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 大气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环境工程  大气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煤锅炉烟气电除尘设计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院专业班年月日目录一、设计说明书 (1)1.1课程设计题目 (1)1.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简介 (1)1.3课程设计的任务 (1)1.4课程设计目的 (1)1.5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1.6 设计原始数据 (2)1.7设计依据和原则 (3)1.8工艺流程描述 (3)二、设计方案 (4)2.1烟气计算 (4)2.3除尘效率 (5)2.4电除尘器电场风速选择及有效断面计算 (5)2.5静电除尘器简介 (7)2.6烟囱设计 (7)2.6.1烟囱高度确定 (7)2.6.2烟囱出口内径计算 (8)2.6.3烟囱进口内径 (8)2.6.4烟囱抽力的计算 (8)2.7除尘系统阻力损失计算 (10)2.7.1管径的确定 (10)2.7.2烟道及风管沿程阻力损失计算 (10)2.7.3计算从锅炉出口到除尘器进口段阻力损失, (10)2.7.4除尘器出口到风机段沿程阻力损失计算 (11)2.7.5风机出口到烟囱段的阻力损失 (12)2.8 风机的选择与计算 (13)2.8.1烟气量的计算 (13)2.8.2风机风压的计算 (13)2.8.3电动机功率计算 (14)2.8.4 确定风机型号 (14)三、总结 (16)一、设计说明书1.1课程设计题目150 t/h燃煤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设计。

1.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简介(1)大气污染防控制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厂址选择,总体设计,工艺设计等。

其中工艺设计包括:生产方式选择、生产工业流程设计,工艺计算(物料及能量平衡),设备工艺计算与造型,设备和管道的配置,并提供工艺设计的条件及对公用工程要求等。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学完基础课程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后,进一步学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大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气课程设计任务书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徐宁学号:08040141X61 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专业:环境工程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指导教师:赵光明职称: 讲师2011年 6月10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学生姓名:徐宁学号:08040141X61 课程设计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起迄日期: 5 月30 日~ 6 月10 日课程设计地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指导教师:赵光明系主任:王海芳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年 5月 4日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要求的基本设计方法,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要点及其相关工程设计要点,具备初步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案及设备的独立设计能力;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1.设计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2.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DLP4-13 即,单锅筒横置式抛煤机炉,蒸发量4t/h,出口蒸汽压力13MPa设计耗煤量:610kg/h设计煤成分:C Y=61.5% H Y=4% O Y=3% N Y=1% S Y=1.5% A Y=21% W Y=8%;V Y=15%;属于中硫烟煤排烟温度:160℃空气过剩系数=1.4飞灰率=22%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650Pa污染物排放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2类区新建排污项目执行。

连接锅炉、净化设备及烟囱等净化系统的管道假设长度50m,90°弯头10个。

3.设计内容及要求(1)根据燃煤的原始数据计算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

(2)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包括净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运行参数的选择与设计;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等。

大气课程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掌握大气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了解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数据,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描述大气现象的分布特征,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养成关注大气环境、保护地球家园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大气课程,培养科学精神、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将环保意识、科学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介绍大气层的划分、各层特点,探讨大气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大气污染与防治:分析大气污染的类型、成因,介绍防治措施及我国相关政策。

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讲解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4. 大气现象与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大气现象,解释其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大气实验、观察,如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天气变化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和重要性;2.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层结构、气候系统以及大气与地球其他系统间的相互作用;3. 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大气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大气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大气现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大气环境问题探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科学产生兴趣,树立探索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高国际视野。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大气科学的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为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基本概念与组成:介绍大气层的定义、组成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大气层结构与气候系统:讲解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各层特点,以及大气与水、陆地、生物等系统的相互作用,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大气现象与人类活动:探讨大气现象(如风、云、雨等)的形成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大气污染与防治:阐述大气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为例,涉及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讨论大气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五节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大气基本概念与组成;第二周:大气层结构与气候系统;第三周:大气现象与人类活动;第四周:大气污染与防治;第五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结合教材章节和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大气科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气课设

