刚不 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_弓I导学生讨论如何完整表现歌 曲并进行 尝试 ,同时 注 意 评 价 。 3.完整 演绎 歌 曲 。 (1)歌 曲前面加上引子(发声练习 )。 (2)第一段 :中速,优美抒情 。 (3)第 二段 :稍 快 ,欢 快 活 泼 。 (4)回 到第 一 段 优 美 抒 情 的 感 觉— — 首尾 呼应 。 (5)歌 曲 的最 后 加 上 尾 声 。 设计 意图 :采用不 同速度 演唱歌 曲,使学 生了解 同一 音乐 作品片j不 同的速 度表现 ,会产 生不 同的效 果 ,从而丰 富学生 的音乐表现 力。在课堂 的最后环节 ,综合表现歌曲 , 在高潮 中结束教学 ,令人意犹未尽 。 (五 )课 堂 小结 夏天 的牧场不仅风光秀美 ,音乐更加迷人 。在《美丽的 夏牧场》音乐声 中结束本课 。le1

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美丽的夏牧场_音乐_小学

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美丽的夏牧场_音乐_小学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乐于参加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等音乐活动,学生能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产生学习兴

趣,使学生喜爱少数民族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创编表现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内容及旋律的美。

3、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为歌曲伴奏,采用新疆歌曲中常用到的切分节奏,学会用优美抒情的、连贯的歌

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舞蹈创编。

教学过程:

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请你仔细听,这段音乐来自哪

个地区?那你能听出这段音乐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吗?(播放美丽的夏牧场伴奏音乐17秒)同学们猜出来了吗?对,新疆,手鼓是新疆音乐中常用的伴奏乐器。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他

是用什么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的呢?同学们试着用手打一打。挑选同学起来拍手打节奏,

有谁知道是什么节奏型?生答:切分节奏。师:是新疆舞曲多用

到的节奏型。这首歌是新疆哈萨克族的民歌,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完整聆听美丽的夏牧场。

(音频完整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美丽的夏牧场》伴奏音乐作为导入,引出新疆音乐的比较有特点的节奏型:切

分节奏,然后让学生试着拍,为后面拓展活动打伴奏奠定基础,从而引出新疆哈萨克民歌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教案主题: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夏牧场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欣赏。

3.通过参观实地夏牧场,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参观夏牧场的安排和准备工作

3.夏牧场生态环境调查表

4.相机、录音设备等实地调查用具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了解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欣赏。

第二步:介绍夏牧场(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夏牧场的特点和魅力,包括广袤的草原、牛羊的放牧场景、清新的空气等。

第三步:夏牧场生态环境调查(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草原植被种类、动物种类和数量、气候变化等。学生可以使用相机、录音设备等工具记录调查结果。

第四步:实地参观夏牧场(40分钟)

学生前往夏牧场进行实地参观,注意观察夏牧场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群落。同时,与夏牧场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夏牧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第五步: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学生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以了解夏牧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并讨论如何保护夏牧场的生态系统。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学习体会,并展示他们在夏牧场调查中记录的照片和音频。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夏牧场的小记,包括对夏牧场的感受和认识,并提出保护夏牧场生态环境的建议。

教学扩展:

1.组织学生创作夏牧场的诗歌、歌曲或画作,展示他们对夏牧场的理解和感受。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牧民的一天》这首乐曲,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和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

2、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

2、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

教材分析

这首乐曲由五个乐段组成。乐曲利用电子琴音色多变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牧民一天中劳动、生活的情景。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草原清晨的景色,音乐清新而优美。第二乐段是全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愉快的放牧场景。第三乐段表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音乐急速而欢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第四乐段表现了牧民们欢快的踏歌起舞,乐曲主题再现。第五乐段为尾声,表现了夕阳西沉,炊烟袅袅,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踏上归途直至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音乐节奏主题逐步放宽,力度渐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视频美丽的草原。

2、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乐曲欣赏

1、初听《牧民的一天》音频,提问:乐曲描绘了什么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五乐段构成,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与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且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最后一乐句的词曲结合;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解决方法:通过范唱、分析旋律、自主探究、教师暗示、音画同步等方法,介绍哈萨克民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

