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

合集下载

法律专业知识

法律专业知识

法律专业知识一、概述法律专业知识是指律师、法官以及其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变化,法律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法律基础知识、法律研究方法、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探讨法律专业知识的要点。

二、法律基础知识1.宪法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有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对于掌握法律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2.民法典:民法典是调整私法关系的基本法律。

学习包括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法典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3.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刑法是规范罪刑的法律,而刑事诉讼法是调整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

熟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参与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行政诉讼法是调整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律。

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诉讼法的程序要求,有助于有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研究方法1.法律文书的阅读和分析:法律文书是法律工作者经常接触的资料,学会正确读懂法律文书,并明确其中的法律问题和判决结果,对于开展法律研究具有重要帮助。

2.法律逻辑和论证:法律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依据事实和法律条文进行论证,得出合理的结论。

学会运用法律逻辑和论证技巧,对于正确处理法律问题至关重要。

3.法律调查和研究方法:法律调查和研究是法律专业工作者进行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掌握法律调查和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从法律尺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四、法律职业道德1.保持专业操守:法律工作者应当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坚守法律规范,不得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保护客户权益:作为律师或法官,应当恪守忠诚、保密、独立等职业道德要求,如实向客户提供法律意见,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法律基础辨析题

法律基础辨析题
2.守法未必知法,知法未必守法,何必学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社会生活中,确实有人不知法而守法,也有人知法而不守法,但是这并不能由此否认学法的重要性。不知法而守法者,是因为法律的规定与他个人的行为准则相一致,但这种守法仅仅是一种自发的守法,而不是自觉的守法。若进一步了解了法律的内容,就能增强守法的自觉性。生活中存在知法而不守法的现象,同样也不能否认学法的重要性,知法而不守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是因为知法才不守法,相反,知法者即使是想违法(不守法),也会在行为之前加以衡量,若违法的法律后果大于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利益,他也会选择不违法。
5.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它的产

生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前处于原始公社制度,原始公社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始公社时期既没有国家,也没有法;而是由氏族组织通过习惯对原始社会的秩序进行调整和维护。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形成,产生了国家、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在这种情况下,氏族制度和传统习惯已经无法继续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处于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建立起军队、警察、监狱等一系列暴力机构和专门的管理机关,以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于是产生了国家。同时,奴隶主阶级还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以确认、维护和发展对本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制定或认可法律,这样就产生了法。
15.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工制度。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三权分立制度强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不仅相互分立,而且相互地位平行,而在我国,虽然也是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但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相对于立法机关来说处于从属地位,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向立法机关负责。受立法机关监督。因此,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法律基础知识:了解法律常识

法律基础知识:了解法律常识

法律基础知识:了解法律常识有句话说得好:“宁为有法不依,不依无法可依。

”作为一个合法的公民,了解法律常识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避免因为无知而带来的麻烦。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通过一定程序公布的,用来规范社会人员行为的规则和制度。

它是一种约束力极强的规范体系,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2. 法律的来源2.1 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所有法律的最高准则。

它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2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

它包括各种法律和法规,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2.3 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针对具体法律问题做出的解释性文件,对于法律的适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裁判文书是法院对具体案件做出的判决或裁定,通过裁判文书也可以了解到法律的具体适用。

2.4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用于管理和调整本地区的各种事务。

3. 法律的主要原则3.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意味着无论你的身份、财富状况、职业,法律都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约束力和保护作用。

3.2 法不容情法律是客观的存在,不受个人意愿的干扰。

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也没有特殊待遇。

3.3 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事责任和刑罚的适用必须有法律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当法律明确规定某个行为构成犯罪,并设定了相应的刑罚时,才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和处罚。

3.4 禁止逆勢推定法律的适用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根据,不得随意推测和揣测。

