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城市化PPT
合集下载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北海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钦州
防城 港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①运输量大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_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
A 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 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 香港 、广州、
深圳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 规划 与管理。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
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
所示: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
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
进工业化。
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城市化模式 珠江三角洲 模式 城市化的 具体过程 在外资的推动下工业化与 城市化不断发展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 苏南模式 工业化 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 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第三 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② 劳动力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港澳 ,靠近东南亚。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居 民的生活需求和便利性。
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
城市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 扩大,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
社会因素
人口迁移、教育水平、医疗保 障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政策因素
政府对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土 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都会对城
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条件 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03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聚集 ,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产业集 聚和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 染物增加,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质 量下降。
资源消耗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加导致对水、 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增加,加剧了资源 紧张。
生态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 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治理投入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提高, 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渐增 加。
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典例剖析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 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 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区位优势:临海 (地处沿海);邻近港澳 台;优惠的政策,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 外投资,引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城市作用: 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 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01:夯实两大基础点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 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珠江三角洲 两广 B___丘陵 A_____平原 北 东 C___江 D___江 西 E_____江 珠海 G_____城市 深圳 I_____城市 广州 F_____城市 澳门 H_____城市 香港 J_____城市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2、珠三角工业化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3、珠三角城市化问题 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公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路延伸方向排开 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耕地资源日趋紧张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 ③珠江水质恶化 珠江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火电厂排放烟尘、二氧化硫 不少城市面临“垃圾围城” 问题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3、20世纪90年以后珠三角工业化第二阶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①工业实力大大增强,②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①政策优势已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 丧失③地价也上涨④市场规模较小 4、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推动作用 (1)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2)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3)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 对较低。
思考: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对珠三角推进工业 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 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 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 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 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 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 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 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中国第一侨乡—江门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2、区位条件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 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 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两个著名的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
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土地、 水源、原料、能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 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农业基础、工业基础 、社会协作条件、个人偏好、环境因素等)方面 进行分析。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 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 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 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思考: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珠三角经 济发展有何影响?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 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而珠三角人口、城 市密集,廉价劳动力丰富,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 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房地产 成本不断上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为降低 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产 业转移,具有充足,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 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 的地。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区域工业化与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相互促进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 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背景) 位于我国 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 南部沿海 3.良好的 澳贸易渠道,出口商品,参与国际 区位条件 毗邻港澳 分工 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 引资,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必须进 行产业 升级 产业升 级机遇
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 2.工业化加快 镇,城镇数量猛增 高,成为我国城市分 了城市化进程 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对外 1.问题产 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 生的原因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问题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
3.调整和 治理措施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第一阶段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1979-1990年)工业化进程 吸引的外资额增长较慢 较慢的原因 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相对 较低,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2)第二阶段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1990年以后) 高新技术产 劳动力成本优势逐 业成为主导 渐丧失 产业的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蓬勃发展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区域工业化与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相互促进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 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背景) 位于我国 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 南部沿海 3.良好的 澳贸易渠道,出口商品,参与国际 区位条件 毗邻港澳 分工 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 引资,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必须进 行产业 升级 产业升 级机遇
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 2.工业化加快 镇,城镇数量猛增 高,成为我国城市分 了城市化进程 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对外 1.问题产 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 生的原因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问题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
3.调整和 治理措施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第一阶段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1979-1990年)工业化进程 吸引的外资额增长较慢 较慢的原因 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相对 较低,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2)第二阶段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1990年以后) 高新技术产 劳动力成本优势逐 业成为主导 渐丧失 产业的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蓬勃发展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PPT演示文稿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学目的: 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 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 其中的关键因素。 3.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 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知识结构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 1990年以后)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 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 原材料工业 汽车、造船 装备制造业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模膨胀 结构不合理
分工?规划? 管理?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 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 耕地 噪声
加强规划与管理
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 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 理,外来人口的管理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工业化进程
问题和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和管理
思考问题: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 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学目的: 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 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 其中的关键因素。 3.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 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知识结构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 1990年以后)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 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 原材料工业 汽车、造船 装备制造业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城市规模膨胀 结构不合理
分工?规划? 管理?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 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 耕地 噪声
加强规划与管理
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 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 理,外来人口的管理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工业化进程
问题和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和管理
思考问题: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 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
肇庆 惠州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海
基础知识回顾
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温州模式
• 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模 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 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 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 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有远离经济中心, 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 •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 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 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 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 特点.
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的开 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 工业为主的城市. •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 \哈尔滨等. • 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 主的辽阳等. • 城市化水平为46.55%(全国为26.08%)
•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 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 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 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 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 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 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 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 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 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 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 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海
基础知识回顾
1、城市化定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温州模式
• 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模 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 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 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 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有远离经济中心, 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 •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 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 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 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 特点.
