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菊花与刀》看日本人的社会关系

合集下载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摘要:这是一本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文章化最著名的代表作。

“菊”是日本的皇室家徽,“刀”则是象征着武家文化,这本书被命名成“菊与刀”,也象征了日本人性格的矛盾和两面性的日文章化。

这本书会给你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日本、矛盾的日本、善恶美丑共存的日本、一言难尽的日本。

尽管有些日本学者并不同意其中的观点,但1951年此书就已经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重印四十余次。

我们对于日本的了解以及对日本的态度,首先需要对其民族性格与文化模有着深入的研究,《菊与刀》在提供参考上,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菊”;“刀”等级制度下的日本人二战时期,许多的国家为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通过借用社会学学者从事“一个国家民族性”的研究。

当二战即将接近尾声,日德失败已成定局的时候,美国政府就已经对战后日德的政策进行制定。

时令有两个问题摆在眼前:日本天皇究竟会不会投降?如果日本不投降,盟军要直接用武力攻占日本本土,如果日本承认战败而投降,那么,可不可以通过对待德国的政策去对待日本?为了相关细节的制定,国民政府通过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来提出意见,其中也有这位社会学家:本尼迪克特;他也正是奉命于危难之间,她的最终结果也决定了今后两个国家的未来。

最终本尼迪克特用完美的答卷解决了问题。

日本最终会选择投降,且必须用日本天皇和政府去改变日本人民。

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对日本民族所作的分析,不能说最完善,但以最新的方法来探索-一个民族心灵的本质,有寻常的《日本论》类的书所不及之处。

据“译序”言,本尼迪克特在从事人类学研究之前,主修英国文学,并曾发表诗作。

故此书虽为一“科学”论著,但充满了文学的气息,但是书名《菊与刀》,便令人感受到饱含诗的象征,使我们在阅读本书之前,便充满一种审美的心情,来欣赏一位美国学者对一个东方国家的描绘。

(1)与我们东方民族不同的是,日本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白意识;他们会把自己的细节记录下来,令人咂舌的坦白程度。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本内迪克特在1944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日本社会文化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本内迪克特试图通过对日本近代历史、宗教、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解释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本内迪克特认为,菊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它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价值体系。

而刀则代表了战争和武士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文化的冲突和矛盾。

本内迪克特指出,日本社会是一个高度集体主义的社会,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它是一个由家族和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人们的身份和角色是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来定义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日本社会也是一个非常规范化的社会,对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内迪克特还提到了日本人民的一种“羞耻文化”观念,强调了个人的羞耻感和社会评价的重要性。

在这种文化观念中,个人的行为和言行是根据外界的期望和评价来确定的。

这种文化观念使得日本社会有着较低的犯罪率,人们更加注重遵守社会规则和传统价值观。

本内迪克特还对日本的宗教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日本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

神道教强调家族和祖先的崇拜,而佛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悟道。

这两种宗教共同影响着日本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根据本内迪克特的观察,日本社会还存在着一种“嫉妒情结”。

这种情结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成功和优势感到不满和羡慕,从而产生一种竞争和攀比的心态。

这种嫉妒情结在日本的社会竞争和工作环境中十分常见,人们会努力追求成功和地位来获得社会的认可。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菊与刀》是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日本社会文化进行的一次深入观察和分析。

本书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的揭示,深刻地展现了日本社会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下面我们就从《菊与刀》中看日本社会文化展开探讨。

本书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解读,揭示了日本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和悠久传统。

作者通过对日本神道文化、战国时代的武士精神以及茶道、花道等传统文化的阐释,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了日本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构成了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框架。

本书也指出了这些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宗教迷信的盛行、武士道精神对个人主义的限制等,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理解日本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书通过对日本价值观念的剖析,揭示了日本社会成员对待他人和自身的态度,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式。

作者指出,日本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秩序,尊重长者、服从权威、追求和谐是日本人的基本信念。

日本人对于自我价值和他人评价的关注度也是相对较高的。

这些价值观念决定了日本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构成了日本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

本书还对日本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组织结构。

作者指出,日本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等级分明、组织严谨的社会结构,个人的地位和角色都是由其所属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所决定。

