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

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
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

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

我想写花,写玉,写水,写一切生命脱颖而出的灵光,我怀抱这三千年的文化经典,上下而求索。想来,那应该是对幽远书香的寻觅,对榛榛莽莽洪荒森林的思忆。

无疑,我们是伴着经典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武侠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在唐诗宋词中领悟自然人生,天地万象;在四大名著中追忆世间的真、善、美。爱情,它在《诗经》中如花绽放,起始于那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亲情,它在《赵氏孤儿》中秋毫毕现,源于亲人间的相濡以沫。而人间最动人的友情,又有哪一个能敌得过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这浩如繁星的文化经典,我们可以如数家珍。正是他们,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我们的个人素质。不是有句诗这样写道么:”爱君笔底有烟霞,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浸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可想而知必将铸就馥郁芬芳的书香校园。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智慧的源泉,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而文化作为我国的软实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更有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我们一直呼吁文明,倡导和谐,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功课就是提升个人的素质。这种内在气质的培养不是做几道题,写几篇论文可以蹴就的。它需要一种文化环境的浸润和熏陶,需要我们共同营造这种氛围。而恰巧,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直是以经典文化标榜自居的,有了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更需要建设好书香校园,以传承发扬我们的经典文化。

读书可以完善生命,提高修养,拓展人生,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读书为前提的。一个人只有领略前人的文化,学习前人的经验,才能避免少走弯路,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同时,我们的经典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可以教人,更能启迪人。还记得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在教我们要常常自我反省,在反思中找出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人都是高速度,快节奏的疲于奔命,有多少人可以停下来看看自己的内心?我们已经习惯快餐文化,习惯浮躁了,而自省在如今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盲目地跟着老师的进度,自己却没有一点计划和反思,最终是不会有多大进步的。

一部《诗经》,叙说爱情的美丽忧伤,生活的幸福艰辛。从相遇开始,一切都是入眼入心的。那着墨的视线,惊鸿一瞥,引出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喟叹,既羞涩又纯真。毫不夸张地说,它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本,爱是缘所至,一切水到渠成让人心生欢喜,而不是弥漫在大学校园里那些漂浮不定的情感,朝生暮死非常短暂。一部十六史,说的不过是一个道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前秦灭燕如是,五胡乱华如是,其他历史也大同小异。品读这些历史,让我们在感悟中领略,其实世间没有永恒,唯有变化才是恒久不变的。那么我们是否也不能停滞在自己的现有水平呢?不进则退,别人的进步换个角度讲就是你的退步了。而一部《红楼梦》,见证红楼儿女的幸和不幸。那里有莺歌燕舞,有廊檐屋瓦,有吟诗作对,也

有至纯的爱情。她们在书中的悲伤喜悦影响着我们,而她们各自的人生又给我们不同的思考,或许人生没有完美吧,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命运其实早就埋下幽深的种子,只等后来的盛衰沉浮。而其中最让我欢喜的莫过于热热闹闹的诗社了,他们都是一群有才华,有思想的人,在诗中表达对人世的思考,以至于这种浓烈的文化氛围成了大观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叫我们这些外人读了都不由心向往之。也让我觉得,建设一个书香浓厚的校园,不是一个两个人可以实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关注它,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才能整体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直达我们的初衷。

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宝贵的种子,适时播撒在心田,就会有真善美的萌芽。有了书的润泽和滋养,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许多时候我们读那些经典著作,其实就是在同书中的人物对话。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那些流水一样美丽的文字看似离我们很远,书中悲哀沉浮却着实牵动我们的心,要不然林黛玉过梨香院,听见“良辰美景奈何天”时怎么会“如痴如狂,站立不住”?而霍小玉每每唱李益的词,总禁不住黯然神伤悲戚不已。这是文化的力量,更是艺术的力量,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滞,翻过千年的岁月尘埃,魅力依然不减当初。我在读《诗经》的时候经常会有这种感觉,那几千年前的一花一树,一山一水,它们被描述地如此真实和清晰,只要我愿意,它们可以随时来到我眼前。以前总是觉得古文枯涩难懂,后来明白了,不是它难懂,而是没有那个心认真品读。当你融入其中了,你就是主人公了,那些事曾真实地发生在你身上了,就会发现一切都呼

