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第五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系统分析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二节 水资源系统分析
水资源总量分析 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 系统概论 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分析计算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 基础上,还需进行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其目的是分析评 价当前自然条件下可用水资源量的最大潜力,为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水资源总量计算的项目包括:①不同地貌类型区“ 三水转化”量计算;②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③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计算;④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等 。
式中:Qm为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Qp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Qk为山前侧渗流入补给量;Qs为地表水对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 量;k为山丘区河川基流量Rgm与河川径流量Rm的比值。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3、多种地貌类型混合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由于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时已扣除了一部分重复量, 因此,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量D为:
分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途径有两种(可任选其中一 种方法计算):一是划分类型区,用区域水资源总量表 达式直接计算;二是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补 给量的基础上,将两者相加再扣除重复水量。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一、水资源总量分析
在一个区域内,如果把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作为 一个整体看待,则天然状态下的总补给量为大气降水量, 总排泄量为河川径流量、总蒸散发量和地下潜流量之和, 二者间的差值即为区域内地表、土壤和地下的蓄水变量。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水库、湖泊水等,它的补给源 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冰川融水等,由河川径流、水 面蒸发和土壤入渗三种途径进行排泄; 土壤水为包气带的含水量,它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亦有特殊区域的河流水入渗补给,消耗于土壤蒸发、植物 散发和下渗补给地下水或以壤中流形式流入河道; 地下水包括河川基流、地下水潜流(含地下水周边流 出量)和地下水储蓄,地下水由降水和地表水体通过包气 带下渗补给,排泄方式有基流、潜流与潜水蒸发三种。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 统一到 近 期 下 垫 面 条 件 下 各分 区 1956 ~ 统 一 到近 各分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 —1956~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 1956 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1956~ 1956 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影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 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包气带和含水层 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 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地质构造等 —水资源特性 水资源特性 数量、质量、时空分布、 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趋势等 —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需水量、开发利用方式、科技水平、 需水量、开发利用方式、科技水平、资金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用水要求
一、水资源总量
• 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根据降水量( 地表径流量( Rs) 根据降水量 ( P ) 、 地表径流量 ( Rs ) 、 降水 入渗补给量(Pr) 水资源总量( 入渗补给量(Pr)、水资源总量(W)和计算面 计算地表产流系数(Rs/P) 积(F),计算地表产流系数(Rs/P)、降水入 渗补给系数(Pr/P) 产水系数(W/P) 渗补给系数(Pr/P)、产水系数(W/P)和产水 模数(W/F) 模数(W/F),结合降水量和下垫面因素的地带 性规律,分析这些系数、模数的地区分布情况, 性规律 ,分析这些系数、模数的地区分布情况, 检查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西吉县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西 吉县 多年 平均 降水量 在 30ml 50m 之 间 ,变差 系 数c 5 T 0 m l 一 v 值在 0 5 0 8 间 ,偏 态 系数 C : . v .—.之 2 2 s 20 ,则 各水 资源 分 区多年 平 C 均 以 及P 2 % ( 丰 年 )、5 % ( 水 年 )、7 % ( =0 偏 0 平 5 偏枯 年 )、
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得 出水资源总量,并进 一步推算 出西吉县水资源可利用量。 关键词 西 吉县 ;基本 口粮田;水浇地 ;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T 1 文献标识码 A V2 3 文章编号 17 — 6 1 ( ̄2o 1 0 3— 2 6 3 9 7 一2 1)9 — 2 8 0
1基 本情 况
割法 分 割单 站 l 8 9 0—2 0 年 期 间 年实 测 河 川 径 流 量 中的 河川 基 00 流 量 。 经 过 切 割 ,葫 芦 河 多 年 平 均 河 川基 流量 与径 流 量 比值 为 O 5 ,清 水河 、祖 厉河 流域 亦 采用 相 同基流模 数 类 比计 算河 川基 .8 3 流量 ,即地下 水资 源量 。
表2 1西吉 县各流域不 同保证率年 降水量表 —
旆霸
理 论 研 究 苑
2 3 9
通过统 计 分析 计算 ,西吉 县多年 平均地 下水 资源 量2 1万I 。 90 1 1 各流 域地 下水 资源量 见表2 3 —。 表23西吉 县各流 域地下水 资源量表 —
地表水可利用量分析及计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一、基本要求
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
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城市水资源课件6. 区域水资源评价
大气降水 P
平均
蒸发 量E
植物截留损失 地表水体蒸发
地表蒸散蒸发Es 包气带蒸散发
潜水蒸发Eg 毛管水上升
地表调蓄
坡面流
土壤入渗
地表径流Rs
土壤调蓄
壤中流
蓄水量 下渗补给地下水Pr
ΔV
地下调蓄
河川基流Rg
总径流
R
地下潜流Ug
P= R + E + ΔV
2)区域水量平衡
• 区域在一定时段(年)内的供、用、耗、排平衡 分析。 Q0 + Qin = W+ΔV + Qout
区域水量平衡与水资源承载能力
• 水资源可利用量 • 区域水量平衡分析 • 水资源承载能力
3.2 水资源可利用量
• 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以被利用的水量。 •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
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资 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好的要调换
皮尔逊Ⅲ型(P-Ⅲ)分布
适线结果,得到准确的频率与年降雨量的关系, 并可以统计年限之外的部分进行外推计算。
丰水年 平水年 枯水年
设计年径流时程分配与可取用水量
• 河川年径流的时程分配,一般按其各月份的径流 分配比来表示。研究年径流的时程分配,是因为 可取用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的可用量,它是地下水的总量减去不可用量的剩余量。地下水资
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可用性、可抽取性和可利用性等因素。
首先,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必须先确定地下水的总量。这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地下水测
量和地下水模拟等方法来确定。其次,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必须确定地下水的可用性。这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温度、溶解氧含量、污染物含量等指标来确定。