犯罪行为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才能定罪。

4. 如何了解法律?4.1 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是了解法律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法律,如参加法律培训班、阅读法律书籍、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网上课程等。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一、宪法
1.宪法的定义、性质、作用和地位
2.宪法的修订和废止
3.宪法的宣告和施行
4.宪法的解释和适用
5.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则
6.宪法的保障原则和权利
7.宪法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8.宪法的限制和约束
二、法律法规
1.法律与法规的定义和性质
2.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层级
3.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4.法律法规的效力和效果
5.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
6.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7.法律法规的追溯力和溯及力
8.法律法规的解释权和适用权
三、法律制度
1.规范性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非规范性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公共法和私法的区分和关系
4.国家法和国际法的关系和影响
5.公法与民法的区分和关系
7.描述性法律制度与规范性法律制度
8.正式法与实体法的区分和关系
四、法律理论
1.法律的定义和性质
2.法律的功能和目的
3.法律的创立与适用
4.法律的司法解释与实施
5.法律的变迁和发展
6.法律的效力和效果
7.法律的运用和调整
8.法律的补充和改进
以上仅是法律基础知识点的一部分,并不全面且详尽。

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
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加强对实际案例和法律实践的了解,提高对法律运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此外,多进行模拟题训练和案例分析,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各类考试。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广义的法律
狭义的法律
•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 、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 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 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政机关为执 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仅对该行政机 关之公务员有拘束力,除法规命令外, 原则上行政机关所制订之行政规则对于 人民均不发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 权利之法律必须由人民所选举之立法机 关制定之(即后者,狭义的法律)。
校正作用
•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 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 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 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 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校正。
• 校正作用 •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 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 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 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 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 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校正。
法律基础
• 法律(Law)是国家制 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 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 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社会规范。
一 法律的定义
• 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规范。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实施 为手段。法律需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律属于上层建 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 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 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 、发展而演变,最终它也将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 行的行为准则。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 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 出现,再到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 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 会规范。

法律基本知识的入门学习方法

法律基本知识的入门学习方法

法律基本知识的入门学习方法法律基本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中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对于人们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入门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的方法,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阅读法律基础书籍阅读法律基础书籍是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可以选择一些权威、简明的法律入门读物,如《法律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这些书籍通常会从法律的定义、分类、法律主体、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能够帮助读者初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参与法律公共课程参与法律公共课程是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线下或线上的公共课程,如法治教育讲座、法学公开课等,来学习和了解法律的相关知识。

这些课程通常由法学专家或相关机构提供,内容专业、系统,能够帮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学习法律基础知识。

三、法律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学习法律基本知识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如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等,通过分析案件的始末、争议焦点、判决结果等,来了解法律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四、参与法律交流与讨论参与法律交流与讨论是一种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的方法。

可以选择参与法律学习小组、法律论坛、法律讨论会等,与他人交流心得、分享观点、解答疑惑。

在交流与讨论中,读者能够从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中获取启发和新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五、法律实践经验积累积累法律实践经验也是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等,亲身感受法律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从中提炼出有关法律知识和技巧。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运行机制和实践应用,为将来的法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学习法律基本知识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如阅读书籍、参与公共课程、进行案例分析、参与交流与讨论以及进行法律实践经验积累等。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解释: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

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提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例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

(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和特征。

以上的描述均正确。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规范基本特征的有(ABC)。

A.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国家制定或认可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取得社会公众认可『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的概念与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例题3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该题针对“法的本质和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鹌鹑的)。

A.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B. 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 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D.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A. 民主集中制B. 人民代表制C. 一国两制D. 民族区域自治答案:A2.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构成什么罪?A. 故意伤害罪B. 故意杀人罪C. 故意毁坏财物罪D. 非法拘禁罪答案: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谁?A. 父母B. 学校C. 政府D. 社会福利机构答案:A4. 我国法律规定,哪些人可以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 所有公民B. 年满18周岁的公民C. 年满16周岁的公民D. 年满20周岁的公民答案:B5. 以下哪项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的B.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C.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不服的D. 对行政机关的内部人事管理不服的答案:D二、多选题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盗窃B. 贪污C. 受贿D. 故意杀人答案:A, B, C, D7.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以下哪些属于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身权C. 知识产权D. 行政权答案:A, B, C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A.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 休息和休假的权利C.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D. 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答案:A, B, C9.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下合同无效?A.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B.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D.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答案:A, B, C, D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哪些属于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A. 合法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及时性原则D. 公开性原则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法律基础中需要掌握的必学知识点:
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法律的基本定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司法解释等。