这种社会结构对于日本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社会成员往往无法摆脱其所处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本书还指出了日本社会结构所带来的弊端,比如对个人的发展和创新的限制,对社会阶层流动的阻碍等,这些对我们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菊与刀》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入解读,揭示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为我们理解日本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系统,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待不同的文化传统要兼顾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在继承和传承的还应该适时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菊与刀》是心理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于1946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日本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书籍,本书深入剖析了日本文化的深层次特征和历史背景。

鲁思·本尼迪克特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日本的文化、心理、行为模式作出透彻的阐述,全面展现出日本社会的魅力与千奇百怪。

第一部分,鲁思·本尼迪克特首先介绍了日本的民族心理与文化精神,强调了“共同体”文化的特征。

这种文化中,个人的生死与共同体的生死紧密相连,人们将自己的利益纳入到共同体中去考虑,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组织和秩序是相互关联的。

这种文化中,日本人往往比西方人更注重整体性,他们注重团队合作,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因此,在日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团队合作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第二部分,鲁思·本尼迪克特重点探讨了日本在战时期间的文化特点。

她用“刀与菊”来比喻日本在战争中的两种不同文化。

刀象征了武士精神,强调了日本军人的忠诚和荣誉感,而菊则代表了日本社会的柔和与细腻。

尽管这两种文化不是彼此互斥的,但在二战中,日本的武士精神却使得其最终失败。

这一部分详细说明了日本人如何面对失败和屈服,并借鉴失败中的经验教训,重建复兴,实现现代化进程。

第三部分,鲁思·本尼迪克特谈到了日本文化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互惠关系。

这种文化中,人们总是保持着一种互相帮助的态度,每个人在享受他人的帮助的同时也要想着如何回报他人的恩情。

这种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相互关联的,这种相关性也促使日本社会成为一个高度互助互惠的社会关系网。

第四部分,鲁思·本尼迪克特就日本的道德准则进行了探讨。

她指出,日本人在行事上很讲究道德规范和社会期待,他们认为遵守这些规范是维护社会和个人形象的关键所在。

这一部分揭示了一种非正式的文化,即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践行非常重要。

同时也宣扬了人们对自我不断的审视和改进。

综上所述,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一本独特的文化研究专著,该书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描绘了日本文化的深层次特点,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1. 引言1.1 《菊与刀》简介《菊与刀》是美国人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于1946年出版的一部关于日本文化与社会的著作。

本书通过对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的分析,揭示了日本社会文化中的一些独特特征。

从日本的传统文化到现代社会,本书深入探讨了日本社会在历史变迁中的各种面貌。

通过本书,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从而促使我们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运作模式和人际关系建立,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的研究对象也包括了战后日本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日本文化中的等级观念、集团主义、礼节与礼仪等方面,对于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现状和未来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战后日本社会变迁战后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日本迅速走向现代化和西方化。

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和经济重建,实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如新宪法的颁布、取消军国主义教育、解散军队、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妇女解放等。

这些改革促进了日本社会结构的转变,推动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变革。

在战后的社会变革中,日本传统的等级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削弱。

传统上,日本社会严格遵循着等级制度,家族、地位、财富都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但是在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主制度的建立,社会中的等级差异逐渐被缩小,个人能力和努力取得了更大的重要性。

这种变革使得日本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和开放,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战后日本社会变迁还表现在集团主义的削弱。

传统上,日本社会非常重视集体利益,个人在集体中的身份和责任比个人的利益更重要。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日本社会逐渐出现了个人主义的倾向,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不再完全服从于集体。

战后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形式,这与日本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冲突和碰撞。

《菊与刀》读后感:矛盾的日本人

《菊与刀》读后感:矛盾的日本人

《菊与刀》读后感:矛盾的日本人《菊与刀》读后感:矛盾的日本人王双年最近我读了较早前的一部名著《菊与刀》,读它是因为近来中日关系有很大波动,这里面包含很多对民族文化的不熟悉地方而导致的盲目反日。

我们与日本人斗争要讲究策略,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文化。

而这部书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

二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

对日本,美国也不太了解,因此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的结果。

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

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

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

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

一、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及其形成原因”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用菊与刀和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菊”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顽强蒸蒸日上前进的一种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了令人不能忘记的侵略战争,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特别是战后日本表现出的漠然的态度,更让我们感到无比愤怒的同时,又感到难以理解日本人的内心想法。

