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研究
低温ITO薄膜制备及光电特性的研究
低温ITO薄膜制备及光电特性的研究低温ITO薄膜是指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薄膜。
低温制备的ITO薄膜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能耗低、生产成本低、易于集成和加工等。
因此,研究低温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光电特性对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低温ITO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如溶液法、磁控溅射法、离子束溅射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一种简单易行且高效的制备方法。
通过将适量的铟、锡源溶解在有机或无机溶剂中,形成ITO前驱体溶液。
然后,在基底上通过自旋涂覆、喷涂或浸涂等方法,将ITO前驱体溶液均匀涂敷在基底上。
最后,将ITO前驱体溶液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使其形成连续、致密的ITO薄膜。
低温ITO薄膜的光电特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光电特性包括导电性、透明性、热稳定性等。
导电性是指ITO薄膜的电阻率和载流子迁移率等导电性能。
低温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其电阻率可达到10^-4 Ω·cm级别。
透明性是指ITO薄膜对光的传透性能,它对于光电器件的透明度和亮度至关重要。
低温IT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其透光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热稳定性是指ITO薄膜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低温ITO薄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此外,低温ITO薄膜的应用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低温ITO薄膜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中。
在平板显示器中,低温ITO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可以提供电流导通路径。
在太阳能电池中,低温ITO薄膜作为透明导电膜,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低温ITO薄膜可以作为电子输运层和透明阳极。
总结起来,低温ITO薄膜的制备和光电特性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低温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和优化其光电特性,可以为电子器件的高效制备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ITO 即锡掺杂氧化铟 ( 质量比一般为 In2 O3: SnO2 为 90: 10), 它是一种 n型半导体材料。 ITO
具有一系列独特性能, 如导电性能好 ( 电阻率可 低达 10- 4 cm ) , 带隙宽 ( 3 5~ 4 6 eV ) , 载 流子浓度 ( 1021 cm - 3 ) 和电 子迁移率 ( 15~ 45 cm2 V- 1 s- 1 ) 较高; 可见 光透过率 高达 85 % 以 上; 对紫外线具有吸收性, 吸收率大于 85% ; 对红 外线具有反射性, 反射率大于 80% ; 对微波具有 衰减性, 衰减率大于 85% ; 加工性能良好; 膜层硬 度高且既耐磨又耐化学腐蚀 ( 氢氟酸等除外 ) ; 膜 层具有很好的酸刻、光刻性能, 便于细微加工, 可 以被刻蚀成不同 的电极图案等 等 [ 4] 。基于 ITO 的众多优异性质, 近年来, 用 IT 0作 为透明导电 薄膜, 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在高新技术领域也起 着重要的 作用。因 此, 了解 ITO 薄膜 的制 备方 法, 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是非常必 要的。
热分解和原 位氧化 制取 ITO 薄膜, 其反 应方程
式为:
2 ln( C5H 7 O2 ) 3 ( 气 ) + 36O 2 ( 气 )
In2 O3 ( 固 )
+ 30CO2 ( 气 ) + 21H2 O ( 气 ) ( CH 3 ) 4 Sn(气 ) + 8O2 ( 气 )
( 1) SnO2 ( 固 ) +
喷雾热解法的优 点在于: 设备简单, 反应易 于控制; 对真空、气氛等实验条件要求不高; 原料 的选择范围广, 并且成分、组成便于调整; 所镀 膜层与基板结合牢固; 适用于大 面积镀膜, 尤其 适合玻璃在线镀膜。其缺点是制得的 ITO 薄膜 质量不高, 性能不稳定, 且盐类喷雾热分解过程 很 复 杂。 目 前 该 方 法 尚 处 在 实 验 室 研 究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具有高透明性和导电性能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领域。
本文将从方法和研究进展两个方面介绍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首先,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蒸发法、溅射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等。
物理蒸发法是将ITO材料以高温蒸发形成薄膜,常用的物理蒸发方式有电子束蒸发、溅射蒸发等。
优点是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传输率,但其成本较高,且设备复杂。
溅射法是最常用的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利用高能量的离子轰击靶材,将靶材粒子气化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溅射法制备的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适用于大面积薄膜的制备。
溶胶凝胶法是将金属盐溶液加入胶体溶剂中,通过溶胶的胶凝和固化过程形成ITO薄膜。
溶胶凝胶法具有简单、可控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薄膜的制备。
然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TO薄膜在导电性能和透明性方面相对较差。
电化学法是将ITO前驱体溶液通过电解沉积的方式制备薄膜。
电化学法制备的ITO薄膜具有均匀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有许多研究注重改善ITO薄膜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掺杂、纳米颗粒掺杂、多层薄膜等手段提高ITO薄膜的导电性能。
例如,掺杂氮使得ITO薄膜的电导率提高了许多倍。
另外,通过掺杂稀土元素或金属纳米颗粒,可以进一步改善薄膜的导电性能。
另一方面,人们还在研究如何提高ITO薄膜的透明性。
一种方法是通过控制薄膜的厚度和晶粒的尺寸来改善光学透明性。
研究表明,薄膜的晶粒尺寸减小可以有效减少散射光,从而提高薄膜的透明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ITO薄膜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控制薄膜表面的形貌和厚度来提高其抗刮擦性能和耐久性。
另外,利用纳米材料改善薄膜的耐氧化性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电子元件中的重要材料,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透光性和导电性,并且十分薄而均匀。
它的主要成分是针对不同应用的不同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锌(ITO/IZO)等。
透明导电薄膜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太阳电池、触摸屏、柔性显示器、LED照明等。
那么,如何制备透明导电薄膜,以及它的应用研究进展如何呢?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一)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ITO)是最早研究成功的透明导电膜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平面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等领域。
常用的ITO制备方法有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发法、直流磁阻式溅射法、激光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磁控溅射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产量高,膜质量好。
(二)氧化铟锡锌(ITO/IZO)氧化铟锡锌(ITO/IZO)作为新型的透明导电材料,其导电性能、透光性能和机械性能都优于传统的ITO材料。
常用的ITO/IZO制备方法有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发法、直流磁阻式溅射法、激光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磁控溅射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制备方法。
(三)金属网格薄膜金属网格薄膜是一种新型的透明导电薄膜。
它使用了一种叫做纳米光学的技术,以及金属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制备出高性能的透明导电薄膜。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滚压印刷法、离子注入法、模刻蚀法等。
二、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是透明导电薄膜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透明导电薄膜为液晶显示器提供了能够传输电信号的材料基础。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满足透明度、电学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未来液晶显示器的发展,也将更加关注透明导电薄膜的材料改进和性能提升。
(二)LED照明LED照明是透明导电薄膜的另一大应用领域。
透明导电薄膜可以作为透镜、反射层、散热器等,为LED照明提供基础材料和构造。
《2024年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刻蚀液组成、刻蚀时间、刻蚀温度等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刻蚀后薄膜的光电性能变化。