大气课设
C 点的局部损失:C 点是一个三通
A4 D4 2 0.79 A6 D6 2
A5 D52 0.48 A6 D6 2
L5 1 L4 2
查《简明工业通风设计手册》可知
5 0.43
4 ' 0.09
6 0.09
v4 2 7.52 PC 4 4 ' 0.09 1.205 3.05Pa 2 2
v2 计算 2
v ---管道内的实际气流速度
---气流密度
---局部阻力系数
E、F、G 三点的局部损失为:
PE PF PG 1
v12 6.192 0.19 1.205 4.39Pa 2 2
A 点的局部损失:根据《工业通风》中 231 页圆(方)弯管图,当角度位 45 度 时,取 r/d 为 6.0,则
2 取 0.05。
PA 1
v12 6.192 0.05 1.205 1.15Pa 2 2
B 点的局部损失:B 点是一个三通
A2 D2 2 0.61 A4 D4 2
A3 D32 2 0.61 A4 D4
L3 1 L2
查《简明工业通风设计手册》可知
3 0.30
K r 0.9 。
管径为 320mm,流量为 588L/s 时,圆形风管沿程摩擦压力损失
Rm4 ' 0.9 2.1 1.89Pa / m ,
管径为 360mm,流量为 882L/s 时,圆形风管沿程摩擦压力损失
Rm6 ' 0.9 2.4 2.16Pa / m

管径为 250mm,流量为 294L/S 时,圆形风管沿程摩擦压力损失
管径 D6 360mm ,其允许外径偏差为 1mm ,壁厚为。支管中的风速一般为 2-8m/s,计算中取 v0=6m/s。于是,可计算连接排风柜的风管 1、2、3、5 管径

大气课程设计完整版

大气课程设计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系统设计学生姓名题目序号 65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 6月15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1. 设计题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2. ....................................................................................... 设计原始数据:错误!未指定书签3. ....................................................................................... 设计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烟气性质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工艺流程的选择及设备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1. ....................................................................................... 除尘器应该达到的除尘效率:.............................................. 错误!未指定书签1.2除尘器的选择:................................ 错误!未指定书签1.3 .电除尘器: .................................. 错误!未指定书签1.3.1运行参数的选择及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2. 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2.1通过除尘器的含尘气体量:.................. 错误!未指定书签2.2集尘极的比集尘面积和集尘极面积:.......... 错误!未指定书签2.3验算除尘效率:............................ 错误!未指定书签2.4有效截面积:.............................. 错误!未指定书签2.5电除尘器内的通道数:...................... .错误!未指定书签2.6集尘极总长度,宽度,高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2.7灰斗的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2.8校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3. ....................................................................................... 脱硫设备的设计与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3.1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错误!未指定书签3.2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3.3吸收塔内流量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3.4吸收塔径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3.5.吸收塔高度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4. ....................................................................................... 烟囱的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4.1烟气释放热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4.2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4.3烟气有效高度计算: ....................... 错误!未指定书签4.4烟囱高度校核: ........................... 错误!未指定书签4.5烟囱的抽力: ............................. 错误!未指定书签5. ........................................................................................ 系统阻力计算:错误!未指定书签5.1管径的确定: ............................. 错误!未指定书签5.2摩擦压力损失: ........................... 错误!未指定书签5.3局部压力损失: ........................... 错误!未指定书签6. ........................................................................................ 风机和电动机选择及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6.1风机风量: ................................ .错误!未指定书签6.2风机风压的计算: ......................... 错误!未指定书签6.3风管直径: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参考文献:.....................................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章设计要求:1. 设计题目: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系统设计2•设计原始数据:一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烟气量为 Q= 17.5X 104m3,含尘浓度为18.323, 2 浓度为6.35 3。

大气课程设计2

大气课程设计2

1 绪论1.1设计背景2011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就是大气污染问题。

“十一五”经过全国的共同努力,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都超额完成了任务。

“十二五”国家决定继续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又把氮氧化物和氨氮列入了约束性指标。

