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感受的主观随意性

合集下载

文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叙事文学的审美理想形态是 [ ]

A.典型

B.特征

C.风格

D.性格

2.中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是 [ ]

A.兴会

B.趣味

C.性情

D.意境

3.网络文学的传播是通过“( )”这种“软载体”在网络中实现的。 [ ]

A.电脑

B.网络

C.比特

D.语言

4.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与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二者在审

美形态上的区别是 [ ]

A.前者突出个性刻画,后者突出共性特征

B.前者体现为类型性格,后者表现为个性典型

C.前者是一个符号式人物,后者是对生活的“镜子”式模仿

D.前者是某种观念的图解,后者是生活的复制

5.( )是戏剧的基本特质,没有它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与其它叙事类文学的区别。 [ ]

A.蒙太奇

B.比兴

C.戏剧冲突

D.人物

6.黑格尔按照他自己的审美理想,把风格分为 [ ]

A.崇高、平庸、低下

B.刚柔、虚实、奇正

C.简约、繁丰、疏放

D.严峻、理想、愉快

7.“风格”一词最初所属的学科是 [ ]

A.法学

B.神学

C.哲学

D.修辞学

8.文学理论归属于 [ ]

A.文艺学

B.文学史

C.文学批评

D.文学创作

9.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在结构上包括四个异质独立而相互依赖的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 ]

A.意义单元

B.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

C.多重图式化

D.再现客体

10.文学现象层的呈现方式具有 [ ]

A.自指性

B.表现性

C.主动性

D.间接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的( )等各方面。 [ ]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

一、期刊论文

1.《红楼梦》的佛道主题与酒文化的深层关系

2.《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从大团圆结局到“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识

3.《红楼梦》对水、石意象的拓展

4.《红楼梦》研究的主题学视角

从比较文学主题学角度分析阐释《红楼梦》的主题,即通过对《红楼梦》题材的提炼、形象的总括之后得出高度浓缩与升华的思想结晶,则是一个‚失乐园‛的永恒主题。

5.《红楼梦》——作为“寓言”文本的解读

《红楼梦》表面上讲述的是‚石头‛下凡经历19 个春秋的红尘生涯最后回归为‚石头‛的神奇故事, 而其充满哲学智慧的深层寓意则是表达作者深重的人世沧桑,并由此指向人类的生命悲剧, 因此《红楼梦》既是表现作者独特的人世沧桑的人生寓言, 也是表现人类共通的生命悲剧的文化寓言。

6.《红楼梦》“真”、“假”命意的探析

对《红楼梦》中的甄家与贾家的关系、风月宝鉴的哲理意蕴以及‚真假‛对联的形而上思索做一番梳理,意图从这些故事情节中来阐述《红楼梦》中‚真‛与‚假‛的具体命意,对于《红楼梦》来讲,‚真‛和‚假‛不仅仅是文学创作中的虚实问题,透过对相关思想领域的梳理,我们分明看到这一对传统的思想概念在文本中有着别样的传达思路,即对于悲剧精神和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

7.《红楼梦》中的绘画

8.以“通灵宝玉”看《红楼梦》玉文化

9.《红楼梦》与清代服饰文化

10.在天人合一之境中敞开——《红楼梦》的诗意叙事开场艺术

11.《红楼梦》中礼貌现象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人物对话极为丰富,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且极富艺术魅力,每句话都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以Brown &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和顾曰国教授的礼貌准则为理论基础,对从《红楼梦》中所选取的两段文字中的礼貌现象进行分析解读,观察不同社会身份之间礼貌是如何在交际中达成的,并且分析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礼貌方式。

在艺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艺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3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审美能力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研究目的
探讨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影响
01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艺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发展
的促进效பைடு நூலகம்。
提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02
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察数据,总结出在艺术教育中发
展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已有研究的不足
虽然已有一些关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但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实践方式
研究意义
1 2
丰富幼儿教育理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幼儿教育理 论
指导教育实践
本研究可以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对幼儿个体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本研究对于促进幼儿个体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具有 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入多种研究方法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建议未来研究引入 多种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实验法等。
对实践操作的指导
建议未来研究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在艺术教育中更有效地发展幼儿 审美能力,为实践操作提供更多具体的指导。