一、引言ITO透明导电薄膜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可见光透过性,在触摸屏、液晶显示、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为了满足不同器件的特定需求,常需要对ITO薄膜进行精确的图形化加工。
湿法刻蚀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ITO 薄膜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工艺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概述ITO薄膜是一种以氧化铟(In2O3)为主要成分,掺杂锡(Sn)的透明导电材料。
其具有高导电性、高可见光透过率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制造中。
三、湿法刻蚀工艺研究1. 刻蚀液的选择与配制:选择合适的刻蚀液是湿法刻蚀的关键。
常用的刻蚀液包括酸性和碱性溶液。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和组成的刻蚀液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2. 刻蚀参数的研究:实验研究了刻蚀时间、刻蚀温度等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实现对ITO薄膜的精确图形化加工。
3. 刻蚀工艺的优化: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优化了刻蚀工艺流程,提高了刻蚀效率和刻蚀精度。
四、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特性:研究了湿法刻蚀后ITO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变化。
实验发现,合理的湿法刻蚀工艺能保持ITO薄膜的高可见光透过率。
2. 电学特性:通过测量薄膜的电阻率,研究了湿法刻蚀对ITO薄膜电导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湿法刻蚀可以减小ITO薄膜的电阻,提高其导电性能。
3. 表面形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湿法刻蚀后的ITO薄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刻蚀过程中薄膜表面的变化。
五、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工艺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组分、微结构及其光电特性研究
s +o eroih6 s cas d) 3 o erod rs a tn n c c ti n 。1 ir e a ZI+ nna neee n h 4 n na n t m ne , t s n n c c ti cas d e t
i r s , d an t oye vcny 0t t t 仃of snr s adhn n e e i i tgh xgn aac cn ni h c a s n ci e e n e i i ee n t l ca s m e
cm o tna ht lt r ei ft i sa na e yXr o Psi n O e C cP Pre i o dP o er o t s0 h l r i ef m ea l db 一y z y a
Dfatn(R )Tas ii l tnMi s P T M , 一 yPo e co i co X D, nmso e r r i r s nE c o o r o E c c y( )Xr ht l tn a o er
Se r cP X S Ut ie功s l Pcoht e radf r 0 t r e Pco oy(P) l o t ieSe r o m t n o - i P b ts , r l一 b v a tP o e uP n o i tm n Mc s c raa s s w t t e 1st ke t b bi c sl n r et io r t nli h sh t f s1 e h i ye r t s u . rt u u e yso ahi m i P e x t ya l
i i t ht hnanada 30 , n c e a w e n ee t 0 , 仃o ae g r u ryi r s i d a st l C vr eg l t n e e t a n i c a sw h a a i r s ganan t eX Saa s s sht hnana da30 , i n e i ne i i . P n l i h t w e ne e t 0, wt c an lg m ys o a w l C h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详细分析了刻蚀条件对薄膜形貌、电导率和光学性能的影响,为ITO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一、引言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透过性,在液晶显示、触摸屏、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薄膜的形貌和光电特性对其应用性能至关重要。
湿法刻蚀作为一种有效的薄膜加工技术,能够精确控制薄膜的形态和尺寸,对于提升ITO薄膜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其光电特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湿法刻蚀原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不需要的部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刻蚀液,可以控制刻蚀速度和精度,实现对薄膜的精确加工。
2. 刻蚀条件:刻蚀条件包括刻蚀液种类、浓度、温度、时间等。
不同的刻蚀条件对ITO薄膜的形貌、电导率和光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刻蚀条件,以获得理想的薄膜性能。
三、光电特性研究1. 实验方法:采用不同的刻蚀条件,制备不同形貌的ITO薄膜样品,利用光学仪器和电学测量设备对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
2. 实验结果:(1)形貌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不同的刻蚀条件对ITO薄膜的表面形貌具有显著影响。
适当的刻蚀条件可以获得平整、致密的薄膜表面。
(2)电导率分析:通过四探针法测量发现,ITO薄膜的电导率随着刻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适当的刻蚀条件可以显著提高薄膜的电导率。
(3)光学性能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ITO薄膜的光学透过性随着刻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适当的刻蚀条件可以提高薄膜的光学透过性。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对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湿法刻蚀能够精确控制ITO薄膜的形貌和尺寸,对提高薄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透明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智能手机等领域。
目前,ITO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磁控溅射、溶液法等。
其中,物理气相沉积的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溶液法虽然制备工艺简单,但所得薄膜厚度较大、透光性不佳。
因此,如何有效制备高品质、高透明度、导电性能良好的ITO透明导电薄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为其在有机光电器件和新型显示器件等应用领域中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复合溶胶-凝胶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选择ITO前驱体配方及反应条件、研究薄膜的材料结构、表面形貌等性能。
2.对ITO薄膜的结构、透明性、导电性进行表征:采用XRD、SEM、UV-Vis、四探针等测试手段确定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特征、透明度、导电性能等性质参数。
3.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设计模型器件,测试ITO透明导电薄膜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性能表现。
三、研究工作计划1.文献调研(1个月):对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性能表征、应用进行全面了解,明确本研究内容。
2.样品制备与表征(4个月):采用复合溶胶-凝胶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分析薄膜的材料结构、表面形貌、透明性、导电性能指标。
3.光电器件应用研究(2个月):设计模型器件,测试ITO透明导电薄膜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性能表现。
4.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2个月):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制备高品质、高透明度、导电性能良好的ITO透明导电薄膜,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进行应用研究。
预期成果包括:1.建立复合溶胶-凝胶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透明导电ITO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的研究
