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2.5提高卷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章节提高训练
浙教版八上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1.如图,在Rt△ABC中,∠C=90°,AC=3,∠B=30°,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A. 3.5B. 4.2C. 5.8D. 7(第1 题图)(第2 题图)(第3 题图)(第4 题图)2.如图,在△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点D,E为AC的中点,连结DE,则△CDE的周长为( )A. 20B. 12C. 14D. 133.已知一足够长的钢架MAN,∠A=15°,现要在其内部焊上等长的钢条(相邻钢条首尾相接)来加固钢架,如图是已焊上的两根钢条B C 和B C ,且B C =B C =AC .照此焊接下去,在该钢架内部最多能焊接钢条( )1 1 12 1 1 1 2 1A. 7根B. 6根C. 5根D. 4根4.如图,在△ABC 中,∠C=90°,∠B=30°,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E,交BC 于点D,CD=3,则BC 的长为( )A. 6B. 6 3C. 9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A=30°,则AD 等于()D. 3 3A. 4BD B.3BD C. 2BD D. BD(第5 题图)(第6 题图)(第7 题图)(第8 题图)6.如图,在△ABC中,AB=AC=15,AD平分∠BAC,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若△CDE的周长为21,则BC的长为()A.6 B.9 C.10 D.127.如图,在△ABC中,AB=7,AC=5,BC=6,∠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点E,交AC于点F,则△AEF的周长为()A. 98.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A.30°B.32°C.36°D.40°B. 11C. 12D. 139.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 作EF∥BC交AB 于E,交AC 于F,过点O 作OD ⊥AC于D,下列四个结论:①EF=BE+CF;②∠BOC=90°+∠A;③点O 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m,AE+AF=n,则S=m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EF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5,BC=3,则BD的长为( )A. 1B. 1.5C. 2D. 2.511.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 )A. 49 cm2B. 98 cm2C. 147 cm2D. 无法确定(第9 题图)(第10 题图)(第11 题图)(第12 题图)12.如图所示,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等于( )A.1 B. 2 C. 3 D.213.图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14.如图,在Rt△ABC中,∠B=90°,∠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点D,E是垂足,连结CD.若BD=1,则AC的长是( )A. 2 3B. 2C. 4 315.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若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 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D. 4确的是(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第14 题图)(第15 题图)(第16 题图)(第17 题图)16.“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 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 =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2 )A.3 B.4 C.5 D.617.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 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再过点B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MN 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若AB 的长为2,则FM 的长为( )A.2 B. 3 C. 2 D.118.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A.3 条B.4 条C.5 条D.6 条19.如图所示,直线l 上摆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 的面积分别为8 和10,则b 的面积是( )A.24 B.20 C.18 D.1620.将一个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沿它的对称轴折叠 1 次后得到另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再将图(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沿它的对称轴折叠后又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则连续将图(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n 次后所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的斜边长为( )n n-1 n1 12 2222A.n B. C. D.21.如图,已知∠ACB=90°,AC>BC,分别以△ABC的边AB,BC,CA为一边向△ABC外作正方形ABDE,正方形BCMN,正方形CAFG,连结EF,GM.设△AEF,△CGM的面积分别为S,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1 2A.S=S B.S<S C.S>S D.S≤S1 2 1 2 1 222.如图△ABC中,PM,QN 分别是AB,AC 的垂直平分线,∠BAC=110°,则∠PAQ=_______.1 2(第21 题图)(第22 题图)(第24 题图)2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成5∶3两部分,则三角形的底边长___.24.如图,在△ABC中, AB=AC,∠BAC=36°,DE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若BE=a,AE=b,则用含a,b 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为________.25.我国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造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①所示.在图②中,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4,正方形IJKL 的边长为2,且IJ∥AB,则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________.(第25 题图)(第26 题图)(第27 题图)2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BC边上的两动点,且总使AD=BE,AE与CD交于点F,AG⊥CD FG于点G,则=____.AF27.如图,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重叠在一起,若绕长直角边AC的中点M转动,使上面一块直角三角尺的斜边A′B′刚好过下面一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若∠A=30°,AC=10,则此时两直角顶点C,C′间的距离是____.28.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点E,连结DE,M是AB的中点,N是DE的中点.求证:MN是DE的中垂线.29.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结CD,将线段CD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结DE交BC于点F,连结BE.(1)求证:△ACD≌△BCE.(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30.如图,在△ABC中,∠BCA=90°,∠BAC=30°,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ACD,连结ED交AB于点F.1求证:(1)BC=AB.(2)EF=DF.231.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CE是AB边上的中线,DG⊥CE于G,CG=EG(1)求证:CD=AE;(2)若AD=BD,CD=2,则求△ABD的面积.32.在△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所示,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果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33.如图①,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连结BE,DC,求证:BE=DC.(2)如图②,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①当旋转角为____度时,边AD′落在AE上.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结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34.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上,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其中∠PCQ=90°.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C=1+3,PA=2,则:①线段PB=____,PC=____.②猜想:PA,PB,PQ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222(2)如图②,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在(1)中所猜想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利用图②给出证明过程.PA1(3)若动点P满足=,求的值.PB3ACPC29.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结CD,将线段CD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结DE交BC于点F,连结BE.(1)求证:△ACD≌△BCE.(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30.如图,在△ABC中,∠BCA=90°,∠BAC=30°,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ACD,连结ED交AB于点F.1求证:(1)BC=AB.(2)EF=DF.231.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CE是AB边上的中线,DG⊥CE于G,CG=EG(1)求证:CD=AE;(2)若AD=BD,CD=2,则求△ABD的面积.32.在△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所示,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果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33.如图①,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连结BE,DC,求证:BE=DC.(2)如图②,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①当旋转角为____度时,边AD′落在AE上.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结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34.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上,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其中∠PCQ=90°.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C=1+3,PA=2,则:①线段PB=____,PC=____.②猜想:PA,PB,PQ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222(2)如图②,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在(1)中所猜想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利用图②给出证明过程.PA1PC(3)若动点P满足=,求的值.PB3AC29.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结CD,将线段CD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结DE交BC于点F,连结BE.(1)求证:△ACD≌△BCE.(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30.如图,在△ABC中,∠BCA=90°,∠BAC=30°,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ACD,连结ED交AB于点F.1求证:(1)BC=AB.(2)EF=DF.231.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CE是AB边上的中线,DG⊥CE于G,CG=EG(1)求证:CD=AE;(2)若AD=BD,CD=2,则求△ABD的面积.32.在△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所示,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果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33.如图①,A是线段BC上一点,△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连结BE,DC,求证:BE=DC.(2)如图②,将△AB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D′.①当旋转角为____度时,边AD′落在AE上.②在①的条件下,延长DD′交CE于点P,连结BD′,CD′.当线段AB,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BDD′与△CPD′全等?并给予证明.34.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上,以P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其中∠PCQ=90°.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①,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C=1+3,PA=2,则:①线段PB=____,PC=____.②猜想:PA,PB,PQ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222(2)如图②,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在(1)中所猜想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利用图②给出证明过程.PA1PC(3)若动点P满足=,求的值.PB3AC。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详细内容:数的概念、有理数的运算、无理数的认识、实数的分类及运算。
2.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详细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方法、应用。
3. 第三章:图形的变化详细内容:对称、平移、旋转、位似变换。
4. 第四章:多边形详细内容:多边形的性质、判定、面积、周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及运算,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化,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4. 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图形变换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多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三角板、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数(1)引入:通过数轴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实数的分类、性质及运算。
(3)例题: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实数运算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一元二次方程(1)引入: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讲解: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例题: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图形的变化(1)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变换。