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的开 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 工业为主的城市. •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吉林 \哈尔滨等. • 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 主的辽阳等. • 城市化水平为46.55%(全国为26.08%)
• 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 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 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 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 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 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 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 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 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 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 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 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工业化与城市化
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 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提高。
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弊病
P76页
五、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1、时间: 19世纪末
1、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2、表现: 3、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4、生活娱乐方面
3、原因:
4、作用:
一、工业化:
①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主要地位,农业 所占的比重则不断下降。
1、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②在人口结构中,工人的数量逐渐超过农民。 ③工业城市不断兴起。如:英国的曼彻斯特; 美国的纽约。 第一产业:农业、手工业。
2、三大产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银行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 务业。
二、什么叫做城市化 三、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好处
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弊病
P76页
五、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1、时间: 19世纪末
1、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2、表现: 3、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4、生活娱乐方面
3、原因:
4、作用:
一、工业化:
①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主要地位,农业 所占的比重则不断下降。
1、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②在人口结构中,工人的数量逐渐超过农民。 ③工业城市不断兴起。如:英国的曼彻斯特; 美国的纽约。 第一产业:农业、手工业。
2、三大产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银行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 务业。
二、什么叫做城市化 三、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好处
《城市化》人教版PPT精品课件
❖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 帝的新 衣”闹 剧。这 些批评 牵强附 会、肆 意升华 ,外延 无限扩 张,乃 至另起 炉灶, 使批评 成为原 创式的 畅想, 早已失 去了与 原作品 的联系 。
❖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
7.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 学批评 的职业 公信力 需要树 立,批 评家需 要贡献 学术良 知。果 真如此 ,对诗 歌和读 者,都 将是福 音。
❖
8.中国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承传 自我, 吸收各 地音乐 ,器乐 发达, 演奏形 式丰富 。金、 石、土 、革、 丝、木 、匏、 竹,皆 可作乐 器。乐 曲类型 已有祭 神乐、 宴乐、 军乐、 节庆乐 等区别 。玄宗 时已有 超百人 的大型 交响乐 团,其 演员按 艺术水 平分为 “坐部 伎”与 “立部 伎”。
AA..国家模中式部1 崛起的需B.要模式B.2 地理区位相同 CC..当模地式基3础设施完善D.模D式.寻4 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广州亚运会以一滴水引发的开幕式,“我们就是以水为主题,从 一滴水开始到漫天大水,然后结合远航的大船展现广州作为海上 丝绸之路重要城市的特点。”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图37—4), 回答8~9题。
8.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连线
9是正AC.ABCD确......全矿下京沪珠辽的国产列津宁 江 中(是最资与唐杭 三 南C大源珠工工 角 重()的丰江业业 洲 工C侨富三基基 轻 业乡角)地地工基之洲—业地—一地——基—区甲乙—地城三甲三—BD市角三角—..国临群洲角乙洲际江发洲三国面育角内海不洲经的相济地关背理的景位因置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共39张PPT)(优质版)
内因
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有着共同文化背景和亲密血缘 关系,利于招商引资(广交会)
20世纪80年代前 与全国其他地区 后都有的条件 共同拥有的条件
A、C
A、区位 C、侨乡
D
B、对外开放政策 D、国际经济环境
“活动”2 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
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 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 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 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 的关键性因素。
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1.产业结构调整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加强规划与管理
P78活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长三角发展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河流
2.市场腹地 3.基础雄厚 4.交通条件
活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 模结构完整,形成了多中 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 系。以上海为中心,以南 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 兼顾、辐射其他城市,是 单核模型。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思考 ?
1. 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 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工业化
带来了
城市化
促进
发展中国家
优惠 条件
少数有条件区域
带动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二珠、三案角例的:范以围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主要表现在: (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 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2)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 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对外开放政策
3.结合下面的资料,就地理条件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明代,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 •清代后期,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珠三角地区的人们很早就有下“南洋”的传 统,外向型经济意识强。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 锁。 •从20世纪80年代起,珠江三角洲逐步实行改 革开放。
对策3——加强规划与管理
原因: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 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 内容: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 工的合法权益
和第三产业。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问题1 (经济)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 珠 三 角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 队伍处于劣势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追求降低成本 →扩大市场规模 外资企业 由珠三角 迁往长三 角及国内 其他地区 支撑珠 三角地 区产业 升级动 力减弱
外商投资区 位改变
2、国内政策因素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 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第一步是创办经济特区 1980 第二步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84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 第四步是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 90年代以后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 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 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 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 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生 活环境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 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从经济发展环 境来讲,珠三角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开放政策明确之 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 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 快速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讨论: 分析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 工业发展的特征。
第二阶段
全国最大的电子
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产业基地
珠 江 _政__策__优__势_已不明显
发展 高新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三
1角
9洲
9地
0区
年
以
抓机 住遇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提__高_
劳__动__力__成_ 本__低_的优
•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 推动 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 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 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 配套和补缺起步, 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 升级和优化。
温州模式
• 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 农 民办企业, 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 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 国的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质性缺水:即水质受到污染,以致水 不能使用,或使水生物死亡;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 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对策3: 加强规划与管 理
