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kJ15 kW可控超导储能实验装置 EI收录
超导储能
超导储能系统超导储能系统(SMES )是利用超导线圈将电磁能直接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电磁能返回电网或其它负载的一种电力设施,它具有反应速度快、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不仅可用于降低甚至消除电网的低频功率振荡,还可以调节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对于改善供电品质和提高电网的动态稳定性有巨大的作用。
目前,小型SMES 已经商品化,据预测,到2010 年全世界对超导储能装置的需求将在15 亿美元左右。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超导限流-- 储能系统的原理,将超导储能与限流器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小型超导储能系统新的应用途径。
目前正在进行2.5MJ/1MW 超导储能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超导储能系统产品1)、超导储能系统技术情况简介2003年,中国科学院决定对超导储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启动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超导储能系统的研究”(KGCX2-SW-307),该项目计划在2007年初完成实用化样机的研制,并已经在国家电网北京门头沟开关站中完成运行试验,预计随着产业化推进努力,到2009-2010年,可望进入工业化阶段,开始推广应用。
超导储能装置包括:超导储能线圈、进行能量转换的DC/DC功率电路、进行DC/AC转换的换流电路三大部分。
超导线圈进行有功能量存储,而DC/DC功率电路一方面将有功能量转化为直流电压,另一方面将超导线圈与电网隔离,增加安全性能。
DC/AC换流电路是超导储能系统进行电能质量调节功能的功率环节,电压及功率补偿通过换流电路实现。
对于大功率超导储能系统来说,其电力电子部分一方面应该采用高压大电流开关器件,另一方面采用模块化结构来构建可升级的大功率拓扑。
在考虑了几种换流拓扑后,采用级联型电路作为换流装置。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级联型拓扑具有高压大功率、工作特性较好等优点,已经在变频器等逆变装置领域作为清洁电源使用,根据目前文献来看,超导储能装置采用级联结构在国内尚属首次。
500KVA超导储能系统采用级联结构,输出端构成高压多电平电路。
超导磁储能装置的功率实时控制
用 电压型 变流器 。
文献标 识码 :B
1 前 言
超导 磁储 能 ( 简称 S ME S) 是 2 0世 纪 9 0年
2 S ME S功 率 调 节 的 工作 原 理
图 1所示 为一个 六脉 冲 C S ME S装 置 的基 本 结 构原 理 图 .它 由六 脉 冲 电流源 型 变 流器 和超 导 磁 体构 成 。整个 装 置 经 变 压器 与 电 网连 接 。其 P C S 控制 器 利 用 适 当 的控 制 算 法 。根据 S ME S的实 际 调节 功率 、超导 磁体 中流过 的 直流 电流 i 以及 给 定 的功 率 参 考 值 。确 定 变 流 器 的触 发 脉 冲 信 号 . 通 过调节 C S C的开关状 态 。以改 变其 交 流侧 输 入 输 出相 电流 i i 。 。 的 幅值 和 相位 ,从 而 控 制 S ME S的输入 或 者 输 出有 功 和无 功 功 率 能 够 准 确 跟踪 给定 的有 功和 无功功 率参 考值 P 和Q , 。 图 2所示 为六 脉 冲 V S ME S装置 的基 本结 构原 理 图 。它 主 要 由 P C S系 统 和 超 导 磁 体 构 成 ,而 P C S系统 主要 由六 脉 冲 电压 源 型 变 流器 和 二 象 限 斩析 波 器 组 成 。整 个 装 置 经 变 压 器 与 电 网 连 接 , 其P C S控制 器 利 用 适 当 的 控 制 算 法 .根 据 S ME S 的实际调 节功 率 、电压 源型 变 流器直 流 侧 电压 以及 给定 的功 率 参 考值 ,确定 变 流 器 的触 发 脉 冲 信 号 ,通 过调 节 V S C的开 关状 态 ,以改 变其 交 流 侧 各相 电压 u U U 。 的 幅值 和 相位 ,从 而 控 制S ME S的输入 或 者 输 出有 功 和 无 功 功率 能 够 准 确 跟 踪 给 定 的有 功 和 无 功 功 率 参 考 值 P 和 Q 。 由于 v s c调节 功 率 将 导致 其 直 流 侧 电压 的变 化 ,因此 需 要 通 过 对 析 波 器 的有 效 控 制 。实 现 S ME S对 的恒定 电压 补偿控 制 。 当 V S C吸 收功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低温超导实验装置操作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低温超导实验装置操作技巧低温超导实验装置是现代物理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研究超导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然而,由于低温超导实验装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操作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低温超导实验装置操作技巧,以帮助实验人员更好地进行实验。