透明导电ITO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的研究曹延军【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方法以In(NO3)3.4.5H2O和SnCl4.5H2O为前驱物,用提拉法在石英玻璃基体上制备了ITO透明导电薄膜.详细研究了不同掺Sn比例、不同金属离子浓度、不同提拉速度、不同烘烤温度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拉法制备的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由凝胶状态向结晶态逐渐转变,方电阻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导电率随薄膜厚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aperties of I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ere studied. I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were prepared on substrate of quartz glass by withdraw technique using sol-gel method. The effects of every factor on th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es had been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rocess. The withdrawn ITO films crystallized during heat treatment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ITO film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resistivity of the Films came. down with that, the conductivity increased with the withdrawing times.【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ITO薄膜;溶胶-凝胶法;光电特性【作者】曹延军【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34.32氧化铟锡(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晶体薄膜,由于能将其导电性与晶体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透明导电膜,还具有高硬度、耐磨性、耐化学腐蚀特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1],ITO作为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2]。
有机薄膜衬底ITO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
第19卷第10期 半 导 体 学 报 V o l.19,N o.10 1998年10月 CH I N ESE JOU RNAL O F SE M I CONDU CTOR S O ct.,1998 有机薄膜衬底IT O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3赵俊卿 马 瑾 李淑英 马洪磊(山东大学光电所 济南 250100)摘要 我们用反应蒸发法在氧分压2×10-2Pa、衬底温度80~240℃条件下蒸发铟2锡合金,在有机薄膜衬底上制备出ITO膜,并研究了其结构和光电特性随制备衬底温度的变化.制备膜的最佳取向为(111)方向,迁移率为2017~3617c m2・V-1・s-1,载流子浓度为(117~414)×1020c m-3,适当调节制备参数,可得电阻率为6163×10-48・c m、在可见光区透过率达82%的有机薄膜衬底ITO膜.PACC:8115G,7360F,78651 引言锡掺杂的三氧化二铟(ITO)薄膜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子信息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其在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热反射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玻璃为衬底的ITO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对柔性衬底ITO膜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柔性衬底ITO膜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可挠曲、重量轻、耐冲击、易于大面积生产等,而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如同玻璃衬底那样的光电特性,因而应用前景更为广阔.由于有机材料等柔性衬底不耐高温,因此ITO膜必须在低温下制备.目前文献报道的低温制备ITO膜的方法多为磁控溅射法.Ch i ou等[1]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的聚丙稀衬底ITO膜,制备温度小于65℃,平均透过率达83%.M ukherjee等[2]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得到电阻率为618×10-48・c m,透过率(Κ=550nm)为85%的聚丙烯衬底ITO膜.Fan[3]用离子束溅射法在聚酯薄膜上制备的ITO膜,制备温度小于100℃,电阻率Θ~515×10-48・c m,平均透过率大于80%.本文以有机薄膜P I(Po lyi m ide聚酰亚胺)为衬底材料,在80~240℃范围内,用反应蒸发法制备出ITO透明导电膜,并对其结构和光电特性进行了研究. 3本项目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赵俊卿 女,1964年出生,博士生,从事柔性衬底ITO膜的研究马 瑾 男,1960年生出,副教授,从事半导体薄膜的研究马洪磊 男,1939年出生,教授,博导,从事半导体薄膜的研究1997210214收到,1998201216定稿2 实验方法玻璃和P I 衬底ITO 膜用DM 2300型蒸发系统制备.铟(w t .90%)2锡(w t .10%)合金置于电阻加热的石英玻璃舟.为了防止蒸发源污染,用石英管把加热钨丝密封.蒸发源的加热温度约为800℃.基片到蒸发源的距离为25c m .基片用钨丝加热,温度在80~240℃范围内,用铜2康铜热电偶监控.蒸发系统基压为10-3Pa .通过针形阀将氧气通入蒸发系统,蒸发期间氧分压保持在2×10-2Pa .ITO 膜的结构特性用R IG IKU D 2M ax 2ΧA 型X 射线衍射仪测量.薄膜的微观形貌用H ITA CH I S 252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拍片观测.光学透过率和反射率用SH I M AD Z U U V 23000型分光光度计和5DX 型红外光谱仪测量.薄膜厚度用alp ha 2step 250R 型台阶仪,结合卢瑟夫背散射法进行测量.方块电阻用SZ 282型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测量.霍尔迁移率用范德堡方法测量.3 实验结果和讨论3.1 结构特性图1为在不同衬底温度下制备的ITO 膜的X 射线衍射谱.可以看出,P I 衬底ITO 膜具有纯三氧化二铟的立方方铁锰矿结构,最佳取向为(111)方向;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衍射峰图1 玻璃和P I 衬底ITO 膜的X 射线衍射谱a 玻璃T S =80℃;b P I T S =80℃c P I T S =120℃;d P I T S =160℃;e P I T S =220℃.强度变大,半高宽变小,说明晶化程度增加,晶粒增大.平均晶粒度可通过X 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粗略估计[3].P I 衬底ITO 膜的晶粒大小在15~35nm 范围内,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体心立方晶格,有:d hk l =a(h 2+k 2+l 2)1 2其中 (hk l )为晶面指数;d hk l 为晶面间距;a 为晶格常数.计算得P I 衬底ITO 膜的晶格常数为11015nm ,玻璃衬底ITO 膜的晶格常数为11013nm ,二者相差甚微,说明衬底对ITO 膜的晶格常数无明显影响.图2(见图版I )为P I 衬底ITO 膜的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P I 衬底ITO 膜的晶粒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与图1得到的结论一致.图1中曲线a 和b 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玻璃和P I 衬底ITO 膜的X 射线衍射谱.可以看出,a 图的玻璃衬底ITO 膜中存在明显的铟的衍射峰,说明低温样品中有金属相铟生成.另外,从图1中a 、b 和c 均可看出锡氧化物(Sn 3O 4或Sn 2O 3)的衍射峰,说明衬底温度较低(T S ≤120℃)时杂质锡原子不完全以替位方35710期 赵俊卿等: 有机薄膜衬底ITO 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 式存在,有一部分形成了低价锡.在此温度范围内制备的ITO 膜明显发黑,这与金属相和锡氧化物的存在有关.类似的玻璃衬底ITO 膜发黑现象已有报道[4,5],他们认为,发黑可能是由Sn 3O 4相的形成引起的,但未发现锡氧化物存在的证据.3.2 电学特性图3给出了常温下P I 衬底ITO 膜的电阻率Θ、载流子浓度n 和霍尔迁移率Λ随衬底温度T S 的变化.T S =80℃时n 最大,为414×1020c m -3.随着T S 的增大,n 变小,T S =180℃时,图3 ITO 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衬底温度的变化n 达到最小值117×1020c m -3.T S >180℃时,n 随T S 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低温时样品未得到充分氧化,含有一定量的金属成分和低价锡,因而载流子浓度较高;随着T S的升高,氧化程度增大,金属和低价锡含量减少,从而载流子浓度降低;T S >180℃后,样品得到充分氧化,掺杂效应显示出来,从而使载流子浓度升高.迁移率Λ在2017~3617c m 2・V -1・s -1范围内随T S 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衬底温度升高时,晶化程度增加,晶粒增大,使散射减弱.电阻率与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有关,其变化反映了二者对样品导电性能的综合影响.T S =80℃时电阻率最低,为6163×10-48・c m .3.3 光学特性图4是P I 衬底ITO 膜在波长Κ=550nm 处的透过率随T S 的变化.T S ≤120℃透过率较低且随T S 变化不大,这是由于膜中存在锡氧化物和过剩金属原子使膜发黑所致.T S >图4 ITO 膜的透过率(Κ=550nm )随衬底温度的变化120℃后透过率明显增大,此时ITO 膜中的锡氧化物和过剩金属原子逐渐消失,样品呈现出与P I 衬底本身极为相近的颜色.T S =220℃的样品透过率最大,透射谱如图5所示(见图版I ).T S =240℃时透过率变低,可能是由于制备温度较高,P I 衬底受到一定破坏所致.图5为P I 衬底ITO 膜的透过率随波长的变化关系曲线,a 和b 对应的薄膜厚度分别为194nm 和213nm ,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大于82%,最大透过率达8715%(Κ=650nm 处).ITO 膜的透射谱和反射谱如图6所示(见图版I ).同一样品的透射和反射谱线在红外区相交,其交点对应的波长即等离子共振吸收波长ΚP .对T S =180℃、220℃、240℃的三样品(厚度分别为213nm ,194nm ,133nm ),ΚP 分别为5162、4125、3185Λm .由图3,T S >180℃时,载流子浓度随T S 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随着载流子浓度的增大,等离子共振吸收边向短波方向移动.