面对核武器的威胁与中国东北地区的丧失,日本天皇裕仁与内阁开始重新考虑投降。

由自身的不投降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反抗到底的做法到后来的投降,并立即对美国表现出期望合作的一种态度,这样一种180度的大转折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日本人的这种表现仿佛让其他民族的人们觉得日本人正试图使得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由暴力好斗转变为善良顺从,并企图希望战争中遭受日本暴行的人们能够原谅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日本武士精神,它即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日本武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从菊与刀看日本人(改)

从菊与刀看日本人(改)



• 中国人尽孝道的范围包括几 百年前的老祖宗,甚至包括 衍生的旁系宗族。日本人的 祖宗崇拜只限于近世的祖宗, 日本人虔诚尊敬的仅是自己 有印象的祖先。 • 日本人认为报答祖先就应该 把自己从上一代得到的照顾 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平等、人权的体现。 为何日本人却至今未能接收一点点“仁” 的概念呢?在我看来有这样几个原因:
而这样的方式寻求报 恩只不过是一个对外 战争的借口!
日本社会所讲的 们并
报恩 和 雪耻
的概念在我
这几乎和我们中国人正相反,我们讲究 “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和容忍是美德。 日本式的报恩,要像“义务”一样的去完 成,恩是一种债务,是必须偿还的。
不陌生,但在日本文化中却存在有异于我们熟悉 的东西。
比如“工作”也是要报答的情义之一 ,所以努力 工作极端敬业是毫无疑义的, 否则对不起工作给 你的恩惠并且在工作时要对你的领导做到尊重与服 从,这也是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所要求的。
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 ,但却极为
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 中国文化中的“仁”扮演的 是一种内省的力量,调和各 种矛盾。儒家思想在中国还 是占有很高的统治地位,但 在日本却没有真正吸收儒家 文化的精华。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正是因 为有天皇的存在,使得这种 民族情节和“仁”的思想水 火不容一个不“仁”的皇帝 在中国会被民众反对,只是 因为他行使的不是“仁”。
背景

恬淡静美 日本皇室的家徽 凶狠决绝 武士道的象征
刀பைடு நூலகம்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象 征。菊花呈现柔美,刀则诉诸暴力。
目录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 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矛盾的日本人_从_菊与刀_看日本人

矛盾的日本人_从_菊与刀_看日本人

乐业, 万事称心, 都是蒙受天皇的 恩典。二战中, 以天皇的名义发给 前线部队的每一枝香烟, 以及出征 前士兵所领受的每一口酒都是一 种 “皇恩” 。 每个人都欠父母之恩。 父母之 恩就是对自己的养育、 照料, 因此, 悉心照料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忘父 母之恩的表现。 对于曾经帮助自己 成长的老师也欠有特殊的恩情, 如 果将来老师有困难, 要答应他们的 请求, 或者是对老师的子女给予特 别的关照。受一个人的恩, 这是一 件大事, 时间愈久, 恩情愈重, 所谓 “难以报恩于万一” 。 尽管日本人把自己看成是欠恩 者, 他们却又极不愿随便受恩而背 上人情债。 对于日本人来说, 最讨厌 的事是突然领受生疏者之恩。日本 人常常不理睬大街上发生的事故,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 除了警察 外任何人随便插手会使对方背上 恩情, 而插手者会被怀疑是否想从 中捞到好处。 对于涉及 “恩情” 之事, 日本人十分慎重。 哪怕是一枝烟, 如 果与递烟的人过去没有交往, 也会 令人感到不舒服。 在表示感谢时, 日 本人常用 “真过意不去” 、 “这怎么得 了” 以及 “诚惶诚恐” 这类话来表达 受恩时的不安。 “恩” 是债务, 一经接受则永久 存在; “报 恩 ” 是积极的、 刻不容缓 的偿还, 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欠 恩不是美德, 报恩则是懿行。日本 人把恩分为不同类型, 一种是在数 量和持续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另一 种是在数量上相等且必须在特定 时间内偿还的。无限的恩即是 “义 务” , 义务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报答 父母之恩——孝; 另一类是报答天 皇之恩——忠。忠、 孝引自中国, 但
“日 本 人 生 性 极 其 好 斗 而 又 非常温和; 黩武而又爱美; 倨傲自 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 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 布; 忠贞而又易于叛变; 勇敢而又 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 活方式。” 这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 鲁 斯・本 尼 迪 克 特 在 《菊 与 刀 》 一 书中的结论。菊是日本皇室的家 徽, 刀则是武士文化的象征, 本尼 迪克特以此为书名来寓示日本文 化的双重性。该书自出版以来影 响甚广,至今仍是研究日本文化 的重要著作。