首先,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必须注意装置的冷却过程。
在低温超导实验中,超导材料需要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进行研究,一般需要使用液氮或液氦进行冷却。
在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液氮或液氦后,需要关闭装置的进气阀门,以防止冷却介质的挥发。
接下来,通过调节液氮或液氦的流量控制温度的降低速度,过快的降温可能会导致装置温度变化过大,影响实验结果。
其次,正确操作低温超导实验装置中的真空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超导实验装置中的真空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杂质和气体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操作中,我们需要确保真空系统的密封性能良好,避免气体泄漏。
对于超导实验装置中的真空泵,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同时,对于加热装置和样品槽的选用和调节也需要注意,避免过高温度对真空系统造成损坏。
此外,在低温超导实验中,如何减少外界噪声对实验的干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电磁屏蔽材料、隔音材料和减震设备等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此外,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也可以防止外界杂质的进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低温超导实验装置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操作液氮或液氦时,需要特别注意其低温性能,避免皮肤接触导致冻伤等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低温超导实验装置的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只有熟练掌握低温超导实验装置的操作技巧,合理调节冷却过程、保持真空系统的功能、减少干扰和保证安全,才能顺利进行低温超导实验,为物理学的研究做出贡献。
因此,对于从事低温超导实验的研究人员来说,掌握操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超导磁储能装置的风电并网功率控制研究
式中 , = b I ) ∈ / ( / g; ( E+ , ( ) x ) 8是 系统 的暂态 转角 , 以恒定值 。由式() v是 4
可知 ,参数 b 是不 含 S E 是 系统功角特 性的 M S 幅值 , 数 ∈ 参 则取 决于 S E 在风 电系统 的安 M S 装位置 。 因而 , S E 风电系统的转子运动方 含 MS 程可 以表示为 :
盟: △
() 6
M A u—A d w
一
“f
(一 s 譬)0 华 i n D :
Xd Ⅱf
该方程具 有两个平衡点 :
( : w=O(’ 一 : A ) = ’ Aw=0 ) () 7
用△ ∞乘以式 () 6, 忽略阻尼分量 , 可得到 :
Mu △
:
△
d t
-
b6D ' 鲁 s) i_ n
( f )
( 5 )
一
6f 0 ) ( +c s
bi6 s xm B n c %E
从 能 量 函数 的角 度 进行 S S 风 电 系 ME 对 统 功 率 控制 的机 理分 析 。一 般 而 言 , 电机 发 简化 模 型 的转 子运 动方 程 可表 示 为 :
:
一 i警 。 ( 警s = 8 n )
譬s i n
常规 电 网
在 式() 7 中定义 的第一个 平衡 点到 系统暂 式中 , c g ( +x 。 X =X X I G 态 轨迹 上任何一点对上式进行 积分 ,得到系统 通 常情 况 下 ,ME S S的 额 定 容 量 ( , 能 量为 : P吣 △ 一 一 Q 蛐 sn一 般较低 , B V2 ) 比系统的短路容 量至 1 MA 一 ( 少低十倍 , 以假设 : 可 ) 呈 ( s'CS ’ + c 6- O咖 。
超导磁储能装置在风电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未 来 的 发 展趋 势 关 键 词 :超导 磁 储 能 ( ME :风 电系 统 ;控 制 信号 ;控 制 策 略 S S)
中图 分 类 号 :T 1 ; 1 7 M 64 T' 3 2
趄 麓 德 罐 量 寒 风
周雪松 权 , 博 马幼捷 武 , ,
( . 津 理 工 大 学 天 津 市 复 杂 系统 控 制 理 论 及 应 用 重 点 实验 室 , 津 1 天 天
统 撞 咿 虐 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磊-卢振兴z ,
705 ) 3 0 0 3 0 8 ; . 肃省 兰州 供 电公 司 , 肃 兰州 034 2甘 甘
摘 要 :超 导 磁储 能装 置 (ME )是 将 超 导技 术 、 电力 电子 技 术 、控 制 理 论 和 能 量 管 理 技术 相结 合 的 一种 S S 新 型储 能 装 置 在 实 时 补 偿 系 统 中 .由 于 各 种 原 因 会 产 生 不 平 衡 功 率 ,S S从 这 一 新 的 角 度 出发 考 虑 提 ME 高 电 力 系 统 稳 定 性 的 问 题 。理 论 研 究 表 明 .S S是 一种 提 高 电 力 系 统 稳 定 性 的非 常 有 效 的 新 措 施 。 为 促 ME 使 这 一 理 论 的广 泛 应 用 . 同时 进 一 步 提 高 S S的 可 靠 性 .研 究 将 超 导磁 储 能 装 置 应 用 于 风 电场 ,以 稳 定 ME