珠江三角洲共有26个县市, 2200多万人口。但30多万以上的大 中城市只有6座(不包括香港在内), 也只占珠江三角洲城市 数的不到25%。与此相反, 2~10万人口却从原来的5座增加到 24座, 建制镇达到432个。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A、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珠江三角洲 地区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第二阶段
全国最大的电子
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产业基地
珠 江 _政__策__优__势_已不明显
发展 高新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技术产业
三
1角
9洲
9地
0区
年
以
抓机 住遇
经济发展 带动工资 水平_提__高_
劳__动__力__成_ 本__低_的优
•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 推动 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 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 “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 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 配套和补缺起步, 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 升级和优化。
温州模式
• 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 农 民办企业, 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 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 国的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质性缺水:即水质受到污染,以致水 不能使用,或使水生物死亡;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 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对策3: 加强规划与管 理
珠江三角洲共有26个县市, 2200多万人口。但30多万以上的大 中城市只有6座(不包括香港在内), 也只占珠江三角洲城市 数的不到25%。与此相反, 2~10万人口却从原来的5座增加到 24座, 建制镇达到432个。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A、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珠江三角洲 地区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工业化与城市化
经济增长
工业化通过提高生产效率 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了 经济增长,从而推动了城 市化进程。
人口聚集
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 聚集于城市,寻求更好的 就业和生活机会,进一步 推动了城市化。
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完善,如交通 、能源、通信等,为城市 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 验,同时也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阶 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和 政策措施。同时,发展中国家还需要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城市 的承载能力和居住环境,推动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05
工业化与城市化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
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问题
农村工业化与就地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往往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就地城市化,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 地转移。
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 。
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往往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引导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发展。同时,市场力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市场扩大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聚集和消费 需求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市场空间。
劳动力供给
城市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满足了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
。
技术创新
城市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聚集地,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智力
支持。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
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高中地理_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精美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3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推进 2、城市化
城市化标志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人口增多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城镇数 量猛增,乡村、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城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力 成本低优势丧 失
优势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政策和侨乡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较慢
工业实力较强 高新技术产业 较快
影响增长速度的原 投资规模小劳动密 投资规模扩大 因 集型产业附加值低 高新技术产业 附加值高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第一阶段(起步)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1979 年 至 1990 年 劳动力 丰富 __________ 政策、侨 引进 ____、技 建立 生活消费品 ______ 资金 加工厂 乡 ___优势 术、_____ 设备 改革开放 初期 外商投资 规模___ 小 吸引外资额 增长_____ 较慢
国际经济环境
与全国其它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上题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 对外开放的政策 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 是什么?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
外向型是它的主要特点
举例: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 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工业化与城市化PPT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绿色发展
中国政府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新型城镇化
中国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城市群和中小城市的发展, 提高城市化质量。
工业化与城市化
目 录
• 工业化概述 • 城市化概述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工业化概述
工业化的定义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生 产方式、生产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
城市规划问题
城市无序扩张
城市不断扩大,但缺乏科学规划, 导致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足等 问题。
城市更新滞后
老城区和旧工业区改造困难,城市 更新进程缓慢,影响城市形象和发 展。
城市管理不善
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城市管 理效率低下,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人口导致资源紧张、环境压力 增大。
城市化优化资源配置
城市具有更高的信息传播效率和更完善的资源配置机制,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取资源、信息和人才,提升企业的竞 争力和创新能力。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需协调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过度城市化或工 业化不足的现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整理,决不让自己浪费时间
敬请各位 多提宝贵意见
小组合作结合图文 资料对灵台县工业 化的条件进行评价
1、判断题: (1)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2)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与城市化 2、选择题: (1)若希望上海著名药企落户灵台,政府应该首先做的是( ) A.大力改善交通运输 B.出台切实的优惠政策 C.根治灵台的大气污染 D.加大灵台的宣传力度 (2)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 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 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 显优势是( ) A.产业基础 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 C.著名的侨乡 D.腹地范围
城市化。
工业化。
4. 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
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 优惠政策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有利条件
1.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国内背景: 国家的 对外开放 2. 良好的
区位优势条件 。
政策。
(1)地理位置优越: 我国东南沿海,面向太平
洋、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2) 有利条件:政策优惠; 劳动力充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通便利;地价低;
著名侨乡
---- 相信用我们集体的力量,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探究一:为什么区域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区域 的城市化?为什么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反 过来又会促进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探究二:为什么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会 给珠三角的工业化带来契机?结合图4.18分 析说明发达国家有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的?
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一座座春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郭灵筠 2016年5月25日 学习目标:能够阅读图文资料对区域工业化 的条件进行评价分析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主要动力 。
2. 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 3.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 促进
小组合作要求: 1、组内讨论个人解决不了的上述问题。 2、推举一名成员在笔记本上汇总本组讨论问题的答案 3、选择小组代言人,声音洪亮 思路清晰的回答。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 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 途径是优惠政策。 4. 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