教材简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歌曲教学内容。《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4/4拍、单乐段,四个乐句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作曲手法。歌曲词、曲都体现了一幅美丽生动的草原牧场情。

教学过程:

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实物)。

边听音乐边打节奏。面。

学生拍打铃

鼓(随意的)。

跟随老师的

节奏打一打铃

鼓。

曲的同时培养

了学生的审美

情趣;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

《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

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

音出现的最多?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

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

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

曲更加抒情了。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

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

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

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

么?讲述音乐知识“”。

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

指导声音。

教师钢琴伴奏。

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

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美丽的夏牧场》。通过讲述一个小牧童斯梅的生活和经历,引导学生了解冰岛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冰岛的地理和自然环境特征。

2.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态度。

3.学会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愿望。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冰岛的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岛这个美丽的国家,你们觉得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2.通过展示一些冰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请看这些照片,你们觉得冰岛的景色怎样?请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

步骤二:讲解(15分钟)

1.复习并教授本课所需的单词和短语。“summer pasture(夏牧场), pony(小马), sheep(绵羊), waterfall(瀑布), climb(攀登), sunshine(阳光)”。

2.学习新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请大家仔细听录音,并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

3.出示课文的内容,带着学生读第一段。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回答问题。“斯梅住在冰岛的哪个地方?他为什么喜欢住在那里?”

4.带领学生朗读完整课文。

步骤三:理解和运用(25分钟)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读一遍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斯梅为什么喜欢在夏季去牧场?冰川是什么?冰岛的冰川是怎样形成的?夏季牧场风景有哪些?”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第一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教材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变化。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舞视频。

2.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学生回答。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3.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学生听后谈感受)2.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

一、教材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的一节课,是介绍夏季场景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夏季的美好,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和曲调。

2.增强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内容

1.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学习和欣赏。

2.讲解歌曲的意义和表演技巧。

3.组织孩子们合唱和表演歌曲。

四、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舞动夏天

通过互动的小游戏来热身,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

2. 歌曲欣赏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孩子们仔细聆听。

3. 歌曲教学

1.教唱歌曲:先教唱前两句歌词“绿草地上牛儿走,夏天的风儿真好听”,

唱几遍后再教唱下一句歌词“小鸟儿在林中唱,夏天的蓝天好看极了”。

2.要求孩子们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唱出歌曲。

3.整合歌曲:将前两句歌词和下一句歌词整合成完整的歌曲,教唱整首

歌曲。

4. 表演与合唱

在教室中布置一张夏牧场的场景,让孩子们穿上动物、植物等相关的服装,在

场景中生动地演绎歌曲的内容,并进行合唱演出。

五、课堂小结

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加深孩子们对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2.强调重要知识点,让孩子们牢记。

六、作业布置

让孩子们自选一首夏季主题的歌曲,准备下节课的小合唱。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对于夏季的美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也注意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加强了歌曲的整合教学和表演环节,让课程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跟唱节奏和音准上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畜牧业发展和人类活动。

1.2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片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美丽的夏牧场》一文,描述了我国西北高原上夏牧场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2 教学图片:

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展示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夏牧场的概念、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3.3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

3.4 成果展示: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提升:

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知识掌握:

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夏牧场相关知识的掌握。

4.3 情感态度: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的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文本资源:

《美丽的夏牧场》课文。

5.2 图片资源:

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

5.3 网络资源:

有关夏牧场生态环境、畜牧业发展的资料。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

一、教材分析

新疆民歌《美丽的夏牧场》,e羽调,4 / 4拍,歌曲为一段体,六个乐句,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1、2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与二、四乐句的旋律重复,节奏变化。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歌中唱的夏牧场在天山山麓之南,恰布河横穿其间,那里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牧民以哈萨克族为多,因此歌中赞美为“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二、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同时也适合于读谱练习,因此教唱这首歌曲时可先学歌谱,后学歌词。与此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互助能力逐渐增强。

