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日本的兴衰与现状
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情况
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情况中国中医药报 2010-01-22□ 黄建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09年11月20日至25日,世界中联到日本星火公司和日本中医药研究会举办中医药国际考试,借此机会,我们对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中医针灸在日本发展艰难目前谈到中医药走向世界,主要是指中医针灸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50万人,同时,中医、针灸诊所数量也不断增加。
英国、加拿大目前分别约有3000家中医和针灸诊所,澳大利亚现有5000多家。
在欧洲,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大约每15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
目前法国有针灸师7000余人,德国5000余人,荷兰4000余人,英国中医、针灸师11000余人,整个欧洲约有10多万人从事中医药。
美国获得资格认证的针灸医生已经超过14000人。
但是,在亚洲,中国的近邻日本,却是另外一个景象,中医针灸发展并不是像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那样形势一片大好,中医针灸在日本生存和发展十分艰难。
日本针灸师单独开业不能维持生计,一次针灸治疗收费5000日元左右,进入保险的病种有限制,要有医师的同意才能保险报销。
日本有很多针灸学校,以前开办针灸学校受到限制,考试也很难;后来小泉政府开放针灸办学,现在不受控制,放松管制,考试也很容易。
日本针灸的理论源于中医针灸,但针灸针与中国不一样,是管针,针比较短,比较细。
针灸在日本发展最先是为了解决盲人就业而发展起来的,有一段时间很热门,从事针灸的针灸师也很赚钱,但后来因政策的改变而发展艰难。
日本有针灸师协会,负责维护针灸师的权益。
针灸师是技师而非医师日本理论上没有汉方医的称谓。
汉方医不可以从事医学行为,只有日本国家认定的医师资格才可以开方子、扎针。
日本的医师管理体制中,有医师、牙科医师和药剂师三大类。
药剂师可以抓方,可以配药,但不能开处方。
虽然药剂师在理论上不能开处方,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能够在药典范围内建议抓药。
中药与日本的一些往事
中药与日本的一些往事从汉代以后,中国的基本文化模式已经确立,汉文化版图逐渐蔓延到朝鲜半岛、日本、泰国以及越南北等地部。
到了强盛的唐代,博大精深的盛唐文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周边的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都主动地使用汉字、提倡儒学、实行中国式典章制度以及应用中国科学技术,他们自发的形成了一个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秩序。
随着文化版图的扩张,中医药也成为各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其中,隔海相望的日本最能体会到渴望已久的百草所弥散出的浓郁芬芳。
由于地理的影响,在公元七世纪之前,日本对中药的接触几乎都来自于朝鲜,而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触到的中药始终披着“韩医”外套。
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允恭天皇、雄略天皇、钦明天皇曾先后向朝鲜求医,有的是因为皇室成员或天皇本人患病,有的是时疫病流行。
朝鲜曾应请分别派出金波镇、汉纪武及其他医家去日,以“韩医方”开展治疗,而当时的韩医方即是中药为主的医疗体系,所使用的药物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六世纪日本接二连三的大规模天花病,日本所有人都笼罩在死亡的威胁之下,而天花病却是由朝鲜医生带入境内的。
受到地理条件和航海技术的限制,不仅医药,日本对中国其他方面的文化引进,比如,汉字、儒学、佛教、书籍也都是通过朝鲜,这种局面直到公元七世纪圣德太子实行“大化改制”时才得以扭转,当一艘艘满载着日本人的求学心愿的大船抵达中国海岸的时候,中药的大门才正式向他们敞开。
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戒坛院千手堂中,安放着木质的鉴真和尚坐像,在低沉的诵经声和缭绕的香火中间,人们对这位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高僧表达着真诚的敬意,而在相距不远的正仓院的文物保存柜中,有60种药材安静的摆放在一起,他们在这里被保存时间恰好也是一千两百多年。
正仓院是日本著名的皇家文物藏馆,从奈良时期就是东大寺存放宝物的仓库。
这些药材就是1255年前圣武天皇逝世时保留下来的遗物。
从当时记录的药帐时间和进献的人名上来推测,这些药材极有可能就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的药物,他们见证了中药走进日本的黄金时代。
日本“汉方药”受到热捧,中药何时走出国门?