读《菊花与刀》有感

读《菊花与刀》有感

读《菊花与刀》有感《菊花与刀》是作者鲁丝•本尼迪克特为了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制定对日本的政策方针而定的。

这本书从西方人看世界的角度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中包括日本人的战争精神、日本人的社会地位阶层、日本人对天皇的忠和对长辈、先辈的孝、日本人对人情的认知、日本人的自我修炼、日本人对儿童的训练以及战后日本人等方面。

下面是我对这几个方面的一些理解。

第一、日本人的战争精神在对战争的问题上,日本人强调精神力量的伟大。

日本政府极力鼓吹只有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日本军人在战场上只顾往前冲,而不考虑现实客观条件。

胜利的荣耀、国家的荣誉永远高于个人生命。

对于主观精神力量的作用,日本人有一种很偏执的狂想。

在发动战争的问题上,对日本而言,侵华战争不是侵略,而是出于自己对世界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日本人现在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就与他们这种对战争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但是,日本人在战争时拼命抗战,对交战国仇视,然而战后,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能很快的接受事实。

尤其是二战日本战败,日本民众接受失败事实速度之快,战胜国都难以想象。

对于同一种事件他们有相互矛盾的两种行为表现方式。

第二、日本人的社会地位阶层在日本,不平等的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

在日本人的相互接触中必须表示出双方社会关系。

日本社会阶层分布,是呈现一种金字塔型的,以天皇为最高精神领袖,以贱民为最底层。

各阶层被固定安排到相应位置,并被安排了相应权利。

各阶层的人都很清楚自己的义务、特权和地位。

如果某个阶层受到损害,可以提出抗议,但只要逾越自己的特权范围就要受到惩罚。

日本虽然等级制度森严,但是不同阶层之间留有相互沟通的渠道。

在国家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中,日本人时时刻刻贯彻等级制。

人们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这种制度使得他们的生活有预见性,而且一直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因此,日本民众几乎没有要突破自己在等级制中的地位的想法。

长期形成的“各安其位”的这种思想,使日本人在遇到战争、灾难时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菊与刀》读后感:矛盾的日本人

《菊与刀》读后感:矛盾的日本人

《菊与刀》读后感:矛盾的日本人王双年最近我读了较早前的一部名著《菊与刀》,读它是因为近来中日关系有很大波动,这里面包含很多对民族文化的不熟悉地方而导致的盲目反日。

我们与日本人斗争要讲究策略,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文化。

而这部书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

二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

对日本,美国也不太了解,因此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的结果。

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

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

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

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

一、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及其形成原因"菊" 本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用菊与刀和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菊"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顽强蒸蒸日上前进的一种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了令人不能忘记的侵略战争,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特别是战后日本表现出的漠然的态度,更让我们感到无比愤怒的同时,又感到难以理解日本人的内心想法。

面对核武器的威胁与中国东北地区的丧失,日本天皇裕仁与内阁开始重新考虑投降。

由自身的不投降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反抗到底的做法到后来的投降,并立即对美国表现出期望合作的一种态度,这样一种180度的大转折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日本人的这种表现仿佛让其他民族的人们觉得日本人正试图使得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由暴力好斗转变为善良顺从,并企图希望战争中遭受日本暴行的人们能够原谅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日本武士精神,它即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日本武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战后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成果,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日本文化的研究著作,更是一部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首先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分析。

她指出,日本文化在很多方面与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价值观念、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等方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羞辱观念”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在日本文化中的相对弱化。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而在日本文化中,集体主义更为突出,人们更注重羞辱观念,更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也深刻影响着日本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在本尼迪克特的研究中,她还对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武士道精神、茶道、花道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及日本社会的运作规律。

除了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本尼迪克特还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她指出,日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极端残忍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人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这种精神,既是日本文化的产物,也是日本文化对个体的塑造和影响的结果。

通过对这一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在战争中的表现,以及日本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这本书中,本尼迪克特不仅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更通过对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所带来的影响。

菊花与刀读后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

人类天然的种族共性:矛盾的综合体--读《菊花与刀》有感菊花与刀是日本皇室与武士道德的象征。

在本文中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花与刀”这两种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在书中,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形式表现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认识日本和日本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既骄傲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的卡斯特等级制度,宣扬了天皇至上的理念,同时也是日本从没发生过的改朝换代的革命的重要因素。