美育名词解释

美育名词解释

美育名词解释

美育,即美感教育,在于培养人对于美的情感,丰富人的感性认识,培养人们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刻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热爱生活与热爱人民的感情,进而促进其创造才能和审美鉴赏力的发展。

美育是什么?美育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初级为愉快地、能动地感受美、理解美,发展人的审美直觉;高级为理性地、批判地掌握美,发展人的审美理性。中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美育,注意把道德与美育结合起来。古代的美育,一般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和书法四个方面。这些教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温柔敦厚”,形成优良的品质。美育有哪些内容呢? 1、实用主义教育论:以大众审美需要和自身经验来学习艺术的创作方法,这是美育产生的基础。

2、知识论:以自然科学和实用技能为核心的教育,是美育产生的条件。

3、实用主义的创作观:追求自然的风格,反对矫揉造作,强调表现真实感情,这是美育的方法。

4、文学:指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的语言艺术。它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具体描写、形象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唤醒人们的美感。因此,文学就成了培养高尚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文学教育,同时,又十分重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总之,审美教育既包含了艺术教育,也包含了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出现了专门制造商品的工厂和商店,出现了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专

业职工。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这为美育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如果你想使你的产品对人发生效用,你就必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可见,审美能力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美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选择审美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遵循人的感知规律和接受心理特点; 3、培养审美的感情和理智。以上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但又互相区别。 1、价值论:以美感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艺术的方法。这种看法忽略了客观对象,把艺术的评价建立在美感之上,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探究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意性音乐思维的途径

探究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意性音乐思维的途径

探究教学中激活学生创意性音乐思维的途径摘要:经过归纳和梳理凸显激活学生创意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确立了创意这种主动变异在激活学生思维上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素养,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建构学生终身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创意性;音乐思维

本文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总结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激活学生创意性音乐思维的方法,下面就激活学生创意性音乐思维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音乐“习惯与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激活学生创意性思维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音乐的表现要素,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问题,让学生自觉结合自己的时代以及生活来感受音乐,多角度地欣赏音乐、体验情感、表达感受。这样做,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音乐视野,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动机和表现的欲望,从而持久地热爱音乐。

1.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从音乐学习习惯入手,不同的学科,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习惯,

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要求学生聆听音乐时要做到静、想、思、做等;听音乐做律动时要求学生动作、表情、形象、生动等;随着音乐歌舞表演时要求学生做到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倾听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文明、认真、分析、补充;举手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文明、流利;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谦虚、上进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

音乐表演艺术形态基本特征分析

音乐表演艺术形态基本特征分析

音乐表演艺术形态基本特征分析

[摘要]音乐的音响创造和它的传播与欣赏,是要借助于演奏与演唱

等表演来进行的,音乐音响存在的本身就奠定了这一艺术形态必须进行表

演的性质。不通过表演,音乐的音响不仅不能体现,而且欣赏也无从聆听。作为具有时间性特点的听觉艺术,表演就成了这一艺术形态的传播与欣赏

的关键。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形态;特征

在音乐本体的表演形态中,具有两大范畴:器乐与声乐。音乐本体的

范畴,是指在有组织的乐音音响的创造中,不参与其他艺术形态。这样,

由乐器来进行表演的为器乐;由人声来进行表演的为声乐。我们把用乐器

来演奏的器乐,称为纯音乐表演;把用人声来演唱的音乐,称为人声带有

语言的表演。由于音乐渗入了语言的因素,它就有了作为音响创造的乐音

与语音的融合,也就形成了综合音响创造的性能。在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里,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是人类社会艺术实践的伟大创造。

一、音乐表演形象展示的有声性与无形性

音乐表演以音响创造诉诸人的听觉,这种有声性音响的音质必须确定

为乐音范畴,有规则的音响频率与振幅等就构成了乐音音响的基本成分,

因此,声乐是以乐音的艺术性创造去进行形象展示的。声乐主要是听觉的

形象,它是通过音乐家(包括作曲家、演奏家、演唱家)对音响的感知与思

维活动所创造出来的音响,是根据音响的“乐音”属性所构成的音响运动

艺术。这种音响运动艺术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复调及至配器、曲式等音乐创作法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发