种理 想 的提高风 电系统 动态 性能 和解决 系统 稳定性 图 1 SMES装 置 结 构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旨在清楚且完整地描述一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以便让读者能够全面理解该技术的创新点和实施细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装置,具体为一种智能节能调控系统。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一、技术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在保证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调控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1.系统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节能调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和环境参数;(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后续控制策略提供依据;(3)控制策略生成模块: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节能控制策略;(4)执行器:根据控制策略,对设备进行实时调控;(5)用户界面:展示系统运行状态和节能效果。
2.技术特点(1)数据采集模块:采用高精度传感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潜在的节能空间;(3)控制策略生成模块:根据实时数据和环境参数,动态调整控制策略,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4)执行器:采用高效节能型执行器,降低调控过程中的能量损耗;(5)用户界面: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实时了解系统运行状况和节能效果。
3.实施效果通过实际应用测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节能调控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时调控,降低设备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2)减少能源浪费:根据实时数据和环境参数,动态调整控制策略,避免能源浪费;(3)延长设备寿命:合理调控设备运行状态,降低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4)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超导储能系统概述及应用浅谈
超导储能系统概述及应用浅谈作者:舒峰仇前生涂鑫国牛俊琪汪诗经王海波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4期摘要:当今电网特高压和远距离输电技术飞速进步、可再生能源容量不断升高,全国大电网格局逐步形成,电力系统动态稳定问题日渐突出。
超导储能装置(SMES)具有蓄能量高、转换效率好、响应速度快、应用灵活等优点,可以高速高效调节系统与超导磁体之间的功率交换,将在改善用电质量,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超导储能系统;电力系统;稳定水平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家对于电能的需要日渐增长,发电系统的建设规模和储存容量也越来越大,不同地区电网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改善电能质量,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相位实现灵活快速调节的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 )得到发展迅速。
超导储能技术属于新一代的FACTS,与其它形式FACTS不同的是它能够通过SMES变流器高效地将电能直接存储在超导磁体中,实时提供有功和无功补偿,使得系统功率调节范围扩大。
1.超导储能装置探讨目前常用的储能装置包括超导储能装置(SMES)、电池储能装置(BES)、超级电容(SCES)、飞轮储能(FES)、压缩空气储能(CAES )等。
其中,超导储能装置(SMES)将能量以电磁能的形式直接储存在超导线圈中,在需要时再将电磁能返回给负载或电网的一种快速、高效的储能装置。
超导储能与其他储能装置相比,有以下优点:①储能密度高,无损耗,超导线圈运行在超导态下没有直流焦耳损耗,可传导平均电流密度比常规线圈高1-2个数量级,可达到很高的能量密度(约为108J/m3),且长时间无损耗的储存能量;②转换效率高(≥96%),通过变流器控制实现与电网的能量交换,响应速度快(ms级);③能量功率大,控制方便,使用灵活,超导线圈的出能量与变流器的容量,可独立地在大范围内选取,控制超导磁体与系统进行有功、无功功率的交换。
50kA-10T CICC 超导导体测试装置低温系统设计
文章编号:CAR21450kA-10T CICC超导导体测试装置低温系统设计彭晋卿 武玉 刘华军 施毅 陈敬林 任志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肥 230031)摘 要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正在建设一套50kA-10T超导导体低温性能测试装置。