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综合的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日本文化与西方的欧美“罪感文化”及东方中国儒家“仁道”文化相对比,把日本文化总结为一中独特的“耻感文化”。

罪恶感文化是靠内心服罪来行善的,而耻辱感文化是靠外部约束力行善的。

不同与中国的“仁”,日本人认为这是给道德低的人设置的标准。

对于日本人来说,“耻感”是高于一切的,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义务认同。

由此产生了义务和义理的差别。

在日本,义务是无限的,包含了忠孝两个方面的责任,即忠于天皇和对血缘家族的责任。

天皇和父母的恩情是永远都还不完的。

在日本有一个总所周知的谜语:“想向父母提意见的儿子犹如一个想在头上长出头发的和尚。

这是为什么?”回答是:“无论多么想干也办不到。

”然而义理则不然,往往是不情愿不愉快的,有限的。

比如对姻亲家庭的责任。

这些只是作为义理,不像义务那样责任重大,但人们也不愿背上违背义理的骂名,这是一种耻辱。

读过《菊花与刀》一文后,我对日本文化及日本人愈加感到震惊,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

(完整版)《菊与刀》与日本文化

(完整版)《菊与刀》与日本文化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1887—1948)的一本关于日本文化与民族特性的书。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日败局已定,美国政府为制定如何采取对日措施,动员美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

本尼迪克特受委托在1946年整成书并出版。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

但是作者没有从皇室家徽、武家文化这两点出发,而是把“菊”与“刀”看成一种对立而又融合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民族文化的双重性。

他们崇尚礼节教育而好斗尚武,他们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

这是我接触日本民族、了解日本文化的第一本著作。

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提到日本,脑子里浮现的是赵薇穿和服、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电影电视剧的沉闷气息以及电视剧中婚恋关系的复杂、浓厚的军国主义等这些画面。

我们总是在大众传媒制造的“拟态环境”下去判读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物。

“拟态环境”是美国政治家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在《公众舆论》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它是指在大众传播环境下,人们对于一个事件或者现象的认识会因为传媒经过筛选的信息产生与客观现实不符的偏差。

当我们不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不了解某一阶段该民族的生存状态,就容易形成对它的“刻板印象”,也就不可能有对于该民族客观、中立、理性的认知与判断。

《菊与刀》这本书的作者立场十分中立、客观,丝毫没有因为西方民族而对日本文化产生偏见。

如第八章“洗刷污名”中作者提到,“有一些美国人叫嚷,只有由我们推行平等原则,日本人才能获得自尊。

他们其实是犯了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误。

日本只正在它自身的基础上重建其自身。

”“耻感文化”最早也是见于《菊与刀》这本书。

虽然当时很多日本人不认同这种定位,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它十分适合日本人。

“耻感文化”是区别于“罪感文化”的不同文化体系。

后来很多学者认为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东方国家都属于耻感文化体系。

在本书里关于“耻感文化”的描写数不胜数,《菊与刀》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20世纪中期日本人害怕被羞辱和嘲笑的细节。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美国文化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日本文化和社会进行的深入研究的成果。

书中详细描述了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种种特点,深刻揭示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对比日本和美国文化的差异,本尼迪克特提出了许多观点和见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本尼迪克特在书中提到了日本人的“羞耻文化”和美国人的“罪恶文化”之间的差异。

日本人更注重社会的羞耻感,而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的罪恶感。

这种差异导致了日本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更加谨慎和在意他人的看法,而美国人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上,也反映在两国的法律制度和社会规范中。

其次,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对日本的礼仪和礼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她指出,日本人非常重视礼仪和礼节,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体现出来。

比如,在日本的商务交往中,人们会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而在美国则更加注重效率和结果。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商务交往中的沟通方式和谈判方式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另外,本尼迪克特还对日本的家庭观念和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她指出,日本人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和孝道,家庭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在美国,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更受到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两国在教育制度和家庭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差异。

通过对《菊与刀》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方法和观点非常独到,她通过对比两国文化的差异,揭示了两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够实现文化的共存和共荣。

因此,我对于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撰写的一本书,书中描绘了日本文化和社会风貌。