这一现象可用D rude 理论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等离子共振吸收波长可表示为[6]:457 半 导 体 学 报 19卷ΚP =2Πc (Ε∞Ε0m3 ne 2)1 2其中 Ε∞、Ε0分别为高频和真空介电常数;m3为电子有效质量;n 为载流子浓度,c 为光速.可见,ΚP 随n 的增大而减小,与实验结果一致.4 结论P I 衬底ITO 膜具有纯三氧化二铟的立方方铁锰矿结构,晶格常数为11015nm ,最佳取向为(111)方向.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晶化程度增加,晶粒增大.制备膜的迁移率在2017~3617c m 2・V -1・s -1范围内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载流子浓度为(117~414)×1020c m -3.适当调节制备参数,可得电阻率为6163×10-48・c m 、在可见光区透过率达82%的P I 衬底ITO 膜.随着载流子浓度的增加,等离子共振吸收边向短波方向移动.参考文献[1] B i 2Sh i ou Ch i ou and Shu 2T a H sieh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93,229:146~155.[2] M ukherjee ,V acuum ,1989,39(6):537~540.[3] John C .C .Fan ,A pp l .Phys .L ett .,1979,34(8):515~517.[4] 马洪磊、余永舜、马萍,太阳能学报,1985,6:208~212.[5] John C .C .Fan ,et al .,A pp l .Phys .L ett .,1977,31:773~775.[6] K .L .Chop ra et al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83,102:1~46.Structure and Electro -Optica l Propertiesof IT O F il m s on Organ ic Substra tesZhao Junqing ,M a J in ,L i Shuying ,M a Honglei(Institu te of Op toelectronic M a terials and D ev ices ,S hand ong U n iversity ,J inan 250100)R eceived 14O ctober 1997,revised m anuscri p t received 16January 1998Abstract ITO fil m s depo sited on o rgan ic sub strates have been p rep ared by reactive evap 2erati on at oxygen p artial p ressu re of 2×10-2Pa and sub strate tem p eratu res betw een 80℃and 240℃.T he m icro structu re ,electro 2op tical p rop erties of the fil m s and their dep en 2dence on the sub strate tem p eratu r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TO fil m s have a p referred o rien tati on on directi on (111).H all m ob ilities in the range of 2017~3617c m 2・V -1・s -1and carrier concen trati on s betw een 117and 414×1020c m -3are ob 2tained .ITO fil m s w ith resistivity of 6163×10-48・c m and tran s m ittance of 82%in therange of the visib le sp ectrum can be ob tained by adju sting the fab ricating p aram eteres.PACC :8115G ,7360F ,786555710期 赵俊卿等: 有机薄膜衬底ITO 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 。
透明导电ITO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的研究
Re e r h o p ia nd Elc rc lPr pe te f Tr ns r ntCo u tv TO l s s a c n O tc la e t ia o r iso a pa e nd c ie I Fim
t e o t a a d e e tia r p r iso h i s h d b e n e tg t d d rn h r c s .Th t d a T( i sc y t l h p i l n l c rc lp o e t ft e f e a e n iv s ia e u ig t e p o e s c e l e wi r wn I )f m r s a— h l
透明导 电 I TO 薄膜 的制 备 及 光 电特性 的研 究
曹 延 军
( 安职业技术学院, 西 延 安 760 延 陕 1 0 0)
摘
要 : 用 溶 胶 一 胶 方 法 以 I ( 。 。・4 5 和 S C ・5 为 前 驱 物 , 提 拉 法 在 石 英 玻 采 凝 n NO ) .HO n1 HO 用
lz rng he tt e t e nd t r s a l a i oc s ied du i a r a m nta he c y t li ton pr e s,I ( im sde r a e ih t n r as ft m pe a u e a he r — z T )fl c e s d w t hei c e e o e r t r nd t e s si iy o he fl s c m e do n wih t t t on itvt ft im a w t ha , hec duc iiy i r a e ih t ihd a n i e . tvt nc e s d w t he w t r wi g tm s Ke r s: TO i s, S — lm e ho y wo d I fl m olge t d,O p ia nd ee tia o r is tc la l c rc lpr pe te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其光电特性。
通过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详细地介绍了刻蚀工艺的优化以及刻蚀前后薄膜的光电性能变化。
一、引言ITO作为一种重要的透明导电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光电领域。
而薄膜的精确刻蚀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步骤之一。
因此,对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刻蚀原理:湿法刻蚀是利用化学溶液对ITO薄膜进行刻蚀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化学溶液,使ITO薄膜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薄膜的精确刻蚀。
2. 刻蚀工艺:(1)溶液选择:选择合适的刻蚀液是关键。
通常采用含有硝酸、盐酸等成分的混合溶液作为刻蚀液。
(2)温度控制:控制刻蚀液的温度,以获得最佳的刻蚀速率和刻蚀效果。
(3)时间控制:刻蚀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刻蚀的深度和精度,需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刻蚀时间。
三、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性能:ITO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对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可达80%《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二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刻蚀过程中不同参数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刻蚀后薄膜的光电性能测试,为ITO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透过性,在液晶显示、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湿法刻蚀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薄膜加工方法,在ITO薄膜的制备和形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其光电特性,对于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和优化其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2.1 刻蚀原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薄膜上的部分材料去除,以达到改变薄膜形状或尺寸的目的。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_成立顺
积 过 程 中 , Sn 在 ITO 中 主 要 以 SnO 的 形 式 存 在 , 氧 , 膜 中 氧 空 位 含 量 先 增 加 后 减 少 ; SnO 被 氧 化
导致较低的载流子浓度和高的膜电阻。另外 , SnO 自身呈暗褐色, 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较差。热处理对
为 SnO2 并 最 终 达 到 饱 和 , 因 此 膜 中 Sn4+浓 度 先 增 加后基本保持不变。薄膜中氧空位引起的载流子
降低膜电阻, 提高膜的可见光透过率的目的。在还 氧流量比为16 ∶0.5, 退火温度为 427 ℃, 基板与靶
原处理 ITO 薄膜时, In2O3 中部分 O2- 脱离原来的 晶 格, 使部分 In3+变为 In+, 即符合化学计量比的 In2O3 变为 In3+2-xIn+xO3-x。氧缺位引起的缺陷成为 ITO 薄 膜 载流子的另一个来 源[8]。
1.2 透明导电原理
ITO 薄 膜 的 光 学 性 质 及 载 流 子 的 浓 度 可 以 用 Drude 自由电子理论 进 行 定 量 研 究 。ITO 薄 膜 一 般 具 有 大 于 可 见 光 子 能 量( 3.1 eV) 的 光 学 禁 带 宽 度 , 可见光照射不能引起本征激发, 所以它对可见光透 明[6]。ITO 薄 膜 的 光 学 及 电 学 性 能 主 要 决 定 于 薄 膜 的结构及化学配比。In2O3 是直接跃迁宽禁带半导体 材料, 要得到导电且对可见光透明的薄膜则必须使 其半导化。半导化的途径一般有 2 种: ① 使组分
材距离为 15 cm, 退火时间为 1 h, 溅射功率为 300 W, 退火氛围为真空, 沉积温度为 227 ℃。按优化 工艺参数制备出的 ITO 薄膜方阻达到 17 Ω/□, 电 阻率为 1.87×10-4 Ω·cm, 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
有机材料衬底ITO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导电特性研究