其低温系统主要由500W/4.5K 氦制冷机、50kA超导变压器低温杜瓦、10T背景场磁体低温杜瓦以及低温液体真空传输管道四部分组成。
500W/4.5K氦制冷机同时提供4.2K液氦和4.2K/3.5bar超临界氦,其中4.2K液氦用来浸泡冷却背景场超导磁体和超导变压器初级线圈;4.2K/3.5bar 超临界氦用来迫流冷却超导变压器次级CICC线圈及测试样品CICC导体,另外背景场磁体低温杜瓦本身设计有一套超流氦制冷系统,可以减压过冷制取1.8K超流氦。
整个低温系统共涉及到4.2K液氦、4.2K/3.5bar超临界氦、1.8K超流氦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 CICC超导导体测试装置低温系统氦制冷机低温杜瓦超流氦制冷循环THE CRYOGENIC SYSTEM OF THE 50KA-10T CICC SUPERCONDUCTING CONDUCTOR TESTING FACILITY Peng Jinqing Wu Yu Liu Huajun Shi Yi Chen Jinglin Ren Zhibin(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 230031, China)Abstract A 50kA-10T low-temperature testing facility for CICC superconducting conductor is being built in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IPP). The cryogenic system was consisted of a 500W/4.5K helium refrigerator, a 50kA superconducting transformer dewar , a 10T background field magnet dewar and low-temperature transmission pipelines. The 500W/4.5K helium refrigerator produced 4.2 K liquid helium to immerse the background field magnet and the primary coil of the superconducting transformer, and the forced flow supercritical helium of 4.2K/3.5bar to cool its secondary coil and the testing sample coil. In addition, the dewar of background field magnet had a He refrigerationⅡsystem which could obtain 1.8K superfluid helium by decompress.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4.2K liquid helium, 4.2K/3.5bar supercritical helium and 1.8K superfluid helium was achieved by this cryogenic system.Keywords CICC superconducting conductor testing facility Cryogenic system Helium refrigerator Low-temperature dewar He refrigeration circuit.Ⅱ0 前言目前高性能大电流CICC(Cable-in-Conduit Conductor,CICC)超导导体已广泛应用于超导核聚变装置、超导储能装置、超导强磁场装置及高能超导加速器装置之中,因此开展先进的CICC超导体低温稳定性机理研究、发展CICC超导体的低温测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首套移动组件式直接冷却高温超导磁储能系统完成试验
电力技 术
后 ,又经过 了电网电压波动和 电网因雷击 多次停 电等 考验 ,在上述 各种 条件下 ,储能系统均能正常工作运
行。
策属性 ,突破 了传统的电网安 全稳定校核模式 ,为电 网事故防御 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高 了电网的安 全稳定水平 ,提高 了电网规划方案对 节能调度的适应
等方 面提 供 了有益 指导 和借 鉴 ,促 进 了工程 技术 进 步 ,建议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设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 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填补 了
国内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现场测试领域的空 白,达到
了国际先进水平 。 从2 0 年3 0 8 月起 ,该项 目已在吉 林省长春 市选定 的多个典 型低 压配电网台区 ,开展 了低压 电力线载波
定 了基 础 ;对特高压 电网投产后华东5 0 0 千伏 电网的
协调规 划和功能定位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 了5 0 0 千伏 电网的规划原则 ,以效益最大化为 目的提出了华 东 电网调峰电源 建设规模和运行模式 ,提出了提高输 电走廊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对华东 电网新形势下的规 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次建立 了基于输 电网系统的