可以完成轮唱等各种演唱形式,及其他表演形式表现歌曲。

问题:视唱教学方面学生程度不同,在音准节奏方面差异很大。对附点四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组合的旋律直接演唱可能会出现唱不准确的情况

对策:对于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采用发声练习的形式,相信学生可以很快便学会了。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意境美,有感情地表现歌曲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通过学习歌曲,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民族风情,体验新疆的自然风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视唱、对比、谈话、分析、感受、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知民族音乐风格,并且引导学生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内容,体现热爱草原之情。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1.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相关文化

2.学会准确且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3.可以自创2小节节奏,为音乐配伴奏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播放哈萨克族舞蹈视频

一、导入

思考、回答:刚才播放的视频,是那个地区的舞蹈?

生:新疆

师:说一说你对新疆有哪些了解?

生答

师:我们通过短篇了解新疆,新疆跟你认识的新疆一样吗?

(播放视频)

视频介绍新疆的人文、特产、地理、民族等

二、哈萨克族文化

1.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中透露的信息。

生:读歌词回答问题:1.民族 2.地理位置 3.风景4.阿肯

2.介绍阿肯和哈萨克族(地域、生活习性、代表乐器、音乐特点、舞蹈)

通过三条旋律模唱,并画出旋律线,发现特点

1.模唱

2.划旋律线

3.找骨干音

3.介绍骨干音:6 2 3

三、新歌学唱

1.听范音,请听出旋律出现的顺序

ababcb

2.根据旋律出现的顺序做动作,感受音乐速度和演唱情绪

3.跟唱,注意C部分的情绪和演唱气息

(用感叹的感觉进行演唱)

4.有感情的演唱

节奏是新疆音乐的灵魂

四、创编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X- X XX 创作简单节奏,为歌曲C部分编配伴奏,利用音乐凳,制造声势

请两位同学到台上写节奏

分组进行演唱,对方组打节奏进行伴奏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去了新疆哈萨克族,了解了他们的音乐文化以及相关文化,哈萨克族是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里面的一颗闪耀的星,是不可或缺的民族,它是一个尊老爱幼、朴实、热情的民族,它们有着自己的文化和音乐,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哈萨克歌曲,下节课一起分享。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与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且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

最后一乐句的词曲结合;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教材简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歌曲教学内容。《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4/4拍、单乐段,四个乐句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作曲手法。歌曲词、曲都体现了一幅美丽生动的草原牧场情。

教学过程: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我

国的哪个民族?

介绍新疆哈萨克族。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

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

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

拉、手鼓(出示实物)。

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学生欣赏

画面。

学生拍打

铃鼓(随意的)。

跟随老师

的节奏打一打

铃鼓。

族音乐文化

(手鼓等演

奏),让学生

走进哈萨克

族的神奇土

地。在了解歌

曲的同时培

养了学生的

审美情趣;激

发学生学习

兴趣。

二、新歌

教学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

《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

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

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

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

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

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

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哼唱旋律,

总结出歌曲中

“6”音出现最

多,结束音也在

“6”上。

带着优美、

抒情的声音再

次哼唱旋律。

初步学唱

第一段歌词,并

通过范

唱、分析旋

律、朗读歌

词、音画同步

美丽的夏牧场(导入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导入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导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民族风情,从而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

2、通过聆听、律动,成为自我引导的学习者,自主探究歌曲的音乐特点.

3、学会运用平稳的气息、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初步掌握简单的新疆舞蹈的律动。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实践,感受歌曲音乐风格、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展示图片

师:从地图切入新疆维吾尔族。

师:新疆舞温婉优美,很有地域特色。

二、导入

新疆自然风光秀美,物产丰富,民族风情浓厚,在新疆的天山之南,还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哈萨克族的牧民们就在这片草场上放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美丽的夏牧场》。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

(1)初听

师:听了这首歌,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快乐欢快

2、听琴模唱

师:让我们再次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用“噜”音随歌曲范唱哼唱旋律。

3、歌词学习

(1)请学生朗读歌词第一段。

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宛如一首优美的小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歌曲第一段。

(2)随教师按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

师:跟老师把歌曲第二段朗读一遍。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音乐描绘的哈萨克美景。

2、能用流畅的声音、连贯的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激发创新思维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流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把握,一字多音“啊”。

教学准备

PPT、钢琴、自制道具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节奏问好导入,

请同学们模仿老师来做一段律动,刚才呀,老师好像看到了一群白天鹅,特别的美丽!今天呀,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抒情的哈萨克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美丽的夏牧场》。

2、教师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3、再次播放歌曲,出示歌词

同学们我们来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是什么样的?听完歌曲,你感受是?特别的优美、特别的悠扬,你的感受真好!

