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之3:中学生情绪发展
最新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精品课件
第二节 认知发展(fāzhǎn)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rèn zhī)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
(rèn zhī)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七页,共75页。
(一)感知(gǎnzhī)运动阶段(0-2岁)
依靠直接的感知(gǎnzhī)和具体的动作认识世界。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
第十七页,共75页。
第三节 人格(réngé)的发展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源于拉丁语persona,意
指古希腊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所戴的面具。 有关人格的定义多达几十种。一般认为,人格是个人独特而
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与性格以及自我(zìwǒ)调控系统(自我
5
青少年期 (12-18岁)
形成自我同一性, 克服角色混乱
6
成年早期 (18-25岁)
获得亲密感,避免 孤立感
7
成年中期 (25-50岁)
8
老年期 (50 岁以后 )
获得繁衍感,避免 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 失望 感
希望,对人信赖,有安全感 自我控制,意志力,行动有信心 有目标,能独立进取 能力,具有求学、做人、待人的基本 能力 诚实,自我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
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yuēshù),能针对问题提 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 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第十一页,共75页。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fāzhǎn)理 论
(一)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 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前者受生物成熟制约, 后者的发展则受文化-历史的制约。认为,人 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 的中介(zhōngji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中学生发展心理
人格的发展理论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的发展 理论
A-B型人格理论
https://
0 • A型人格:性情急躁,
1
缺乏耐性。成就欲高。
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
性差,属不安定型人
格
0 • B型人格:性格不温
2
不火,举止文档,对
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
强。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 针对认知风格差异的教育
性格:在后天形成,具有社会评价 意义
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格弗 壹 发洛
展伊 理德 论的
人
特卡 肆 质特
理尔 论的
人 格
格埃 贰 发里
展克 理森 论的
人
论
伍
型 人 格 理
A-B
格奥 叁 特尔
质波 理特 论的
人
人格的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埃里克森 的人格发 展理论
学龄期 主要矛盾: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年期 主要矛盾:角色同一性对角色的混乱
人格的发展理 论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A 共同特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B 个人特质
爆发性和冲动性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外露性和内隐性 心境化和持久性 逆反性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 发展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及良好 情绪的培养
常见的情绪问题 良好情的培养
常见的情绪问题
焦虑 恐惧 抑郁 愤怒 孤独
中学生发展心理1(情绪)
社会舆论支持
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宣传心 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对中
学生情绪问题的关注度。
社区活动支持
社区可以组织各类有益身心的活 动,为中学生提供放松心情、缓
解压力的机会。
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问题的
应对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愉快、兴奋等积极情绪能够促 进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 发挥,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知识。
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中学生注意 力的集中,提高课堂听讲和记 忆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促进人际关系
中学生通过表达和分享积极情绪, 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促进班级团结和凝聚力。
积极情绪的传递和感染力能够增 强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积极情绪有助于中学生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增强与老师之间的 互动和交流,促进教育教学的效
果。
促进心理健康
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中学生缓解压 力和焦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
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自我 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增
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积极情绪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幸福 感和生活满意度,增强对生活的 热爱和追求,促进个人成长和发
积极应对
中学生应学会积极应对问题,采取 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寻求帮助
在情绪调节遇到困难时,中学生可 以寻求家长、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 师的帮助。
PART 05
中学生情绪的积极作用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情绪能够激发中学生的学 习动力,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 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发展四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之后)
第一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 主体与客体的分化 • 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
(一)性格 3、良好性格的培养措施: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
(二)气质 1、定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 理特征。 2、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相互渗透,彼此制约 (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3)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心理
五、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一)情绪情感更加丰富 (二)情绪的强烈性 (三)情绪不够稳定 (四)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 (五)情绪两极性明显。 (六)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 (七)逆反性
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心理