3.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了解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适用性原则等。

4. 法律主体和客体: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和客体,如公民、法人、国家等。

5. 法律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如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合同义务等。

6. 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如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审判程序等。

7. 法律责任和制裁:了解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如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 法律保护和救济:了解法律保护和救济的途径和方式,如诉讼、仲裁、行政救济等。

9. 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了解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和界限,如法律
道德化、道德约束力等。

10. 法律文书和法律解释: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如判决书、决定书、司法解释等。

以上是法律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和应用法律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2、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
A 权利享有者有权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 B 有权要求他人作出或抑制一定的行为; C 当其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请 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保护。
二、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的概念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关 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2、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 A有作为的义务,即按权利主体的要求为 一定的行为; B有不作为的义务,即不为一定的行为。
法与道德的关系
周某
2000年6月1日
2000元人民币 “清新”牌空调机
某商场
商场收款后开好发票,并将空调送到周某家中 为其免费安装好,承诺保修一年。
2000年6月8日,空调不能启动
检查后称未发现 问题,答应为周 某联系厂方的维 修人员为其上门 检查
后周某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将维修空 调之事忘记,厂方也未派人来维修。 2003年1月,周某回家,想起空调尚未 维修,于是再度联系商场,商场却以保 修期已过为由拒绝再次上门维修,也拒 绝为其联系厂方。周某多次找商场协商 未果,将该商场告上法庭,要求商场为 其免费维修空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限制行为能力人
指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只具有部 分行为能力的公民。
民法通则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 病人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刑法
无行为能力人
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的公民。
民法通则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完全的精神病人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 病人
CD
ABD

5.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是()。 A、经济法律规范 B、经济法主体 A C、经济法律行为 D、经济法律事件 6.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A、经济法律规范 ABC B、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C、经济法律事实 D、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基础ppt课件

法律基础ppt课件
详细描述
行政争议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等。行政复议是由行政机关内部进行审 查,行政诉讼则是由法院进行裁决,国家赔偿则是国家对受害者的赔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01
02
03
对应关系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 相互对应,权利人享有权 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 务。
相互依存
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没 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 无义务的权利。
平衡关系
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 务应当平衡,不应出现权 利过多或义务过重的情况 。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
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 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成的一个呈体系 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
指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按照一定 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集 合体。
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
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 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
法律救济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包括 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
详细描述
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一系列 活动。它通常包括起诉、辩护、申请执行等环节,以确 保权利和利益得到合法、有效的保护。根据救济的来源 不同,法律救济可以分为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司法 救济是指通过法院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如民 事诉讼、刑事诉讼等;非司法救济则是指通过仲裁、调 解、行政复议等方式来保护权利和利益的救济方式。
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一、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市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律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和实施的强制性规则,它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等多个领域。

2.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法官的重要职责。

法律的解释有字面解释和精神解释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释方式进行法律适用。

4. 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将面临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将承担的刑罚责任,包括剥夺自由、罚金、拘役等。

二、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法律原则。

宪法对其他法律法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惩治犯罪的基本法律规范,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及相应的刑罚。

刑法的适用对于保障社会治安和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民事关系和保护市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原则。

合同是市民之间进行交易和约定的法律依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

劳动法的适用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规范,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以及制止和惩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措施和途径。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以法律现象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问。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国体即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或国家管理形式,也就是说,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法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国家的权利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行政指的是国家法定机关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家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或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

民法的基本原则:(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原则(4)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有如下特征:(1)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民事活动的特权。

(2)权利能力和义务能力的一致性。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权利能力和义务能力两个方面内容,因此排除了任何公民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可能性。

(3)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实现具有物质上和法律上的保障。

代理是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者法律规定以及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代理人承受的制度。

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2、法定代理3、指定代理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宏观调控和管理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法律基础简答100题

法律基础简答100题

法律基础简答100题题目一: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通过制定的具有强制力法规,用于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护公民权益的一种规范体系。

题目二:法律的分类有哪些?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国际法等多个领域。

题目三:什么是宪法?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职权范围,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题目四: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管理公民、组织和实施行政活动的一种法律体系。