挥它作为有声音响的艺术审美作用。[1]同时,音乐表演的有声性音响

第十五章 艺术风格

第十五章 艺术风格

第十五章艺术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第一节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并非每个艺术家都能具有,它的形成,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风格类别的理解可以有多种,比如作品的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的风格、艺术家的风格等等。其中,最受重视的是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的风格。通过对艺术风格的研究,可以识别和把握不同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艺术的差异,从而有助于认识艺术的规律,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

艺术风格是由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所制约的,它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显示出来,并贯穿于艺术家较长时间的创作过程之中,是其经常显现的、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

艺术家的风格是艺术家本人精神风貌、思想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法国18世纪评论家布封曾在他的《论风格》一文中提到“风格即人”的著名论点,马克思对此十分赞赏,并阐述过类似的见解。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艺术风格不是别的,正是创作主体思想、审美意识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家本人的印记和标志。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人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只有那些有着较高的才智、有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并孜孜不倦、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一味陈陈相因、缺乏独创性、且才智平平的艺术家,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1.画家对色彩有浓厚的兴趣,音乐家对现实中的音响非常敏感,雕塑家对非常敏感。

A.用料和工具

B.体积和空间

C.色彩和线条

D.形象和造型

2.中国古老建筑紫禁城午门之前的太庙和社稷坛,显示

了。

A.族权对皇权和神权的倚赖

B.神权对皇权和族权的庇

C.皇权和族权对神权的拱卫

D.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

3.“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是传统文人的常用花鸟画题材,而的画作已不限于此,他是将生活现实中的普通物象,特别是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

A.齐白石

B.徐悲鸿

C.潘天寿

D.吴昌硕

4.我国著名的瓷都是。

A.江苏宜兴

B.广东石湾

C.山东淄博

D.江西景德镇

5.刚柔、急缓、轻重、提按等是指书法艺术中的。

A.用墨

B.用笔

C.结构

D.章法

6.《雀之灵》与《残春》同属于。

A.独舞

B.双人舞

C.群舞

D.三人舞

7.在诸多艺术种类中,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

的区别。

A.舞与诗、乐

B.乐与舞、画

C.雕塑与诗、乐

D.舞与诗、画

8.“咬字就如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是对自己“依字行腔”的形象说明。

A.梅兰芳

B.程砚秋

C.荀慧生

D.尚小云

9.在摄影作品中,为表现愉悦的、活跃的审美感受,多用

结构表现。

A.对称

B.水平线

C.曲线

D.斜线

10.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

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

A.服装道具艺术

B.舞台的布景艺术

C.音乐伴奏艺术

D.演员的表演艺术

11.一部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

什么叫做审美特性的概念

什么叫做审美特性的概念

什么叫做审美特性的概念

审美特性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判断的能力和倾向。它涉及到个体对于艺术、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主观感受以及对于这些感受所做出的评价和选择。审美特性是人类的共同属性,但也因为每个人的背景、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审美特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受到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也涉及到美学、艺术、设计等学科的范畴。

审美特性的基本特征是主观性。每个个体对于美的感受和判断都是主观的,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同样的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和反应。这一主观性也体现在审美特性的多样性上,不同人群对于美的理解和喜好存在差异。

审美特性还具有情感性。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往往伴随着情感的表达和体验。美让人们感到愉悦、赞赏、感动等积极情绪,同时也可以引起悲伤、愁绪等负面情绪。审美特性的情感性使得美具有与个体的内在情感和情绪相互作用的能力,这也是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可以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原因。

审美特性还具有认知性。尽管审美感受是主观的,但它并不完全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影响。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感知和评价美的过程中会依靠记忆、知觉、注意等认知过程。个体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往往是基于个体的认知模式和框架,这些模式和框架是受到个体的文化、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审美特性的形成除了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有关之外,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会塑造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追求的美与西方文化中的美可能存在差异。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影响到审美教育和审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美学 审美活动2