六、中学生情绪问题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常常由于对某事物的过分担心和忧虑而导致。 表现:烦躁、压抑、苦闷,而且行为活动中会显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坐立不 安、失眠或恐惧等。 原因:一般为学习、考试、疾病、人际交往受挫及父母婚姻变异等。 应对:可以采用暗示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另外,教师和家长 不可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焦虑。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发展心理-第二节:中学生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与意志的发展•一、情绪•二、情感•三、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四、意志一、情绪(一)情绪的概念1.情绪的概念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情绪的特点(1)主观性;(2)社会性;(3)两极性了解单选一、情绪(一)情绪的概念1.心境(心情)弥散性、长期性2.激情爆发性、短暂性3.应激高度紧张3.情绪的分类【单选】一、情绪(二)情绪的理论【单选】詹姆斯—兰格理论A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CB坎农—巴德学说刺激→生理反应→情绪刺激→脑→情绪刺激→评定→情绪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D生理唤醒+认知性唤醒+环境因素(核心)B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刺激→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情绪练一练1.(2021 下)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中国乒乓球队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获胜时,欣喜若狂。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2.(2018 下)高中生曲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
曲鸣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练一练3.(2018 下)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
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
A. 两极性B. 适应性C. 复合性D. 社会性4.(2018 上)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环境B. 生理C. 刺激D. 认知一、情绪(三)中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重点:单选、材料】中学生情绪的特点•(1)体验迅速、强烈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时间延长)情绪调节的方法•(1)敏锐的观察情绪•(2)平和的接纳情绪•(3)正确的调整情绪•(4)有效的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练一练1.(2022 上)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地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第二章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一、情绪情感的概述★★(一)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形式,而情感则更多的跟社会需要相联系(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绪更多具有情境性、表浅性积暂时性;情感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4)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2、联系:(1)情绪情感是由生理唤起、主观体验和外显行为三部分组成的(2)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3、两极化情绪和情感的两极化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情绪和情感(1)在动力性方面,两极为“愉快—不愉快”(2)在紧张度方面,两极为“紧张—轻松”(3)在激动水平方面,两极为“激动—平静”(4)在强度方面,两极为“强—弱”两极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每一方面的两极也不是绝对不可相互转化的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从生物进化角度,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1)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并且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四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2)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2、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3、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三、情感情绪的功能(一)信号功能: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二)调节功能: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谢谢!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 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
自我监控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生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 儿童一周岁末,开 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生理自我 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 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威特金 场独立性:知觉方面,依据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
和干扰; 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 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性:知觉方面,依据外部参照; 认知方面,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 很快检验假设,报出答案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美国的吉尔福特 辐合型认知方式: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 正确的答案。
(二) 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03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学习压力与应对
学习压力
随着学业任务的加重,中学生的 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可能影响其 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
应对方法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时间 管理能力,学会放松和缓解压力 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人际关系与应对
人际关系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人际关系变得复 杂,容易出现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 间的矛盾和冲突。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和家长应该关注学
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提供学生安 全感,增强其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社区、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学生提供必要 的支持。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影响。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 心理健康发展,而消极的社会文化氛围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项目式教学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 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评价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 策略。
自尊心
中学生的自尊心逐渐增强,他们开 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并希望 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02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和谐、温暖、支持的家庭氛围能够提 供孩子安全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相反,紧张、冷漠或冲突的家庭氛围可能会给孩子 带来压力和困扰。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
(二)关键期(敏感期)
1. 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 “印 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 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 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守恒”
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 属性不变。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那就是让尚未达到物 质守恒的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 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被试的儿童试管里的牛奶 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你们猜他们的答案是 什么?