(2)讲解:详细讲解对称、平移、旋转、位似变换的性质。
(3)例题: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图形变换的练习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4. 多边形(1)引入:通过观察多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的性质。
(2)讲解:详细讲解多边形的性质、判定、面积、周长。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已知,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1,2)B、(2,2)C、(3,2)D、(4,2)3、如图,Rt△ABC中,∠C=90°,∠B=30°,AD平分∠CAB,DE⊥AB于E,若BC=9,CD=3,则△ADB的面积是()A、27B、18C、18D、94、如图所示,∠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与Rt△ABD全等.以下给出的条件适合的是()A、AC=ADB、AB=ABC、∠ABC=∠ABDD、∠BAC=∠BAD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75°B、60°C、45°D、30°6、对于命题“如果a>b>0,那么a2>b2.”用反证法证明,应假设()A、a2>b2B、a2<b2C、a2≥b2D、a2≤b27、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正方形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体中的距离是()A、0B、1C、D、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图,如果AB∥CD,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个步骤是()A、假定CD∥EFB、已知AB∥EFC、假定CD不平行于EFD、假定AB不平行于EF9、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2,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 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是()A、2B、C、D、10、在△ABC中,∠B=90°,若BC=a,AC=b,AB=c,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A、a2+b2=c2B、b2+c2=a2C、a2+c2=b2D、c2﹣a2=b2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11、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应假设 ________12、在△ABC和△MNP中,已知AB=MN,∠A=∠M=90°,要使△ABC≌△MNP,应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__ .(只添加一个)13、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茶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acm(茶杯装满水),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________ 米.15、如图是一段楼梯,高BC是3米,斜边AC是5米,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________米.16、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已知∠ADC=90°,AD=12m,CD=9m,AB=25m,BC=20m,则这块地的面积为________ m2.17、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是________ cm2.1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60和38,则△EDF的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40分)19、已知直线m、n是相交线,且直线l1⊥m,直线l2⊥n.求证:直线l1与l2必相交.20、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为30度,且斜边与较小直角边的和为18cm,求斜边的长.21、如图,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30°的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60°的方向以每小时6海里速度前进,两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N岛,求M岛到N岛的距离.22、如图,Rt△ABC中,∠B=90°,AB=3cm,AC=5cm,将△ABC折叠,使点C与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多少cm?23、如图所示,△ABC中,D为BC边上一点,若AB=13cm,BD=5cm,AD=12cm,BC=14cm,求AC的长.四、综合题(共1题;共6分)24、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AB=16,BC=12.(1)△ABD与△CBD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2)若△ABC的面积为70,求DE的长.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D【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方位角可知两船所走的方向正好构成了直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两条船分别走了32,24.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两条船之间的距离。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注意点+经典例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图形の轴对称[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の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の对称轴.2.有の轴对称图形の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3.折叠后重合の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の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の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の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の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の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の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の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の区别][线段の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の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の直线,叫做这条线段の垂直平分线.(2)线段の垂直平分线上の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の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の点在这条线段の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の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の所有点の集合.2.2 等腰三角形+2.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1. 有两条边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の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の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の夹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の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の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の顶角平分线、底边上の中线、底边上の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特别の:(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の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相等.[等腰三角形の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の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特别の:(1)有一边上の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边上の角平分线对应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有两边上の中线对应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有两边上の高线对应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の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の性质]★等边三角形の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の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の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の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5 逆命题和逆定理[逆命题和逆定理]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の判断の句子叫做命题。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复习试题精选 (452)
浙教版初中数学试卷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特殊三角形》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2分)三角形内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必在三角形的( ) A . 中线上B .平分线上C .高上D . 中垂线上2.(2分)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 ,若AB=3,BC=5,则DC 的长度是( )A .85 B .45C .165 D .2253.(2分)如图,在ABC △中,AC BC AB =>,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 与ABC △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PAB PBC PAC △,△,△均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 的个数为( ) A .3B .4C .6D .74.(2分)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 .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有一边及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顶角和底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5.(2分)设M 表示直角三角形,N 表示等腰三角形,P 表示等边三角形,Q 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下图中能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6.(2分)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 ) A .∠A=60°,∠B=40°B .∠A=70°,∠B=50°CB AC.∠A=90°,∠B=45°D.∠A=120°,∠B=15°7.(2分)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等式(22()2a b c ab+-=,则此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8.(2分)如图,为了测出湖两岸A、B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在C处设桩,使三角形ABC恰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AC的长为160 m,BC长为l28 m,那么从点A穿过湖到点B的距离为()A.86 m B.90 m C.96 m D.l00 m9.(2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为6和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边一定为10 B.三角形周长为25C.三角形面积为48 D.第三边可能为1010.(2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14∠BAC,AD⊥AB垂足为A,AD=1,则BD=()A.1 B C.2 D.311.(2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12.(2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1,则它的面积是 .13.(2分)△ABC中,∠A=40°,当∠C= 时,△ABC是等腰三角形.14.(2分)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BAD=80°,AB=AD=DC,则∠C= .15.(2分)如图,剪四个与图①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它们拼成如图②所示的图形.(1)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可表示为.(3)对比两种方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6.(2分)如图,小红和弟弟同时从家中出发,小红以4 km/h的速度向正南方向的学校走去,弟弟以3 km/h的速度向正西方向的公园走去,lh后,小红和弟弟相距 km.17.(2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中线BD、CE相交于点0,则∠BOC= .18.(2分)如图,∠A=36°,∠DBC=36°,∠C=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分别是.19.(2分)如图,已知0C是∠A0B的平分线,直线DE∥OB,交0A于点D,交0C于点EDBAE ,若OD=5 cm ,则DE= cm .20.(2分) 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BAC=70°,D 是BC 的中点,则∠ADC= ,∠BAD= .21.(2分) 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AC 上的一点,使 BD=BC=AD ,则∠A = .22.(2分)如图,在△ABC 中,若 ,∠BAD=∠CAD ,则BD=CD.三、解答题23.(7分)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DCE ACB ,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1)△ACE ≌△BCD ; (2)222DE AE AD =+.24.(7分)如图是斜拉桥的剖面图.BC 是桥面,AD 是桥墩,设计大桥时工程师要求斜拉的钢绳AB= AC .大桥建成以后,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大桥质量进行验收,由于桥墩AD 很高,无法直接测量钢绳AB 、AC 的长度.请你用两种方法检验AB 、AC 的长度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5.(7分).有一块菜地,地形如图,试求它的面积s(单位:m).26.(7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DC,∠ADC的面积为30cm2,DC=12 cm ,AB=3 cm ,BC=4 cm,求△ABC的面积.27.(7分)如果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一倍,得到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吗?扩大n倍呢(n为正整数)?28.(7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AD是斜边BC上的中线,AD=5 cm,求△ABC的面积.29.(7分)在Rt△ABC中,∠C=90°,∠A=5∠B.求∠A和∠B的度数.30.(7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说明BC=2DE的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2.C3.C4.D5.A6.C7.B 8.C 9.D 10.C 11.B二、填空题12.113.40°或70° 14.25°15.(1)c 2 ;(2)214()2ab b a ⨯+-;(3)222a b c += 16.5 17.120°18.△ABD ,△CBD,△ABC 19.5 20.90°,35° 21.36°22.AB=AC 或∠B=∠C三、解答题23.证明:(1) ∵ DCE ACB ∠=∠ ∴ ACE ACD BCD ACD ∠+∠=∠+∠ 即 ACE BCD ∠=∠ ∵ EC DC AC BC ==, ∴ △BCD ≌△ACE (2)∵ BC AC ACB =︒=∠,90, ∴ ︒=∠=∠45BAC B ∵ △BCD ≌△ACE∴ ︒=∠=∠45CAE B∴ ︒=︒+︒=∠+∠=∠904545BAC CAE DAE ∴ 222DE AE AD =+24.方法一:测量BD 、ED 的长度,看是否相等;方法二:测量∠B 、∠C 的度数,看是否相等 25.24m 226.6cm 227.均是直角三角形28.25 cm 229.∠A=75°,∠B=15° 30.说明△ADE 是等边三角形。