4.拍号强弱规律

5、用“LU”模唱歌曲第一段,讲解第一句和第二句相同,讲述

第三句一口气唱完,反复唱一次。

6、用轻声高位置,朗读第一段歌词。

7、教师逐句教唱,最后带前奏完整演唱第一段。

8、用轻声高位置,朗读第二段歌词。

9、重点处理一字多音“啊”,重复教唱,连音线,连贯流畅,一

气呵成。

10、最后小声演唱第二段,处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跟琴

轻声演唱完整的歌曲,加上前奏。

11、讲述哈萨克族本族语言以及唱歌的姿势,最后再次完整的演

唱歌曲。

12、讲述阿肯。

13.分组合作:分别用三角铁、手鼓、串铃为歌曲伴奏,完整演唱。

14.讨论同学们都去过的一些城市。

总结:

同学们,时光总是这么短暂,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都可以走出多看看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今天雷老师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节奏,首尾呼应)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季农场的特点与作物生长环境;

2.掌握基本的农场管理知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

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5.增强学生对农田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农场参观:学生走进美丽的夏牧场,了解夏季农场的特点和作物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农场管理知识:介绍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农场管理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作物对水肥和光照的需求,以及如何保持土壤湿润和杂草控制等。

3.农作物观察与实践:学生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观察,记录作物生长的变化,通过实践测量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指标,了解作物生长的需要。

4.农作物疾病防治:引导学生了解作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作物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喷洒农药、定期除虫等。

5.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顾一片农作物,学生们共同协作,互相帮助,学习合作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夏季农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夏季

农场的好奇心和兴趣。

2.介绍夏季农场的特点和作物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因

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介绍农场管理知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农场管理知识,学

生们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了解作物生长的需求和管理方法。

4.学生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观察,记录作物生长的变化,通过实践测

量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指标,探究作物生长的需要。

5.引导学生了解作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作物疾病及其防

治方法,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农作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美丽的夏牧场

美丽的夏牧场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执教人:殷锦秀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3、增强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并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

按照正确的节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你再来猜一猜,下面这首歌曲中的孩子,他们爱的地方是哪里呢?

2、师总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的无限魅力!

三、学习歌曲:

(一)体验旋律美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草原,请你结合音乐和画面,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师介绍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听,从远处传来了优美动听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听琴模唱歌曲前两乐句66 32 3 -| 23 434 2- | 67 12 3 4 32 17 675 6 -)

3、再听歌曲,分析旋律:这两乐句在歌曲中共出现几次?

4、用“啦“演唱歌曲

5、解决难点:

(1)读节奏:A X .XX X . X

B XXX 、 XXX

(2)用“啦“演唱

6、集体演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总结: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使歌曲比较抒情。

7、集体演唱旋律。

(二)体验歌词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夏牧场-----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力图以“通过不同环节与意图地聆听,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歌曲的哈萨克族音乐风格,并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演唱习惯而进行的综合性艺术表现。

(二)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即义务教育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表现领域中对3—6年级的演唱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教材歌曲的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优美、抒情,具有哈萨克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新疆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及草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草原人民对家乡夏牧场的向往和美好遐想。

歌曲为e自然小调,4/4拍,一段体。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简朴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表示一乐句,表示第二乐句)。第五乐句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表示第五乐句)。歌曲共12小节,5-8小节是1-4小节的重复,11-12小节是3-4小节的变化重复,在旋律上与第3-4的乐句完全重复,在节奏上稍作变化(表