之欲出,原来它们都是我们心里最直接的表达,只不过古人把它写入笔下,一字一句嵌入纸上。有了这种心境,会更加理解那些文化经典的精髓,久而久之,整个人也会感觉焕然一新。

我们总是以文化大国自诩,而我们也确实有另世人瞻仰的文化经典,这些前人呕心沥血之作经历沧海桑田依然有指导人心的力量。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被看做是高素质的时代引领者,如何不愧对这一评价呢?我们自然要研读前人的文化经典以提升自己,在时之洪流中秉承我们的优秀品质,然后一往无前。令我安慰的是,最近几年央视《百家讲坛》的兴盛让许多学者成名,更让我国许多经典文化得以广为传播,三国走向大众,红楼也趋于平民化,《论语》更是被于丹教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教会我们许多弥足珍贵的道理。而他们各自所出的书籍也热卖,在校园里更是被大家奉为珍品。这些如火如荼的景象让我们看到了经典文化的兴兴头头,有了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相信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其深邃的内涵,从而在更大范围上提升我们的素质,建设好我们的书香校园。

阅读经典,让书香遍撒校园,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熏陶下得以净化,成为更加合格的大学生。当我们这些优秀的人成为社会主流时,实在是国家之大幸,因为时代从来都是如此得以前进的。在此,我真诚地呼吁大家回归经典,重温文化,共建书香校园!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090108238殷香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讲座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 〔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育。 〔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优秀版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2)用横线画出与结尾互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解析:(1)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3)作者想到自己的亲人和周总理已离开人世,感到十分悲痛。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 (3)作者想到自己的亲人和周总理已离开人世,感到十分悲痛。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2.课外阅读,我能行! 梦结束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也大约有500人

六年级语文经典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经典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附答案) 课外2: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雨中湖的什么特点?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礼炮”指的是,“玉花”指的是,“掌声”指的是。 解题指导: 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如何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领悟主要精神?一是读懂短文,知道短文讲的主要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是指导学生抓住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因为一般人用文字表达思想的时候总喜欢把最为重要的东西放在开头和结尾,诸如开场白、压轴戏; 三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是抓住短文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五是回答问题,答题要简单明了,答案要紧扣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 1、美丽的湖。 2、过渡句: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相照应的句子: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湖是美的…… 3、细雨中的湖像块绿色的锦;雷雨到来时的湖很热闹。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

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

诵读优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诵读优秀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为进一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蓟县第七小学在师生中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为配合活动的开展,结合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学校在楼道的墙壁上专门开辟了“国学文化”版块。一个个《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小故事娓娓道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经典的书香。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师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在亲近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品味着祖国灿烂文化的芳香。 二、重视校本教材的研发和使用。 我校历来重视以国学文化为依托,研发校本教材工作,学校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成功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弟子规》《阅读积累》《经典阅读》并在全校推广使用。学校把这些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1-2年级每周两课时,3-6年级每周一课时。并把《弟子规》作为我校各年级必背教材,纳入语文课程之中,由语文教师负责诵读、讲解。 三、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几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构建起以:“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学法;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模式,特别是在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中,归纳提炼出:“故事引领激发阅读;教师引领体验阅读;模仿引领感受阅读;方法引领快速阅读;内容引领健康阅读”的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我校开展的普及阅读活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注意。 我校以重点课题:“早识字-多阅读-勤积累-会写作”与中国教师报的“随笔化作文”、“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的研究”为引领,引导师生诵读经典,读好经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师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沐浴氤氲书香,奠基多彩人生。 四、诵读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每日10分钟诵读活动。学校规定每天早晨上课前10分钟为《弟子规》的诵读时间。各班语文教师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学生们积极学习、诵读国学,感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圆圆(节选)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1)荷叶的样子是________,颜色是________。 (2)游来游去、________来________去、________来________去 (3)小水珠把荷叶当作________;小鱼儿把荷叶当作________。 (4)想一想:还有谁把荷叶当作什么? 解析:(1)圆圆的;绿绿的 (2)走;走;飞;飞 (3)摇篮;凉伞 (4)青蛙把荷叶当作歌台。 【解析】 2.阅读短文,完成填空,没学过的字写拼音。 世界多美呀 母鸡蹲(dūn)着孵(fū)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它看见天空蓝湛(zhàn)湛的,树木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chénɡ)澄的。 原来世界(shìjiè)这么美丽呀!小鸡可高兴了。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1)全文共________段,写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________。 (2)照样子从文中找出词语。 黄乎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鸡是怎样诞生的? 解析:(1)4;黄乎乎、黄色、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2)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3)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解析】 3.阅读儿歌,完成练习。