浙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1(附答案详解)
浙教版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1(附答案详解)1.如图,等腰Rt△ABC中,斜边AB的长为2,O为AB的中点,P为AC边上的动点,OQ⊥OP交BC于点Q,M为PQ的中点,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为()A.24πB.22πC.1 D.2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6x+9=1的两个解恰好分别是等腰△ABC的底边长和腰长,则△ABC的周长为()A.10 B.10或8 C.9 D.8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65°B.65°或80°C.50°或65°D.40°4.以下列选项中的数为长度的三条线段中,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5,12,13 B.8,15,17 C.3,4,7 D.6,8,10 5.下边的图案是由下面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这两种基本图形是()A.②⑤B.②④C.③⑤D.①⑤6.下列几组数中,为勾股数的是()A.13,14,15B.3,4,6C.5,12,13D.0.9,1.2,1.57.O是等边△ABC内的一点,OB=1,OA=2,∠AOB=150°,则OC的长为()A3B5C7D.38.下列三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是正数,它们的积是正数.它们的逆命题成立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9.如图,在△ABC中,∠C=90°,AC=4,BC=2,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点A 在x轴上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A.6B.26C.22+2D.2510.如图,一只蚂蚁从棱长为1的正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表面爬到B点,那么它所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A.2B.3C.5D.211.在镜中看到的一串数字是“80008”,则这串数字是______________12.在∠A(0°<∠A<90°)的内部画线段,并使线段的两端点分别落在角的两边AB、AC 上,如图所示,从点A1开始,依次向右画线段,使线段与线段在两端点处互相垂直,A1A2为第1条线段.设AA1=A1A2=A2A3=1,则∠A =_____;若记线段A2n-1A2n的长度为a n(n为正整数),如A1A2=a1,A3A4=a2,则此时a2=_______,a n=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13.轴对称图形对应点连线被________,对应角对应线段都________.1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边长为_____cm..15.在△ABC中,AB=2,AC=3,cos∠ACB=22,则∠ABC的大小为________度.16.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已知∠ADC=90°,AD=12m,CD=9m,AB=25m,BC=20m,则这块地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17.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AB=BC=BD ,∠ABC=80°,则∠ADC 等于_______18.已知点P (x ,x+y )与点Q (5,x ﹣7)关于x 轴对称,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 19.如图①,在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ABCD 中,点P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B BC →的路径运动,到点C 停止.过点P 作PQ //BD ,PQ 与边AD(或边CD)交于点Q ,PQ 的长度()y cm 与点P 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当点P 运动2.5秒时,PQ 的长度是______cm .20.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l C l D 1中,AD =3,AA l =4,AB =5,则从A 点沿表面到C l 的最短距离为______.21.如图,ABC 中,AB AC =,D ,E ,F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且BD CE =,DEF B ∠=∠.(1)求证:BDE ≌CEF ;(2)若40A ∠=,求EDF ∠的度数.22.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据气象观察,距沿海某城市A正南220千米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受到的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受台风影响.(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23.在如图所示的5×5网格中,小方格的边长为1.(1)图中格点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2)若连接AC,则以A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3)在所给网格中画一个格点正方形,使其各边都不在格线上且面积最大,你所画的正方形面积为_____.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1)求证:;(2)设交轴于点,若,求点的坐标;(3)作交轴于点,若,求点的坐标.25.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一点,∠B =40°,∠ADC=80°.(1)求证:AD=BD ;(2)若∠BAC=70°,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6.如图1,已知A (a ,0),B (0,b )分别为两坐标轴上的点,且a 、b 满足2)60a b b -+-=(,OC ∶OA =1∶3.(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2)若D (1,0),过点D 的直线分别交AB 、BC 于E 、F 两点,设E 、F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E F x x 、.当BD 平分△BEF 的面积时,求E F x x +的值;(3)如图2,若M (2,4),点P 是x 轴上A 点右侧一动点,AH ⊥PM 于点H ,在HM 上取点G ,使HG =HA ,连接CG ,当点P 在点A 右侧运动时,∠CGM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变,请求其值;若改变,请说明理由.27.如图,隧道的截面由半圆和长方形构成,长方形的长BC 为8m ,宽AB 为1m ,该隧道内设双向行驶的车道(共有2条车道),若现有一辆货运卡车高4m ,宽2.3m .则这辆货运卡车能否通过该隧道?说明理由.28.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长、宽、高分别是2米、0.3米、0.2米,A、B 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多少米?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连接OC ,作PE ⊥AB 于E ,MH ⊥AB 于H ,QF ⊥AB 于F ,如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B=45°,OC ⊥AB ,OC=OA=OB=1,∠OCB=45°,再证明Rt △AOP ≌△COQ 得到AP=CQ ,接着利用△APE 和△BFQ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E=2AP=2CQ ,QF=2BQ ,所以PE+QF=2BC=1,然后证明MH 为梯形PEFQ 的中位线得到MH=12,即可判定点M 到AB 的距离为12,从而得到点M 的运动路线为△ABC 的中位线,最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点M 所经过的路线长.【详解】连接OC ,作PE ⊥AB 于E ,MH ⊥AB 于H ,QF ⊥AB 于F ,如图,∵△ACB 为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2,∠A=∠B=45°, ∵O 为AB 的中点,∴OC ⊥AB ,OC 平分∠ACB ,OC=OA=OB=1,∴∠OCB=45°, ∵∠POQ=90°,∠COA=90°, ∴∠AOP=∠COQ ,在Rt △AOP 和△COQ 中A OCQ AO COAOP COQ ∠=∠⎧⎪=⎨⎪∠=∠⎩, ∴Rt △AOP ≌△COQ ,∴AP=CQ ,易得△APE 和△BFQ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Q ,∴PE+QF=2(CQ+BQ)=2BC=22=1,∵M点为PQ的中点,∴MH为梯形PEFQ的中位线,∴MH=12(PE+QF)=12,即点M到AB的距离为12,而CO=1,∴点M的运动路线为△ABC的中位线,∴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12AB=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的中位线、点运动的轨迹,通过计算确定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量,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是解题的关键. 2.A【解析】【分析】先求得方程的两根,再把方程两根分别为底可求得三角形的三边长,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方程x2−6x+9=1可得x=2或x=4,当△ABC的底为2时,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4、4,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其周长为10,当△ABC的底为4时,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2、2,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舍去,∴△ABC的周长为10.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根据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C【解析】【分析】已知给出了一个内角是50°,没有明确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后还要用内角和定理去验证每种情况是不是都成立.【详解】当50°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则底角为(180°﹣50°)×=65°;当50°是底角时也可以.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4.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逐个分析即可.如果a2+b2=c2,那么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因为52+122=132;82+152=172;32+42≠72;62+82=102所以,以5,12,13;8,15,17;6,8,10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以3,4,7为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逆定理. 解题关键点:熟记勾股定理逆定理.5.A【解析】试题分析:右边的图案中由两种基本图形拼接而成,分别是②⑤,左上方和右下方的基本图形是②,左下方和右上方的基本图形是⑤考点:图形拼接点评:本题考查图形拼接,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6.C【解析】【分析】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一组正整数,称之为勾股数,根据这个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13,14,15不是整数,故其不为勾股数;B:222346+≠,故其不为勾股数;C:22251213+=,故其为勾股数;D:0.9,1.2,1.5不是整数,故其不为勾股数.故选:C.【点睛】考查勾股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如图,将△AOB绕B点顺时针旋转60°到△BO′C的位置,由旋转的性质,得BO=BO′,∴△BO′O为等边三角形,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O′C=∠AOB=150°,∴∠CO′O=150°-60°=90°,又∵OO′=OB=1,CO′=AO=2,∴在Rt△COO′中,由勾股定理,得OC=2222+=+=.O O O C''125故选B.8.B【解析】【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再把逆命题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逆命题错误;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③如果两个实数是正数,它们的积是正数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数的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也是正数,逆命题错误,也可以有都是负数,所以逆命题成立的只有一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真命题要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导,假命题要通过举反例来进行否定.9.C【解析】【分析】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点A在x轴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O在到AC的中点的距离不变.本题可通过设出AC的中点坐标,根据B、D、O在一条直线上时,点B到原点O的最大可得出答案.【详解】作AC的中点D,连接OD、DB,∵OB≤OD+BD,∴当O、D、B三点共线时OB取得最大值,∵D是AC中点,∴OD=12AC=2, ∵BD=22222=2+,OD=12AC=2, ∴点B 到原点O 的最大距离为2+22,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本题的难度较大,理解D 到O 的距离不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展开后由勾股定理得:AB 2=12+(1+1)2=5, ∴AB=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化曲面为平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 11.80008【解析】根据镜面对称可得这串数字是80008,故答案为:80008. 12.22.5︒ 12+ (112n -+【解析】∵A 1A 2=A 2A 3,A 1A 2⊥A 2A 3, ∴△A 1A 2A 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 2A 1A 3=45°, 又AA 1=A 1A 2, ∴∠A =∠AA 2A 1,又∠A 2A 1A 3为△AA 2A 1的外角, ∴∠A =∠AA 2A 1=12∠A 2A 1A 3=22.5°;∵AA1=A1A2=A2A3=1,∴A1A2=a1=1;在Rt△A1A2A3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1A3,∴AA3=A3A4=a2=AA1+A1A3;同理AA5=A5A6=a3=AA3+A3A5()=()2;以此类推,a n=()n-1.故答案为:22.5°;;()n-1.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属于规律型题,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是中考中常考的题型.13.对称轴垂直平分相等【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对应点和对应角的性质可解得此题.【详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角对应线段都相等.【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轴对称图形知识,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5或4【解析】【分析】此题分为两种情况: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详解】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3-5)÷2=4(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3-5×2=3(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4或5.【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15.30或150 【解析】如图,作AD ⊥BC 于点D ,在Rt △ACD 中,∵AC=3、cos ∠ACB=223,∴CD=ACcos ∠ACB=3×223=22,则AD=()2222322AC CD -=-=1,①若点B 在AD 左侧,∵AB=2、AD=1,∴∠ABC=30°;②若点B 在AD 右侧,则∠AB′D=30°,∴∠AB′C=150°,故答案为30或150.16.96m 2 【解析】试题解析:如图,连接AC .在△ACD 中,∵AD=12m ,CD=9m ,∠ADC=90°, ∴AC=15m ,又∵AC 2+BC 2=152+202=252=AB 2, ∴△ABC 是直角三角形,∴这块地的面积=△ABC 的面积-△ACD 的面积=12×15×20-12×9×12=96(平方米). 