国网新源公 司蓄能 电站首机 首次 启 动方式试 验研 究通过验收
8 0 1 月3 至3 日,新源 公 司 “ 大型抽水 蓄能 电站 首 机首次启动方式试验研究 ”成果验收评 审会议在河 南 省郑州市召开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梁维燕为 主任 的评 审专家组对该项科研成果进行 了验收 ,认定成果达 到
8 3 由中国电科院 与吉林省 电力有 限公司 月1 日, 合作的 “ 低压 电力线载波通信测试 ”项 目顺利通过验
机 首次 水泵工况启动试验关键技术难题 的完 整解决 方
超导电工技术
超导电工技术姓名:史佳惠系别:机电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15Z电气1学号:158320001超导电工技术实用超导线与超导磁体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以及初步产业化的实现是20世纪下半叶电工新技术的重大成就。
在21世纪上半叶,无论是聚变电站、磁流体发电,还是磁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的商业化,均将促使超导电工继续长足地向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工产业。
1超导现象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昂纳斯(H.Kamerligh Onnes)意外地发现,将水银冷却到-268.98℃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水银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昂纳斯称之为超导态。
电阻的消失叫做零电阻效应,是超导态的两个基本性质之一。
超导态的另一个基本性质是完全抗磁性,完全抗磁性是指磁场中的金属处于超导状态时,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现象。
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迈斯纳发现的,因此又称为迈斯纳效应。
他在实验中发现,放在磁场中的球形的锡在过渡到超导态的时候,锡球周围的磁场都突然发生了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导体之外。
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超导体表面能够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抗磁超导电流,这一电流产生的磁场,恰巧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实现磁悬浮。
2超导技术的应用2.1超导电机超导电机是指绕组由实用超导线制成的电机。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超导同步发电机和超导单级发电机。
我国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于1977年试制了一台400kw超导同步发电机,其转子磁力线圈由HbTi超导线绕制,最大磁感应强度达1T。
在此基础上,于1988年又研制成一台400-800kw超导同步发电机,并进行了短时间发电并网试验,发电容量达167kw,最大输出容量达400kw。
与常规发电机相比,超导同步发电机具有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单机容量大和稳定性能好等优点,但是要使超导同步发电机打到实用要求,还要在电机设计、制造和安全可靠运行方面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100kJ高温超导磁储能系统的低温杜瓦设计
( 1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Y u n n a n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T e s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G r o u p )L t d ,K u n m i n g 6 5 0 2 1 7 , C h i n a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Wu h a n 4 3 0 0 7 4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k e e p t h e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i n g ma g n e t i c e n e r y g s t o r a g e s y s t e m( S ME S )w o r k i n g b e l o w
ma ne g t ,a s we l l a s i t s s u p po r t s t uc r t u r e t h r o u g h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a l c ul a t i o ns .T he d e s i n g c a n me e t t h e d e ma n d o f ma g n e t g s e a l e n v i —