此外,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还必须确定地下水的可抽取性和可利用性。可抽取性是指地
下水的可抽取量,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压力、流量和抽取深度等指标来确定。可利用性是指
地下水的可利用量,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可抽取量、可抽取深度和可抽取时间等指标来确定。
最后,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可用性、可抽取性和
可利用性等因素。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
定地下水的可用量。
水资源量的计算
2.代表站法计算区域逐年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代表站法计算区域逐年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2、降水量等值线图法 、
当区域面积较小时,适用该方法, 当区域面积较小时,适用该方法,反之采用频率计算 方法。 方法。
四、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 (一)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从研究区内选择出典型测站,绘制典型年降水量年内分配表以 反映年内分配特征。 统计研究区内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或者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占 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以表示降水量年内分配特征 统计研究区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系列,以 反映年降水量集中程度和相应出现的年份。
(4)水库渗漏损失水量 ) (5)水库蓄水变量 ) (6)跨流域引水量 ) (7)河道分洪水量 )
2、双累积曲线法 、
具体步骤如下: 具体步骤如下:
(1)由人类活动前的实测降水径流资料,建立年降水径流 由人类活动前的实测降水径流资料, 模型; 模型;
(2)根据实测降水资料,由模型求得逐年的年径流量计算 根据实测降水资料, 值 R计 ,并计算逐年累积值 R 计。
(二)资料的一致性审查与径流还原计算
●一致性审查的原因及目的 ●径流还原计算的含义 ●径流还原计算的主要方法
1、分项调查法
对流域中各项影响因素所造成的水量变化逐一 调查、观测加以定量,从而获得总的还原水量。 调查、观测加以定量,从而获得总的还原水量。
镇远县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I<8>.8<23454?/:4.5BA<20::014.:>01<;<38<E80<64.5235]905@.<5I4.52@
f*Y90B4.!"$ " aW+,-_.01d90# " 5=.AE ]E=0$
!"#!$%&$''$'()&*+,-&$%.$/0'(12&0%$3&$$&$$
镇远县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齐云飞!$ "张平俊# "5=.AE ]E=0$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PP'''! #%贵州省水利投资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PP'''!
$%诺丁汉大学英国 诺丁汉",-! OZb
摘"要 "喀斯特岩溶地区地下岩溶发育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下水可利用量计算相对困难在喀斯特地区可持 续性的开发利用地下水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 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为例对喀斯特地区几种典型 的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可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镇远县
平顶山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
平顶山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
摘要
以往将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都是将它作为一个固定值,文中将生态环境状况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相结合,以平顶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倒算法,即采用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维护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的方法,计算了平顶山地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平顶山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水资源可利用量;平顶山市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Availabl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Pingdingshan Region
Abstract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is always used as a fixed value. However,in this paper we combin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to consider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cal availabl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with the Pingdingshan Region as an object of study. By using the reverse calculation method that the minimum water demand to maint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educted from th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the availabl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Pingdingshan Region is proposed.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of pingdingshan city, scientific configuration, efficient utilization,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化;
水资源与耕地、人口分布不匹配。
我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
1、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
2、加强技术开发,改进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3、确定合理的用水价格
4、淡化海水和回收废水、雨洪水利用
5、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水资源评价定义: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状况所做出的分析和评估。
水资源评价的意义: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和管理的基础;
•水资源评价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评价的原则
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2水量水质并重3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水质:水和水中物质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水质评价:根据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采用水质标准和计算方法,评价水质利用价值和水处理要求。
水质指标标识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物理性指标:感官性状:温度、色、臭和味、透明度其他:总固体、总浮固体、可沉淀固体、电导率
化学性指标:一般指标:矿化度、ph、常规离子 (K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课件
水资源管理展望及发展趋势
总结词: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总结词:智能化
详细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水资源管理 效率和水平,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
总结词:多元化发展
详细描述:推进水资源管理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参与和 水资源管理科技创新,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全面升级。
根据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计算 出该地区的工业废水可回收利
用量。