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主持词

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新年伊始,万物复苏,在这春光明睸的大好日子,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xx省中华传统美德xx讲堂组委会主任、x市著名心理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高级音乐治疗师、家庭指导师、x广播电视心理访谈节目做客嘉宾陆老师到我局给我们作《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陆老师多年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学、音乐等学习研究,多年志立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心理咨询与社会救助等工作,从理论上为社会大众授业解惑、从心理上为问题群体排障释难,让不少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困惑中走向新生。近期。陆老师已在曲靖及周边地区开办过7场专题讲座,深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今天陆老师以自己搏爱善良的情怀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前来我局为我们进行“讲责任、重奉献、怀感恩”的专题传统文化讲座,机会难得、时间宝贵,请大家检查自己的手机,一律关闭或调至振动撼动卖状态,认真听、认真记,确保学有所获。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陆老师给我们讲。 同志们: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当我们沉迷于《诗经》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当你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是否知道昆曲的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声音……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反思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中华民族历今磨难之所以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脉。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当前孙子学院开设于世界各地,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论何时何地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且不说讲坛上各位老师的讲有多么的精彩,单就说参加听讲的人那么多,会场秩序那么井然,义工服务那么周到热情,反响那么热烈,就充分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多么的强烈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我此次听了陆老师的讲座之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深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为主。 从现代来看,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文化经典阅读教案

文化经典阅读 练前提醒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是浙江卷独有的一道风景线。虽说分值少,但涉及的经典都博大精深,题型较为丰富。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认真阅读原典,把握住它的思想内涵及其承载的 文字;另一方面要加大训练量,掌握题型,以练促读,读练结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材料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材料二: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史记·孔子世家》) 1.材料一中,“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陈成子弑君一事的________。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________的心情。(2分) 答案重视无可奈何(每空1分) 2.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的主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二体现了孔子在多次碰壁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仍坚定地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奋斗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政治品格。这与材料一中孔子的举动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致的。②天下不容只证明天下人见识浅,于孔子无损,反倒恰好展现了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材料二中颜回的话表达了孔子的心声。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坚信自己的事业是合乎仁道的。(每点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报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鲁哀公说:“报告给那三位大臣!” 孔子退下后说:“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列,所以不敢不报告。君主却说‘报告给那三位大臣!” 孔子到三位大臣那里报告,三个人不同意出兵。孔子说:“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后,所以不敢不报告。” 材料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试题∶课外阅读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猜猜词语的意思。 不伏手:________ 素日:________ (2)这里写的是一个________场面。 (3)文中划线句子所表述的内容也是凤姐等人取笑刘姥姥的组成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4)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是发怔”? (5)这段话写________和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让大家