日本“汉方药”受到热捧,中药何时走出国门?导语:随着经济发展,日本“汉方药”逐渐成为扫货新宠。
但殊不知,汉方药原来自中医药。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药文化,并建立了完善的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注册管理制度,中药传承千百年,但始终未走出国门。
这值得我们学习,并不断赶超。
中医药在日本复兴,“汉方药”取得巨大的成效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学校不再教汉方医学。
到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进展,老年病的发病率逐日攀升。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组织器官机能的衰退,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退行性改变,是老年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西医对此常常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中医药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绍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
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1976年,厚生省(原日本政府部门之一)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随即,中医在日本实现复兴,特别是汉方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
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为何中医在日本更火?70%中药专利日本抢注,900种药材被日韩偷拿
为何中医在日本更火?70%中药专利日本抢注,900种药材被日韩偷拿中医在日本有多火?在《世界专利数据库》中,日本人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中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0.3%。
在全球的中药市场中,日本占据90%,而中国大陆仅仅为2%。
在国人还在讨论中医重要是否真的有效是之际,日本人已经获得了《伤寒杂病论》等医书中的210个古方专利!再加上韩国,共计900多种中药配方被抢注了专利!那么,为什么中医药在日本如此受欢迎?中国的传统医药学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外国专利了呢?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对于中医的医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中医的医学诊断方面,存在着体系构建的巨大困难,而且当中和现代医学出现了很多的矛盾,不同的中医书籍当中记载的诊断依据,当中也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各种情况。
可是日本也发现,不管中医的诊断和理论体系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中医药,是实打实地存在着医疗效果,从而日本将整个研究的重心,全部都转移到对于各种历史古籍当中所记载的中药药方的研究。
这种利用现代医学概念和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而形成的“废医用药”模式,很快就受到了日本民众的认可,大量根据中医记载结合现代医药制造技术产出的新型中药,以及保健品,甚至是化妆品,在日本市场一经推出就饱受好评。
而且日本的医院虽然使用的是现代医学的诊断方式,但是在给患者进行药方开具的时候,由于日本方面对于中药的效果有着更加系统的研究,这些秉持着现代医学概念的医院也会向患者开具一些中药,当然这在日本有着他独特的称呼叫做“汉方”。
这些“汉方”因为是日本本土企业专利,价格相对西药非常便宜,而且效果上一点也不弱于昂贵的西药,因此饱受日本民众好评。
而日本的医疗行业相关企业,将大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方面记载的药方,在进行了商业化之后,就开始在国际上进行专利的注册,这就导致在今天日本和韩国,掌握了中药方面70%的专利,而真正中药的发源地中国对于中医药方的专利数量,也仅仅只为0.3%。
别再纠结中药无用论了!日本早已超越我国占领了世界中药市场!
别再纠结中药无用论了!日本早已超越我国占领了世界中药市场!这两年日本有一款名叫“清肺汤”的汉方药销售火爆,据说是针对中国的雾霾问题研制的,深受中国游客欢迎。
但是,又有谁知道赚足国人钞票的日本汉方药和我国的中药本是同根生呢?我国的中医学在南北朝时传入日本,唐代时被日本全盘吸收,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而日本汉方药也由于得到了社会关注和政府扶持而迅速发展,在国际上打响了知名度。
比如津村药业,作为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已经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并且于2001年成立了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进行了美国FDA的申请。
他们曾经将中药“六神丸”改良为“救心丸”,出口额超过了1亿美元,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反观我国,实在是让人感到惭愧!同仁堂作为我国中药企业的老字号,拥有国内最多的GAP基地,但也只有区区8个,仅达到日本津村药业的十分之一!更气人的是,日本汉方药的生产原料有75%是从我国进口,但却占据了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相当于是从我国低价收购原材料,加工后再销往世界各地,甚至卖给中国!日本一位医学界的专家曾说过: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如今日本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我们却还不自知!大和民族有个优点是谦虚好学,也有个缺点是忘恩负义;中华民族有个缺点是盲目自大,但也有个优点是敢于改变。
所以同胞们,醒醒吧!当日本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时,我们竟然还纠结于“中药无用论”!当日本在中国铺天盖地地建立药材种植基地时,我们竟然还沉浸在中医药鼻祖的可笑优越感里!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要让我们发扬光大的,如果不重视、善待它,必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失去主动权,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1957年资料2 日本对于中医药研究的现况
专门研究中医药学的最大学术团体是“日本东洋医学会,”该会创立于一九五○年三月,现任会长是伊藤弥惠治氏,理事长和田正系氏。本部设在千叶市亥鼻町千叶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内东洋医学研究室,办事处曾一度设在东京都文京区春木町二丁目二十一番地龙野方,由一九五二年度已经迁到京都市左京区鹿个谷樱谷町六○番地细野方,最近则已迁回千叶大学医学部东洋医学研究室内。会员估计约有一七○人,其中包括有医师、药剂师、针灸家等(按:作者系于一九五四年八月加入该会),会员国籍包括有日本、中国、朝鲜、德国、法国、印度等,是日本现时唯一具有国际性的最大东方医药学术团体。
三、当时的汉方医家,除了少数人士之外,一般的教育程度大都很低,对于进步的西医,无由对抗。
四、明治时代的汉方医学并不是由于没有医学的价值而至衰微,所以再求认识它底医学价值的运动,今天正在积极地从事展开,但这种工作无疑非常艰钜,不论它底业绩怎样的优秀,假使不能应付当时的社会要求,是必然要衰退。可是如果有真正的价值,后来必然能够以另一利新的姿态而复活。
但自从第二次大战后,已改变了这种倾向,“黄连”被归纳为中药的分类,这就是近几年来研究工作上的一种特征。由于汉方医学所用的生药材料,将中药由汉方医学的立场转变观点的趋势,已有种种事实的表现。例如上述的小岛教授研究“附子”的温补作用以及细野博士研究“芍药”“甘草”治痉挛的见解,即其实例。
中药发源于中国,为何被日本卖到了全世界?