示节奏变化部分)。因此,这首歌曲曲谱的实际学习长度只有6小节。

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旋律多次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唱,同时也适用于读谱练习,学生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难度不大。因此,教唱这首歌先谱后词不会成为学习上的障碍。

2.对相关内容的分析

(1)歌曲风格分析

哈萨克族歌曲特点:哈萨克族歌曲短小精干、曲式结构比较简单;哈萨克族歌曲调式比较丰富,最常见的是自然大、小调式,《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就是e自然小调,第五乐句具有了明亮的大调色彩;节奏节拍也灵活多变,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几种拍子组合而成(在后面的合唱拓展中就有体现);哈萨克族世

世代代以游牧为生,其民歌带有很强的牧歌特点;另外,哈萨克民歌旋律常有四、五度以上的大跳,《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就多由四度或五度音构成。

总之,哈萨克族民歌音调散发着浓厚的牧歌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草原风格和个性。

(2)歌曲中的“阿肯”

“阿肯”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类人(民间弹唱艺人),是最厉害的歌者,被尊为“阿肯”的人,是能即兴诵咏的行吟诗人,是弹奏冬不拉的高手,在草原上是受欢迎、受爱戴的民间艺术家,他们手中拿的是哈萨克族常用的乐器冬不拉。(3)《美丽的夏牧场》合唱曲分析

同名合唱曲《美丽的夏牧场》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一、三乐段只是个别旋律和歌词有所不同,其他部分与教材中的歌曲基本相同。第二乐段与一、三乐段形成鲜明对比。节拍由4/4拍转为3/4拍、调性也发生了变化(小调变大调),使人耳目一新。

(二)学生情况分析

1.音程音准

五(4)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声音,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他们在中低年级阶段重点练习过大小三度音程,唱了很多含有三度音程的歌曲,对三度音程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但歌曲反复出现大小二度交替进行,因此歌曲中二度音程的音准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

2.节拍节奏

五(4)班学生能做到听辨歌曲节拍,之前也学过很多首4/4拍的歌曲,大部分学生会划4/4拍指挥图示。演唱的同时能拍击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但视唱环节中对于变化节奏型容易把握不好。

3.识谱视唱

五年级音乐教学采用了听唱和识谱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乐谱视唱学习,视唱能力有所提高,能基本熟识G大调音阶在五线谱的位置。但下行旋律的识谱速度有待提高,个别词谱结合的地方会有困难。

4.表现能力

学生已经学过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连贯、有弹性的)。基本了解要用气息的支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本学期学习的第七课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也是4/4拍,孩子已经学会了用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对于这首歌曲,需要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控制气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

1.歌曲的旋律教学通过对比模仿和视唱相结合的方式。

2.表现音乐通过旋律线及加入打击乐的方式加强学生实践体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放映图片歌词的手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比聆听旋律的不同,结合律动和演唱活动,能够表现出歌曲旋律的变化;通过加入打击乐器,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通过教师有效地示范、启发、拓展,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四)技术准备

1.制作PPT演示文稿,链接相关音响。

2.用O 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歌谱。

3.插入歌曲音频、视频制作ppt幻灯片。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基于授课班级前期的训练和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音色比较统一。G调的识谱视唱及听唱问题不大。歌曲的情绪、速度体会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通过气息的控制准确地表达歌曲情绪对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手拍节拍。

2.带入歌词手打节拍口读节奏。

齐唱四个乐句时,速度容易渐慢1.教师手拍节拍,师生接唱。

2.通过指挥手势提醒气口,帮助学生及时换气以防托拍。

本年龄段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演唱和律动等实践活动1.教学中教师始终以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2.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设计不同的歌曲表现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音乐描绘的草原美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聆听、识读乐谱、对比乐句、模仿演唱完成歌曲的学唱;用流畅圆润的声音、饱满的热情表现歌曲;用加入打击乐伴奏及合唱拓展歌曲表现形式。(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自然、明亮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并体会哈萨克歌曲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流畅的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二)教学难点: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

“”节奏型在伴唱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音画导入,视听结合

【环节目标】音画导入,用音乐营造夏牧场氛围。

活动1.1——谈话导入,初听歌曲

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了解那里的景致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