r o n me n t, s u p p o t r s t r e n g t h a n d h e a t l e a k a g e ,p r o v i d i n g t e c h n i c l a g u i d a n c e or f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c yo r s t a t . Ke y wo r d s :S MES,C yo r s t a t ,S t r u c t u r e d e s i g n
超导电力贮藏装置实用化
超导电力贮藏装置实用化
王月枝
【期刊名称】《华北电力科技情报》
【年(卷),期】1991(000)008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王月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12
【相关文献】
1.含超导电力装置的电力系统失超检测分析 [J], 阮健;
2.实用化超导材料与超导技术——超导材料及应用论坛侧记 [J], 潘熙峰
3.含超导电力装置的电力系统失超检测分析 [J], 阮健
4.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与超导电力装置的性能检测 [J], 蔡家斌;陆冰雁;
5.可贮藏电力的超导飞轮将在三年内实用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导电力磁储能系统研究进展一——超导储能装置
中图分类号: TM 917; TM Z 6; 0 511
0 引言
超导磁储能(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缩写为 SMESD 是超导应用研究的热点G 超 导磁储能利用超导磁体的低损耗和快速响应来储存 能量的能力 通过现代电力电子型变流器与电力系 统接口 组成既能储存电能(整流方式D 又能释放电 能( 逆变方式D 的快速响应器件 从而达到大容量储 存电能~ 改善供电质量~ 提高系统容量和稳定性等诸 多 目的G 本 文介绍 了 SMES 的 发 展 历 史 对 SMES 的基本原理~ 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G
1971 年 在 Wisconsin 大 学 Boom 和 Peterson 带领下 发明了一个由超导电感线圈和三相 AC/DC 格里茨 ( GraetzD 桥 路 组 成 的 电 能 储 存 系 统 并 对 格 里茨桥在能量储存单元与电力系统相互影响中的作
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G 他们发现装置的快速响 应 特 性 对 于 抑 制 电 力 系 统 振 荡 非 常 有 效 [5] G
1976 年 到 198Z 年 LASL 和 BPA ( Bonneville Power AdministrationD 合作建成了 30 MJ/ 10 MW 的 SMES 该 系 统 成 功 地 抑 制 了 从 太 平 洋 西 北 地 区 到南加利福尼亚州 1 500 km 的双回交流 500 kV 输 电线路的低频 0. 35 Hz 自发功率振荡[9]G
分配系统的主要组成是, 制冷器顶部的电气连 接; 控制氦流的低温阀箱; 制冷器之间~ 阀箱和液化 器之间的低温管; 真空装置; 压力过高时的安全阀; 备用氦罐和冷却箱( 热交换器~ Joule Thomson 阀和 涡轮膨胀器) O 这种装置通常每年只能使用 6 000 hO 必须提高到每年使用 8 000 h, 以满足电力运行的技 术要求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K! P qG ? HI 7 6 ( K!Q 6 . ; . @9 3 < 5 2J M+ J0 9 C < ; 9 8 4 4
!! k k ? Y 0S3 CD cI H & u fg G & Y , Pk 9 & # / r0 3+ / de < L 7 g ef O P T " - s X n m &0S3 k i Y T 8 K > e l + c " i
9 %
!!!!!!!!!!
! % % % (" " & ( !!!!!!!!!!" !!
4 !! Y ’ # ’ P q f 4 7 6 ( !![ 8 9 0 H1 6 . ; . @9 3 < 5 2Q ’0 B ; ; 2 C < 4 4 0 9 C < ; 9 8 . 8 9 ; 6 < 5 @ 4
’ 4 %!> ’ Q ’ , ’ S A I # _ 12 ’ 7 6 ( %!& 9 9 8 9 3 < 5 2> ’ Q ’0 9 C P 2 ; < 2 ; 4 F9 4 D
%! cH w N
X K + 4 E v " x X # Z Y X" PU6dez u K b $ \ K & \ K " w<# & %: Y | $de & A b $ *+ " w < 0 *3 G + C ( fg / 3+ /Yd! $!" fg * r n r ’ ] ? & # y ! l Y B N - k /X% T" d!) Y $ . 9 + g C : { Q C" *\ o @ K b $Y N ? &
A 3+ /oU { R K o k Y b $ N ?" !! X K ; / b$ * + Y $ % w < J G f g" +gC : k/X ;/ 3+ /o U $ ! s f ‘ Y N ? = > q 2 I Y !" rT t B t d ? + C" ;/ " 9 %P 3+ /oU$!U V => q 2 I & r ) f m K d@ I X ! ! %1 TY 0 v b $ *+ & n r ) ] ? " / 3+ / o U d ! $ !X E A b $J a ; Y (G G c M N t X > 9 &T3 9 1" G fg G & J a M w &! "G ; " / 3+ /oU$!= > d@ I " ~ 8r 4 w 6 L & A E v b $ *+ " " f D # + $ ! Q X -1" o U c I mU 5 # Uu &