指标的减排幅度是8%-10%。

由此可见大气污染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格外重视。

大气污染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而就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及能源的结构来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我国的大气污染仍将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10.52亿吨,到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232万吨。

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

因此,控制燃煤烟气污染是我国改善大气质量、减少酸雨和SO2危害的关键问题。

此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电除尘器和湿式脱硫技术来处理高硫无烟煤,使其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2类区新建排污项目的排放标准。

1.2脱硫除尘技术简介1.2.1除尘技术从气体中去除和捕集固态或液态颗粒的设备称为除尘设备,根据除尘机理,目前常用的除尘设备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等。

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电除尘器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荷电尘粒沉积在集尘板上,使之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

袋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采用滤纸或玻璃纤维等填充层做滤料的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通风及空气调节方面的气体净化[1]。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介绍电除尘器。

1.2.2电除尘器工作原理及特点电除尘器以其除尘效率高、阻力低、烟气处理量大、耐热温度高等优点而成为粉尘捕集回收和气体净化的主要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冶金、电力、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

大气课程设计书

大气课程设计书

大气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对大气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循环和变化等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基本概念、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循环和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将讲解大气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大气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阐述大气的层次结构和主要成分,讲解大气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大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等。

通过讲授法,将系统地讲解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气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中的大气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将使用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以直观地展示大气的现象和过程。

同时,将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观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来评估。

作业方面,将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考试方面,将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将涵盖本课程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最新)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点

(最新)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40t/h燃煤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年月日目录一、项目概况 (3)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3)2.1设计依据 (3)2.1设计内容 (3)2.3设计要求 (3)2.4设计参数 (4)(1)理论空气量J ; J: (5)(2)理论烟气量罠或 (5)(3)实际烟气量 - (5)(4)标准状况下的烟气流量 (5)(5)标准状况下烟气含尘浓度 (5)(6)烟气密度 (5)(7)工况下烟气流量 (5)(8)除尘器应达效率 (6)2.5烟气性质 (6)2.6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6)三、........................................................................................................ 系统设计部分63.1除尘器选型 (6)3.1.1选择除尘器的原则: (6)3.1.2确定除尘器的形式 (7)3.1.3袋式除尘器型号的确定 (8)3.2滤料的选择 (9)3.2.1针刺毡的成分及特性 (9)3.2.2针刺毡与其它滤料的比较 (9)3.2.3可达到的除尘效率 (9)3.2.4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9)3.3袋式除尘器选型达标分析 (10)3.3.1基础数据 (10)332过滤面积、滤袋数目 (10)333除尘室尺寸 (11)3.3.4灰斗计算 (11)3.3.5滤袋清灰时间 (12)3.3.6从排放速率及总排放浓度核算 (12)3.4风机的选择计算 (13)3.5主要设备型号及技术参数确定 (14)3.6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15)3.7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 (15)3.7.1除尘器的分室 (15)3.7.2除尘器的定期检测 (15)3.7.3滤袋的更换 (15)3.7.4优化清灰频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的课程设计

大气的课程设计

大气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对大气的科学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的基本组成和性质;•掌握大气的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和力的作用;•认识大气中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系统。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收集大气数据;•能够分析大气现象,解释大气现象的原因;•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大气相关问题;•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大气数据的处理和展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大气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大气层结构、大气成分、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2.大气的运动规律: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风的产生和传播、气旋和反气旋等;3.大气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系统:天气系统的基本组成、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4.大气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第二周: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三周:大气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系统;第四周:大气环境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大气的运动规律和天气系统;3.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4.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大气参数,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大气科学导论》;2.参考书:大气物理学、大气环境学等;3.多媒体资料:大气现象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4.实验设备:气象站、温湿度计、风速计等。

大气课程设计通用

大气课程设计通用

大气课程设计通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气的组成、结构、循环和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大气循环和变化的基本原理,并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大气现象的数据,并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简单的气象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珍视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基本概念、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结构、大气循环和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大气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气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第二章:大气的组成,包括大气中的气体成分、颗粒物质和化学成分。