第19卷第11期 半 导 体 学 报 V o l.19,N o.11 1998年11月 CH I N ESE JOU RNAL O F SE M I CONDU CTOR S N ov.,1998 有机材料衬底IT O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导电特性研究马 瑾 赵俊卿 李淑英 马洪磊(山东大学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济南 250100)摘要 采用真空反应蒸发技术,蒸发高纯度铟锡合金,在有机薄膜基片上制备出高质量的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薄膜结构及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等电学参数对制备条件的依赖关系.对制备薄膜的导电机制进行了研究.PACC:8511G,7360F,78651 引言锡掺杂的氧化铟(ITO)透明导电膜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子信息材料,优良的光电特性使其在太阳电池、液晶显示器、热反射镜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以玻璃为衬底的ITO透明导电膜已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1~4].近年来,有机薄膜基片ITO透明导电膜以其可扰曲、重量轻、不易碎、易于大面积生产和便于运输等优点而受到重视.目前国际上报道的柔性衬底ITO透明导电膜大都是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5~8].我们采用真空反应蒸发技术,在氧气氛中蒸发高纯度的铟锡合金,在加热的有机薄膜衬底上制备出高质量的ITO透明导电膜,对薄膜的结构和电学特性及导电机制进行了研究.2 实验用钨丝加热的石英玻璃舟蒸发高纯度的铟锡合金(991999%),铟锡(Sn10%w t.)合金的蒸发温度约为800℃,以纯净的氧气作为反应气体,氧分压为2×10-2Pa,系统的基础真空度为10-3Pa.采用有机聚合物薄膜作为衬底基片,蒸发源到基片的距离为25c m.蒸发源的加热功率保持恒定,薄膜生长速率约为5nm m in.衬底温度在80~240℃范围内连续可调.用X光衍射谱研究样品的结构,薄膜的电阻率和H all迁移率是用V ander Pauw法测量的.3 实验结果和讨论图1给出了制备ITO透明导电膜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曲线a,b,c和d对应样品的制马 瑾 男,1960年出生,副教授,从事氧化物半导体的研究马洪磊 男,1939年出生,教授,从事非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的研究1997210216收到,1998202206定稿备温度分别为80、120、160和220℃.可以看到,在有机薄膜基片上制备的ITO 为多晶薄膜,图1 ITO 透明导电膜的X 射线衍射谱曲线a ,b ,c 和d 对应样品的制备温度分别为80、120、160和220℃.具有三氧化二铟的立方铁锰矿结构,薄膜的最佳取向为(111)方向.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衍射峰的强度增加,半高宽减小,这表明薄膜的平均晶粒度随淀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衍射谱可以估算出薄膜的平均晶粒度约为15~35nm [9].低温条件下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的ITO 透明导电薄膜的衍射谱中发现有铟和低价锡的衍射峰存在.这表明,真空反应蒸发铟锡合金,制备ITO 透明导电薄膜存在着一个最低的反应温度.低于此温度,制备的样品氧化不完全,薄膜中有金属相存在,而且杂质原子锡也不能够完全以替位方式存在,膜层明显发黑.薄膜的密度随衬底温度的升高从418gc m 3(80℃)增大到6139g c m 3(220℃),这一结果也表明薄膜的结构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得到改善.ITO 膜的电学特性依赖于衬底温度、铟锡合金比例和氧分压等制备条件.图2为有机基片ITO 透明导电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基片温度变化的实验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载流子浓度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到180℃时达到最小值,为1156×1020c m -3;当衬底温度超过180℃时,薄膜的载流子浓度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载流子迁移率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单调增大.制备薄膜的电阻率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到180℃时达到最大值,为1114图2 ITO 透明导电膜的电阻率Θ、载流子浓度n和迁移率Λ随衬底温度T s 的变化实验曲线×10-38・c m ;当衬底温度超过180℃时,薄膜的电阻率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衬底温度低时,一方面薄膜中含金属铟相,结构不完整,另一方面,锡原子不完全以替位方式存在,样品中含有一部分低价锡,因此薄膜的载流子浓度较高;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氧化程度增大,结构趋于完整,金属和低价锡含量减少,因此载流子浓度减少,电阻率增加;当衬底温度超过180℃时,薄膜的氧化趋于完全,杂质原子锡更多地以替位方式存在,薄膜的结构趋于完整,晶格缺陷减少,电子陷阱减少,掺杂效应起主导作用,因而薄膜的载流子浓度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薄膜的电阻率逐渐降低.由于薄膜的晶粒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并且晶格缺陷随生长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因此载流子迁移率随着衬底温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大.对于简并型半导体材料,其载流子浓度基本不随测量温度变化,因而材料的电学性质主要依赖于迁移率.迁移率的大小由载流子的散射机制所决定.多晶结构的ITO 透明导电薄248 半 导 体 学 报 19卷膜,其散射机制主要有电离杂质散射、中性杂质散射、晶格散射和晶粒间界散射.由于中性杂质的浓度远小于电离杂质,所以中性杂质散射可以忽略不计.相应的迁移率可以表示为1Λ=1ΛI +1ΛL=1Λg (1)式中 ΛI 、ΛL 和Λg 分别为电离杂质散射、晶格散射和晶粒间界散射的迁移率.在简并电子系统中,只有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参与导电.根据Conw ell 2W eisskoft 方程,电离杂质散射的迁移率为[10]ΛI =e m 3Σi (E F )=(2m 3)1 2×Ε1 2E 3 2F Πe 3N i Z 2×1ln (1+ΕE FN 1 3i Z 2e )2(2)式中 Σi (E F )是与费米能级E F 附近散射有关的弛豫时间;Ε为薄膜的介电常数;m 3是电子的有效质量;Z e 是离子电荷;N i 是散射中心的浓度.可以看到ΛI 不显含温度,这表明,对简并型半导体,电离杂质散射迁移率与温度无关.E lich 等[11]、H uang 等[12]用不同的方法同样得出ΛI 与温度无关的结论.A gn iho try 等[13]得出了ΛI ∝T 3 2,这是因为没有考虑材料的简并性的缘故.随着温度的升高,晶格振动散射的作用将逐渐增强.由形变势模型得到的晶格振动散射迁移率为[14]ΛL =e Π2(h 2Π)4C 11(2m 3)5 2∃2c N ×E -1 2kT (3)其中 C 11是弹性模量;∃C 是胁变量;N 是基质原子浓度.考虑到系统的简并性,式中E =E F 为常数,所以ΛL ∝1 T .另外,简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还可以用金属电阻率的实验方程表示[15]Θ(T )=A T 5M (6D ∫(D T 0X 5(e x -1)(1-e x )d x (4)图3 晶界散射迁移率Λg 随温度的变化式中 A 是金属的特性常数;M 是金属原子的质量;(D 是金属的德拜温度.只有在高温下,薄膜中的热晶格振动散射才占主导地位.高温下由(5)式可以得出Θ(T )∝T .对于简并半导体,其载流子浓度几乎不随温度变化,因此同样可以得到ΛL ∝1 T .由晶粒间界散射模型,晶粒间界散射迁移率Λg 如下式[15]Λg =B T -1exp (-e V a kT )(5)式中 V a 是与晶界势垒高度有关的激发能;B为常数.由(5)式得到Λg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16].可以看到,V a 较小时(e V a k <300K ),当T >200K 时不再有热激发;V a 较大时,Λg 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对于具有高载流子浓度和大晶粒的透明导电薄膜,其电子34811期 马 瑾等: 有机材料衬底ITO 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导电特性研究 的平均自由程只有几个纳米[12].因此,当薄膜的晶粒度远远大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时,与其它散射机制相比,晶粒间界散射的贡献要小得多,可以忽略;只有当样品的晶粒较小时,晶粒间界散射才会对迁移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图4和图5给出了有机基片ITO 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测量温度(11~295K )的变化的实验曲线,对应的样品制备温度分别为180℃和100℃.两样品的载流子浓度较高(~1020c m 3)并且均不随温度变化,表现出了简并半导体的特性.从图4可以看到,T s =180℃温度下制备的样品,高温(T >100K )时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迁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低温(T <100K )下的电阻率和迁移率都不随温度而变化.因为高温下制备样品的晶粒较大,晶粒间界散射的贡献较小,可以忽略;低温情况下电离杂质散射占主导地位,迁移率不随温度变化,因此电阻率不随温度变化;高温情况下热晶格振动散射占主导地位,迁移率Λ∝1 T ,即温度升高时迁移率减小,所以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大.这一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符合.H uang 等[12]在玻璃衬底ITO 薄膜的测量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从图5可以看到,低温情况下,薄膜的电阻率、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均不随温度而变化,表明电离杂质散射是主要的散射机制;高温情况下,电阻率和迁移率表现出与图4相反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在低衬底温度下制备的薄膜晶粒较小,晶粒间界散射不能忽略,晶粒间界散射Λg 如式(5)所示是热激活的,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4 ITO 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测量温度的变化样品制备温度为100℃.