’ ’ Q ’ ,’S #!>
$ Lf / 3+ /Y 1 , 5 , y ! " x I $ ! E X$ . E $ YZ $ G ’ ( U V & 9 $ . E y ! l w C " $!Ey!l A | r & & f Y { % o j" ;/ 3+ / o U ] R K Y$ . q / o ‘ " !8AD&fYc< ’, & ) -e o H i \U) 5 ~ 0 + \ K " xw< 0 v &f X ! ’WS Y Z 5 * 2 X . $!Ey! l w X / Y X X [ ! $ Y ) | 3+ / ), & i" " |} " i Z $ G ’( UV n r # ] ? + #Z o U r H X0 v #$ w< # R Y $ A& A Z $ G "" W F $ < l) | $ v y ! 5 Y d ! ) " cXK7g P i d T$ . 4 w r ! z d Y G G $ ! # w<4S ) | a " Y y .l ) | Z 5 Y [ ! ) " LsL=i $ m $ ! "Y ’" ! -X! 9sr) -" Ud!! U X c &% sY 9 q # _ , aq$ G * L I H a = k L " #sY 9q&&’" n w<: 0 C L + g ! % J J ][ 0S3 b=! LfR;[!)=Y !X! # sY J s 9 q " $ m $ ! % !| g L lm Q [ q &
# ef X S I k i Y " > & Ar z YT 8 e L %k! %
s k = ) f g 0S3 C D Y w # X L ? " s=>k k ? Yfg P & & / 3+ / de Y k l $ G f g / 3+ /oUkl X y ! l kl $; ! &/ o U Y kl $G;v 3+ / o U A 5 # T L s M N 6 7 $ $ ; 7 $" s_ y!lkl$G*Ad / 3+ / o U P* 8 ! 5 j # ! g [ ! ) mU* ! g * . T 6 o U X y ! 5 z u kl & $ Y kl Y \ S * + w S " KA|]>kl /w @ b ; " P U | j # Z Y X Y 7 $j G " ;#Z YX 6 7 $ $ ; 7 $" q;t2Ty!l! "v ; y ! l mg Mw & * 2 X . Y 0S3 B N k i "
!! 89
w X 0 Y y a V W" #Za{! / 3+ /% K L 4 > G O > L J ; C E O J B M C @ C > B M J> C > L B ; L @ I NH N N N FG OP j* _ $ { - 0’ { g $ { - ? X { r z Y { 1a\" P & 9 c $ u X b p r i h a { jR wC " y I ok Y H f X o ‘ Y a \ N ? & g > ( " #’ $%M M - ) 0 z ! h $ % $ O V W Y b N N { " Lf / 3+ / A$%de"Y c< $ ( U ’ B % R & Lf / 3+ /A $ % d e " Y c < Z P I $ v jt* 0c A k $ - Y / @2 X L 0 2 " " cW H < !!#, ( $ { - 1+ & X K() L f / 3+ /A$%de"Yc<V v!JNK0." W" $ %W ‘ ! ’WS Y L f / 3+ /\ K " x & F7 Z P xy ‘ " x Y / Z5 3+ / YX’ 2 ST Z q l X Y ! $ ! E y ! l s h [ L % * 2 X . Z&xki< = l ! Y f g d e" ~fm"x 5 / 0% [ F Y # Z \ K U6 &
" n )* n - l " ! x > < r !" $ %W ‘ ! ’W S Lf#Za{\K"x
& 9
$!QX" ;_N ’1& $ ! z o ’ t " I kl . " YW%}’$!z o d t ! /" schT-\OZ X ; ! + c Y e ‘ 81 " " ! Mrz o Y R 8 & X K ; $ ! z o Y k _# Z X ; ! a | Y _ ? k / A 9 0d@ I ! n’ s e" #ZYXYgg %V% G( " I0 v WV t A " s c n 3 VW Y V t k? " J’" A k _# Z X Y " ; X a | ! " " I b P $ ;_?#Al" scn3_?&
4 -!J M+ J u r < 2l [ Sq ‘ 7 6 ( -!J M+ J@ . C 2 < . C 1 6 < ? 0 ; 9 ? < . < 4 4 F
!! r " ] ? X k _# Z $ ! z o Y [ F UV
q FG ?
\K"x Y Y X d e f g ! v J _ / 3+ /o ! U’ 6 k _# Z $ ! z o X v V W \ K g g J ! ! _H l% &r!]? X / 3+ /oUhJ_HlY’ R& / 3+ / o U w < X o Y U V "K ) g Y Z o \[ ! % = ? . M f g ! { &= ? . Mo d p X %$ )HH" $ % C! X !$ , O / J #t!& X o Y o U ’ p X " %J H" GpX! k? X = $ A X Mw " " " 9J H " "J H #$ #R & $!X@@I! ! %1 TY a {1 X " %W ‘