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 情况,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建议。
0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概念
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需求与总供 给的平衡状况。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结词:严峻 总结词:多元化 总结词:基础薄弱
详细描述: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 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详细描述: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包括水量 、水质、水生态等方面。
详细描述: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仍不 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02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一、基本要求
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在统筹考虑河道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
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2 3水资源总量计算-2.3
五、重复水量计算
山丘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量,即
山丘区河川基流量Rmg 平原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量,即 平原区河川基流量Rfg 山丘区河川径流量与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 量,即山丘区河川径流流经平原时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包括Ur、Uc、Ud、Uf、qm 平原区山前侧向补给量,是山丘区的地下潜水量,即 Uk2
原水量为引水量减去全部回归水;
② 引水使用范围不在水文站控制范围内- 还原水量为全部引水量; ③ 引水使用范围部分在水文站控制范围内 -还原水量为引水量减去在水文站控制范围
内用水的回归水。
B、工业及城镇生活耗水量:
包括用户耗水量和输排水损失量=取水量—入河废 污水量 C、分洪与决口耗水量: 遇到个别大水年份,可根据分洪口的实测资料及 洪水调查等资料估算。 D、跨流域引调水量: 包括引出水量和引入水量利用后的回归水量
人工回灌补给量:通过井孔、河渠、坑塘 或田面,认为将地表水灌入地下,补给浅 层地下水的水量。
二、山丘区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山丘区水资源量计算公式:
Wm Rm Qh Rmg
山丘区水资源量计算公式,展开式:
Wm Rm Ru Uk1 Qs Eg q
三、平原区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W Rm Rf Ru Uk1 Qs Eg q U p U j1 Rf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到 近 期 下 垫 面 条 件 下 各分 区 1956 ~ 统 一 到近 各分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 —1956~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 1956 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1956~ 1956 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
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 地下产水量, 即地表径流量与降 地下产水量 , 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来水
wenku.baidu.com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在水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 应优 在水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在水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先考虑最小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可采用从地表 先考虑最小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可采用从地表 水资源量中扣除维护生态环境的最小需水量和 不能控制利用而下泄的水量的方法估算地表水 资源可利用量 —在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 上游及支流重点考 在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在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虑工程技术经济因素可行条件下的供水能力, 虑工程技术经济因素可行条件下的供水能力, 下游及干流主要考虑满足较低标准的河道内用 水
情况下, 通过各项工程设施 , 在合理 情况下 , 通过各项工程设施, 开发利用的前提下, 开发利用的前提下 , 能满足一定的水 质要求, 可供各部门使用的水量. 质要求 , 可供各部门使用的水量 . 可 供水量强调的是不同水平年和不同来 水保证率情况下, 水保证率情况下 , 可提供满足一定水 质要求的供水量的数量
一,水资源总量 在某些特殊地区, 南方水网区等 在某些特殊地区,如南方水网区等 难以计算降雨入渗补给量和分割 基流的, 基流的 , 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其 它方法估算
一,水资源总量
分区 1956 ~ 2000 年 , 1956 ~ 1979 分区1956 2000年 1956~ 1956~ 年 , 1971~ 2000年 , 1980~ 2000 1971 ~ 2000 年 1980 ~ 年水资源总量特征值( 附表2 年水资源总量特征值 ( 附表 2-9-2) 水资源总量特征值统计参数和频 率的计算方法同降水量特征值计 算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特性
—流域水系独立性与完整性 流域水系独立性与完整性 流域和水系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独立 —动态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而变化 —相对极限性 相对极限性 合理利用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注意: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注意:
一,水资源总量
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W=R+Q-D W=R+QW: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量) R: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量) Q:地下水资源量 D: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总量系列 , 需要分别计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总量系列, 中的D系列, 算 R , Q 及 Q 中的 D 系列 , 若得到水资源总量 系列及特征值,工作量太大, 系列及特征值,工作量太大,太复杂
一,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各分量的计算,可直接 水资源总量各分量的计算, 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 相应成果,其中: 相应成果,其中: —山丘区 Pr 可以采用地下水总排 山丘区 Pr可以采用地下水总排 泄量代替( 泄量代替(近似认为浅层地下水蓄 变量为零) 变量为零) —平原区 Rg 采用由平原区降水入 平原区 Rg采用由平原区降水入 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按附表 2-9-1 填写分区 1956 ~ 2000 按附表2 填写分区1956 1956~ 年水资源总量系列成果
总蒸发E 总蒸发E
植物截留损失 地表水体蒸发
大气降水 P 地表调蓄
坡面流 地表径流Rs 地表径流
地表蒸散蒸发 Es 包气带蒸散发 潜水蒸发Eg 潜水蒸发 毛管水上升
土壤入渗
土壤调蓄
壤中流
下渗补给地下水Pr 下渗补给地下水
地下调蓄 地下潜流Ug 地下潜流Ug
河川基流Rg 河川基流
河川径流R 河川径流R
P=Rs+Rg+Eg+Es+Ug Pr=Rg+Eg+Ug
W=P-Es=Rs+Pr=R+Pr-Rg W=P-Es=Rs+Pr=R+PrW=R+Eg+Ug
一,水资源总量 本次规划分区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本次规划分区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W=Rs+Pr=R+PrW=Rs+Pr=R+Pr-Rg
W:水资源总量 地表径流量(不包括河川基流量) RS :地表径流量(不包括河川基流量) Pr: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 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 R:河川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 Rg: Rg:河川基流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 行分析计算,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行分析计算 ,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 干 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支流,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按独立流域或 自治区, 直辖市) 控制节点进行计算 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