故答案为:96m 2. 17.140° 【解析】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1902ADB ABD ∠=︒-∠,1902CDB CBD ∠=︒-∠,由于∠ADC=∠ADB+∠CDB ,∠ABC=80°,依此即可求解.【详解】 ∵AB =BC =BD ,∴11909022ADB ABD CDB CBD ,,∠=︒-∠∠=︒-∠ ∴11909022ADC ADB CDB ABD CBD ∠=∠+∠=-∠+-∠11180()1808018040140.22ABD CBD =-∠+∠=-⨯=-=故答案为140. 【点睛】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190,2ADB ABD ∠=︒-∠ 190,2CDB CBD ∠=︒-∠是解题的关键.18.(5,2)【解析】试题解析:由点P (x ,x+y )与点Q (5,x ﹣7)关于x 轴对称,得 x=5,x+y=7﹣x . 解得x=5,y=﹣3, 点P 的坐标为(5,2).点睛: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9.【解析】 【分析】根据运动速度乘以时间,可得P 的位置,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CP 的长,最好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 的长度. 【详解】由题可得:点P 运动2.5秒时,P 点运动了5cm , 此时,点P 在BC 上,853cmCP∴=-=,Rt PCQ中,由勾股定理,得223332cmPQ=+=,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函数图象,依据点P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20.74【解析】【分析】A点沿表面到C l共有三种情况,一是经平面AB1,A1C1,二是经平面AB1,BC1,三是经平面AC,BC1,画出三种情况下的图形,并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最后比较三个结果,最小的即为答案.【详解】从A点沿表面到C l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与A1B1相交,如下图示:此时174AC②与BB1相交,如下图示:此时180AC=③与BC相交,如下图示:此时190AC=综上,从A点沿表面到C l7474【点睛】考查多面体表面上的最短路径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1.(1)证明见解析;(2)55°.【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到∠CEF=∠BDE,可证△BDE≌△CEF;(2)由(1)可得DE=FE,即△DEF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70°,即∠DEF=∠B=70°,从而求出∠EDF的度数.【详解】(1)∵∠DEC=∠B+∠BDE=∠CEF+∠DEF,∠DEF=∠B,∴∠CEF=∠BDE.∵AB =AC ,∴∠C =∠B .又∵CE =BD ,∴△BDE ≌△CEF . (2)∵△BDE ≌△CEF ,∴DE =FE . ∴△DEF 是等腰三角形,∴∠EDF =∠EFD . ∵AB =AC ,∠A =40°,∴∠B =70°.∵∠DEF =∠B ,∴∠DEF =70°,∴∠EDF =∠EFD =12×(180°﹣70°)=55°.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得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1)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2)415小时(3)6.5级 【解析】试题分析:(1)求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其实就是求A 到BC 的距离是否大于台风影响范围的半径,如果大于,则不受影响,反之则受影响.如果过A 作AD BC ⊥于D ,AD 就是所求的线段 Rt △ABD 中,有ABD ∠的度数,有AB 的长,AD 就不难求出了.(2)受台风影响时,台风中心移动的距离,应该是A 为圆心,台风影响范围的半径为半径,所得圆截得的BC 上的线段的长即EF 得长,可通过在Rt AED △和Rt AFD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有了路程,有了速度,时间就可以求出了.(3)风力最大时,台风中心应该位于D 点,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判断出时几级风. 试题解析:(1)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复习总目1、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2、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知识点概要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 的边AB可用边AB 所对的角C 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 可用b 表示,BC 可用a 表示. 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 是三角形ABC 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2、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2)按边分类:三角形直角三象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_C_B _A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1DC BAD CB ADC BA3、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 (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表示法:是△ABC 的BC 上的中线.=DC=12BC. 注意: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④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法:是△ABC 的∠BAC 的平分线.2.∠1=∠2=12∠BAC.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④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表示法:是△ABC 的BC 上的高线.⊥BC 于D.3.∠ADB=∠ADC=90°.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③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则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注意:(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7、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教学内容整理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和底边高线特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0殊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对角平分线均是三线合一三都是它的对称轴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推论:30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2+b2=c2)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HL”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对应全等。
(推论:角的内部到角两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1、认识直棱柱生活中的几何体:由若干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多面体上相邻的两个面之间的交线是多面体的棱,几个面的公共顶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多面体中顶点数(V)、面数(F)和棱数(E)的关系,欧拉公式:V+F-E=2直棱柱及其特征:直棱柱是特殊的多面体,根据其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把棱柱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特征:(1)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
(2)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3)直棱柱的相邻两条侧棱相互平行且相等。
2、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将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后铺平,且六个面连在一起,这样的图形叫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折叠图形能否围成立方体是对一个展开图是否为立方体的展开图的判定。
3、三视图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画三视图:(1)确定视图方向。
(2)先画出能反映物体真实形状的一个视图(3)运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画出其他视图。
(4)检查,加深,加粗。
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一般先根据各视图想象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然后综合起来确定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形状,再根据三个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关系,确定轮廓线的位置,以及各个方向的尺寸。
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类型之一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A B C D2.如图2-1,将△ABC沿直线DE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AB=7,BC=6,则△BCD 的周长为____.(第2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类型之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顶角度数是.4.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_____ 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0,其中一边长为15,那么它的底边长为.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为9和12两部分,则腰长为,底边长为.8.如图2-3,在△ABC中,△ABC=63°,点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且AB=AD=DE=EC,则△C的度数是()A.21°B.19°C.18°D.17°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2,D是AB上的动点,过D作DE△AC于点E,过E作EF△BC于点F,过F作FG△AB于点G.当G与D重合时,AD的长是()A.3 B.4 C.8 D.910.如图,点C ,E 和点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 =BC =CD =DE =EF.若△A =18°,则△GEF 的度数是 .1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C =90°,D 为AC 边上的中点,过点D 作DE △DF ,交AB 于点E ,交BC 于点F .若AE =4,FC =3,则EF 的长为 .1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为AB ,BC 边上的两动点,且总使AD =BE ,AE 与CD 交于点F ,AG△CD 于点G ,则△FAG = .13.△ABC ,△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BD ,AE 交于点O ,BC 与AE 交于点P .求证:△AOB =60°.14.已知: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BE △AC ,垂足为E ,M 为AB 边的中点,连结ME ,MD ,ED .求证: (1)△MED 为等腰三角形; (2)△EMD =2△DAC .(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1题图)(第10题图)(第12题图)类型之三 勾股定理的应用1.将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 5 B .1,2,3 C .6,7,8 D .2,3,4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c )(a -c )=b 2,则该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都有可能3.如图,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若较小的两个半圆的面积之和等于较大的半圆的面积,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4.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以AB 为边画直角△ABC ,使点C 在格点上,满足这样条件的点C 的个数是( )A. 6B. 7C. 8D. 95.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7的方式围成正方形ABCD ,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S 的小正方形EFGH .己知AM 为Rt△ABM 较长直角边,AM =22EF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12S B .10S C .9S D .8S6.在△ABC 中,BC =42,AB =9,AC =7,则△C =_____.7. 某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5 cm ,其周长为24 cm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cm 2. 8.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n +1,n +2,n +3,当n =____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在△ABC 中,AB =AC =12,BC =12,则BC 边上的中线AD =_____.10.△ACB =90°,AB =5,AC =3,CD 是AB 边上的高线,则CD =_____.11.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C =90°,AC =8 cm ,BC =6 cm ,现将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那么折痕长等于____cm.(第11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第5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12.如图是一块地的平面示意图,已知AD =4 m ,CD =3 m ,AB =13 m ,BC =12 m ,△ADC =90°,则这块地的面积为__ _m 2.13.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 2 cm 和 4 cm ,高为5 cm.若一只蚂蚁从点P 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点Q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____cm.14.如图,在△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线,BC =2,CD =3,AC =2 3.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15.如图,已知AC △BC ,垂足为C ,AC =4,BC =33,将线段A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线段AD ,连结DC ,DB . (1)线段DC =____; (2)求线段DB 的长度.16.如图△,一架梯子AB 长2.5 m ,顶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 m ,梯子滑动后停在DE 的位置上,如图△所示,测得BD =0.5 m ,求梯子顶端A 下滑的距离.类型之四 直角三角形(第13题图)(第12题图)1.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中,一般三角形不具有,而直角三角形具有的判定方法是( ) A .SSS B .SAS C .ASA D .HL 2.如图,用“HL ”判定Rt △ABC 和Rt △DEF 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A .AC =DF ,BC =EF B .△A =△D ,AB =DE C .AC =DF ,AB =DE D .△B =△E ,BC =EF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 的条件是( ) A .AB =AC B .△BAC =90° C .BD =AC D .△B =45°4.如图,P 是AD 上一点,PE △AC 于点E ,PF △AB 于点F .若PE =PF ,△CAD =20°,则△BAD 为( ) A. 10° B. 20° C. 30° D. 40°5.已知点P 在△BAC 的角平分线OD 上,且PE △AB 于点E,PF △AC 于点F .若PE =3cm,则PF = cm. 6.如果Rt△ABC △Rt△DEF ,AC =DF =4,AB =7, △C =△F =90°,则DE = ,EF = .7.如图,AB =AC ,CD △AB 于点D ,BE △AC 于点E ,BE 与CD 相交于点O ,图中有 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8.