图5 ITO 膜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随测量温度的变化样品制备温度为180℃4 结论采用真空反应蒸发技术,在有机薄膜基片上制备出ITO 透明导电薄膜.该薄膜为简并的半导体多晶膜,具有纯三氧化二铟的立方铁锰矿结构,薄膜的最佳取向为(111)方向,平均晶粒度约为15~35nm .制备温度对薄膜的结构和电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薄膜的平均晶粒度和密度随淀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迁移率随淀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制备温度较高的448 半 导 体 学 报 19卷下电离杂质散射占主导地位,Λ和Θ不随温度变化.制备温度较低的ITO 薄膜晶粒较小,晶粒间界散射不能忽略,低温情况下电离杂质散射占主导地位,Λ和Θ不随温度变化;高温时晶粒间界散射是主要的散射机制,迁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参考文献[1] H .U .H aberm eier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81,80:157.[2] M .M izuhash i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81,70:91.[3] K .L .Chop ra ,S .M aj o r ,D .K .Pandya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82,102:1.[4] A .J .Steck l ,G .M ohamm ed ,J .A pp l .Phys .,1980,51:3890.[5] J .C .C .Fan ,A pp l .Phys .L ett .,1975,34:515.[6] B .S .Ch i ou ,S .T .H sieh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93,229:146.[7] S .Yam amo to ,T .Yam anaka ,Z .U eda ,J .V ac .Sci .T echno l .A ,1987,5:1952.[8] A .M ansingh ,C .V .R .V asant Kum ar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88,167:L 11.[9] A .T iburci o 2silver ,J .C .Jonbert ,M .L abeau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91,197:19.[10] P .S .K ireev ,Sem iconducto r Phys .,T ranslated from the R ussi on by M ark Samokhvalov ,M ir Publishers ,1978,397.[11] J .J .Ph E lich ,E .C .Bo slooper ,H .H aitjem a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89,177:17.[12] K .F.H uang,T.M.U en,T h in So lid F il m s,1987,148:7.[13] S .A.A gniho try,K .K .Saini,J.Phys .D:A pp l .Phys .,1985,18:2087.[14] P.S .K ireev,Sem iconducto r Phys .,T ranslated from the R ussi on by M ark Samokhvalov,M ir Publishers,1978:442.[15] J .B runeaux ,H .Cachet ,M .F rom ent et al .,T h in So lid F il m s ,1991,197:129.[16] D .H .Zhang ,H .L .M a ,A pp l .Phys .A ,1996,62:487.Structura l and 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IT O F il m sD eposited on Organ ic Substra teM a J in ,Zhao Junqing ,L i Shuying ,M a Honglei(Institu te of Op toelectronic M aterials and D ev ices ,S hand ong U n iversity ,J inan 250100)R eceived 16O ctober 1997,revised m anuscri p t received 6February 1998Abstract ITO fil m s have been p rep ared on po lyester sub strate by reactive evapo rati on m ethod at low sub strate tem p eratu re .Structu ral and conductive p rop erties of the depo si 2ti on fil m 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H igh quality fil m s w ith resistivity as low as 7×10-48・c m have been ob tained .A system atically theo retical analysis on scattering m echan is m s of charge carrier in the ITO fil m s has been given .PACC :8511G ,7360F ,786554811期 马 瑾等: 有机材料衬底ITO 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和导电特性研究 。
《2024年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光电特性。
通过分析刻蚀液组成、刻蚀条件对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其光透射和电导率的改变,揭示了刻蚀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机制。
一、引言ITO作为一种重要的透明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电显示、触摸屏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近年来,ITO的加工技术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湿法刻蚀技术因其对薄膜表面形貌的精确控制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湿法刻蚀技术,探讨其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刻蚀液的选择与组成刻蚀液的选择对于ITO薄膜的刻蚀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刻蚀液体系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包括刻蚀速率、表面形貌等。
实验结果表明,某特定刻蚀液体系因其良好的溶解能力和对ITO的选择性而表现出最佳效果。
2. 刻蚀条件的影响刻蚀条件如温度、时间、浓度等对ITO薄膜的刻蚀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可以实现对ITO薄膜表面形貌的精确控制。
本文详细探讨了这些变量对刻蚀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刻蚀条件。
三、光电特性的研究1. 光透射性能通过测量不同刻蚀条件下ITO薄膜的光透射率,发现随着刻蚀程度的增加,薄膜的光透射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刻蚀过程中,薄膜表面的粗糙度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杂质对光散射的影响。
2. 电导性能电导率是衡量ITO薄膜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测量不同刻蚀条件下ITO薄膜的电导率,发现随着刻蚀程度的增加,电导率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刻蚀过程中,薄膜表面的导电网络逐渐形成并达到最佳状态,但过度刻蚀会破坏这一网络结构。
四、结论本文通过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光电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 适当的刻蚀液和刻蚀条件可以实现对ITO薄膜表面形貌的精确控制。
2. 湿法刻蚀过程中,ITO薄膜的光透射率和电导率随刻蚀程度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分析,探讨了刻蚀液组成、刻蚀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刻蚀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刻蚀后薄膜的光电性能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湿法刻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ITO薄膜的光电性能,为ITO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一、引言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透过性,在触摸屏、液晶显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ITO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刻蚀以实现特定的形状和尺寸。
湿法刻蚀作为一种常用的刻蚀方法,其技术参数对ITO薄膜的光电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刻蚀液的选择与组成湿法刻蚀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刻蚀液。
刻蚀液的组成通常包括酸、碱、盐等成分,这些成分的配比直接影响到刻蚀的速度和效果。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不同配比的刻蚀液进行对比实验,以找到最佳的刻蚀液配方。
2. 刻蚀过程及影响因素湿法刻蚀过程中,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都是影响刻蚀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这些参数,观察了ITO 薄膜的刻蚀过程,并分析了各因素对刻蚀效果的影响。
三、光电特性的研究1. 光学透过性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刻蚀后ITO薄膜的光学透过性,我们发现适当的湿法刻蚀可以显著提高ITO薄膜的光学透过率。
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薄膜的透过率先增加后降低,存在一个最佳的刻蚀时间点。