3.第三章:大气的结构,包括大气层划分、大气压力和温度分布等。

4.第四章:大气循环,包括大气的水循环、能量循环和气体循环等。

5.第五章:大气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和大气污染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气象事件和环境问题,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亲自体验大气现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气现象和环境问题。

大气课程设计voc

大气课程设计voc

大气课程设计 voc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主要成分;了解大气层的特点和功能;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大气现象;能够运用大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改善大气环境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成分,大气层的特点和功能,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课时: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结构教材章节:第1章大气的概念与组成教学内容:大气的定义、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特点和功能。

2.第二课时:大气的成分和大气污染教材章节:第2章大气的成分与污染教学内容:大气的成分、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3.第三课时:大气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教材章节:第3章大气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控制策略、防治技术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成分等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大气污染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采用《大气科学》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大气环境保护》等参考书。

2.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大气现象和案例分析。

3.实验设备:配置相关实验器材,如空气采样器、分析仪器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设计
风机风压 Pf=(1+K2)ΔP=1.2×468.1=561.72 Pa
根据上述风量和风压,参考环境工程设计手册及相关资料 选择风机及其配套电机,选取普通中压风机4-72NO.6A, 其全压为784~1137 Pa,配备的电动机为Y112M-1B35, 地脚螺栓规格为M10×220。
度、比电阻、亲水性、粘性和毒性等。 • 含尘烟气流的排气量及其变化范围,气体
的温度、压力、黏度、露点温度等。 • 除尘器及其配件的价格,安装费、运行费、
管理费、维修费、除尘器的使用寿命,回 收粉尘的价值等。
• 含尘烟气流中是否有其他有害气体,或是 否有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气体。
• 需要处理粉尘的爆炸性极限。
• 除尘器占用空间的大小。
• 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本单位操 作、维护管理水平,再根据各种除尘器的 性能来选定所需要的除尘器。
• 本设计进口粉尘浓度Ci:16g/Nm3,经除尘设备后 排放粉尘浓度Co:200 mg/m3,则除尘器应达到的 效率:
因此需选择高效除尘器,以达到排放标准。
方案选择结果及选择理由
沿气流方向尺寸
静电除尘器沿气流方向的内部尺寸如图所示,静电除尘器壳 体内壁长度LH:LH=n(l+2le2+le0)+2le1-le0
式中n— 电场数 ; le0— 电晕计吊杆之间的距离, le0≥380~400mm,取500mm;le1— 集尘极板端面与电晕 极吊杆距离,400~500mm,取500mm,le2— 壳体内壁与 电晕计吊杆的距离,450~500mm,取500mm。LH=3× (4320+1000)+500+2×500-500=17960mm=17.96m
• 综上所述,合考虑各方因素的情况下,本设计拟采用电除 尘。

大气课程设计书

大气课程设计书

大气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基本特性,掌握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掌握大气压力、风力等基本概念,了解气象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气象数据,能够预测天气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大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象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气象实验和观测,提高团队协作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对大气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生通过学习大气知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科学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层的划分及各层特点-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2. 气象现象与原理- 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风力的形成与作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3. 气象观测与预测- 气象观测工具的使用方法- 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4. 气候类型与分布- 全球气候类型的划分- 我国气候特点及成因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大气的组成与结构第二课时:气象现象与原理(大气压力、风力)第三课时:气象现象与原理(气候变化)第四课时:气象观测与预测第五课时:气候类型与分布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说明:本章节内容以教材中关于大气科学的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系统性地组织教学。

大气课程设计手册

大气课程设计手册

大气课程设计手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循环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大气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大气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了解大气循环的原理和过程;(3)理解大气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大气科学知识分析气象现象;(2)具备简单的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能力;(3)学会运用大气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气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基本组成、结构、循环和变化规律。