大学学习与人文阅读经典讲座心得

大学学习与人文经典阅读专题讲座心得 虽然做为一个理科学生,但我一直对人文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今天的人们高唱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时,我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中国的人文阅读上去。 我喜欢跃于纸上的文字,更喜欢那些藏在文字中的情感,哲理。这学期选择了大学学习与 人文经典阅读系列的专题讲座,让我与文学有了更加近距离的接触。也让我可以再别人的 口述中了解我所未能理解到的人文世界。 大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知识外,更多的因该是创造没有的知识,然而这一切的 创造都需要我们拥有一种信念和精神,一种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种共同的信念与 精神。这种思想潜质一旦被具体表达,就变成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正是它丰富了人类经验、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一种思想潜质一旦被一群人行使,就铸成一座坚实的丰碑,正是它,人类才有历尽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它,便是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我们可 以再那些经典名著中渐渐的解读出来。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于这个词的注解有很多,宋 代程颐《伊川易传》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 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 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人文概念是 指人的各种属性.于是学习人文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通过透析古代或者现代的经典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在对甲骨文的研究中 我们了解到了占卜的由来,卜辞的多种多样,也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的生活的祈愿; 在对老庄哲学的剖析中,我们明白到道则是天,德即是地,老庄哲学即是道德的关系,也 更加了解到人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是道德力量却是无限大的;但我们浅析古代的诗词歌赋时,不但能让我们体会到笔者的感情,也会让我们重各种美丽的辞藻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文科学的学 习也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正确把握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对我未 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莫大的帮助。 在科学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或许会有人觉得人文经典已经开始被人们所忽略和遗忘,其实却不然,它并没有淡出我们的主流生活,而是与之结合得更加紧密。在社会高度 发达进今天,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享受。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去 书店看书,在剧院院听一场音乐会。这一切都说明,人们都在对人文生活有着更多的追求。就算不专门的从事人文的研究,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也开始变成一种现代的潮流,与发展 趋势。就如《百家讲坛》之所以受到青睐,那是因为人文经典,已经被原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只有真正的了解与认识它们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我们周围的种种其实都是值 得学习和了解的人文经典。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 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着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着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着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

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此不疲的想要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可是,好多中国人却只是听说过它的名字而已。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而现代人却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体味来自千百年前的且仍具有现实意义的经典文化。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孝”是我们传统的道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也许有的地方他们做的不能让我们

满足,但是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让我们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养家,所有一切都为我们着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呢?父母爱我们,我们孝敬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个小动物,主人爱它,它还爱主人呢?我们总不可能连动物都不如吧!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也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那特有的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

经典诵读讲座

如何指导小学生经典文化诵读 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练习的好题材。中华民族的优秀古诗文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捷径。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文化才会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经典文化诵读呢? 首先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经典诵读的内容,再选择不同学生的不同经典诵读的方法,最后通过有效组织和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逐步明了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提升学生熟练驾驭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一、经典诵读的内容 低年级重点推荐诵读与课本配套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另外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一、二年级除诵读一些琅琅上口的古诗词之外,还可以结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成语故事》等。 中年级重点推荐诵读与课本配套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另外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三、四年级除诵读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词之外,还可以结合现代文学《成语故事》、《叶圣陶童话》、《苦儿流浪记》、《海底两万里》、《西游记》、等。 高年级重点推荐诵读与课本配套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另外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除诵读一些名士大家的古诗词之外,还可以结合古代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等。 当然,对于经典诵读的读本选择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各学校各年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

文化经典阅读专题(一) 1.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②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③张仪:纵横家。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训导他。⑥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以上语录加以阐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经典阅读1

2013~14学年(下)翔安一中高三年语文补充练习文化经典阅读1 班级姓名号数 阅读以下《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1.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①。’太公②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离娄》上十三 【注】①西伯:即周文王。②太公:即姜太公,曾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问:在孟子看来,周朝为什么会取得天下?除此之外,还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答: 2.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①,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②,先圣后圣,其揆一也③。”《离娄》下一 【注】①诸冯:与下文的负夏、鸣条、岐周、毕郢,皆古地名。②符节:古代朝廷用作凭证的信物,上写文字,剖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将两半相合以验真假。③揆(kuí):尺度,准则。 问题:指出孟子在本章中所说明的道理。(2分) 答: 3. 子产听郑国之政①,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②。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③,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④。”《离娄》下二 【注】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相,姓公孙,名侨,字子产。②溱(zhēn)、洧(wěi):郑国的两条河流名。③徒杠、舆梁:分别指人走的桥和车走的桥。④日:指时间。