2. 电学导电性电学导电性是ITO薄膜的重要性能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湿法刻蚀后,ITO薄膜的电导率得到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刻蚀过程中去除了薄膜表面的杂质和缺陷,使得薄膜的导电性能得到改善。
四、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湿法刻蚀可以显著提高ITO薄膜的光学透过率和电导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显示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材料。
其具有高透明度、低电阻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因此在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目前,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化学沉积法等。
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ITO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金属铟和锡置于高温环境中,使其蒸发并与氧气反应生成ITO薄膜。
该方法制备的ITO薄膜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的光学透明性,但需要高温环境,且设备复杂,工艺较为复杂。
溅射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ITO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反应室中施加高电压,使金属铟和锡通过溅射的方式沉积在基底上,并与氧气反应生成ITO薄膜。
该方法制备的ITO薄膜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较好的光学透明性,且工艺相对简单,适用于大面积的制备。
化学沉积法是一种低温制备ITO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金属铟和锡的化合物溶液沉积在基底上,并经过热处理使其转化为ITO薄膜。
该方法制备的ITO薄膜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较好的光学透明性,且适用于各种基底材料,具有较大的潜力。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新的制备ITO薄膜的方法正在研究中,如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和磁控溅射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和适用于大面积制备等优点,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ITO透明导电薄膜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制备条件、添加掺杂剂和优化薄膜结构等方法,提高了ITO薄膜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致力于开发替代ITO薄膜的材料,如氧化锌、氮化铟锌和导电高分子等,以解决ITO薄膜在柔性器件中的应用问题。
总之,ITO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024年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分析了刻蚀液浓度、刻蚀时间等因素对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引言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在触摸屏、液晶显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ITO薄膜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对其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湿法刻蚀作为一种有效的薄膜加工技术,能够实现对ITO薄膜的精确刻蚀。
因此,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刻蚀原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主要利用刻蚀液与薄膜表面的化学反应,实现对薄膜的精确刻蚀。
刻蚀液一般采用含有硝酸、盐酸等强酸的混合溶液,这些溶液能够与ITO薄膜表面的锡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刻蚀效果。
2. 实验过程(1)实验材料:ITO导电玻璃、刻蚀液、清洗液等。
(2)实验步骤:首先,将ITO导电玻璃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然后,将清洗后的玻璃浸入刻蚀液中,进行刻蚀;最后,将刻蚀后的玻璃进行清洗和干燥。
3. 影响因素分析实验中,我们发现刻蚀液浓度、刻蚀时间等因素对ITO薄膜的刻蚀效果有显著影响。
适当增加刻蚀液浓度和延长刻蚀时间,能够提高刻蚀速度和刻蚀精度;但过高的浓度和过长的刻蚀时间会导致薄膜过度刻蚀,影响其光电性能。
三、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性能: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过性,其透过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通过光谱仪对不同条件下的ITO薄膜进行了透光性测试,分析了刻蚀条件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2. 电学性能: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电阻率随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通过四探针法对不同条件下的ITO薄膜进行了电导率测试,分析了刻蚀条件对电学性能的影响。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光电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实验分析,探讨了湿法刻蚀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文旨在为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光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一、引言ITO透明导电薄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光学透明性及化学稳定性,在触摸屏、液晶显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ITO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其尺寸、形状以及电学性能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
其中,湿法刻蚀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ITO 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进行详细研究。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刻蚀原理ITO薄膜的湿法刻蚀主要是利用化学溶液与ITO薄膜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薄膜的选择性去除。
刻蚀液中通常含有对ITO具有选择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如酸性溶液中的硝酸或醋酸等。
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内,这些化学物质与ITO发生反应,使得薄膜被逐渐腐蚀,从而达到刻蚀的目的。
2. 刻蚀工艺参数湿法刻蚀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刻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刻蚀液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提高刻蚀液浓度、温度以及延长刻蚀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ITO薄膜的刻蚀速率和精度。
然而,过高的工艺参数可能导致薄膜过度腐蚀,影响其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三、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性能ITO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学透明性,其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达到80%《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二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透明导电材料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ITO(氧化铟锡)薄膜以其出色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进展。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研究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研究摘要:以氯化铟和氯化锡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ITO薄膜。
研究了掺锡浓度、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等工艺条件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制备的ITO薄膜的方阻为300Ω/□,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80%,电阻率为4×10-3Ω·cm,其光电特性已达到了TN-LCD透明电极的要求。
关键词:ITO薄膜;溶胶-凝胶法;方阻;透光率;液晶显示器1 引言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主要包括In、Zn、Sb和Cd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特性。
透明导电薄膜以掺锡氧化铟(IndiumTinOxide,ITO)为代表,广泛地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特殊功能窗口涂层及其他光电器件领域。