中药发源于中国,为何被日本卖到了全世界?导读: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
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
▲日本汉方馆日本人“偷”了中国最宝贵的东西有一样被誉为中国国粹的宝贝,长久以来不为中国人重视,甚至一度被打压遭摧残,由它而起的乱战纷争此起彼伏,从未熄止。
然而,正是这一宝贝却被东洋名曰日本的小岛国觊觎惦记了上千年,一度还想占为己有。
这宝贝,不是日本人膜拜的中国菩萨,不是日本人手写的中国汉字,而是在日本遍地开花的——中国中医。
有图有真相,上图。
在日本东京银座购物街上,众多大超市的店铺外面都挂着一块醒目牌子,上面一个斗大的“药”字,这是日本药店。
大多数药店里处方药占店面的1/5,近3/5都是汉方药、保健品,买药时有种回到了祖国大陆的即视感。
日本某地汉方药店,各种汤剂各种丸……惊呆了。
像不像你家小区门口的中药店?这家日本汉方药馆名字就叫《惠信堂》,默默想起《同仁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各种堂……汉方药馆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看中医比在大陆还要方便,这样真的好吗!日本某一汉方药馆的调剂室,忽略上面的日语,和我大陆的药剂室一模一样有木有!日本汉方馆里的汤药标价,中国人买中药一看便知,给钱就是,简直了!日本汉方药局视中国的汉方药为【秘药】,本土化的老中医,真是他乡遇故知。
中国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和朋友最舒服的相处模式不是无话不说,而是可以不说话。
——姬霄1、中医始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最早的资料是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
2、1500年前,零星东传中医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日本中医管理制度
日本中医管理制度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和传承,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医对健康的积极影响逐渐被认可,日本作为东亚邻国,也逐渐开始关注和引进中医。
在日本,中医药已经成为重要的医学分支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中医管理制度在日本的建立和完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聚焦于日本中医管理制度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剖析。
第一部分日本中医管理制度的建设现状1.1中医执业现状日本的中医师在医学院或中医专科院校接受专业教育培训,毕业后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证书,注册成为合法的从业人员。
日本中医师的执业范围主要包括针灸、按摩、中药治疗等服务。
日本成立了中医师法,对中医师的执业资格、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中医师的执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1.2 中医药院校及教育培训日本拥有多家专门从事中医药教育培训的院校。
这些院校通过严格的教学培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养。
同时,与中国的中医药学院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促进中医药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交流。
1.3 中医机构设施建设状况日本各地区均设立了中医药诊所、医院等机构,提供中医治疗服务。
并且,一些现代化的中医机构也开始在日本兴起,引进了最新的中医诊疗设备和技术,提升了中医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1.4 保险和政策支持日本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
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疾病,患者通过就医中医药服务可以享受医疗保险的报销。
此外,国家还设立了中医药研究基金,用于支持中医药学科研和临床试验等。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1 中医药治疗规范化问题在日本,中医的治疗标准和规范尚不够统一,因此出现了一些行业乱象。
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开设了中医馆,进行非法行医,给正规中医师形成了竞争,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此外,由于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特殊性,一些治疗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尚待完善,建立起统一的治疗标准势在必行。
中医药海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海外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医药逐渐走向了国际化的舞台,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重视。
目前,中医药海外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医药在亚洲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一直是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地区。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也相对发达。
不仅在本国,中医药在亚洲地区也受到了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可和应用,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医药消费市场之一。
其次,中医药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欧美国家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开设了中医药课程和专业,并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
在一些欧美国家,中医药已经成为了普通人就医的一种选择,甚至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中医药科研项目。
中医药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虽然相对较慢,但是吸引了大量民间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和投身其中。
再次,中医药在非洲和拉美地区也开始崭露头角。