具体安排如下:1.大气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大气的气体成分、垂直结构及其分布特点;2.大气循环:讲解全球大气循环的原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大气变化规律:阐述大气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4.气候变化与大气环境:探讨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气象现象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气象事件,让学生学会运用大气科学知识解读和分析气象现象;4.实验法:开展气象观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科学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大气科学知识;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气象观测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运用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掌握情况;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SZL4-13锅炉除尘系统设计)姓名:丁政可班级:环境工程13-1班学号:01指导教师:刘彦飞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时间:2016/5/23~2016/6/03目录任务书 (1)摘要 (3)除尘系统计算 (4)一、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计算 (4)二、除尘器选型 (6)三、除尘器设计计算 (8)四、烟囱设计 (11)五、系统阻力计算 (12)六、系统中烟气温度的变化 (14)七、风机的计算与选用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6)颗粒污染物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一、课程设计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除尘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CAD 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2.8MW ⨯4) 设计耗煤量:680Kg/h /台 排烟温度:160℃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4 kg /m 3空气过剩系数:α=1.4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的阻力:800 Pa 当地大气压力:97.86 Kpa 冬季室外温度:-20℃空气中含水(排标准状态下)10g/kg 烟气其它性质按近似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Y C =68% YH =4% Y S =1% YO =5% Y N =1% Y W =6% Y A =15% Y V =13%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一时段标准执行。

锅炉房及场地布置见图。

四、计划安排1、资料查询0.5天2、及设计计算(4.5天)3、说明书编制及绘图(5天)五、设计内容和要求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计算2、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3、除尘器的选择和比较:确定除尘器的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处理系统设计摘要:大气污染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国严重大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臭气,它主要来自污水处理厂分选车间、稳定化工艺及污泥脱水处理。

其污染物的特性是:垃圾臭气成分复杂、臭度高,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造成明显的伤害;硫化氢的嗅阈值极低,使处理后的气体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人的嗅觉仍能感觉到,且有较浓的刺激性。

S) 浓度7.8mg/m3;甲硫醇本设计臭气基本情况为:臭度5495;硫化氢 (H2SH)的浓度0.89 mg/m3;废气流量15000m3/h;当地大气压100kPa;废气排放温度(CH335℃。

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现有项目执行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标准。

S 0.10 mg/m3,甲硫醇 0.01mg/m3。

因此,本设计所以选择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为:H2经处理工艺的比较,最终选用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处理系统设计工艺。

该工艺S被雾化的NaOH溶液,甲硫醇被NaClO氧是一种湿-干法脱硫工艺,其脱硫过程是H2化后又被NaOH溶液吸收,该工艺的设备操作简单,系统能耗较小,减少投资,便于管理,使排放的气体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关键字:废气处理;脱硫;吸收;填料塔目录序言 (1)课程设计说明书 (2)第一章概述 (2)1.1设计依据和采用的标准和规 (2)1.2设计围 (2)1.3设计原则 (2)1.4排气概况及自然条件 (2)第二章废气处理工艺设计 (4)2.1处理工艺的确定 (4)2.1.1 废气处理工艺的比较 (4)2.1.2 废气处理工艺的确定 (5)2.2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5)2.3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5)2.3.1 填料塔直径高度压降的设计 (6)2.3.2 填料塔部构件的选取 (6)2.3.3 系统总阻力的计算 (6)2.3.4 风机和电机的选择 (7)2.3.5费用核算 (8)第三章设计计算书 (9)3.1设计基础资料 (9)3.2填料塔直径高度的计算 (9)3.2.1标准状况下体积的换算 (9)3.2.2填料塔直径的确定 (9)3.2.3验算喷淋密度 (12)3.2.4 填料塔高度H (12)3.2.5填料层压降△P (13)3.3填料塔部构建的选取 (13)3.3.1气液进出口管径的选取 (13)3.3.2 除雾器的选择 (13)3.3.3 壳体 (14)3.3.4 吸收液储存和循环水箱 (14)3.3.5 填料和格栅 (14)3.3.6 液位计和喷嘴 (15) (15)3.4系统总阻力3.4.1各管段的管径和流速 (15)3.4.2 各管段局部阻力系数 (16)3.4.3总压力损失 (18)3.5风机和电机的选择 (18)3.5.1风机的选型原则 (18)3.5.2 风机计算 (19)3.6费用核算 (20)3.6.1药剂费 (20)3.6.2电费 (21)3.6.3总费用 (21)参考文献 (22)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处理系统设计序言近年来,工业废气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国严重大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