通过对这本书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特点和本质。

《菊与刀》中揭示了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社会规范。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日本的“封建阶级”的存在,以及“士族”的地位和地位的重要性。

在日本社会中,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与其家庭和祖宗的地位息息相关,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日本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不同的社会地位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违背社会规范会受到严厉的指责和惩罚。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以及遵循社会规范。

《菊与刀》中揭示了日本文化中的“勤勉”和“谦卑”精神。

书中提到,日本文化非常注重“勤勉”和“谦卑”的品质,这种品质贯穿于日本人的生活和工作中。

日本人通常会努力工作,追求完美和优秀,他们认为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获得成功和认可。

日本人也非常注重“谦卑”和“谦虚”的品质,他们不会过分夸耀自己的成就,而是更愿意通过努力工作和默默付出来获得认可。

这种“勤勉”和“谦卑”的精神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它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

《菊与刀》中还揭示了日本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日本是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的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群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通常会牺牲个人的利益和需求,去满足群体的需要和利益,集体的利益优先于个人的利益。

日本文化中也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们通常会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获取资源和支持。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面子和社会关系网,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

《菊与刀》中还揭示了日本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交融。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神道”信仰和“武士道”精神,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塑造日本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菊与刀

菊与刀

《菊与刀》读后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相信大家从小到大肯定看过不少抗战电影了。

影片中,日本人总是以肮脏,残忍的形象出现。

不少人都受此影响而盲目的抵触日本,但实际上对日本这个民族的认识却还是很浅薄。

“菊”代表的是淡定、儒雅、谦和,在日本代表着皇家的家徽;而“刀”则代表着杀戮、凶狠、决绝,在日本是象征武士道精神。

当“菊”与“刀”都融合在一个民族的身上时,这是静与动的交锋,文与武的结合,善与恶的争辩。

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读这本书的时候,其中有些内容的描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其中原因应该主要在于这些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与我们自视为对日主要文化输出国(当然是针对过去而言)的中国相去甚远,其中第五章和《历史和世界的负债者》和第六章《万分之一的偿还》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

第六章的重点是讲日本人的“忠孝”。

一直有说法认为日本的文化是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而形成的。

但实际上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说中国和日本都很重视“忠”“孝”。

但是两者之间又不相同。

“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

在中国统治者不仁,大家会揭竿而起;父母不仁,子女甚至可以大义灭亲。

但是在日本则不一样。

他们的忠孝是无条件的完全遵从。

由于追求无条件的“忠”、“孝”,导致日本从未改朝换代过,而直到90年代,跳槽在日本也是难以被人接收的。

这也就说明了在忠与孝的问题上日本这个民族是多么的保守。

日本的“忠孝”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一种偏执了。

觉得他们是盲目的忠,盲目的孝。

然而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日本人已经没有觉得不合适了。

他们认为自己的认知才是对的,他们从小就被灌输这种无条件的“忠孝”的思想。

第五章讲的主要是日本人对“恩”的理解。

虽然说日本这个民族不懂得真正的“仁”,但是,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另一种思想——报恩,在日本社会同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经典著作,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展示了二战前日本社会文化的主要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菊与刀》中的日本社会文化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尊卑文化。

日本文化中强调尊卑,体现在各个层面上。

首先是家庭内部,家长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孩子要尊重父母和祖先。

其次,日本的公司文化中也大力强调上下级之间的尊卑关系,依赖于鸟居和血缘来划分公司的内部结构,员工和上司的关系也非常清晰和遵守。

第二,群体文化。

日本社会非常注重集体,讲求团结协作、互助互爱。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经常以集体的利益为先,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为重。

这种思想反映在日本公司文化中,公司员工被视为“公司家族”的一部分,公司家族的利益就是员工的利益,员工应该为公司全力以赴。

第三,崇拜自然文化。

日本文化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文化中一直存在着诸如“山神”、“水神”等自然神的概念。

城市旁边的自然风景非常重要,很多居民将山和自然风景看成了自己的精神津梁,对其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

第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尽管日本自19世纪以来已经进入近代化进程,但日本文化中许多传统价值观念并未失去其影响力。

然而,这些传统观念与现代的发展冲突激烈,这种冲突反映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例如,传统日本文化中性别角色明显,女性在婚姻关系中被视为弱者,受亲父和婆姨的支配。

随着现代化发展,女性地位逐渐提升,她们开始追求独立和平等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菊与刀》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展示了二战前日本社会文化的主要特点。