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医药卫生状况也相对较低,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较大。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非、中拉合作,许多中国的中医药专家和企业纷纷赴非洲和拉美开展援助项目和商业合作,推广中医药的理念和产品。
中医药在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医疗福祉。
最后,中医药在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还存在挑战。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其理论和方法与西方医学有较大的差异。
为了让中医药更好地融入国际医疗体系,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正在积极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颁布了一些中医药的国家标准,为中医药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但是,由于中药材的地域差异性、制药技术的复杂性等因素,中医药的国际化标准化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中医药海外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
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
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
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
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
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
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
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
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
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
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
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政府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
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人们开始追求自然植物代替化学药物,中医在日本得到重视,但是日本的中医真的能复兴吗?目前日本中医的现状如何?仔细研究一下中医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必有助于我国现在中医政策的制定以及中医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中医东传1,零星东传中国医学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传到日本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距今约1500年前,中医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公元459年朝鲜高丽王朝的德来医师赴日,定住于日本难波,并在此开医馆行医,被人称为“难波药师”。
公元554年开始陆续有采药师从朝鲜百济来到日本,将中医中药知识东传日本。
2,正式东传中医正式传入日本应该是在中国的隋朝时代。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公元608年日本的药师惠日和倭汉直福因随同小野妹子的遣隋使团来到中国,正式学习中国医学,直至公元623年中国唐朝的时候才回到日本,自此中医学正式传入日本。
公元753年中国唐朝僧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带去了大量中医书籍和药材,在日本奈良东大寺设坛讲授佛学和医学。
相传曾治好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病,被授予“大僧正”的称号。
他在唐招提寺行医时制作的“奇效丸”至今还被广泛使用。
公元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抄写『伤寒论』带回日本,被称为『康平本伤寒论』,另一位留学高僧最澄也带回了一本伤寒论,被称为『康治本伤寒论。
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与交流
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与交流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医学在这里有着广泛的发展与交流。
其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医学体系,对于日本的医疗事业和民众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与交流。
首先,传统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6世纪,日本就开始接触和学习中国的医学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医学逐渐融入到日本的医疗体系中,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其中,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次,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对于日本的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的医生和学者前往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本的医疗实践中。
另一方面,日本本土的医学传统也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日本的传统医学体系如“和医学”和“针灸”等,与中医药有着相似之处,这为两者的交流提供了基础。
此外,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支持。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日本成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推动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
同时,社会对于中医药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作为保健和治疗的方式。