题目五:什么是刑法?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范性法律,用于规定犯罪的行为和处罚标准。

题目六:什么是民法?民法是规范私人关系的法律体系,用于调整个人、家庭、财产等民事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题目七:什么是商法?商法是规范商业行为的法律体系,用于调整商事关系,保护商业主体的合法权益。

题目八:什么是劳动法?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用于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调整雇佣关系。

题目九: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是由国际社会共同遵循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用于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组织的活动。

题目十:什么是法律的适用?法律适用是指法律规范被具体应用于具体案件并予以解释和执行的过程。

题目十一: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引发的法律后果和承担的一种责任形式。

题目十二:什么是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

题目十三:什么是法人?法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具有特定权利和义务,能够以其名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或机构。

题目十四:什么是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组织中具有代表资格的个人,负责代表法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题目十五:什么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立法形式规定的或者按照立法形式规定的特定主体的意思表示,产生法律效力。

题目十六:什么是合同?合同是自愿订立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对参与合同的各方有约束力。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1.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法律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5.、建立社6.7.8.9.10.宪法在11.12.13.14.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特定主体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和华侨等)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15.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行使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等重要职权,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总理负责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6.民法---概念:是调整平等之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合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17.10周18.19.条件;20.权)21.物权22.债权23.分。

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与应用在当今社会,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了解和应用法律基础知识都对保障自身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一、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1.1 维护个人权益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能够帮助个人维护自身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合同纠纷、消费维权等问题。

如果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就能够知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从而有效维权,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1.2 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对法律规定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使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规避坏法律风险,不轻易违法,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1.3 推动社会进步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个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遵守。

如果人人都懂得法律基础知识,就能更好地配合政府治理,共同营造公平、公正和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法律基础知识的应用2.1 个人生活中的应用法律基础知识在个人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购买商品时了解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维权;在劳动合同中合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避免被违法雇佣,保障自身权益。

2.2 组织机构中的应用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合规经营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了解和应用法律基础知识,能够帮助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和确保合同的完整性。

2.3 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了解法律基础知识是当仁不让的要求。

司法实践中,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必须准确熟悉法律基础知识,才能正确认识并运用法律,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公平的法律服务。

三、促进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3.1 学校教育将法律基础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程是普及法律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为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法律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法律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法律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法律的基础是()A. 道德规范B. 国家强制力C. 社会习俗D. 宗教信仰答案:B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内容?()A. 权利B. 义务C. 情感关系D. 法律事实答案:C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法律文本B. 国家认可C. 社会公认D. 个人信仰答案:B4.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 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B. 法律条文、法律解释、法律案例C. 法律条文、法律原则、法律案例D. 法律规则、法律案例、法律解释答案:A5. 法律关系的客体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个人隐私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可以是()A. 自然人B. 法人C. 非法人组织D. 国家机关答案:A, B, C, D7.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条件?()A. 合同的签订B. 法律事件C. 违法行为D. 法律判决答案:A, B, C, D8. 法律规范的特点包括()A. 规范性B. 普遍性C. 强制性D. 稳定性答案:A, B, C9. 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C. 保障人权D. 公平合理答案:A, B, C, D10. 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A. 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人身权利答案:A, B, C三、判断题11. 法律规范的普遍性意味着它适用于所有社会成员。

(对)12.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不需要特定的法律事实。

(错)1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国家的认可,因此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对)14. 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只能是具体的物品或行为。

(错)15. 法律适用时,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

(错)四、简答题16. 简述法律关系与道德关系的区别。

答:法律关系与道德关系在本质上有所区别。

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和强制性,而道德关系更多依赖于社会舆论和个人自律,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第四周第五周课题:法律概述学时:4重点:法的要素、效力难点:法的效力过程及内容:一、法的概念(特征、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遗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调整人们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的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二、法的要素(能够区分):1、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指人们认识法律事物、法律行为、法律状态等法律现象所形成的相关法律术语;有涉人概念,如“公民”“法人”等;涉事概念,如“故意”“代理”等;涉物概念,如“标的”“时效”等。