美学  审美活动2

形成集体审美意识 松、竹、兰、梅
没有两张完全相 同的树叶
自然审美---人与自然的契合
中国:“雪后寻梅,霜前访菊”, “与竹同清,与燕同语,与桃李同笑”。
西方:“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 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黑格尔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一表现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自然事物反映 生活意识
艺术审美
生活审美
自然审美
生活审美、艺术审美和自然审美 的特点
(一)生活审美的特点
生活审美,是审美主体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人物、 事件、社会现象以及某些相关自然事物所进行的 审美活动。
生活审美的特点主要是现实 性和反思性。
生活审美的现实性,就是说这种审美是同社会 生活的现实发展与主体自身的实际经历密切相关 的,因而也就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各个发展环节与阶段进程(从外界现象到心理世 界)等等相关,也与生活主体的现实需要、利害 关系及生活理想愿望等等相关。
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页、25页、126页、28页)
歌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艺术应是“显出特 征的整体”,“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 话。”(《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7页) 同时他也强调人的整体性,“艺术作品必须向人 的这个整体说话”,以人的整体感应艺术整体, 这就构成了艺术审美的整体性。

艺术欣赏试题

艺术欣赏试题

1。 6。 B 7.B 8.D 9.B

《艺术欣赏》摹拟试题

艺术欣赏摹拟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艺术欣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2.鲁迅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 3.绘画区别于雕塑、建筑等其它造型艺术的特征是其实体的平面性. 4.如果说19世纪作品类于无标题音乐,给人以轻松、诗意的愉悦,那么19世纪俄国印象派列宾及一大批描写现实的画家的作品,则以主题深刻、文学性强取胜。

5.雕塑艺术最主要的语言是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及其空间变化.

6.北魏云岗石窟第8窟的高浮雕“鸠摩罗天”体现了印度艺术和中国艺术的融会。

7.《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他参加展览会得到的印象写成的一部独特的钢琴套曲。

8.德国作曲家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精华之大成,被尊为“一代乐圣”. 9.舞剧的结构一般分为“线型结构”与“块状结构"两大类别。10.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

11.静物摄影可分为观赏性的、寓意性的和情节性的三类。12.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色幻觉.

13.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

14.蒙太奇决定着一部影片内容的取舍、结构和节奏的安排,对于观众来说,

它就是电影讲故事的一种方式。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每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名言表明,美学知识的(C )是相对的。

A.共同性 B.完整性C.特殊性 D.排他性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2)

美学学科的基本情况

1.美学研究的对象

观点一:美(毫无意义)

观点二: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黑格尔(排除了艺术之外的美)

观点三:审美心理-—鲍姆加登:人的感觉领域;经验主义:审美经验;心理学美、精神学分析:主观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之外的现象,美学是否应该视而不见?)【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只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点四:将美与哲学等同起来,讨论抽象意义上的美的价值——尼采:人类通过艺术来理解世界与生存;海德格尔:艺术中包含人类生存的价值(具体的美呢?)

目前美学的研究对象:(1)现实中的艺术审美活动;(2)美和艺术现象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内涵;理解分析人类的审美活动的意义,进而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体系。也需要结合社会科学有关人的知识。

美学研究的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3)逻辑分析与个体经验相结合。

美学的学科性质: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的人文学科;同时也需要吸收社会学科的相关基础。

3.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来研究现实与艺术中的美的现象的人文学科,探讨这些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存在和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美学——人的现象和问题

4.美学的理论体系:没有公认统一的美学体系(个么那你讲个屁啊)

5.美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的-—概念推理型

典型代表:古希腊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先找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关于美的基础概念,然后进行推导.

论接受美学对批评和指导景观美学评价的运用《现代园艺》2024,47(17)

论接受美学对批评和指导景观美学评价的运用《现代园艺》2024,47(17)

论接受美学对批评和指导景观美学评价的运用

现代园艺. 2024 ,47 (17)

曹杨牧语

(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贵州贵阳,5500251)

摘要:目前量化景观美学评价(以下简称“景观评价”)具有许多的突出问题长期未得到指出,接受美学方法论能对其进行有效批判与修正。首先,“景观”的含义应强调主体日常的审美经验,而不应局限于园林、公园、广场这类人为设计的景园;其次,景观评价常存在根本立场问题:生物还原论和形式主义,其脱离文本、脱离内容,是一种目的论。接受美学审美过程观和发生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意义的重要性,能为景观评价找准立场;再次,景观评价缺乏把握客体的统一标准,测试者常主观赋予评价项目,接受美学文本论为此提出了把握景观文本的参考系;最后,接受美学效果论补充了景观评价所缺乏的对主体审美情感及其性质的把握,用精神道德的尺度把握住了审美情感。