在传统医学与中医药的交流方面,日本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每年,许多中医药专家和学者来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同时,日本的医生和学者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探讨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也为日本的医学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传统医学与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一些人对于传统医学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有所下降。
同时,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来解决,以进一步推动传统医学和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针灸海外发展现状
中医针灸海外发展现状
在海外,中医针灸的发展现状十分广泛。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医针灸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在亚洲地区,中医针灸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直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是中医针灸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医药市场和最完善的中医针灸治疗体系。
日本和韩国则是中医针灸的重要传播者,通过吸收和融合中医针灸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针灸和韩国针灸体系。
在北美地区,中医针灸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美国是目前中医针灸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经建立了中医针灸学院和相关的认证体系。
许多美国人也通过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来改善健康状况。
在加拿大,中医针灸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政府和医疗机构也积极推动中医针灸的发展和应用。
在欧洲地区,中医针灸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
英国是欧洲中医针灸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中医针灸行业组织和监管体系。
在法国和德国,中医针灸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应用,但相对较少。
除了亚洲、北美和欧洲,中医针灸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
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医针灸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来改善健康问题。
同时,一些中医针灸医生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一样,但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针灸的认识不断提升,相信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中医在日本、韩国、泰国等地的发展情况
中医在日本、韩国、泰国等地的发展情况[导语]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日本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
”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早在公元414年,当时日本列岛还处于古坟时代,国家的雏形刚刚形成。
一次皇帝病了,四处寻找医生看病,但始终不能治愈,后来一个朝鲜医生金武出现了,金武来到宫中,手到病除,治好了皇帝的病。
皇帝大喜,经询问,才知金武曾到过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国后期),并在中国学到了中医知识,日本这才知道在遥远的大陆,还有着这一神奇的医学,于是开始派人来学,中医也正式开始在日本列岛登场亮相。
渐渐中医在日本生了根,并从宫廷走向民间,受到了日本全民的崇拜和爱戴,成了日本唯一的医学。
汉方医学在日本也曾发生过信任危机。
最大的一次是在17世纪以后,西洋医学进入日本,中医受到排斥。
不过,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汉方医学通过西洋医学的解释和验证,获得社会肯定。
上世纪70年代后,汉方医学的长处进一步受到日本社会公认,而后迅猛发展。
二、韩国集中开发中医朝鲜的传统医学渊源于中国医学。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即传入朝鲜。
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中医药已在朝鲜民众中广泛应用。
新罗统一以后,中朝医学交流更加频繁,以此为基础的朝鲜医学又有很大发展,此后,中医药在朝鲜大地上从理论到应用不断充实发展,15世纪,李氏王朝时,中医学又得到集中开发。
公元1433年刊行的《乡药集成方》、公元1448年刊行的《医方类聚》和公元1613年刊行的《东医宝鉴》三部医学巨著的编纂完成,标志着朝鲜医学已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医学体系。
19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朝鲜,但由于朝鲜政府采取东、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政策,因此,东、西两种医学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了东医学、西医学两大系统并立之势。
日本竟靠中药赚光世界的钱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萁鼸中药明兼兴至但界的钱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t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miiiiiiiiiiiiiiiiimm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m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m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miiiiiiiiii权威期刊《中草药》最近透露: 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令人尴尬的是,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2%。