如图,CA △AB ,垂足为点A ,AB =8 cm ,AC =4 cm ,射线BM △AB ,垂足为点B ,一动点E 从A 点出发以2 cm /s 的速度沿射线AN 运动,点D 为射线BM 上一动点,随着E 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 =CB ,当点E 运动 秒时,△DEB 与△BCA 全等.9.如图,Rt △ABC 中,△ACB 是直角,D 是AB 上一点,BD =BC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C 于点E ,求证:CD △BE .10.在Rt△ABC 中,△A =90°,D 为斜边BC 上一点,且BD =BA ,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AC 于点E .求(第2题图)(第4题图)(第3题图)(第8题图)(第7题图)(第9题图)证:点E在△ABC的平分线上.11.如图,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1)求证:Rt△ABE△Rt△CBF;(2)若△CAE=30°,求△ACF的度数.(第11题图)12.(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CD边上,高线AG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求△EAF的度数;(2)如图△,在Rt△BAD中,△BAD=90°,AB=AD,点M,N是BD边上的任意两点,且△MAN=45°.将△ABM 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H位置,连结NH,试判断MN,ND,D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专项训练:思想方法荟萃名师点金:本章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1)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当角没确定是底角还是顶角时,当边没确定是底边还是腰时常用分类讨论思想;(2)方程思想:在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边角问题时常通过设适当的边或角为未知数,列方程求解;(3)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时,常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借助几何图形来解决;(4)转化思想:证线段的和,差关系时,通常将分散的线段转化到同一条线段上,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类讨论思想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应该为____________.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且a,b满足2a-3b+5+(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 B.6或10 C.6或7 D.7或10方程思想3.如图,在△ABC中,AB=AC,BC=BD,AD=DE=EB,求∠A的度数.4.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边AB上任一点,AB=2,PE⊥BC于E,EF⊥AC于F,FQ⊥AB 于Q,设BP=x.(1)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AQ;(2)当x等于多少时,点P和点Q重合?数形结合思想5.上午8时,一条渔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匀速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处.已知在海岛A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84°方向上.求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转化思想6.如图,已知在△ABC中,∠ABC=3∠C,AD是∠BAC的平分线,BE⊥AD于E,求证:BE=12(AC-AB).。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体育运动的图标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B.C.D.2.已知△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C-∠B B.a2=b2-c2C.a:b:c=2:3:4D.a=34,b=54,c=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50°B.65°或50°C.65°D.80°4.在锐角△ABC中,AB=15,AC=13,高AD=12,则BC的长度为( )A.16B.15C.14D.135.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直角都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C.在Rt△ABC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D.在△ABC中,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若a2=(b+c)(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B=∠C=60°,点D在AB边上,DE⊥AB,并与AC边交于点E.如果AD=1,BC=6,那么CE等于( )A.5B.4C.3D.27.如图,在△ABC中,∠C=90°,AC=4cm,BC=3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D的长为( )A .1cmB .43cmC .53cmD .2cm8.《九章算术》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如果我们假设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x 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x 2+42=102B .(10―x)2+42=102C .(10―x)2+42=x 2D .x 2+42=(10―x)29.如图,在△ABC 中,∠C=90°,∠B=3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④S △DAC :S △ABC =1:3.A .1B .2C .3D .410.如图,在△ABC 中,AB =2,∠B =60°,∠A =45°,点D 为BC 上一点,点P 、Q 分别是点D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则PQ 的最小值是( )A.6B.8C.4D.2二、填空题11.在三角形ABC中,∠C=90°,AB=7,BC=5,则AC的长为 .12.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13.小明同学将几种三角形的关系整理如图,请帮他在括号内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是 .14.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DBC= °.15.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AC于M,P是直线MN上一动点,点H 为BC中点.若BC=5,△ABC的面积是30,则PB+PH的最小值为 .16.如图,等边△ABC中,BF是AC边上中线,点D为BF上一动点,连接AD,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连接EF,当△AEF周长最小时,则∠CFE的大小是 .三、解答题17.如图,AB⊥BC于点B,AD⊥DC于点D,BC=DC.求证:∠1=∠2.18.如图,在△ABC中,AD⊥BC于D,AC=5,BC=9,AD=4,求AB的长.19.如图,△ABC中,CA=CB,D是AB的中点,∠B=42°,求∠ACD的度数.20.如图所示,若MP和NQ 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1)若△APQ的周长为12,求BC的长;(2)∠BAC=105°,求∠PAQ 的度数.21.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D在AC边上,BD=AB.(1)求△ABC的面积;(2)求AD的长.22.(1)如图1,点D、E分别是等边△ABC边AC、AB上的点,连接BD、CE,若AE=CD,求证:BD=CE (2)如图2,在(1)问的条件下,点H在BA的延长线上,连接CH交BD延长线于点F,.若BF=BC,求证:EH=EC.23.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C=8,BC=16,D是AC上的一点,CD=3,点P从B点出发沿射线BC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连接AP.(1)当t=3秒时,求AP的长度;(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3)过点D作DE⊥AP于点E,连接PD,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PD平分∠APC时,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B8.【答案】D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2612.【答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3.【答案】∠A=60°(答案不唯一)14.【答案】3015.【答案】1216.【答案】90°17.【答案】证明:∵AB⊥BC,AD⊥DC∴∠B=∠D=90°又∵在Rt△ABC和Rt△ADC中AC=AC BC=DC,∴Rt△ABC≌Rt△ADC(HL).∴∠1=∠2.18.【答案】21319.【答案】48°20.【答案】(1)12;(2)30°.21.【答案】(1)解:过点A作AM⊥BC于点M,如图所示:∵AB =AC ,AM ⊥BC ,∴M 是BC 的中点,∵AB =5,BC =6,∴BM =CM =3,∴AM =AB 2―BM 2=52―32=4,∴△ABC 的面积=12BC•AM =12×6×4=12;(2)解:过点B 作BN ⊥AC 于点N ,如图所示:∵BD =AB ,∴AN =DN =12AD ,∵△ABC 的面积=12AC•BN =12×5•BN =12;∴BN =245,AN =AB 2―BN 2=75∴AD =2AN =145.22.【答案】(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 ,∠A=∠ABC=∠BCA.∴在△AEC 和△CDB 中AE =CD ∠EAC =∠DCB AC =CB∴△AEC ≌△CDB (SAS )∴BD=CE.(2)证明:如图:由(1)△AEC≌△CDB,∴∠ACE=∠CBD.∴60°-∠ACE=60°-∠CBD,即∠ABD=∠ECB.∵BC=CF,∴∠BCF=∠BFC,又∵∠BCF=∠ECB+∠ECH,∠BFC=∠ABD+∠H,∴∠ECH=∠H,∴EH=EC.23.【答案】(1)241(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45、16、5;(3)当t的值为5或11时,PD平分∠APC.。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1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1.2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3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4 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2.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2.1 整式的乘法法则2.2 乘法公式2.3 整式的因式分解3. 第三章分式及其运算3.1 分式的概念及性质3.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3.3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4. 第四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4.1 轴对称图形4.2 中心对称图形5. 第五章数据分析5.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5.2 方差与标准差5.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整式、分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相应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掌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学会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推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数据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2. 采用图表、示例等形式,使板书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有理数运算练习题;第二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练习题;第三章:分式运算练习题;第四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练习题;第五章:数据分析练习题。
2. 答案:根据练习题,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章节和内容的逻辑顺序,确保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循序渐进,避免知识点的跳跃。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专题提升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020学年浙教版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专题提升: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例1:如图,在△ABC中,∠ACB = 90°,D是AB上的一点,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F,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CD,∠DCA= ∠DAC.有下列结论:①∠DCB= ∠B;②CD= 12AB;③△ADC是等边三角形;④若∠E= 30°,则DE= EF+ CF.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变式1 - 1 如图,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 6,S3= 15,则S2 = _________ .变式1 - 2 在△ABC中,AB =8,BC = 1,∠ABC = 45°,以AB为一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使∠ABD = 90°,连结CD,则线段CD的长为 _________ .专题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例2:如图,AD,BF分别是△ABC的高线与角平分线,BF,AD相交于点E,∠1 = ∠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变式2 - 1 有下列结论:①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5;②△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BC,AC,若BC2+ AC2= AB2,则∠A= 90°;③在△ABC中,若∠A:∠B:∠C= 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④若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4:5,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错误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变式2 - 2 在△ABC中,∠A:∠B:∠C = 2:1:1,则△ABC是 _________ 三角形.巩固练习1.(大连中考)如图,在△ABC中,∠ACB = 90°,CD⊥AB,垂足为D.若E是AB的中点,CD = DE = a,则AB的长为A.2aB.22aC.3aD.334a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 = 90°,AB = 4,BC = 3,CD = 13,AD = 1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12B.24C.36D.483.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 m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则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_________ m.4.在△ABC中,∠A= 50°,∠B= 30°,点D在AB边上,连结CD.若△ACD为直角三角形,则∠BCD的度数为 _________ .5.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边为斜边,向内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弦图.将正方形ABCD放入右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B,C,D和四个直角顶点E,F,G,H都在格点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格点弦图,问: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__ .6.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PA = 6,PB = 8,PC = 10,则∠APB = _________ .7.(温州中考)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 = 2,求DF的长.8.(1)如图①,这个图形称为赵爽弦图,验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与斜边c满足关系式a2 + b2 = c2.