关键词:景观美学;接受美学;SBE模式;SD法

作者简介:曹杨牧语(1993.06-),男,汉,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美学。

1理论的引入与问题的提出

景观定义远不止园林这类小型的人工环境,它应当还包含匿名且自然而然存在着的社会和自然的对象,如一个场景、一座城市、一条交通路线、一个现象……拉尔夫(Edward C. Relph)在地方与景观的辩证中指出这种对环境的审美是一种主体经验行为:“无论地方是在直接和明显的意义上被理解和经验为景观,其视觉特征提供着人类活动的集中的实体证据,还是在一个更加精细的意义上,被理解和经验为人类价值和意图的反映,外观总是所有地方的一个重要特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意味着景观是被人类审美观照的环境。那么,康斯坦茨学派接受美学(以下简称康派)对景观美学的价值就得以显露。因为,康派从文本到审美对象的两段论正好符合环境到景观的变化过程。景观审美和阅读一样是身处时间轴中的。但伊瑟尔有时强调开放性,把文本仅看成通往想象的通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时却又反对“作者之死”“白日梦”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读者还须根据文化情境和文本的限制将模糊的意义具体化。这一矛盾恰好说明了景观的特点——匿名性、开放性与公共性、交流性同在。不过,康派最终用交流说避开了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辩稿——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

辩稿——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

正方:马来亚大学美是客观存在

反方:西安交通大学美是主观感受

主席:张泽群

时间:1999年8月28日19:00

张泽群: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各位收看'99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是A组的决赛.几天来各路辩手充分展现了他们的风采,使我们大开了眼界,同时也使我们各位对什么是出色的辩论,什么是优秀的辩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际对于这个问题,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就有明确的论断,他说:好的辩论应该是“精装以利之;端严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彼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心欢、芬芳以颂之”.那么好,今天也不妨让我们借此标准,来评判出本届辩论会的冠军和最佳辩手.现在我把今天参加决赛的双方辩手介绍给大家,他们是——正方:马来亚大学.一辩:陈瑞华,法学院三年级学生.欢迎你.

陈瑞华:大家好!在'99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的今天,我有幸在台上和大家见面,我非常紧张.但我现在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好好地享受这世纪末的辩论盛会.谢谢大家!(掌声)

张泽群:二辩:郑玉珮,工商会计学院二年级学生.欢迎你.

郑玉珮:大家好!很高兴又有再一次机会坐在这里参与这次的辩论赛,心情还是跟前两场一样那么的紧张,但是,我希望能够做到最好.谢谢!(掌声)

张泽群:三辩:何晓薇,文学院三年级学生.欢迎你.

何晓薇:很荣幸有这样的机缘进入'99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决赛,感谢所有给予我这样,这样的一个机会的人,谢谢你们!(掌声)

张泽群:自由人:胡渐彪,文学院二年级学生.欢迎你.

胡渐彪:谢谢!大家好!能来到决赛,吾心足矣.这一场没有什么苛求,只希望能够好好享受这一场比赛,也希望在场的各位能够看得痛快,听得开心.谢谢!(掌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学与主观审美

----审美感受的主观随意性

内容提要:

(1)文化(culture)与美(beauty)

(2)中国古典文化发展中的审美注意力(the attention of beauty appreciation)转移(3)文学审美的主观动力机制(the mechanism of subjective motive force)

(4)主观价值(value)取向与文学审美

参考文献:

(1)《时尚美学》刘清平著(2)《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张娅娅著(3)《美学》朱立元主编(4)《美学教程》张玉能主编

(5)《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李天道主编(6)《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王晓华著(7)《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丁来先著(8)《美学》邢建昌姜文振主编

(9)《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10)《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著(1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12)《历代文学作品》朱东润主编(13)《文学的艺术作品》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文:

我国古典文化渊源而流长,从三皇五帝时“精卫填海”式的神话传说的扑朔迷离,到先秦诸圣的《诗经》,《楚辞》的琅琅上口,到《上林赋》般汉赋的铺叙华美,到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慷慨任气”、“五言腾涌”,到南北朝时期骈文巨著华丽恢弘,到唐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浪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心,到宋词的风花雪月、优哉游哉而又胸怀天下、志在千里,到元曲”断肠人在天涯“的缠绵绮丽,最后到明清小说的匪夷传奇、缠绵悱恻,千年的文化传承,文人骚客代代相传的文采。