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在统筹考虑生活,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 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Q总=Q地表+Q地下-Q重 Q重=ρ(Q渠+Q田) 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Q总-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重复计算量; 地下-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Q重-重复计算量;Q渠 -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 渠系渗漏补给量; 给量; 给量;ρ-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系数( 量的比值) 量的比值)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水资源总量及 水资源总量及 可利用量的分析计算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年8月
提
一,水资源总量
纲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一,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
—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 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 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 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 , 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 渗补给量之和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 可供水量 水要求, 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 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 外用水量, 水源的利用, 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 —可利用量: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 可利用量: 可利用量 用的量, 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 用量, 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 可在考虑技术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和防洪要求的基础上, 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和防洪要求的基础上,估 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国际河流应根据 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 国际河流应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 国际河流应根据 的规则, 的规则,结合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确定密切相关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 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供水量的涵义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可预见的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时期内,统筹考虑生活, 时期内,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 环境用水,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的措施可供河道外一次性利用的最大 水量(不包括回归水重复利用量) 水量(不包括回归水重复利用量)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地表水资源可利 用量+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用量 +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平原区 浅层地下水的渠系渗漏和渠灌田间 入渗补给量的开采利用部分与地表 水资源可利用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合理开发 :保证地表水资源在自然界的水文 合理开发 循环中能够继续得到再生和补充, 循环中能够继续得到再生和补充 , 不致显著地 影响到生态环境 —一次性的: 回归水 , 废污水等二次性水源的 一次性的: 一次性的 回归水, 水量都不能计入可利用量内 —最大可利用水量: 根据水资源条件 , 工程和 最大可利用水量: 最大可利用水量 根据水资源条件, 非工程措施以及生态环境条件, 非工程措施以及生态环境条件 , 可被一次性合 理开发利用的最大水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不同时期将会有所变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不同时期将会有所变 化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估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目的: 估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目的: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限度,有其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限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限度 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 , 需要估算可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的水资源量 —在供水和用水平衡的基础上, 进行可 在供水和用水平衡的基础上, 在供水和用水平衡的基础上 利用水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平衡, 利用水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平衡 , 拟定流 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水平, 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水平 , 从而为 水资源配置, 协调生活, 水资源配置 , 协调生活 , 生产和生态用 水提供依据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影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 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包气带和含水层 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 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地质构造等 —水资源特性 水资源特性 数量,质量,时空分布, 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趋势等 —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需水量,开发利用方式,科技水平, 需水量,开发利用方式,科技水平,资金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用水要求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按附表 2-10-2 填报水资源可利用 按附表2 10量成果 流域机构提出一级区协调汇总成 果
四,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水资源演变情势是指由于人类 水资源演变情势是指由于人类 活动改变了地表与地下产水的 下垫面条件,造成水资源量, 下垫面条件, 造成水资源量 , 可利用量以及水质发生时空变 化的态势
一,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根据降水量( 地表径流量( Rs) 根据降水量 ( P ) , 地表径流量 ( Rs ) , 降水 入渗补给量(Pr) 水资源总量( 入渗补给量(Pr),水资源总量(W)和计算面 计算地表产流系数(Rs/P) 积(F),计算地表产流系数(Rs/P),降水入 渗补给系数(Pr/P) 产水系数(W/P) 渗补给系数(Pr/P),产水系数(W/P)和产水 模数(W/F) 模数(W/F),结合降水量和下垫面因素的地带 性规律,分析这些系数,模数的地区分布情况, 性规律 ,分析这些系数,模数的地区分布情况, 检查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