该结论也称为勾股定理.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 = c2,又可表示为S = 4 ×12ab + (b-a)2,∴4 ×12ab + (b-a)2 = c2,∴a2 + b2 = 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爱动脑筋的小明把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另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②,也能验证这个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完成验证的过程.(3)如图③,∠ABC = ∠ACE = 90°,请你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证明结论:a2 + b2 = c2.。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复习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复习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浙教版数学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4.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2.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圆规;2.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特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4)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随堂练习:(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给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特殊三角形性质与判定;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3. 课堂练习答案及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2)斜边长度分别为:6cm、8cm、10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探索特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了解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建筑、测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2.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深入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的准确性。
一、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最新2019-2020年度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特殊三角形》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3分)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B.36°C.40°D.45°3.(3分)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B.60°C.72°D.108°4.(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C.3个D.2个5.(3分)(2016•贵阳模拟)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A.30°B.45°C.60°D.90°6.(3分)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7.(3分)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D.非等腰三角形8.(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A.30°B.30°或150°C.120°或150° D.30°或120°或150°9.(3分)(2016春•龙岗区期末)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已知AP=3,则PP′的长度是()A.3 B.C.D.410.(3分)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且EC=2AE,直角三角形FEG的两直角边EF、EG分别交BC、DC于点M、N.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重叠部分四边形EMCN的面积为()A.a2B.a2C.a2D.a2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4分)11.(4分)如图,已知△ABC中,AB=5,AC=7,AD⊥BC于点D,点M为AD上任意一点,则MC2﹣MB2等于______.12.(4分)(2016•厦门校级模拟)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13.(4分)(2016春•高安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5,P是BC边上除点B、C外的任意一点,则AP2+PB•PC=______.14.(4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将△ABC沿DE折叠,使底角顶点C 落在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处,若BE=BO,则∠ABC=______度.15.(4分)(2016•迁安市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A 、D 分别落在矩形ABCD 外部的点A 1、D 1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____.16.(4分)(2016•湖州一模)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直线BE 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 交CD 于点F ,若AB=6,BC=4,则FD 的长为______.17.(3分)(2016春•乌拉特前旗期末)如图,以直角△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且S 1=4,S 2=8,则S 3=______.18.(4分)(2016•萧山区模拟)如图,将正方形ABCD 的边AD 和边BC 折叠,使点C 与点D 重合于正方形内部一点O ,已知点O 到边CD 的距离为a ,则点O 到边AB 的距离为______.(用a 的代数式表示)三.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90分)19.(6分)(2016•长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40°,BD是∠ABC 的平分线,求∠BDC的度数.20.(6分)(2016春•罗湖区期末)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测得∠NAC=32°,∠ABC=116°.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21.(6分)(2016春•芦溪县期中)如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且交∠BA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A.22.(6分)(2016春•临清市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CD=,DA=1,且AB⊥CB于B.试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23.(6分)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24.(8分)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25.(8分)(2016春•十堰期末)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0.26.(8分)(2016春•太仓市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27.(8分)(2016•丹东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BD=BC,CE⊥BD于点E.求证:AD=BE.28.(12分)(2016•徐州模拟)一、阅读理解:在△ABC中,BC=a,CA=b,AB=c;(1)若∠C为直角,则a2+b2=c2;(2)若∠C为锐角,则a2+b2与c2的关系为:a2+b2>c2;(3)若∠C为钝角,试推导a2+b2与c2的关系.二、探究问题:在△ABC中,BC=a=3,CA=b=4,AB=c,若△ABC是钝角三角形,求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29.(14分)如图所示,∠BAC=∠DAE=90°,M是BE的中点,AB=AC,AD=AE,求证:AM⊥CD.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检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3分)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B.36°C.40°D.45°【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解答】解:∵AB=AC,∴∠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3.(3分)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B.60°C.72°D.108°【分析】根据∠A=36°,AB=AC求出∠ABC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A=36°,AB=AC,∴∠ABC=∠C=72°,∵BD平分∠ABC,∴∠ABD=36°,∴∠1=∠A+∠ABD=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解题的关键.4.(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5个B.4个C.3个D.2个【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图中的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共有5个.(1)∵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EBC=∠ABC,∠ECB=∠BCD,∵△A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BCE是等腰三角形;(3)∵∠A=36°,AB=AC,∴∠ABC=∠ACB=(180°﹣36°)=72°,又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ABC=36°=∠A,∴△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和△BC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中档题.5.(3分)(2016•贵阳模拟)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A.30°B.45°C.60°D.9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BC,AC的长度,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连接AC,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C=BC=a,AB=a,∵(a)2+(a)2=(a)2,∴AC2+BC2=A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判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3分)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先证明△ABD与△CBD全等,再证明△AOD与△COD全等即可判断.【解答】解:在△ABD与△CBD中,,∴△ABD≌△CBD(SSS),故③正确;∴∠ADB=∠CDB,在△AOD与△COD中,,∴△AOD≌△COD(SAS),∴∠AOD=∠COD=90°,AO=OC,∴AC⊥DB,故①②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SSS证明△ABD与△CBD全等和利用SAS证明△AOD与△COD全等.7.(3分)如图,在线段AE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CDE(∠ACE<120°),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则△CPM是()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D.非等腰三角形【分析】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CD=CE,∠ACB=∠ECD=60°,则∠BCE=∠ACD,从而根据SAS证明△BCE≌△ACD,得∠CBE=∠CAD,BE=AD;再由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得BP=AM,根据SAS证明△BCP≌△ACM,得PC=MC,∠BCP=∠ACM,则∠PCM=∠ACB=60°,从而证明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ECD=60°.∴∠BCE=∠ACD.∴△BCE≌△ACD.∴∠CBE=∠CAD,BE=AD.又点P与点M分别是线段BE和AD的中点,∴BP=AM.∴△BCP≌△ACM.∴PC=MC,∠BCP=∠ACM.∴∠PCM=∠ACB=60°.∴△CPM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点评】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三角形、四边形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题结合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8.(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A.30°B.30°或150°C.120°或150° D.30°或120°或150°【分析】题中没有指明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哪边长的一半,故应该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不难求解.【解答】解:①如图,∵∠ADB=90°,AD=AB,∴∠B=30°,∵AC=BC,∴∠CAB=30°,∴∠ACB=180°﹣30°﹣30°=120°.②如图,∵∠ADB=90°,AD=AC,∴∠ACD=30°,∵AC=BC,∴∠CAB=∠B=15°,∠ACB=180°﹣30°=150°.③如图,∵∠ADB=90°,AD=BC,∴∠B=30°,∵AB=BC,∴∠CAB=∠C=75°,∴∠B=3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9.(3分)(2016春•龙岗区期末)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已知AP=3,则PP′的长度是()A.3 B.C.D.4【分析】根据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可得出△APP'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ACP′是由△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的,∴△ACP′≌△ABP,∴AP=AP′,∠BAP=∠CAP′.∵∠BAC=90°,∴∠PAP′=90°,故可得出△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P=3,∴PP′=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另外要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度一般.10.(3分)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且EC=2AE,直角三角形FEG 的两直角边EF、EG分别交BC、DC于点M、N.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重叠部分四边形EMCN的面积为()A.a2B.a2C.a2D.a2【分析】过E作EP⊥BC于点P,EQ⊥CD于点Q,△EPM≌△EQN,利用四边形EMCN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PCQE的面积求解.【解答】解:过E作EP⊥BC于点P,EQ⊥CD于点Q,∵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90°,又∵∠EPM=∠EQN=90°,∴∠PEQ=90°,∴∠PEM+∠MEQ=90°,∵三角形FEG是直角三角形,∴∠NEF=∠NEQ+∠MEQ=90°,∴∠PEM=∠NEQ,∵AC是∠BCD的角平分线,∠EPC=∠EQC=90°,∴EP=EQ,四边形PCQE是正方形,在△EPM和△EQN中,,∴△EPM≌△EQN(ASA)∴S△EQN =S△EPM,∴四边形EMCN的面积等于正方形PCQE的面积,∵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AC=a,∵EC=2AE,∴EC=a,∴EP=PC=a,∴正方形PCQE的面积=a×a=a2,∴四边形EMCN的面积=a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证出△EPM≌△EQN.二.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4分)11.(4分)如图,已知△ABC中,AB=5,AC=7,AD⊥BC于点D,点M为AD上任意一点,则MC2﹣MB2等于24 .