工业废气指企业厂区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

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花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

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

废气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保护大气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工业结合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开发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工业废气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些地区的工业废气污染受到控制或缓解。

常用的废气处理方法有废气燃烧法、废气液体吸收法、废气活性炭吸附法。

燃烧法只适用于净化那些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是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高的废气;采用吸附法时,当有机废气中含有易燃气体时,由于吸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吸附法要依据有机废气的性质合理采用。

由于该工厂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是H2S和CH3SH,而目前硫化物的处理多采用半干法或湿法,所以经比较,选择吸收法,选用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处理工艺,它在实际的废气处理工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1.1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标准和规(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2)简明通风设计手册(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手册1.2 设计围工艺确定与构筑物的计算,各部分细部计算和高程计算。

绘制填料吸收塔结构图、填料塔部构件图。

计算书与说明书的整理。

1.3 设计原则根据环境治理与综合整治为指针,根据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总体和各单元构筑物的设计。

1.4排气概况及自然条件臭度为5495硫化氢 (HS) 浓度为7.8mg/m32SH)的浓度为0.89mg/m3甲硫醇(CH3废气流量15000m3/h当地大气压100kPa废气排放温度35℃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现有项目执行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标准。

因此,本设计所以选择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为:HS 0.10 mg/m3,甲硫醇 0.01mg/m3。

2表1-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序控制项目单位一级二级三级号新扩改建现有新扩改建现有1 氨mg/m3 1.0 1.5 2.0 4.0 5.02 三甲胺mg/m30.05 0.08 0.15 0.45 0.803 硫化氢mg/m30.03 0.06 0.10 0.32 0.604 甲硫醇mg/m30.004 0.007 0.010 0.020 0.0355 甲硫醚mg/m30.03 0.07 0.15 0.55 1.106 二甲二硫mg/m30.03 0.06 0.13 0.42 0.717 二硫化碳mg/m3 2.0 3.0 5.0 8.0 108 苯乙烯mg/m3 3.0 5.0 7.0 14 199 臭气浓度无量纲10 20 30 60 70第二章废气处理工艺设计2.1 处理工艺的确定2.1.1 废气处理工艺的比较常用的废气处理方法有废气燃烧法、废气液体吸收法、废气活性炭吸附法。

燃烧法:只适用于净化那些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是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高的废气。

由于有机气态污染物燃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 H2O,因而使用这种方法不能回收到有用的物质,但由于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排气的温度很高,所以可以回收热量。

目前,在实际中使用的燃烧净化方法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

直接燃烧法虽然运行费用较低,但容易发生爆炸,并且浪费热能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目前较少采用;热力燃烧法通过热交换器回收了热能,降低了燃烧温度,但当VOCs浓度较低时,需加人辅助燃料,从而增大了运行费用;催化燃烧法由于燃烧温度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燃烧费用,但由于催化剂容易中毒,因此对进气成分要求极为严格,同时催化剂成本高,使得该方法处理费用较高。

吸附法:是处理低浓度VOCs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采用吸附剂将气体中的VOCs吸附,净化后的气体排入大气。

由于活性炭性价比高,它是目前最常用的吸附剂。

但当有机废气中含有易燃气体时,由于吸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存在安全隐患,解决办法是限制入口气流的VOCs含量小于25%。

当VOCs分子量大于130且具有低挥发性(沸点大于240 ℃)时,吸附剂会对其强烈吸附,从而导致解吸困难;相反,当VOCs分子量小于45时,又出现了吸附不牢的情况,而且对于混合型有机废气当其中的有机物分子量相差过大时,吸附效果也不佳。

因此,吸附法要依据有机废气的性质合理采用。

吸收法:当采用某种液体处理气体混合物时,在气-液相的接触过程中,气体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在同一种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气体中的一种或数种溶解度大的的组分将进入到液相中,从而使气相中各组分相对浓度发生了改变,即混合气体得到分离净化,这个过程称为吸收。