问:孟子从子产用所乘坐的车子帮别人渡河一件小事扩大到治国上,说明什么道理?(2分)答: 4.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①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②,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③?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万章》下五 【注】①养:奉养父母。②尊、卑:分别指官大官小。③恶乎宜乎:干什么才适宜呢。④委吏、乘田:分别为管仓库、管牲畜的小官。 问:本章中,孟子提出出仕做官的一条准则是什么?(3分) 答: 5.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②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③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④。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梁惠王》下·八) 【注】①汤放桀:商汤流放夏桀王。汤,殷商开国国君。桀,夏朝末代君主。②传:音zhuàn,典籍、史书。③贼:伤害,动词。④一夫:独夫,指没有群众支持的暴君。 (1)如何理解孟子“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的含义?结合君臣伦理谈看法。(4分)答: (2)本章孟子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答: 6.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①,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离娄》上十九

诵读华夏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华夏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参加国培计划(2016)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心得 宁夏石嘴山市实验中学穆冬云 2016年10月17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16)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学习。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50多位教学一线的教师齐聚江苏徐州国源宾馆报告厅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次经典教育培训活动,以期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国学底蕴,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经典教育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培训的日程安排得很充实,10天的培训中我的心自始至终都觉得是深沉的、浓郁的,也在不断地思考与反省。18位专家丰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底、互动的组织,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也感受到了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现就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感受学者风采 这次培训中,各位专家和学者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使我感动。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他们严以律己、身正为范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每一次讲座,专家都提前到场,更没有提前下课,他们尽可能减少课间休息时间,恨不得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他们的学识传授给我们。有时我们走进教室,教授们已经坐在讲台上等候我们,令我们无地自容。只有一次因为堵车,车晚点了,有位教授为这件小事还不住地向我们道歉。我想,他们作为名师的风采,作为学者的治学严谨的态度也正是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二、聆听精彩讲座 培训班邀请了江苏非常有名的专家和学者给我们学员上课,举办讲座。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

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教师;经典传承,系于我身。 阳光、充满魅力的董蓓老师,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给我们带来了《感受---打开朗诵艺术大门的钥匙》,她指出朗诵就像人们登台阶,由低到高有三个台阶组成:第一个台阶,字词;第二个台阶,气息;第三个台阶,感受。她带着我们进行发音练习、声母辩读、韵母辩读、诵读训练等各种练习。培训时,她特意强调我们要学会使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文章的诵读,通过眼、耳、鼻、舌、身五个方面去感受诗歌、文章中所蕴含的意蕴,从而通过诵读表达出来。更多时候董蓓老师会亲自给我们做示范。从苏轼的《水调歌头》到李清照的《如梦令》,从朱自清的《背影》到余光中的《乡愁》,从中国古典诗文到现代诗文,从国内到国外,例举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让大家赏析感受。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诗歌小曲,抑或是现代的诗歌散文,在董老师的演绎下,总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呈现在我的眼前。那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亦或是深情款款。她说要根据理解去朗诵,朗诵是言由心声,这正是诵读的意义所在。 李昌集教授曾做客“百家讲坛”,他的两场的讲座展现了大师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更因其对歌唱的无比热爱而使李教授热衷于对古典诗词的赋曲,致力于古典诗词的传承、发扬。李昌集教授讲授古典诗词很有激情,不论是理论讲解还是示范吟诵始终是情绪饱满,极具感染力。他特别强调,吟诵一定要有饱满的情绪,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论要点就是“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这也是当代古典诗词吟唱“依字声行腔”的理论支撑。李教授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令人敬仰。他用自己谱的曲谱为我们吟诵了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作品,句句字正腔圆,曲曲感情充沛,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他教授学员们吟诵方法,现场组织我们吟诵,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深深地陶醉在了原汁原味的吟诵中,尽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