【分析】在Rt△ABD及RtADC中可分别表示出BD2及CD2,在Rt△BDM及RtCDM 中分别将BD2及CD2的表示形式代入表示出BM2和MC2,然后作差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AD⊥BC,∴∠ADB=∠ADC=90°,在Rt△ABD和Rt△ADC中,BD2=AB2﹣AD2,CD2=AC2﹣AD2,在Rt△BDM和Rt△CDM中,BM2=BD2+MD2=AB2﹣AD2+MD2,MC2=CD2+MD2=AC2﹣AD2+MD2,∴MC2﹣MB2=(AC2﹣AD2+MD2)﹣(AB2﹣AD2+MD2)=AC2﹣AB2=72﹣52=24.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题目有一定的技巧性,比较新颖,解答本题需要认真观察,分别两次运用勾股定理求出MC2和MB2是本题的难点,重点还是在于勾股定理的熟练掌握.12.(4分)(2016•厦门校级模拟)在等腰△ABC中,AB=AC,AC腰上的中线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6或8 .【分析】本题由题意可知有两种情况,AB+AD=15或AB+AD=21.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出底边为8或16.【解答】解:∵BD是等腰△ABC的中线,可设AD=CD=x,则AB=AC=2x,又知BD将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可知分为两种情况①AB+AD=15,即3x=15,解得x=5,此时BC=21﹣x=21﹣5=16;②AB+AD=21,即3x=21,解得x=7;此时等腰△ABC的三边分别为14,14,8.经验证,这两种情况都是成立的.∴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或16.故答案为:16或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注意:求出的结果一定要检验时符合三角形三边性质.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4分)(2016春•高安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5,P是BC边上除点B、C外的任意一点,则AP2+PB•PC=25 .【分析】首先过点A作AD⊥BC于D,可得∠ADP=∠ADB=90°,又由AB=AC,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CD,由勾股定理可得PA2=PD2+AD2,AD2+BD2=AB2,然后由AP2+PB•PC=AP2+(BD+PD)(CD﹣PD),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过点A作AD⊥BC于D,∵AB=AC=5,∠ADP=∠ADB=90°,∴BD=CD,PA2=PD2+AD2,AD2+BD2=AB2,∴AP2+PB•PC=AP2+(BD+PD)(CD﹣PD)=AP2+(BD+PD)(BD﹣PD)=AP2+BD2﹣PD2=AP2﹣PD2+BD2=AD2+BD2=AB2=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正确及灵活运用.注意得到AP2+PB•PC=AP2+(BD+PD)(CD﹣PD)是解此题的关键.14.(4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将△ABC沿DE折叠,使底角顶点C 落在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处,若BE=BO,则∠ABC= 63 度.【分析】首先连接OC,设∠OCE=x°,由折叠的性质易得:∠COE=∠OCE=x°,又由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点O,可得OB=OC,且O是△ABC外接圆的圆心,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用x表示出∠OBC、∠BOE,∠OEB 的度数,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方程x+2x+2x=180,解此方程求得∠OCE的度数,继而求得∠ABC的度数.【解答】解:连接OC,设∠OCE=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OE=CE,∴∠COE=∠OCE=x°,∵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点O,∴OB=OC,且O是△ABC外接圆的圆心,∴∠OBC=∠OCE=x°,∠BOC=2∠A,∵∠OEB=∠OCE+∠COE=2x°,BE=BO,∴∠BOE=∠OEB=2x°,∵△OBE中,∠OBC+∠BOE+∠OEB=180°,∴x+2x+2x=180,解得:x=36,∴∠OBC=∠OCE=36°,∴∠BOC=180°﹣∠OBC ﹣∠OCE=108°,∴∠A=∠BOC=54°,∵AB=AC ,∴∠ABC=∠ACB==63°,故答案为:63.【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接圆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5.(4分)(2016•迁安市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A 、D 分别落在矩形ABCD 外部的点A 1、D 1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36cm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 1E=AE ,A 1D 1=AD ,D 1F=DF ,则阴影部分的周长即为矩形的周长.【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 1E=AE ,A 1D 1=AD ,D 1F=DF .则阴影部分的周长=矩形的周长=2(12+6)=36(cm ).【点评】此题要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对应的线段相等,从而求得阴影部分的周长.16.(4分)(2016•湖州一模)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直线BE 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 交CD 于点F ,若AB=6,BC=4,则FD 的长为 4 .【分析】根据点E 是AD 的中点以及翻折的性质可以求出AE=DE=EG ,然后利用“HL”证明△EDF 和△EG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证得DF=GF ;设FD=x ,表示出FC 、BF ,然后在Rt △BCF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E 是AD 的中点,∴AE=DE ,∵△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AE=EG ,AB=BG ,∴ED=EG ,∵在矩形ABCD 中,∴∠A=∠D=90°,∴∠EGF=90°,在Rt △EDF 和Rt △EGF 中,,∴Rt △EDF ≌Rt △EGF (HL ),∴DF=FG ,设DF=x ,则BF=6+x ,CF=6﹣x ,在Rt △BCF 中,(4)2+(6﹣x )2=(6+x )2,解得x=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翻折的性质,熟记性质,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ED=EG 是解题的关键.17.(3分)(2016春•乌拉特前旗期末)如图,以直角△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且S 1=4,S 2=8,则S 3= 12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解答.【解答】解:∵△ABC 直角三角形,∴BC 2+AC 2=AB 2,∵S 1=BC 2,S 2=AC 2,S 3=AB 2,S 1=4,S 2=8,∴S 3=S 1+S 2=12.【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得到三个面积之间的关系.18.(4分)(2016•萧山区模拟)如图,将正方形ABCD的边AD和边BC折叠,使点C与点D重合于正方形内部一点O,已知点O到边CD的距离为a,则点O到边AB 的距离为(3+2)a .(用a的代数式表示)【分析】作OG⊥CD于G,交AB于H,根据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OA=AD,OB=BC,∠EOA=∠D=90°,∠FOB=∠C=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DE、EF、FC,得到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即可.【解答】解:作OG⊥CD于G,交AB于H,∵CD∥AB,∴OH⊥AB于H,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可知,OA=AD,OB=BC,∠EOA=∠D=90°,∠FOB=∠C=90°,∴△OAB是等边三角形,∠EOF=120°,∴∠OEF=30°,∴EO=2a,EG=a,∴DE=OE=2a,OF=FC=2a,EF=2EG=2a,∴DC=4a+2a,∴点O到边AB的距离为4a+2a﹣a=3a+2a=(3+2)a.故答案为:(3+2)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转变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翻转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三.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88分)19.(6分)(2016•长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AC,∠A=40°,BD是∠ABC 的平分线,求∠BDC的度数.【分析】首先由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和∠A的度数求出∠ABC和∠C的度数,然后由BD是∠ABC的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DC的度数.【解答】解:∵AB=AC,∠A=40°,∴∠ABC=∠C==70°,∵BD是∠ABC的平分线,∴∠DBC=∠ABC=35°,∴∠BDC=180°﹣∠DBC﹣∠C=7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求出∠ABC与∠C 的度数.20.(6分)(2016春•罗湖区期末)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测得∠NAC=32°,∠ABC=116°.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2时到达B处”可以求得AB=120海里,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C=3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最后由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来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B=30×4=120(海里);在△ABC中,∠NAC=32°,∠ABC=116°,∴∠C=180°﹣∠NAC﹣∠ABC=32°,∴∠C=∠NAC,∴BC=AB=120(海里),即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是120海里.【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向角.解答该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1.(6分)(2016春•芦溪县期中)如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且交∠BA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A.【分析】由MD⊥BC,且∠B=90°得AB∥MD,∠BAD=∠D,再利用AD为∠BAC 的平分线得∠BAD=∠MAD,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解答】证明:∵MD⊥BC,且∠B=90°,∴AB∥MD,∴∠BAD=∠D又∵AD为∠BAC的平分线∴∠BAD=∠MAD,∴∠D=∠MAD,∴MA=M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段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22.(6分)(2016春•临清市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CD=,DA=1,且AB⊥CB于B.试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连接AC,则在直角△ABC中,已知AB,BC可以求AC,根据AC,AD,CD的长可以判定△ACD为直角三角形,(1)根据∠BAD=∠CAD+∠BAC,可以求解;(2)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BC和△ACD的面积之和可以解题.【解答】解:(1)连接AC,∵AB⊥CB于B,∴∠B=90°,在△ABC中,∵∠B=90°,∴AB2+BC2=AC2,又∵AB=CB=,∴AC=2,∠BAC=∠BCA=45°,∵CD=,DA=1,∴CD2=5,DA2=1,AC2=4.∴AC2+DA2=CD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DAC=90°,∴∠BAD=∠BAC+∠DAC=45°+90°=135°;(2)∵∠DAC=90°,AB ⊥CB 于B ,∴S △ABC =,S △DAC =,∵AB=CB=,DA=1,AC=2,∴S △ABC =1,S △DAC =1而S 四边形ABCD =S △ABC +S △DAC ,∴S 四边形ABCD =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考查了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求证△ACD 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3.(6分)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E ⊥AC 于点E .求证:∠CBE=∠BAD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AD=∠BAD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CBE=∠CAD ,再根据等量关系得到∠CBE=∠BAD .【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CBE+∠C=∠CAD+∠C=90°,∠CAD=∠BAD,∴∠CBE=∠BAD.【点评】考查了余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24.(8分)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分析】首先根据AB=AC=AD,可得∠C=∠ABC,∠D=∠ABD,∠ABC=∠CBD+∠D;然后根据AD∥BC,可得∠CBD=∠D,据此判断出∠ABC=2∠D,再根据∠C=∠ABC,即可判断出∠C=2∠D.【解答】证明:∵AB=AC=AD,∴∠C=∠ABC,∠D=∠ABD,∴∠ABC=∠CBD+∠D,∵AD∥BC,∴∠CBD=∠D,∴∠ABC=∠D+∠D=2∠D,又∵∠C=∠ABC,∴∠C=2∠D.【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2)此题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③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5.(8分)(2016春•十堰期末)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0.【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找长为有理数的线段,画三角形即可.(2)画一个边长,2,的三角形即可;(3)画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即可.【解答】解:(1)三边分别为:3、4、5 (如图1);(2)三边分别为:、2、(如图2);(3)画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如图3).【点评】考查了格点三角形的画法.本题需仔细分析题意,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6.(8分)(2016春•太仓市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B=BD=DC,∠ABC=105°,求∠A,∠C度数.【分析】由于AB=BD=DC,所以△ABD和△BDC都是等腰三角形,可设∠C=∠CDB=x,则∠BDA=∠A=2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可以求出∠A,∠C度数.【解答】解:∵AB=BD,∴∠BDA=∠A,∵BD=DC,∴∠C=∠CBD,设∠C=∠CBD=x,则∠BDA=∠A=2x,∴∠ABD=180°﹣4x,∴∠ABC=∠ABD+∠CDB=180°﹣4x+x=105°,解得:x=25°,所以2x=50°,即∠A=50°,∠C=2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中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并联系三角形的内角定理求解有关角的度数问题.27.(8分)(2016•丹东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90°,BD=BC,CE⊥BD于点E.求证:AD=BE.【分析】此题根据直角梯形的性质和CE⊥BD可以得到全等条件,证明△ABD≌△BC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题目的结论.【解答】证明:∵AD∥BC,∴∠ADB=∠DBC.∵CE⊥BD,∴∠BEC=90°.∵∠A=90°,∴∠A=∠BEC.∵BD=BC,∴△ABD≌△BCE.∴AD=BE.【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此题把全等三角形放在梯形的背景之下,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题目问题.28.(12分)(2016•徐州模拟)一、阅读理解:在△ABC中,BC=a,CA=b,AB=c;(1)若∠C为直角,则a2+b2=c2;(2)若∠C为锐角,则a2+b2与c2的关系为:a2+b2>c2;(3)若∠C为钝角,试推导a2+b2与c2的关系.