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 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瞩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 I中国向我们学习。
”不幸言中。
13曰本也曾抛弃中医药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 象基本只限于强者。
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命运的逻辑。
南北朝末期,中医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等到唐代,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
俞天任: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
俞天任: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中医不是天条,批判批判也是可以的,当然随着地区的不同,批判的人也有多有少,比如日本人就真的不太批判中医。
因为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总不会去批判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吧?有人提了一个怪怪的问题:“日本人为什么不像中国人那样攻击中医?”中医在中国确实有点不太待人见,有这么一个段子:“如果是一个中医让人去看西医,那就说明那人是真的有病了,但如果是一个西医让人去看中医,那就说明那人是真的没治了。
”有人说得更干脆:去看中医的要么没病要么没治。
现在大家都在用微信,而且基本上都属于一个或几个群,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嫌哪个里不热闹,只要提一下中医就行了”,只要一提中医,一个群自然会分成“中医粉”和“中医黑”两拨,双方肯定会爆发一场热闹的争吵,弄得不好约上一架也完全可能。
笔者无意在这里讨论中医,就是试图来解答一下那个问题。
其实那句话里“攻击”这个字用的有点不太合适,主观感情因素过于激烈,在笔者看来改成“批判”可能更为合适一些。
中医不是天条,批判批判也是可以的,当然随着地区的不同,批判的人也有多有少,比如日本人就真的不太批判中医。
因为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总不会去批判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吧?“日本没有中医?”恐怕不少人听到这句话会吃上一惊,因为经常有人在宣传中医伟大的时候总不会忘记告诉大家中医这门国之瑰宝虽然在中国国内不太待人见,但正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云云。
对不起,那么一个发扬光大了中医瑰宝的日本仅仅存在于一部分人的想象和意愿之中,是Made in China的,在实际上其实不存在,日本真的没有“中医”。
“中医”是中国人相对于西洋医术而对本国传统医术的称呼,也就是“中国的医术”,中国的医术发源于中国,传到了中国的邻国,比如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到后来凡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用筷子吃饭的地方也就都学着中国人吃一样的药。
但那时候的称呼是“医”,没有前面的那个定语,不管是华佗还是孙思邈,都不会自称自己是“中医”,之所以要加一个“中”字,是相对于后来从西方来的医术而言,其实本来相对于西医的应该是东医,“东方医学”才对,但是西医来了之后,远东地方自己就打得热闹非凡,大家各弹各的调,所以在中国就叫“中医”,在朝鲜半岛就叫“高丽医”,再后来半岛南北分家,在韩国就叫“韩医”,在越南的叫“南医”。
#图文伙伴计划自从在日本碰壁过后,我一直在想:中医为何会沦落至
#图文伙伴计划自从在日本碰壁过后,我一直在想:中医为何会沦落至后来,当我看到吉林的人参、四川的黄连,这些世界上最好的中药,被大量出口到日本、南韩,不仅如此,日本还垄断了90%的中药专利,汉方占据了世界中药90%以上的销售份额。
前几年,去日本交流学习,在国内时我就听说,日本的顺天堂中医医院,治疗囊肿是一绝,于是我就专门去了顺天堂医院。
可是,一连拜访了8位日本中医,他们都是含糊其辞,不肯把真正的精髓教给我,那一刻,我才明白前辈们说的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没有讨到方子,一直让我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后来阴差阳错,遇见了焦树德老师,他给了我一张治疗囊肿的方子。
他说:你用不着求日本人,中医就和剑术一样,中国和日本的师徒名分,早在唐朝就有定论,论治病,我们能给他们当祖宗。
回来后没过几天,临床就来了一位肾囊肿患者,症状是反复腰酸,腰痛,身困乏力,口干。
我仔细看了情况之后,把焦树德老师给的方子给了他:瞿麦,小伸筋草,滑石,蝉蜕(去足)。
结果,患者用了半个月,之前腰痛、乏力的情况就基本没有了。
开始,我也不懂这里面的道理,后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才明白了里面的奥妙:在中医的理论中,没有那么复杂,充其量就是气、血、水包裹在一起,所以捏上去是软的,里面的物质像水一样可以流动。
这个方子里:先用了瞿麦和小伸筋草,瞿麦有破瘀,消脓,利水的作用,可以将浊液通过小便代谢出去,小伸筋草可以拔除人身上的一切脓浊皮肉、痰饮水肿。
再用蝉蜕和滑石。
人之所以会有痰湿水饮,本质上,是因为热邪侵入膀胱,阻碍了水道的通利,导致水湿内停,发为水肿、痰涎。
蝉蜕能透热发汗,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蝉褪下的皮,中医有以形治形的理念,因此它可以皮达皮,是去除热邪的妙药,之所以要去足,是因为它前面的两只大脚甚为刚硬,有开破之力。
滑石利尿通淋,有了它,可以让身体内的痰湿水浊可以更快地通过小便排出去。
中国人说中医是骗子、神棍,美国却为针灸立法,在13个州开了8000多家中医馆。
日本医药市场情况梳理
日本医药市场情况梳理首先,日本医药市场的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日本医药市场的总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
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这导致了医疗保健需求的大幅增长。
同时,由于日本的医疗制度相对健全,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因此,日本医药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
其次,日本医疗政策的推动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扶持创新型企业、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等。
此外,日本政府还致力于推动医药研发和创新,为医药企业提供了丰厚的研发经费和研究平台。
这些政策的推动为医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医药市场的繁荣。
再次,日本医疗保健体系健全,医疗资源丰富。
日本的医疗体系被认为是全球最好的之一,医院设施先进、医疗服务水平高。