2、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有关法律上权利、义务或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准则。

法律构成要素中,法律规则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包括前提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

法律规则最常见的一种划分是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容所作的分类(能够区分):根据法的内容,将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型规则三种类型。

授权性规则是指关于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义务性规则是有关人们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而权义复合型规则则是兼具授予权利和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规则。

在现代法律中,授权性规则占据首要地位,而权义复合规则大多是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3、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有关法律的基础性原理或真理。

如民法基本原则、刑法三大原则等第二节法的渊源和效力法的(效力)渊源:法的效力来源,也就是指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即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各种类型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包括制定法、习惯法、国家政策等。

普通法、衡平法、成文法、习惯法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成文法,其中宪法居于主导地位,习惯只有被国家认可后才成为法的一种渊源。

第三节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一、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概念: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

二、法律部门(概念、划分标准)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调整方法不同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凡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法律部门。

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二是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三、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定性、意志性、权利义务性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内容、客体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个人主体,即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

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表现为:1、权利和义务紧密相连。

2、权利和义务大多是相互对应的。

3、权利和义务不是绝对的。

客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人身利益、精神产品和行为结果。

第四节法的起源法起源的一般规律(简单了解):1、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出现而出现2、法经历了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3、法的起源过程深受宗教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影响第二节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别:1、法律渊源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是单一的成文法,即制定法。

一般承认判例;在英美法系国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律渊源;2、立法技术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大多采用法典形式制定系统完整的法典;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不采用法典形式,制定法往往是单行法律、法规;3、法的分类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基本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国家无公法和私法之分;4、诉讼和审判形式不同。

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纠问式,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对抗式,实行当事人主义,法官充当中立的、消极的裁判者角色。

二、法律发展的主要途径:1、法律继承: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性,具体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对新法律制度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就法律制度的承继;2、法律移植:特定国家和地区基于本国或本地区的法律发展,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则或制度进行借鉴和吸收。

第五节立法立法的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注意议案与草案的区别:议案比较原则、概括,也可具体,草案则比较具体)→法律草案的审议(几种结果:提交表决;搁置;终止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必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赞成才能通过。

普通法律草案,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半数以上赞成才能通过)→法律的公布第二节法的实施一、守法亦称法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

包括两个方面:1、一切主体都要守法;2、遵守国家所有的法。

二、执法广义:一切执行法律、使用法律的活动;狭义:行政执法执法特征: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的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和强制性。

2、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

3、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执法是国家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组织和管理,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面性,行政机关应以积极的行为主动执行法律,履行职责,而不一定需要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

执法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高效率原则三、司法司法是法的实施方式之一,它是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特点:1、职权的法定性。

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行使司法权。

2、程序的严格性。

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有严格的程序性。

3、裁决的权威性。

行使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它所作出的裁决(判决书、裁定书和决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具有极大地权威性。

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司法的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平等原则、司法独立的原则、司法责任原则四、法律监督广义是指一切国家机关、政府或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法律运行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控制。

狭义是指有法定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制运行过程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对象;法律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的依据法律监督的原则:合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时间:第六周第七周课题:宪法学时:4重点:宪法的概念、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难点: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一、宪法的概念与历史宪法一词,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意为一般的法律、法令和规则。

如《尚书》中的“监予先王成宪”,《国语•晋语》中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

在外国,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stitutio,英语是Constitution,原意是,组织、确立、规定、赦令等。

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的有力武器,也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显著标志。

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阶级的斗争和妥协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惯例。

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1918年制定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我国第一部带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是清朝末年形成的《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颁布了四部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

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同学们学习国家的法律制度,首先就要学习宪法。

二、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一)宪法的特征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既具有与其他普通法律的相同之处,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既体现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又体现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一方面,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

另一方面,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要在宪法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2 .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是对人民主权的确认。

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状况,是现代社会民主与法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

4.法治原则。

法治是和人治相对的,是对人治的否定。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三、我国的国家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性质亦称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包括: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强调农民始终是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的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表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强调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辩证统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实现对敌人专政的前提和基础,而对敌人实行专政又是人民民主的有力保障。

人民民主专政中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