平板显示器市场广阔,被认为具有比半导体产业更高的增长率,特别是液晶显示器(L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无辐射、无闪烁、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各类监视器、数字彩电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全球显示器市场来看,LCD产值远高于其他显示器。
透明导电薄膜是简单液晶显示器的三大主要材料之一,随着LCD产业的发展,市场对ITO透明导电膜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大。
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多样,研究较多的制备方法为磁控溅射法,另外还有真空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
其中,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温度低,易实现制备多组元且掺杂均匀的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多以铟、锡的有机醇盐为前驱物。
以铟、锡的无机盐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TO薄膜,比以有机醇盐为前驱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成本低,该方法制备ITO薄膜具有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本文以氯化铟和氯化锡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探索以铟、锡的无机盐为前驱物制备ITO薄膜的方法。
2 实验2.1 溶液的配制按一定比例称取适量前驱物(InCl3·4H2O和SnCl4·5H2O)溶于乙醇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取R(水与钢锡盐的摩尔比)为25,经过搅拌配成均相溶液,将均相溶液在20℃下静置48h后形成透明溶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研究
摘要:以氯化铟和氯化锡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ITO薄膜。
研究了掺锡浓度、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等工艺条件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制备的ITO薄膜的方阻为300Ω/□,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80%,电阻率为4×10-3Ω·cm,其光电特性已达到了TN-LCD透明电极的要求。
关键词:ITO薄膜;溶胶-凝胶法;方阻;透光率;液晶显示器
1 引言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主要包括In、Zn、Sb和Cd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特性。
透明导电薄膜以掺锡氧化铟(IndiumTinOxide,ITO)为代表,广泛地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特殊功能窗口涂层及其他光电器件领域。
平板显示器市场广阔,被认为具有比半导体产业更高的增长率,特别是液晶显示器(LCD)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无辐射、无闪烁、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各类监视器、数字彩电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全球显示器市场来看,LCD产值远高于其他显示器。
透明导电薄膜是简单液晶显示器的三大主要材料之一,随着LCD产业的发展,市场对ITO透明导电膜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大。
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多样,研究较多的制备方法为磁控溅射法,另外还有真空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
其中,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温度低,易实现制备多组元且掺杂均匀的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多以铟、锡的有机醇盐为前驱物。
以铟、锡的无机盐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ITO薄膜,比以有机醇盐为前驱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成本低,该方法制备ITO薄膜具有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本文以氯化铟和氯化锡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探索以铟、锡的无机盐为前驱物制备ITO薄膜的方法。
2 实验
2.1 溶液的配制
按一定比例称取适量前驱物(InCl3·4H2O和SnCl4·5H2O)溶于乙醇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取R(水与钢锡盐的摩尔比)为25,经过搅拌配成均相溶液,将均相溶液在20℃下静置48h后形成透明溶胶。
2.2 ITO薄膜的制备
将载玻片分别用洗洁精溶液、稀盐酸溶液进行超声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多次超声清洗,干燥后备用。
制膜时采用甩膜法,甩膜速率为1500r/min,甩膜时间20~30s,甩膜后的载玻片置于管式炉内进行热处理,在玻璃基体上获得ITO薄膜。
由于经一遍甩膜、热处理所制备的ITO薄膜厚度较薄,电子在界面上发生漫反射对薄膜导电能力影响较大,采用在一块玻璃基板上多次甩膜、热处理的方法制备ITO薄膜。
实验中采用在一块玻璃基板上经过
6遍甩膜和热处理的方法制备ITO薄膜。
2.3 ITO薄膜的分析
ITO薄膜的方阻由四探针法测量,透光率由平面光栅单色仪通过测量载玻片制膜前后的透光率的比值求得,ITO薄膜厚度由质量法求得。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掺杂浓度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将掺锡浓度不同的溶胶在玻璃基板上分别甩膜,然后将甩膜后的基板在450℃热处理15min,制备掺锡浓度不同的ITO薄膜。
图1为掺杂浓度对ITO薄膜方阻的影响关系曲线。
掺锡浓度较小和较大时ITO薄膜方阻均较大,掺锡浓度在20%附近ITO薄膜方阻最小。
这是由于通过锡离子掺杂,一方面会形成电子施主,另一方面又会引起晶格畸变,产生陷阱能级,形成电子复合中心。
锡离子掺杂较少,电子浓度小,方阻较大;锡离子掺杂过度,陷阱态密度大,使电子复合增多,方阻较大;适度的锡离子掺杂提供了更多的电子,提高ITO薄膜的电导率,方阻较小。
此实验结论与范志新等人得出的有关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的最佳掺杂量的理论结果ω(Sn)=15.79%基本吻合。
图2为掺杂浓度对ITO薄膜透光率(λ=550nm)的影响关系曲线。
ITO薄膜透光率随着锡掺杂
浓度增加,逐渐增大,ITO薄膜中锡离子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ITO薄膜的透光率。
3.2 热处理温度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将掺锡浓度为20%(质量分数)的溶胶在玻璃基板上甩膜,然后将甩膜后的基板分别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下热处理15min,制备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的ITO薄膜。
图3为热处理温度对ITO薄膜的方阻影响关系曲线。
热处理温度较低时ITO薄膜方阻较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ITO薄膜的方阻直线下降,热处理温度达到450℃时ITO薄膜方阻降为最低,热处理温度高于450℃后ITO薄膜方阻由减小转为增加。
热处理温度较低时,ITO薄膜晶粒较小,方阻较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ITO薄膜晶粒增大,有利于方阻的下降;当热处理温度接近500℃附近时晶格畸变严重,抵消了晶粒增大有利于方阻下降的影响,导致热处理温度超过450℃后,ITO薄膜方阻转为增加。
图4为热处理温度对ITO薄膜透光率(λ=550nm)的影响关系曲线。
热处理温度对透光率的影响在热处理温度为475℃之前并不大,当热处理温度高于475℃之后透光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增高迅速下
降。
3.3 热处理时间对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将掺锡浓度为20%(质量分数)的溶胶在玻璃基板上甩膜,然后在热处理温度为450℃条件下,分别对甩膜后的基板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制备不同热处理时间条件下的ITO薄膜。
图5为热处理时间对ITO薄膜方阻的影响关系曲线。
热处理时间较短时ITO薄膜方阻较大,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ITO薄膜方阻迅速减小,当热处理时间超过15min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ITO薄膜方阻缓慢上升。
热处理时间较短时,ITO薄膜晶粒较小,方阻较大;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ITO薄膜晶粒变大,方阻迅速下降;当热处理时间超过15min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ITO薄膜晶粒尺寸变化不大,方阻变化不大。
图6为热处理时间对ITO薄膜透光率(λ=550nm)的影响关系曲线。
热处理时间较短时ITO薄膜透光率较高,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ITO薄膜透光率随之减小,当热处理时间超过15min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ITO薄膜的透光率下降缓慢,热处理时间超过30min后ITO薄膜的透光
率基本不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变化。
小结
影响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工艺条件主要有掺锡浓度、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在掺锡浓度为20%(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为450℃,热处理时间为15min条件下制备的ITO薄膜的光电特性较好。
采用上述工艺制备的ITO薄膜的方阻约为300Ω/□,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80%,膜厚约为130nm,电阻率约为4×10-3Ω·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