文化的美传承了五千年,美的文化也流淌了数十个世纪。

这一段记忆对于我们而言,也许并不仅仅只是欣赏那么简单,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除了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条明线(thread of bright)外,还有一条暗线(thread of dark)那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审美感受注意力的转移,也正是是这种审美主观注意力的转移间接造就了一代代的璀璨斐然的文化的传承与更替。

因为对于自然的敬畏,人们倾向于赞美自然的强大,所以三皇五帝时代神话(mythology)传说成了人们寄托审美情趣最佳的方式。

因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人们倾向于描绘生活的淡然,所以人们把生活的美好向往寄托于先秦诸子的四言诗章。

因为对于天下一统,国威远扬的心悦诚服,人们开始着力铺叙生活的美好,华美铺叙的汉赋因适应了人们审美主观的需要而风靡全国而长盛不衰。

因为对于生活的珍惜,人们逐渐被务实的新生文学吸引,在人们主观审美感受的推动下建安文学的朴实激荡日渐繁荣。

因为对于歌舞升平的迷恋,逐渐的沉迷于纸醉金迷,于是乎华美取代了朴素,骈文取代了建安文学,人们日趋华丽的主观审美倾向促使骈体走进我们的视野。

因为对于繁荣盛世的顶礼膜拜,对于急转直下的忧心忡忡,五言律诗七言绝句,惊世之作络绎不绝,人们在盛世与乱局中的审美转向造就了五万多首风格各异的诗歌。

因为对于重获安宁的欣喜中的生活期待,有诗余之称的词逐渐兴盛起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词一下子占据文化生活的统治地位,人们社会生活的审美倾向又一次成就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因为对于社会不满而又无处发泄的苦闷,人们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最能表达不满情绪的戏剧上来,久而久之整个社会的审美也就逐渐倾向于曲作,主观审美的倾向转移间接推动了元曲的发展。

因为对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的适应明清小说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于是乎志怪传奇一时风头无两,大家大作层出不穷,市民阶层主导的社会审美转型再一次成就了类似《红楼梦》的不朽之作。

仔细分析下,那些古典文化成就的背后,那些璀璨文明的背后,整个社会主观审美倾向(the tendency of subjective beauty appreciation)的改变一直推动着文化的传承,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审美感受的主观随意性导致了人们审美注意力的转移,接着这种转移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审美活动作为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其动力机制大体由以下三点构成:一,审美需要(needs of beauty appreciation),二,审美理想(ideal of beauty appreciation),三,审美趣味(interests of beauty appreciation)。

审美需要是人的一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对于审美的需要也各有不同,诸如久乱思定,久治生变,时代变迁下人们的审美需要往往也有不同的变化。

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我国古典文学的理想主体都是由知识分子奠定,而其中文人骚客更是得到社会认同的审美理想的主要缔造者,在这些人眼里审美理想不外乎反映国计民生,探究天人之理,抒发个人感慨,赞美盛世华美等几种。

再者,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activity)和审美评价(appraise)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贯穿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始终,有一条文人理念的线索,在文人眼里始终有这么一种审美趣味的评判标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文化审美趣味就不仅仅是就个人而言了,更多的具有了一种群体性质。于是乎大众化的文学审美所代表的也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看法,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阶层的人的社会主张。

在文人性质主导的社会审美动力机制下,中国古典文化美学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可以这么来讲:在以知识分子为主力的文人阶层的引导下人们的主观审美感受的变化某种程度上推动乃至决定了文化的发展脉络。

除了审美动力机制以外,主观审美倾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值观(sense of worth)的影响。时代滚滚向前,文人们价值观也在不断的进化之中。从孔子的礼乐仁人,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到李贽的离经叛道,再到明末三大思想家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随着时代价值体系的变迁,文人的审美价值观也一样在改变,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潜意识都将自己的审美思想融入其中,这就为各类文学体裁的兴起奠定了主观基础。

总的看来,不同时代主观审美观点的变迁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奇迹,可以说正是审美感受的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灿烂文化的发展。

刘华骥20091786

文新学院新闻学一班

2010-6-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