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及物理吸收,物理吸收使废气中一种或几种组分溶解于选定的液体吸收剂中,这种吸收剂应具有与吸收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低挥发性,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吸再冷却重新使用。

本法适合于温度低、中高浓度的废气,需配备加热解析冷凝等回收装置,装机体积大、投资较大,要选择一种廉价高效的低挥发性吸收液,同时还应注意吸收液二次污染的处理。

2.1.2 废气处理工艺的确定H2S不稳定,具有酸性、还原性、可燃性,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汽压2026.5kPa/25.5℃,闪点:<-50℃,熔点:-85.5℃,沸点:-60.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溶解度:1:2.6(溶于水),密度:相对密度(空气=1)1.19由于该工厂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是H2S和CH3SH,目前硫化物的处理多采用半干法或湿法。

燃烧法可能去除有用的物质,而且本设计的废气处理量较大,有机废气的化学活性高,浓度相当,最终选择液体吸收法,采用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

它是一种湿-干法脱硫工艺,其脱硫过程是H2S被雾化的NaOH溶液,甲硫醇被NaClO氧化后又被NaOH 溶液吸收,该工艺的设备操作简单,系统能耗较小,减少投资,便于管理,使排放的气体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图2-1 废气吸收示意图2.2 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1)H2S+2NaOH→Na2S+H2O(2)CH3SH+4NaClO→CH3OH+H2SO3+4NaClH 2SO3+2NaOH→Na2SO3+2H2O2.3 处理构筑物的设计2.3.1 填料塔直径高度压降的设计标准状态下的处理气流量Vs=1.4885×104m3/h塔径D=2.15m填料层厚度h=1.96m,分二层,每层0.98米填料层压降△P=599.9Pa填料塔高度H=8.1m2.3.2 填料塔部构件的选取(1)气液进出口管径均选取700mm。

(2)除雾器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本设计选用的是重力沉降型除雾器,丝网型结构。

(3)壳体选用具有耐酸耐碱性质的玻璃钢(FRP)。

(4)吸收液储存和循环水箱分别设1m。

(5)填料和格栅本设计选用塑料鲍尔环(乱堆)填料因子,规格为25mm×25mm×1.2mm。

格栅通常选用丝网型格栅,孔径应小于25mm。

(6)液位计和喷嘴液位计安装在水箱上,用以读取水箱液面高度,以保证充足的水量。

喷嘴将吸收液充分润湿填料,填料塔的中间部位可设3个喷嘴,两侧相应少些,分别设2个喷嘴。

2.3.3 系统总阻力的计算(1)设漏风率为10%管段1:设备密闭罩ξ=1.090°弯头(取r/d=1.5)1个弯头ξ=0.2填料塔入口处变径管的局部压力损头忽略不计,ξ=0管段2:填料塔出口处变径管的局部压力损头ξ=0.190°弯头(取r/d=1.5)1个弯头ξ=0.2管段3:90°弯头(取r/d=1.5)2个弯头ξ=0.2×2=0.4风机入口处变径管的局部压力损头忽略不计,ξ=0管段4:支流三通(θ=90°)ξ=1 (2个)阀门ξ=0.3 (2个)风机出口估算ξ=0.1管段5:带扩散管的伞形风帽,取h/d=0.4,ξ=0.7(2)各管段长度、管径、流速、局部阻力损失、摩擦压力损失等总结如表2-1:表2-1 压力损失表总压力损失=169.5+215.2+194.3+163.2+153.21=895.16Pa2.3.4 风机和电机的选择(1)风机选型计算风量(Qf)K 1:管网漏风附加系数,一般送、排风系统K1=1.05~1.1,取1.1K2:设备漏风附加系数,按有关设备样本选取,K2一般处于1.02~1.05围,取1.02则:Qf=K1K2Q=16500 m3/h(2)风机选型计算全压(Pf)α1-----管网计算的总压力损失附加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