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居民,使得日本人均医疗支出位居世界前列。
此外,日本具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疗人才、医疗设备和药品等。
这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最后,日本的医药市场对进口药品的依存度较高。
由于日本医药市场的特殊性,日本的药品市场对于进口药品的依存度较高。
根据数据,日本医药市场约有80%的药品是进口的,进口药品在医药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于国外医药企业来说,进入日本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总体来说,日本医药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医药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然而,由于医药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激烈程度,医药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制定合适的战略和发展策略,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新中医2008年2月JOURNALOFNEWCHlNESEMEDlClNE第40卷第2期FEBRUARY2008VOI.40NO.2【文章编号】0256—7415(2008)02—0108—02中医在日本的兴衰与现状陈二员,.刘敏。
1.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关键词】中医学;汉方医学;日本;历史;研究【中图分类号】R—093.103【文献标识码】B1日本汉方医学的主要学术流派明清之际,随着中医典籍的不断传入。
以及日本在华学成回国的医生逐渐增多,日本医家对中医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医学经验的积累日渐深厚,日本的汉方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方医学大家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田代三喜(公元1465一1537年)及其徒曲真赖道三为核心的后世派,还有以后藤良山、古益东洞等人为主的古方派和以考证医学典籍找寻各种治疗方法的考证派。
后世派源于日本室町时代,僧人月湖于1452年到中国求法,后以医为业,编撰有《类证辨异全九集》、《济阴方》等书。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田代三喜入明拜月湖为师,随月湖研习中医达12年之久,深得中医治病之道,对李东垣的温补脾胃学说和朱丹溪的滋阴降火学说尤为推崇。
学成回国后,在日本首倡李朱医学,著有《三归回翁医书》。
他不仅使李朱学说广为流传,也对李朱学说有所发挥。
当时日本社会盛行宋儒理学,其弟子曲直漱道三亦信奉李朱学说,且受朱丹溪的影响犹为深厚,遂大力推广普及,后建启迪院,广纳门徒,使李朱学说在日本各地盛极一时。
1571年,曲直濑道三的代表作《启迪集》问世,该书引用中国医书达63种之多。
其内容以引李东垣《脾胃论》、《兰室秘藏》,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为最多;但并不拘于金元医家,而是博采众长,首次提出以传统医学的理论,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表现,在此基础上察证辨治,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了日本汉方医学独立发展的基础。
曲直漱道三追随者甚众,其弟子大多成为当时名医。
江户时代前期以及其后约100年间,道三学派即金元医学在日本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日本汉方医学第一支学派,即所谓。
后世方派”,真正开创了日本汉方医学的本土化阶段。
日本进入江户时代(公元1603—1876年),“金元医学”在中土逐渐衰落,日本也受这种趋势的影响,主张回归《伤寒杂病论》,以坂净运为奠基人、名古屋玄医为开山鼻祖的“古方派”开始复权。
坂净运于弘治5年(1492年)来华,对汉代张仲景的学说颇有研究。
8年后归国,【收稿日期]2007一11—25并将《伤寒杂病论》等书带回日本医药界广为传播,对近、现代日本汉方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后世派代表人物后藤良山是古方派的真正创始人,他一改当时医师剃光头、起法号、穿僧衣、受僧官的常规,穿便服、束发,树立了一种以施行仁术为主的新医家形象,使医学从佛教中独立了出来,这一切都成为了后来确定医师社会地位的原动力。
古方派认为,古代医学是从纯粹观察和实际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是临床最有价值的,故独崇<伤寒论》并加以发扬。
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古方派诸医家又竞相发挥,各有主张。
如后藤良山否认阴阳五行学说,独重气的生理病理,提出“一气滞留说”;吉益东洞认为“只有张仲景之随证投药,不拘病因,最可推崇”;提出“万病一毒论”,开创了日本医学界病因论的先河;并主张疾病是因为后天生成的病毒侵入人体而造成的,毒惟一种,毒就是万病所发生的原因。
他在充分吸收《伤寒杂病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编撰《类聚方》、《药征》等著作,使古方派发展达到顶点;其子吉益南涯对“万病一毒论”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毒是指气、血、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从而创立了“气血水说”。
这些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不断深人,进而后来压倒后世派而成了汉方医学之主流。
至今不衰。
18世纪中叶,主张折衷古今的势力也开始抬头,形成了以多纪(丹波)氏为代表的“折衷派”,从而与古方派、后世派成三足鼎立之势。
折衷派既不偏重于后世派的宋、元医方,也不盲从于古方派的汉代和隋唐的古方;而是想方设法地将两派的长处有机地结合。
折衷派吸收了后世派和古方派的优点,扬弃其不足并吸取一些西洋医学观点而立论,主张无论是哪一派,只要在临床有效就应选用。
开发中药麻醉剂,在世界上最先成功地作了乳癌摘除术的华岗青洲、永富独啸庵,以及明治前期主宰汉方界,被称为幕末明治的汉方巨头浅田宗伯等都可以说是折衷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们又对历代的医学名著和重要资料进行校正和整理,使之对汉方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18世纪后半叶,考证学方法被导入到医学研究中,江户医学考证学的开创者是目黑道琢。
他精通《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宋金元明诸医书,是“考证派”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考证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山田正珍以及丹波元胤。