二、探究问题:在△ABC中,BC=a=3,CA=b=4,AB=c,若△ABC是钝角三角形,求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分析】一、(1)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作AD⊥BC于D,则BD=BC﹣CD=a﹣CD,由勾股定理得出AB2﹣BD2=AD2,AC2﹣CD2=AD2,得出AB2﹣BD2=AC2﹣CD2,整理得出a2+b2=c2+2a•CD,即可得出结论;(3)作AD⊥BC于D,则BD=BC+CD=a+CD,由勾股定理得出AD2=AB2=BD2,AD2=AC2﹣CD2,得出AB2﹣BD2=AC2﹣CD2,整理即可得出结论;二、分两种情况:①当∠C为钝角时,由以上(3)得:<c<a+b,即可得出结果;②当∠B为钝角时,得:b﹣a<c<,即可得出结果.【解答】一、解:(1)∵∠C为直角,BC=a,CA=b,AB=c,∴a2+b2=c2;(2)作AD⊥BC于D,如图1所示:则BD=BC﹣CD=a﹣CD,在△ABD中,AB2﹣BD2=AD2,在△ACD中,AC2﹣CD2=AD2,∴AB2﹣BD2=AC2﹣CD2,∴c2﹣(a﹣CD)2=b2﹣CD2,整理得:a2+b2=c2+2a•CD,∵a>0,CD>0,∴a2+b2>c2;(3)作AD⊥BC于D,如图2所示:则BD=BC+CD=a+CD,在△ABD中,AD2=AB2=BD2,在△ACD中,AD2=AC2﹣CD2,∴AB2﹣BD2=AC2﹣CD2,∴c2﹣(a+CD)2=b2﹣CD2,整理得:a2+b2=c2﹣2a•CD,∵a>0,CD>0,∴a2+b2<c2;二、解:当∠C为钝角时,由以上(3)得:<c<a+b,即5<c<7;当∠B为钝角时,得:b﹣a<c<,即1<c<;综上所述: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为5<c<7或1<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通过作辅助线运用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9.(14分)如图所示,∠BAC=∠DAE=90°,M是BE的中点,AB=AC,AD=AE,求证:AM⊥CD.【分析】延长AM到F,使MF=AM,交CD于点N,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条件证明△ABF≌△CAD,可得出∠BAF=∠ACD,再结合条件可得到∠ANC=90°,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延长AM到F,使MF=AM,交CD于点N,∵BM=EM,∴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BF=AE,∠ABF+∠BAE=180°,∵∠BAC=∠DAE=90°,∴∠CAD+∠BAE=180°,∴∠ABF=∠CAD,∵BF=AE,AD=AE,∴BF=AD,在△ABF和△CAD中,,∴△ABF≌△CAD(SAS),∴∠BAF=∠ACD,∵∠BAC=90°,∴∠BAF+∠CAN=90°,∴∠ACD+∠CAN=90°,∴∠ANC=90°,∴AM⊥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BAF=∠ACD是解题的关键.。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图形的轴对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图形的轴对称》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有下列图形:角,线段,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3.如图,把长方形纸片折叠,使CD边落在EF处,折痕为GH,则与梯形CDGH成轴对称的图形是( )A.梯形ABHG B.梯形A BKGC.梯形EFGH D.梯形EFKH4.如图,请在已知图案上再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则不同的添法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5.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6.如图,△ABC的周长为30 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顶点A重合,折痕交边BC 于点D,交边AC于点E,连结AD.若AE=4 cm,则△ABD的周长是( )A. 22 cmB. 20 cmC. 18 cmD. 15 cm7.如图所示是由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ABC的三个顶点均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在网格上能画出三个顶点都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共有( )A. 5个B. 4个C. 3个D.2个8.已知两条互不平行的线段AB 和A′B′关于直线l 对称,AB 和A′B′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有下列结论:①AB =A′B′;②点P 在直线l 上;③若A ,A ′是对应点,则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A′;④若B ,B ′是对应点,则PB =PB′.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④B .②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9.点A 和点A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则直线l 与线段AA ′的位置关系是.10.线段AB 与线段A ′B ′关于直线a 成轴对称,那么线段AB 和线段A ′B ′的数量关系是 .11.一般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12. 一枚图章上刻有,那么印在纸上的图案可能是____. 13.数的运算中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式,如12×231=132×21.请你仿照这个等式填空: ×462= ×三、解答题14.如图,已知点A 是锐角∠MON 内的一点,试分别在OM ,ON 上确定点B ,C ,使△ABC 的周长最小(要求画出图形,写出主要作图步骤),并说明理由.15.如图,正方形ABCD 的周长为8,点E 是线段B C 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 +PB 的最小值是多少?。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06
第五章:数据处理初步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总结词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 ,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 、选择调查对象、收集数据和整理数 据等步骤。
详细描述
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明确调查 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选择合 适的调查方法,然后收集数据并进行 整理,以便后续的数据表示和分析。
独立事件
两个事件A和B是独立的,如果 P(A∩B) = P(A) × P(B)。
THANKS
感谢观看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有一个角为90度,勾股定理。
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合了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01
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02
SAS、ASA、SSS、HL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03
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等。
05
第四章: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判定
一组对边平行或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梯形与菱形
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梯形。
性质
梯形的两腰平行但不相等,对角 线互相平分但不互相垂直。
梯形与菱形
• 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梯形与菱形
定义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菱形。
性质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具有线性性质, 即函数的值随着自变量的 增加或减少而均匀变化。
反比例函数
1 2
反比例函数定义
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 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全部知识点、考点及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全部知识点、考点及练习本章主要研究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其中包括了勾股定理和HL定理等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也相等,三线合一,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也相等,是正多边形,有三条对称轴。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以用勾股定理判断。
角平分线是指从角的顶点到对边的线段,它可以被平分线所穿过。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有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两腰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三边相等或三个角都是60度。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有一个角是90度或两个角相加等于90度或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长度的一半并不一定能直接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可以在解题时提供帮助。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角平分线可以被平分线穿过,这个性质可以在解题时使用。
研究特殊三角形时,需要明确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不能混淆。
一般来说,根据边角关系判断一个图形形状通常用的是判定,而根据图形形状得到边角关系则是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在已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情况下才给出的名称,即先有等腰三角形,后有腰。
因此,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不能将理由说成是“有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不仅可以用来证明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而且它也是今后研究直角三角形问题较为常用的辅助线,熟练掌握可以为解题带来不少方便。
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平方关系。
解题时应注意分清哪条是斜边,哪条是直角边,不要一看到字母“c”就认定是斜边。
另外,不要一看到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就认为另一边一定是5.HL”是仅适用于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只有在已知两个三角形均是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此方法才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2.5提高卷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3
B.17
C.10或13
D.13或17
2.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下列是参选的会徽设计的一部分
图形,其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3.如图所示,在△ABC中,AB= AC,AE是∠BAC的平分线,D是AE上的一点,则下列结论中,
错误的是()
A.AE⊥BC
B.△BED≌△CED
C.△BAD≌△CAD
D.∠ABD=∠DBE
4.如图所示,在△ABC中,AB = AC,CD∥AB,点E在BC的延长线上,若∠A = 30°,则∠DCE
的度数为()
A.30°
B.52.5°
C.75°
D.85°
5.有下列说法: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
线与底边上的高线相等;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所示,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变成一个四边形,则图中∠1 + ∠2的度数为
()
A.180°
B.220°
C.240°
D.300°
7.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三角形属于等腰三角形的是()
A.有两个角为30°,60°
B.有两个角为40°,80°
C.有两个角为50°,80°
D.有两个角为100°,120°
8.如图所示,OB平分∠CBA,OC平分∠ACB,且MN∥BC,设AB= 18,BC= 16,AC= 12,则
△AMN的周长为()
A.30
B.33
C.36
D.39
9.如图所示,直线m,n交于点B,m,n的夹角为50°,A是直线m上的点,在直线n上寻找一
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C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所示,在△ABC中,∠C= 3∠BAC,边CB的延长线与外角∠EAB的平分线交于点D.若
AD = AB,则∠BAC的度数是()
A.12°
B.15°
C.30°
D.10°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4分)
11.命题“个位数字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的逆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AB∥CD,点E在BC上,且CD = CE,若∠B=36°,则∠D=__________.
13.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纸片中,AB = 6,AC = 7,BC = 5,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
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AED的周长为 _________ .
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 _________ .
15.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 = AC,点D,E分别在AC,AB上,且BD = BC,AD = DE =
EB,则∠A的度数是 _________ .
16.如图所示,在△ABC中,∠ABC = 120°,AM = AN,CN = CP,则∠MNP =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66分)
17.(6分)如图所示,AB∥DC,E是BC上一点,AB = BE,CD = CE.求证:AE⊥DE.
18.(8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 = AD = AE,DE = EC,∠DAB = 30°,求∠C的度数.
19.(8分)如图所示,有两个三角形,请你用一条直线把每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每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20.(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 AC= 2,∠B= ∠C= 5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结AD,作∠ADE = 50°,DE交线段AC于点E.
(1)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2)若DC = 2,求证:△ABD≌△DCE.
21.(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BC= 8 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
(1)求△PDE的周长.
(2)若∠A = 50°,求∠BPC的度数.
22.(12分)《感知]如图1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边BC上一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作∠EDF = 60°,使角的两边分别交边AB,AC于点E,F,且BD = CF.若DE⊥BC,则∠DFC的大小是 _________ .
[探究]如图2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边BC上一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作∠EDF = 60°,使角的两边分别交边AB,AC于点E,F,且BD = CF.求证:BE = CD.
[应用]如图3所示,若D是边BC的中点,且AB= 2,其他条件不变,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
23.(12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 AC,N是AB上任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N 作NM⊥AB交BC所在直线于点M.
(1)若∠A = 30°,求∠NMB的度数.
(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68°,其余条件不变,求∠NMB的度数.
(3)综合(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证明之.
(4)若将(1)中的∠A改为直角或钝角,你发现的规律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