日本文化中的尊卑、群体、自然的重视,以及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的冲突,这些社会文化特点是了解日本社会的关键。

理解这些文化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日本社会和文化,增进我们与日本人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刘明玉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国民性的书,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从事日本民族性的研究而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是一本分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图书。

作者在书中把日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性形象地概括为菊花与刀,句话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家文化的象征。

该书以菊与刀命名,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在我看来,菊代表了日本民族中谦和,随性的一面,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具有菊一样的品质。

刀则让我想到了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

它承载着日本民族好战的一面。

菊与刀这三个字更能充分的概括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人既好斗又谦虚和善,既忠贞有心存叛逆,既顺从又不愿受人摆布等等,都能体现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征。

日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长期、稳定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底层。

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

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是将军。

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一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

但由于忠是献给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无实权的天皇。

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

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同样也有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命运。

因此即使天皇没有实权,仍然是所有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天皇忠诚找到借口。

日本士兵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每一个日本士兵都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能力。

而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充分印证了他们所谓的武士精神,这种战争中的不怕死精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日本法西斯主义猖獗,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另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人对于恩德理解。

首先,书中提到日本人对于皇恩都应无限感激的接受,近代日本用尽一切手段使这种感情及于天皇一身。

《菊花与刀》读后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过N多抗日神剧的轰炸与洗礼,对于日本这个民族,从心里充满厌恶感,我一想到日本对我们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就咬牙切齿,每次看到抵制日货的行为就激动得不得了,恨不得身体力行。

在我心里,日本就是一个狭隘的、自私的、无下限的民族。

拜读了作家本尼迪克特撰写的《菊花与刀》,我对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

在日本,“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武士道精神,代表武力、好斗。

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各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作为战时情报局对战败后如何处置日本的分析报告,此书应用一些在日本一目了然的日常的事情,栩栩如生的描画出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全貌,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文化、传统等放大,并清除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是一个矛盾的民族,国民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日本人美其名曰“各守本分”的等级制度,只是在日本人领导下的等级制度,因为他是唯一真正彻底的等级国家。

通过诸如家族、国家、宗教生活和经济生活这样一些他们的国民制度,实现了国内的统一和安宁,消灭了盗匪,修筑了公路,兴办了电力和钢铁工业,使99.5%的青少年进入了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日本人信仰精神大于物质,可以通过修养精神,克服身体带来的饥饿、病痛等等不适,这种“日本精神”得到全日本人的认可,并捧为修炼的终极。

“我们的身体越是沉重,我们的意志,我们的精神就越能凌驾于肉体之上。

”日本打胜仗的时候,日本的政治家、大本营以及他们的军人也一再说,这场战争不是军备与军备的较量,而是美国人对物质的信仰同日本人对精神的信仰之间的决斗。

日本人相信精神能战胜一切。

日本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尊崇着“仁”、“义”、“礼”、“信”、“孝”、“忠”这些思想,在某些方面甚至做得比我们还好。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社会文化《菊与刀》中谈到了日本传统的继承和家族观念。

在日本社会中,家族和传统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社会侧重于家族和祖先的传承,并且家族在日本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的企业中,家族企业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密。

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家族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对祖先和家族传统有着深厚的情感。

在日本社会中,传统的家族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日本社会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菊与刀》中强调了日本社会中的等级观念。

在日本社会中,等级观念一直都非常重要,人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非常在意。

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自己的职业、社会地位和地区身份的认同上。

在日本的企业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非常严格,下属要对上司表示尊敬,并且尊重上司的决定。

日本社会中还存在着地区之间的差异,有些地区的人们对自己的地区身份非常在意,认为自己的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好。

这种等级观念对于日本社会的组织和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菊与刀》中也涉及了日本社会的集体主义观念。

日本社会一直都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点,人们对集体利益的关注胜过个人利益。

本尼迪克特提到,日本人重视集体利益,善于团结合作,乐观进取。

为了不影响集体的和谐,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奋斗,愿意为团队做出牺牲。

这种集体主义观念对于日本的企业、政府和社会治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菊与刀》中也谈到了日本社会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融合。

本尼迪克特指出,尽管日本社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传统和文化,但它也对外来文化保持着一定的包容和融合。

在日本的都市中,西方文化已经对日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和学者。

这种包容和融合的态度使得日本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