他们主要从训话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研究,侧重于古文献的考证、训诂、笺注,理论上完全尊古,对保存和传播中医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丹波元胤所著《医籍考》等,就流传甚广。
丹波元坚于元胤去世后继承了由其家族创办的医学馆(即跻寿馆)。
在医学馆期间,元坚不但写就了《伤寒论述义》、《金匮要略述义>、《素问绍识:}、《杂病广要》等书,更尽力地重版了宋版的《千金方》和<医心方’,同时积极搜集并重版其他善本医学书籍,这是他为江户医学所遗留下来的最大功绩。
江户医学考证派由目黑道琢开始,至元简、元坚等人时进一步发展,而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还有是森立之。
这位先师从夜斋,后 万方数据新中医2008年2月第40卷第2期JOURNALOFNEWCHINESEMEDICINEFEBRUARY2008V01.40NO.2·109·入兰轩门下并成为兰门五哲之一的医家,生性好学,适逢时局稳定,再加上天赐长寿使他得以写就令医界叹为观止的名著。
明治十八年,森立之的离世宣告了考证派的终结o2明治时代中医的衰落穆宗同治七年(1868年),面对西方科学文明的大规模东渐和亚洲诸国落后的现实,日本政府打破德川幕府推行了200余年的闭关自守政策,实行富国强兵新政,开展“明治维新”运动,中医被贬为简陋破旧的小木船,而西医则被誉为巍峨坚固的大轮船。
汉方医学与当时急需发展战伤外科、预防医学、1集体治疗医学和防疫医学等“群体防治医学”的需要相矛盾,使汉方医学在与西医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天皇进而决定通过医疗制度改革全面引进德国医学,规定只有通过西医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人才可以使用中医方药,虽未立即废除汉方,却采用了默杀的方法,使一千多年来为维护日本人民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汉方医学一夜之间跌入冰窟。
汉方学馆被封闭,领导权由西医执掌,大力提倡西医,采用西医药分业制度。
通过西欧医学教育,大量培养西医师。
明治八年以后,汉方医学甚至处在法律上难以生存的状态,明治九年的医生开业考试的所有七个科目都是西医。
如此,汉方医学在日本已难延续。
至此,汉方医学进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阶段。
3中医在日本的复兴20世纪初,兼通汉方的西医生。
和田启十郎”编撰出版了《医界之铁椎》一书。
受这部著作的感染,因传染病而痛失爱女的的西医生汤本求真开始刻苦钻研汉方,有感于西医的风靡和汉方的没落,于1928年自费出版了日本汉方名著《皇汉医学》,使汉方在明治维新后初露曙光。
虽然日本至今没有纯粹的汉方医,但是对汉方药的再认识却已成为潮流。
1950年日本东洋医学会成立。
特别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一位随行记者突发疾病,经北京一位中医针灸治疗后很快缓解,这一事件使中医针灸声誉鹊起。
受其影响,中医在日本也开始复兴,第一家中医学研究所在日本成立。
到了1976年,日本政府开始将汉方方剂纳入国民医疗保险,这使得汉方药迅速普及。
大学的医学部也开始重视传统医学,把汉方医学加人教学大纲的大学正不断增加,教学时数也在增多。
如弘前大学长期以来都在医学概论中讲授2个单元的汉方医学,2001年更增至5个单元;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从1993年起就开设汉方医学基础讲座,同时在研究生院开汉方医学的选修课。
日本“医学教育大纲研究开发事业委员会”完成的。
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加入了“和汉药概说”等汉方医学内容,要求医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学习汉方医学的基本知识。
在此期间,大冢敬节、矢数道明等汉方名家不仅在日本各地作了大量的汉方讲座,还有诸多著述流传于世,如《汉方诊疗的实际》、《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汉方治疗百话》等,为汉方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现代汉方之诊疗作出了卓越贡献。
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了不少西医生滥用中药的局面。
在西医缺乏有效疗法的情况下,近几大学有地滋等人给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患者大量使用小柴胡冲剂,结果造成27例患者因间质性肺炎而死亡的惨剧。
立时,这一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
颇像是一场对中医复兴运动的反扑。
有识者明白,这就是“废医存药”的恶果。
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
多种汉方药都被列入社会保险药品之中,从法律地位上给予认同。
日本政府也加大投入,建立汉方研究机构,汉方医学的学术活动日趋活跃。
据统计,目前日本有20多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机构,全国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汉方药厂200家左右,4万多家药房经营汉方药。
如今,也有一批精通汉方医学理论和治疗的西医专家和权威,对汉方医学给予很高评价,加深了社会各阶层对汉方医学的认同和信赖。
汉方药的确切疗效、经济效益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使得汉方医学在日本的地位逐渐升高。
当然,目前日本的主流医学还是西医学,汉方医学仍然是一种辅助或补充。
既往认为,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的理论整体重视不够,重在。
辨病”而疏于“辨证”,因而影响了疗效。
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这些观点还是有失偏颇的。
如日本春光苑汉方研修会的粟岛行春先生,不仅对《素问》、《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能充分运用指导临床,并结合当前现实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国内亦属罕见。
近期香港中文大学已邀请其就中医经典作专题讲学。
不仅如此,他还与日本东洋医学药学古典研究会的角田睦子先生一起,在东京、大阪等地巡回讲学,每周1次。
从不间断,所到之处,听者甚众。
日本目前所用的汉方药大多为精制颗粒冲剂,相对于水煎剂更为便捷,因此,在保证方药有效性的基础上,改进中药方剂的制剂工艺的研究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可以预言,由于近年来日本各界对中医药的信赖,汉方药l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以及较强的综合科研能力,只要假以时日,中医中药必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编辑:郭桃美)提供空心胶囊产品型号(胃溶)0#装量O.3一O.59l#装量O.1—0.392#装量O.19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