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 他们回答两排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儿童一般都能回 答正确。但是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 改变其外观形态,然后再让儿童回答两排糖果是否一样 多。皮亚杰发现,小于7岁的儿童往往回答错误。而年 龄大一些的儿童却能坚定的认为两排糖果一样多。
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 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 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 两个维度
▪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0-2岁 1-3岁 4-5岁 0-4岁 5岁左右 10岁以前 5岁以前 10岁以前
中学生发展心理情绪
中学生发展心理情绪中学生的发展心理情绪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着身心发育快速、学业压力大、自我认知不断成熟等众多挑战,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情绪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理解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生理因素。
在青春期,中学生的身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荷尔蒙的分泌增加,使得他们的情绪更为波动。
这时期的中学生常常面临情绪的失控和焦虑等问题。
其次是学业压力。
中学生正处于学业重要阶段,他们需要面对学习负担的增加、升学压力等挑战,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再有是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庭关系、社交问题、社会风气等都可能对中学生的心理情绪造成影响,特别是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中学生健康发展心理情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认知和面对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搭建心理咨询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加强家校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应当密切合作,关注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最后是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多参与体育运动、社团活动等,可以有助于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情绪发展关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应当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情绪,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从时间跨度上讲,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变化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简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在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技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发展通常最迟3.具有不平衡性如婴儿期与青春期发展较快,成人期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个体心理发展根据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这些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 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其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在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并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辈间的交往和认同增加,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二)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
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学生情绪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研究指出,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自我意识增强。
中学生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因此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情绪状况,把自己的情绪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去关注、发展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其次,中学生的情绪发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他们不仅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而且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情绪的出现及其影响的原因,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社会环境。
第三,中学生情绪发展具有社会化的特点,学生能够接受社会需要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把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融为一体,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最后,中学生情绪发展在后期会有更多的发展。
- 1 -。
中学生发展心理复习要点
• 2、人格的特征:
– (1)独特性: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 (2)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
体; – (4)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 3、人格结构
– (1)气质与性格
• A、气质: – 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 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稳定性
情绪不稳定、无耐心
情绪稳定、有耐心
E
好强性
温顺、随和
支配、好斗、有己见
F
兴奋性
严肃、谨慎、安静
轻松、热情、活泼、幽
G
有恒性
权宜、敷衍、轻视规则 有恒、负责默、遵守规则
H
敢为性
畏怯退缩
冒险敢为
I
敏感性
粗心、迟钝
细心、敏感
L
怀疑性
信任、接纳
怀疑、警觉
M
幻想性
实际、合乎常规
幻想、不实际
N
世故性
直率、天真
• 5、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 的关系
– 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 观点:
• 情绪的发生与变化涉及三个因素:刺激情境、生理变 化、情绪经验
• 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 情绪产生的机制。
三、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 1、忧郁:
– 表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闷闷 不乐、思维迟缓;
•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 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 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中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中学生体验心理变化同一巨大的,他们正处在一个最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阶段。
中学生的
情绪发展特点受到自身天性,家庭关系,学业压力,同伴关系,激情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
首先,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特点受到自身天性的影响,天性决定了有些人比较容易兴奋,有
些人会变得更安静。
有一种情感反映我们的天性——外向或内向,决定了一个人是爱主动
拒绝或爱逃避社交。
内向的孩子容易孤独,外向的孩子容易情绪过激。
其次,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情绪有极大的影响,家庭是培养孩子个性和情感健康发展的重
要场所,家庭成员以恭敬、尊重、爱、互相理解的心态相处,与他们重新建立起家庭的安
全感,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
再次,学业压力也是影响孩子情绪的原因之一,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负了许多沉重的责任,为符合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要求不断提高分数。
过多的学业压力将会导致较多的焦虑,影响良好的情绪发展。
此外,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孩子在与他人一起度过一些时间后,
感受到他人的同情、友情或亲情以及帮助他逃离学习压力的温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
的情绪发展。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对对激情的把握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
孩子的激情可能会
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支持,但过多而不受控制的激情会带出极端情绪,从而阻碍孩子把情绪发展归于平稳均衡。
总之,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特点受到天性,家庭关系,学业压力,同伴关系,激情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发展平衡健康的情绪,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而多元的共同努力或将为孩子的健康情绪发展奠定基础。
心理学知识指导: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知识指导: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比小学生有更大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易走向极端。
4、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考&试大$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因此情绪发展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探讨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通常表现为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绪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 情绪的波动性。
中学生的情绪常常有着剧烈的波动,会因各种原因产生错误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 情绪的多样性。
中学生的情绪种类较为丰富,通常包括兴奋、恐惧、压抑、焦虑、沮丧、愉快等,这些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
3. 情绪的不稳定性。
中学时期的学生情绪经常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波动幅度大,难以预测,因此维持稳定情绪对他们非常重要。
4. 情绪的个体差异。
中学生的情绪表达十分个体化,他们的性格、性别、家庭环境等均会影响情绪的表达方式和程度。
三、中学生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
中学生的家庭环境是影响情绪发展最基本的因素。
家庭和谐、亲密、支持和关爱能够促进中学生情绪的稳定和健康,而冷漠、紧张和亲身暴力等有害家庭环境则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影响。
2. 同伴关系。
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支持和合作能够培养中学生许多有益的情绪技能,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增加自信等。
3. 学业压力。
中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特别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等重要考试时,常常会产生诸如担心和紧张等负面情绪。
四、中学生情绪发展的处理技能1. 了解自己的情绪。
中学生应该学习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攻击或伤人,更不应遇事不决或用错误的方法处理情绪。
2. 在社会情境下适应。
中学生应该学习适应现实的社会情境,降低自己由于情绪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 运用情绪调节技巧。
中学生应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适当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总之,中学生情绪发展不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未来的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中学生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情绪问题,健康成长。
第三章: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七)常见的情绪问题
1.忧郁 2.恐惧 3.孤独 4.愤怒
七、情绪的功能及健康情绪
(一)情绪的功能 动机功能、信号功能、调节 功能
(二)情绪与心身健康 积极的情 绪与情感 长期存在 消极的情 绪与情感 长期存在
有利于身心健 康
引发的生理变化不能复 原,导致健康受损伤。 损伤的程度因人而异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强度方面—强弱之分 紧张度方面—紧张、轻松之分 性质方面—愉快、不愉快之分
复杂度方面—简单、复杂
作用方面—积极、消极
影响力方面—增力(增强)、减力(瓦解)
情感的主要种类
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 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个体对社会环境的 情感:爱国主义等;对周围人与集体的情感:友谊 感、同情心等;对自己和自己行为的情感:良心、 羞耻心、荣誉心、自尊心等 美感: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
腺体分泌活 动的变化
大怒时,去甲肾上腺 素分泌增加,引起血 糖、血压升高和肌肉 紧张度的增加。由于 焦虑,抑郁消化腺活 动则会下降。
(六)情绪的主要理论(7个) 詹姆斯 -兰格 理论
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个体对身体反应的知 觉就是情绪。“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 打人,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无助于情绪的发生,情绪的 产生由大脑皮质解除丘脑抑制的功能,即激发情绪的袭 击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及机体其他 部分。送到大脑皮质的信息产生情绪,送到内脏和骨骼 肌的信息刺激激活生理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阿诺德-拉扎鲁斯的理论(情绪的认知评价 理论)
观点: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 环境事件和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2)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 自身的关系
5、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的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
(一)正确认识情绪 (二)合理表达情绪 (三)调节不良情绪 1、注意转移法 2பைடு நூலகம்情绪宣泄法: 3、理智克制法: (四)培养良好的的情绪习惯
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掌握、运用)
(一)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情绪的波动性和固执性共存 3、外显性和内隐性并存 4、内心表现的两极性 5、人际关系的两极性 6、容易移情
(二)表现出消极的心境 1、烦恼突然增多 2、孤独 3、压抑
三、促进中学生情绪的发展(掌 握、运用)
第2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之3: 中学生情绪发展
一、情绪概述
一、情绪概述 (一)定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 应的行为反应。 主观体验 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
(二)种类 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2、按情绪状态(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 心境 激情 应激
(三)情绪理论(理解) 1、詹姆斯—兰格理论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 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即情绪体验 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2、坎农-巴德理论(丘脑情绪理论) 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 输送到大脑皮质及身体其他部分。输送到大脑 皮质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输送到内脏的信息 激活生理反应。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同时发生。
3、沙赫特的双因素理论(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 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 知性的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